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詩
畢業那天他燒光課本、背起空蕩的書包,離開校園,離開初萌的種種愛與背叛……內容簡介
這不是一本詩集,它是青春祕笈,
解決迷路少年在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
它是八○年代的徬徨少年時,
它是從台灣現代詩出發的麥田捕手!
全新收錄
楊照新序+新文
畢業那天他燒光課本、背起空蕩的書包,離開校園,離開初萌的種種愛與背叛……
影響無數熱愛文藝的學生,楊照的散文代表作
故事從一則關於北一女書包的校刊事件開始,這件事創下建中破天荒全面回收校刊的紀錄,是楊照與同學叛逆史的顛峰,至今仍在校園流傳。一樣「精采」的還包括幾個同學合力把教官「蓋布袋」、推進荷花池裡之後逃之夭夭。當時的他們就像每一個世代都有、不斷在自我與體制間來回衝撞、看似有主見卻充滿迷茫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不尊重任何規定、打破所有規定,他們恣意風發地成為被羨慕的一群,用我行我素的姿態伸張自己的信念,甚至痛苦。
愛情,則是青春歲月裡另一件重要的事。一點點英豪氣味加古靈精怪的女孩,楊照稱之為精采的女孩,稱楊照是她最好的朋友,什麼話都能對他說,包括她所有的愛戀故事。年輕時的楊照為她揍人、為她學寫詩、為她轉長長的班車空等三、四個小時就因為她一句孤單。可是,她的愛戀故事「裡面沒有我,我只是故事外的聽眾」……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問世,楊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當年沒說盡的話,新增成〈詩和少年時光〉長文收入書中。在準備裝幀設計時,特別前往建中校園取景,將校園生活的情懷以照片紀錄在書裡。老師同學更翻箱倒櫃終於挖出楊照當年編的那本鬧出極大風波的71期《建中青年》校刊,翻閱著這期在建中青年社社辦已無存底的校刊,歷歷往事更鮮活地搬演了起來。
《迷路的詩》以懺情開始,回憶建中時代少年楊照的浪漫與叛逆,書裡的時代背景距今已三十多年,初萌的青澀戀情加上當時校園反映着真實台灣的苦悶,迷惘與騷動瀰漫全書。愛情初乍來襲時,詩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對文學與知識的熱情也透過詩傳遞。而少年對權威的反抗、對政治及歷史真相的質疑,則潛伏全書。楊照透過高中歲月的經歷,傳唱了現代詩的時代意義。深受此書感動的新世代詩人鯨向海,也特別為新版《迷路的詩》撰寫一篇極為精采的推薦序。
解決迷路少年在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
它是八○年代的徬徨少年時,
它是從台灣現代詩出發的麥田捕手!
全新收錄
楊照新序+新文
畢業那天他燒光課本、背起空蕩的書包,離開校園,離開初萌的種種愛與背叛……
影響無數熱愛文藝的學生,楊照的散文代表作
故事從一則關於北一女書包的校刊事件開始,這件事創下建中破天荒全面回收校刊的紀錄,是楊照與同學叛逆史的顛峰,至今仍在校園流傳。一樣「精采」的還包括幾個同學合力把教官「蓋布袋」、推進荷花池裡之後逃之夭夭。當時的他們就像每一個世代都有、不斷在自我與體制間來回衝撞、看似有主見卻充滿迷茫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不尊重任何規定、打破所有規定,他們恣意風發地成為被羨慕的一群,用我行我素的姿態伸張自己的信念,甚至痛苦。
愛情,則是青春歲月裡另一件重要的事。一點點英豪氣味加古靈精怪的女孩,楊照稱之為精采的女孩,稱楊照是她最好的朋友,什麼話都能對他說,包括她所有的愛戀故事。年輕時的楊照為她揍人、為她學寫詩、為她轉長長的班車空等三、四個小時就因為她一句孤單。可是,她的愛戀故事「裡面沒有我,我只是故事外的聽眾」……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問世,楊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當年沒說盡的話,新增成〈詩和少年時光〉長文收入書中。在準備裝幀設計時,特別前往建中校園取景,將校園生活的情懷以照片紀錄在書裡。老師同學更翻箱倒櫃終於挖出楊照當年編的那本鬧出極大風波的71期《建中青年》校刊,翻閱著這期在建中青年社社辦已無存底的校刊,歷歷往事更鮮活地搬演了起來。
《迷路的詩》以懺情開始,回憶建中時代少年楊照的浪漫與叛逆,書裡的時代背景距今已三十多年,初萌的青澀戀情加上當時校園反映着真實台灣的苦悶,迷惘與騷動瀰漫全書。愛情初乍來襲時,詩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對文學與知識的熱情也透過詩傳遞。而少年對權威的反抗、對政治及歷史真相的質疑,則潛伏全書。楊照透過高中歲月的經歷,傳唱了現代詩的時代意義。深受此書感動的新世代詩人鯨向海,也特別為新版《迷路的詩》撰寫一篇極為精采的推薦序。
名人推薦
新生代重量詩人鯨向海 詩情推薦序
張大春、凌性傑、鯨向海及各大高中校刊社、國文老師 熱烈推薦
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
──鯨向海(詩人)
十六歲,青春的熱情、衝動、盲目、躁動,盡在其中了。楊照用自白或懺悔,深情的凝視,記錄自己的故事以及一段已經消逝的時光。
──凌性傑(詩人)
直截了當地說:「詩人楊照」並沒因為不寫詩而成長或退化,他祇是不能用詩的耽溺去應付「非詩人楊照所面對的那個世界」,一個值得又不堪用史學耳目去挖掘的世界。
──張大春(作家)
我坐在建中青年社的社辦裡,敬若神明的高二學長指著櫃子裡簽了名的《迷路的詩》,說身為建青人一定要讀這本。聽話取書,不料一讀就是整個少年時代。我們和學長楊照活在那麼不同的年代,但忍不住努力要活得像他一點:抵抗權威、熱愛文學、談不知怎麼開始就突然結束的戀愛……最後,我們都追隨著翻牆而去的學長,成為一群時時對人生蹺課,抗拒只當乖巧學生的學弟。
──朱宥勳(建中青年121期主編)
《迷路的詩》引我步入建青社辦。高中三年,帶著我一起迷路。
入學那年倒扁紅潮,我看著台上的施明德,想起楊照談〈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感到深深困惑、與時代的弔詭;編務期,我們把幾百張公假單夾進社辦那本《迷路的詩》裡留念;當「大中至正」的牌匾正要被拿下,校長、主任、組長、教官終於發現校刊上,我倒扣水桶在校門口那尊蔣介石銅像上的照片,而團團將我圍住責難時,我又想起《迷路的詩》……感到無比的荒謬、憤怒,和老實說,的快感。
是《迷路的詩》帶著我逼近歷史,探詢行事的的準則。很高興能在少年時代,與迷路的青年楊照相遇。
──陳為廷(建中青年127期主編)
《迷路的詩》詳實地記載了八○年代的建青社在當時微妙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許多我們今日看來不可思議的制度。種種難以想像的自由背面,同時存在著時代加予的沉重拘束。建青發刊至今已超過一甲子,《迷路的詩》成功地定格了這燦爛的中繼點,為建青漫長的歷史下了一個閃耀的註腳。
──黃立元(建中青年134期社長)
他靜靜地見Y出現在身邊,也默默地看Y消失於周遭,而此間內心的晃蕩貫串了全書的三分之二。每個青少年總是如此吧。對人事的時鐘悄悄發動,而成人的世界往往傳遞不夠正確的處理知識,他們有意無意、弄巧成拙的模傲,最終將會發現什麼也不存在。我曾穿越象徵追求公正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走在大小商店林立的臺北車站邊,不知不覺間迷失了下一個前往的方向,空空洞洞的。每個少年,都曾是楊照。
──許晉齊(建國中學)
青春若是場風暴,我們都被時代毫不留情的捲入,我們走的出嗎?亦或青春的風暴是走不出的,將直接被捲入人生的林叢,跟隨世事狂亂的舞動手足,我們都這麼平白走這一遭。那年輕的、那思索的,彷彿投射了我們,一般迷惘、一般曖昧的情愫、一般無奈的時代。也許迷惘並非一種心境,而是一種不曾消失的悸動,永存不去的不朽,在你我曾經年輕的心中發熱。我們繼續迷路。
──潘醇(新竹高中)
若說垂暮之年是篇回憶的散文,童年是爛漫的小說,那麼少年就是一首詩,徘徊在初萌的傲氣和現實中,在《迷路的詩》中,我看到迷路的青春。
──鄭軍雨(中山女中)
年少,以一種文藝的方式輕狂,最冷最熱的日子屬於詩篇,屬於每個年代。
──洪晴(中山女中)
作者懷著滿腹革命理想與英雄主義式的浪漫。在壓抑的青春下,迸發出生命最純粹的熾熱。
──張筱晴(中山女中)
張大春、凌性傑、鯨向海及各大高中校刊社、國文老師 熱烈推薦
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
──鯨向海(詩人)
十六歲,青春的熱情、衝動、盲目、躁動,盡在其中了。楊照用自白或懺悔,深情的凝視,記錄自己的故事以及一段已經消逝的時光。
──凌性傑(詩人)
直截了當地說:「詩人楊照」並沒因為不寫詩而成長或退化,他祇是不能用詩的耽溺去應付「非詩人楊照所面對的那個世界」,一個值得又不堪用史學耳目去挖掘的世界。
──張大春(作家)
我坐在建中青年社的社辦裡,敬若神明的高二學長指著櫃子裡簽了名的《迷路的詩》,說身為建青人一定要讀這本。聽話取書,不料一讀就是整個少年時代。我們和學長楊照活在那麼不同的年代,但忍不住努力要活得像他一點:抵抗權威、熱愛文學、談不知怎麼開始就突然結束的戀愛……最後,我們都追隨著翻牆而去的學長,成為一群時時對人生蹺課,抗拒只當乖巧學生的學弟。
──朱宥勳(建中青年121期主編)
《迷路的詩》引我步入建青社辦。高中三年,帶著我一起迷路。
入學那年倒扁紅潮,我看著台上的施明德,想起楊照談〈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感到深深困惑、與時代的弔詭;編務期,我們把幾百張公假單夾進社辦那本《迷路的詩》裡留念;當「大中至正」的牌匾正要被拿下,校長、主任、組長、教官終於發現校刊上,我倒扣水桶在校門口那尊蔣介石銅像上的照片,而團團將我圍住責難時,我又想起《迷路的詩》……感到無比的荒謬、憤怒,和老實說,的快感。
是《迷路的詩》帶著我逼近歷史,探詢行事的的準則。很高興能在少年時代,與迷路的青年楊照相遇。
──陳為廷(建中青年127期主編)
《迷路的詩》詳實地記載了八○年代的建青社在當時微妙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許多我們今日看來不可思議的制度。種種難以想像的自由背面,同時存在著時代加予的沉重拘束。建青發刊至今已超過一甲子,《迷路的詩》成功地定格了這燦爛的中繼點,為建青漫長的歷史下了一個閃耀的註腳。
──黃立元(建中青年134期社長)
他靜靜地見Y出現在身邊,也默默地看Y消失於周遭,而此間內心的晃蕩貫串了全書的三分之二。每個青少年總是如此吧。對人事的時鐘悄悄發動,而成人的世界往往傳遞不夠正確的處理知識,他們有意無意、弄巧成拙的模傲,最終將會發現什麼也不存在。我曾穿越象徵追求公正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走在大小商店林立的臺北車站邊,不知不覺間迷失了下一個前往的方向,空空洞洞的。每個少年,都曾是楊照。
──許晉齊(建國中學)
青春若是場風暴,我們都被時代毫不留情的捲入,我們走的出嗎?亦或青春的風暴是走不出的,將直接被捲入人生的林叢,跟隨世事狂亂的舞動手足,我們都這麼平白走這一遭。那年輕的、那思索的,彷彿投射了我們,一般迷惘、一般曖昧的情愫、一般無奈的時代。也許迷惘並非一種心境,而是一種不曾消失的悸動,永存不去的不朽,在你我曾經年輕的心中發熱。我們繼續迷路。
──潘醇(新竹高中)
若說垂暮之年是篇回憶的散文,童年是爛漫的小說,那麼少年就是一首詩,徘徊在初萌的傲氣和現實中,在《迷路的詩》中,我看到迷路的青春。
──鄭軍雨(中山女中)
年少,以一種文藝的方式輕狂,最冷最熱的日子屬於詩篇,屬於每個年代。
──洪晴(中山女中)
作者懷著滿腹革命理想與英雄主義式的浪漫。在壓抑的青春下,迸發出生命最純粹的熾熱。
──張筱晴(中山女中)
目錄
推薦序:(掩面)祕密交往╱鯨向海
新版自序
迷路的詩
謎與禁忌
另一種真理的探求
潮一般的感傷
在有限的溫暖裡
夜雨
氣味
浪漫之闕如
遺落月亮
如雪的聲音
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記憶與遺忘
一九八○備忘錄
Dear You……
繡有蓮花的一方手帕
舊日情懷與現實思索
迷路的詩Ⅱ
附錄:
詩與少年時光╱楊照
詩人迷路了嗎?╱張大春
新版自序
迷路的詩
謎與禁忌
另一種真理的探求
潮一般的感傷
在有限的溫暖裡
夜雨
氣味
浪漫之闕如
遺落月亮
如雪的聲音
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記憶與遺忘
一九八○備忘錄
Dear You……
繡有蓮花的一方手帕
舊日情懷與現實思索
迷路的詩Ⅱ
附錄:
詩與少年時光╱楊照
詩人迷路了嗎?╱張大春
序/導讀
作者新版序
聯合文學版的《迷路的詩》出版那年,一九九六年,離我高中畢業十五年。忽忽悠悠,又過了十五年,而有《迷路的詩》新經典版。
成長的經歷,曾經有過的迷離、困惑、衝動、傷懷、荒蕪的白日與不寐的夜晚,都停留在從前,不會改變了。會改變、能改變的,只有現實的我與所有這些記憶間的距離。愈來愈遠,時間的距離與心境的距離。
還好十幾年前寫下了這些文字,讓記憶找到一個在湯湯時間川流中的定錨之處。藉由這些文字,我和那段少年時光的距離,就從現實的三十年縮短到永遠維持在十五年的長度。
這本書記錄的,是有一個少年用一種和過去、現在大部分人都不同的方式成長,認真追求許多別人不覺得該要追求的目標,詩、文學、義氣、無望的愛情。或許有人可以在閱讀中獲得一點追求的勇氣,或許也有人可以在閱讀中獲得一點包容的善意。
新版書後,多了一篇「詩和少年時光」,是我回到建中演講的內容,體例、文風都和其他篇章大不相同,但我有非將之收進來不可的理由──裡面記錄了傅禺老師留給我的難忘教導,那是當年出版《迷路的詩》漏掉的一段重要記憶。
另外多了年輕詩人鯨向海的序,讓《迷路的詩》不只是我的自言自語,有了與其他閱讀生命互動的精采光芒。舊版書中大春寫的「序」,仍然收錄進來,十五年前未曾以文字正式道謝,得此機會,補謝一聲。推薦序
(掩面)祕密交往
文╱鯨向海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曾經在擔任校刊主編時,把「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一行字樣技巧地掩護在文章裡發表,引起軒然大波的楊照,考完最後一堂課,結束了他的高中生涯。他坐在校刊社門前的階梯上回憶三年來的種種,接著把所有的課本與參考書拿出來燒毀,背著空空的書包離開了建中。多年之後,一九九六年,他出版了這本《迷路的詩》。
我是一九九五年的夏天從建中畢業的。我和楊照生命最初的交集就是建中這間學校,他是我的學長。不過建中顯然只是一個背景而不是核心,像是一幅畫的素底,為了營造一種魔幻世界。
九○年代,世界運轉飛快,所有的事物不斷與我失之交臂。錯過了某演場會,錯過了超低價手機,錯過了電玩展,錯過了Cosplay狂歡會,錯過了流星雨集體許願儀式。然而,所有「錯過」的事物,過不多久,又會重新回到我身邊的報紙電視任人們口耳相傳,有點感覺,有些遲疑,還有其他事情要辦,但似乎又毫無損失。錯過了演唱會還有簽唱會,錯過手機還有數位相機,錯過電玩還有職棒球季,錯過Cospaly還有Hip hop,錯過流星雨還有慧星極光日月蝕。就在這種沒什麼不可以錯過的時候,我意外發現了楊照這本時空錯亂中的凝神之作。
青春宛然巨大的溫室培養著少男女的詩意。那時刻的景色溫暖,那時刻風聲優美。曾經我們共享過的燦爛黃昏而今變成了貧困的夜晚。我們懷疑會不會一輩子寫詩的能量都是短暫源自於花樣年華時對詩的探索所引燃的一時痴迷?我是在大學時讀到此書的,卻一直以為在高中時已經讀過。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
這書又彷彿一本詩學祕笈,解決了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我也從中獲得了某些不傳的寫詩技藝,以及必讀的詩人名單與文學著作。許多沒有任何提示神祕莫測的詩句當時匆匆翻過後來才知道竟是大有來頭。那些楊照當年隨意朗誦的詩集幾乎皆成了夢幻逸本。楊照在書中擁有一種多愁善感的形象,那是那個世代氣氛中獨有的真正文青,並不像現在如此尷尬,大家紛紛撇清,頂多表示自己其實只是偽文青。
不少年輕詩人剛寫詩時,在意的不是投稿不被錄用就是無法得文學獎這些事情。楊照在此書裡揭露了許多中學時的詩作,這些詩固然沒有使他變成一個出版詩集的詩人,他卻比許多詩人對詩更有熱情與理想。(鄭愁予曾說:「詩是屬於年輕人的形式,假如一個人不寫詩,三十歲以後是不是會開始寫詩?」如果年少時已開始寫詩,或許一生都有了詩人的可能吧。)所以他在二○○二年又出版了《為了詩》,那是另外一本令人感動的,應可使整個時代詩意的大霧為之轉向的書。當時我剛好也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通緝犯》,所以曾被邀請與他對談,楊澤主持。由於是第一次公開露面,分外緊張,危危顫顫上台。只記得楊澤一直想探問我關於「青春的祕密」,「寫詩的核心」之類的問題,我困窘著,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年少的詩總像是一場大夢,令人睡不著又醒不過來。
楊照此書卻自嘲地這樣回答:
「這是一首情詩嗎?」
「那只是一個笑話罷了。」
大概就是這樣,詩意如何像是一尊龐然浮雕般,隱現於一整個時代少年們維特又雪特的故事背景中,若有似無,飄移著(彷彿電影《霧中風景》裡從海面浮起的巨大手掌或《亂世佳人》的遠方用油畫燃燒出來的天空),有一種令人振奮的態勢,簡直可說如果整個高中時期沒有這些與詩相關的遭遇,就成了一片廢墟似的那麼悲壯。然而卻飽含威脅,不知為何,一不小心很可能就變成了一個笑話。在情詩與笑話之間,楊照掙扎著,迷惑了。
關於中學時期,不像楊照歷史學者般地鉅細靡遺,我記得的情感與氣氛,約莫都紀錄在詩裡。那時近視度數已經逼近五百度,青春期剛來不久,我的幻想越來越多,鬍鬚越長越快速,青春痘也悄悄出現。我曾寫過一首〈高中男生練習曲〉追憶:「就是那種日子嘛/考試前,發現老是讀不完的第一頁竟然不考/常常幻想走到一半會有一堆隔壁校的女生跑來找你簽名/到溜冰場撞球間躲避從天而降的無聊/趴在欄杆上看風景/無端成為被阿魯巴的的對象……」但其實我並沒有被阿魯巴過,楊照雖無相關描述,我自以為他跟我一樣孤僻,不會有人想找我們進行此類熱烈激情而愚笨的儀式。我們都是那種不會有人想阿我們的傢伙(我並沒有遺憾的意思,千萬別誤會)。
楊照也提到在週記上寫詩,被國文老師發覺,代替他投稿,生平第一次作品被印成鉛字。老師因此認定他是被帶壞的,禁止他與所謂的「壞學生」來往,他因此「失去了一整批曾經那樣貼心地一起反叛著的友伴」。寫詩的特殊性,使得楊照真正地孤獨起來。或許他的愛情因而更濃烈地發展了。
我想起我還寫過一首〈什麼樣的女孩喔〉:「那個時候我功課爛得不得了所以總是輸給她/輸給她的還有青春的形狀和愛情的模樣/什麼樣的時代喔什麼樣的女孩/女孩喔總得有男人去追追/我在夏天全身燒起來的夜裡開始幻想她是一鍋冰仙草/仙草冰喔來買仙草冰喔校慶園遊會我們一起這樣向人群大喊……」這種事情現在想起來已經相當模糊了,甚至連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純正女孩都令人質疑。年輕時總是想像力強大,對象還不明就開始愛上。多年後仍懷念著我暗戀的那人,我懷念的許是自己的青春幻影,對方只是一個被過度投射的理想。楊照應會感慨地對我說︰「愛以極其懦弱、極其有限的形式反覆迴旋著,沒有進展……」他自己在書中也有曖昧的對象,譬如那個超神祕的Y。
呼應張大春說這是一本坦白抱歉與辯護成長歷程的「懺悔錄」。我不太清楚多少人會有像是楊照這樣的詩啟蒙經驗。因為發現與自己要好的女孩們的竊竊私語——「她們互相考對方背誦的進度,並因而流露出特別的得意神情」——祕密教派般,楊照忍不住詢問卻被拒絕告知。當被排擠的楊照終於發現她們所讀的現代詩句,立刻受到了震驚:「我在對詩的懂與不懂,朗讀與背誦間遂逐漸地迷路了……」對很多人來說,愛情和詩意的發生幾乎總是同時。迷路的詩,撲朔迷離的往往是愛情。
楊照細細剖析了年少時寫詩的動機,乃來自一種對神祕的敬畏:「那幾年間,幾近病態地保持著到過海邊,回來一定寫詩的習慣。」「前面幾行是關於波濤推擠嘈擾的形容……接下來的幾行試圖建立波濤和其他更深、更大的意義間的連絡。」乃至於他決定不再投稿到詩刊上去,「後來所有與Y有關的詩都藏在最下層的抽屜背後……那些印作鉛字的都不是真正描摹不可描摹情狀的好詩。」少作或許不盡完美,卻承載著他對詩最初的想像,以楊照這樣的敏感決絕,為什麼是《迷路的詩》,而不是一本詩集呢?
無盡的青春浪漫似乎終究難以滿足他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的獨特視線:「該怎麼說呢?我在那一刻看穿了詩與詩人的荒蕪本質……」「什麼時候停止寫詩的?美麗島軍法大審那年……我的詩,別人的詩都少了些什麼,一些我愈來愈覺得不應該缺少,偏偏卻無從予以掌握的東西。」「……真的就是那麼具政治性。」迷詩的少年就此專注政治活動去了——「自從我開始關心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我才慢慢理解到,其實詩和Y也都是被包裹在政治、時代的交錯織網裡。」如此,他坦承地告白了與詩的告別。
令少年迷路的原因還有那些所謂詩的傳統。「我被這種巨域與縮形的弔詭並存震懾了……在百索不得的慌惶中,以為可以透過詩的複製,找出若干隱藏的線索。」詩的模仿與抄寫,是楊照進入詩傳統的方式。他艱辛地模仿了余光中楊牧周夢蝶等人的詩。他提起一些困難的詩句,意有所指地說:「九○年代的少年將不可能理解,不過當時我們真的是捧著這樣的鉛字連綴想破腦袋的……」這時我突然意會到他是在說我。
此書所記雖是網路時代大舉降臨前發生的情節,其中對詩的諸多認識與詮釋卻能穿越科技而來,與現在的氛圍鍵結連線,這或許就是一種亙古的宿命之物吧。楊照的眼光總是可以從一堆迷亂之中掌握到真正永恆的價值,這也展現於他對經典詩人們及其詩句的屢次致敬。對照他多年後在《為了詩》提到的「詩沒有辦法寫出來,不過並無害於那一瞬間,那絕對的詩意迸發的意義,也否定不了詩意曾經迸起的人間事實……」楊照仍是時常感受詩意的,只是他放棄以書寫的形式表達。他應該也不認同那些隨意出版劣質詩集者的詩人身分,感受過更高詩意的他,顯然並不輕易出手。
在過去寫詩更像是一種美德,對很多年輕世代來說,現在倒是比較接近網路上的無所事事。無聊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事物那種態度是嬉戲的,這氣氛已和楊照迷路的詩分隔為兩種世界。但至少兩種世界都幫助人能夠繼續寫詩,繼續戀愛。最近一個事業有成,昔日篤信詩歌的高中朋友對我悔恨他長大後失去了跳躍能力,再也無法寫詩;多年後卻終於可以透過MSN,坦誠地討論我們當年的愛情狀況。如何被那種我們都愛某些人,難以言喻的暗戀,影響了一生。
楊照說:「詩總給我一種在幾個被神祕地切開的世界中逡巡不到出路的恐慌,一種迷路的感覺。」我以為詩可能起源於浪漫,卻並非浪漫所能全部負擔。完全依賴浪漫的詩,過了一個人宛如一整個軍團的超能年少時期,將彈盡糧絕,一朝醒來發現壯烈的詩意已難得再來。年輕天賦時,詩是懵懵懂懂的遠洋感覺,當看清了一切,就要仰賴其他技藝的鍛鍊來航行了。詩是對音樂的追求,意象的熱戀,或許必須甘願一直迷路於語言魔魅之中,才能持久無悔地耽美於那曖昧的,對詩的純情?
而今我已超越了當年楊照在此書結尾寫下「近中年的心境裡,坦白地說︰能夠迷路的少年時光,竟是一種幸福」的年紀,大霧瀰漫中,我仍喜歡這本書,也想念和這本書裡的楊照祕密交往的日子,儘管我還是那麼害羞,只能繼續
聯合文學版的《迷路的詩》出版那年,一九九六年,離我高中畢業十五年。忽忽悠悠,又過了十五年,而有《迷路的詩》新經典版。
成長的經歷,曾經有過的迷離、困惑、衝動、傷懷、荒蕪的白日與不寐的夜晚,都停留在從前,不會改變了。會改變、能改變的,只有現實的我與所有這些記憶間的距離。愈來愈遠,時間的距離與心境的距離。
還好十幾年前寫下了這些文字,讓記憶找到一個在湯湯時間川流中的定錨之處。藉由這些文字,我和那段少年時光的距離,就從現實的三十年縮短到永遠維持在十五年的長度。
這本書記錄的,是有一個少年用一種和過去、現在大部分人都不同的方式成長,認真追求許多別人不覺得該要追求的目標,詩、文學、義氣、無望的愛情。或許有人可以在閱讀中獲得一點追求的勇氣,或許也有人可以在閱讀中獲得一點包容的善意。
新版書後,多了一篇「詩和少年時光」,是我回到建中演講的內容,體例、文風都和其他篇章大不相同,但我有非將之收進來不可的理由──裡面記錄了傅禺老師留給我的難忘教導,那是當年出版《迷路的詩》漏掉的一段重要記憶。
另外多了年輕詩人鯨向海的序,讓《迷路的詩》不只是我的自言自語,有了與其他閱讀生命互動的精采光芒。舊版書中大春寫的「序」,仍然收錄進來,十五年前未曾以文字正式道謝,得此機會,補謝一聲。推薦序
(掩面)祕密交往
文╱鯨向海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曾經在擔任校刊主編時,把「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一行字樣技巧地掩護在文章裡發表,引起軒然大波的楊照,考完最後一堂課,結束了他的高中生涯。他坐在校刊社門前的階梯上回憶三年來的種種,接著把所有的課本與參考書拿出來燒毀,背著空空的書包離開了建中。多年之後,一九九六年,他出版了這本《迷路的詩》。
我是一九九五年的夏天從建中畢業的。我和楊照生命最初的交集就是建中這間學校,他是我的學長。不過建中顯然只是一個背景而不是核心,像是一幅畫的素底,為了營造一種魔幻世界。
九○年代,世界運轉飛快,所有的事物不斷與我失之交臂。錯過了某演場會,錯過了超低價手機,錯過了電玩展,錯過了Cosplay狂歡會,錯過了流星雨集體許願儀式。然而,所有「錯過」的事物,過不多久,又會重新回到我身邊的報紙電視任人們口耳相傳,有點感覺,有些遲疑,還有其他事情要辦,但似乎又毫無損失。錯過了演唱會還有簽唱會,錯過手機還有數位相機,錯過電玩還有職棒球季,錯過Cospaly還有Hip hop,錯過流星雨還有慧星極光日月蝕。就在這種沒什麼不可以錯過的時候,我意外發現了楊照這本時空錯亂中的凝神之作。
青春宛然巨大的溫室培養著少男女的詩意。那時刻的景色溫暖,那時刻風聲優美。曾經我們共享過的燦爛黃昏而今變成了貧困的夜晚。我們懷疑會不會一輩子寫詩的能量都是短暫源自於花樣年華時對詩的探索所引燃的一時痴迷?我是在大學時讀到此書的,卻一直以為在高中時已經讀過。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
這書又彷彿一本詩學祕笈,解決了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我也從中獲得了某些不傳的寫詩技藝,以及必讀的詩人名單與文學著作。許多沒有任何提示神祕莫測的詩句當時匆匆翻過後來才知道竟是大有來頭。那些楊照當年隨意朗誦的詩集幾乎皆成了夢幻逸本。楊照在書中擁有一種多愁善感的形象,那是那個世代氣氛中獨有的真正文青,並不像現在如此尷尬,大家紛紛撇清,頂多表示自己其實只是偽文青。
不少年輕詩人剛寫詩時,在意的不是投稿不被錄用就是無法得文學獎這些事情。楊照在此書裡揭露了許多中學時的詩作,這些詩固然沒有使他變成一個出版詩集的詩人,他卻比許多詩人對詩更有熱情與理想。(鄭愁予曾說:「詩是屬於年輕人的形式,假如一個人不寫詩,三十歲以後是不是會開始寫詩?」如果年少時已開始寫詩,或許一生都有了詩人的可能吧。)所以他在二○○二年又出版了《為了詩》,那是另外一本令人感動的,應可使整個時代詩意的大霧為之轉向的書。當時我剛好也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通緝犯》,所以曾被邀請與他對談,楊澤主持。由於是第一次公開露面,分外緊張,危危顫顫上台。只記得楊澤一直想探問我關於「青春的祕密」,「寫詩的核心」之類的問題,我困窘著,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年少的詩總像是一場大夢,令人睡不著又醒不過來。
楊照此書卻自嘲地這樣回答:
「這是一首情詩嗎?」
「那只是一個笑話罷了。」
大概就是這樣,詩意如何像是一尊龐然浮雕般,隱現於一整個時代少年們維特又雪特的故事背景中,若有似無,飄移著(彷彿電影《霧中風景》裡從海面浮起的巨大手掌或《亂世佳人》的遠方用油畫燃燒出來的天空),有一種令人振奮的態勢,簡直可說如果整個高中時期沒有這些與詩相關的遭遇,就成了一片廢墟似的那麼悲壯。然而卻飽含威脅,不知為何,一不小心很可能就變成了一個笑話。在情詩與笑話之間,楊照掙扎著,迷惑了。
關於中學時期,不像楊照歷史學者般地鉅細靡遺,我記得的情感與氣氛,約莫都紀錄在詩裡。那時近視度數已經逼近五百度,青春期剛來不久,我的幻想越來越多,鬍鬚越長越快速,青春痘也悄悄出現。我曾寫過一首〈高中男生練習曲〉追憶:「就是那種日子嘛/考試前,發現老是讀不完的第一頁竟然不考/常常幻想走到一半會有一堆隔壁校的女生跑來找你簽名/到溜冰場撞球間躲避從天而降的無聊/趴在欄杆上看風景/無端成為被阿魯巴的的對象……」但其實我並沒有被阿魯巴過,楊照雖無相關描述,我自以為他跟我一樣孤僻,不會有人想找我們進行此類熱烈激情而愚笨的儀式。我們都是那種不會有人想阿我們的傢伙(我並沒有遺憾的意思,千萬別誤會)。
楊照也提到在週記上寫詩,被國文老師發覺,代替他投稿,生平第一次作品被印成鉛字。老師因此認定他是被帶壞的,禁止他與所謂的「壞學生」來往,他因此「失去了一整批曾經那樣貼心地一起反叛著的友伴」。寫詩的特殊性,使得楊照真正地孤獨起來。或許他的愛情因而更濃烈地發展了。
我想起我還寫過一首〈什麼樣的女孩喔〉:「那個時候我功課爛得不得了所以總是輸給她/輸給她的還有青春的形狀和愛情的模樣/什麼樣的時代喔什麼樣的女孩/女孩喔總得有男人去追追/我在夏天全身燒起來的夜裡開始幻想她是一鍋冰仙草/仙草冰喔來買仙草冰喔校慶園遊會我們一起這樣向人群大喊……」這種事情現在想起來已經相當模糊了,甚至連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純正女孩都令人質疑。年輕時總是想像力強大,對象還不明就開始愛上。多年後仍懷念著我暗戀的那人,我懷念的許是自己的青春幻影,對方只是一個被過度投射的理想。楊照應會感慨地對我說︰「愛以極其懦弱、極其有限的形式反覆迴旋著,沒有進展……」他自己在書中也有曖昧的對象,譬如那個超神祕的Y。
呼應張大春說這是一本坦白抱歉與辯護成長歷程的「懺悔錄」。我不太清楚多少人會有像是楊照這樣的詩啟蒙經驗。因為發現與自己要好的女孩們的竊竊私語——「她們互相考對方背誦的進度,並因而流露出特別的得意神情」——祕密教派般,楊照忍不住詢問卻被拒絕告知。當被排擠的楊照終於發現她們所讀的現代詩句,立刻受到了震驚:「我在對詩的懂與不懂,朗讀與背誦間遂逐漸地迷路了……」對很多人來說,愛情和詩意的發生幾乎總是同時。迷路的詩,撲朔迷離的往往是愛情。
楊照細細剖析了年少時寫詩的動機,乃來自一種對神祕的敬畏:「那幾年間,幾近病態地保持著到過海邊,回來一定寫詩的習慣。」「前面幾行是關於波濤推擠嘈擾的形容……接下來的幾行試圖建立波濤和其他更深、更大的意義間的連絡。」乃至於他決定不再投稿到詩刊上去,「後來所有與Y有關的詩都藏在最下層的抽屜背後……那些印作鉛字的都不是真正描摹不可描摹情狀的好詩。」少作或許不盡完美,卻承載著他對詩最初的想像,以楊照這樣的敏感決絕,為什麼是《迷路的詩》,而不是一本詩集呢?
無盡的青春浪漫似乎終究難以滿足他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的獨特視線:「該怎麼說呢?我在那一刻看穿了詩與詩人的荒蕪本質……」「什麼時候停止寫詩的?美麗島軍法大審那年……我的詩,別人的詩都少了些什麼,一些我愈來愈覺得不應該缺少,偏偏卻無從予以掌握的東西。」「……真的就是那麼具政治性。」迷詩的少年就此專注政治活動去了——「自從我開始關心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我才慢慢理解到,其實詩和Y也都是被包裹在政治、時代的交錯織網裡。」如此,他坦承地告白了與詩的告別。
令少年迷路的原因還有那些所謂詩的傳統。「我被這種巨域與縮形的弔詭並存震懾了……在百索不得的慌惶中,以為可以透過詩的複製,找出若干隱藏的線索。」詩的模仿與抄寫,是楊照進入詩傳統的方式。他艱辛地模仿了余光中楊牧周夢蝶等人的詩。他提起一些困難的詩句,意有所指地說:「九○年代的少年將不可能理解,不過當時我們真的是捧著這樣的鉛字連綴想破腦袋的……」這時我突然意會到他是在說我。
此書所記雖是網路時代大舉降臨前發生的情節,其中對詩的諸多認識與詮釋卻能穿越科技而來,與現在的氛圍鍵結連線,這或許就是一種亙古的宿命之物吧。楊照的眼光總是可以從一堆迷亂之中掌握到真正永恆的價值,這也展現於他對經典詩人們及其詩句的屢次致敬。對照他多年後在《為了詩》提到的「詩沒有辦法寫出來,不過並無害於那一瞬間,那絕對的詩意迸發的意義,也否定不了詩意曾經迸起的人間事實……」楊照仍是時常感受詩意的,只是他放棄以書寫的形式表達。他應該也不認同那些隨意出版劣質詩集者的詩人身分,感受過更高詩意的他,顯然並不輕易出手。
在過去寫詩更像是一種美德,對很多年輕世代來說,現在倒是比較接近網路上的無所事事。無聊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事物那種態度是嬉戲的,這氣氛已和楊照迷路的詩分隔為兩種世界。但至少兩種世界都幫助人能夠繼續寫詩,繼續戀愛。最近一個事業有成,昔日篤信詩歌的高中朋友對我悔恨他長大後失去了跳躍能力,再也無法寫詩;多年後卻終於可以透過MSN,坦誠地討論我們當年的愛情狀況。如何被那種我們都愛某些人,難以言喻的暗戀,影響了一生。
楊照說:「詩總給我一種在幾個被神祕地切開的世界中逡巡不到出路的恐慌,一種迷路的感覺。」我以為詩可能起源於浪漫,卻並非浪漫所能全部負擔。完全依賴浪漫的詩,過了一個人宛如一整個軍團的超能年少時期,將彈盡糧絕,一朝醒來發現壯烈的詩意已難得再來。年輕天賦時,詩是懵懵懂懂的遠洋感覺,當看清了一切,就要仰賴其他技藝的鍛鍊來航行了。詩是對音樂的追求,意象的熱戀,或許必須甘願一直迷路於語言魔魅之中,才能持久無悔地耽美於那曖昧的,對詩的純情?
而今我已超越了當年楊照在此書結尾寫下「近中年的心境裡,坦白地說︰能夠迷路的少年時光,竟是一種幸福」的年紀,大霧瀰漫中,我仍喜歡這本書,也想念和這本書裡的楊照祕密交往的日子,儘管我還是那麼害羞,只能繼續
試閱
今夜我的座椅將不再當窗
木紋細膩的封鎖悄然取替了
涼風習習的想望
子夜街頭變換的潮寒季候
以及寂寞以及慰療寂寞的擁抱
都將不再與我干涉
今夜當窗的心情不再干涉
我私自暗擬虛構的劇目
死了朝菌死了蟪蛄死了蜉蝣
短暫的生命輪迴中
演了一遍又一遍又一遍
無謂的殉情與無聊的等待
今夜我封鎖所有的心情
不再等你……
Y在電話那頭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這是一首情詩嗎?」我撐起身子讓自己靠坐在床頭,無法回答這樣一個顯然遲來了許久的問題。
如果是十一年前,剛寫完這首詩的那個晚上,我應該會怨懣不平地回答說:「不,這是一首失去愛情的詩。」如果是七、八年前,我可能會呵呵地笑出聲說:「那只是一個笑話罷了。」而進入一九九○年代,詩的踪影失去了許久之後,我卻迷失在對回憶的意義追索的歧路裡……
原來這一切我都記得。一九八○年是個沮喪的年頭。到處悶悶的讓人覺得好像手腳長出肢體外都是一種叛逆、危險的姿態。前一年還不是這樣的,七九年很熱鬧。甚至再早,七八年也還有些值得一生存記的騷動。
我還記得那是個初夏的晚上,一九八○年過了差不多一年,而我們的高二只剩下幾天。下學期的校刊向來是畢業典禮那天出刊的。那時節我其實跟校刊社沒有任何關係了,但那些編輯都還是我的死黨,所以從完稿的最後階段我就跟他們一起在校刊社裡混,剪貼、校對、打地舖過夜,被侵犯肚皮的露氣冰醒就找出撲克牌來打一圈梭哈,用那一年莫名其妙改成單張式的學生月票作賭注。
畢業典禮那天晚上,我也跟著他們在林森南路上的一家蒙古烤肉店裡為出刊而慶功。我們囂張地抽著昂貴的長枝肯特菸,叫來一瓶瓶的啤酒和紹興。有一個夜間部的編輯惡戲地拿來兩杯褐黃的紹興要和我對乾,他搶先喝盡眼前杯中的液體,我只好在眾人鼓噪中狠狠地將嗆人的氣味硬灌入喉嚨裡。然後他們才嘩然宣佈對方杯中的是茶、不是酒。
我沒有生氣。我甚至沒有氣力作出一個自我解嘲的鬼臉。夜深了,這個玩笑算是散場前的壓軸。走出餐廳,熱烘烘的空氣襲面黏貼成為裹身的汗意。像是要釋放掉被封塵了的發酵乙醇,我張著嘴,踉蹌地朝林森北路的方向走去。
我想我喝醉了。我拖住樹哥和菜動(我們那群朋友有著各式各樣考驗人想像力的外號),拒絕搭上可以到家的公車,一直走一直走,同時口裡一直一直說著話。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嘴巴,可是卻很清楚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隨著高二的結束,我們的自由反抗也將要星散了罷。聯考的陰影會徹頭徹尾的改造我們。沒有公假、沒有蹺課、沒有校刊社一櫥櫃一櫥櫃的課外書籍、沒有星期六下午鎖門流傳的黃色照片、沒有不及格也不在乎的數學考卷……
我抱怨著各種詛咒從去年年底之後紛紛地傾倒在我們身上。去年年底的那一陣混亂。每天走過重慶南路幾乎都會發現有新的雜誌竄冒出來。裡面講著些我們以前不懂的事。我們總是熱切地翻閱直到書攤老闆投來極其兇險的眼光,並且趕脫了一班又一班的公車,回家時可以聽到路上商店鐵門吱嘎吱嘎打烊的響聲。
民主。戒嚴。黨禁。台灣史。蔣渭水。雷震。台灣民眾黨。謝雪紅。獨裁者。
那一陣子,大批陌生或者原本因太熟悉而失去明確意義的字眼,突然透過那些朝生暮死的雜誌流傳在我們之間。我們大聲地爭吵它們背後的邏輯關係,真實的或想像的,就好像這也是平日戲弄玩笑的一部分。
七九年時,我們不尊重任何規定。我們想辦法打破所有的規定。我們甚至在校刊上嘲弄隔鄰的女校。那是我們叛逆史的顛峰。彭鳥模仿莊子的筆調(我們那時如同發現新大陸般讀著陳鼓應以存在主義觀念附會解釋的莊子)寫了一篇短文,把「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一行字樣藏在裡面。文章、完稿都通過審核了,出書當天,我還記得是十二月一日星期六,才被總教官看出端倪。訓育組長緊急廣播要求各班將新發的校刊悉數繳回。那可能是校史上空前絕後的校刊回收事件。然而消息迅速走漏,有人在交回前先把出問題的那一頁撕下來留存,還有人假藉名義溜出校門影印。
風波席捲。校刊社所有社員集合起來,在訓導人員監督下撕書,撕下來的紙頁還要點數裝袋,送往訓導處銷燬。可是到了中午放學時,校外的文具店幾乎每家都影印了數十分問題文章,待價而沽。尤有甚者,風聲磚到了女校,連女校旁的文具店也透過同業關係開始印製傳售。
星期六下午,我在訓導處領受總教官及訓導主任的咆哮。其他社員還沒把書撕乾淨,女校校長已經主動打電話來訊問事件來龍去脈。我耳邊塞滿了記過的威脅。那時節的少年總難免有些英雄主義的妄想。我把音量提到和腔調很重的訓導主任一般高,堅持這件事由我一人完全承擔。我是主編,所有稿件是我安排審理,所以要記過只能記在我頭上,與那個專欄的三名編輯沒有關係。
我那副理直氣壯的模樣,惹得訓導主任幾乎要撲過來揍我一頓。可是卻提醒了心機城府、官僚閱歷都比較豐富的總教官。他把訓導主任勸住,然後去調出我的身家資料,仔細地端詳、檢查我父親的名字。
我父親的名字裡有兩個非常冷僻的字眼。聽說都是中醫藥材的名稱。我事後輾轉得知,總教官對那兩個字感到某種禁忌。通常會這樣取名字的家庭都有些特殊的背景。而且通常會盲目依照英雄主義不計後果行事的少年都出身於不簡單的家庭。基於這兩點考慮,他決定先把處罰案按下不動,他的軍旅經驗告訴他,必須先弄清楚我的來歷才行。
其實我家裡什麼背景都沒有。可是我及編輯們竟然就這樣逃過了處罰。當然這跟女校校長的反應也有關係。我們早就聽說她是個虎姑婆型的老太太,嚴厲苛刻而且對教育抱持一種近似軍事訓練的信念,她管理的女校上下課都還使用金屬刺耳的號角聲。撕書事件後五天,就是我們學校校慶,女校校長循例會來參加典禮,那次她來之前事先打電話給我們校長秘書,指名要在典禮後見我。
校長秘書是個脾氣古怪暴躁的小老頭。他事先把我找去,要我立正在桌邊聽他訓斥。他的個子很小,坐著的時候更顯得袖珍,我老是看見日光燈照在他半禿卻擦得油亮的頭頂上,再反射躍跳閃著我視網膜的白燁燁冷光。他罵得愈兇,頭晃得愈厲害,光也隨著到處亂射,那種混亂無序不知怎地便透顯出一種喜感來,我幾乎要忍不住笑起來。為了要忍住笑,我只好把氣充吹到腮幫子裡,讓兩頰囫圇地圓鼓著。校長秘書看我作出那樣的表情,無法再克制自己的脾氣,半支起身就對我揮過一掌來。
我完全沒料到他會動手,本能地向後躲閃了一下,他身材不夠高,加上桌椅卡陷,一掌揮了個空,整個人重重地跌在厚質紅木的桌面上。可以想像那一定很痛。痛楚會讓一個人失去控制,急於想報復。我意識到他的怒火更燒旺了一級,也沒怎麼考慮便返身奪門而出,校長秘書在我身後發出狼嗥般的叫聲,腳步踉蹌雜沓地追來。我們極其滑稽地在紅樓古意盎然泛著青寒氣息的走廊上閃躲追逐了兩圈,正不知如何收場時,操場上的典禮結束了,校長伴同著女校校長走上摟來。
秘書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回復唯諾卑屈的模樣,只是在跟兩位校長點頭微笑時,不忘乜斜白眼惡狠狠地瞪向我氣吁吁地乍然停歇的位置。那一刻,我禁不住劇烈地打了個寒顫。
我想我那時候真的怕。第一次意識到這一切可能帶來的後果。不能想像如果被退學或留級什麼的。我們的教育體制裡可沒有羅賓漢的綠林留給英雄。恐懼一下子清除了我心中原有的玩笑心態以及自以為是的傲慢。重回校長室後,我的眼前就是女校校長那張略顯有些腫脹,本來老化的皺紋被不自然地撐滿著的臉。
臨大事的惶慄使我不像前幾天那樣口氣衝動。我近乎低聲下氣地向女校校長解釋我們為什麼會開這個玩笑的種種原因。各校的高中生圈圈裡都在流傳關於女校今年換的新書包的笑話。鮮亮的綠色接近新生幼稚園的書包顏色。而且不小心會被駕駛人誤認為是跌到地上低低的綠燈。幼稚的新校名圖案有損第一志願女校的風範。更何況原來的書包的傳統被橫生棄絕了。大家都不滿意。背新含包的高一新生更是不情願地在公車上掩掩遮遮。我們費了很多心血要把這種學生間的共同心態傳達出來。就是不願得罪貴校才需要用這種方法。我們編輯寫的文言文中規中矩。不知道的人許多還以為是照抄莊子原文呢。您看您看,這不也是一項智慧的表演嗎……
簡直像奇蹟一般,女校校長被我逗笑了。她像個電視裡的老媽媽,把我的手抓過去握在她的雙掌中輕輕拍了拍。「你這小孩還不錯。我喜歡。是愛開玩笑了些,不過還知道分寸。而且我們那個新書包是真的沒有舊的莊重。我跟你們保證,明年就換回來了。換回來了。不錯。你。我是滿喜歡的。」
女校校長一面說,我一面帶點不好意思地露著恐怕頗有諛媚意味的笑容。
那是七九年十二月六日。撕書事件大致風波底定。沒有人被記過、處罰。我沒有跟社裡的人講述這些事,主要理由可能是覺得羞恥。那天對女校校長講話的過程我不太願意去回想。像一場鬧劇,而我是劇裡的大丑角。與我原來英雄主義的信念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逆轉。
八○年初夏的晚上,我才說給樹哥和菜動聽。因為我醉了,因為我覺得年少青春的一些熱鬧風華好像正要不復還地離我遠去。我原是想抓住些什麼的,抓了半天,手裡空空的,只留下因為抓不住而發的滿腹牢騷。
***
我想我真的醉了。樹哥和菜動送我到Y她家巷子口。我打電話約她出來十分鐘。等待她出來的時候,我突然決定回家後要把書桌換個位置,遠離窗口。就這樣一個莫名的念頭起來,我從書包裡拿出紙筆,頂著沒有燈的電話亭涼沁玻璃,急急地寫了一首詩。「今夜我的座椅將不再當窗......」
見到Y時,我沒說什麼,只是把詩遞給她,傻笑地扶著額頭說了一句:「呵呵,我喝醉了……」
我還記得,那個少年的我一直沒有回到家。隨著詩和碎裂的世界鏡影在深夜的衢巷裡繼續迷離著……
木紋細膩的封鎖悄然取替了
涼風習習的想望
子夜街頭變換的潮寒季候
以及寂寞以及慰療寂寞的擁抱
都將不再與我干涉
今夜當窗的心情不再干涉
我私自暗擬虛構的劇目
死了朝菌死了蟪蛄死了蜉蝣
短暫的生命輪迴中
演了一遍又一遍又一遍
無謂的殉情與無聊的等待
今夜我封鎖所有的心情
不再等你……
Y在電話那頭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這是一首情詩嗎?」我撐起身子讓自己靠坐在床頭,無法回答這樣一個顯然遲來了許久的問題。
如果是十一年前,剛寫完這首詩的那個晚上,我應該會怨懣不平地回答說:「不,這是一首失去愛情的詩。」如果是七、八年前,我可能會呵呵地笑出聲說:「那只是一個笑話罷了。」而進入一九九○年代,詩的踪影失去了許久之後,我卻迷失在對回憶的意義追索的歧路裡……
原來這一切我都記得。一九八○年是個沮喪的年頭。到處悶悶的讓人覺得好像手腳長出肢體外都是一種叛逆、危險的姿態。前一年還不是這樣的,七九年很熱鬧。甚至再早,七八年也還有些值得一生存記的騷動。
我還記得那是個初夏的晚上,一九八○年過了差不多一年,而我們的高二只剩下幾天。下學期的校刊向來是畢業典禮那天出刊的。那時節我其實跟校刊社沒有任何關係了,但那些編輯都還是我的死黨,所以從完稿的最後階段我就跟他們一起在校刊社裡混,剪貼、校對、打地舖過夜,被侵犯肚皮的露氣冰醒就找出撲克牌來打一圈梭哈,用那一年莫名其妙改成單張式的學生月票作賭注。
畢業典禮那天晚上,我也跟著他們在林森南路上的一家蒙古烤肉店裡為出刊而慶功。我們囂張地抽著昂貴的長枝肯特菸,叫來一瓶瓶的啤酒和紹興。有一個夜間部的編輯惡戲地拿來兩杯褐黃的紹興要和我對乾,他搶先喝盡眼前杯中的液體,我只好在眾人鼓噪中狠狠地將嗆人的氣味硬灌入喉嚨裡。然後他們才嘩然宣佈對方杯中的是茶、不是酒。
我沒有生氣。我甚至沒有氣力作出一個自我解嘲的鬼臉。夜深了,這個玩笑算是散場前的壓軸。走出餐廳,熱烘烘的空氣襲面黏貼成為裹身的汗意。像是要釋放掉被封塵了的發酵乙醇,我張著嘴,踉蹌地朝林森北路的方向走去。
我想我喝醉了。我拖住樹哥和菜動(我們那群朋友有著各式各樣考驗人想像力的外號),拒絕搭上可以到家的公車,一直走一直走,同時口裡一直一直說著話。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嘴巴,可是卻很清楚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隨著高二的結束,我們的自由反抗也將要星散了罷。聯考的陰影會徹頭徹尾的改造我們。沒有公假、沒有蹺課、沒有校刊社一櫥櫃一櫥櫃的課外書籍、沒有星期六下午鎖門流傳的黃色照片、沒有不及格也不在乎的數學考卷……
我抱怨著各種詛咒從去年年底之後紛紛地傾倒在我們身上。去年年底的那一陣混亂。每天走過重慶南路幾乎都會發現有新的雜誌竄冒出來。裡面講著些我們以前不懂的事。我們總是熱切地翻閱直到書攤老闆投來極其兇險的眼光,並且趕脫了一班又一班的公車,回家時可以聽到路上商店鐵門吱嘎吱嘎打烊的響聲。
民主。戒嚴。黨禁。台灣史。蔣渭水。雷震。台灣民眾黨。謝雪紅。獨裁者。
那一陣子,大批陌生或者原本因太熟悉而失去明確意義的字眼,突然透過那些朝生暮死的雜誌流傳在我們之間。我們大聲地爭吵它們背後的邏輯關係,真實的或想像的,就好像這也是平日戲弄玩笑的一部分。
七九年時,我們不尊重任何規定。我們想辦法打破所有的規定。我們甚至在校刊上嘲弄隔鄰的女校。那是我們叛逆史的顛峰。彭鳥模仿莊子的筆調(我們那時如同發現新大陸般讀著陳鼓應以存在主義觀念附會解釋的莊子)寫了一篇短文,把「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一行字樣藏在裡面。文章、完稿都通過審核了,出書當天,我還記得是十二月一日星期六,才被總教官看出端倪。訓育組長緊急廣播要求各班將新發的校刊悉數繳回。那可能是校史上空前絕後的校刊回收事件。然而消息迅速走漏,有人在交回前先把出問題的那一頁撕下來留存,還有人假藉名義溜出校門影印。
風波席捲。校刊社所有社員集合起來,在訓導人員監督下撕書,撕下來的紙頁還要點數裝袋,送往訓導處銷燬。可是到了中午放學時,校外的文具店幾乎每家都影印了數十分問題文章,待價而沽。尤有甚者,風聲磚到了女校,連女校旁的文具店也透過同業關係開始印製傳售。
星期六下午,我在訓導處領受總教官及訓導主任的咆哮。其他社員還沒把書撕乾淨,女校校長已經主動打電話來訊問事件來龍去脈。我耳邊塞滿了記過的威脅。那時節的少年總難免有些英雄主義的妄想。我把音量提到和腔調很重的訓導主任一般高,堅持這件事由我一人完全承擔。我是主編,所有稿件是我安排審理,所以要記過只能記在我頭上,與那個專欄的三名編輯沒有關係。
我那副理直氣壯的模樣,惹得訓導主任幾乎要撲過來揍我一頓。可是卻提醒了心機城府、官僚閱歷都比較豐富的總教官。他把訓導主任勸住,然後去調出我的身家資料,仔細地端詳、檢查我父親的名字。
我父親的名字裡有兩個非常冷僻的字眼。聽說都是中醫藥材的名稱。我事後輾轉得知,總教官對那兩個字感到某種禁忌。通常會這樣取名字的家庭都有些特殊的背景。而且通常會盲目依照英雄主義不計後果行事的少年都出身於不簡單的家庭。基於這兩點考慮,他決定先把處罰案按下不動,他的軍旅經驗告訴他,必須先弄清楚我的來歷才行。
其實我家裡什麼背景都沒有。可是我及編輯們竟然就這樣逃過了處罰。當然這跟女校校長的反應也有關係。我們早就聽說她是個虎姑婆型的老太太,嚴厲苛刻而且對教育抱持一種近似軍事訓練的信念,她管理的女校上下課都還使用金屬刺耳的號角聲。撕書事件後五天,就是我們學校校慶,女校校長循例會來參加典禮,那次她來之前事先打電話給我們校長秘書,指名要在典禮後見我。
校長秘書是個脾氣古怪暴躁的小老頭。他事先把我找去,要我立正在桌邊聽他訓斥。他的個子很小,坐著的時候更顯得袖珍,我老是看見日光燈照在他半禿卻擦得油亮的頭頂上,再反射躍跳閃著我視網膜的白燁燁冷光。他罵得愈兇,頭晃得愈厲害,光也隨著到處亂射,那種混亂無序不知怎地便透顯出一種喜感來,我幾乎要忍不住笑起來。為了要忍住笑,我只好把氣充吹到腮幫子裡,讓兩頰囫圇地圓鼓著。校長秘書看我作出那樣的表情,無法再克制自己的脾氣,半支起身就對我揮過一掌來。
我完全沒料到他會動手,本能地向後躲閃了一下,他身材不夠高,加上桌椅卡陷,一掌揮了個空,整個人重重地跌在厚質紅木的桌面上。可以想像那一定很痛。痛楚會讓一個人失去控制,急於想報復。我意識到他的怒火更燒旺了一級,也沒怎麼考慮便返身奪門而出,校長秘書在我身後發出狼嗥般的叫聲,腳步踉蹌雜沓地追來。我們極其滑稽地在紅樓古意盎然泛著青寒氣息的走廊上閃躲追逐了兩圈,正不知如何收場時,操場上的典禮結束了,校長伴同著女校校長走上摟來。
秘書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回復唯諾卑屈的模樣,只是在跟兩位校長點頭微笑時,不忘乜斜白眼惡狠狠地瞪向我氣吁吁地乍然停歇的位置。那一刻,我禁不住劇烈地打了個寒顫。
我想我那時候真的怕。第一次意識到這一切可能帶來的後果。不能想像如果被退學或留級什麼的。我們的教育體制裡可沒有羅賓漢的綠林留給英雄。恐懼一下子清除了我心中原有的玩笑心態以及自以為是的傲慢。重回校長室後,我的眼前就是女校校長那張略顯有些腫脹,本來老化的皺紋被不自然地撐滿著的臉。
臨大事的惶慄使我不像前幾天那樣口氣衝動。我近乎低聲下氣地向女校校長解釋我們為什麼會開這個玩笑的種種原因。各校的高中生圈圈裡都在流傳關於女校今年換的新書包的笑話。鮮亮的綠色接近新生幼稚園的書包顏色。而且不小心會被駕駛人誤認為是跌到地上低低的綠燈。幼稚的新校名圖案有損第一志願女校的風範。更何況原來的書包的傳統被橫生棄絕了。大家都不滿意。背新含包的高一新生更是不情願地在公車上掩掩遮遮。我們費了很多心血要把這種學生間的共同心態傳達出來。就是不願得罪貴校才需要用這種方法。我們編輯寫的文言文中規中矩。不知道的人許多還以為是照抄莊子原文呢。您看您看,這不也是一項智慧的表演嗎……
簡直像奇蹟一般,女校校長被我逗笑了。她像個電視裡的老媽媽,把我的手抓過去握在她的雙掌中輕輕拍了拍。「你這小孩還不錯。我喜歡。是愛開玩笑了些,不過還知道分寸。而且我們那個新書包是真的沒有舊的莊重。我跟你們保證,明年就換回來了。換回來了。不錯。你。我是滿喜歡的。」
女校校長一面說,我一面帶點不好意思地露著恐怕頗有諛媚意味的笑容。
那是七九年十二月六日。撕書事件大致風波底定。沒有人被記過、處罰。我沒有跟社裡的人講述這些事,主要理由可能是覺得羞恥。那天對女校校長講話的過程我不太願意去回想。像一場鬧劇,而我是劇裡的大丑角。與我原來英雄主義的信念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逆轉。
八○年初夏的晚上,我才說給樹哥和菜動聽。因為我醉了,因為我覺得年少青春的一些熱鬧風華好像正要不復還地離我遠去。我原是想抓住些什麼的,抓了半天,手裡空空的,只留下因為抓不住而發的滿腹牢騷。
***
我想我真的醉了。樹哥和菜動送我到Y她家巷子口。我打電話約她出來十分鐘。等待她出來的時候,我突然決定回家後要把書桌換個位置,遠離窗口。就這樣一個莫名的念頭起來,我從書包裡拿出紙筆,頂著沒有燈的電話亭涼沁玻璃,急急地寫了一首詩。「今夜我的座椅將不再當窗......」
見到Y時,我沒說什麼,只是把詩遞給她,傻笑地扶著額頭說了一句:「呵呵,我喝醉了……」
我還記得,那個少年的我一直沒有回到家。隨著詩和碎裂的世界鏡影在深夜的衢巷裡繼續迷離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金庸的武林(全三冊)
79折
特價901元
加入購物車
再會江湖:金庸小說的眾生相-金庸的武林3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流轉江湖:金庸奇俠的異想世界-金庸的武林2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
79折
特價269元
加入購物車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楊照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 套書
75折
特價2723元
貨到通知
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楊照談村上春樹(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0)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最親近的陌生人:楊照談宮本輝(日本文學名家十講9)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日本文學名家十講6)
79折
特價316元
加入購物車
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
9折
特價306元
加入購物車
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名家十講4)
79折
特價356元
加入購物車
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日本文學名家十講3)
79折
特價253元
加入購物車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
79折
特價237元
加入購物車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79折
特價253元
加入購物車
概念民國:不一樣的中國史.迴音
79折
特價253元
加入購物車
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
9折
特價449元
加入購物車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
9折
特價36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
9折
特價4446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7-13冊)
9折
特價2394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13:從變法到革命,顛覆帝制的時代──晚清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12:從八旗到洋行,天朝震盪的時代─清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11:從光明到黑暗,矛盾並存的時代--明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9:從黨爭到鐵騎,征服王朝的時代──宋、遼、金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10:從士人到商幫,商業驅動的時代──元、明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7:從女帝到胡風,盛世裂變的時代──隋、唐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8:從外放到內向,重文輕武的時代──五代十國、宋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5: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6: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魏晉南北朝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二版)
79折
特價356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4: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3:從爭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春秋戰國、秦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9折
特價450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1:從聚落到國家,鬼氣森森的時代──夏、商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不一樣的中國史2:從文字到思想,文明躍進的時代──周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精裝典藏版)
9折
特價288元
加入購物車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1975裂痕
9折
特價468元
加入購物車
遲緩的陽光
9折
特價288元
加入購物車
星火:閱讀札記III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1981光陰賊
9折
特價243元
加入購物車
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75折
特價210元
加入購物車
詩人的黃金存摺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現代詩完全手冊
9折
特價216元
加入購物車
地熱:閱讀札記II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75折
特價240元
加入購物車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
9折
特價378元
加入購物車
烈焰:閱讀札記I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楊照的七堂公民課第二堂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誰說青春留不住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楊照選讀:中國傳統經典(第一輯)一套10冊
9折
特價2052元
停售
超越國界與階級的計謀全書:戰國策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儒學主流真正的塑造者:荀子
9折
特價216元
貨到通知
稀遊記:三個人.三種旅行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雄辯時代的鬥士:孟子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亂世裡的南方智慧:老子
79折
特價158元
加入購物車
開闊混同的精神世界:莊子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庶民社會的主張:墨子
79折
特價158元
加入購物車
追尋永恆的天命:尚書
79折
特價158元
加入購物車
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所有人的孔老師:論語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所謂中年所謂青春:對照記@1963Ⅲ
9折
特價306元
加入購物車
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精裝版)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Ⅱ)
9折
特價297元
加入購物車
不只是林書豪:是NBA、是人生、是社會、是美學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迷路的詩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
9折
特價432元
加入購物車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9折
特價225元
加入購物車
背過身的瞬間(新版)
9折
特價243元
加入購物車
困境台灣:我們還能怎麼辦?
9折
特價180元
加入購物車
面對未來最重要的50個觀念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愛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十年後的台灣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問題年代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在閱讀的密林中
9折
特價198元
加入購物車
造型三角紙
9折
特價135元
貨到通知
我的二十一世紀
9折
特價198元
加入購物車
為了詩
9折
特價180元
加入購物車
夢與灰燼-戰後之學史散論第2集
9折
特價180元
加入購物車
在我們的時代
9折
特價198元
加入購物車
CAFE MONDAY
9折
特價162元
加入購物車
痞子島嶼荒謬紀事
9折
特價198元
貨到通知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龍顏FUN書獎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