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大學士社會公器或私人產業?
本書第一篇「高等教育篇」:基於「私立大學為社會公器」之理念,闡述私立大學學校法人、董事會、董事、創辦人、校長的法律地位及權責分際;呼籲將私立大學公共化的程度列為教育部大學評鑑的重點項目。 本書第二篇「逢甲篇」:闡述丘逢甲的教育貢獻;介紹逢甲三位創辦人蕭一山、楊亮功、丘念台的歷史評價;還原逢甲倡辦者兼籌備主任陳會瑞的創校過程的艱辛及波折;揭露高信入主逢甲的取巧手段及由父傳子盤據逢甲將近60年的僭越行為;表彰廖英鳴對逢甲精神的實踐。 本書最後的總結篇,提出12點結語,包括呼籲修改《私立學校法》,對連選連任的董事人數及連任的次數酌加規範,避免董事會世襲化的現象;建立私立學校公共化的評鑑指標,將董事會成員是否世襲化,是否家族化等列為指標,逐步輔導私立學校朝向「社會公器」的理想邁進。 本書附錄:作者陳力為逢甲倡辦人兼籌備主任陳會瑞之子,提出18項證據,分析高信等對陳會瑞「騙校」、「冤獄」、「毀家」的迫害手段。 &
【電子書】沉默(新版)
但願我們憶及此案是因為記取了教訓,而不是記得彼時眾人的沉默 & 【二○二二年新版】 特別收錄幸佳慧推薦文 & 曾經浮上檯面的校園性平案件中,二○一一年爆發的特教學校集體性侵案令人感到尤其驚愕。這所學校在兩年之內發生上百起案件,涉案學生高達七十多人,出事地點包括教室、廁所、浴室、宿舍、圖書館、老師家、火車及校車。這些案件多半是學生對學生的性騷擾或性侵害,而非教師對學生,許多孩子曾是受害人,後來又成為加害人,其間的關係纏繞糾結,極為複雜。 & 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這樣普遍的受害狀況?作者陳昭如寫作《沉默》一書,就是為了在媒體熱度消退之後,能夠進一步理解真相、完整記錄事實,而對這一連串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報導。 & 本書於二○一四年初次出版,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對這些事件背後原因的討論,以及後續相關的改進。《沉默》是臺灣調查報導的指標性作品,是人性與體制思辨的困難之作,也開啟了作者隨後數本從不同角度探討性、障礙與性侵相關議題的寫作。新版除了收錄幸佳慧女士的推薦文字,也增加一篇新的後記,以及作者與處理本案的關鍵人物張萍的對談,讀者可從中更為完整瞭解事件全貌。
【電子書】TQM在淡江:感動服務
學校經營導入TQM,提供最高品質和學生零距離。 全面品質管理(TQM)是以思患預防的哲學為基礎,透過全員集體的參與,不斷的改進,達到品質第一的目標,最終目的是滿足並超越顧客的需求。在追求品 質的過程中,不只是顧客的要求得到滿足,成員也得到了自我成長的滿足感,進而提升整個組織的效能。1980年戴明以「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激起全美 的工業品質革命,而設置國家品質獎。1990年教育界以「工業界能,為什麼教育界不能?」全球的教育機構因應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逐漸將企業界的TQM策 略,應用於學校管理。
【電子書】師道
一位敢對黑道嗆聲, 敢拒絕民代關說的國中校長。 & 師道,是她一生的追求, 但她已為「師道」二字,做了最佳詮釋! 不需名人推薦背書,數千名師生、家長都是她的推薦人。 超逾107個團體與個人,一路上都是她的支持者。(詳見p297) 她得承受多少的恐懼, 才能回嗆黑道? 她得有多少的勇氣, 才能回絕民代的關說? 這樣的她,成功翻轉一所人人放棄的國中。 300位國三畢業生,有近半數上心中的第一志願。 「師道」,原是老師該做到的事,但現今,難度重重。 李枝桃校長的故事,讓我們重新看見教育的力量。 她內心強大的勇氣從何而來? 一切都只為了孩子啊! 教務主任:「校長,你是不知道我們一二流的學生給XX學校搶走了,三四流的學生給XX學校搶走了嗎?我們只剩不入流的學生,老師再怎麼認真教,也沒用的。」 李校長:「一二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把不入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那才是真本事。」 再沒一所學校的風暴與挑戰更大…… ‧到校第一天,全校第一名的學生就要轉學。挽留不住,教務主任對她嗆聲:「我以為你很有能力。」 ‧民意代表強迫推銷洗碗精,還撂狠話:「李校長,我也不為難你了。你是第一任校長,比較不能掌握校務。我看你就買個兩萬元好了。」 ‧癌末的音樂老師在過世前兩天,佝僂著身子,由太太攙扶,來到學校,對她顫抖地提出2個卑微的請求。 為將毒品趕出校園,即使黑道威脅女兒安全,她勇敢回嗆; 民代關説,她強力回絕; 污衊、打擊從沒一刻停歇,她無畏攬下。 吞下學校老師「我以為你很有能力」的嗆聲,她帶頭做出亮眼成績; 科展、角力、管樂、拔河,不斷獲獎,甚至遠赴日本,她總為籌錢而奔波,一度要拿房子抵押貸款。 她喚學生「寶貝」。只要一聽學生心事,她就不捨掉淚。 她將一所人人放棄的國中,從谷底翻身,年年增班,還讓所有人從質疑、猜忌,到願意一條心地全力拚搏孩子的未來。 因為那才是一所學校永久發展的長遠 本書特色 ◎「師道」,原是老師該做到的事,但現今,難度重重。李校長的動人故事,讓我們對教育重拾希望。 ◎李枝桃校長有肩膀,夠柔軟,又夠悍,更重要的是,她的無私與遠見,成功將宏仁國中從谷底翻轉成年年增班的學校。
【電子書】師道
一位敢對黑道嗆聲, 敢拒絕民代關說的國中校長。 & 師道,是她一生的追求, 但她已為「師道」二字,做了最佳詮釋! 不需名人推薦背書,數千名師生、家長都是她的推薦人。 超逾107個團體與個人,一路上都是她的支持者。(詳見p297) 她得承受多少的恐懼, 才能回嗆黑道? 她得有多少的勇氣, 才能回絕民代的關說? 這樣的她,成功翻轉一所人人放棄的國中。 300位國三畢業生,有近半數上心中的第一志願。 「師道」,原是老師該做到的事,但現今,難度重重。 李枝桃校長的故事,讓我們重新看見教育的力量。 她內心強大的勇氣從何而來? 一切都只為了孩子啊! 教務主任:「校長,你是不知道我們一二流的學生給XX學校搶走了,三四流的學生給XX學校搶走了嗎?我們只剩不入流的學生,老師再怎麼認真教,也沒用的。」 李校長:「一二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把不入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那才是真本事。」 再沒一所學校的風暴與挑戰更大…… ‧到校第一天,全校第一名的學生就要轉學。挽留不住,教務主任對她嗆聲:「我以為你很有能力。」 ‧民意代表強迫推銷洗碗精,還撂狠話:「李校長,我也不為難你了。你是第一任校長,比較不能掌握校務。我看你就買個兩萬元好了。」 ‧癌末的音樂老師在過世前兩天,佝僂著身子,由太太攙扶,來到學校,對她顫抖地提出2個卑微的請求。 為將毒品趕出校園,即使黑道威脅女兒安全,她勇敢回嗆; 民代關説,她強力回絕; 污衊、打擊從沒一刻停歇,她無畏攬下。 吞下學校老師「我以為你很有能力」的嗆聲,她帶頭做出亮眼成績; 科展、角力、管樂、拔河,不斷獲獎,甚至遠赴日本,她總為籌錢而奔波,一度要拿房子抵押貸款。 她喚學生「寶貝」。只要一聽學生心事,她就不捨掉淚。 她將一所人人放棄的國中,從谷底翻身,年年增班,還讓所有人從質疑、猜忌,到願意一條心地全力拚搏孩子的未來。 因為那才是一所學校永久發展的長遠 本書特色 ◎「師道」,原是老師該做到的事,但現今,難度重重。李校長的動人故事,讓我們對教育重拾希望。 ◎李枝桃校長有肩膀,夠柔軟,又夠悍,更重要的是,她的無私與遠見,成功將宏仁國中從谷底翻轉成年年增班的學校。
【電子書】下課後,回第2個家
沒有誰,註定無法成功;沒有誰,註定必須失敗。 & 不管是都市地帶的大同區,或屬於鄉下的宜蘭縣,貧窮並不是弱勢孩子最大的問題,因貧窮而崩壞的家庭功能才是孩子們最嚴峻的挑戰。 然而,孩子需要的,只是真心的關愛與適時的管教。 社會角落裡長大的孩子,有著更堅毅的眼神, 只要知道如何幫助他們,他們的路就能走得更遠、更長。 放學鐘聲響起,踩著迤邐一地的夕照殘影,孩子們背著書包從鄰近的國中、小一湧而出。其中,一些屆於國小二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孩子,陸續走進延平北路三段的一棟大樓裡。 就像一般的安親班,孩子們一樣要做功課、寫考卷;但不一樣的是,這裡供應熱騰騰的晚餐、每個月有一次慶生會,還有不定時舉辦的藝文與康樂活動,而這一切,不收家長一毛錢。 從「台北.大橋頭」開始,讓影響力持續擴散。這個地方,不叫安親班,也不是補習班,它有另一個名字──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社區關懷潛能開發班(簡稱「潛能班」)。在許多孩子心中,這裡是「第二個家」,一個放學後必定報到、師生像家人般一起吃飯的溫暖所在。 不管是都市地帶的大同區,或屬於鄉下的宜蘭縣,貧窮並不是弱勢孩子最大的問題,因貧窮而崩壞的家庭功能才是孩子們最嚴峻的挑戰。 中興保全潛能班的規模其實已經不算小,但是對董事長林孝信與執行長莊素珠來說,還是有著「拉一個是一個」的迫切感,因為「有些家庭的狀況很混亂,連讓孩子好好吃飯都不行,當然更不可能教啦!」 「如果孩子因為沒人引導而走上歧途,那不是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嗎?」所以,莊素珠開辦的潛能班不只輔導課業,最注重的還在於「品格教育」,希望在家長角色缺空時,能及時補位。 看見問題的嚴重性,近年,民間自發的公益課輔與補救教育,正在台灣各處遍地開花。各團體的做法有所不同,永遠有更完善的空間,然而,孩子的成長無法重來。因此,在潛能班跨向十五週年之際,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藉著本書分享課輔經驗與孩子的故事,希望莊素珠當年植在「台北.大橋頭」下的感動,能夠匯聚出更多力量,幫弱勢孩童扭轉上天給的苦命。
【電子書】七天學不了輔導
輔導從來不應只屬於社會工作者的責任,都市人每天都會遇到種種難題,而你我每天也有機會需要安慰別人、鼓勵朋友、或調解紛爭,但大部份人未必懂得利用基本的輔導技巧,以取得正面或預期的效果。 本書把100篇小品文歸納為六個部份,簡介了輔導學的基本概念,同時解答初學輔導者常會遇到的難題,當中扼要說明了與求助者建立良好關係的技巧、成功輔導的要訣,以及輔導員的專業操守和局限。書中雖然沒有高言大智,讀者卻可以從生活化的例子和故事,領略到輔導學的要點。 輔導,可以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學問。
【電子書】學校輔導:趨勢與實務
《學校輔導:趨勢與實務》是專為學校老師而寫的一本書,目的在裝備老師,俾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輔導職責和角色。本書不但闡析最新的輔導發展趨勢,同時亦強調本土因素對學校輔導工作的影響,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備的著作。 全書共十一章,分為五部份,分別由六位任教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的學者編寫。第一部分涵蓋一至三章,闡釋學校輔導的基本理論及發展,強調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由此衍生的不同輔導服務模式和策略。第二部分由五至七章組成,分別介紹三套輔導理論,希望讀者能以理論指導服務,以理念帶動實務,融會貫通。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第八和第九章,針對學生發展的需要,探討個人成長教育和班主任的角色與功能。最後兩章(第十、十一章)的內容是學校輔導中較高層次的實踐,包括危機處理和輔導的倫理議題。 讀者可順序閱讀各篇章,亦可因應不同需要跳閱,參考相關章節。期望本書能予教育工作者在日常輔導工作中溫故知新,反思成長的機會。
【電子書】恩師與師恩:令學生感念的教養策略
當我們以為已經把孩子教得夠好,才發現其實許多教育和成長的問題,我們仍未真正掌握其中教養的精髓......在競爭激烈的升學主義底下,我們的孩子面臨哪些學習問題?在邁向自我成長的過程裡,孩子們又是如何去看待自我價值與人己關係?作者累積多年在校任職的教學經驗,從教育心理學的專業角度,針對臺灣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提出基本的理念與看法,也藉此分享能夠讓學生們心存感念的一些教養策略。本書用字淺顯易懂、寓意深遠,不僅適合剛踏入教職界的教育新鮮人,更是長期在杏壇耕耘的老師與關愛子女的家長們,不可或缺的教養寶典。
【電子書】暴力校園學生趨吉避凶的潛規則
校園黑幫勢力猖獗, 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您擔心孩子的安全嗎? 黑幫與校園暴力的威脅 自從電影《艋舺》上映以來,台灣社會似乎又吹起了一陣「黑幫熱」,引發社會上熱烈的討論。儘管《艋舺》的電影評價兩極,但有一點是大家都可以肯定的:黑幫的存在,對安份守己的百姓之生命財產安全是一大威脅。黑幫聚眾生事,以集體的暴力行為對待一般人民,另外,尚有恐嚇取財、詐欺、簽賭、吸毒,吸收無知青少年加入幫派等等重大危害。如果在校園這個單純的學習環境中,暗中了潛伏如此可怕的勢力,怎麼不令人提心吊膽! 面對校園暴力、黑幫勢力的威脅,一般學生就如同誤入叢林的「小白兔」,面對重重的危機,該如何自保? 怎樣會招惹到聚眾血氣青少年 根據本書的案例,可以歸納出招惹到聚眾血氣青少年的幾種基本模式: 首先是闖進他們的地盤,諸如眷村、國小籃球場、河濱公園、校園內的花園或涼亭等,有聚眾血氣少年固定逗留、視為地盤的地方,一般青少年闖入即會產生危機。 第二,與對方應對時,言語或動作上冒犯到對方。一般青少年若是講話太過直接,不懂得忍讓,也會招惹到聚眾血氣青少年,導致嚴重的後果。 第三,一般青少年若言行舉止太過招搖,或者打扮奇裝異服,也有可能惹來聚眾血氣青少年的不爽,而產生危機。 第四,在校內舉發聚眾血氣少年的過失(如抽煙、作弊等),也可能引來他們的報復。 父母的最大擔憂 隨著不良少年在校園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不得不令許多父母開始擔心子女在校園內外人身的安危。 在學校的人際關係是否單純? 會不會在班級或校園已遭受長期性的霸凌而不敢向師長反應? 為何多瞄一眼就遭受嚴重暴力攻擊或命喪刀下? 如何避免得罪小混混? 被小混混找麻煩,如何應對? 事實上,一般青少年與聚眾血氣青少年互動,必須遵循某些不明說的遊戲規則(即潛規則),才能夠降低自己遭受嚴重暴力攻擊的風險。 本書透過「潛規則」的角度來解釋聚眾血氣青少年行徑的一些現象,並建議普羅青少年遇到不明事理的聚眾血氣青少年挑釁,該如何技巧應對,以降低自己受到嚴重傷害的風險。本書特色 1.本書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列舉了33則不同案例,清楚說明了在什麼狀況下,一般學生可能會遭受到暴力的襲擊。 2.本書以「潛規則」的角度切入,解釋暴力事件的成因,往往是一般學生違反了與聚眾血氣型少年互動時應該遵守的「潛規則」。並以此提醒一般學生面對聚眾血氣型青少年時,應該採取何種態度,才能趨吉避凶。 3.本書分析了校園內外聚眾血氣型少年的心態、組成份子與行事風格。唯有瞭解敵人,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4.針對家長、教師與校方,本書提出了許多具體而有建設性的作法,讓家長、教師與校方在遇到校園暴力事件時,能夠積極、迅速、有效的處理,讓孩子不再受到暴力的傷害。
【電子書】愛的教育零體罰
黃老師以此書傳達「零體罰」之教學經驗,分享教師班級經營和具體作法,與本局多年來推動零體罰之理念一致,值得提供親師之參考。—臺北市教育局局長 康宗虎我非常不贊成體罰學生,因為體罰會對學生造成心靈上很大的創傷。黃啟域先生的作法很值得老師們學習。—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李家同每個孩子都是寶貝,在快樂中成長的孩子最幸福!本書集結了作者數十年教職生涯的教學心得,以及自身的兒女教養經驗,除了分享「零體罰」的教學實例外,更提出了具體的方式與作法,值得父母與教師一讀。準備好了嗎?試試愛的教育,一起體驗零體罰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