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1128_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2
1128_2026手帳年曆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完美物種:優生學之前,人們如何改良出完善的生物?

臺灣商務  出版
2025/12/01 出版

★★★劍橋、哈佛、芝加哥大學高度評價★★★★★★一部追溯種族觀念誕生的思想史鉅作★★★在馬廄裡標記血統,在宮廷中打造「人種」。這不只是動物育種的故事,而是一場關於人類、自然與權力的千年實驗。從馬到玉米,從品種到種族,一切始於文藝復興的育種夢想。在基因科技與優生學興起之前,歐洲人已經開始一場漫長的「完善自然」工程。他們相信,人可以透過知識與技術干預自然,創造出更美好、更理想的生命形式。《完美物種》深入探討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動物育種實踐——從馬匹、犬隻、駱駝到玉米——並揭示這些試驗背後的哲學、政治與文化思維,如何一步步形塑出現代「種族」觀念的雛形。本書以紮實的史料分析與跨洲的比較視野,呈現當時歐洲與美洲在動植物繁殖上的知識體系與文化衝突。從義大利宮廷的馬廄,到墨西哥高原的玉米田,作者以生動的敘述描繪育種技術如何滲入人類社會的階級想像與血統觀念之中。書名中的「完美」,不僅指生物體的改良,也暗示人類對於種族與遺傳的狂熱追求——甚至是幻想。不論是關心動物史、種族思想、還是科學與帝國的交織歷史,這本書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它打破「優生學=近現代」的刻板印象,帶領讀者回到16世紀,重新思考我們如何一路走到今日。▍在基因科學與現代優生學出現之前,人類就已開始透過動植物育種,想像、實踐所謂的「完美生命」本書從文藝復興時期橫跨歐洲與美洲的動物育種實踐出發,細緻描繪人類如何從改良馬匹、犬隻、駱駝、玉米等物種的經驗中,逐步建構出「種族」這個意識形態。當馬廄與玉米田成為實驗場,人與動物的界線逐漸模糊,生物育種不再只是農業技術,更牽動政治、文化與帝國野心。▍「種族」這個詞,最初來自馬廄?義大利語的「razza」,原是用來描述動物品種的名詞,但在十六世紀,它的使用範圍開始擴展,從馬匹的選育延伸到人類血統。在歐洲宮廷裡,飼養品種純正的馬匹與犬隻不僅是威望象徵,更隱喻著對「理想人種」的想像。人們相信,一如動物的外貌與性情可以被控制與改良,人類的身體與品性也能經由選擇性繁殖而變得更「優秀」。▍不只是歐洲人的想像,美洲也有自己的育種智慧本書不僅描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與學術世界,更將目光延伸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作者比較了中美洲的玉米選種、火雞飼育、犬種混血等知識與實踐,指出這些原生文化對「育種」有著與歐洲截然不同的理解──不是為了篩選、排除或定義血統純度,而是反映自然循環、色彩偏好與生存智慧。歐洲的「完善自然」理念,在此遭遇挑戰,也產生新的混種文化。▍一部種族思想的前史,也是跨物種、跨文化的思想地圖雖然「優生學」一詞直到十九世紀才正式出現,但其觀念根源早已深植於文藝復興以來的自然哲學與畜牧實踐。《完美物種》不只追溯種族觀念的早期歷史,更揭示人們如何藉由動物來思考人類──當馬匹被標記、犬隻被混種、駱駝被馴養,人類也逐步成為分類、分級與設計的對象。這不只是物種的歷史,更是人對自身定義與想像的歷史。【本書特色】★一部種族思想的前史,揭示「人種」如何從動物品種的概念中誕生從「razza」作為馬匹育種用語出發,追蹤其如何演變為日後的「race」,本書是對優生學起源最深刻的歷史釐清與文化剖析。★跨洲對照,從歐洲馬廄到美洲玉米田,探索不同文化對自然與生命的想像作者細緻比較西歐與中南美洲在育種與繁衍上的知識實踐,打破歐洲中心的歷史敘事,突顯多元世界觀的碰撞與融合。★自然哲學×帝國史×人文思想的跨學科融合之作結合哲學、神學、動物史與視覺文化分析,展現十六世紀如何將「改良自然」視為王權、科學與美學的交會場域。★打破物種界線,思考人與動物的本質差異與曖昧關係書中深入探討當時人們如何以動物為鏡,觀看、設計、控制「人」本身,並反思這種視角如何孕育出現代種族理論的陰影。★豐富圖像與原始史料,提供第一手的歷史視野運用義大利馬術手冊、耶穌會自然誌、墨西哥抄本等珍稀文獻,交織出一幅生動多樣的育種文化圖譜。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就懂【歷史的轉換期】:全新手繪人物插畫、地圖,輕鬆跨越2200年歷史長河

臺灣商務  出版
2025/12/01 出版

★ 日本山川出版社70週年紀念巨獻,《歷史的轉換期》全11冊精華濃縮一本★ 全新繪製地圖、人物插畫,重現歷史現場★ 每章聚焦數個關鍵轉捩點,快速掌握世界變局★ 收錄3位監修學者高峰會實錄,凝縮史學對話精華歷史不是線性的記錄,而是人類在變局中一次次尋找秩序的嘗試。從羅馬與秦漢的帝國起點,到宗教的興起、貿易的擴張、革命的誕生,再到現代社會的形塑……每一個「轉換期」,都是世界重新定義自身的時刻。在橫跨2200年的歷史長河中,帝國興起又覆滅,宗教交融又對立,經濟擴張又陷入危機。每一次革命與改革,都是新秩序誕生的瞬間。本書以「時間切片」為方法,精選自西元前220年至西元1919年、橫貫歐亞大陸的11個關鍵轉折,觀察政治、經濟、思想與社會的動能變化,描繪文明如何在轉換中延續。全書搭配全新手繪地圖與人物插畫,重現歷史現場;由多位日本史學名家共同撰寫與對談,帶領讀者從羅馬帝國走向近代革命,理解歷史如何在轉換中不斷前行。不只是事件羅列,而是深入「為何會發生」與「如何理解」的史學思考。在同一年份,不同區域的人們可能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有人因氣候變動而失去收成,有人因宗教衝突遷徙,有人目睹新思想誕生,也有人在革命的火焰中重塑社會。透過比較、串聯與視覺化分析,本書呈現歷史如何在全球互動中被推動、被撞擊,最終形成今日世界。這不僅是世界史入門書,更是一部重新理解當代動盪的時代指南。當世界再次站在分岔路口,回望歷史上的「轉換期」,也許能為未來提供全新的洞見。【本書11章關鍵內容】第1章|西元前220年: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羅馬與秦漢分別在地中海與東亞形成大規模政治體;「世界史作為一體」的觀念初次成形。波利比烏斯指出,這是第一次世界級的事件「合而為一」。第2章|378年: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羅馬帝國遭遇內外夾擊,舊秩序瓦解;歐亞各地同時進入政治分裂、社會變動與宗教重組的時代。第3章|750年:普遍世界的鼎立歐洲、伊斯蘭、東亞等區域文明逐漸形成多中心、鼎立的格局;宗教、法律與文化連帶影響政治秩序的建立。第4章|1187年:巨大信仰圈的出現十字軍、伊斯蘭、東亞宗教改革等力量,使世界進入宗教高度流動與競爭的時代;信仰成為跨地域共同體的核心。第5章|1348年:氣候不順與生存危機氣候變動、瘟疫、糧食危機同時衝擊歐亞大陸;全球不同區域出現同步的社會動盪,帶來人口結構與勞動關係的大轉變。第6章|1571年:白銀大流通與國家整合新航路開通後,美洲白銀大量湧入全球市場;中國、日本、西班牙、鄂圖曼帝國與歐洲諸國被納入同一經濟網絡。貨幣、貿易與國家財政的變動促成早期全球化。第7章|1683年:近世世界的變貌技術、貿易與情報的跨地域交流加速;各地開始建立密集的國家管控與專制政治結構。第8章|1789年:追求自由的時代法國大革命引發全球思想與政治改革;人民主權、自由與平等的理念迅速擴散,成為近代國家的基礎。第9章|1861年:改革與試煉的時代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解放、日本明治維新等巨變接連發生;各地在「現代化」與傳統之間尋求新出路。第10章|1905年:革命的浪潮與團結的夢想工人運動、民族主義、帝國危機大量浮現;多地同時出現以「人民」為政治主體的新力量。第11章|1919年:邁向現代的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進入民族國家、國際合作與新的世界秩序時代;現代世界的基礎形態正式完成。【本書特色】★ 一口氣看懂2200年世界大局:11個年份秒抓重點不按朝代、不按地區,而是以「時間切片」帶你橫看世界。黑死病、白銀革命、工業浪潮、帝國崩解……每一章都是世界轉向的瞬間,一本就能掌握人類文明如何變成今天的樣子。★ 地圖+人物+比較式分析:世界史第一次讀起來這麼清楚日本山川出版社打造的全新手繪地圖+人物插畫,讓你不用死背年表,也能立刻理解世界如何被貿易、宗教、疫病、革命串起來。★ 11 個時刻=11 種選擇:換一種方式理解「如果當時……」本書強調「歷史不是必然,而是選擇」。‧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擴張?‧如果白銀沒有湧入亞洲?‧如果革命沒有爆發?這些「分岔點」讓世界史更有張力,也讓讀者真正理解:每個時代,都有人在不確定中做選擇,而選擇創造了今天。★ 史學家對談+跨國視角:把分散知識整合成一條文明主線不是堆砌資料,而是由日本重量級史學家帶你同時看歐洲、中國、伊斯蘭、日本、美洲的互動。----------------------- 關於【歷史的轉換期】叢書 -----------------------  本叢書針對特定年份,以全球史視角進行跨地域橫向連結,通盤關注同一時間各地人們直接面對的問題,及其回應問題的多樣與共通性。從紮根各地區的視野出發,透過彼此接觸對話,進而展現世界歷史活生生的鮮明姿態。做為培養新時代提倡的歷史素養,是最好的示範與參考用書。☆橫切式敘事,全球史書寫的另一種可能  以往的歷史寫作,多半著重單一地區或主題,從上古一路談到現代,也就是時間軸的「縱切式敘事」。近年全球史概念盛行,提倡以更廣闊、更多元的視野理解歷史,也出現不少挑戰這種縱切式敘事的新歷史著作。包括新觀點的嘗試(自然史、環境史),新視角的切入批判(東亞視角、庶民視角、遊牧民族視角),以及多語言史料的引用(貿易史、文化交流史)。然而,真正從根本上顛覆、提出新的「橫切式敘事」的,就是這套書了:它挑選一個特定歷史年份,並告訴你,那時間全世界各地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推動世界前進的「轉換期」:當時人的能動性,及各地重大轉變的共時性  然而,挑選特定年份,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挑選,也不是以後人眼光做後設角度的挑選。本套書挑選的11個年份,都是「當時人們深切感受到重大變化」的轉換期。他們跟今天的我們一樣,都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不斷做出相同或迥異的選擇。本套書即針對此能動性進行分析。同時,這樣的變化具備「共時性」,好幾個地區同時產生了類似的重大轉變,而這段轉換期帶動了世界前往下一個階段。本套書開創了某種可能,也就是不以零星四散的方式敘述,而是透過廣闊的視野,通盤關注同一時間各地人們直接面對的問題,以及他們回應問題的多樣性與共通性。☆具體實例如漣漪一般,彼此碰撞而成的世界  本套書雖標舉全球史的廣闊視野,但在挑選篇章上抱持自由態度,不強制對同一時間的世界各地進行平均挑選,而是在這狹窄但別具意義的時間範圍內,盡可能提供鮮明生動的實例。這些事例像漣漪一般,不斷往外擴散又彼此重合;描繪出這些漣漪彼此碰撞的軌跡,就是本套書的特徵。「世界史」不是各國國別史的集合體,也不是單一框架下的均質產物;從紮根於各地區的視野出發,透過彼此接觸的對話,展現出活生生的鮮明姿態,這才是本套書所談的世界史。☆主流與非主流並進,拓寬視野,提升歷史素養  專文由各冊編者自由挑選,不侷限是主流或非主流地域的歷史。部分冊數挑選廣為人知的歷史進行分析(如第一冊,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部分冊數則依該年代面臨之變遷,挑選鮮為人知的歷史為例(如第八冊,北亞毛皮貿易、東南亞海盜與印度洋西岸奴隸制)。在培養新時代提倡的「歷史素養」時,拓寬以往對歷史的理解視野是必要的。而本套書正是最好的示範與參考用書。☆各冊編者總論,重點補充專欄,以及臺灣學者推薦序  各冊開頭均附該冊編者總論,講述該特定年份世界各地面臨的重大轉變為何,帶領讀者概觀整體樣貌。除了主要敘述,也附上做為補充的專欄。本次引進繁體中文版,也邀請歷史學者擔任各冊導讀人,補充臺灣在地學者的觀點。本套書共11冊:『歴史の転換期』監修 木村靖二、岸本美緒、小松久男第1冊  前221年 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南川高志編)第2冊   378年 崩解的古代帝國秩序(南川高志編)第3冊   750年 普遍世界的鼎立(三浦徹編)第4冊   1187年 巨大信仰圈的出現(千葉敏之編)第5冊   1348年 氣候不順與生存危機(千葉敏之編)第6冊   1571年 白銀大流通與國家整合(岸本美緒編)第7冊   1683年 近世世界的變貌(島田龍登編)第8冊   1789年 追求自由的時代(島田龍登編)第9冊   1861年 改革與試煉的時代(小松久男編)第10冊  1905年 革命的浪潮與團結的夢想(小松久男編)第11冊  1919年 邁向現代的摸索(木村靖二編)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