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自守、不依權貴、堅持進諫、主動辭官他以一介詩人之身,將詩、政、德融為一體詩名壓全唐,骨氣勝百官──詩魔白居易▎從詩入仕:寒門學子的逆風之路全書以白居易生平為主軸,循著他從寒門士子苦讀應考、三闖科舉而終入仕的過程,詳述其在朝為官、歷任地方刺史與高階朝職的政績與抉擇。不同於一般僅以詩論詩的文學導讀,本書將白居易的詩文視為其政治立場與個人品格的延伸,展現出詩與政、文與德並行不悖的完整形象。▎筆為民聲:獨屬詩人的政德實踐白居易身為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不僅詩名滿天下,更以其忠直敢言、為民請命的官箴精神為後世所敬仰。書中著墨甚多於其任職周至、江州、杭州、蘇州等地時的具體政績,諸如治理水患、興修水利、減免賦稅、憐恤民生等,並引錄其時詩作如〈觀刈麥〉、〈賣炭翁〉、〈錢塘湖石記〉等,讓讀者得以從詩中窺見他政德與心志的實踐。此種詩以載道、文以補政的精神,使白居易成為唐代「詩可以治國」思想的具體化身,堪稱詩官合一的典範。▎不為高位:五次辭官的風骨選擇本書也強調白居易在朝堂險惡的政治角力中,始終堅守自我、不附權貴,甚至五度主動退官,甘居洛陽履道坊,自號「醉吟先生」,以詩酒自娛、佛道自修。他所提出的「中隱」概念,既是退仕養性,也是一種不與世爭、遠避流俗的理性選擇。書中對此有深入探討,指出其對後世文人官僚影響深遠,尤其在動盪朝代中,更顯其清明退讓之德。▎千年回望:一位詩官帶來的鏡鑑書末有「今鑑古訓」與「詩語箴言」兩章,透過簡潔語句擷取白居易詩文中的核心價值。正如他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本書亦是一部跨越古今、融通文學與道德的典範之作。本書特色:本書以白居易一生為核心,融合傳記敘述、歷史背景與詩文解析,完整展現他從寒門學子到朝廷重臣的奮鬥歷程,以及清廉為政、關懷百姓的風範。全書以史實為基礎,輔以詩詞佐證,既展現白居易憂國憫民、直諫敢言的風采,也傳達他廉潔自持、知足中隱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