【電子書】回到家庭去:婦女職業問題討論集.1933-1945(下冊)
關於近代中國的婦女職業問題,從晚清以來便成為改革派富國強民論說中重要的一環。19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女權保障、男女平等的熱烈議論催化下,婦女職業問題更與社會改革亦步亦趨。到1930年代,關於婦女職業的討論由「紙上談兵」轉成可見的社會現實,新的現象是婦女職業與職業婦女並肩偕行。1940年代,進入戰爭狀態,婦女職業的討論不再限於婦女地位提升、女性工作權保障等問題,更多民族、家國、苦難、婚姻家庭扭曲等介入婦女職業領域。本書所搜羅的資料,涵蓋1933至1945年,即是立基於較長時段的視野俯瞰近代中國婦女職業發展歷史,以期所有史料能有新的詮釋。 當時的德國,出現了要婦女注重子女(Kinder)、廚房(Küche)、教堂(Kirche)等家庭事務的呼聲,傳到中國,這個口號被翻譯為「回到家庭去」。在五四運動激起了女權保障的滔天巨浪以後,究竟社會輿論,是重視女性走出家庭、步入職場的權利?還是比較偏重於物質生活與婦女獨立的關聯性?或者更進一步,面對中國婦女職業問題所產生的困難,並提出解決方針?抑或只是不切實際地嘴上說說? 面對當時的社會氛圍,1930-1940年代的民眾、輿論、記者、女權主義者、方面大員(陳儀),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形塑而成婦女職業問題的討論焦點。
【電子書】蘇軾遷謫文學與佛禪之關係
「學而優則仕」是古代文人一生追求的生命價值。 仕途上的挫折,成為他們一生最大的橫逆。 蘇軾一生歷經南北十多州的仕宦流離生涯。 佛禪「唯心見性」的主張,讓蘇軾以心靈的自由對抗現實的不自由; 「般若空觀」的義理,讓蘇軾達到「一切無可無不可」的境界; 「諸法無我」,故蘇軾不受「執以為實有」之苦; 「無住生心」讓蘇軾達到超越自在。 「不離世間覺」的日用境,讓蘇軾得到當下安頓之樂; 「廣啟業因」的因果觀,讓蘇軾甘心「順天委命」; 「平等不二」觀,讓蘇軾達到莊禪齊榮辱、忘死生的無礙自如境界。 (人文新貴9) &
【電子書】正說大明十六帝
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孝、愚笨卻在所不問,而正因此就決定了家族統治的命運。朱家歷代十餘位皇帝,無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佔據了大部分,他們身居皇帝之位卻不履行皇帝義務。即使這樣,朱氏家族還是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造成這種奇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隆與凋敝。
【電子書】正說大清十二帝
這是一部清朝皇帝的眾生相,通過講述清朝皇帝的人生經歷,從而展現了清朝興盛衰亡的發展脈絡。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近三百年,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書以愛新覺羅家族的興衰為綱,細說一個家天下的成敗,分析歷史的必然與偶然,讓讀者領略變遷幕後的故事。
【電子書】古人房市怪現狀:小至房間配置大至都市設計、從西周到民國,古人房市也瘋狂
買房養老、房貸纏身? 我們有的煩惱,古人也有! & ◎台灣版獨家收錄原創插圖 ◎特別收錄作者親筆台灣版序 & 林黛玉是被風水害死的嗎? 清代的房子每坪一萬元有找? 炒房最早是從哪個時代開始的? & 買賣租賃、環評督更都不是新鮮事 從西周到民國,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為「房子的事」產生過多少苦惱!皇帝想擴建內城,還得考慮如何安置百姓,平民為求得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努力打拼。而為了讓人民安心成家,讓房市運作順暢,政府便於管理,得要有大小規章管束房市的交易。房屋交易之興盛更衍伸出居間仲介的古代經理人。買房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問問蘇軾就知道:他六十歲才終於買了房,還不是買給自己,是要給孩子分家的。 & 恭喜買了風水寶地,記得繳稅 買了房子還沒完,還得注意繳稅、風水、居家環境等等問題。早於南北朝嵇康就已經和人爭辯風水效用之有無,可說是今日風水師辯術的祖師爺。一般小民如何避稅也不是近代才有人「鑽研」。不過利瑪竇當年就是忘記繳稅,差點就要遭一頓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且看古人如何在政策夾攻下生存,在高房價之下求得一席之地。 & 從裡到外的古代房市怪現狀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古今,觀看古代與居家有關的大小事情。從土地開發、房屋買賣、租賃、政策、居家環境、家居生活到裝潢整修。從官書到筆記,從書信到墓誌銘,多元史料見證千年房市如何運作和轉變。從歷史中觀察古人生活,但同時也看見「現在」,古人也和我們一樣有「居住正義」問題。 &
【電子書】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 &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 &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 本書是根據於1983年9月3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講的紀錄改寫而成的,是當時《中國時報》主辦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演講系列的一個總結。就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余英時先生從澄清價值系統著手,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超然於全面西化和極端保守的傳統爭執之外,既不左右袒,也不做調人,而實事求是、允執厥中地提出了具體、平正而圓融的看法。 & 這本書即使不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辯最後的斷案,至少也是五四以來所有討論文字中見解最圓熟、立論最透闢的一篇,堪稱是燕許大手筆、世紀大文章。不僅是余先生本人這方面長久深思熟慮的一個總結,為此下的種種思辨開啟了一條通途大道,誠可謂繼往開來、承先啟後,佔有關鍵性的重要地位,價值至為重大。無論是從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反省的脈絡來看,或是從當前台灣政治與文化脈絡來看,都是一部極具價值意義的作品。 & 余英時先生認為任何一種文化系統都有其整體性及歷史性;「文化」應被當作是成套的行為系統,並以價值系統為中心而展開。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 & 他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做一個全面性的回顧以後,又從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對自我的態度、人對生死的看法等四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在這四個文化領域裡的具體表現。余先生在這本書裡採取整體性觀點和比較視野,從大處著眼,扣緊價值系統作為文化的核心,凸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
【電子書】被消失的中國史(6):藩鎮割據到靖康之難
現在課本已經讀不到的內容,一樁樁動人精彩的故事,就藏在這些被消失的中國史中。 從唐晚期到北宋,以藩鎮宦官之禍、黃巢之亂、五代十國、宋朝建立、杯酒釋兵權、王安石變法、靖康之難為內容,生動、活潑、有趣的白話描述,最好看、最好懂的中國史故事──《被消失的中國史》,第六冊:藩鎮割據到靖康之難。 「江南國主侍奉陛下,就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孝順,為什麼還要討伐他?」 「既然你懂得兒子侍奉父親的道理,那麼你倒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 【唐朝後期的衰落滅亡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的大宋王朝】 唐晚期陷入藩鎮割據與宦官亂政的局面,朝政日衰,最終滅亡於藩鎮朱溫手上...... 所謂的五代十國,其實是藩鎮相互交兵的延續,軍閥割據的動亂年代,最後掌握兵權的趙匡胤也代周立宋。 宋太祖鑒於唐以來的藩鎮之禍,立下強幹弱枝、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宋朝呈現出迥異於以往的樣貌。 【你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嗎?這都是中國史上最精采動人的故事】 「金吾廳後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夜降下甘露,此乃祥瑞之兆!」 「朕如果開設一個擊球狀元科,應該可以考上狀元吧!」 「這些蝗蟲沿路飛來,從來沒有啃食莊稼,到了長安,就抱在荊棘上死掉了。」 「這些老傢伙,不懂得朝代更替的道理,還自比為清流,現在,被我丟進黃河裡,成為濁流了吧!」 「我們沒有主人了,願奉太尉為天子!」 「若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到時候就算你們不想幹,恐怕也由不得你們了。」 「想當初後周世宗對待陛下也很優厚啊,陛下怎麼做得出對不起世宗的事情來呢?」 「臥榻之外,全都是別人的地盤,這叫朕如何能夠安歇呢?」 「太祖皇帝病了很久了吧!怎麼會在這種時候,獨自召見他的弟弟?」 「論功行賞?哼!等你當了皇帝,再去論功行賞也不晚啊!」 「這個小范和當初的老范不一樣啦!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 「壞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壞人啊!你們除了自抬身價之外,難道就不會別的了嗎?」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誤天下蒼生者,必王安石也!」 「把司馬光那些奸邪之輩辦倒,這就是我優先推行的項目!」 人類有機會證明自己懂得記取教訓,懂得從前人的錯誤中學習,懂得繼承過去的文化,開拓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本書作者/白逸琦
【電子書】白话《蒙古秘史》全译本
Mongolian Secret History蒙古历史第一书!蒙古,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帝国, 而由蒙古人自己撰写的蒙古史书, 最早也是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蒙古秘史》,它的出现,揭秘了蒙古民族历史的基本线索和事实。 《蒙古秘史》是以民间艺人和广大民众口口相传的蒙古说唱形式,所流传下来的历史, 包括故事、诗歌、谚语、警句等文学艺术,所以它除了是部征信度极高的史书,蒙古民族早期流传在民间的文学创作形式,也全部体现在其中。《蒙古秘史》寫于十三世紀四十年代或五十年代,原本已散佚,最初被发现时是明朝的汉语音译本,现已翻译成俄语、蒙古语、法语、拉丁文、新蒙古文(斯拉夫字母蒙古语)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文字書寫的現存最完整,最重要的歷史書籍之一。作者白红光历时近二十年钻研,将《蒙古秘史》白话翻译,在不破坏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保持原著的写作形式,并结合现代普通话的白话形式,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和阅读,是有兴趣认识蒙古辉煌时代历史的第一本书。
【電子書】穿越《史記》的時空:從本紀、表與書開始,走進司馬遷的思想宇宙
◎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史記》又是一部怎樣的書? ◎文質彬彬的周王朝,也有野蠻的前身? ◎從〈呂太后本紀〉,探問改朝換代,跟性別有關嗎? ◎《三代世表》號稱中國最早的家譜,卻是胡編出來的? ◎看〈封禪書〉裡皇帝與騙徒的故事,長生不老終究一場空? & 《史記》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學習中國歷史,不可不讀《史記》。《穿越《史記》的時空》以幽默的文風、淺顯易懂的方式切入主題,帶領讀者打開視野,走進兩千年前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宇宙中。 & 除了《史記》中說帝王故事的「本紀」,穿越時空呈現歷史的「表」、記錄古代各項制度的「書」,分別代表了《史記》的骨架與中國最早的制度史。然而表和書具有的深度與難度,即使學者也不易梳理清晰。因此,陳正宏以研究《史記》三十年的深厚功力,深入淺出地闡釋司馬遷編寫表與書的歷史文化及思想背景,令讀者豁然開朗。 & 要讀懂、讀通《史記》,需要一部提綱挈領、細緻入微的導覽書;不只講故事,還應對內容進行分析考辨,以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本書正是一本面向大眾,大家都能看得懂的《史記》導讀! &
【電子書】罪與罰,誰說了算?:從古文物看見歷代律法的模樣
聖旨到、免死金牌、尚方寶劍、鳴冤擊鼓、高懸明鏡…… 現代戲劇裡常出現的「道具」,究竟是什麼真實模樣?在歷代法律制度中扮演什麼角色? 玉璽、婚書、鳩杖、獬豸、官帽、補服、匭函、節鉞…… 古代法律制度中,這些器物代表什麼意義?具有何種規範效力? & 嚴肅的法條、冷峻的判決及漫長的法制史似乎都缺乏一種人間煙火的氣息。幸好,千百年歲月積澱中,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法律器物,從它們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法律的剛性與威嚴,亦能體會到法律的溫暖與博愛。 & 蒐羅中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二十件法律器物,用生動的文字及精美的古文物圖像打造一座「律法博物館」,以四大特展「帝王的權杖」、「廟堂的符號」、「律法的線條」、「獄讞的規矩」形式,分別介紹諸如聖旨、丹書鐵券、節鉞、尚方劍、銅匭、登聞鼓、婚書等律法文物,深入淺出地講述歷朝法律史的變遷,讓我們得以盡識法律存在於世間的意義。 & 名人推薦 & 《罪與罰,誰說了算?--從古文物看見歷代律法的模樣》藉由二十多件法律器物,諸如帝王詔書、神獸獬豸、登聞鼓、驚堂木等,以輕鬆溫暖的筆調,娓娓道來一則則有趣的中國古代法律故事。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法制不再冰冷,文物不再沉重,一個字都沒有的器物,竟是蘊含著豐富精彩的情節。一件件的器物彷彿充當時間旅行的導遊,帶領讀者倘佯在法律時光隧道之中。 這本書以非常貼近群眾的文字,把艱澀的古代法律知識公眾化與普及化,無疑非常符應當代的史學潮流。但通俗化不代表沒有學術含量,相反的,書中幾乎每項主題都是通論古今,甚至中西比較,對看似單純的物件作了多層次的析論與詮釋。中國的「獬豸」與西方的「正義女神」各自反映了什麼樣的法律文化?帝王真的不恤民命嗎?倘若如此,武則天何需設置「銅匭」,法律何需存在直接向皇帝申冤的「直訴」制度?開卷有益,閱讀這本輕鬆有趣的好書,定能開拓大家的視野,重新認識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陳俊強(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
【電子書】正史的誤導:烽火戲諸侯、焚書坑儒、項羽自刎於烏江⋯⋯看完這些翻案證據,你會驚呼,歷史課本誰編的?
◎項羽在烏江自刎?如果細看他的逃亡路線圖,你會懷疑課本搞錯了。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其實,烽火是戰國以後才有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書可能是真的。但坑儒?他坑殺的,其實是江湖騙子。 & 本書作者趙運濤,為北京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 他在研讀的過程中發現,碎片化的知識很可能讓我們對歷史產生誤解。 因此他透過各種文獻資料, 如《竹書紀年》、二里頭遺址及漢墓出土器物與書簡等, 找出隱藏在正史背後的真相。 閱讀過程你會不斷驚呼 : 課本可能寫錯了,原來真相是這樣。 & ◎從古人的想像中,挖掘真相 .堯、舜、禹帝位的傳承,《史記》作者司馬遷說,這是最好的禪讓, 但根據更早版本《竹書記年》記載,其實是暴力奪權。 舜不僅囚禁了堯,最後還流放他。但大禹再以武力奪權於舜,也為爸爸報仇。 & .周幽王可能不是用「烽火」戲諸侯,而是擊鼓。 史學家錢穆認為,烽火其實是西漢為防禦匈奴才出現。 至於寵信褒姒,導致周滅亡?也是來自「女色禍國論」,讓女人背黑鍋。 & ◎紙上得來終覺假,絕知此事要躬行 .項羽真的是在烏江自刎嗎? 仔細看項羽的行軍路線,他在自己的家鄉東城被圍困, 身邊只剩28人,還能跑到130公里以外的烏江岸嗎? (駿馬平均時速25公里,一天跑100公里已經是極限了,何況打了整晚仗!) & .一飯之恩都不忘,韓信真的想造反? 《史記》中其實沒有交代韓信是怎麼被殺死的, 但後人認為,韓信自知沒有能力當王,但他功高震主才被劉邦陷害; 劉邦還為了不弄髒自己的手,透過呂后和蕭何一起殺他。 & ◎歷史碰上鄉野奇談,故事流傳後世 .北宋滅亡,跟王安石變法有關? &為改善北宋百年積弱局面,王安石變法讓國家富有,人民卻越來越窮; 此外,他用人不看德行,只看是不是自己人,導致小人上位。 根本就是北宋滅亡的禍首,直到清末梁啟超為他翻案。 & .鄭和下西洋,其實是在找人? 明成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造反後,為了能名正言順的稱帝, 只好對外宣稱前皇帝建文帝已被燒死在宮中, 但他其實私下派人到處尋找,鄭和就是其中之一。 & 還有,項羽為何是「西楚霸王」,而不是「楚王」? 漢朝最大外患匈奴,後來去哪了? 和珅以「貪官」之名為人熟知,但他被處死的罪名其實不是貪汙? & 本書將打破碎片化學習歷史的誤解與偏見, 讓你知道課本背後,往往有另一個真相。 & 本書特色 & 烽火戲諸侯、焚書坑儒、項羽自刎於烏江…… 看完這些翻案證據,你會驚呼,歷史課本誰編的? & 名人推薦 & 「Special教師獎」得主/吳宜蓉 國立蘭陽女中歷史科教師/汪栢年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蔣竹山 &
【電子書】大清紫禁城:從愛新覺羅稱霸華夏到王朝輓歌
戰神皇太極看不破「情」字? 隆宗門匾額上為何留有箭頭? 和珅家產超過大清十餘年稅收? & 走入紫禁城,回望大清王朝,發現數百年歷史之轉折點 & 以女真族擴張為起點,紫禁城為中軸線,將大清帝國的政治「大動脈」,以「診脈」的方式,給予讀者全新視角,重新看待滿清那些「宮闈祕事」。 & 從瀋陽故宮寫到晚清時期紫禁城所經歷的曲折與衰敗,最終成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由大清王朝十一位皇帝引領下,一窺諸王將相、后妃女侍、百官眾卿、御史諫臣和太監宮女、能工巧匠的真實樣貌,還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實事件、疑案風雲、後宮祕事與喋血官場。同時明確紫禁城的歷史體系,藉由辛酉政變、第二次鴉片戰爭、戊戌變法等事件,納入頤和園、西苑、避暑山莊等建築發展始末,全面展現紫禁城六百年的興衰變遷。踏入巍峨宮城,大清王朝的美麗與哀愁盡在眼前! & 名人推薦 & 王一樵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電子書】大明紫禁城:從草原霸主逐鹿中原到煤山自縊
紫禁城的建造藍本來自元大都? 「豹房」是大明王朝的動物園? 紫禁城為何經常發生火災? & 走進紫禁城,回望元、明二朝,發現數百年歷史之幽微處 & 有別於傳統歷史作品的書寫模式,本書以元朝為起點,紫禁城為中軸線,將元、明二朝的政治「大動脈」,以「診脈」的方式,給予讀者全新視角,重新看待元、明那些「宮闈祕事」。 & 從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寫到永樂十八年遷都紫禁城,再到明崇禎帝之死。由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串聯諸王將相、百官眾卿、御史諫臣和太監宮女、能工巧匠等,還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實事件、疑案風雲、後宮祕事與喋血官場。以紫禁城的興建和發展為軸心,透過幽默生動的語言,看遍城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結合宮殿修建知識與背後的故事,讓讀者如同置身案發現場,目睹發生在這座宮闕裡的悲歡離合,以及被紫禁城見證的諸多歷史場景。 & 名人推薦 & 王一樵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電子書】「回民」:《清實錄》所載1800年前大清帝國與伊斯蘭教史料彙編
17世紀以來,穆斯林與大清帝國的政教關係對現代東亞及中亞的政教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由後金正式改為「大清」。此後直到1800年的這段期間,大清帝國的國家形態和邊界均有相當大程度的變化,大清與疆域內外穆斯林眾族群的關係亦不斷改變。早在帝國建立之初,大清域內的穆斯林便已是全國性範圍的移動,他們不只活動於帝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亦因政治或經濟等因素,而在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至珠江三角洲之間遷徙。隨著清帝國的管治日益成熟,歷來多任大清皇帝都曾嘗試在治理合法性的論述中納入穆斯林,然而相關努力並未完全成功。18世紀,大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展開對決,中亞與東突厥斯坦的穆斯林涉入其間,自此,該地穆斯林或成為帝國的在地協力者,或成為帝國的敵人周旋多年,遂為大清帝國中晚期與伊斯蘭教政教關係中的主旋律。本書以「關鍵字」為切入點,彙集近300條《清實錄》所載關於伊斯蘭教之相關史料,從中發掘滿清統治者及其漢人官僚對於伊斯蘭與穆斯林的觀點與策略!
【電子書】被消失的中國史(5):隋唐盛世到安史之亂
現在課本已經讀不到的內容,一樁樁動人精彩的故事,就藏在這些被消失的中國史中。 以隋唐帝國的建立、貞觀之治、武后稱帝、安史之亂為內容 生動、活潑、有趣的白話描述 最好看、最好懂的中國史故事──《被消失的中國史》,第五冊:隋唐盛世到安史之亂 & 「桃李之子,當為天子。」 「該如何防範?」 「殺光天下所有姓李的人,永絕後患!」 & 【從統一卻短命的隋王朝,到大唐建立的輝煌盛世】 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分裂混戰,一統中國的隋王朝,卻僅延續了三十幾年便改朝換代...... 代隋而立的唐朝,使中國成為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一代女皇武則天、唐明皇的開元之治,締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 【你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嗎?這都是中國史上最精采動人的故事】 「我在南方有兩個孝順兒子,可以不用擔心貧窮啦!」 「臣的心就如同臣的面貌一樣。如果面貌可以改,心才可以改。」 「這皇帝到底有多胖啊?」「皇帝龍體,果然不同凡響!」 「照這麼說來,這些倒在路旁的飯菜,也是太平盛世的象徵囉?」 「這麼好的頭頸,不知道誰會來砍掉呢?」 「蝗蟲啊蝗蟲,你將百姓的食物都吃光了,朕身為天子,真恨不得將你們全部生吞活剝!」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何必要問我們這些外人呢?」 「希望下輩子,那姓武的變成老鼠,我變成貓,生生世世扼住她的喉嚨!」 「只要陛下命人在龍椅之後,垂一簾幕,臣妾便可在簾幕之後聽政。」 「找一只大甕,四面燃燒火炭加熱,命令囚犯進入甕中,再加以審問,如此還怕他不承認嗎?」 「武者,陛下之姓,雙翼者,陛下之二子,如果陛下起用二子,鸚鵡必定可以振翅高飛。」 「憑什麼只因為他是男人,就可以立為太子?」 & 人類有機會證明自己懂得記取教訓,懂得從前人的錯誤中學習,懂得繼承過去的文化,開拓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本書作者/白逸琦 &
【電子書】祥瑞.天命.竊國者:史上第一位儒家皇帝王莽和他的時代
=本書特色= ★中國豆瓣2021年度讀書榜單歷史文化 Top1;首屆「刀鋒圖書獎」年度十大好書! ★重現豐厚的史料細節,擱置史家定論,釐清王莽真容,揭示中國皇權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歷史瞬間! ★探究祥瑞與災異頻繁動盪的皇權真相,重現天人感應與讖緯之學大行於世的歷史場景! & 他是上應天命的哲人皇帝, 還是技藝精湛的表演家? 王莽創立的新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個過度王朝。 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 & 王莽究竟是民選的聖主,還是篡漢的罪人? 是邪惡無道的簒奪者,還是復古派的改革家? 是儒教立國的實踐者,還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中國歷史上,王莽的面目一直晦暗不清。 本書並非王莽的歷史傳記,而是帶領讀者回到王莽身處的時代,置身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站在兩漢之交時人對歷史經驗、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上,具體地審視王莽的理想志業、人格表現、家庭關係、政治行動和改革措施,考察帝制時代人們追求並「實現」儒家版「理想國」的一段歷史,並從歷史細節裡窺探舞臺上誰是玩偶、誰是主人,有何教訓、有何經驗。 西漢不僅是一個朝代,更是中國儒家文化首次實現立法的新階段。同時,西漢也是一個迷信天人感應的時代,在不到兩百年的歷史中,充斥著讖緯之學。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災異變化、祥瑞譴告就與現實政治運動緊密相連。 生於西漢末年的王莽,幼年喪父,並沒有得到作為外戚家族成員的優待。他從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為人處世之道,一躍成為家族寄予厚望的後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說,重返朝堂;又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步步高升,最終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裡,就從「天下歸心」的「哲人王」成為了一個「天人共棄」的篡漢者? 面對日益嚴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機,儒家理論的實踐者王莽勤勞王事,建辟雍、制禮樂,恢復井田,贏得了同時代其他儒士的認可。那麼王莽稱帝的真正動力又是什麼?王莽到底是邪惡無道的簒奪者,還是復古派的改革家?是儒教立國的決定者,還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本書截取漢宣帝到新莽這一歷史片段,從「祥瑞」這個視角切入,剖析王莽的個人、家族和政權相關的人物事件,再現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劉姓皇室家族、儒家經師、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漢末年政治舞台的角力,進而重新審視旋渦中心的王莽,以窺他和時代的真貌。 & ◆ &◆ &◆ & 「張向榮博士的《祥瑞.天命.竊國者》,不僅僅是王莽的傳記,而且把西漢的『建國』『建政』大業及儒家如何成為帝國意識形態的過程梳理得很清晰,令人豁然開朗。……對王莽、西漢歷史和儒家這三個話題感興趣的讀者,都不妨讀讀這本書。」 ──陸大鵬(名譯者) 「傳統史學把新莽貶入閏位,把古典末期的這個重要瞬間塗抹得怪誕荒唐。張向榮以深描細察的寫作,讓讀者看到一個充滿活力和可能性的轉折時代。」 ——羅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名家推薦 汪栢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科教師 黃春木|臺北市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葉言都|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 &
【電子書】晚清新疆官辦教育研究
清朝光緒年間收復新疆後,通過新疆建省,以內地州縣制度和州縣官員的直接管理模式取代先前多元文化的間接管理模式。為了應對來自內地官員群體治理西北邊疆社會面臨的挑戰,同時克服官民之間語言文化的障礙,促進兩者更為直接的交流與溝通,以左宗棠為首的清朝官員從收復新疆伊始,積極開展主要面向維吾爾學童的義學教育,並在光緒末年全國推廣新式學堂教育的背景下,新疆也乘此機會開拓具有近代化性質的國民學堂教育,因兩類教育均由官府籌集資金並主持興辦,故而稱之為「官辦教育」,本書著眼於這段歷史背景,利用晚清吐魯番直隸廳衙門檔案,針對以上兩類官辦教育在晚清新疆的學校設置、師資與學童、教材與考課、經費與成效等內容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
【電子書】被消失的中國史(4):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
現在課本已經讀不到的內容,一樁樁動人精彩的故事,就藏在這些被消失的中國史中。 & 以魏、蜀、吳天下三分,南北朝兵禍連年為內容 生動、活潑、有趣的白話描述 最好看、最好懂的中國史故事──《被消失的中國史》,第四冊: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 & 「長安比較遠。」 「怎麼和你昨天說的不一樣呀?」 「我抬起頭來,看得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 & 【從軍師、豪傑輩出的三國時代到黎明前的華麗黑暗──南北朝時代】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三個國家並存於三世紀的中國,相互制衡長達六十年,江水滔滔,訴說著英雄們的故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政權最終結束在篡魏立晉的司馬氏手上,但這個統一似乎也不長...... 晉朝的政權伴隨著民族的衝突,甚至自身也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消滅,往後的三百年,進入了黑暗的動盪時代。 & 【你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嗎?這都是中國史上最精采動人的故事】 「你們憑著大軍來奪我們益州,我們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做人要知足啊!已經得隴,還想望蜀嗎?」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以此為口令,我估計就要撤軍啦!」 「再怎麼勇猛,總要睡覺吧!我看那張飛睡覺的時候,中軍帳內也沒什麼守備,一定很容易得手的。」 「街亭一失,此戰必無勝算!」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曹爽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 「等到守城之日滿百,本人必定舉城投降,以免生靈塗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在這裡高興得很,哪會想念蜀中啊!」 「人的死活乃是天命,與房舍有何關係?」 「虎女怎可配犬子!」 「我是犬,他是虎?很好!我這犬一定要讓他那虎好看!」 & 人類有機會證明自己懂得記取教訓,懂得從前人的錯誤中學習,懂得繼承過去的文化,開拓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本書作者/白逸琦 &
【電子書】五次圍剿:國軍五次圍剿紅軍戰役始末
「五次圍剿」關係國家的興亡與國、共兩黨的盛衰,迫使中共放棄長期經營的贛南蘇區根據地,展開「兩萬五千里長征」。更進一步釀成「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放棄「安內攘外」政策,開啟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大門。
【電子書】鴻鵠志:十位英雄人物的行路與心路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 十位歷史英雄──伍子胥、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郭子儀、岳飛、鄭成功、林則徐、左宗棠,他們的功績偉業雖各自不同,但都名垂青史,他們南征北討,行過的路途都超過千里。本書帶領讀者進入這些英雄人物的鴻鵠之志,並一窺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抉擇心路。 伍子胥原本是楚國政壇當紅的「太子黨」,一旦大禍降臨,他完全不游疑瞻顧,即刻逃出國境;當太子建犯下大錯,他再次逃亡,不去大國而去吳國;到了吳國,他捨吳王僚而就「在野」的公子光——他每一次重大抉擇都跟一般人不一樣。 韓信和馬援都處於群雄逐鹿年代,都幾番「跳槽」選擇明主,他倆的個人條件都不在那些逐鹿英雄之下:但若無韓信,劉邦從來不曾打贏過項羽;若非馬援,劉秀「得隴」已不易,遑論「望蜀」;可是韓信和馬援都不曾起意爭天下。 班超的父親、哥哥、妹妹合稱「三班」,都是當時文學泰斗,可是他卻捨便宜生活而投筆從戎。後來他幾乎不動員東漢王朝一兵一卒,降服西域五十餘國——他實質上是「西域王」,可是他從來沒有留在西域稱王的念頭。 諸葛亮和郭子儀都功高震主,蜀漢與大唐王朝全靠他倆支撐,他們兩人若想當皇帝,幾乎沒有阻力。可是皇帝對他倆都沒有疑心,他倆也鞠躬盡瘁,贏得千古美名。 岳飛是南宋王朝抵抗金人的「長城」,若沒有他,宋高宗的皇位根本坐不住。可是他對秦檜的排擠與構陷卻都毫不反抗,剝奪兵權、十二道金牌召回、莫須有罪名下獄都坦然接受——歷史上那麼多「清君側」的例子,都沒有出現在他的腦袋裡。 鄭成功處於明朝實質已經不存在的時候,能以兩島抗天下,甚至艦隊攻入長江口、陸軍包圍南京,滿清八旗勁旅莫他奈何,鄭氏海軍甚至控制東亞海上貿易。可是他從未有稱王、稱帝的念頭,甚至他的兒子、孫子都奉大明為正朔。 林則徐一生遍歷十四省要職,都以生民為念,鴉片戰爭他在廣州是打贏的,可是北京清廷卻委屈求和,更重用喪權辱國之臣,反要他揹鍋流放伊犁,他毫無怨言接受。 左宗棠才華洋溢,卻因考運不佳而差點埋沒。後來因太平天國作亂,湖南同鄉多方保薦而有機會施展,可是他對同儕仍然不假辭色。當朝廷瀰漫「海防優先」思考時,他獨排眾議主張防衛新疆。朝廷「體念」他戎馬辛勞,要召他回北京,他卻力持收復伊犁主張,還將自己的棺材運到哈密以示決心,終讓俄羅斯人退讓。 英雄的事蹟總能使人振奮,鴻鵠之志也令人欽佩,但他們在關鍵時刻為何與如何做出關鍵抉擇?公孫策以進入歷史情境的方法,嘗試提出答案。
【電子書】原來:屈原、關公、媽祖,都不是中國人
中國是什麼? 你所認識的中國和我認識的中國是一樣的嗎? 台灣多年來一直活在中國的威壓之下,有些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些人認為台灣就是台灣、中國就是中國。雖然歷次調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在降低,但有嚮往中國的在野黨、以及認同「中華道統」的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用「偉大中華文化」、「中國聳立五千年」這樣的論述,將台灣的文化、社會鏈結在中國之下,這不但阻礙台灣認同的凝聚,更時常在選舉時、社會討論時撕裂社會。 從小看動畫都會說歷史五千年,但其實「中國」歷史有五千年嗎?我們所熟知的夏商周其實並不是一個國家不同時間,而是三個不同的國家。那麼既然是三個不同的國家,那又怎麼可能符合所謂的中華歷史五千年?這都是為了塑造「正統」而做出來的解釋。形塑中國(及中華文化)的這套認知先是在威權時代從國民黨史觀灌輸給台灣人,接著又有中共外宣及統戰接手發揚光大,充滿了為政治服務的宣傳語言。 漫畫家邱顯洵之前即以紀實漫畫,創作《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手繪台灣四百年史》等書,畫說台灣史之餘,以嘲諷的畫筆,犀利的解讀,揭去許多關於中國的外包裝,從「中國眼中」、「台灣眼中」、「世界眼中」和「未來眼中」四個角度描述他所理解的「真實的中國」。 本書特色 ●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的畫家和作者是不同人,這本作畫和寫文字的皆是同一人。 ●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的遮遮掩掩和美化中國,本書是以證據來解釋中國。 ●一般歷史書的畫家是以接案子的心態來作畫,很少有去深究文字。本書每個時間段的特色都有明確畫出。 ●本書以真實歷史的知識、諷刺漫畫的風格來詮釋中國。
【電子書】聖人養成記:歷代賢哲的超群絕倫
追慕古聖先賢超群作為,學習成才之道 只要半小時,通曉歷代聖人的自信與修養! & 杜康:美酒雖好,切莫貪杯。 孔子: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范蠡:有錢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司馬遷:槍桿子不可怕,筆桿子才可怕! 張仲景:不聽醫生的話是要死人的! 關羽:武功再高,也怕青龍偃月刀! 王羲之:《蘭亭集序》一出,誰與爭鋒! 張旭:字如其人,人亦如字。 吳道子:無敵是多麼寂寞。 陸羽:好事不怕細論,好茶不怕細品。 李時珍:話不能亂說,藥不能亂吃! & 本書精挑細選十一位歷史上知名的聖賢,透過手繪漫畫+幽默橋段的形式,一一梳理出他們充滿聖人光環的來龍去脈和人生浮沉曲線。 & 以輕鬆易懂的語言解讀嚴肅的歷史大事,重要事件過目不忘。以生動、活潑的漫畫呈現歷代聖人鮮明的人格特質與行事作風,深刻了解其人其事。關鍵歷史情節特別加上「小知識」方塊串連、釋疑,更能理解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 &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各領域聖賢何以出類拔萃的爆笑圖文書,不只看透古代聖人,更能看見「有為者亦若是」的榜樣力量。
【電子書】狀元養成記:歷代榜首的功成名就
如何擁有金頭腦?怎樣衝向人生巔峰? 只要半小時,通曉歷代狀元的思維與成就! & 孫伏伽:我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郭子儀: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王維:沒辦法,我就是這麼強大。 賀知章:我也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啊! 柳公權:不想當書法家的諍臣不是好狀元。 王嗣宗: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張孝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陳文龍:我要讓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文天祥:殺我,你不怕嗎? 黃觀:我是考神附體的六首狀元! 傅善祥:我的存在,就是為了填補女狀元的空白! 劉春霖:我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 本書精挑細選十二位歷史上知名的狀元奇才,透過手繪漫畫+幽默橋段的形式,一一梳理出他們考取功名之路和人生浮沉曲線。 & 以輕鬆易懂的語言解讀嚴肅的歷史大事,重要事件過目不忘。以生動、活潑的漫畫呈現歷代狀元鮮明的人格特質與行事作風,深刻了解其人其事。關鍵歷史情節特別加上「小知識」方塊串連、釋疑,更能理解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 &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如何成為超級金頭腦的爆笑圖文書,不只看透古代狀元,更能讓自己考神附體,金榜題名。
【電子書】正說大唐二十一帝
自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至唐為朱溫所滅,唐朝前後經歷二十一位皇帝共二百八十九年。正所謂「歷史是鮮血寫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權臣、英雄、宦官、後宮,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什麼唐朝中後期雖有賢君,可是唐王朝的沒落之路已無人可擋?是誰將大唐江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又是誰意圖力挽狂瀾卻終究無力回天? & 本書講述唐朝二百八十餘載的風雲湧動,圍繞李氏家族的傳承和紛爭,二十一位皇帝的悲喜人生,再現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
【電子書】正說大宋十八帝
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大多數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血腥、殺戮,唯有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例外。趙匡胤取代後周時,並未採取血腥手段,更沒有擔心前朝子孫復辟而大加屠戮,反而勒石為盟,要求後嗣新君遵守誓言善待周室。大宋三代,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道的風氣,大宋皇帝在大權獨攬的同時,又兼顧對臣僚的體貌寬柔,故其爭鬥少有誅殺,較為開明廉潔。 & 本書為讀者描述了趙氏家族歷代君主是如何處理家族以及社會各個階層的矛盾,以實現其長久統治。書中全面刻畫了宋王朝十八帝的性格、命運,從中勾勒出了宋代三百二十年的風雲變幻、歡喜悲歌。
【電子書】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
第一部以版權為中心的近代中國社會史 爬梳零碎史料 揭露晚清至民初的作者、出版商如何抵制盜版 「什麼是書?誰有權複製?誰又真的擁有?」即便電子書、有聲書、各種影音平臺日趨受讀者青睞的現代,這些疑問仍存於大眾心中! 作者試圖從知識體系、文化產業結構、政治法律權威等不同面向探討中國近代的版權發展脈絡,引領讀者深思在這趟影響東亞內部的跨文化交流與知識概念的全球史之旅中,對中國的書籍出版產業帶來甚麼樣的撼動與影響! 1903年商務印書館與嚴復簽訂第一份有系統的版權合約 智慧財產權自此萌生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書籍所有權的概念,皆認為是歸屬於出資製作雕版的人,與西方保護作者智慧財產的觀念十分不同,大部分的作者甚至認為書籍在完稿後就不是屬於自己的,如能藉此獲得少少的報酬已是萬幸。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人們對新知的渴求,令西學書籍熱銷,書商、印刷商都想分杯羹,巨大的商業潛力令各式版本一時間湧入市面,分不清正式版權歸屬哪方。當時的作者受西方版權概念啟發,覺醒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正被瓜分,而自身並未獲益,生活無以為繼,開始想方設法捍衛權利。「利潤」促使書商與作者團結起來,為版權正名發聲,近代中國的版權正義由此開展。 出版商成立公會賦予書籍正版身分、僱用偵探偵緝盜版、設下線人埋伏、召開裁決大會……。在缺乏有力的法律之時,建立起規範與秩序,藉此保護書籍,從而改變了中國對版權的概念。 王飛仙教授大量挖掘檔案史料,揭露版權觀念如何吸收中國的思想與習慣,在帝國晚期過渡為現代國家之際,以開創的精神不斷試探,並提到中共建國後,版權觀念究竟又有如何不同。本書從1890~1950年各界對版權的理解與實踐面向切入,探索文化產業、知識體系與法律規章在中國的大轉變。 本書特色: 1.從現代中國社會史拉出版權史、著作權史,就晚清至1950年代著墨,看中國在版權方面如何從中掙扎、轉變到成長,一步步走到今日。借鏡他人同時可反思臺灣本身的版權史及現況。 2.看到中國與西方對版權所有全然不同的概念。西方保障的是作者精神與智慧的「創作」;而中國則認為是擁有書籍的印刷刻版以及文稿的人。 3.透過報紙廣告、書籍的權頁、版權憑摺、學部官報、盜版書等非傳統法律史的研究史料,以這些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的物品,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版權。
【電子書】吳其昌文存
吳其昌著作的精選文章,可讀性極高,涵蓋面極廣,包括他學術上重要的師承——梁啟超和王國維的思想言行,另外他寫清華國學院同學的小傳,在今日視之,竟是不可多得之珍貴史料,何況其文筆粲然,栩栩如生者!另外〈趙望雲先生畫理序〉、〈關山月先生灕江圖長卷跋〉、〈繪畫三昧說〉三文,凸顯吳其昌在繪畫收藏及鑑賞上有其極高的品味。又吳其昌是徐志摩的表弟,當徐志摩空中罹難後,他哀痛不已,寫了〈志摩在家鄉〉一文以念。吳其昌晚年,他的研究轉向結合抗戰形勢,「以史為鑒」,側重於邊政史及東亞史,民族的融合演變,他原本是要寫成《歷代邊政借鑑》一書的,〈秦以前華族與邊裔民族關係的借鑑〉、〈兩漢邊政的借鑑〉、〈魏晉六朝邊政的借鑑〉和〈隨唐邊政之借鑑〉諸文,都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可惜後來因吳氏逝世而未竟全功!
【電子書】從「交鄰」到「封貢」: 高麗與遼朝交聘研究
中國與亞洲世界如何邁入近代?自十世紀以前,唐代初步建立了與東亞周邊國家的封貢關係,成為往後的「東亞世界」的雛型,隨著後世冊封、朝貢與貿易的成熟,逐步擴展以中國為核心的影響範圍。針對這項議題,多有根據漢唐、宋明清為主的東亞國際秩序研究,然而位處十至十二世紀的遼朝卻乏人問津。本書以高麗與遼朝間的交聘往來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兩者之間使者往來的分期、分類、職官、選任、獎懲等問題,並透過彼此的交聘往來,探討高麗人的「遼朝觀」,考訂、整理《高麗遣使遼朝年表》與《遼朝遣使高麗年表》,條理分明地闡述高麗與遼朝交聘對東亞封貢體系塑造的作用與影響。
【電子書】早知道就不去吃了!:20場翻轉中國歷史的暗黑飯局
開什麼玩笑?不就是去吃個飯嗎?孰知竟然因此命喪黃泉! 不就是喝喝酒、聊聊天嗎?怎麼會被奪取了權力! & 飯局不像我們想像中的簡單,處處是詭譎多變的人心和人性…… &
【電子書】張蔭麟說文史
「天才英發,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諸科,學既博洽,而復關懷時事,不甘僅僅為記注考訂而已。然則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於張君之身完成之。」──錢穆評張蔭麟張蔭麟以史學為畢生治學興趣,其史學著作種類極為龐雜。清華求學時代他集中鑽研學術思想史與科技史,自美返國後,受時局之影響,興趣轉向近代史與宋史之研究,是為以博通國史兼涉中西的「通史家」。張蔭麟不只鑽研史學,他寫作《中國史綱》,更樹立了通俗性通史寫作的楷模。本書分為四個部分:輯一為「歷史通論」,其中談中國民族、談政治形態、談史學的過去與未來、談中西文化的差異;輯二為「文史考證」,收錄〈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秦婦吟之考證與校釋〉、〈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等篇章;輯三為「評論名家」,張氏論胡適、馮友蘭、梁漱溟等人的著作與理論;輯四為「史料譯文」,收錄張氏翻譯泰萊(W. F. Tyler)的〈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小泉八雲的〈甲午戰後在日見聞記〉兩篇。
【電子書】段祺瑞重要謀士:曾毓雋回憶錄-附《段祺瑞秘史》
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為曾毓雋的三部作品:〈憶語隨筆一〉、〈憶語隨筆二〉、〈宦海沉浮錄〉;二為香港《春秋》雜誌於一九二三年在天津對曾毓雋所作之訪談稿。這些內容,多為其所親歷之民初政局變化;以及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張謇等人之事。附錄則為「信史編輯社」於一九二○年所出版之《段祺瑞秘史》原稿,可作為與前文參照之重要史料。此為《曾毓雋回憶錄》首次出版,價值珍貴。研究段祺瑞、甚至北洋軍閥歷史時,曾毓雋的事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其回憶錄雖為薄薄一本,但卻有相當的分量。
【電子書】梟雄淘盡:北洋從政實錄
《北洋從政實錄》為作者張國淦歷任北洋政府各要職十六年中之所見所聞。內容記錄作者與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北洋政府要角之談話;及期間所親歷之國內外重大政治、外交事件,如北洋軍閥各派系之間的權勢角力、一九一七年對德奧宣戰的詳細過程等;另將該時期重要內閣的體制架構進行整理。作者幾與北洋政府相始終,並長期與高層互動,故本書內容詳實有徵,為研究中國近代史之重要參考文獻。一九九八年,上海書店曾出版其大部分篇章,名為《北洋述聞》。但少了〈北洋軍閥直皖系之鬥爭及其沒落〉和〈中華民國國會篇〉兩篇,今根據《張國淦文集》補上,當為最完整之版本。
【電子書】想像「聲辯才博」:李弘祺談史、論藝、述學集
夫唱導所貴,其事四焉:謂聲辯才博。非聲無以警眾,非辯無以適時,非才則言無可採,非博則語無依據。 ──惠皎,《高僧傳》 史學大師李弘祺治學之餘,寄情散文,連綴成書。究極天人,思古敘今,信手拈來,力透紙背。 「蘊藉含文雅,散朗溢風飈」,既自述其歷史學研究的點點滴滴,亦縱橫古今,臧否史家史筆。從音樂小品到世紀回眸,篇篇文思泉湧,雋永爽朗,讀來欲罷不能。 本書分為臺大、歷史、讀書、學習、音樂、懷人、雜談七輯,呈現大師思想的多重面貌。欲一窺史學堂奧、國士風流者,不可不讀。 古偉瀛|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榮休教授 吳密察|故宮博物院院長,臺灣大學兼任教授 林健男|台塑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工研院院士 孫康宜|耶魯大學Malcolm G. Chase 榮休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 陳力俊|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中研院院士 陳耀昌|臺大醫學院榮休教授,《傀儡花》等名小説作者 關子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一致推薦 &
【電子書】毛主義:紅星照耀全世界,一部完整解讀毛澤東思想的全球史
從政治人物、教授、詩人、革命者、譯者、社會邊緣人到狂人 一本小紅書如何跨越洲際顛覆世界?毛派思想如何掀起烏托邦狂熱? 本書2019年榮獲最具社會和學術影響力的坎迪爾歷史大獎 拆解現代世界中最關鍵、最複雜的政治力量--毛主義 解讀此強大思想如何從中國出發成為全球激進主義的一部分 從印度北部茶園到安第斯山脈,從巴黎第五區到坦尚尼亞的田野,從柬埔寨的稻田到布里斯頓的排屋,毛主義在全球各個角落串連,凝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 一九三六年,來自美國中西部的記者艾德加.史諾,經宋慶齡的介紹及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前往中國西北地方,造訪毛澤東的新總部,寫出《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暢銷全球,一舉把毛澤東推向國際,變成政治名人。將毛澤東的思想以及他的革命傳播給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中國的知識分子、蘇聯的游擊隊、美國總統、馬來亞的叛亂分子、反種族隔離的戰士、西方的激進分子、尼泊爾的叛軍,以及許許多多的其他人。 & 毛主義是建黨紀律、反殖民的叛亂、「持續革命」的有力結合,嫁接在蘇聯馬克思主義的世俗信仰上。不僅揭開了中國的當代史,也在過去八十年間對全球叛亂、不服從、不寬容的風潮產生重大影響。不過,在中國之外,尤其是在西方,人們對於毛澤東及其思想的全球傳播,以及在當代激進主義史上的重要性,幾近無感。隨著冷戰的結束,新自由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明顯勝利,以及宗教極端主義的死灰復燃,毛澤東及其思想也遭到抹除。本書的目的,是把毛澤東及其思想重新攤在檯面上,重塑毛主義面貌。 & 研究全球毛主義的歷史,對世界各地的當代挑戰有非常重要的寓意。探索全球毛主義不僅對於了解中國史極其重要,也有助於了解世界許多地區的激進政治。尤其是毛主義在去殖民化時代成為一股國際力量。在開發中國家,毛主義所散播的「反帝國主義」訊息,吸引了那些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壓制的人民。他們渴望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生活水準與國際尊嚴。儘管冷戰已結束,貧困和貧富不均的問題卻依然存在。在歐洲努力解決貧困與政治動盪所造成的移民危機之際,閱讀本書可鑑古知今,對照了解源自於物質與政治絕望的激進主義及其後果。 & 在本書中,作者重新評價了毛主義,視其為一股影響中國、乃至於國際的力量。 &
【電子書】國朝興亡史:治國
繼世英主?中興明君?守成庸主?肇禍昏君? 且看十七位帝王,嗣承大統後的治世之路。 & 齊桓公 姜小白——亂世奪權,任用管仲,成就霸業,違背遺策,終成大禍。 晉文公 姬重耳——避禍流亡,介子推割肉,朝臣迎立,君無戲言,成就霸業。 楚莊王 羋 旅——審時度勢,大智若愚,任人唯才,問鼎周室,勤惜黎民。 秦孝公 嬴渠梁——任用商鞅,賞罰必信,政令必行,收復河西,安內攘外。 漢武帝 劉 徹——少年得志,得以君臨天下,強化皇權,文治武功。 北魏孝文帝 元 宏——幼年及帝,推行均田,遷都洛陽,實行漢化,守境伐齊。 唐太宗 李世民——軍功赫赫,玄武門兵變,開貞觀之治,團結民族。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歷經三代帝王,垂簾聽政,鳳躍九天。 唐玄宗 李隆基——少年艱苦,選賢任能,創開元盛世,晚年零落。 後周世宗 柴 榮——改革經濟,清明政治,整軍經武,神威雄略。 宋仁宗 趙 禎——年少繼位,內憂外患,心有變法之志,卻只曇花一現。 元太宗 窩闊台——風波繼位,強化汗權,連宋滅金,弘揚父業,雄視歐亞。 明成祖 朱 棣——定都北京,天子守邊,銳意治,鄭和海航,盛世明君。 明世宗 朱厚熜——崇尚道教,寵臣亂政,外敵環伺,終被仙人誤。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文武雙全,剷除鰲拜,平定三藩,體察民情,弘揚大清。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剷除朋黨,鞏固皇權,整頓吏治,鞏固邊疆,勤政務實,開大清新顏。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專制集權,六下江南,懲治貪官,武功顯赫,興文字獄。 & 掌權難,治國更難。 & 好不容易坐上龍位後,如何坐穩,實踐自己的治國理念,是君王必修的一大課題;除了百姓的福祉,還有各地的派系角力,要得到天下民心,還要收服文武官場。 & 看十七位帝王如何在亂世中平衡各方意見,調整策略方針,進一步實踐自己的治國理念。 &
【電子書】被消失的中國史(3):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
現在課本已經讀不到的內容,一樁樁動人精彩的故事,就藏在這些被消失的中國史中。 & 以大漢帝國、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內容 生動、活潑、有趣的白話描述 最好看、最好懂的中國史故事──《被消失的中國史》,第三冊: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 & 「太師與我,情如父子……」 「他姓董,你姓呂,哪裡是什麼父子啊!」 & 【從大漢帝國的擴張守成衰落,到漢末奠定三國之勢的赤壁之戰】 劉邦建立漢朝後,誅殺功臣,想讓劉家天下穩固,卻沒想到還有個呂后讓呂家操縱朝政。 漢初無為而治替漢朝立下文景之治,隨後漢武帝獨尊儒術、攻打匈奴、擴張漢朝版圖,打造空前的漢帝國盛世。 外戚王莽掌握大權,竄漢立新朝,卻僅僅十五年就滅亡。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兩場決定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便是三國時代的序曲。 & 【你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嗎?這都是中國史上最精采動人的故事】 「想當年先帝不是最喜歡你那副狐狸精樣子嗎?我就讓你只能當隻豬狗不如的東西!」 「朕流落民間時期,已經娶妻,實在不願意忘記當年的恩情啊!」 「去告訴皇帝,如果他眼中沒有我這個娘,就去把他的親舅舅給開革了吧!」 「我推辭一次,官爵又更多一級,如果我不趕快接受,只怕又要封給我更高的官了,這樣怎麼行?」 「只要在身上插滿了羽毛,就可以和鳥兒一樣自在飛翔。」 「還不是我那老哥,整天在家裡說要起兵,弄得官府天天來抓人,家裡住不下去,要不然我也不會離家遠行啊!」 「寧可我背叛別人,不可讓別人背叛我!」 「如果我把皇帝接來,豈不是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嗎?」 「怎麼樣?劉老弟,我這老婆長得不賴吧?哈哈,你肯收留我,我們就是自己人了,我的東西就是你的東西!」 「你是一隻猛虎,綁老虎可不能太鬆啊!」 「依我來看,當今天下稱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劉玄德與我曹操二人而已啊!」 「年輕人空有一張嘴,光說不練也是有的,主公不要太過信賴!」 「我得到孔明,就有如魚得到了水一樣!」 &
【電子書】天下憚服:從布衣寄奴到南朝第一帝,劉裕鐵血征伐、啟幕南北朝
=本書特色= ★他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連著幹掉了六位皇帝的「皇帝終結者」! ★中國新銳歷史學者李碩,描寫南北朝軍事戰史的磅礡大作! ★全書多幀軍事部署及戰事示意圖,讓戰役與行軍動線無比清晰,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臨戰場。 ★兼具學術與通俗,回到歷史現場的細膩書寫,透過一場場激烈的戰事,以戰史書寫的方式,重新走進這個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關鍵時代。 公元四到五世紀,中國南北分裂。 北方,五胡十六國鐵馬長槊,驅馳中原;南方,門閥士族動輒反目內戰,血染長江。就在這各族爭雄、兵戈擾攘的大時代,一位出身低微的南國將領劉裕,在一次次血戰中崛起。 他的謀略奇襲,堪比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戰場上,他出兵不按牌理,將擅長弄險的賭徒性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南燕皇帝慕容超、後秦皇帝姚泓,他手到擒來,徹底瓦解北方兩個胡人政權……步兵與騎兵相抗衡,人類戰爭史上,這種戰局或許是絕無僅有。 & ◆ &◆ &◆ 中國新銳歷史學家李碩繼暢銷學術專著《南北戰爭三百年》後又一精彩力作,以他一貫主張回到歷史現場的細膩書寫,側重敘事,將原本一段冷門的歷史,鮮活地端上讀者書桌。通過一場場激烈的戰事,以戰史書寫的方式,重新走進這個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關鍵時代。 南朝劉宋開國君主劉裕,小名寄奴,生當士族門閥專權的東晉晚期,從一名出身寒微的中下級軍官起步,終結了百年門閥專權史,開啟了南朝歷史。本書是一部涵蓋了劉裕一生的戰記,包括征討天師道、擊潰桓玄、北伐南燕、西征後秦等戰事,同時也涵蓋了此前一些他沒有親身參與但對他產生重要影響的桓溫北伐、淝水之戰等經典戰役。其戰術之靈活、大膽與遠見,宋朝軍事家何去非誇讚他「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梁啟超也將劉裕與趙武靈王、始皇、漢武並列歷史上四大雄主。 作者深研歷史地理,並依託正史材料及學術研究成果,從兵種、兵器、戰術、地理環境等,精彩還原了當時的戰爭細節,搭配多幀軍事部署及戰事示意圖,讓戰役與行軍動線無比清晰,再現古代戰爭的「視覺效果」。作者更從整個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與政治文化等宏觀背景,討論宋武帝劉裕的歷史意義及歷史局限,重建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南北局勢,拉開了戰事頻仍、紛爭不斷的南北朝序幕。 作者獨具巧思,書中不乏有電影蒙太奇效果,將僧人與軍人;殺戮與超度做一對照,穿插印度取經的法顯和尚,正是在這烽火連天的圍城歲月裡,一群僧人居然翻譯出了一部又一部佛典,佐以南北朝的歌謠,更能看到當時人生百貌和時代的全景。 & ◆ &◆ &◆ 他的戰績謀略,在中國歷史中罕有人堪匹敵,卻少有人知曉, 只有辛棄疾詞一闋,讓後人浮想翩翩那段金戈鐵馬的戰爭歲月: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名家推薦 汪栢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科教師 葉言都│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 黃春木│臺北市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
【電子書】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
●聯通古今 孕育中華千年文明 ●貫通南北 成就城市繁榮富庶 ●世界文化遺產 被譽為活態的遺產 中國運河歷史之久、路線之長、在世界上獨一無二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活態的遺產,大運河部分河段至今仍是 黃金水道。 《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一書詳細闡釋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總結了前人留下的豐富運河治理經驗和珍貴文獻;從運河推動多民族國家發展、交通網絡形成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總結了運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簡要介紹近百年來的運河現狀,分析了運河發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響,對運河的遺產保護和進一步科學利用提出了建議。 編輯推介: 1.闡釋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了解運河歷來發展的優勢; 2.掌握運河在運輸上、社會上的作用,開拓對地理與發展策略上的通識; 3.讓讀者感受世界遺產名錄的珍貴歷史與風光面貌。
【電子書】From Foot Soldier to College Professor:A Memoir
This is an amazing story of how many sinuous turns a life has got! Nevertheless, James C. Ma is strong enough to have seen it all through. Particularly, James, with his good administrative and leadership skills, shines as Department Head, Dean of Liberal Arts College, Provost and Dean of Students successfully at NCKU. As James' College classmate, I'm proud of how he rises from foot soldier to both literary professor and poet in name and in reality, never shying away from challenges.”──Fuhsiung Lin on October 4, 2020 “A remarkable personal account concerning one of the epochal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Dr. Hsincheng Chuang “The vivid epitome of the individual struggle for survival in the big era; the magnificent life challenges to be admired by the others.”──Chair Professor, Weiming Lu,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at NCKU “Prof. Ma's memoir shows his tremendous amount of guts and indomitable spirit in his personal odyssey in the late 1940s when retreating south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e fulfilled the essence of the quotes from Hemingway as saying: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He was not defeated nor discouraged by the mistreatmeat of those vicious and illerate cadres on the Penghu Islands, and instead, he succeeded in earning his BA and advanced degrees MA and Ed.D. after he quit the army. This book is a tour deforce. And it inspires me with confidence to pursue my academic career.”──Assistant Prof., Shuimei Chung, I-Shou University 本書特色 1. 成功大學教授、《海鷗詩刊》發行人馬忠良回憶一生,翔實記錄如何從一名山東流亡學生淪為二等兵,再由二等兵發憤成為大學教授的經歷。 2. 英文版由作者費時八年自行翻譯完成,不僅是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更是1949年國府遷台歷史活生生的見證! &
【電子書】鬼才養成記:歷代奇人的神機妙算
想成為鬼才,先了解他們的思考模式 只要半小時,通曉歷代奇才的獨特與養成! & 鬼谷子:我的粉絲手拉手能繞八圈地球。 張儀:我一張嘴,沒有糊弄不了的人! 藺相如:我連命都不要,還怕你搶和氏璧? 王翦:我手拿菜刀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 蒯通:看完我的經歷,保證讓你著迷! 禰衡:我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賈詡:「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我的專利。 司馬懿:我才不需要看《演員的自我修養》。 袁天綱:人在江湖走,從未失過手。 姚廣孝:沒有我,朱棣當不了皇帝。 辜鴻銘:我無意與眾不同,奈何個性出眾。 & 本書精挑細選十一位歷史上知名的鬼才人物,透過手繪漫畫+幽默橋段的形式,一一梳理出他們的成長路徑、奇謀妙計和人生浮沉曲線。 & 以輕鬆易懂的語言解讀嚴肅的歷史大事,重要事件過目不忘。以生動、活潑的漫畫呈現歷代鬼才鮮明的人格特質與行事作風,深刻了解其人其事。關鍵歷史情節特別加上「小知識」方塊串連、釋疑,更能理解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 &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古代鬼才一針見血的爆笑圖文書,不只看透古代鬼才,更能學習如何事半功倍。 & 名人推薦 &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李的歷史故事 知名Podcast頻道 李純瑀(魚小姐) 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螺螄拜恩 人氣作家 爆笑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電子書】大清帝國的衰亡
若非西力衝擊,中國帝制可以永存? 武昌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行動, 還是各項社會因素激起的意外暴動? & 本書於一九七五年出版,為魏斐德早年的作品,同時是近代中國史研究的經典代表作。出版至今一直被美國多所大學作為中國歷史課程的基本教材,其研究成果不僅公允地提示大清帝國必走向衰亡的社會脈絡,也超越了當時西方漢學界中盛行之「衝擊-反應」的西方中心論觀點。 & 作者認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絕不是停滯不變。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固然對中國帶來刺激,然而中國本身的各股社會力量,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傾覆、帝制結束的主要因素。尤其清廷在一九○一年後所作的軍事、政治、經濟,以及教育改革,諷刺地加速了菁英群體政治意識的形成;如此所產生的後果,對清朝的傾覆而言,遠較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同時期內所從事的活動,來得更有貢獻。 & 因此本書一開場,先以農民、仕紳、商人在明清社會的生活型態和社群發展,來定調當時民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活力的來源;接著逐步從王朝興衰、民族更迭的角度,推到清盛世的來臨;之後再交錯注入清代民間社會運動發展,和外力入侵的動因,來觀察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及至崩潰的過程,對帝制中國的衰亡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電子書】英雄養成記:歷代豪傑的蓋世功勛
歷史英雄萬古流芳,先烈榜樣激勵後人 只要半小時,通曉歷代英豪的鍛鍊與進化! & 項羽:我就是西楚霸王,不服來戰! 衛青:沒想到當保鑣當到娶公主。 霍去病:我的存在就是讓匈奴人嚇到閃尿。 蘇武:碰到豬隊友,害我在北海牧羊十九年。 祖逖:「聞雞起舞」就是我! 岳飛:連收十二道金牌真的很煩。 于謙:大明王朝沒有我,只怕撐不了幾年。 袁崇煥:我可是拿過尚方寶劍的男人。 秦良玉:我的字典裡沒有「分手」,只有「喪偶」! 鄭成功:荷蘭人看到我只有投降的選項。 林則徐:請叫我「禁煙男神」! & 本書精挑細選十一位歷史上知名的英雄人物,透過手繪漫畫+幽默橋段的形式,一一梳理出他們的成長路徑、曠世功勛和人生浮沉曲線。 & 以輕鬆易懂的語言解讀嚴肅的歷史大事,重要事件過目不忘。以生動、活潑的漫畫呈現歷代英雄鮮明的人格特質與行事作風,深刻了解其人其事。關鍵歷史情節特別加上「小知識」方塊串連、釋疑,更能理解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 &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蓋世英雄茁壯史的爆笑圖文書,不只看透古代英雄,更讓自己能努力成為人中之龍。
【電子書】誰在統治地方:唐宋地方治理文化打造史
唐宋時期的地方治理究竟如何? 中央政治權力滲透到地方,到底是鞭長莫及?抑或如臂使指? 「地頭蛇小傳統」遇上「強龍大傳統」,如何研判誰在統治地方? 是國家派任的流官到地方主政? 還是地方勢力與官衙世吏相互勾結在把持地方? 中國氣候水文和物產,在中古以前已然定型,糧作耕耘仰賴太平洋西南季風帶進的雨水,沿著秦嶺由西往東,降雨量逐次增多。雨量過多,會造成洪澇為害,過少或不雨,則旱災必作,隨之是蝗災。唐宋帝國為穩定糧食充分供應,多以糧倉儲米以濟不時之需。這是以儲糧制和義倉制來因應降雨的不確定性。附帶的因應措施有二:其一,藉祠廟祈雨儀式呼求老天降雨,其二,興作陂塘隄堰蓄水和防洪。 祈雨倘若有成,地方官馬上面臨蓋廟酬神的壓力。修廟/蓋廟或是修建陂塘和隄堰,乃一縣之大事,屬於公共工程性質,需要募資和糾集工役,工程本身會連帶牽動到官民之間,以及居民之間的利益之分配。這是測試地方官和地方勢力互動的試金石,會再現於一方碑石所刻的記文中。工程操控權誰屬,似乎決定了地方官與地方勢力追逐公共權力途上誰居上手。 本書提供八至十世紀唐帝國華南地方政治/文化經驗,以及宋帝國十至十一世紀不分南北的地方政治/文化經驗。使用「廟/祠記」、「德政/遺愛碑文」、「循吏傳記」和「牧守行為集錄」四種文本史料,解答中國地方治理文化基因設置,與地方實際政情之間錯縱複雜的關係。 本書封面說明 ◎封面圖片:「解州關帝廟」,中國最大的關帝廟,位於山西運城市解州鎮,是關公故鄉。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元至明清不斷重修或重建,現今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大火後重建。供奉關帝神龕的崇寧殿,懸掛「神勇」巨匾,由清朝乾隆皇帝欽定。
【電子書】我的師友梁啟超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爲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硏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梁啟超「梁啟超」這個名字對眾人而言並不陌生,舉凡課本、名人傳內皆有梁任公的身影。梁啟超既是吳其昌的尊師,也是毛以亨的益友,本書即為吳、毛二人分別以弟子及好友角度書寫之《梁啟超傳》合集。吳其昌所撰寫的《梁啟超傳》內容還原歷史細節,加上親身經歷的情境,筆下文字忠實呈現梁啟超面對變法革新失敗困境與責難的處境。吳其昌是唯一替恩師立傳的弟子,他嘔心瀝血完成此作便溘然辭世,此部恩師傳記成為他的遺作。毛以亨與梁啟超在一九一八年赴歐途中一見如故,他感佩於其志向胸懷,動筆撰寫《梁啟超傳》,以革命家、政治家的角度描寫梁任公。透過兩人不同的觀點敘述,讀者能夠更加認識梁啟超,任公其人也因弟子、至交的文字更為清晰立體。
【電子書】敦煌夢尋:千年寶藏的聚散與離合
敦煌藏經洞,透射著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榮辱滄桑。 & 本書回顧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敦煌文物流散的往事,以及學術文化界幾代人嘔心瀝血追尋國寶、研究國寶,乃至通過不懈努力,讓敦煌寶藏以出版形式魂歸故土、重光於世的歷程。從「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到「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中國學人在這一過程中付出卓絕努力,尋找民族之魂、文化之本,令人感慨萬千。 & 推廣重點 & ●敦煌文物流散歷史 折射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榮辱滄桑 & ●敦煌尋夢之路 尋找敦煌寶藏、民族之魂、文化之本 & ●圖文相得益彰 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段難忘的心靈歷程 & 編輯推薦 & 1. 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段難忘的心靈歷程; & 2. 藏經洞藏經的發現、流散和回歸,幾乎在世界範圍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劇,由此透射出了百多年歷史的恢弘和中華民族的榮辱滄桑; & 3. 修訂版加入了20年來全世界敦煌文獻公佈、敦煌學研究進展的成果,敦煌石窟藝術及其研究者的內容,近年來國際的交流與合作。
【電子書】中華姓氏的起源與宗族家門的傳承
我們從何而來? 讓我們一起解密姓氏起源、遷徙流布、郡望堂號、宗祠祖譜、族規家訓、門榜堂聯與字輩排行的來龍去脈 & ★從開始之初、姓氏分類、後代繁衍、古籍專書等, 一一剖析「姓氏」這重要而多變的古老結晶。 ★追溯典故淵源,細數脈絡,發現有趣的錯縱關係, 原來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 姓氏含意 常聽到「您貴姓?」,「姓氏」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先秦時期,先有姓,後有氏。姓代表血緣關係;氏著重於地域地位。 「姓」與「氏」實大不同 & 遷徙流布 「你的老家在哪裡?」 從各個族群的開墾拓荒、開枝散葉,一起探尋家族的發源地與遷徙軌跡。 原來我從這裡來 & 郡望堂號 「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等大家族究竟如何形成? 姓氏前放郡望,姓氏後放堂號,一看就知道起源發祥、支派族屬的基本脈絡。 大家族是這麼形成的 & 宗祠祖譜 「建古厝,修宗祠」緬懷祖先 古厝、宗祠、縝密的祖譜,都是珍貴歲月痕跡,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徵。 傳承,讓家族更團結 & 族規家訓 「我的家訓是:誠實」 族規家訓,是長輩對晚輩的期許,更代表著家教。 遵循教誨,傳承家族理念 & 門榜堂聯 周家楹聯「愛蓮世澤,細柳家聲。」 出自周敦頤愛蓮、周亞夫治軍嚴整。 刻於家門的重要字句,是為了紀念家族功業,彰顯血統高貴,留訓激勵後人。 看門榜楹聯(對聯),知家族故事 & 字輩排行 「我大姑姑二十歲,表哥大爸爸五歲」 許多家庭取名字時,會翻族譜看這一輩用哪個字,使人一看名字就知道輩分。 取名字,看字輩排行 & 多變的姓氏文化,涵蓋政治、歷史、文學, 是豐富的文化傳承,更是珍貴的歲月遺產, 讓我們從「姓氏」──這家族血緣的開始, 看偉大的文明延續。 & 本書特色 & 從姓氏看中華歷史與文化 & 本書經由七大章節介紹中華姓氏文化,囊括各個朝代的姓氏發展,包含:姓氏的起源、發展及姓氏制度的確立;姓氏的類別、特色及傳承演變;姓氏的遷徙流布及支派繁衍;姓氏的郡望、堂號及其文化內涵;宗祠、族譜、族規、家訓;姓氏楹聯與字輩排行;歷代姓氏學概述及著錄提要,以及百家姓與堂號表,包括《世本》、《百家姓》、《通志.氏族略》、《古今萬姓統譜》等多部古籍介紹,讓讀者從姓氏文化讀中華歷史。 & 好評推薦 & 楊蓮福 博士|臺灣民俗文化專家、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賴貴三 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暐傑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電子書】朱家非比尋常的日常(二):挖掘明代諸君的真實樣貌
明成祖朱棣下令遷都北京、興建紫禁城,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但你知道歷代大明王朝的帝王們在紫禁城內的真實生活嗎? & 神秘的皇帝寢宮竟然放了27張床!是為了預防不測呢?還是只是孤單寂寞冷? & 本書揭密大明皇室成員、後宮嬪妃們在紫禁城內不為人知的生活秘事。 & 你以為的富麗堂皇,在歷經世代興衰之下,已成鬧鬼凶宅; 你以為的雕樑畫棟,在多次大火摧殘之下,已是飽經風霜。 & 那些光怪陸離、魑魅魍魎,你好奇的軼聞奇事,都在這深宮密苑中……。
【電子書】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
民國軍閥搞什麼?! & 戰爭英雄張勳為何想搞復辟? 袁世凱考不過科舉就廢了它? 曹錕最懂民主式賄選? 吳佩孚其實是書生? 張作霖比山謬‧傑克森還會罵髒話? 徐樹錚一晚搞定收復外蒙古的難題? 旅遊景點售票是因為馮玉祥的商業頭腦? 閻錫山和文學大師泰戈爾竟有惺惺相惜之情? 有志青年唐繼堯成為傷害雲南最深的人? 戰神孫傳芳竟然不是戰死沙場? 孫殿英寫《盜墓筆記》一定會暢銷? 佛系將軍唐生智是個8+9?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是廣西三結義? 「東方隆美爾」孫立人是灌籃高手? 張學良的副業是導遊? 末代皇帝溥儀教你什麼叫做潮? & ‧第一本以民國軍閥軼事為主題的歷史書,呈現有別於政治視角下的人物真實樣貌。 &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許多北洋軍閥在教科書中都被塑造成充滿暴戾之氣或逞凶鬥狠的角色,在「軍政」背景的包裝下,我們讀到的大多是其政治作為,但真正探究起來,他們的「隱藏史料」其實很多,其中描述的故事更是一個比一個勁爆。 & 作者江仲淵循著蛛絲馬跡,大量考據史料中散落不齊的軼事片段,試圖描繪出軍閥們幽默、有趣的另一面。 & 例如,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唯一連任五屆的總統居然一口爛牙,為了吃雞蛋料理,還要用盡各種對策。段祺瑞為什麼熱愛圍棋?甚至想擊敗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又如,當過總統和副總統的黎元洪居然遭到霸凌、若沒有投身革命可能會是一代怪醫黑傑克的孫中山…… &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本書創造了許多閱讀歷史的新興看法與角度,共收錄二十位清末至民初的政府高層人物,在嚴肅的外表下,他們到底有哪些令人噴飯的事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私領域?看似遙遠的歷史政治人物讀來就和你我的鄰家阿伯一樣形象鮮活。 & 名人推薦 &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淇華∣教師&作家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常昆∣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