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金石堂
【電子書】純情的台灣人—台美人:人在美利堅、心在美麗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純情的台灣人—台美人:人在美利堅、心在美麗島

盧世祥  著
幸福綠光 出版
2025/07/28 出版

人在美利堅,心繫美麗島!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老師筆耕一甲子,留下最深情的台美人系譜學!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長年旅居國外,人才遍佈商界、政界、學術界,不論教育程度與收入多寡,對於台灣社會進步發展、台灣文化推廣總是不遺餘力。深刻的台灣意識與國族認同,持續強化台美人社群聯帶,使他們成為台灣民主化運動中的重要角色。本書作者盧世祥為資深媒體人,回顧二戰後台灣社會的民主化歷程,勾勒國內外政治經濟結構劇變,見證超過一甲子的台美人,如何串聯、參與並投身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與政治行動,以台灣之名為號召,將愛國心與台灣情體現在無數的歷史事件中。作者盧世祥以錘鍊的筆桿,詳實建構了不同世代的台美人敘事。將一封封台美人寫給台灣的情書,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再一次演繹台美人最純情的面貌。生動與帶有豐富情感的筆觸,佐以第一線採訪經歷與旁徵博引的珍貴歷史資料,讓讀者得以用最輕鬆愉快的方式,將自身帶入不同的歷史現場,跟著作者流暢、痛快的行文風格,真正貼近並認識為台灣民主化貢獻一輩子的台美人。本書的出版,旨在譜寫一群熱愛台灣、為國家奉獻不求回報的台美人群像,為他們愛台灣的代價留下最深刻的紀錄與平反從台灣解嚴、邁入民主化後,仍有眾多台美人社群持續為台灣發聲,致力推廣台灣文化、守護台灣主權與推動正名運動。無論在政治與經濟層面,台灣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尤其在中國威權主義擴張的民主陣營最前線,此書的出版將使更多人認識,這段為民主自由奮鬥的台美人歷史,亦會留給年輕世代朋友深遠的啟發,深化台灣認同與國家主體意識。【本書特色】 作者盧世祥為資深媒體人,見證與採訪無數台灣民主運動時刻。 蘊藏第一手台美人史料,以流暢筆鋒完整重現歷史現場。 具有國際政治經濟分析視野,從國際政治洞察台灣民主運動史 豐富的台美人才介紹與歷史脈絡重建,留下許多註解供讀者檢索

7 特價25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激進1949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激進1949

陳柏謙  著
黑體文化 出版
2022/06/22 出版

國家人權博物館展覽、民間調查報告結集出版 塵封七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案件,竟是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首部透過歷史檔案、受難者口述和第一手資料,全面深入挖掘郵電案的著作 & 1949年3月底,距離「二二八事件」剛滿兩週年不久,在台北忠孝西路北門旁的台北郵局外,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郵局和電信局工人,他們群情激憤手持布條、高呼口號,沿著忠孝西路一路遊行,最終有將近兩千人包圍台灣省政府(今行政院)。遊行過後,成千上萬的台灣郵電工人,終於爭取到和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的正式聘僱身分,被譽為「戰後台灣工潮的第一朵浪花」。 & 然而,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在白色恐怖年代的風聲鶴唳中,無一倖免成了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犯,共有33名郵電工人遭到逮捕、判刑監禁長達15年,而領導他們的台灣郵務工會「國語補習班」教師計梅真和錢靜芝,則雙雙遭到槍決。這個案件,就是1950年爆發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 & 官方判決書指稱,這些郵電工人是受到地下黨員煽動蠱惑,才會「參加叛亂組織」,然而,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台灣的郵電工人為何會在二二八事件後仍不畏威權走上街頭遊行?郵務工會又為何會和地下黨扯上關係?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工潮,又可以為今日的轉型正義和工人運動帶來什麼樣的省思? & 本書透過梳理第一手史料、訪談多位郵電案受難者,以及重現當年郵電工人創辦的刊物《野草》,深度描繪、再現戰後台灣勞工和底層民眾的苦悶和不滿,乃至紛紛投入抗爭的激情年代。對於重建台灣白色恐怖真相,反思轉型正義的當代意涵,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 & 本書特色 ★白色恐怖僅僅是「冤假錯」案?二二八事件後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工人抗爭?本書翻轉你對白色恐怖的刻板印象,重新打開轉型正義的視野! ★打破以「個別受難者」為中心的白色恐怖敘事,以「案件」為中心重建郵電案的來龍去脈,更全面地掌握白色恐怖的脈絡和本質。 ★收錄郵電案受難者的第一手訪談證言,以及郵電工人編輯的刊物《野草》內容選讀,還原戰後台灣的政治經濟狀況,與廣大勞工追求民主和社會平等的心聲。 ★數十張珍貴歷史照片、版畫插圖,加深讀者對白色恐怖時代肅殺氛圍以及台灣民眾勇於組織抗爭的認知。 ★超越省籍矛盾的認識框架,從階級觀點反思轉型正義的意涵。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二二八反抗運動(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二二八反抗運動(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

黃惠君  著
遠足文化 出版
2022/02/23 出版

紀念二二八事件75週年 & 「歷經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十年前,本書作者在找尋二二八史料時看到一則剪報,二二八事發後第三天《中華日報》的頭版標題「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她停留了下來。她意識到群眾的力量,也看到清楚的民主訴求,但更想知道的是,那跳動的歷史主體,那敢將生命燃燒獻祭給台灣的人,為何承受難忍之痛,讓子彈穿過胸膛?他們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想改變的又是什麼?   歷史在我們體內隨著血液浮沉,先烈留下的血印在前方引路。十年來她潛入歷史,找尋二二八時人人躍起,在白色恐怖黑幕降臨前,曾經有過的民主響動,激烈、熱情、鋪天蓋地。而統治者長年以光復之姿斷開的日本時代,對二二八世代而言,是同一本未撕完的日曆,沒有一天斷開過。兩種語言、兩種國旗、兩種身分認同,在身分轉換的瞬間,政權的暴力如何加諸於他們身上?   必須重返歷史,了解他們的集體心緒。何以光復歡迎曲變了調,以全面的反抗終結。聽見潘木枝、盧炳欽及陳澄波等人,殉難前站在人民立場講話的聲音。也終於懂得潘木枝的遺書「為市民而死,身雖死猶榮」,是在怎樣的時空飄搖下。而武裝抗爭者的生命本身,就是遺書。他們的遺書,以鮮血書寫。她一字一句打著反抗者的節拍前進,完成「戰鬥曲」、「殉難之愛」等篇章。她為反抗者不屈的靈魂畫下「亡者之姿」,帶二二八受難者重返榮耀。   這本書在二二八過往研究者點起的燭光下前進,有二二八書中罕見的論點,刻劃的力道和文學性也前所未見。 & 本書特色 & ★拉開歷史視角,以日中政權的認同與語言轉換,寫二二八世代身陷的困境與希望。 ★跨越受難家屬個人記憶與以地域史,企圖完整勾勒二二八事件的偉作。 ★以嚴謹論述、生動文筆,重建二二八事件中人民的力量,相當具有動態感。 ★以轉型正義觀點,揭露統治者罪責。 ★筆鋒帶感情,表現出作者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二二八知識的累積,是一本站在台灣立場所表現的二二八。 ★百餘張珍貴歷史照片,有如立體的二二八紙上紀念館。 & ※本書初版為遠足文化《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本書為內容增訂版。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

鳴鏑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20/06/15 出版

談起澎湖人最悲痛的歷史,不只有白色恐怖時期七一三事件遇害的無辜外省學子──本省籍的澎湖人們,實際上也在1947年的三月三日,團結起來反抗威權體制。他們在馬公港以肉身、草繩阻擋了軍隊運載武器赴台的船隻,保護了部分高雄同胞的性命!他們的領導者是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青年,但他們的故事,卻被抹消在二二八事件的史冊之中。 在地青年作家鳴鏑,取材地方文獻、耆老口述歷史以及自身家族故事,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尋回轉型正義工程中被遺落的重要拼圖,以家族史折射澎湖這座島嶼的前世今生──一部根據澎湖二二八史實書寫的專著小說!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兩岸政策協會副秘書長張宇韶博士、詩人/專欄作家陸之駿──一致推薦! 嘉義廣播電台:「台灣同胞都已經起來反抗暴政了!澎湖人還在睡嗎?你們澎湖這些青年死了是嗎?還是說你們不敢啊?」 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澎湖島上的仕紳們為保民盡力協調,未引起更大混亂、未捲入二二八事件。」 過去在歷史紀錄上,澎湖人被認為「沒有參與二二八事件」,甚至因此由國民政府設立了「西瀛勝境碑」,以茲表揚。它被視為澎湖人「乖巧」的證據,卻更是歷史修正主義的極致。 在親伯公趙文邦的經歷、菊島耆老的口耳相傳、有限的歷史文獻中,作者鳴鏑得以窺見有別於統治者認知脈絡下的文本,決意用筆記錄下來,不讓這些親友的奮鬥隨著時代演變而被遺忘。 「日本時代還有米吃,祖國來了反而沒有米吃」。在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因統治政權的貪腐欺壓、經濟崩盤與糧食匱乏的種種困境,長期累積的民怨在1947年的二月二十七日緝捕私菸事件正式爆發。 緊張的情勢也蔓延到澎湖,因語言不通,馬公司令部士兵開槍打傷無辜婦女,開始發生零星衝突。熱血青年們受到嘉義電台的激勵,更意外得知陳儀向史文桂下令派船運輸槍枝與子彈載往南台灣,送至「高雄屠夫」彭孟緝手中,對起義民眾大開殺戒,而集結在城隍廟前,在趙文邦的帶領之下,組成自衛隊。 民風保守,自清代起從未發生民變的澎湖,響應了台灣本島的奮起,趙文邦並號召鄉紳籌組「青年自治同盟」,卻在演說的當下遭遇軍隊突襲,好友們被武裝警察開槍射殺、趙文邦也入獄飽受刑求、等待處決,純樸的澎湖也與本島面臨相同的「清鄉」命運…… 本書為台灣歷史提供鮮為人知的另一觀點,呈現庶民記憶中政權更迭、動盪年代的真實面貌。 「我們在不同的時空與場域中,看見伯公與姪孫二人的身影交疊,時代不同但精神無異、英靈不滅而一脈相承,作為凡人,我們在看趙文邦的故事到冼義哲的奮鬥,無法不帶著浪漫去為反抗者的血液與靈魂感動。」──張宇韶(節目主持人/政治評論員。)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

張辰漁  著
前衛 出版
2020/04/06 出版

☆ 用漫畫把台灣找回來 ☆ 【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漫畫第一彈! 二二八事件後的勇敢抗暴 台灣白色恐佈的起始濫觴 軍警闖入校園大規模濫捕學生的四六事件 ◎關於本書◎ 島嶼吞噬悲傷,土地掩埋記憶;悲傷不曾存在,記憶只成回憶。 柯景耀與黎元君在孩童時目睹過二二八時菁英被槍殺的場景,兩人久久無法忘懷。多年後兩人分別進入台大以及師範學院就讀,他們結識許多學長姐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參與社團,而柯景耀也與同鄉玩伴陳碧瑛墜入愛河。 3月20日,柯景耀與黎元君共騎一台單車,被警察攔下後帶回警局遭到毒打。消息一出後,數百名學生包圍警局,提出釋放兩人以及五大訴求,最終警方只釋放了兩人。隔日,一千多名學生再次走上街頭包圍警局請願,最後警方因人數壓力向學生道歉,但此次包圍行動已驚動中華民國政府當局。 4月6號,陳誠命令彭孟緝立即逮捕學生,並要求被神格化的傅斯年校長與通盤配合政府的謝東閔院長不要干涉逮捕行動,兩人皆間接成為大逮捕行動的幫兇。 日後,柯景耀與黎元君在四六事件後分道揚鑣,陳碧瑛也受到牽連。就此,三人走上不同命運的道路……。 本書特色 ☆台灣老中青三代皆需面對的歷史事件 「四六事件」常年封存於老一輩不敢談、中生代不想管、新生代不知情的悲慘命運,而《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這本漫畫,就背負起揭開「四六事件」神秘面紗的重大使命。漫畫故事訴說在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有一群學生勇敢抗暴的事蹟,但也於此次事件後,開啟台灣白色恐怖慘痛的無間地獄。 這是一本試圖把「四六事件」梳理成輕鬆但不失去史實考證的台灣歷史漫畫,藉由《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讓親子間促膝交談、師生間傳承教育、社會間展開對話,台灣的歷史與社會才能夠繼續向前走。 ☆兼具歷史、編劇、漫畫、考據四位一體的輕.小.書 歷史層面:挑選了台灣歷史較鮮為人知的「四六事件」做為故事主軸出發;編劇層面:藉由「四六事件」的史實基底,進行故事發想,再擴充成完整的改編劇本;漫畫層面:以輕鬆易讀的漫畫媒介改編「四六事件」,並由專業漫畫家親手繪製,令台灣40及50年代的生活景致重現眼前;考據層面:經田調人員根據史實,並專業考證台灣當年的時空背景,從服裝、飲食、交通工具甚至政府官員的言行皆一一琢磨考證。 《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將沉重的歷史事件,去進行基於史實的事實改編與專業田調考證,且又不失輕鬆易讀的漫畫形式,把台灣歷史事件做為教育傳承般的撒下台灣漫談種子。 ☆未來轉型正義的必經之路 一本匯集歷史事件的漫畫,將是以台灣歷史社會事件出發,《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藉由漫畫形式凝視過往錯誤、述說歷史事實、傳達台灣意識,喚起過去的悲痛記憶,與新世代的歷史傳承義務,並試圖在漫畫中隱喻著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絕對是認識轉型正義、了解轉型正義、面對轉型正義的入門最佳選擇。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血統的原罪: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血統的原罪: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

杜晉軒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0/02/28 出版

「雖然你是外國籍,但你流著中國人的血, 所以你是中國人!」 & 白色恐怖──在台灣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集體創傷,有不少東南亞「華僑」同樣遭受黨國機器所迫害,他們沒有「中華民國國籍」,卻只因著「大中華民族主義」以及「血統主義」的論述,枉受好幾十年的酷刑以及牢獄之災,造就了這些東南亞受難者一輩子的傷痛! 而這些東南亞的受害者的故事,有許多未被世人所知,更因為「省籍對立」之故,漸漸地被遺忘在歷史的潮流之中── 在轉型正義的路上,或許我們更要破除「省籍對立」, 修復記憶、揭露真相,才能彌補歷史的傷口! 本書首度跳脫「反共」及「反獨」的論述框架,重新爬梳「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脈絡 透過作者詳盡的史料分析以及與受難者的訪談,以嶄新視角檢視黨國時期國家如何透過民族主義的論述,以及黨國時期下的中華民國與東南亞華人受難者之間的關係。透過受難者的親身經驗,更能了解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關係、主權國家觀念之差異,以及反共產黨與海外華人國族認同變遷的歷史。

75 特價32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拼圖二二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拼圖二二八

陳儀深  著
前衛 出版
2019/07/26 出版

代誌無解決,正義無可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史研究者陳儀深 「二二八事件」研究三十年集成之作。 透過史料解讀探究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推動轉型正義, 直指蔣介石是「元凶」最全面、最完整的學術觀點。 本書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儀深自1991年起投身研究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論文集錄,全書共分七章,藉由回顧、梳理個人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學術歷程,開展一連串對二二八事件真相的追索,對責任歸屬之探討及釐清,以及與不同意見、不同立場的深刻對話。 透過對出土史料的詳盡考證與比對,陳儀深以縝密的史學方法重建二二八事件的時間架構,藉由官方檔案與口述史,描繪二二八的歷史圖景,詳述二二八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與影響,探討「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立場與行動,剖析南京政府的處置,證明蔣介石為最大責任者,並分析二二八事件於不同階段的變化與性質,以及近當代海內外台獨運動與民主化歷程中「紀念二二八」的歷史意義。在眾說紛紜的歷史迷霧中,拾綴二二八事件的記憶碎片,完成責任追究與推動轉型正義的時代任務。 本書特色 1.台灣近代史、二二八研究、口述史專家陳儀深二二八代表作。 2.重建二二八事件理解架構,詳述始末、經過、結果與影響。 3.完整討論、完整究責,追究二二八元凶,轉型正義必讀。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名單之外:你也是受害者之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名單之外:你也是受害者之一?

逗點文創社 出版
2017/02/13 出版

「二二八和平日運動」三十週年 暨「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專册 & 「二二八事件的遺害,沉澱到這個島上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鄭南榕 & 李勝雄、陳永興 一起訴諸行動專序&&&&&& 葉菊蘭、鄭清華 親人回顧過去專文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二二八名單」。在新聞、出版、文學、電影、電視、戲劇、音樂、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于善祿、任育德、李敏勇、李禎祥、林正盛、林毅夫、邱萬興、陳銘城、楊翠、鄭文堂、盧世祥、薛化元、藍士博,各自舉證、引用述說,企圖一塊塊拼出更完整清晰的時代受難圖。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但全台各地的衝突,並非都集中在二二八當日。除了官方統計的那些受害者,此刻的社會,也充滿了無法證明自己受難事蹟的直接與間接受害者。 & 任何人都可能是「名單之外」的受害者之一。 & 而像鄭南榕,這樣在一九四七年出生的外省第二代,從小敏銳地感受到二二八的禁忌與沉重。因此,在仍處戒嚴時期的一九八七年二月,他與陳永興醫師、李勝雄律師,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 企圖掙脫「二二八」這數字的束縛,在全台遊行演講,讓更多的受難者與家屬,從幽暗的角落走出來,讓更多人瞭解這事件的始末,也才有後來和平紀念的建碑或遺址……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期待明天的人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期待明天的人

遠足文化 出版
2017/01/18 出版

他畢業於東京帝大,是日治時期第一位在日本擔任檢察官的台灣人。 二戰後回到台灣,他嚴懲貪官污吏,疾呼司法改革。 他的詩文感性動人、細緻入微。 才能幹濟的他卻不幸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至今下落不明。 王育霖出生於日治時期台南州,曾在日本和台灣擔任檢察官。二二八事件爆發不久,3月14日下午,在家中遭六名配槍軍人強行押走,時年僅27歲,至今遺體猶不知在何方。 自台北高校文科第一名畢業後,王育霖負笈日本,1944年自東京帝大畢業,又以優異成績通過司法官高等考試,派任「京都地方裁判所」,是日本第一位台籍檢察官。金錢不是他所在乎的,「救台灣人離開艱難處境,是我的理想……」二戰期間在日本,以檢察官身分護衛無數流離、飢餓的台灣人度過險境。1946年返國,任新竹地院檢察官。 戰後台灣物價飆漲,官商勾結、米糖走私盛行,王育霖鐵腕偵辦,贏得媒體和民眾高度喝采。但政治干預司法之嚴重,讓這位秉持法治信念的人遭受挫折。他在偵辦新竹市長郭紹宗「救濟物資貪瀆案」,因證人屢傳不到,前往市府蒐調時,卻遭市長誣指「包圍」,調來警察,混亂中搶走搜索令及卷宗,於是他憤而罷官辭職。 在擔任《民報》法律顧問期間,他從未停下腳步,不但撰寫有關司法的社論和評論,也完成了《提審法解說》,留給人民懂得保障身體自由,不受非法逮捕、羈押、審判和處罰的屏障,可謂台灣司法改革的先驅。從小喜愛文學的他,除了法律和文學評論,也寫下無數詩文,字裡行間充滿文采和憐憫之心,富含深邃的思想與文學涵養。 王育霖的兒子繼承遺志,長年守護著父親的文物和創作,奔走搜尋父親的下落。在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首度出版王育霖僅存的日記、書信、詩文和評論,書中穿插珍貴的照片和文物,也收錄其胞弟王育德等人的紀念文章,及歷史學者張炎憲對其遺孀王陳仙槎女士所做的口述歷史。希望這本書能讓世人認識、追念這位台灣司法改革的先驅,期待明天的二二八受難者。 重要事件 二二八事件、日本統治台灣、二戰、司法改革 本書特色 本書搭配上百張珍貴照片及彩頁圖片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曾健民  著
聯經 出版
2015/11/04 出版

十年漂泊浪淗沙  小畜異鄉成我家 待月停琴翻子史  中原再望塞翁馬 & 《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不只是關於陳逸松先生的個人生命史, 更是一本關於台灣戰後歷程的時代史; 突破了兩岸分隔的歷史界限,打開了新的歷史空間和想像。 & 陳逸松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第二代台灣人,這一代人並未見證由清入日的改朝換代大震動,而是在殖民統治進入穩定期後才出生,接受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養。而這一代台灣知識分子求學、成長時恰好遇上全球性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左翼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期,受到世界思潮之影響,一方面痛恨殖民地歧視統治,一方面懷抱左翼理想,而且在他們最有活力的青年時期迎來了日本殖民終結、台灣光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時代巨變。 這群「新台灣人」從193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治、文化、經濟的舞台,此後至1950年代為止的大變局中,有人入獄,有人冤死,有人逃亡,或者沉默噤聲。陳逸松身為其中的一分子,他的一生經歷足以見證台灣從殖民到戰後的歷程,本書所述即為其戰後時期的回憶。 陳逸松自認是社會主義者,但實際上他的主張一貫帶有濃厚的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而且是個厭惡理論空談、一無所懼的親身實踐者。他在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反日知識分子的代表;在1945年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迎接新政權,獨資創辦《政經報》,隔年當選台灣省參政員;1947年加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1948年出任第一屆考試院考試委員,赴南京就職;1949年兼任撤退來台的中央銀行常務理事,1956年與張深切合作拍攝台灣第一部電影《邱罔舍》,1967年環遊世界時初次接觸海外台獨運動,1971被「羊羹事件(花旗銀行爆炸案)」牽連,開始受到警備總部嚴密監視,1972年前往日本、美國;1973年受中華人民共和昨總理周恩來之邀訪問中國,隨後留下擔任人大代表,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訂工作;1983年離開中國赴美定居。 陳逸松為中共政權服務,使其成為海外黑名單,長期不能回到台灣,直到解嚴後的1997年才再度踏上故土,三年後辭世於美國休斯頓。 評論這樣的一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適切的解答就是「人道主義」。 陳逸松關心的是為被壓迫者爭取自由,在這樣的原則下,他坦然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無論是協助修訂憲法或者刑事訴訟法等法令,其出發點均在於「保障人權」,無論中國的法律條文和實際施行的狀況有多大的落差,陳逸松只是盡一己之力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而非站在中國之外空言批評。 在過去數十年裡,像陳逸松這樣勇於追求個人理想的生命史,並不容易被台灣社會知曉,更不用說是理解。《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是第一部詳細呈現他後半生抉擇與行動的回憶錄,這樣一本書,確實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戰後台海兩岸史中許多陌生的面向。

特價22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陳香君  著
典藏 出版
2014/02/06 出版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殖民政權有系統地消滅台灣知識分子,並且重重地鎮壓各地民眾。為回應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化和紀念所發展的台灣建國運動,1993年起台灣民間與政府相繼舉辦二二八紀念美展,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確實有助於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論述發展。 於此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第二個問題是:「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第三個問題則是: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潛伏——防衛——精神官能症——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本書特色 一、首部以針對二二八事件與紀念美展所呈現的藝術、文學作品的美學實踐,爬梳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專論。 二、批判現行普遍的「紀念」形式與困境,提出應具有更深沉的文化意義與企圖,以及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化的脈絡與發展,並見證和感同身受地聆聽,創傷才能獲得實質的轉換與達到紀念的目的。 三、本書結合了精神分析學的「創傷理論」,並從女性主義文化理論,試圖在家父長制的社會下,找回二二八事件中消失了的女性主體。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

黃彰健  著
聯經 出版
2007/02/09 出版

彭孟緝收復高雄市政府,是暴徒先開槍?戰後從日本歸來的台籍日本兵及日本浪人,造成二二八事件爆發迅速、惡化蔓延於全島?高雄歷史博物館對二二八高雄事件的簡介,誤導了台灣人民?《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定本存心抹黑彭孟緝?二二八事件發生已六十年,這一道歷史的傷痕,迄今仍影響全台灣,甚至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以往有關二二八事件的報導,均為口述歷史拼湊,本書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黃彰健先生,以多年來收集的珍貴歷史文件,還原了歷史真相,於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之際,完成本書。

特價35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

王景弘  著
玉山社 出版
2002/01/25 出版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