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 2025.08.11

    神話的精華就是星座!

    文/YU(三采文化童書編輯)
    希臘神話經典迷人,是西方文學、藝術、哲學與思想體系的重要根基。從荷馬史詩、悲劇戲劇到文藝復興與現代文學,無不從這些神話中汲取靈感。神話中的眾神與英雄,雖擁有神力,卻也與人類一樣擁有嫉妒、恐懼、愛慾與悔恨,其命運與抉擇反映出人性最極致的樣貌。閱讀希臘神話,既是進入西方文明的起點,也是一場認識人性與命運的深刻旅程。 《十二星座神話故事》系列以「十二星座」為主軸,將占星學中最為人熟知的星座象徵,回溯至其神話根源。全套共四冊,依四大星象分類為:第一集牡羊・獅子・射手(火象篇)、第二集雙子・天秤・水瓶(風象篇)、第三集巨蟹・天蠍・雙魚(水象篇),以及第四集金牛・處女・摩羯(土象篇)。 多數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自己星座的大致起源,例如:獅子座源自海克力士擊敗涅墨亞巨獅的壯舉;雙魚座則來自愛與美之神與其子為逃避怪物而化為魚形的故事。不過,這套書並不只停留在故事簡介,而是將每一個星座背後的完整神話加以重塑與連結──...
  • 2025.08.07

    憋不住了!——孩子的內心小劇場,也是大人共同的尿急回憶!

    文/《童話夢想家》兒童節目主持人 彥如姐姐
    什麼時候該說「我想尿尿」? 這是每一個人成長中的靈魂拷問。 我曾在遊樂園親眼見證一場「憋尿悲劇」——那天艷陽高照,遊樂設施全都大排長龍。一對爸媽帶著孩子熬過漫長等待,終於,漂漂河的小船即將靠岸!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孩子忽然仰起臉說出一句:「我想要尿尿~~」 爸媽瞬間崩潰,大喊:「你為什麼不早說啊!?」 這一幕真的是所有爸媽的夢魘,但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現實: 什麼時候,是勇敢說出尿急的最佳時機? 在繪本《憋不住了!》裡,主角小康就是面臨這樣的難題。他憋著一肚子的尿,一路從教室、放學、回家,腦中各種瘋狂想像開始爆發—— 廁所會不會太遠? 我的肚子會不會炸掉? 尿尿會不會從肚臍噴出來?! 還是……我乾脆變身成「尿尿超人」來拯救世界! 這段「尿急內心劇場」誇張又逼真,緊張又爆笑。 讀著讀著,你會不自覺地笑出來,同時想起自己也曾有過那種—— 「再不講我真的要出事了!」的瞬...
  • 2025.08.06

    雪風的記憶,因你閱讀,而再次被喚醒

    文/燎原出版編輯部
    這是關於傳說中「不沉的驅逐艦」——雪風號的故事。 對於熟悉戰史的讀者來說,「雪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這艘驅逐艦在日本被譽為「屢建戰功的艦艇」,其活躍表現與強運表現,使她與時雨號並列為帝國海軍的兩大「幸運艦」,人稱「吳港的雪風、佐世保的時雨」。然而,時雨未能走到戰爭的終點,於1945年1月沉沒於美軍潛艦的魚雷之下,而雪風卻奇蹟地在戰爭結束時仍保持可戰鬥狀態,成為太平洋戰爭中聯合艦隊最後的象徵。 完工尚不足兩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雪風即刻投入最前線。從泗水海戰、瓜達康納爾島撤退作戰、第三次索羅門海戰到雷伊泰灣海戰,幾乎每一場關鍵海戰都可見雪風的身影。她穿越硝煙戰火、九死一生,卻總能全艦返航,幾乎未遭嚴重損傷,甚至中彈紀錄屈指可數。在大和號出擊沖繩的特攻任務中,雪風亦為少數生還艦艇之一。艦隊覆滅、戰艦沉沒,她卻如影隨形般守護在聯合艦隊左右,成為許多人眼中由神明庇佑的「奇蹟之艦」。 然而,雪風的...
  • 2025.08.05

    忘記自己的那一刻,就是自由的起點

    文/許慧貞(花蓮縣閱讀推動教師協同召集人)
    約翰尼斯是隻奔跑如風的神奇狗兒,他喜歡和汽車賽跑,還能夠把汽車遠遠甩在後頭;他還是「公園之眼」,負責觀察一切匯報給守護者野牛,並與其他動物建立微妙的聯盟,彼此分享資訊,守護公園環境的平衡。更特別的是,他總像個詩人般凝望世界,甚至會忘情地欣賞圖畫,思索著其間的萬千世界;還有最重要的是,他是自由的,對於那些只能夠吐著舌頭、和人類搖尾乞憐的狗狗非常不以為然,他總認為只有盡情地奔跑,才是真正的自由。 直到有一天,約翰尼斯因凝望畫作失去戒心,而莫名被人類套上繩圈,差點失去自由;又因營救一位落水的小女孩,受到人類矚目,不得不躲藏偽裝,才真正意識到,原來不受圈養、不受拘束的感覺是如此舒暢。 當他為自己受限的自由而煩惱時,他領悟到:「要是自己有什麼煩惱,你應該先幫其他動物想想他們的煩惱,這才是解放的真諦。意思就是,我們忘記自己的那一刻,就是自由的起點。」於是,他想起那三隻終身被圈養在公園的野牛,他決定要讓他的所愛...
  • 2025.08.04

    這不是只是日本的事,關於央行,你不能不知道的祕密……

    文/李清瑞(大塊文化第四編輯室總編輯)
    日本,大概是台灣人最喜歡去旅遊的國家。因此,日圓是升值,還是貶值,是台灣人相當敏感的事。而台灣人對於日本經濟的變化,也相對於其他國家更為熟悉,昭和晚期的泡沫經濟、接著是平成的失落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這些詞彙及其反映的經濟局勢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我們對於這段歷史背後的真相,或說塑造這段歷史的幕後力量,了解多少呢? 2001年,一本討論日本央行在背後操控日幣的書橫空出世,在日本大大暢銷,甚至六週領先當時全球熱銷的《哈利波特》,這本書就是《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你不知道的真相》(日文版書名為《円の支配者──誰が日本経済を崩壊させたのか》)。這本書提出一個大膽又令人震驚的論點:日本的「失落十年」並非單純的經濟必然,而是日本央行刻意操縱的結果。書中揭示日本銀行如何透過調整貨幣供給、信用收縮與擴張,塑造了從高度成長到泡沫破裂,再到長期衰退的劇本。 而這一切則是由一代接一代日本銀行純血的總裁...
  • 2025.08.01

    今晚來點不一樣的微醺——這套書,帶你喝遍全日本!

    文/媁婷(專案主編)
    不管你是哈日、知日還是親日,聊起日本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各種關鍵字和喜愛的元素。而編輯腦中最真實的畫面是,在喧囂都市的黑夜中,走近那間門外懸掛著紅燈籠的店,掀開藍色暖簾後,被店內柔和的暖黃行燈所療癒,這就是居酒屋最溫暖人心的一幕,也是日常交流的微型舞台。無論你是居酒屋入門者,還是資深酒客,《日本居酒屋遺產 東日本篇+西日本篇》這套書,都能讓你重新認識「喝酒」這件事的深層意義。 從最北的北海道,到最南的沖繩,作者太田和彥以細膩、溫暖的筆觸,偶爾夾雜《孤獨的美食家》中五郎式的內心獨白,描繪每間店的獨有風貌與特色。小至刨柴魚片的器具,大到歷經百年風霜的建物改裝,太田老師筆下的居酒屋不只是喝酒的地方,更是反映地方文化、歷史與人情味的縮影。《東日本篇》源於氣候風土,探索人情、《西日本篇》源於獨特信念,探索個性,看似共通,實則不同。 太田老師生於動亂的1946年,深知喝一杯酒是多麼不容易的和平象徵,所以他畢生都...
  • 2025.08.01

    出發吧!用熱忱勇敢想像未來

    文/張瀞仁 Jill Chang(《來去看棒球》作者、國際慈善策略顧問)
    一場精采的棒球比賽,不僅只有你看到球場上的那些人,背後可是有許多默默耕耘的人努力付出。這本書除了介紹這些不在C位、甚至不在螢光幕前的所有角色,更重要的是希望告訴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你,不論你是喜歡在球場上奔馳,還是擅長用腦袋分析,又或是很會關心、照顧人,只要有專業和熱情,在職業棒球的世界都可能有你的位置。 其實棒球的一切,就和人生一樣:知道的越多,越發現自己原先理解的並不多。經過查找、整理文獻與資料,也訪問許多從業人員,盡可能描繪出這個產業的面貌。但能呈現的資訊仍然有限,有些畫面與安排也必須做出妥協。若有不盡完美之處,還請諒解。 這些寶貴的資訊,要感激一群不厭其煩、毫不藏私的人們。他們奉獻的,是橫跨臺灣、美國等地的專業和經驗。而這些努力,就像美國大聯盟第一位臺灣防護員徐加恩所描述的,是為了「讓下一代帶著熱情和專業,勇敢想像未來」。 希望此書能像一顆小小的種子,讓閱讀這本書的你,為自己的夢想多點了...
  • 2025.07.31

    成功契機一直都在,只是等待我們發現

    文/幸福文化主編 林宥彤
    當我們看到創新的物品或點子時,常常忍不住感嘆:創作者怎麼可以這麼「腦洞大開」!甚至覺得,他們一定是不眠不休、費盡心思專研,才能端出這麼有創意的傑作;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 不能說沒有絞盡腦汁的時刻,但更多時候是,在一個偶然的瞬間,瞥見了原本就存在,但一直沒被人看到的地方,腦袋裡突然「叮咚」了一下,就這樣順勢做出了好東西。這就是《發掘洞見》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跳脫思維框架,才能看到別人錯失的好東西(機會)。 前言提到的故事就很吸引人。大家一定都看過跳高比賽吧,回想一下,記憶中的選手,是否都是以背部跨越欄杆的方式進行呢?其實這種「背越式跳躍」,一直到1968年的奧運才出現,在這之前,選手都是以「剪刀式」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一腳先跨過,另一腳再跟上。 掀起這個創新潮流的年輕人叫做福斯貝里,和其他老將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他觀察到比賽所使用的海綿著地墊,為選手提供了安全的著地機會,於是大膽做出背越的舉...
  • 2025.07.29

    《萬物的名字》寫了被遺忘的布豐,和贏了但也沒贏的林奈

    文/麥田編輯部
    第一次知道布豐的故事,我感到十分驚訝,那種驚訝像是學了一輩子萬有引力,卻沒聽過牛頓一樣。今日學生物的人早已習慣大部分的生物都有其分類(人人會背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像是所有生命都生下來就整整齊齊在一格格的櫃子裡,但這就是真相嗎?還是我們為了需要感到「掌握」世界,為求安心而人為強塞的格子呢? 三百年前的人沒有這些先入為主的概念,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才剛剛顛覆了人們對物種數量的想像(雖然當時認為的數量現在看還是遠遠低估了),一切混沌未明。就在那樣的背景下,同時有了布豐和林奈,一個是擁有一切餘裕、可以整日沉思探索知識的貴公子,一個是飢腸轆轆、自學成材的窮學生。布豐正因衣食無缺,面對知識乃至萬物始終保持純粹和謙卑,發展出認為生命不斷變化的「複雜主義」,也啟發了達爾文和拉馬克。林奈則因一無所有,需要不擇手段才能得到資源投注在熱愛的學問之上,更在信仰的影響下認為萬物是靜態不動的,發展出對人類來說「方便管理」、也因而更「容...
  • 2025.07.28

    一篇驚世的逆風報導如何形成?──以《廣島》記錄浩劫的重中之重

    文/張乃文(二十張出版副主編)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甫於前一年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約翰.赫西(John Hersey)從東京發出電報,通知《紐約客》雜誌的副總編輯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他已蒐集完「廣島」的採訪資料,五天後將返抵紐約。 《紐約客》總部與著名的《紐約時報》大樓位在同一條街上,但與大出版集團不同的是,只占幾層樓的《紐約客》辦公室明顯破舊不堪。天花板的灰泥剝落,牆壁上油漆裂痕蔓生。一名該雜誌的作家曾說「髒亂成為員工引以為傲的特點」。《紐約客》在二戰前原本是內容幽默、輕鬆的雜誌,戰爭結束後,此刻正打算恢復這樣的基調,繼續刊出漫畫、城中熱話專欄、小說等內容,當然也有許多業配廣告。 《紐約客》創辦人兼總編輯哈洛德.羅斯(Harold Ross)收到赫西的初稿後,認為這是「無庸置疑的傑作」,但他還是照慣例提出大量疑問與修改意見攻勢,連他自己也承認他「讀到過分狂熱」。接下來幾天,羅斯、蕭恩與赫西三人,窩在走廊角...
頁數4/15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