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研究論集
本書為研究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的專著,共收論文十二篇,另附錄佛學論文兩篇。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紛紛提出中和治道之見,因此,本書研究的對象,即以道家、儒家、法家、雜家為主,涉及研究的古籍有《易經》、《書經》、《詩經》、《道德經》、《莊子》、《文子》、《論語》、《中庸》、《孟子》、《荀子》、《管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樂記〉、《春秋繁露》、《黃帝內經》等。至於附錄的兩篇佛學文章,佛家結緣眾生,以和為出發點,可作本書餘響。
【電子書】三月的哲思
在一個季節裡,史作檉寫下了愛、爆裂與生命歸向的記錄。 & 他說:「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那種經過大苦,通過眼淚之淨洗,即刻便又恢復到雀躍般兒童之心的本質者。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任何原因,而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 因此,在生活與生命裡以不同姿態活著的我們,也學著去看見那有如日與夜的明暗表裡。 & 他說:「因為忍受不了對於完美生命之不可獲得的空虛與飢渴,我們嚮往愛情;為了愛情的不能獲得,我們大哭;為了我們大哭得徹底與深切,我們便說我們渴望生命的心獲得了淨洗般的慰藉;……當我們不再向前去追尋愛情的時刻裡,我們卻能更真實地去愛人了。因為一個真正將心裡的眼淚哭泣淨盡了的人,才是一個真正不再有任何猶疑、怨尤與憤恨的人。」 & 設計特色: & 閱讀過書稿後,設計手繪了水彩圖樣,想要如實呈現閱讀的輕盈意象;為了更容易隨手翻、隨手讀,《三月的哲思》採菊16開本,精裝版,不在封面加過多加工與包裝,三邊書被刷色是想要在閱讀時,更能融入三月清新綠意裡的小小心思,讓三月裡的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與體會。
【電子書】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來自生命的最終邀請,上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之一,全球上億人次點閱! ◎最犀利風趣的生死學!顛覆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 長春藤名校有三大最受歡迎的公開課程: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以及耶魯雪萊‧卡根的《令人著迷的生與死》。猶如老頑童的卡根教授,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且手舞足蹈的與學生探討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卡根教授挑戰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普遍觀點,例如真的有靈魂嗎?死後還能繼續存在?永生是好事?自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對死亡感到恐懼嗎? & 他在書中援引古今哲學,並以日常生活事件為例,透過反覆辯證,以清晰的脈絡探討死亡的意義,進而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價值,該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這趟旅程:思考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當我們正視生與死的本質,才能擁有好好活著的勇氣,並且懷抱感激。
【電子書】哲學方法論
哲學探討很根本的一些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是大概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想一想的。然而,哲學研究不是隨意想一想就能做到的。哲學是一門嚴謹的學術領域,哲學研究跟其他學術領域一樣,有其研究方法。可惜的是,目前中文界還沒有一本專門介紹哲學研究方法的書籍,本書解說了當前哲學研究的一些作法,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哲學研究資源之資訊,並且對於許多地方做出了具體的建議,乃至於進行的步驟,以供讀者參酌,對於剛開始做哲學研究的學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本書另外針對如何進行學位論文(碩士論文以及博士論文)也做了相當多的解說和建議,對於哲學研究生來說,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電子書】荒謬之外:卡繆思想研究
「使我認識西方人、甚至現代人內心隱痛的,是卡繆;使我決意正視荒謬並努力超越的,是卡繆;使我承擔薛西弗斯巨石、勇敢推向山頂的,是卡繆;使我親切體察人類意識與人性尊嚴的,也是卡繆。我所依存的信念與智慧固然得自東西方的古代聖哲,但是勇氣則得自卡繆。」──傅佩榮 & 以小說《異鄉人》聞名於世的卡繆,時而被人們誤會其作品充滿了悲觀與絕望,事實上,卡繆的思想充滿信念,企圖喚醒人類對生命作最英勇的肯定。與《異鄉人》並列「三荒謬」的散文《薛西弗斯的神話》,更把自荒謬中產生希望的「反荒謬」爭辯之聲發展得更清晰。 & 專擅解讀國學經典智慧的傅佩榮教授,自承也從西方哲學思想中汲取勇氣和態度,這本《荒謬之外──卡繆思想研究》層層探索卡繆思想與人性處境的對照,並集中於卡繆的核心思想──「生命是荒謬的」來展開討論,分析此一核心思想在卡繆整個思想歷程中的發展和成熟過程。 & 開宗明義的「總論」一篇,概述了卡繆思想的歷程與意義,並將卡繆的思想具體分為荒謬期、反抗期和自由期。上卷「卡繆對荒謬的哲學反思」,著重分析卡繆的「荒謬」概念,系統地爬梳此一思想的發展演變過程,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荒謬之感受階段、荒謬之概念階段、荒謬之規範階段。首先發現生命是荒謬的,然後將此一認識上升到理論階段,最後就是超越生命之荒謬。其後並特載傅佩榮對卡繆原著《薛西弗斯的神話》的譯文,譯文全面清晰地再現了卡繆法文著作的思想精髓。 & 下卷則是作者對卡繆的劇本《誤會》所做深入細膩的分析,從中析取出卡繆的理論思想,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深入淺出的卡繆。同樣下卷也特載傅佩榮對卡繆進入「反抗期」的代表作之一《誤會》的全譯文。從此劇本中可看出卡繆肯定「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一種新的人文主義漸露曙光。 & 本書特色&&& & ★傅佩榮教授對於西方哲學家卡繆的思想精闢解析 ★附錄兩篇由傅佩榮翻譯的卡繆原作《薛西弗斯的神話》、《誤會》
【電子書】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功夫論之研究
儒學不應僅是「思辯哲學」或「實踐理論」。從「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到當代身體觀,透過理學工夫論研究,反思儒學進入現代西方學術之轉譯過程,所產生的實踐脫落,召喚逐漸被學院哲學遺忘的實踐向度。 本書是一部探討宋明理學工夫論的著作,雖概括不同時代理學家,但貫穿其間的是儒學作為「實踐之學」的基本信念。儒學現代化過程中,在學科分類下被勉強劃入「哲學」學門,但哲學家一向擅長以理論的方式探討實踐,卻往往無法自己親自實踐。當代儒學也出現一個難題:學術化的儒家哲學如何「實踐」?如何不僅成為「思辯哲學」或「實踐理論」?如何避免「實踐的脫落」?此實是儒學現代化、學術化下的一項挑戰。 藉著回顧理學傳統的修養方法,尋找返本開新的可能。本書關注理學工夫的具體實踐與操作方法,如何被運作、展開;此訴求下,靜坐、讀書與與身體觀,是本書比較集中探討的理學工夫論面向。將工夫論研究,由思想文獻中靜態結構描述的「實踐理論」,返回實修實證的動態歷程之展現。使儒家哲學研究從心性形上學,往身體向度落實,發展成完整的「身心之學」。理學做為成德之學,向來與生命實踐密不可分。實踐工夫成為理學家日常性功課,甚至以證本體為生命大事,那種古典求道精神的實踐神聖性,在當今學術專技化的客觀年代,已逐漸成為一種實踐理論之客觀研究。而當存在體驗化為抽象理論時,理學原初最濃厚的實踐動能與召喚力道,是否也將靈光消逝?本書作者的初發心,便具有這種存在的憂心與感受。換言之,身為現代的學者,作者仍懷有強烈的求道之古典關懷。本書的基本主題關涉:靜坐與讀書這兩種工夫論的辯證,而除了心性修養的傳統論述以外,作者亦吸收當代的身體實踐觀點,企圖更為完整地描述理學家身心一體轉化的體證內涵。現今從事理學工夫理論的研究者不算少,但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尋尋覓覓者已不多,在這種儒門淡泊的工夫遺忘的現代氣氛下,作者的懷古初心尤為可貴,其研究成果也值得觀察。──賴錫三/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儒學研究,儒家的工夫論常被本體論取代,而呈失語現象。此書真正立基於工夫實踐的立場,可做為現今儒者內聖學道德實踐之重要參考著作。──廖俊裕/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電子書】你並不需要成為哲學家,也能夠在現實中運用哲學
你並不需要成為哲學家,也能夠在現實中運用哲學 & 透過千百年間最經典的哲學趣事,本書企圖達到實用為本的目的,讓你在簡單輕鬆的哲學故事中參透大智慧、大哲理,掌握為人處事的技巧,明晰人類生存的法則,處變不驚、運籌帷幄。 & 本書分為穴居時代的神祕光影、深淵中響起的壯麗詩篇、古老城邦的絢麗花園、神祕的東方智慧之果、繁花盛開於陰暗的角落、重返原始思維的愚昧、當財富撼動權力神殿之時、照耀心靈的理性之光、啟蒙心智的偉大開端、思想大廈的宏偉框架、哲學思想的盛大饗宴、冰冷華麗的金屬宮殿等十二章,並附以本書所涉及的哲學概念之解說。 & 本書的哲學家列表,用最輕鬆的語言、最生動有趣的故事,步步深入、層層鋪開,讓您盡情享用這一智慧饗宴,暢遊人人都嚮往的哲學殿堂。
【電子書】世界思想大師: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思考的智慧
一本本的書籍,讓每一個騷動不安的靈魂得到撫慰;一行行的文字,讓生命的洪爐升起一縷裊裊的炊煙。這些文字和書籍所承載的偉大思想,在經過無數人的傳閱之後,依然新穎如故,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藉由閱讀這些經典,我們可以和這些聖賢同處一堂,既讓我們如親聆所言,又讓我們如親見所行。正是這些言行,使我們由浮躁變得寧靜,由昏聵變得清醒,由膚淺變得深刻,同時讓我們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對這30位世界級思想家,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到他們跋涉的艱辛外,同時也能真切地感悟到:原來人生還有那麼多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讓我們給自己一個走近大師的機會吧!讓我們在靜靜地閱讀中,去尋找這些大師們所走過的足跡。
【電子書】關於邏輯學的100個故事
用最輕鬆的方式挖掘大腦裡潛藏的「礦」, 用最有效的方法拆掉阻礙思維的「牆」。 & 談話、推理和論辯背後的精妙,全在100個故事裡。 & 最暢銷的邏輯學入門者,萬千讀者熱評的「五星讀物」,大學校園裡知識精英必備的「皇冠教材」。 & 100個故事,抛卻傳統邏輯學一貫的刻板理論,一網打盡邏輯思考的所有方法和技巧,讓你每次辯論都能贏,輕鬆戰勝各種考試和面試。
【電子書】宇宙心論
要達致老莊的道無、佛陀的空寂, 則必須回歸人類心性的本源。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本書以康德的「先驗論」為依據,對人的思維、意識進行追蹤探源,得出人類心性有一個認識的程式,從而證明出人類宇宙心的存在。而要使人類回歸宇宙心的 本體,就得關閉認識的程式,將經驗性知識損至無為,從而「各復歸其根」,最後達致老莊道無的最高哲學境界:「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看到「天地之大美」。 本書特色 1.以德國康德的「先驗論」為依據,探討人類意識。 2.兼採老莊哲學、王陽明心學,尋找人類本源。 3.黃鶴昇對自身在哲學領域的心性領悟,進一步提供解答。
【電子書】從利瑪竇到海德格:跨文化脈絡下的中西哲學互動
司馬遷《史記》載老子晚年見周之衰,西去而後出關,說明老子道家開宗祖師爺老子向異域開放,強調道和聖人的慷慨,走向多元他者。 跨文化哲學──哲學出自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哲學、不同的文化傳統應透過相互外推,豐富彼此。 從跨文化的向度,歷覽西方文藝復興以降,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跨文化互動;瞭解基督徒哲學家和中國哲學家彼此之間的交流。 在哲學外推的歷史中,本書侃侃而談中、西方哲學家如何彼此對話,超越主體哲學與狹隘理性的困境: 明朝時,第一位被系統引進中國的西方思想家是亞里斯多德。 利瑪竇: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 .耶穌會士認為像亞里斯多德這樣一位大哲,也有像中國蘇秦「髮懸樑,錐刺股」的精神,他睡覺時手持一顆銅球,下面放一個銅鑼;當他睡覺時,手一鬆,銅球掉落到銅鑼上,敲出鑼響,於是他就醒來了,繼續用功。 .利瑪竇嚮往先秦儒家對天的敬仰,他穿著儒服,從壓抑的德行觀來推解「克己復禮」之意。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由於才從中世紀的禁錮中獲得解放,因此「人欲橫流」。人要親近天主,就必須克制肉體慾望,陶成美德。 .被時人稱為「西來孔子」的艾儒略說:在傳統中國哲學裡有各種名詞來說靈魂,他一方面習取了中國的人性論,並透過天主教及其對亞里斯多德《靈魂論》的詮釋,把人的靈魂與人的精神本性等同,而以此來和中國哲學溝通。之所以翻譯亞理斯多德,是為了讓東海聖人(孔子)與西海聖人(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相逢。 文藝復興時,第一位被譯介到歐洲的中國哲人是孔子和其倫理智慧。到清朝,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派名數學家白晉到中國來為康熙服務,教學並研究數學和《易經》。 .耶穌會士介紹、翻譯的經典,主要都是環繞著《四書》、《五經》,認為其中對人整體理性的重視甚至超過西方;所介紹的聖者,主要是孔子。對於先秦儒家所訂下的人文典範最為推崇。 .萊布尼茲:我認為這是個天定獨特的計畫,今天人類的文明與改良必須集中在我們這塊大陸的兩端,也就是歐洲和中國。中國是東方的明珠,就如同我們歐洲是另一端的明珠一般。 本書特色 ★十六世紀明末時,中國的思想與學術在一場驚天動地的典範轉變後,中西方哲人逐漸進行「跨文化哲學」的對話。 ★中、西方彼此的思想家不斷進行交談,面對西潮,「明季四公子」方以智結交湯若望、畢方濟,又讓自己兒子與波蘭人穆尼閣學習數學。這是一種尊重外邦人差異性的智慧。 ★傳教士羅明堅抱持著傳教的熱忱與文明的慷慨抵華,利瑪竇因而說「朋友宛自我的另外一半」(《交友論》),平等友善地「相互豐富」彼此的文化內涵。 ★從利瑪竇到海德格,這兩位西方哲人的心靈映照出不同的東方世界,藉由西方哲學家的眼光,重新認識印象中的中國思想。 利瑪竇:「中國的領導者是一個具有哲人王素質的皇帝,他公正、智慧、仁慈;中國的君主是在一些哲學家的輔佐下,維持他的統治的。孔子開創的儒家道德傳統哲學,是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準則,個人以其修身,統治者以其治國。」 海德格將《老子》第十五章之「孰能濁而靜之徐清」、「孰能安而動之徐生」當作對聯掛在他的書房,藉以思考他心中「光與暗」論證、屬於古希臘哲學的傳統。
【電子書】創造力:啟發頭皮下的東西
聰明人是怎麼思考的? 原來,創造力是可以訓練的! 全球頂尖的神經語言程式訓練師大衞‧謝珀德說;「我們在頭皮下有一部最強大的電腦,沒有任何造物能與之媲美。可惜大腦沒有附帶使用說明書,所以大家覺得腦袋駕馭我們,而非我們駕馭腦袋。」 我們應該訓練,透過自覺意識把願望或期待解決的問題等植在潛在意識中,使它們形成複合性意識,經過這些意識的互相作用,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動運作,以期產生新的東西。換言之,我們可以透過「訓練」,培養駕馭心智的技巧,獲取我們的主導權。 啟發創造力的方法很多,本書採用「反面教育」方式,從敍述阻礙啟動創造力的因素切入,然後介紹如何解開阻力中,討論啟動創造力的方法。例如;追求另一個正解、失誤中求安打、突破規則、遊戲中學習等等。 本書特色 啟發創造力的方法很多,本書採用「反面教育」方式,從敍述阻礙啟動創造力的因素切入,然後介紹如何解開阻力中,討論啟動創造力的方法。
【電子書】中國新思維:北京大學總裁班「思維模式」演講錄
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 & 正是它製造了卓越與平庸:製造了強大與弱小;製造了偉人與凡人。 & 思維模式是21世紀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思維工具常常具有左右勝負的功效,改變思維模式就是改變命運。 & 本書是對全球500位冠軍智慧的提煉,從優秀到卓越的精英思維綱領,是中國第一套原創性科學思維模式,對指導中國二十一世紀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對個人和組織從優秀到卓越有指導作用。 & 希望改變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振興國力,對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些幫助。
【電子書】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查簿
「本書這些文章在這幾年間大多已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一到十三篇是由博客來書店OKAPI專欄《小心有陷阱》改寫而成。第二十七篇的「談撿錢」也是為這專欄而寫,但因為當時有其他更有趣的時事話題而捨棄了。十四到二十四篇則曾刊登於台灣商務印書館重南參柒電子報的《哲學家舉例說》專欄,而二十五與二十六篇則是預寫而沒有用到的文章。最後三篇也是由已發表的通俗性哲學論述改編而成。這些文章是以哲學思考的角度針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做反思,和我的另一本書《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四十件事》較為類似,但主題不盡相同,而且寫法上也不同。那一本原本就是為出版而寫,所以格式較為制式。而這裡的文章原本並沒有出版計畫,所以每一篇的格式和字數都很隨興,比較自由。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兩者各有優缺點。但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藉由哲學訓練的思路,帶領讀者觀察平時不會注意的觀點。我認為,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習慣與盲點,因此會有幫助的地方不同,但只要其中有幾篇有此功效,應該就很值得閱讀了。這種對日常生活的反思,雖然不是直接討論各種哲學理論,但當然也算是一種哲學。」—冀劍制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推論事實上存在許多邏輯上的謬誤、思考的陷阱,等待讀者去破解。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與作家冀劍制在本書以三十個社會議題所作的三十篇哲學性散文,也是三十個關於思考的有趣挑戰和推理,讓哲學充份入世,更加生活化。本書特色真有運氣這種東西嗎?核能究竟該不該廢?社會新聞含有哪些謬誤?讓專業哲學家冀劍制帶領你做三十個思考的智慧訓練。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從哲學角度帶您探討生活中的思考迷思!如果你喜歡《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電子書】哲學‧符號‧敘事
本書邀請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L’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藝術與語言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es arts et le langage)的Philippe Roussin、法國圖爾大學(Universite Francois-Rabelais de Tours, France)的John Pier、紐約讓.傑學院哲學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NYC, USA)的Kyoo Lee,及台北的黃筱慧、陳學毅、陳界華與陶嘉代,深入研究哲學的詮釋學、敘事學與符號學之相關文本,以外文與中文對應的方式編輯出版。書中文本針對哲學的詮釋學視野下的敘事研究、喻的研究、敘事的形構,與擬仿與擬前之物的探究,提供極具研究參考價值的文本。本書特色1.廣納哲學研究者的精采論述,涵括台灣、紐約及法國作品,為哲學開啟更廣闊的視野。2.切入哲學的多元解讀面向,較以往研究更具可讀性。
【電子書】史上最牛的思想史〈下〉
本書講述了從古希臘一直到近代著名西方思想家最主要的觀點,以歷史變遷和思想發展為主線,以近代哲學大師作品為參考,並加入對中國思想流派和當今社會生活情況的一些分析。通過瞭解這些主要思想流派,結合當今社會情況,以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方式,借古喻今本書特色 聽罷當年明月講《明朝的那些事兒》,再看天涯另一大神閑茶為你奉獻《史上最牛思想史》。出版單位超強廣告宣傳投入,紙媒、網媒、電視媒體全面鋪開,打造如《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神話
【電子書】史上最牛的思想史〈上〉
本書講述了從古希臘一直到近代著名西方思想家最主要的觀點,以歷史變遷和思想發展為主線,以近代哲學大師作品為參考,並加入對中國思想流派和當今社會生活情況的一些分析。通過瞭解這些主要思想流派,結合當今社會情況,以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方式,借古喻今本書特色 聽罷當年明月講《明朝的那些事兒》,再看天涯另一大神閑茶為你奉獻《史上最牛思想史》。出版單位超強廣告宣傳投入,紙媒、網媒、電視媒體全面鋪開,打造如《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神話
【電子書】人生三談
幸福需要「閒暇」中的一點「驚奇」領悟人生的靈性智慧,體解人生的活性思考,知曉人生的意義把握。人生的哲學無非兩個問題:做人與做事。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緊密聯繫、無法分割的一個整體。做事實際上是做人的延伸,做人必須透過做事展現出來。因此,沒有所做的事,也就無法談及做人。而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貴在自知,即不僅要知道自己的優越所在,還要能了解自己的限度範圍,並在此過程中認識、把握和創造自己。如果我們能深入自己的意識深層,去開發那些供給自身的心靈力量,你會發現,這種泉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應當記住,當一個人一旦以堅定的態度對自己內在的力量加以有效的運用,他的生命便永遠不會於入卑微貧困的境地。這種態度和力量會幫助我們在艱難的人生之路上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完成自我的超越。而要真正達到這種超越,需要我們對自己與自己所處的文化型態有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需要一雙能在「閒暇」中發現「驚奇」的眼睛。本書題旨為「人生」,以求從人生的體悟之中發掘出對人生的多重思考,讓一個人不僅懂得一番道理,更能知曉如何做好一件具體的事。同時,能夠具有超然的視野和詩意的存在情態,繼而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電子書】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論語》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孟子》資料彙編
《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論語〉、〈孟子〉資料彙編》(合訂本)是「先秦兩漢文獻引經叢書」之一。本叢書利用現有「先秦兩漢一切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的研究成果,全面檢索先秦兩漢文獻引錄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孟子》、《論語》、《爾雅》及《孝經》)的文例。《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論語〉、〈孟子〉資料彙編》所列《周易》、《論語》、《孟子》經文,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的《逐字索引》為底本。《周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經書,異文特多。《周易》異文的內容,包括古今字、假借字、同義字、衍文、脫文,不一而足。本書彙輯先秦兩漢所載《周易》異文,由於這批典籍距古不遠,所稱引的經傳較接近原書面貌,對釋讀和校讎《周易》,不無裨助。《論語》是儒家的原始經典,記載孔子及其門弟子的言行。本收錄先秦兩漢典籍所引《論語》,按經史子集次第排列。通過對讀、比較,對《論語》的解讀及是書與先秦兩漢典籍的關係,可有更深的體會。《孟子》七篇,戰國孟軻撰,當中也有弟子的筆墨。先秦兩漢典籍所載《孟子》異文,對於其書文字的詮釋、假借、校勘等問題,均可供參考。
【電子書】辯證法新探及其他
辯證法新探及其他本書是平措汪杰的哲學專著,書中附有作者四度上書中國總理的內文。作者是西藏共產黨的創始人,也是世界第一人以辯證法證出月球存有液態水。作者平措汪杰是西藏共產黨的創始人。此哲學專著內容包括:《辯證法新探與周易八卦的對比研究》及其數十張珍貴的方形和圓形示意圖、《我是怎樣論證月球上存有液態水的?》、《經濟核算收與支的辯證原理》等。著名學者任繼愈指出,這一研究在學術界是一大創舉。書中並附有作者四度上書中國總理的內文。作者提出的《辯證法新探》的理論體系所總結出來的基本觀點是,任何物件,任何某物,無論在空間的廣延性上的結構規律的邏輯公式和時間的連續性上的運動規律的週期定律,都是以兩極的對立與兩介的同一(俗稱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一分為四為核心的運動規律所體現。結構規律的邏輯公式為:量對質同與量同質對的量降質升期(一切事物的生長期、嶄新期),轉折後,質對量同、質同量對的質降量升期(衰亡期、陳舊期)運動規律的週期定律是:量降質升極,量質相對轉折為質降量升期。質降量升極,品質相互轉化為新的量降質升期。經過四次相互交錯的量質相對轉折與品質相互轉化後,便形成一個新舊週期的週期定律,循環往復,一次高於一次,這便是辯證法的結構規律和運動規律。馬克思主義者所追求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現代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法制文明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上更高一級的、我們稱之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崇高理想的實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特別是它的理論根基,即普遍真理的辯證法,隨著歷史的演變,必然不斷地在充實、提高和完善,就基本觀點而言,不存在過時的問題,這是確信無疑的。
【電子書】孟子詮釋思想研究
本書立足於現代學術視野,充分吸收前人與當代學術研究成果,以史料與邏輯相統一為方法,就孟子詮釋思想的本體義、方法義以及運用義等進行說明和剖析。結合孟子詮釋《詩經》、《尚書》的具體案例,探析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及「知言」等詮釋方法,並遵照其內在理路,歸納出了一套系統、完備的詮釋學體系。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對孟子詮釋思想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孟子,而是將孟子置於時間與空間的坐標中去衡孟子詮釋思想的意義,本書上通孔子,下貫荀子,橫比莊周,從而更好地把握與衡定了孟子詮釋思想的意義。
【電子書】智慧學
本書之陳述,共分五章如次:第一章:常識推理─由一個假設、三個公理,推出八條基本定理。第二章:觀念前導─系統、均衡、科學、概念、認識、結構。第三章:慣性規律──因果、體用、人性。第四章:三才合一─大同世界、宇宙中天地人三才合一。第五章:人性昇華─昇華條件與智慧本質。本書定名為《智慧學》,不代表書中文字就是「智慧」,而在於字裡行間推衍理解之追求。一恆為真,化作萬億是實,於真實之間,互有消長,人類文明始得成立。本書以傳統中華文化為基礎,用系統思維方法,定常識認知為基本命題,由此闡釋人類文明。由於主觀理念只是初始,尚須客觀印證,否則與幻覺無別。為此,作者勾勒了一幀「主觀的」藍圖。本書特色★本書在人類已知、有限的觀念中,憑作者之「主觀」,整理出一系列系統的解釋,為供學者參考,茲將前述概念資料匯總成書,是名《智慧學》。
【電子書】一生應該知道的倫理學故事
哲學相關科系學生必讀心理相關從業人員必看關心人類發展不能錯過幫助您開拓視野和深度,並豐富生命內容,找回人的本質並確定追尋幸福的基本方向。倫理學又稱道德哲學,是以哲學方法研究道德的一門學問,更是一門做人的學問,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懂一點倫理學。很多人覺得倫理學很遙遠,其實它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道德是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開也避不掉的存在,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規定並指導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道德是人類心目中至高的嚮導,是人類最高貴的情感,是「人民在國家群體中一種推動的樞紐」。了解倫理學,也就是在親近道德,也是對人類情感最深切的表達。
【電子書】文化圈層論
本書為文化哲學著作,作者將所有文化現象收在筆底,按其功用與特點分成三類:制度文化、工具文化和習俗文化;一般所說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本書稱為工具文化。 作者主張:制度文化約束人,把人規則化;工具文化教育人、提高人、解放人,把人「文化」化;習俗文化顯示人,團結人,把人族群化、符號化、慣性 化。制度文化是戴在脖子的項圈,它時刻提醒你,按照一定的規矩辦;工具文化是別在口袋裡的鋼筆,它既表明你有文化,你也隨時可以把它拿出來,寫出你的心得、感想;習俗文化是插在胸前的徽章,人們一看見,就知道你是哪裡人,要做什麼事。之所以稱「圈層論」,係指以人的自我解放為軸心,按各自作用的大小,成一個同心圓,由裡向外,作用遞減。
【電子書】在現象中看道德經
無論您是平民百姓,還是經世濟民的政治家,抑或是工商企業的管理者,本書將提供您待人、接物、治理等全方位的人生指引!作者研讀道德經多年,在體察中明瞭道學之道,必在現實世界的對應現象中體現,因而覺悟出「管理自己,善待別人」的自我修行道路,更覺察歸納出道德經內蘊博大精深又實用的「治理之道」。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乃在於其學問經歷千年而不墬,其道理之普遍性更是跨越時空不受限制。道德經流傳千年以來,其文字所顯現的老子精神,各家學派立論紛陳,皆有其精華與可取之處。作者自年輕時期便深受老子道德經所吸引,於日常生活中,一字一句反覆咀嚼體會先人智慧,並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印證探討,在經典中追隨先知的腳步闡揚真理,立志著述與讀者分享,雖非學院派出身,但其體會與註譯有另一種生活自在的況味,文字淺白、立論清楚,可謂獨樹一格、自成一家。
【電子書】烏龍邏輯?
假若有人這樣說,你要如何回答呢: (1)如果你做得公正,人們會憎恨你。 (2)如果你做得不公正,上帝會憎恨你。 (3)你不是做得公正,就是做得不公正。 (4)所以,不是人們憎恨你,就是上帝會憎恨你。 國際知名邏輯學家丘崎教授應殷海光教授之邀,到臺灣進行學術交流,研討會結束後,便到美麗的嘉南平原觀光。一邊欣賞仁義潭上的月色,一邊談著范恩圖解;一邊品嘗雞肉飯,一邊討論選言三段論法;或是在靈巖寺與和尚喝著烏龍茶,大談謬誤……。有了殷海光教授和兩位學生的陪伴,基本邏輯的趣味就在笑談中一一展現,更在臺灣鄉民的熱情參與裡,我們發現,原來邏輯就在你我身邊!
【電子書】當哲學遇上近代物理學
本書是我二十多年前(1987)所寫的心物能一元論的簡明修正本,也可以把本書看作為是心物能一元論的續集。我之所以採用如下所述的方式寫作本書,是因為我覺得心物能一元論原書收集了許多相關題材,以旁證我所撰述的心物能一元之義理;這些旁證材料占了很大的篇幅,但對我所要敘說的旨趣,並沒有很大的助益;因為心物能一元的概念與體系是新穎且獨一無二的。即使事隔二十多年,仍然沒有別個可以對此理論,有所增益或批駁;篇幅增多,反累讀者無法一氣呵成,快速且直接地對我的理論洞見全貌。因為這個緣故,這次寫此簡明修正本,仍然沿用心物能一元論原來的基本結構及全書章節不作更改,只是把內容作了調整;刪去非心物能一元論本文的各段文字,加入這二十多年時間對心物能一元之新的瞭解與認知(用斜體字);因此篇幅大為縮減,然內容反有大量增加,成為真正的簡明扼要的修正本。
【電子書】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詮釋
本書是劉述先教授近四、五年發表的論文的結集。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當代新儒家義理的闡發與拓展」,泛論當代儒學精神性之傳承與開拓。第二部:「宋代理學的精神傳統與我的學術淵源」,申論宋明理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為中心,並說明了當代儒者與作者在學術上的淵源。
【電子書】哲學是什麼?
暢銷35年的哲學經典入門書!「奧德嘉‧賈塞特是尼采以後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班牙大哲學家奧德嘉‧賈塞特當年用他宣揚哲學思想的利器「演講」,征服了一般大眾渴求哲學的心靈。本書即是作者的演講集,共分十一講,分別討論當今的哲學、哲學的萎縮與擴展、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關於宇宙的知識、哲學的需要、理論與信仰、宇宙中的基本事實、主體性之發現、哲學的根本改造、新實在的新觀念、生活的範疇與命運和自由等。奧德嘉認為追求真理永遠是場冒險,一種觀念上的冒險。今日的哲學與上個世紀人們對哲學的看法很不相同,這表示真理在改變。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否定真理的價值,真理本身永遠是存在的,但是真理的歷史是在一特定時間為特定的人發現,讓真理具備了歷史的面向。奧德嘉認為我們的生活就是宇宙間的基本實在。「思想」即是生活,因為思想是我以某種形式與世界發生關係。生活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過程。生活是即將出現的未來,是那尚未成為過去的東西。當人們不斷在受限制的環境中做出抉擇,表示生活已在創造自己的命運。關於哲學,關於生命,關於生活,關於愛……奧德嘉‧賈塞特說: 生命既是一種宿命,同時也是一種自由;生命代表著受到限制的可能性,雖然它受到限制,但它仍是一種可能性,它是開放的。 我們不要認為命運限制了我們改進自我生活的機會,因為生命之美並不在於命運是否與我們站在一起,而在於接受挑戰,並從命定的形式中活出崇高的形象,這其中的優雅,才是生命之美的所在。 我們的生活是種決定的過程,因為生活是在毫不封閉而且充滿機會的世界中發現自我的過程。 哲學活動乃是特殊的生活形式,它預設生活的存在,我之所以從事哲學活動,是因為我好奇宇宙的本質,而該好奇心則是來自於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欲望,那是種總是指向自我的欲望,而且也可能是總是迷失在自我之中的欲望。 理論思考與哲學沉思根本就是一種愛的行為,在這種愛(與欲求不同)的活動中,我們試著從對方的內心角度體驗生命,我們為了其他事物而捨棄自我的生活。 愛情宛如以圍巾蒙住眼睛,好似他們原本可以看見但卻因為蒙蔽而無法看見。然而,愛情的奇特之處並不在於它是盲目的,愛情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沒有眼睛,也根本不曾有過。 真正讓人感到丟臉的並不是不知道(那其實是很正常的),而是不願意知道;真正讓人感到丟臉的,是當有機會可以知道卻選擇不尋求答案。無知本身不會導致人們拒絕尋求答案,唯有自以為知者才會如此。
【電子書】西方哲學的知識論
本書是作者撰寫純粹力動現象學有關量論或知識論的西方哲學的知識論部分。按西方哲學論博大艱澀,也非常多元性。本書不作概括性、全面性的探索,而是以概念、問題為主,作比較專門的研究,而且著重近現代的發展。英美方面著重羅素等的(新)實在論的知識觀點;歐陸方面,則以胡塞爾的現象學和舒里克的邏輯經驗論的知識哲學為主。當然我們沒有忽略傳統的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和康德的理性批判主義的知識論。至於重心討論方面,則聚焦於範疇和先驗綜合判斷的問題上。在有關方面有十以佛教特別是陳那、法稱的知識論作對照來註解。
【電子書】求索之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校友卷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成立六十年,該系編輯出版了一套兩冊的文集,名為《修遠之路.同寅卷》、《求索之?.校友卷》。《修遠之路》全書分三部分︰回憶與展望、已故/榮休老師的文章,以及現任老師的文章;《求索之?》全部是歷任校友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兩冊文集,讀者可以看到中文大學哲學系在教師陣容方面不斷擴大,除唐君毅、牟宗三等老師宿儒外,也有許多來自英美歐陸歸來的中、青年學人。哲學系在教育與研究之內容也多樣而豐富,中國哲學,除新儒學外,亦有道家哲學與佛家哲學,而西方哲學則更見完備,如分析哲學、詮釋學、現象學、社會及政治哲學、理論與應用倫理學及各個哲學範疇,一應俱有。香港中文大學之哲學系,六十年來,代有人才,聲光不絕,不止是中國哲學的一個中心,而且在世界大學哲學教育中亦佔有一席之位。這兩冊文集最可以見證中大哲學系師生在漫漫的哲學之路上,修遠、求索的心?。
【電子書】修遠之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同寅卷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成立六十年,該系編輯出版了一套兩冊的文集,名為《修遠之路.同寅卷》、《求索之?.校友卷》。《修遠之路》全書分三部分︰回憶與展望、已故/榮休老師的文章,以及現任老師的文章;《求索之?》全部是歷任校友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兩冊文集,讀者可以看到中文大學哲學系在教師陣容方面不斷擴大,除唐君毅、牟宗三等老師宿儒外,也有許多來自英美歐陸歸來的中、青年學人。哲學系在教育與研究之內容也多樣而豐富,中國哲學,除新儒學外,亦有道家哲學與佛家哲學,而西方哲學則更見完備,如分析哲學、詮釋學、現象學、社會及政治哲學、理論與應用倫理學及各個哲學範疇,一應俱有。香港中文大學之哲學系,六十年來,代有人才,聲光不絕,不止是中國哲學的一個中心,而且在世界大學哲學教育中亦佔有一席之位。這兩冊文集最可以見證中大哲學系師生在漫漫的哲學之路上,修遠、求索的心?。
【電子書】思考的魔力
我們的生命歷程往往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往理想中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執著)」的智慧與勇氣,邁向未知的領域。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你不妨試著改變自己。學會轉換思維,靈活地跨越生命中的障礙對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峰。
【電子書】二元對立與陰陽:世界觀的衝突與調和
二元對立與陰陽分別代表了西方和中國文化發展中,極具影響力的思想模式。在本書中,分別追溯了西方二元對立思想與中國陰陽論述的發展過程,並在最後,追問這二種基本思維模式在當代的意義。本書特色 深度解析、比較西方的「二元對立」和中國的「陰陽」,讓讀者看見此一議題上,中西文化的異同。
【電子書】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眼與心》(L’Œil et l’Esprit)是梅洛龐蒂生前完成的最後書寫。在普羅旺斯鄉下離艾克斯(Aix)不遠的托洛內(Tholonet)住了兩三個月,他沉浸在這個具有濃厚深居氣息的地方,特別是日日得以樂享塞尚(Paul Cézanne)之眼曾經投注的景色,在此,他重新探問視覺,重新探問繪畫。他再一次尋求發端之語詞,譬如,那些能夠命名人類身體造化奇蹟的語詞、命名身體那無以解釋的生氣活力的語詞、命名身體那即刻能與他者、世界與自身建立連結的語詞,同時,也找尋那些命名此一奇蹟的脆弱性的語詞。 全文共5大節 第一節的主題是科學與藝術。 第二節討論的是可見性的條件。 第三節可以說是對笛卡兒視覺哲學肢解了視覺作用的批判。 第四節集中在現代繪畫史對於深度、色彩、形、線條、輪廓、運動的多重探索。 簡短的第五節,回到了藝術所特有的喑啞歷史性力量。
【電子書】世界最偉大的人性學
三寸斗室靜聽龍吟虎嘯一尺小窗望盡宇宙洪荒倘若把人生視為一場遊戲,它的真諦就在於越是參與其中,越是不知廬山真面目,這個時候你就不如跳到這個遊戲之外去思考,而相反地,當你徜徉在複雜的思考之中不得其門而入的時候,你就應該加入這個遊戲,這一出一入之間,你便能參悟到人生的真諦。所以說,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離自我越遠,就越接近真相。把複雜的生活簡單化,是生活的真諦;讓沉重的人生和著輕閒的節奏起舞,這是人生的本源;讓繁雜的思想返璞歸真,這是思想者的最高境界;把過多的選擇拋棄掉,這是尋寶者最大的祕訣。一加一不一定會大於二,一減一不一定會等於零,會做人生的加法固然重要,會做生活的減法卻更加可貴。大智無形、大愛無形、大有無形,我們要用智慧心法化解複雜人生的難題,生命如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慾虛榮,想要使之在駛向彼岸時,不至於中途擱淺,就必須輕載,只智取需要的東西
【電子書】《新書》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
中文大學出版社最近推出上述書籍。該書屬「漢達古籍研究叢書」其中的「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系列」,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編輯及製作。另外兩個系列︰「先秦兩漢文獻引經叢書系列」及「專題研究系列」,已出書若干本。「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系列」的目的是全面歸納、分析先秦兩漢傳世文獻相互傳承之情況,並利用蒐集所得的重見資料,探究古代文獻之傳承關係,從而比對、校勘今本,考其異同,校訂訛誤。本系列已出版《〈古列女傳〉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荀子〉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大戴禮記〉與先秦兩漢期籍重見資料彙編》(合訂本),並將陸續推出《淮南子》、《呂氏春秋》、《列子》等典籍。歷代學者於《新書》之真偽多有爭論,或以為真,或以為偽,亦有半真半偽之說。本書收錄賈誼《新書》與先秦兩漢典籍之重見文字,或將有助於賈誼《新書》文意之理解。對於賈《新書》訛誤之訂正,或亦不無裨益。本書利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漢達古文獻資料庫,以電腦檢索系統,將群書與《新書》重見的內容加以輯錄,希望做到重要的資料無所遺漏。
【電子書】關於哲學的100個故事
無論在東方或西方,哲學都是一門具有非常古老傳統的學問,「哲學」一詞是從希臘Philosophia翻譯過來的,其中Philo是「愛」的意思,Sophia則是「智慧」之意,所以「哲學」本來的意思是「愛好智慧」。「哲」的概念在中國十分久遠,它的原意是「明智」。《尚書.皋陶謨》曰:「知人則哲」;《詩經.大雅》曰:「其維哲人,告知話語」。「哲」與「學」合為「哲學」一名,乃是一門追求智慧的學問,而且不僅僅作為一門學問,也包含了身體力行以獲取智慧之意。100個故事,帶您進入哲學的深邃思想領域,讓您更深層的了解人生! 羅馬的哲人西塞羅(Cicero)說:「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假使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 本書將帶您步入100個哲學故事,在使您在領略哲學理論的同時,又能真切體味到哲學的韻味。從而使您享受到思想之光的照耀。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饒有趣味,極具經典性和代表性,它們濃縮了哲學的精髓。閱讀這些故事,挖掘、汲取含蘊於其中的哲理智慧,不僅可以對哲學的歷史、思想和人物有更真切的理解,還能獲得啟迪,對事業、生活和感情有所幫助。 本書透過頗具文化韻味的設計、豐富的圖片、簡約大方的版式等各種要素的有機配合,營造了一個輕鬆有趣且充滿文化氣息的閱讀空間,使讀者能感受到文化與藝術的雙重薰陶,獲得一種難以言傳的美妙感受。 無論您是疲倦時,還是休閒時,打開本書,它都將給您最溫馨的感受、智慧的啟迪,在撫慰您精神的同時,讓您的思想得當進一步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