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解鎖MQ,發現影響一生的內在動機:第一份量化動機的科學評測,探索30個動機指標,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親子天下  出版
2025/09/25 出版

了解自己,是所有選擇的起點!MQ動機商數( Motivation Quotient)解鎖30個MQ指標和六大動機地圖,打造「我」的使用說明書。台灣15歲的孩子,有一半不愛上學,當你問孩子喜歡做什麼,經常聽到「我喜歡打電動!這就是我有興趣的事!」動機是驅動行為的燃料,希望孩子展現自主、積極的行為,你能具體說出需要什麼動機來驅動嗎?集點獎勵?剝奪玩耍的自由?似乎有效!接著你會發現,孩子與你陷入了討價還價的無限迴圈!最上乘的學習動機驅動,是讓孩子找到心之所向,由自己的心所帶領的內在動機,才能形成自動自發、終其一生都熱愛學習與生活的行為,內在動機深藏於心,看不見、摸不到,猶如空氣般的存在,缺乏精確的詞彙,描述內心複雜的動機狀態,現在,MQ動機商數評測透過視覺化的曲線圖,讓內在動機「看得見」!MQ動機商數評測,不評斷個人能力的高低,解碼個人對世界所展現的動機強弱,呈現好奇心、人際互動、執行力、競爭心態.....等不同動機指標的分數,有效協助親師理解孩子的特質、動機及其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展現,也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找到真心想學、想做的事。本書三大關鍵特色: 特色一:抽象、深層且難以窺見的內在動機「看得見」30個指標依測驗分數的強度高低形成個人六大動機地圖:動機地圖一:企業領導型動機地圖二:研究創新型動機地圖三:文藝感受型動機地圖四:社會凝聚型動機地圖五:實用行動型動機地圖六:事務穩健型特色二:30個動機指標與內涵詳解,認識與理解有效驅動孩子行為的內在動機1.講求實際2.調理秩序3.權力主導4.效率速捷5.靈活應變6.自主思辨7.求知探理8.跨域隨想9.獨當一面10.推算析辨11.敏銳觸發12.美感探究13.創新設計14.藝術唯美15.聲望地位16.靜默沉思17.利他助人18.團隊互動19.系統規則20.精確公正21.協調分配22.執行應用23.細節計畫24.收集節約25.運動健身26.美食追求27.接納認可28.渴望安定29.競爭好勝30.家庭關係 特色三:動機科學理論 X AI大數據模型,專為教育領域開發的評測心理學家史蒂芬.睿思教授(Steven Reiss)的動機科學理論為基底,輔以AI模型,專為教育領域所研發的動機測驗,情境式測驗敘述,避免受試時的自我假設而「對號入座」,更貼近個人內在動態。 本書適合對象:1.想協助孩子自我探索的家長、教育工作者2.想釐清升學或學涯選擇的國、高中生家庭3.想更認識自己的人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命令,讓孩子自己動起來!高情商媽媽教你轉換說話模式,自然培育未來人才所需的非認知能力與SEL情緒

博克重子  著
台灣廣廈  出版
2025/09/25 出版

全球180家媒體爭相報導, 一個日本媽媽,這樣教出「全美國最優秀女高中生」! 以「非認知能力」X「SEL情緒素養」為基礎, 改變超過3萬家庭的「高情商溝通式教養」, 讓你不催不吼,孩子也能自動自發、有自主性!   許雅寧博士、彭菊仙作家、媽咪老師Cindy、魏瑋志(澤爸),聯合推薦!── 「跟著這本書,把成長的動力、生命的主權交還給孩子。」   今天,你對孩子說了幾次「快去做!」呢? 「快去刷牙!」、「快點寫功課!」、「不要再打電動了!」…… 每天的生活裡,總是充斥著這類的話語。 要是孩子不需要催促就能自動自發,那該有多好啊! 不用天天嘮叨,他們就能自己動起來,光是想像就令人欣慰。   這本書提倡的「不命令教養」,正是要教大家實現這個理想場景。 不必催促、不必吼罵,也不必追在身後嚷著「快去做!」, 孩子主動行動,對自己充滿信心,還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培養出自主學習、正向思考、自我管理等,學業以外的「非認知能力」, 而這些,才是在瞬息萬變的未來中,真正需要的核心特質。   本書作者博克重子,原本是一位嫁到美國的日本媽媽, 卻因教出了史上第一位以外國人身分獲得「全美國最優秀女高中生」的女兒而受到矚目。 持續鑽研教育的她,如今已是預約排到半年後的人氣親子教養生活教練。   在這本書中,她將自身以培養非認知能力為主的育兒經驗, 結合著重社交與情緒管理的SEL情緒素養, 整理出每個父母都能輕鬆實踐的四大教養環境:   ˙「不命令」的溝通方式──用好奇與接納取代否定,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不按表操課」的行程──保留彈性的空白時間,讓孩子的熱情與好奇自然萌芽。 ˙「不過度干涉」的任務──讓孩子全權負責部分家務,在生活中學會責任與執行力。 ˙「不壓抑」的情緒練習──透過共同訂立規則與情緒緩衝練習,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從轉換說話模式開始,帶你一起透過生活中的小小改變, 幫助孩子在快樂成長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養成自主、自信與自律的習慣, 建立迎向未來挑戰不可或缺的內在素質!   ◎本書特色:   【特色1】最貼近生活的親子對話練習 ──把「快去做!」的命令句,轉換成讓孩子「自動自發」的高情商對話。 【特色2】最順應未來趨勢的教育方式 ──結合非認知能力× SEL情緒素養,為孩子培養AI世代最需要的關鍵特質。 【特色3】最懂「現代家長」育兒需求 ──從學業到家事、才藝、3C的使用,解決爸媽們真正想知道的教養難題。 【特色4】一看就懂的「生活情境漫畫」 ──以漫畫說明41個日常生活情境,更有共鳴,也更能輕鬆掌握實踐技巧!   ◎開啟幸福人生的關鍵教養!來自親子專家的感心推薦(依字首筆畫排序):   「良好教養不應壓力重重,本書提供正確心態與技巧,讓教養更輕鬆順利,幫助孩子成就優秀人生!」 ──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許雅寧博士   「從外打破,是被吃的食物,從內打破,則是生命。 這個境界太高標,縹緲難行?這本書以易讀的文字及別出心裁的漫畫,讓父母知易行易。 跟著這本書打怪吧,不是打孩子這個小怪哦,而是打掉父母心魔之怪,把成長的動力、生命的主權交還給孩子。」 ──作家|彭菊仙 「學習理解自身教養風格,重新建構教養語言,幫助孩子成為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的人!」 ──正向教養講師|媽咪老師Cindy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在學飛,我在學放手:從誤會到理解,從疏遠到靠近,46封修復關係的親子書信

商周出版  出版
2025/09/25 出版

這46封信,是一場真實的親子對話練習——媽媽記錄自己的擔憂與牽掛,女兒和兒子則用文字回應青春期的掙扎與真心話。這些信件中,有誤解、有怒氣、有眼淚,但更有勇敢說出的愛與理解。當兒女學著獨立飛翔時,媽媽也開始學習放手,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學習成為母親;而孩子們,在成長路上也慢慢看懂了媽媽不說的那部分人生。孩子長大了,媽媽卻還在學著怎麼放手。她寫信,不是想說服,而是想陪著理解;孩子們回信,不是為了反駁,而是試著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從「當媽媽的擔心」開始,到孩子告白「媽媽,我害怕讓妳失望」,這46封信,不只是親子間的情感交換,更是一場跨世代的生命對話。媽媽不再想教會孩子所有答案,而是陪他們,學會問出屬於自己的問題。有些話無法說出口,把真實的感受寫下來,就是愛的傳達。「為什麼孩子總是把心事藏起來?」「明明是為了他好,他卻只覺得我很煩?」「想靠近,卻只換來一句冷淡的回應……」這些問題,或許你也曾在心裡反覆問過。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和子女之間,常常像隔著一道看不見的牆。愛沒有消失,但愛的方式卻變得生澀而陌生。書中,媽媽、女兒、兒子三人真誠分享他們如何從爭執到和解、從疏遠到靠近。你會看見一個母親如何學會在「放手」中仍給予支持,也會看見兩個孩子如何在「學飛」的過程中逐漸理解父母的愛。這不只是一本書信集,更是一個讓每位父母與孩子,都能照見自己關係縮影的現場。或許你會在其中某一封信裡,看見自己的身影,也會在某一句話裡,得到久違的安慰與勇氣。(摘自作者序)身為母親,我也曾經用「我以為的愛」給出快速的建議與判斷,以為自己走得比較前面,就能提醒孩子避開人生的風浪。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們有些話沒說出口。而我也不是不願傾聽,只是當時的我,在教養他們方面,除了擔憂,沒有嘗試去學習有智慧技巧的溝通方式。於是,我提筆寫信給他們。不是為了教,而是為了靠近。我的女兒,也寫了回信。她用心理學系學生的細膩視角,讓我重新看見「媽媽」這個角色的重量與限制。我的兒子也開始回應,他用一個體保體系孩子的眼睛,讓我理解什麼叫做「外表沉默,其實正在努力」。就這樣,我們三個人,開始了這場文字來回的對話,同時梳理彼此的情感。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