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並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在這本令人神迷的文集中,二十一位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作家,分享了他們如何受到文學大師和其著作影響的故事:◎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如何幫助溫傑林面對困擾他許久的家庭問題。◎ 杜斯妥也夫斯基對神的熱切和渴求,如何影響畢德生面對他的生命關鍵時刻。◎ 潘霍華的作品如何使傅士德免於放棄基督教信仰。◎ 鄧約翰如何永遠改變了楊腓力對於痛苦的想法。每章結尾並附有短篇導讀,邀請你更深入地探討這些經典作品──並發掘新視野、想法和靈感。本書特色:● 本書共21章,每章由一位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作家撰寫而成,您可以分享這些作家們如何受到文學大師和其著作影響的故事。● 文筆優雅生動,並從中引述文學大師的作品,不僅豐富讀者的心靈,也帶給我們生命的啟示,令人感受到文字浩大而震撼的力量。● 本書對以下幾位名家的大作均有精闢入裡的洞察:托爾金、盧雲、奧康納、狄更斯、索忍尼辛、雷.布萊伯利、杜斯妥也夫斯基、齋克果、艾略特、彌爾頓、莎士比亞、杜尼耶等。
她踏過千山萬水,尋找夢、尋找家,也尋找自己從書香童年到沙漠愛情,每一步都走得自由又孤獨──【生命的流浪者:三毛的靈魂足跡】本書是一部描寫傳奇作家三毛人生歷程的傳記作品。書中以時間為線索,帶領讀者走入三毛的童年、成長、流浪與愛情,以細膩筆觸描繪她心靈深處的孤獨與自由。三毛用生命書寫流浪,也用流浪療癒生命的傷痕。她曾說「我是一個浪子」,這句話成為她一生的注腳。書中讓我們看見她為了尋找心靈的歸屬,不惜遠走他鄉,走遍五十多個國家,從重慶到臺灣,從西班牙到撒哈拉沙漠,每一步腳印都刻劃著她不安分卻真誠的靈魂。▎流浪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選擇本書強調三毛的流浪並非單純的逃避現實,而是一種源於本性與自由意志的選擇。她嚮往自由、熱愛文字、抗拒庸常。這樣的性格讓她在傳統女性角色之外,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從德國柏林孤身學習語言的壓力,到美國求學時的文化衝擊,再到撒哈拉與荷西的愛情歲月,每一段經歷都是她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三毛對異鄉既懼怕又嚮往,她在書中坦言迷失過、痛苦過,但也正是這樣的漂泊讓她發現了自己。▎愛與失去:一場生命的高燒書中描繪三毛幾段重要的愛情,特別是她與荷西的故事,是本書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荷西對她而言不只是伴侶,更是她在漂泊中唯一的牽掛與港灣。兩人的愛情深刻卻短暫,荷西的意外離世帶給三毛深沉的創傷,但她並未就此封閉自己,反而以文字與回憶讓愛延續。她的情感真摯熱烈,對愛情的投入近乎絕對,無論是初戀的羞澀、失戀的痛苦,或與荷西的靈魂交會,都讓人感受到她將愛當作生命中心的態度。▎她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自己的主人書中不忘回溯三毛的家庭背景。她來自一個重視文化的家庭,父母開明,從小就給她充足的閱讀環境與情感支持。這段童年的鋪陳讓讀者理解,三毛的文學氣質與浪漫天性不是偶然,而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長成。雖然與家庭關係深厚,但她仍選擇離家遠行,只因她知道,真正的成長來自獨自面對世界的那一刻。▎文筆是武器,也是避風港本書語言風格深受三毛原作影響,既保留了抒情的味道,也不乏冷靜觀察的現實眼光。無論是描寫風景、人情,還是心理掙扎,都能展現三毛文筆中柔中帶剛的特質。她用詩意的語言包裹痛苦,讓創傷昇華為文字,讓人生的失重感在書頁中成形。書中也藉由作者對三毛語錄、作品與生平的引述與梳理,帶出她那種將文字當作精神出口的生命姿態。【她的故事,我們的共鳴】本書不只是三毛個人生命的記錄,也是一代人對夢想與自由的反思。無論你是否熟悉三毛,都能在書中看見一個勇敢追尋自我、不懼孤獨、用熱情對抗命運的靈魂。這不只是一部傳記,更是一場關於生命本質的探問:我們究竟是誰?要往哪裡去?三毛走在前面,告訴我們:「沒有一種人生是標準答案,唯有忠於自己,才不枉此生。」本書特色:本書以深情細膩的筆觸描繪三毛一生追尋自由、愛與夢想的流浪旅程,從童年家族的文化養成,到異鄉求學、戀愛與漂泊,以獨特角度書寫女性成長、自我覺醒與情感蛻變。語言詩意濃烈,情感真摯動人,展現她面對痛苦的堅韌與對愛的執著。本書從真實出發,帶著感性觀點,看見三毛如何走過人生每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