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
2025.01.17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
文/謝佩霓這話題沒曾隨興聊過,也沒認真問過,所以委實不知道,宜芳姐相不相信宿命,又是如何看待轉生。 信或不信,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得透過做功課實踐,以印證與生俱來的使命究竟為何。萬般不由人,半點無法假手他人,唯有經由親身體會見證,才能得到深刻體認覺悟。 轉生前的先驗記憶依稀,如何轉換成彷彿若有光的蛛絲馬跡,引領今生的肉身一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始於神交、神遊的閱歷經歷,也許唯有故地重遊,才能正式標記出生命的雪泥鴻爪。於是不免想,是否冥冥中受到驅使,敦促她耗費心力回訪所來徑,盤點記憶累文成牘,才好如實記錄下走過的生命軌跡。 宜芳既非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也不是自掃門前雪,碌碌無為之人,這讓追憶似水流年益發複雜。身兼數職大半生之後,回憶起無端來到一弦一柱思華年的年紀,當然牽連出場的人物眾多,迤邐出的故事也多姿多彩。何其有幸作為初稿讀者。 人生到了初老這階段,無論炮製什麼,都少了煙火氣,多了鑊氣,不好入... -
2025.01.15看見黑皮衣、逛夜市、兆元身價背後的黃仁勳
文/商業周刊出版部《輝達之道》是第一部輝達傳記,藉由對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的深度訪談,以及多位現任和前任員工的采訪,這本書揭示了黃仁勳如何從無到有,帶領一個初期面臨諸多挑戰的小眾圖形晶片公司,成功登上市值超過3.5兆美元的全球科技巨頭之巔。本書不僅全面回顧了輝達的發展歷程,也深入探索了黃仁勳的領導風格,揭示了輝達成功背後的關鍵因素:獨特的企業文化、對技術的偏執信仰與無與倫比的執行力。 本書以黃仁勳的成長故事為開端,講述了他在艱難環境中培養出的堅韌個性,以及在丹尼餐廳打工的經歷,這些磨練成為他日後能夠引領輝達突破重重困難的基礎。書中詳細描述了輝達成立初期的困境,包括首款產品NV1的失敗以及公司屢次面臨破產的邊緣,黃仁勳甚至常將「我們還有30天就要破產」「第二名就是頭號輸家」掛在嘴邊。在1999年推出革命性的GPU概念,以及在2007年發表CUDA架構,將 GPU 的應用從遊戲領域擴展到科學運算、人工智慧等更廣泛的領域。... -
2025.01.14謊言的重量也是愛的重量
文/庭編(野人文化編輯部)《飲月少女》巧妙地以口傳文學般的床邊故事口吻,玩轉女巫的正邪形象堆疊雙線謊言,以溫柔成熟又不失純真的筆觸,訴說了一個反威權恐怖統治的勇氣傳說。在其中有一隻長不大的小龍、一隻古老的沼澤怪、一個善良的五百歲女巫、一個意外得到魔法的小女孩,還有一個被陰霾籠罩的悲傷國家。有趣的是,「故事」在其中既是精心編織的謊言,也是受到扭曲的歷史,將恐懼代代傳遞下去。當掌權者藉著真假摻半的故事在人民心中種下恐懼的種子,要脅眾人以悲痛的犧牲換取平安,在這群溫馴又膽怯、從不提問的人民之中,是否還有誰能夠對真相追根究底? 在牆內,我們見到的是惡的謊言:「森林裡的邪惡女巫要脅保護國每年獻出最幼小的嬰孩。」掌權的長老議會自以為掌握了恐懼的本質、掌控了一切,殊不知自己也是受到利用的對象,他們的認知本身就是被灌輸的謊言。與此同時,牆內出現了第一個質疑者──首席長老的外甥安登,善良的男孩不僅覺得獻祭嬰孩的作為太過殘忍,更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 -
2025.01.13因為高支持與高標準,造就了世界冠軍
文/究竟出版社編輯 歐玟秀二〇二四年,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華隊拿下冠軍寶座,全臺球迷無不為此歡欣鼓舞,開始追蹤各個英雄們的社群網站,媒體們也爭相挖絕出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與這場國際賽事相關的故事,其中,敲出關鍵三分砲、帶領中華隊擊敗日本隊的隊長陳傑憲上媒體專訪時,分享了一段總教練曾豪駒當時邀請他加入中華隊十二強賽名單的通話內容。 曾豪駒總教練不只詢問陳傑憲是否有意願披上國家隊戰袍,更邀請他擔任隊長一職,當時,陳傑憲在第一時間婉拒,表示自己命沒這麼好,怕拖累大家,但總教練卻這樣回他:「傑憲,我希望你能把場上的快樂,渲染給周邊的人。」看到這則故事時,我馬上想起了《10到25》這本書。 神經科學家們發現,大約在十歲左右,青春期促使大腦渴望獲得社交上的認同,例如自豪、讚賞和尊重、對社交變得極為敏感。因此,年輕人會微妙地解讀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的弦外之音,試圖從話語中找出隱含的意思,以弄清楚我們是否尊重他們。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對地位... -
2025.01.13我們正處在所有人都無法逃離的「美式資本主義時代」!
文/衛城編輯部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逃離資本主義的時代,不論是餐盤裡的蔬果、來自Ikea的家具、手裡拿著的智慧型手機……這些資本密集的產業,逐步形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就連我們的個人資料、社群偏好,也成為足以販售的「商品」,在行銷公司、Meta廣告商之間互相流傳。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資本主義其實一開始不是長這樣? 在過往我們討論經濟學議題時,很少會將美國特別拉出來談。不論是亞當‧斯密經典的《國富論》,或是探討全球化的經濟轉型時,我們的視角多半集中在歐洲大陸上。我們懂全球經濟的重要,卻不理解「資本密集」的概念如何成真;我們探討歐元區整併、金融海嘯的議題,卻從未探究聯準會如此強勢的背後因素。 事實上,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不僅僅來自跨越兩大洋的武裝實力,更在於其累積超過百年的金融實力。過往我們時常忽略的美國經濟史,正恰好是美國崛起的關鍵原因。 自十七世紀美洲殖民地建立以來,美國的資本主義就注定與歐洲截然不同... -
2025.01.09親情和大自然總能教會我們許多……
文/奧林文化總編輯 謝淑美 Carol第一眼被這本繪本吸引,是因為圖。 描繪春天那一頁,陽光從書頁的左上方流洩下來,灑在樹枝上開滿的小花蕾,金光燦爛,小女孩坐在揚起的鞦韆上,紫色的毛線帽被風吹得飛了起來,小女孩髮絲飄揚,轉頭笑看身後幫她推鞦韆的爺爺。這是生意盎然的春天,孩子如花蕾似的,和大樹一同成長。 夏天那一頁,是小女孩坐在爺爺肩上,祖孫兩人在下著雨的森林裡散步。再一頁,橡樹在陽光下閃耀萬丈光芒,巨大的樹型挺拔昂揚,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 秋天的橡樹套上了金黃色的舞衣,在風中翩翩起舞。小女孩對於落葉表現出了不捨,甚至說出了「不想要跟綠橡樹說再見」這樣的話。這是一般人在面對「失去」時的不解與抗拒,卻也是成長無可避免的必經。 冬天來臨時,爺爺生病了,老橡樹也靜靜地傾倒在寒風裡。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每一個結束,都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小女孩在爺爺的引導下,種下了一顆小小的橡樹果實,期待下一個春天的來臨…… 然後,... -
2025.01.07其實,這有一點點奇幻——當母雞搭上少年的船……
文/遠流編輯部當初看到法國有隻雞跟著少年航海五年的新聞,的確難以相信——是的,沒看錯,不是狗,也不是貓,而是一隻雞!他們的故事甚至被記者比喻為「另類《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講的是少年和一隻老虎的漂流故事,而《帶著母雞環遊世界》則是一人一雞駕著小船環遊世界,甚至到了極地! 你相信嗎?我還真的不太相信,直到看見少年「吉雷克」以文字和實景圖片出版成書,才不得不佩服這隻叫「莫妮克」的雞,簡直是「雞界最勇敢的海上冒險家」!她甚至和吉雷克一起創下了許多航海紀錄。 不過,他們並不是為了創紀錄才出海,而這段經歷也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吉雷克和莫妮克在海上風暴裡差點滅頂,船身幾乎全毀,還曾卡在極地的冰層中差點活不下去……然而,吉雷克的描述緊張刺激,又充滿苦中作樂的幽默,讓人彷彿在觀看一部災難電影,心裡不停發出驚嘆,卻也忍不住好奇:為什麼他明知險難,還不結束這場冒險? 吉雷克的旅程,說到底是一場對夢想的執... -
2025.01.06高雅的金錢香氣,宏觀的全球格局
文/楊鎮魁(明白文化編輯)你是否曾想過錢幣與鈔票是怎麼被發明的?當我編輯了《金錢大地圖》,深深感覺到有一股金錢般的香氣從書中散發出來,漸漸地我就迷上了這本書。 「原來金錢的氣味就是如此!」我想著。 《金錢大地圖》一跨頁一概念,隨翻隨懂,就像是帶著走的知識錦囊,無論是喜歡哪一種題材的讀者,本書營造出絕佳的閱讀樂趣,可說是適合全年齡、全方位讀者的罕見好書。它既談論貨幣的演變,也討論了球員交易、避稅天堂、手機金融、加密貨幣,並且還像是一本全球金融發展的百科全書,告訴你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全球富豪們,如何像一位藝術鑑賞家,大量收購非常稀有的藝術品,並將這些藝術品妥善安放於自由港;如何像一位房地產大亨,將自己最重要的資產,登記在海外的熱帶島嶼上,避免被政府課徵稅金。 超有趣的紙上知識派對,世界局勢「錢顯易懂」。就像歐元集團主席,帕斯卡爾.多諾霍讚嘆:「這本書應該出現在每個人的書架上!」 而這正是金融經濟類書吸引人之處──給予... -
2025.01.03說謊就是壞孩子嗎?——歡迎光臨獅子萊恩的謊言諮詢室
文/Peko(碁峰童書產品經理)你有過「說謊」的經驗嗎?回想一下,當時說謊的原因是什麼? 對成人來說,「說謊」通常帶有惡意和負面的印象,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也會說謊時,往往會感到十分震驚,甚至擔心孩子是否學壞了? 我的孩子在五歲時就開始說謊了。 某天,我發現房間的牆壁上有一大塊鼻屎,而家裡的成員只有我、先生、五歲的女兒和出生幾個月的弟弟。我問過先生,他否認是他做的。既然不是他,也不是我,更不可能是嬰兒的弟弟,那麼唯一的嫌疑人就是五歲的女兒。 我問她,她一開始否認,眼神閃爍。直到我告訴她:「沒關係,媽媽小時候也做過這樣的事。如果妳誠實回答,我不會生氣,下一次不要再犯就好了。」聽了這番話,女兒終於承認是她,並解釋說她當時鼻子癢,找不到衛生紙。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孩子會說謊。雖然當時有些生氣,但因為答應過不生氣,還是耐心地引導她學會面對問題,試著同理孩子的心情,反思孩子說謊的意圖。 《獅子萊恩的謊言諮詢室:25個... -
2024.12.31這是一本勇氣之書
文/聯經出版生活組副總編輯 yungfen初見王婧時,我確實被她的外型嚇到,因為她真的很嬌小,但又一張娃娃臉,怎麼看都不像是女性司機,比較像是服飾店的漂亮店員。 深入聊過後得知,她原本是髮型設計師,是因為轉換跑道才開始計程車工作。當時她的粉絲頁大多是分享載運乘客的各種心情點滴,關於自己的事談的不多,只隱約知道她曾深陷憂鬱症。 初次見面也不好意思問太詳細,所以我斟酌用字,畢竟若真的要合作出書,還是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沒想到她大方說著病程,提到是因為不能一直關在家裡,覺得自己還是需要面對人群,情緒才會好轉,所以選擇能接觸到人,但可以不用講太多話的工作。剛好她也喜歡開車,再加上同學牽線,就這樣成為了女性司機。 我們聊著聊著,覺得能分享的事很多,就這樣定下了出版合約,並約定好半年後截稿,到時再來討論宣傳等事宜。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王婧終究無緣看到本書出版,也無法親自宣傳自己的書。 後來在整理她的稿子時,我才有機會一窺其內心。原來她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