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何謂三姑、六婆?她們分別代表了哪些專屬女性的職業?這些活躍於晚明社會的職業婦女,又為何會以負面形象出現在文人筆下?「三姑六婆」,這個詞總帶著些許的嘲諷,指涉愛說閒話、道人長短的婦人形象,如墨般暈染了百年。它的負面印象,早已滲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某種常識。然而,我們已經遺忘,三姑、六婆究竟是何人,她們為何被歷史定格成如此模樣?本書是一場逆流而上的追尋。我們撇開刻板的濾鏡,深入明代的社會肌理,試圖解構那些被忽視的「三姑六婆」。在那個崇尚變革、標新立異的明代晚期,她們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文人筆下那些浮誇的詆毀:巧言令色、貪財好利,甚至媒介姦淫,顯現的,或許正是不甘於受限的她們,以一種無聲的姿態,衝破牢籠,影響了整個時代的文化脈動。透過本書,你將窺見這群活躍的中老年女性,她們真實的樣貌;她們的足跡,是明代社會最隱晦也最生動的縮影。她們穿梭於內闈與外市之間,攪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秩序與不安,也為僵化的社會帶入了一股活水,讓資訊與情感有了自由流動的可能。衣若蘭以輕快的筆觸,掀開歷史的帷幕,讓我們得以凝視「三姑六婆」這個複雜的社會現象,並從中體會女性的掙扎、叛逆與韌性,饒富深意,值得細細品味。
【電子書】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何謂三姑、六婆?她們分別代表了哪些專屬女性的職業?這些活躍於晚明社會的職業婦女,又為何會以負面形象出現在文人筆下?「三姑六婆」,這個詞總帶著些許的嘲諷,指涉愛說閒話、道人長短的婦人形象,如墨般暈染了百年。它的負面印象,早已滲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某種常識。然而,我們已經遺忘,三姑、六婆究竟是何人,她們為何被歷史定格成如此模樣?本書是一場逆流而上的追尋。我們撇開刻板的濾鏡,深入明代的社會肌理,試圖解構那些被忽視的「三姑六婆」。在那個崇尚變革、標新立異的明代晚期,她們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文人筆下那些浮誇的詆毀:巧言令色、貪財好利,甚至媒介姦淫,顯現的,或許正是不甘於受限的她們,以一種無聲的姿態,衝破牢籠,影響了整個時代的文化脈動。透過本書,你將窺見這群活躍的中老年女性,她們真實的樣貌;她們的足跡,是明代社會最隱晦也最生動的縮影。她們穿梭於內闈與外市之間,攪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秩序與不安,也為僵化的社會帶入了一股活水,讓資訊與情感有了自由流動的可能。衣若蘭以輕快的筆觸,掀開歷史的帷幕,讓我們得以凝視「三姑六婆」這個複雜的社會現象,並從中體會女性的掙扎、叛逆與韌性,饒富深意,值得細細品味。
【電子書】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十七世紀中國的秩序問題
◆牽動晚明江南社會秩序的鄉紳,他們的威信與勢力從何而來?◆陽明學為何成為晚明江南地區民變事件的思想源頭?◆晚明興盛的出版文化,在江南社會的群眾運動中扮演何種角色?◆明清大變局中,江南社會的民眾如何自保以維持生計,又如何看待新政權?明清史研究經典名著《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為岸本美緒教授立基於「地域社會論」的集大成之作。書中以由下而上的視角,生動刻畫江南社會的動態、資訊傳播下的民眾集體行動,以及政權交替時期江南地域的官、紳、民的關係,探討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之中,地方社會的能量如何從危機轉向秩序的重建。岸本美緒深入淺出地解讀地方史文獻,將目光聚焦於民眾面對變動局勢的回應方式。藉由明清之際江南社會發生的事件或民變,解析「當時的人們為何採取那樣的行動」、「怎樣的狀況使人們朝向這個方向運作」、「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他們的社會」等問題,並從中帶出社會流動與輿論擴散、社會不安與民眾運動、陽明學流行與民眾心態,以及國家權力與民眾對應等重要課題。名家推薦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甘懷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李孝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電子書】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
◆牽動晚明江南社會秩序的鄉紳,他們的威信與勢力從何而來?◆陽明學為何成為晚明江南地區民變事件的思想源頭?◆晚明興盛的出版文化,在江南社會的群眾運動中扮演何種角色?◆明清大變局中,江南社會的民眾如何自保以維持生計,又如何看待新政權?明清史研究經典名著《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為岸本美緒教授立基於「地域社會論」的集大成之作。書中以由下而上的視角,生動刻畫江南社會的動態、資訊傳播下的民眾集體行動,以及政權交替時期江南地域的官、紳、民的關係,探討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之中,地方社會的能量如何從危機轉向秩序的重建。岸本美緒深入淺出地解讀地方史文獻,將目光聚焦於民眾面對變動局勢的回應方式。藉由明清之際江南社會發生的事件或民變,解析「當時的人們為何採取那樣的行動」、「怎樣的狀況使人們朝向這個方向運作」、「當時的人們如何看待他們的社會」等問題,並從中帶出社會流動與輿論擴散、社會不安與民眾運動、陽明學流行與民眾心態,以及國家權力與民眾對應等重要課題。名家推薦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甘懷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李孝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電子書】【聯經中國史】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
黑暗停滯的時代,抑或近代文明的曙光?穿越百年迷思與爭論,重探一個被誤解朝代的價值與意義。長期以來,明代總被認定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君主專制、宦官干政、特務荼毒;終致民變四起,朝代覆滅。近代史家比較中西近代化,又認為明朝「閉關自守」,發展停滯,是近世中國衰落和中西消長的關鍵。然而,近年來對明代深入研究的成果,傳統的負面論點受到強力挑戰與反駁。對明太祖的評價,不再停留在殘暴專制,轉而注重其開國宏規,短期內使人民安居田里。討論明代歷史地位,不再說明代閉關鎖國、重農輕商,轉而突顯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社會經濟形態轉型,手工業與市場經濟蓬勃,對外貿易空前擴展,經濟規模為當代之巔峰,而且為世界市場的中心,並不落後於正在興起的西歐。社會多元發展,階層間流動率高,為近代以前世界之最。陽明思想興起,注重啟迪個人心性良知,並透過出版、講學及小說、戲曲,重塑儒家思想文化,普及民間。城市繁榮,言論開放,批評時事戲曲小說盛行,市民運動蜂起,敢於挑戰朝廷惡政。晚明江南士人文化的發展,更是璀璨優雅,為今人所嚮往。本書由六位學者共同執筆,綜觀百年來正反各異的各類評價,結合最新研究成果,描繪出明代兩百多年盛衰起落的基調與變奏、危機挑戰與克難奮發;呈現明代多元發展及轉型,「大明終始」,生生不息地再造華夏文明的歷程。▍【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已出版:《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徐泓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徐泓、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唐立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合著《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陸續出版:《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電子書】嘉靖:大明王朝最特立獨行的國君,一個孤獨又無比複雜的帝王靈魂
★原中國國家清史辦主任,文史大家、專欄作家卜鍵,數十年研究心血之作。 ★這是一本寫了三十年、數易其稿才完成的帝王傳記。以細緻的筆墨,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嘉靖皇帝。 ★集多種性格於一身,各種矛盾的處事,又糾結又敏銳,又冷酷又欣賞正義之士…… ★海瑞在奏章上罵他:「天下不直陛下久矣!」,成了流傳千古的「天下第一疏」。 他天資聰穎,英察剛毅,御極之初大力剷除積弊,天下視他為明朝的中興雄主; 他沉迷玄修,寵信嚴嵩,亦是政治手腕爐火純青,誅戮任情、狠戾苛刻之君。 文史大家,數十年研究心血之作 多視角還原最真實的嘉靖帝 嘉靖,這位明朝在位第二長的帝王,也是大明王朝最特立獨行、爭議最多,最難以準確評價的國君!他可說是有明一代讀書最多、學問最好的皇帝,尤其難得還擁有出色的政治天賦和權謀手腕,具備了一切成為明君的特點。但他性格複雜多變,時而寬厚仁孝,時而暴虐殘酷,集各種矛盾的性格與處事於一身。 他在位長達四十五年,人們讀史常只記得他二十四年沒有上朝,以及迷信修仙、寵信奸臣嚴嵩的種種昏庸作為。然而他絕不是無能的昏君。相反的,嘉靖始終沒有放棄手中的權杖,牢牢行使著帝王的無上權威。即便到晚年,他失去了治世的熱情,卻也從未忘記履行國君的職責。 嘉靖帝御極之初,英氣勃勃,君臣合作無間,力除一切前朝弊政,天下大振,以為大明即將迎來中興盛世。未料,青年皇帝的仁孝與愛慕父母之心,卻很快陷入繼位繼統與大小宗之爭。嘉靖公然與群臣對立,雖然最後大獲全勝,卻從此影響了朝政的走向與官僚的風氣。嘉靖雖一直孜孜於識別和起用治國之才,卻又因簡單輕斷,使許多英才含冤而死。他乾綱獨斷,誅戮任情,最後陷溺於齋醮和長生術,致巨奸嚴嵩得以怙寵擅權。但即便嘉靖老年因服食丹藥中毒,命不久矣,仍保留一些最後的清醒,下旨剷除權奸與干政的術士,甚至饒過那位上疏罵他「天下不直陛下久矣!」的海瑞…… 本書蒐羅大量史料,抽絲剝繭條縷分析,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嘉靖帝的仁孝善良,也看到他的狠戾苛刻;他既有英察剛毅的一面,毫不寬貸欺瞞貪酷之輩;卻也漠視弊政、倚重佞臣,致社會動盪、生民塗炭。而他迷信玄修,寵信方士,以齋醮擠占國務,以青詞選拔閣僚的種種荒謬行徑,更徒留後世笑柄……但作者亦承認嘉靖的「天性至情」與「威柄在御」,且就明代帝王論之,太祖、成祖後應推嘉靖,其稟賦甚高,有些學者化,也有責任心和擔當。 本書作者還曾特地南下踏訪嘉靖的湖北故鄉鍾祥、北上永陵,追根探源嘉靖的生命足跡,從各種零碎拼接的史料記載,理清嘉靖的決策思維,描摹出帝王孤獨的精神世界,以細緻的筆墨還原一個人性飽滿、最真實的嘉靖皇帝。 ▍是遭到怎樣的折磨虐待,讓一群柔弱宮女集體行動,想要趁夜絞殺嘉靖! ▍曹妃含冤被凌遲處死,自此後宮水道入夜後常有黑氣升騰瀰漫,謂之「黑眚」! ▍為什麼明王朝鎮守邊關的軍隊作戰時怯懦不力,鬧起事來卻凶悍無比? ▍講求富麗華美的青詞到底是什麼?想要當一個「青詞宰相」需要什麼樣的本事? ▍胡宗憲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國之棟樑,為何竟也要阿諛攀附嚴嵩父子勢力? ▍同為閣揆首輔,為何夏言被問罪斬首,嚴嵩卻成為巨奸國蠹,徐階又如何贏到最後? ▍名家推薦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李純瑀(魚小姐)|台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
【電子書】嘉靖
★原中國國家清史辦主任,文史大家、專欄作家卜鍵,數十年研究心血之作。 ★這是一本寫了三十年、數易其稿才完成的帝王傳記。以細緻的筆墨,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嘉靖皇帝。 ★集多種性格於一身,各種矛盾的處事,又糾結又敏銳,又冷酷又欣賞正義之士…… ★海瑞在奏章上罵他:「天下不直陛下久矣!」,成了流傳千古的「天下第一疏」。 他天資聰穎,英察剛毅,御極之初大力剷除積弊,天下視他為明朝的中興雄主; 他沉迷玄修,寵信嚴嵩,亦是政治手腕爐火純青,誅戮任情、狠戾苛刻之君。 文史大家,數十年研究心血之作 多視角還原最真實的嘉靖帝 嘉靖,這位明朝在位第二長的帝王,也是大明王朝最特立獨行、爭議最多,最難以準確評價的國君!他可說是有明一代讀書最多、學問最好的皇帝,尤其難得還擁有出色的政治天賦和權謀手腕,具備了一切成為明君的特點。但他性格複雜多變,時而寬厚仁孝,時而暴虐殘酷,集各種矛盾的性格與處事於一身。 他在位長達四十五年,人們讀史常只記得他二十四年沒有上朝,以及迷信修仙、寵信奸臣嚴嵩的種種昏庸作為。然而他絕不是無能的昏君。相反的,嘉靖始終沒有放棄手中的權杖,牢牢行使著帝王的無上權威。即便到晚年,他失去了治世的熱情,卻也從未忘記履行國君的職責。 嘉靖帝御極之初,英氣勃勃,君臣合作無間,力除一切前朝弊政,天下大振,以為大明即將迎來中興盛世。未料,青年皇帝的仁孝與愛慕父母之心,卻很快陷入繼位繼統與大小宗之爭。嘉靖公然與群臣對立,雖然最後大獲全勝,卻從此影響了朝政的走向與官僚的風氣。嘉靖雖一直孜孜於識別和起用治國之才,卻又因簡單輕斷,使許多英才含冤而死。他乾綱獨斷,誅戮任情,最後陷溺於齋醮和長生術,致巨奸嚴嵩得以怙寵擅權。但即便嘉靖老年因服食丹藥中毒,命不久矣,仍保留一些最後的清醒,下旨剷除權奸與干政的術士,甚至饒過那位上疏罵他「天下不直陛下久矣!」的海瑞…… 本書蒐羅大量史料,抽絲剝繭條縷分析,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嘉靖帝的仁孝善良,也看到他的狠戾苛刻;他既有英察剛毅的一面,毫不寬貸欺瞞貪酷之輩;卻也漠視弊政、倚重佞臣,致社會動盪、生民塗炭。而他迷信玄修,寵信方士,以齋醮擠占國務,以青詞選拔閣僚的種種荒謬行徑,更徒留後世笑柄……但作者亦承認嘉靖的「天性至情」與「威柄在御」,且就明代帝王論之,太祖、成祖後應推嘉靖,其稟賦甚高,有些學者化,也有責任心和擔當。 本書作者還曾特地南下踏訪嘉靖的湖北故鄉鍾祥、北上永陵,追根探源嘉靖的生命足跡,從各種零碎拼接的史料記載,理清嘉靖的決策思維,描摹出帝王孤獨的精神世界,以細緻的筆墨還原一個人性飽滿、最真實的嘉靖皇帝。 ▍是遭到怎樣的折磨虐待,讓一群柔弱宮女集體行動,想要趁夜絞殺嘉靖! ▍曹妃含冤被凌遲處死,自此後宮水道入夜後常有黑氣升騰瀰漫,謂之「黑眚」! ▍為什麼明王朝鎮守邊關的軍隊作戰時怯懦不力,鬧起事來卻凶悍無比? ▍講求富麗華美的青詞到底是什麼?想要當一個「青詞宰相」需要什麼樣的本事? ▍胡宗憲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國之棟樑,為何竟也要阿諛攀附嚴嵩父子勢力? ▍同為閣揆首輔,為何夏言被問罪斬首,嚴嵩卻成為巨奸國蠹,徐階又如何贏到最後? ▍名家推薦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李純瑀(魚小姐)|台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
【電子書】半小時漫畫中國史5:明清大亂鬥,笑著笑著就亡了
終於迎來最後的大結局!在明清的內憂外患中, 作者使盡渾身解數,讓讀者歡笑讀完! & ◆看半小時漫畫,通五千年歷史,開啟漫畫讀史新潮流! ◆掀開紛繁複雜的歷史表象,略去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手繪的帝王將相、豪傑梟雄,呆萌又可愛。 &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大結局! 明清盛世,是非成敗轉頭空 & 明朝皇帝不論是全能型創業者朱元璋,還有多年不上朝的萬曆帝,大多逃不開三件麻煩事——外敵、奸臣和謀反; 清朝皇帝個個都很努力,憂國憂民,創下康雍乾盛世,但依然擋不住艦隊大砲和世界改革的浪潮! & 朱元璋、張居正、魏忠賢、努爾哈赤、慈禧太后……全都和你我一樣,有優點和缺陷,有朋友和敵人,他們在歷史關鍵節點迸發出的驚人能量,鑄就了精彩的中國史。 & 擁有3000萬粉絲、漫畫式科普的開創者陳磊,透過手繪漫畫和各種讓人嘴角失守的橋段, 以生動、清晰且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出歷史大脈絡。 每一頁都有段子,每三秒讓你笑翻一次,在笑出腹肌的同時,不知不覺已經通讀歷史。 & 讀者好評 & ☆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老師如果這麼幽默,可能高考會多考幾分…… ☆看完居然記住了很多歷史知識,沒有一些歷史書本的那種枯燥乏味! ☆以為是漫畫書,其實真是讓孩子對正史感興趣的一本好書。這才真正是寓教於樂! ☆換一種方法讀歷史,給喜歡歷史的讀者帶來全新體驗的著作。 & 各界盛讚 & ☆重要的是畫風。他的畫看著很舒服,圖文配得也很好笑。像暴走漫畫這種就只是好笑。聽說張泉靈投資了這個團隊,我頗為遺憾自己動作太慢。——著名投資人魏武揮& & ☆漫畫沒有拗口難認的詞彙,沒有刻意賣弄的文采,關注的點恰好是大眾想知道的,就像真有人拿著漫畫給你講故事。——《南方人物週刊》 & ☆漫畫本身能吸引人已是難得,還能用這樣的漫畫來講清楚一個知識,實在讓人有些驚喜。——樊登讀書會 & ☆這一系列漫畫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方面講的是高冷的知識,另一方面又無一例外都穿上了一層「搞笑幽默」的外衣。原本枯燥、生澀的知識由此變得生動,也更彰顯了傳播的力量。陳磊將它們串起來,以此講解枯燥的歷史、深奧的科學、備受關注的時政新聞,讓一個個高冷知識變成好玩的故事、好笑的段子。——環球人物網 & &
【電子書】半小時漫畫中國史(5):明清大亂鬥,笑著笑著就亡了
終於迎來最後的大結局!在明清的內憂外患中, 作者使盡渾身解數,讓讀者歡笑讀完! & ◆看半小時漫畫,通五千年歷史,開啟漫畫讀史新潮流! ◆掀開紛繁複雜的歷史表象,略去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手繪的帝王將相、豪傑梟雄,呆萌又可愛。 &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大結局! 明清盛世,是非成敗轉頭空 & 明朝皇帝不論是全能型創業者朱元璋,還有多年不上朝的萬曆帝,大多逃不開三件麻煩事——外敵、奸臣和謀反; 清朝皇帝個個都很努力,憂國憂民,創下康雍乾盛世,但依然擋不住艦隊大砲和世界改革的浪潮! & 朱元璋、張居正、魏忠賢、努爾哈赤、慈禧太后……全都和你我一樣,有優點和缺陷,有朋友和敵人,他們在歷史關鍵節點迸發出的驚人能量,鑄就了精彩的中國史。 & 擁有3000萬粉絲、漫畫式科普的開創者陳磊,透過手繪漫畫和各種讓人嘴角失守的橋段, 以生動、清晰且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出歷史大脈絡。 每一頁都有段子,每三秒讓你笑翻一次,在笑出腹肌的同時,不知不覺已經通讀歷史。 & 讀者好評 & ☆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老師如果這麼幽默,可能高考會多考幾分…… ☆看完居然記住了很多歷史知識,沒有一些歷史書本的那種枯燥乏味! ☆以為是漫畫書,其實真是讓孩子對正史感興趣的一本好書。這才真正是寓教於樂! ☆換一種方法讀歷史,給喜歡歷史的讀者帶來全新體驗的著作。 & 各界盛讚 & ☆重要的是畫風。他的畫看著很舒服,圖文配得也很好笑。像暴走漫畫這種就只是好笑。聽說張泉靈投資了這個團隊,我頗為遺憾自己動作太慢。——著名投資人魏武揮& & ☆漫畫沒有拗口難認的詞彙,沒有刻意賣弄的文采,關注的點恰好是大眾想知道的,就像真有人拿著漫畫給你講故事。——《南方人物週刊》 & ☆漫畫本身能吸引人已是難得,還能用這樣的漫畫來講清楚一個知識,實在讓人有些驚喜。——樊登讀書會 & ☆這一系列漫畫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方面講的是高冷的知識,另一方面又無一例外都穿上了一層「搞笑幽默」的外衣。原本枯燥、生澀的知識由此變得生動,也更彰顯了傳播的力量。陳磊將它們串起來,以此講解枯燥的歷史、深奧的科學、備受關注的時政新聞,讓一個個高冷知識變成好玩的故事、好笑的段子。——環球人物網 & &
【電子書】晚明泉州的士大夫:開海、商業與宗教
本書以晚明泉州的士大夫為題,研究與考察於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泉州,在開海、商業與宗教等方面之諸般樣貌。在作者條分縷析、鉅細靡遺的剖析下,泉州這幾位「理學家」的真實面貌逐一展現。這些士大夫不僅是理學家和官員,在仕宦和講學之外,他們還以各具風格的文采、動人的文筆和清晰的論理、析事,講述了從官員到商賈、婦女、處士、儒生和各種擁有特殊能力之非凡人士的精彩故事。這些記載有的是歷史敘事,有些則像《天方夜譚》一樣,把我們帶到超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些著作,一方面顯示了作者本人淋漓的元氣和源源不絕的創作力,一方面也展現了晚明的泉州文化和民眾生活的集體物質和心靈圖像,可說是晚明泉州文化最佳的代言人和再現者,也讓我們對晚明文化有了不同的認識。
【電子書】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經典新譯版)
4個記憶形象+3幅聖經版畫 從馬切拉塔到臥亞,從肇慶到北京 跟隨利瑪竇的人生旅途 觀看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圖景 & 出生於新舊教對立、歐洲各國征戰不斷之時代背景下的利瑪竇,1577年從義大利出發,分別在印度、澳門修習後,1583年正式進入中國,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此生再未回到故鄉。身為耶穌會士的利瑪竇,致力傳播基督信仰和西方思想,而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為東西文化交流所留下的諸多貢獻。 & 在《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中,史景遷援引極為豐富的東西方史料與文獻,運用超卓的敘事技巧,建構栩栩如生的場景,生動的將利瑪竇不凡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並對十六世紀歐洲的反宗教改革、明朝萬曆年間中國的政治社會情況等複雜歷史,提供了翔實的描述。因此,本書不僅是細膩出色的歷史人物傳記,更是一本教人信服且重要的世界史作品。
【電子書】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4個記憶形象+3幅聖經版畫 從馬切拉塔到臥亞,從肇慶到北京 跟隨利瑪竇的人生旅途 觀看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圖景 & 出生於新舊教對立、歐洲各國征戰不斷之時代背景下的利瑪竇,1577年從義大利出發,分別在印度、澳門修習後,1583年正式進入中國,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此生再未回到故鄉。身為耶穌會士的利瑪竇,致力傳播基督信仰和西方思想,而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為東西文化交流所留下的諸多貢獻。 & 在《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中,史景遷援引極為豐富的東西方史料與文獻,運用超卓的敘事技巧,建構栩栩如生的場景,生動的將利瑪竇不凡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並對十六世紀歐洲的反宗教改革、明朝萬曆年間中國的政治社會情況等複雜歷史,提供了翔實的描述。因此,本書不僅是細膩出色的歷史人物傳記,更是一本教人信服且重要的世界史作品。
【電子書】登臺!明朝人時尚秀
炎熱夏天,古代女人可以穿著清涼嗎? 明朝人竟有「男穿女裝」的叛逆潮流? 明代衣飾和配件如何彰顯日常儀式感? 古人婚喪嫁娶的衣著有什麼特殊規矩? 一窺古人著裝奧祕,重溫明代衣飾風雅! 以十二章三十個場景代入式寫法,五百多幅精美手繪圖及古畫介紹明代女性夏季著裝、男性著裝禮儀、不同身分的人正式拜訪時應穿的禮衣、出席宴會時的裝束、婚喪嫁娶的著裝、節日慶典的應景服飾、朝服的組成和穿著順序、時尚流行服飾、戶外運動裝、旅遊休閒裝等主題服飾。 透過對服飾解剖式介紹不僅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與審美,還能為現代漢服的設計與穿搭、傳統文化的溯源與發揚起到借鑑的作用。 古代高跟鞋、拖鞋是什麼樣子,明朝人讚美女性也用「女神」,兼具音效的首飾「鬧嚷嚷」,穿藕荷色衣衫的時尚老人,叛逆的「男穿女裝」時尚風潮等,深入了解傳統服飾之餘,同時為讀者展開一幅豐富熱鬧的古人真實生活畫卷。 名人推薦語 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蔡景如/臺灣漢服社團創辦人 專文推薦 馬于文/輔仁大學文創學程講師 莫順吉/臺灣國際漢文化整合服務總會理事長 陳俊榮/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理事長 駱芬美/銘傳及輔仁大學傳授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龔元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爾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從典禮到日常、從一年四季到節慶生活,《登臺!明朝人時尚秀》讓明朝人們的「身外之物」瞬間真實靈動的如在目前。透過專業仔細的分享,穿越回明朝時的你我方不誤了穿搭的服飾規矩!──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曾幾度與陸楚翬老師交流過漢服相關的看法與發現,她對待史料的細心分析與脈絡掌握的確讓我甚為佩服,特別是針對款式劃分細緻、工藝華麗繁複、紋樣類別多元的明代服飾,從資料蒐集、分析整合到體系架構,一篇篇深入淺出的論述介紹,搭配精美繪圖,引導大眾對傳統漢服產生興趣之餘,並能適時協助他們快速精準地掌握關鍵,探索明代三百多年歲月中,服飾的發展脈絡以及背後的文化風貌。──蔡景如/臺灣漢服社團創辦人 &
【電子書】登臺!明朝人時尚秀:圖解古裝衣冠之美
炎熱夏天,古代女人可以穿著清涼嗎? 明朝人竟有「男穿女裝」的叛逆潮流? 明代衣飾和配件如何彰顯日常儀式感? 古人婚喪嫁娶的衣著有什麼特殊規矩? 一窺古人著裝奧祕,重溫明代衣飾風雅! 以十二章三十個場景代入式寫法,五百多幅精美手繪圖及古畫介紹明代女性夏季著裝、男性著裝禮儀、不同身分的人正式拜訪時應穿的禮衣、出席宴會時的裝束、婚喪嫁娶的著裝、節日慶典的應景服飾、朝服的組成和穿著順序、時尚流行服飾、戶外運動裝、旅遊休閒裝等主題服飾。 透過對服飾解剖式介紹不僅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與審美,還能為現代漢服的設計與穿搭、傳統文化的溯源與發揚起到借鑑的作用。 古代高跟鞋、拖鞋是什麼樣子,明朝人讚美女性也用「女神」,兼具音效的首飾「鬧嚷嚷」,穿藕荷色衣衫的時尚老人,叛逆的「男穿女裝」時尚風潮等,深入了解傳統服飾之餘,同時為讀者展開一幅豐富熱鬧的古人真實生活畫卷。 名人推薦語 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蔡景如/臺灣漢服社團創辦人 專文推薦 馬于文/輔仁大學文創學程講師 莫順吉/臺灣國際漢文化整合服務總會理事長 陳俊榮/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理事長 駱芬美/銘傳及輔仁大學傳授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龔元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爾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從典禮到日常、從一年四季到節慶生活,《登臺!明朝人時尚秀》讓明朝人們的「身外之物」瞬間真實靈動的如在目前。透過專業仔細的分享,穿越回明朝時的你我方不誤了穿搭的服飾規矩!──李純瑀(魚小姐)/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曾幾度與陸楚翬老師交流過漢服相關的看法與發現,她對待史料的細心分析與脈絡掌握的確讓我甚為佩服,特別是針對款式劃分細緻、工藝華麗繁複、紋樣類別多元的明代服飾,從資料蒐集、分析整合到體系架構,一篇篇深入淺出的論述介紹,搭配精美繪圖,引導大眾對傳統漢服產生興趣之餘,並能適時協助他們快速精準地掌握關鍵,探索明代三百多年歲月中,服飾的發展脈絡以及背後的文化風貌。──蔡景如/臺灣漢服社團創辦人 &
【電子書】正說大明十六帝
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孝、愚笨卻在所不問,而正因此就決定了家族統治的命運。朱家歷代十餘位皇帝,無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佔據了大部分,他們身居皇帝之位卻不履行皇帝義務。即使這樣,朱氏家族還是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造成這種奇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隆與凋敝。
【電子書】正說大明十六帝
明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度裡,家族統治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選擇。父傳子,子傳孫,皇帝們只希望自己的位置能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子孫的賢孝、愚笨卻在所不問,而正因此就決定了家族統治的命運。朱家歷代十餘位皇帝,無能者或者不理朝政者佔據了大部分,他們身居皇帝之位卻不履行皇帝義務。即使這樣,朱氏家族還是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造成這種奇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正說大明十六帝》為您講述了一個統治家族的光明與黑暗、榮耀與創痛、自由與專制、興隆與凋敝。
【電子書】大明紫禁城
紫禁城的建造藍本來自元大都? 「豹房」是大明王朝的動物園? 紫禁城為何經常發生火災? & 走進紫禁城,回望元、明二朝,發現數百年歷史之幽微處 & 有別於傳統歷史作品的書寫模式,本書以元朝為起點,紫禁城為中軸線,將元、明二朝的政治「大動脈」,以「診脈」的方式,給予讀者全新視角,重新看待元、明那些「宮闈祕事」。 & 從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寫到永樂十八年遷都紫禁城,再到明崇禎帝之死。由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串聯諸王將相、百官眾卿、御史諫臣和太監宮女、能工巧匠等,還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實事件、疑案風雲、後宮祕事與喋血官場。以紫禁城的興建和發展為軸心,透過幽默生動的語言,看遍城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結合宮殿修建知識與背後的故事,讓讀者如同置身案發現場,目睹發生在這座宮闕裡的悲歡離合,以及被紫禁城見證的諸多歷史場景。 & 名人推薦 & 王一樵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電子書】大明紫禁城:從草原霸主逐鹿中原到煤山自縊
紫禁城的建造藍本來自元大都? 「豹房」是大明王朝的動物園? 紫禁城為何經常發生火災? & 走進紫禁城,回望元、明二朝,發現數百年歷史之幽微處 & 有別於傳統歷史作品的書寫模式,本書以元朝為起點,紫禁城為中軸線,將元、明二朝的政治「大動脈」,以「診脈」的方式,給予讀者全新視角,重新看待元、明那些「宮闈祕事」。 & 從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寫到永樂十八年遷都紫禁城,再到明崇禎帝之死。由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串聯諸王將相、百官眾卿、御史諫臣和太監宮女、能工巧匠等,還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實事件、疑案風雲、後宮祕事與喋血官場。以紫禁城的興建和發展為軸心,透過幽默生動的語言,看遍城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結合宮殿修建知識與背後的故事,讓讀者如同置身案發現場,目睹發生在這座宮闕裡的悲歡離合,以及被紫禁城見證的諸多歷史場景。 & 名人推薦 & 王一樵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電子書】朱家非比尋常的日常(二):挖掘明代諸君的真實樣貌
明成祖朱棣下令遷都北京、興建紫禁城,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但你知道歷代大明王朝的帝王們在紫禁城內的真實生活嗎? & 神秘的皇帝寢宮竟然放了27張床!是為了預防不測呢?還是只是孤單寂寞冷? & 本書揭密大明皇室成員、後宮嬪妃們在紫禁城內不為人知的生活秘事。 & 你以為的富麗堂皇,在歷經世代興衰之下,已成鬧鬼凶宅; 你以為的雕樑畫棟,在多次大火摧殘之下,已是飽經風霜。 & 那些光怪陸離、魑魅魍魎,你好奇的軼聞奇事,都在這深宮密苑中……。
【電子書】朱家非比尋常的日常(一):窺探明太祖、成祖與眾太子間的愛恨糾葛
明太祖朱元璋妻妾成群,膝下有26個兒子一點也不奇怪,但除了為人所熟知的永樂大帝朱棣和長子朱標,其他的24個兒子他們是誰你知道嗎? 只統治了短短四年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卻失去下落,究竟是死是活? 這是一部揭密大明王朝皇帝父子、兄弟之間的糾葛與鬥爭的史書 沒有兄友弟恭,只有內鬥和分裂; 沒有父慈子孝,只有猜忌與懷疑。 那些官場政治、帝王權謀,外人看不見的暗潮洶湧,正在朱家上演中……。
【電子書】救嬰與濟貧:乳婦與明清時代的育嬰堂
崇禎年間,揚州商人蔡璉創立揚州育嬰社,是為民營育嬰堂的開端。晚明士人劉宗周指出揚州育嬰社兼具「恤孤」與「賑貧」之效,揭示晚明以降育嬰堂的兩大理念,即是本書題旨所揭之「救嬰」與「濟貧」。明清時期育嬰堂的乳婦,一方面是落實救嬰的關鍵人物,另一方面則是濟貧理念下的救濟對象。乳婦兼具施、受救濟者的角色,在明清善會善堂史中,值得深入挖掘。本書以乳婦為核心,透過社會、性別與醫療等面向,呈現明清善會、善堂更豐富的面貌。反思士人對乳婦千叮萬囑的態度,及其對於乳婦的議論,實是行善理念、性別與階層等多方因素的相互交織,反映出育嬰堂理想與經營實況間的落差,更凸顯「救嬰」與「濟貧」難以兩全之下,乳婦可能面臨的困難與窘境。★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4號
【電子書】明史簡述
吳晗是著名明史專家、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本書是吳晗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級黨校講課時的記錄稿。內容包括明太祖建國、明成祖遷都北京、北虜南倭、東林黨爭、建州女真、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等明代歷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既扼要介紹了明代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又對明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於叙事中寓論斷,在普及中有提高,至今讀來仍具啟發意義,是學習和研究明史的必讀之書。 本書特色 大家小書 吳晗是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一書講透明史 涵蓋最基本、最重要的關鍵性問題 可讀性強 是學習和研究明史的必讀之書 1.由著名明史專家、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晗著作; 2.介紹了明代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更對明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3.適合研究中國歷史讀者,是學習和研究明史的必讀之書。
【電子書】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
晚期傳統中國社會的明清時代, 是中國社會進入近代的前夕, 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過渡期。 社會性質非常複雜, 社會發展不平衡,新舊雜陳, 發展與守舊並生,繁榮與貧困共存。 以縱向時間論,明清社會一方面有其不同於前代的發展,呈現出變的新顏;一方面又有與前代没什麼不同的堅持,維持著不變的舊貌。 以橫向空間論,在同一時間內,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情況。全國有些地區,突破前代而有新發展,有些地區卻仍停滯而無進展。有些地區,城鄉社會繁榮,風氣奢靡;有些地區連城市社會都仍貧窮,風氣淳樸,遑論鄉村了。 要評價明清社會的歷史地位相當困難,有的史家認為明清是近代中國衰落的源頭,是中西歷史消長的關鍵。有的史家則認為明清社會具備早期近代社會發展的因素,比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地區來得進步和繁榮。 《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書名乃借用宋應星「聖明極盛之世」的論斷加一問號而成,全書從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風氣變遷、婚姻與家庭、移民與人口變遷、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等幾個角度,來試圖論述明清社會的複雜性。
【電子書】明清國家檔案:那些影響歷史發展的重大案件
【內容簡介】重返歷史現場,還原大案真相 是怎麼樣的重大案件,竟可以左右一國興衰! 嘉靖皇帝睡夢中忽覺呼吸不暢,竟是宮女聯手要將他勒斃! 她們怎敢如此大膽?是謀反刺殺,還是含冤報仇? 明朝萬曆年間,一人手拿棍棒大搖大擺走入太子東宮,意圖謀害太子! 一顆紅色仙丹竟要了泰昌皇帝的性命!前朝妃子變身釘子戶,所有人好頭痛。 清朝的文字獄,造就了多少冤案,多少有志之士與無辜之人慘遭迫害,卻也點燃了民主之火。 地方一起男女通姦殺夫案,波折不斷,連慈禧太后都轉發關注!是劇情太過狗血還是真的另有隱情? 一樁樁歷史案件,涉及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影響重大,動盪全國,是律法的不周全還是人心奸惡難猜? 讓我們看透歷史,鑑往知來。了解歷史,更了解社會與人性。
【電子書】明清閨閣危機與節烈打造
以國家權力為根基推動的節烈文化風盛,僅僅是假象? 貞女/烈女的傳記文本,只是官方打造的模範婦女集體形象, 非現實生活中的集體實情。 & ◆明代有專門訓練少男為繡花婆、實為淫魔的學校。 ◆官方製作的節烈文本,在抗拒性侵上摻有造假手法。 ◆婦女為貞節殉死,不盡然與崇尚節烈價值直接有關。 ◆建祠崇奉烈女節婦,造成節烈文化的爆量發展。 & 十三世紀之前,中國婦女在婚姻和家庭文化領域中,擁有較大能動性,可以夫死再嫁,甚至是夫在協議離婚改嫁。而不幸慘遭性侵的女性,社會也能有所包容。國家及其代理菁英對「女德」的要求和打造出的「節烈文化」,成效有限。反對實踐節烈的文化,是一種委婉而暗地的反國家文化政策,但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 & 兩宋的節烈史最早是由元朝丞相脫脫率領的國史團隊製作出來的,但《宋史.列女傳》收集宋朝內外戰爭期間受性侵婦女中的輕生者,殉節者卻少得可憐,絕大多數受性侵女性選擇活下來。而蒙古人殖民統治時,引進「收繼婚」習俗,意外導致婦女遇夫死亡,群趨守寡一途,否則就要改嫁給小叔,造成守寡風熾,寡婦量暴增。 & 明憲宗時,曾抓到姦淫少女182位的淫魔派高手桑沖,但對於潛藏各地的淫魔,卻顯得無能為力,受害者父母為保障女兒一生幸福,大都隱匿案情不報,受性侵少女最終實踐的是反節烈。明期官方所製作的《元史.列女傳》,在抗拒性侵這一情節編織上有造假之嫌,像是敘及女性在受辱當頭仍有餘裕辱罵施暴者,但文本作者是事發現場的缺席者,不可能得知受害者向施暴者如何振振有詞;又或是將許多戰時蒙難婦女湊數,全說成是節烈楷模。晚明開始,貞烈廟的普遍興築,使得小傳統的經濟弱勢女性,也多少向大傳統的大戶閨女仿效,走向實踐節烈之路。這是受到貞烈廟的視覺傳播影響,非女教書教示,晚明清初社會上的貞女/烈女數因此增加。不過清朝官方製作的《古今圖書集成.閨烈部》,由於對種族意識敏感,再也不敢說出羞辱種族標幟的話;另也有婦女因貧困或子嗣等複合因素造成的輕生,不見得單純只為節烈驅使。 & 即令明清節烈漸增,本書仍要鄭重指出,不實踐節烈的女性,相對來說仍居絕對多數。透過種種線索,包括官方製作節烈文本的造假手法、淫魔輕易進出大戶閨房的形跡、戰地受俘女性的遣送安置、文化菁英同情夫亡和受辱的婦女等幾處突破口,揭開節烈實踐並非集體實情。由於女性不具備為自己發聲的話語權,枱面上的節烈論述雖響徹雲霄,但節烈風熾僅是假象。 & 本書特色 & ◎本書有別於過去婦女節烈史的探究過於依賴和相信官方文本所造成的誤導,由於作者對官方宣稱的明清節烈婦女人數起了疑心,故將這些疑難一一解破。畢竟官方製作的列女傳,是一種官方意識形態的節烈規範操作,與民間日常實踐的現實情況大不相同。 & ◎本書舉出許多過往不查的實際案例,或從官方文本不合理的蛛絲馬跡中,推敲出婦女殉死情節不乏編造和臆斷,或非單一因素使然。 &
【電子書】朱元璋傳
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晗 三十年嘔心瀝血 明史研究的經典之作 & 本書作者吳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曾與毛澤東多次來回討論《朱元璋傳》,三易其稿。文化大革命期間,吳晗因其劇作《海瑞罷官》招來全面批鬥與迫害,代表作《朱元璋傳》,因其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亦難逃其罪…… & 對朱元璋的批判,就是對專制獨裁的批判 「專制獨裁的君主,用以維持和鞏固皇權的兩套法寶,一是軍隊,二是官僚機構。用武力鎮壓,用公文統治,皇權假如是車子,軍隊和官僚便是兩個車輪,缺一不可。」——吳晗 & 朱元璋收復了淪陷於外族四百多年的疆域,建立了漢族自主的大帝國。他是大明帝國的主人,幾十個屬國和藩國的共主,被後代人稱為「民族英雄」,也是有史以來權力最大、地位最高、專制獨裁、缺乏人性的大皇帝。 & ◎史上起點最低的皇帝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安徽淮河流域,旱災、蝗災、瘟疫爆發,17歲的農家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為了混口飯吃,出家當了和尚,每天掃地上香、燒飯洗衣,還經常受老和尚的氣,不久淪為乞丐…… & ◎從乞丐到皇帝,只用了 15 年的時間 25歲投入郭子興麾下,從小兵直至元帥,四處打仗、南征北伐。41歲登基稱帝,為真正意義上的布衣皇帝。開創大明王朝,此後獨掌政權30年,史稱「洪武之治」,深刻改寫歷史走向,影響綿延至今。 & ◎新官僚,鞏皇權 成為帝王後他勤政愛民,而治吏的手段卻極其酷烈:廢丞相,文字獄,錦衣衛,把持皇權。其出色的軍事謀略與政治手段全靠自己領悟,讓整個官僚階層噤若寒蟬,影響了明清五百餘年的政治文化。 & 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晗,三十年嘔心瀝血之作。吳晗用翔實的考據、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從「文盲」到「一國之主」跌宕起伏的一生。本書以一九四九年版本為底稿,尚未受毛澤東影響,註解詳盡,是至今明史研究的必讀書目,也是吳晗的代表作品。
【電子書】掙扎的帝國
卜正民主編哈佛大學《帝制中國歷史》叢書, 其中親自執筆的《掙扎的帝國》可說是他最重要的元明研究著作。 從氣候遽變的觀點出發,探討元明帝國的發展與興衰。 蒙古人在一二七○年代席捲中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這個歷時一千五百多年造就的儒家帝國,突然之間進入了異族統治階段。中國未來的模樣,在元朝於一二七九年一統天下之後,不再是從前的面貌。四個世紀之後,另一批來自塞外草原的入侵者取代了明朝,展開另一段外族統治。《掙扎的帝國》探索中國在這兩次戲劇性的外族入侵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以此為背景,呈現出中國第一個連貫的生態歷史。卜正民此番探討中國專制、社會複雜性和商業化,並特別關注中國朝代的成立和南海經濟,是繼《維梅爾的帽子》之後,另一扛鼎力作。 這是一部十三到十七世紀之間中國歷史的清晰概觀上乘之作。卜正民以優雅的文筆、嫻熟的技巧,運用故事和奇聞軼事,闡明歷史的發展趨勢。——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Peter Ditmanson) 一部快節奏而引人入勝的元明兩代歷史,人們會一讀再讀,樂在其中。——知名歷史學家鮑德威(David D. Buck),《加拿大歷史學報》(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這是一部雅俗共賞、學術界和通俗讀者都會感興趣的罕見作品。流暢可讀的行文與引人入勝的說書敘事,加上對於整體歷史的強調,讓任何程度的學生都更加能夠理解……《掙扎的帝國》是當今中國史研究最重要的權威學者所寫,對元明兩朝歷史的宏觀研究之作。——夏威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文生,《世界史學報》(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
【電子書】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
卜正民主編哈佛大學《帝制中國歷史》叢書, 其中親自執筆的《掙扎的帝國》可說是他最重要的元明研究著作。 從氣候遽變的觀點出發,探討元明帝國的發展與興衰。 蒙古人在一二七○年代席捲中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這個歷時一千五百多年造就的儒家帝國,突然之間進入了異族統治階段。中國未來的模樣,在元朝於一二七九年一統天下之後,不再是從前的面貌。四個世紀之後,另一批來自塞外草原的入侵者取代了明朝,展開另一段外族統治。《掙扎的帝國》探索中國在這兩次戲劇性的外族入侵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以此為背景,呈現出中國第一個連貫的生態歷史。卜正民此番探討中國專制、社會複雜性和商業化,並特別關注中國朝代的成立和南海經濟,是繼《維梅爾的帽子》之後,另一扛鼎力作。 這是一部十三到十七世紀之間中國歷史的清晰概觀上乘之作。卜正民以優雅的文筆、嫻熟的技巧,運用故事和奇聞軼事,闡明歷史的發展趨勢。——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Peter Ditmanson) 一部快節奏而引人入勝的元明兩代歷史,人們會一讀再讀,樂在其中。——知名歷史學家鮑德威(David D. Buck),《加拿大歷史學報》(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這是一部雅俗共賞、學術界和通俗讀者都會感興趣的罕見作品。流暢可讀的行文與引人入勝的說書敘事,加上對於整體歷史的強調,讓任何程度的學生都更加能夠理解……《掙扎的帝國》是當今中國史研究最重要的權威學者所寫,對元明兩朝歷史的宏觀研究之作。——夏威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文生,《世界史學報》(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
【電子書】殤魂何歸: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
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從姪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成為後世所知的明成祖。這場戰爭不僅扭轉了大明帝國的發展方向,更使建文朝相關議題成為一種禁忌,仿如暗影般籠罩整個明代,既困擾著成祖以降的歷任統治者及其臣民,也深刻影響了明代政治、社會、文化的運作和發展。從永樂到南明,明代的官方與民間如何記述建文朝?本書嘗試探討明人對建文朝的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推移如何被形塑、操縱、延續和遺忘,及其於不斷演變下呈現的樣貌與時代特色。曾被政治力量壓制的歷史記憶,其復甦與再續從來都不只是單純因為「人民永不遺忘」,而牽涉種種當代的現實需求及所欲突破的困境。隨著官方控制力的減弱,許多聲音逐漸加入這個「搶救」與「修正」該段歷史的場域,而各方角力的勝敗消長,其實也是明人認知自身處境、建立自我認同的深層反映。*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2號
【電子書】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
「邊境社會」是一個被集體建構出來的概念。 歷史上的中國政治,建立了一套以華夏為中心的天下觀,透過朝貢與土司羈縻的方式,來維持其與邊緣四夷的政治秩序。 「華夏中心」形塑「典範歷史」的框架,相對於「中心」而存在的「邊境」, 被政治制度、官僚體系、特定的文明意識形態與文化架構,塑造成一個在地理、政治、權力與文化層面的邊陲地位。 & 連瑞枝在《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一書中,以中國西南之白人治理階層以及周邊鄰近人群為研究對象:識文與信仰佛教的白人精英階層曾維持六百年的佛教王權,在明朝統治下,成為帝國治理西南的重要中介者,他們在推動西南人群社會與歷史的形塑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書中沿著二個軸線,一是地方社會,一是帝國制度,討論不同人群如何在帝國身分制度下選擇成為僧人、士人與土官,並在土官與流官二元政治架構中,後續產生人群結群與社會聯盟對象之分流與變化。 西南人群為了申明身分而做出一系列的行動與選擇,而身分選擇的背後都有其政治與宗教的考量。書中主要以儀式權與儀式化機構的角度來討論人群與社會結盟的機制,這些精英階層為了尋求儀式權的合法性,也使其社會的整體精神隨著身分分流而產生歷史敘事的歧異與分化,包括大理白人世族的身分流動與移徙;土官聯姻、政治聯盟與「盜匪」動亂;乃至於在明朝儀式改革下,不同身分的人群如何透過一套儀式框架與政治語言來追求身分的合法性。 全書以地方人群的流動與階層重組、口傳到文字書寫、正統儀式權與歷史話語權等角度,來描寫一段族群政治流變與族群形塑的歷史。是一本致力於從邊境人群角度重構歷史的學術作品。
【電子書】大明末代皇帝:崇禎
若論亡國因何起,一切只因不逢時。 一六四四這年,持續了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正式走入歷史,即使聰明如崇禎皇帝,最終仍舊不得不將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明明漢人曾經如此的輝煌,究竟是什麼原因而走向滅亡? 比起過往帝王的奢侈淫靡,崇禎皇帝好學勤政,嚴以律己,聰明幹練,為什麼大明王朝卻仍舊滅亡?一切只因生不逢時,君臨在一個最不利於實施統治的時代。身為歷史上少有的積極有為的帝王,把自己的人格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卻將自己一步步逼向絕路。因積極振作而誤國、亡國,最終還不得不將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電子書】晚清民國聞見錄:《睇向齋秘錄》、《睇向齋逞臆談》、《睇向齋談往》
看盡清末民初人物百態、官場趣事、奉系軍閥內幕!《晚清民國聞見錄》包含《睇向齋秘錄》、《睇向齋逞臆談》及《睇向齋談往》。《睇向齋秘錄》所談為清末民初的人物掌故,確是聞所未聞的實情實事。每則文字不多,或記一事,或記數事,具體而微,生動有趣,可作為清末官場外史。《睇向齋逞臆談》主要記民國初年政界要人,如岑春煊、饒漢祥、楊度、熊希齡、康有為、梁啟超、錢能訓、程德全、周學熙、張一麐、趙秉鈞等人之軼事及政治活動,間或涉及政壇內幕。《睇向齋談往》專記陳灨一在張學良幕中之見聞。除了記述張氏父子及奉系中諸要人名士之軼事,對內部派系間之關係、郭松齡反奉事件等均有論及,史料價值極高。
【電子書】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二版)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兩大主軸,其一是嘗試把近代早期中國的消費史,放在世界史的脈絡下,觀察晚明時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費社會」的現象,以修正英國史學家關於「消費革命」的歷史解釋。本書另一個主軸是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到晚明社會結構的變動,特別是士、商關係的變化;另一方面士大夫也透過消費文化,塑造消費品味與流行時尚,來重新建構他們的身分地位。
【電子書】從明清到近代:史料與課題
明清史及中國近代史為全球中國史研究成果最為豐碩之研究領域,本書為現時中、港、臺三地老、中、青三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分別就中國近代史斷限、《皇明祖訓》、嚴嵩(1481-1567)遺著、莫旦(1429-1510)修志、休寧璫溪金氏、徽州宗族、晚明律例與閩中社會、郭嵩燾(1818-1891)的國際法心路歷程,辛丑條約及晚清大鵬協副將史事等,從史料尋索及專題探究入手,為華文史學提供研究新個案。
【電子書】明清政治與社會:紀念王家儉教授論集
明清思想史研究專家‧中國近代海權思想與海軍歷史研究先驅王家儉先生之生平與治學述略: 第一個十年,以魏源研究為起點,擴展為近代海軍史研究; 第二個十年,以明清思想史研究為重心,並掌握現代化與區域研究的學術動態; 第三個十年,則分就魏源、思想史、海軍史三大領域,進行總結式的研究。 王家儉教授(1923-2016),安徽省渦陽縣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史地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主任。專攻明清史、中國近現代史,著有專書《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魏源年譜》、《中國近代海軍史論集》、《李鴻章與北洋艦隊》、《洋員與北洋海防建設》等九種,學術論文八十餘篇。 本書由朱鴻、林麗月、劉德美、葉高樹、王淑芬五位歷史學者合著,每位學者各撰一篇明清政治與社會相關論著,並於全書首尾附上〈王家儉教授(1923-2016)的生平與治學〉〈王家儉教授著作目錄〉兩文,紀念王教授對明清史學研究之貢獻。
【電子書】鄭和遺事彙編
本書彙編鄭和世系年表,及其七次出使之年歲大事與諸國朝貢事略。末章收錄鄭和軼聞及補遺,以文物考據或補闕,或與史籍載錄相互佐證。 & (附錄:諸史籍所載鄭和出使諸國數目對照表與國名考證) & 本書特色 & 1.本書彙編鄭和世系年表,及其七次出使之年歲大事與諸國朝貢事略。 2.本書以文物考據鄭和事蹟或補闕,或與史籍載錄相互佐證。是為研究明代外交史重要參考書籍。
【電子書】明太子‧福王亡命在日本:化名張振甫、張壽山
1.書評/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教授: 今徐堯輝先生,在行醫之餘,費十八年之功夫,從事太子、福王行踪之謎的研究,用心至深,且態度嚴謹,以醫生從事科學性的真知灼見,故能見人之所未見,為南明懸而未決的史實,提供學術性研究的新方向。此文以過人的膽識提出明史的新問題,為後世的研究鋪設一條嶄新的路。 & 2.書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周道瞻教授: 對於明代諸疑案的各種論著、考訂、故事、小說,汗牛充棟。而以科學精神、文化觀點,予以推斷解釋者,當推本書。徐公堯輝,窮十餘年漫長歲月,對張振甫、張壽山遺跡,詳加考訂,旁徵博引,從文化觀點證實其為南明遺緒,「起於涓滴,發乎幽隱」,道前人所未道,乃歷史上一重要創見。
【電子書】是誰在抹黑明朝?
明朝真的如金庸所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嗎?──看你讀的是哪款「明史」。明史其實有四種版本,大多數人讀的都是武英殿本《明史稿》。這個版本中,明朝的皇帝最昏庸、也最混帳…… 這是一本替明朝翻案的書,作者跳脫傳統談明朝史事時常僅用單一來源的謬誤,透過時人所整理的檔冊、公文、閱件、評論,並同步參考正史與野史等多方材料,帶領讀者一件件剖析大明朝歷史中的刻板印象,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段精彩的歷史。 本書特色 ◎一段各自表述的明朝歷史!朱元璋施行文字獄與濫殺功臣?方孝儒被誅十族?明朝皇帝不是殘暴變態,就是昏庸荒唐?和尚皇帝、道士皇帝、蟋蟀皇帝、春藥皇帝、木匠皇帝、蛤蟆皇帝……放眼看去就沒一個正經人,反觀清朝皇帝個個都英明神武?真的是這樣嗎?超過六十個問題,顛覆您對明朝歷史的印象 ◎明朝真的如金庸所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嗎?──看你讀的是哪款「明史」!
【電子書】明朝的那些九千歲2:大太監的生死鬥爭
不甘寂寞的帝王, 每日放任公公們胡鬧, 東廠加上錦衣衛, 玩不夠再來個西廠! 可公公這麼多, 總有些還是會空虛寂寞覺得冷, 所以怎樣都要鬥爭一下來暖個身。 北大歷史學博士帶你回到明朝現場, 見識情治機關東廠和西廠的厲害之處! 明朝太監何其多,公家單位大家都想吃香喝辣步步高升, 但想成為皇上寵愛的「大太監」,那可真是粥少僧多呀! 都說太監是佞臣,但名留青史的「好太監」也不是沒有, 何況明代還有007的錦衣衛,太監可比我們想的厲害多呢! 他們除了沒有「寶貝」,可是允文又允武, 待在皇上身邊他們有三寸不爛之舌,上了戰場戰力又直逼「無垢兵團」, 活躍於「東廠」時更是威風八面!更別提目中無人、先斬後奏的「西廠」了! 這些特務機關有說不完的八卦,比後宮更加吸引人! 太監、太監,到底是太賤?還是太奸呢?
【電子書】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x「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 ‧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 ‧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 ‧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 ‧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 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 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 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 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電子書】紫禁城裡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
「一樣的紫禁城,不一樣的風景。」 「宮中小人物雖然面目模糊,但也有他們的歡喜悲愁。」 書中的小人物呈現著與皇族貴人不一樣的生命故事,不一樣的歷史潛流; 從他們的人生際遇和生活甘苦,或許正閃爍出你我人生中的一些吉光片羽。 宮廷裡小人物的故事,是種特別的敘事,不同於固式版本的歷史記憶, 更是大敘事間時常被忽視的微小重點。 《紫禁城裡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描述明清時期一群我們常常在歷史小說或宮廷戲劇中看到讀到,卻對他們相當陌生的宮中小人物的故事,這群人當中有太監、宮女、守門兵丁、驛遞差役…等等小人物,作者王一樵將他們的日常工作、宗教寄託、黑市交易、逃離宮廷等生活面相活靈活現地在紙頁中展開,呈現出這些在正史上沒沒無名小人物們的某面真實。對小人物,或許我們都有著似曾相似那熟悉卻陌生的認識和感覺,與史書或電視劇當中所熟知的宮廷大人物故事比較,這些人小物的生活更呈現芸芸眾生生命中的一些吉光片羽。 &&& 這些故事同時也是種相當特別的敘事方式,將不同版本的歷史記憶,從大敘事中篩檢出來,使時常被忽視的小細節在書頁裡熠熠發光。全書章節主要依照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從明代漸至清代初期,再由乾嘉時期,逐漸鋪陳至嘉、道、咸以來宮廷文化相關的人、事、物,最終將敘事延伸至晚清、民國前後的宮中人回憶。希望透過這樣子的安排,能夠在文字敘述中有呈現「也同歡喜,也同悲愁」的閱讀氛圍,讓讀者們走入宮中人的生活之中,隨著各章的敘事,一起感受宮廷中各種小人物在生命際遇上的各種喜樂與憂愁。 &&& 作者由宮中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著手,期望讓讀者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聽到不一樣的歷史潛流,在字裡行間,宮廷文化中最繁華富麗的剎那榮景印入眼簾,而曲終人散後,殿宇樓閣中無盡無邊的空寂落寞也將在內心迴盪。
【電子書】紫禁城裡很有事
「一樣的紫禁城,不一樣的風景。」 「宮中小人物雖然面目模糊,但也有他們的歡喜悲愁。」 書中的小人物呈現著與皇族貴人不一樣的生命故事,不一樣的歷史潛流; 從他們的人生際遇和生活甘苦,或許正閃爍出你我人生中的一些吉光片羽。 宮廷裡小人物的故事,是種特別的敘事,不同於固式版本的歷史記憶, 更是大敘事間時常被忽視的微小重點。 《紫禁城裡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描述明清時期一群我們常常在歷史小說或宮廷戲劇中看到讀到,卻對他們相當陌生的宮中小人物的故事,這群人當中有太監、宮女、守門兵丁、驛遞差役…等等小人物,作者王一樵將他們的日常工作、宗教寄託、黑市交易、逃離宮廷等生活面相活靈活現地在紙頁中展開,呈現出這些在正史上沒沒無名小人物們的某面真實。對小人物,或許我們都有著似曾相似那熟悉卻陌生的認識和感覺,與史書或電視劇當中所熟知的宮廷大人物故事比較,這些人小物的生活更呈現芸芸眾生生命中的一些吉光片羽。 &&& 這些故事同時也是種相當特別的敘事方式,將不同版本的歷史記憶,從大敘事中篩檢出來,使時常被忽視的小細節在書頁裡熠熠發光。全書章節主要依照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從明代漸至清代初期,再由乾嘉時期,逐漸鋪陳至嘉、道、咸以來宮廷文化相關的人、事、物,最終將敘事延伸至晚清、民國前後的宮中人回憶。希望透過這樣子的安排,能夠在文字敘述中有呈現「也同歡喜,也同悲愁」的閱讀氛圍,讓讀者們走入宮中人的生活之中,隨著各章的敘事,一起感受宮廷中各種小人物在生命際遇上的各種喜樂與憂愁。 &&& 作者由宮中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著手,期望讓讀者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聽到不一樣的歷史潛流,在字裡行間,宮廷文化中最繁華富麗的剎那榮景印入眼簾,而曲終人散後,殿宇樓閣中無盡無邊的空寂落寞也將在內心迴盪。
【電子書】大明王朝家裡事兒
揭開朱家禁苑的大門,窺探第一家庭的面紗。 大明家族很有事!吸毒、內訌、鬧鬼……還有沒有朱家的八卦? & 北大歷史學博士帶你穿越650年,一探鬼氣森森的朱家禁苑! 明太祖朱元璋真可怕!嚇死了兩個兒媳和一個兒子? 馬皇后為救朱元璋,懷中送燒餅而燙熟乳房,你相信? 明興宗朱標得了憂鬱症,有自殺傾向,動不動就往河裡跳? 建文帝朱允炆火燒明宮,屍體不是他? 明成祖朱棣是個相術愛好者,迷信鬍鬚長到肚臍就能登基坐殿了? 明仁宗朱高熾肥到他爹爹開罵,為此還殺了大廚? 朱高熾命案疑點重重,死因有5種說法? 明世宗朱厚熜遭宮女群起勒殺未遂的「壬寅宮變」,幕後真兇到底是誰? 明代宮廷是個大毒窟?朱家吸毒是家傳? 明宮鬧鬼頻繁,還找道士來驅魔,是陰魂不散還是人搞的鬼?
【電子書】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
★本書榮獲2013年中央研究院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助 1600-1800年代的朝鮮王朝,竟然也曾經歷從「去中國化」到「本土化」的過程? 1644年,明朝滅亡,原為皇明屬國的朝鮮自此開始了「思明」的文化現象,本書時間跨越兩百餘年,徵引29種《燕行錄》和32種朝鮮士人文集,完整探討晚明至清中葉,朝鮮士人對於「明朝」的討論,並以清朝儒生作為參照對象,考察朝鮮思明文化的論述、實踐及其終結的曲折過程;以及朝鮮燕行使歸國後的反應與影響。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