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107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6_2026手帳年曆

相關主題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金石堂
【電子書】如果這不是愛,什麼才是

【電子書】如果這不是愛,什麼才是

鄭憶平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2017/04/12 出版

談愛,很多人ㄧ看也許會覺得陳腔濫調,但是在這裡我不是教你什麼是愛,也不是要教你怎麼去愛,而是告訴你,去發現愛!當你在任何時候、任何故事裡發現不同的愛,感受ㄧ定會不同,更會影響你的想法與決定。 書中的故事由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在記者生涯告一段落,我慢下腳步才發現,原來有許多人生故事,竟然就發生在我的生活周遭,不管是聽到或看到這些故事的發生,透過一些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件,ㄧ個故事、不同角度,你會發現,原來愛存在於任何地方,如同書名「如果這些不是愛,那麼什麼才是」?別被你的偏見矇閉、誤導,任何時候透過這些愛的發現,你的決定也將有所不同! 大部分人看事情,總是在看到的第一個角度便下了判斷,第三者就是令人憎恨、打人者就是可惡,但往往,很多故事有另一面,藏在你所看到的畫面背後。 我印象很深刻曾經有個新聞,一位兒子在街頭打了中風的父親,只因他在街上忍不住便溺了,當時媒體報導說,兒子因為覺得太丟臉而賞了父親幾個耳光,當時所有媒體、輿論的撻伐是可想而知的。 在受夠大家的口水之後,兒子出面說明整個事件的原委,他的父親從小沉溺賭博,很少回家,後來甚至就不再回家,更別說養家。直到前兩年中風,有一天才突然回家,希望得到家人的照顧,兒子一開始雖無法接受這個從小便拋家棄子的父親,但畢竟是父親,他不接手誰又會在乎? 父親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照顧,一星期還得跑三次醫院,兒子連重要的國考都放棄,其實在鄰居與親人的眼中,這個兒子是孝子,也許那天只是情緒到了點不得不發洩。 當然動手打父親天理不容,但試問,誰又有這麼大的胸襟去接納一個從小就遺棄自己兒子的父親,他並不是聖人,而是個平凡人,如果你都做不到他那樣的程度,妳又怎麼有權利要求一個平凡人去當聖人。 當媒體與輿論未審先判,罵盡所有天底下最難聽的字眼,回過頭聽到他的故事,發現自己的錯誤,然後才摸摸頭說聲抱歉,那之前打在他身上一鞭一鞭的傷痕誰能撫平?太多太多例子發生,媒體、網路的霸凌,讓很多人受傷、甚至走向結束生命,悲劇發生後,曾經霸凌者若無其事,拍拍屁股走人。 而如你我在平凡有愛的家庭出生、長大的人,更應該以此為戒,孝順、疼愛父母天經地義,有一天,我們也會面臨父母親年老步履蹣跚的時候,到時候,請你不要覺得煩,因為他們也曾一步一步教你走路;在為小時候的你把屎把尿的時候,他們也沒嫌你煩、嫌你臭。 這本書,希望可以傳達一個意念,當第一時間看到、聽到的,請給它保留一個空間,一個愛存在的空間,任何形式的「愛」都是平等的,如同愛,不必非得刻骨銘心、驚天動地的存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動作,都有愛存在的價值。當你以為全世界都忘記你、不愛你了,千萬別急著放棄一切,仔細找找,一定有份愛正默默地守候著你,不管存在於以前、現在、或未來!

7 特價1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累到爆炸:全職媽媽不簡單

【電子書】累到爆炸:全職媽媽不簡單

張曉雲  著
雅典 出版
2017/02/03 出版

這個社會對於全職媽媽的肯定和鼓勵,並沒有比過去進步多少。 在我真的當上全職媽媽之後,才發現這個看似平凡的頭銜底下,蘊藏了多少學問。 這本書是為您們寫的── 給每一個全職在家的偉大媽媽! 在考慮辭去工作回歸家庭時,請先靜下心來思考, 是妳自己想當全職媽媽,還是公婆、老公的期望? 母愛雖然是天性,但確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全職媽媽的,因為除了生活重心的轉移、生活作息的改變,全職媽媽這份工作必須面臨的考驗和壓力,都遠遠超過妳的想像。 所以在決定當全職媽媽之前,有很多妳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業婦女, 只要是為家庭全心付出的母親,都是孩子最棒的母親!

75 特價18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電子書】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

陳鴻彬  著
寶瓶文化 出版
2016/11/11 出版

面對父母,為什麼只要靠近他們一點,就傷痕累累; 疏遠一點時,卻又歉疚糾結? 給30、40、50歲, 心底仍承受著父母傷痛的我們。 有些傷,我們習慣藏得很深。 彷彿,藏得夠深,傷就不存在。 但父母帶來的傷,其實無時無刻捆縛著我們。 無論我們是30、40或50歲…… ※資優生的他燒炭輕生,學生證下壓著遺書,上頭只有簡單幾個字: 「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 ※媽媽過世後,我的確很難過,但更強烈的感覺,竟然是「鬆了一口氣」…… 我們是否: ‧即使表現完美,仍覺得自己不夠好? ‧寧願委屈求全,也無法離開一段「不對的關係」? ‧在人際關係與職場上,總陷入被「情緒勒索」的困境? ‧時常莫名的憤怒、悲觀或沮喪? ‧在愛情或婚姻裡,總是受特定對象吸引,一再的遍體鱗傷。 這些都與原生家庭、父母帶來的傷有著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無論是情緒勒索、被當成「情緒伴侶」、漠視孩子的情感與疏離、被投射期待、言語恫嚇或成為父母婚姻關係裡的代罪羔羊……這些傷緩緩滲透進我們的心裡,啃噬著我們的人生,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職場、愛情與婚姻,甚至下一代的教養,都烙印下巨大的陰影。 而對於曾經歷照顧他長大的大姊在孕程中驟逝,大妹幼時發展遲緩,小妹小兒麻痺,他從小乖巧聽話,卻總在不讓父母失望及做自己之間糾葛不已的陳鴻彬心理師,他特別能體會原生家庭所帶給孩子的沉重與失落。 於是,他以近20年諮商經驗所寫下的29個真實故事,一個比一個揪心,他寫出我們難以開口或無法開口,或我們早已忘記的心事,其實那些傷口一直不斷地痛著,也牢牢捆縛住我們的人生。 走出陰影,卸下捆縛,以「當自己的父母」般的心,回頭傾聽、擁抱與療癒自己內在的小小孩,是我們最能對自己所做的事。 本書特色 ◎每一個初初來到世上的孩子,對爸媽懷抱著全然的信任。他們不懂拒絕,也無能力分辨,所以,他們受的傷與疼痛,往往最重、最深。

特價1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鋼索上的家庭

【電子書】鋼索上的家庭

陳鴻彬  著
寶瓶文化 出版
2016/11/11 出版

面對父母,為什麼只要靠近他們一點,就傷痕累累; 疏遠一點時,卻又歉疚糾結? 給30、40、50歲, 心底仍承受著父母傷痛的我們。 有些傷,我們習慣藏得很深。 彷彿,藏得夠深,傷就不存在。 但父母帶來的傷,其實無時無刻捆縛著我們。 無論我們是30、40或50歲…… ※資優生的他燒炭輕生,學生證下壓著遺書,上頭只有簡單幾個字: 「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 ※媽媽過世後,我的確很難過,但更強烈的感覺,竟然是「鬆了一口氣」…… 我們是否: ‧即使表現完美,仍覺得自己不夠好? ‧寧願委屈求全,也無法離開一段「不對的關係」? ‧在人際關係與職場上,總陷入被「情緒勒索」的困境? ‧時常莫名的憤怒、悲觀或沮喪? ‧在愛情或婚姻裡,總是受特定對象吸引,一再的遍體鱗傷。 這些都與原生家庭、父母帶來的傷有著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無論是情緒勒索、被當成「情緒伴侶」、漠視孩子的情感與疏離、被投射期待、言語恫嚇或成為父母婚姻關係裡的代罪羔羊……這些傷緩緩滲透進我們的心裡,啃噬著我們的人生,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職場、愛情與婚姻,甚至下一代的教養,都烙印下巨大的陰影。 而對於曾經歷照顧他長大的大姊在孕程中驟逝,大妹幼時發展遲緩,小妹小兒麻痺,他從小乖巧聽話,卻總在不讓父母失望及做自己之間糾葛不已的陳鴻彬心理師,他特別能體會原生家庭所帶給孩子的沉重與失落。 於是,他以近20年諮商經驗所寫下的29個真實故事,一個比一個揪心,他寫出我們難以開口或無法開口,或我們早已忘記的心事,其實那些傷口一直不斷地痛著,也牢牢捆縛住我們的人生。 走出陰影,卸下捆縛,以「當自己的父母」般的心,回頭傾聽、擁抱與療癒自己內在的小小孩,是我們最能對自己所做的事。 本書特色 ◎每一個初初來到世上的孩子,對爸媽懷抱著全然的信任。他們不懂拒絕,也無能力分辨,所以,他們受的傷與疼痛,往往最重、最深。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電子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岡田尊司  著
聯合文學 出版
2016/09/12 出版

「依戀形式」堪稱第二基因,從根本影響我們的人格、情感與人際關係。 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 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責怪別人? 為什麼對拒絕和傷害特別敏感? 為什麼工作和戀情總是無法長久? 為什麼人際關係這麼困難? ◆《母親這種病》作者岡田尊司分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認識造成心靈陰影、負面思考的「第二基因」、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從此,不再讓依戀控制你的幸福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依戀障礙則是現代人精神問題、親密關係失敗的根源。依戀形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而不安全的依戀形式,可再細分為「焦慮型」、「逃避型」與「混亂型」三種,孩童的發展障礙、成年後的焦慮、疏離、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 ‧從小遭到父母否定,卻總是乖巧順從? ‧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容易陷入情網? ‧常常衝動爆發負面情感或傷人言語? ‧不易維持信任與情感,工作和戀情很難穩定? ‧對伴侶要求嚴格,控制欲驚人? ‧喜歡黏膩的依賴關係? ‧習慣在人群中扮演小丑?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以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歐巴馬、賈伯斯等名人的具體案例,探索每個人的依戀形式與深層心傷,分析親子關係帶給孩子的影響,以及長大成人後如何化為一生的人格特質。 讀完本書,瞭解自己或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的依戀形式與行為特質,進而學習理解和陪伴,邁向修復與和解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岡田尊司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後,關注每個人心中渴望被愛的孩子,直指不安與焦慮、無法專注或冷漠無情的癥結,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書中附有「成人依戀訪談表」與「依戀形式診斷測驗」,解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以文學、政界及影視名人的真實案例,剖析依戀形式如何帶給孩童長達一生的影響 ‧不只點出問題,更詳細敘述陪伴與和解的方法,擺脫不安與焦慮,進而邁向幸福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電子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岡田尊司  著
聯合文學 出版
2016/09/12 出版

「依戀形式」堪稱第二基因,從根本影響我們的人格、情感與人際關係。 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 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責怪別人? 為什麼對拒絕和傷害特別敏感? 為什麼工作和戀情總是無法長久? 為什麼人際關係這麼困難? ◆《母親這種病》作者岡田尊司分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認識造成心靈陰影、負面思考的「第二基因」、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從此,不再讓依戀控制你的幸福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依戀障礙則是現代人精神問題、親密關係失敗的根源。依戀形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而不安全的依戀形式,可再細分為「焦慮型」、「逃避型」與「混亂型」三種,孩童的發展障礙、成年後的焦慮、疏離、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 ‧從小遭到父母否定,卻總是乖巧順從? ‧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容易陷入情網? ‧常常衝動爆發負面情感或傷人言語? ‧不易維持信任與情感,工作和戀情很難穩定? ‧對伴侶要求嚴格,控制欲驚人? ‧喜歡黏膩的依賴關係? ‧習慣在人群中扮演小丑?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以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歐巴馬、賈伯斯等名人的具體案例,探索每個人的依戀形式與深層心傷,分析親子關係帶給孩子的影響,以及長大成人後如何化為一生的人格特質。 讀完本書,瞭解自己或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的依戀形式與行為特質,進而學習理解和陪伴,邁向修復與和解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岡田尊司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後,關注每個人心中渴望被愛的孩子,直指不安與焦慮、無法專注或冷漠無情的癥結,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書中附有「成人依戀訪談表」與「依戀形式診斷測驗」,解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以文學、政界及影視名人的真實案例,剖析依戀形式如何帶給孩童長達一生的影響 ‧不只點出問題,更詳細敘述陪伴與和解的方法,擺脫不安與焦慮,進而邁向幸福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

【電子書】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

周志建  著
方智 出版
2016/09/01 出版

不敢說出口的祕密,最需要被聽見。 說出你我的故事,療癒家庭的情緒創傷。 當祕密不再是祕密時,眼淚洗刷去滿布灰塵的心, 我們就自由了。 & 別讓家庭創傷「卡」住你! 開口說自己的故事,讓自己被聆聽、被理解,也被療癒。 & 做不到孝順,不是你的錯; 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不是你的錯; 走上離婚之路,不是你的錯; 爸媽不快樂,不是你的錯; 為家人犧牲,必須「適可而止」……… & 如果你對生命失去熱情,對許多事物都不感到興趣;如果你活著經常感到悲傷、沮喪,甚至憤怒; 那表示,你的生命「卡」住了,你被卡在過去某一個創傷經驗裡,出不來。 唯今之計,就是勇敢地從傷痛中,把自己解救出來。 通過故事的療癒(the healing of storytelling), 我們說故事,認回每一個傷口、接納那個受傷的自己。 當我們徹徹底底認回了那個受傷的自己、焦慮的自己、悲傷的自己、憤怒的自己,我們才能為那個自己,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 當我們「安放」好這些情緒與創傷時,我們的靈魂,便不再漂泊。於是,我們就可以安穩下來,好好度日了。我們的孩子,也可以解脫「家」鎖,活出他們自己的生命。 & 在故事裡,我們原來都一樣。 在故事裡,讓我們不再感到孤單、寂寞、無人懂。 在故事裡,讓我們的靈魂相通、生命相互取暖。 & 故事,給出強大的生命療癒力量。

特價2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電子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岸見一郎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6/06/28 出版

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動人新作 我年輕時學習的阿德勒心理學,在我獨力照護年老的父親時,輕鬆化解了長期緊繃的父子關係。──岸見一郎 你愛父母,卻沒辦法和他們獨處? 你愛父母,卻只能靠中間人傳話? 你愛父母,卻只願付出金錢而不願付出時間? 你愛父母,卻對他們的關懷詢問避之唯恐不及? 你愛父母,卻無法忍受他們的嘮叨碎念? 你愛父母,卻不肯面對他們越來越需要你的現實? 當父母老了,你的機會來了,拿回親子關係的主導權,換一種方式愛他,重新建立人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因為過去的不快與心結,而不知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你需要覺悟今天不是昨天的延續,每天的關係都要更新。 如果你「為了父母好」,堅持他們照你的安排生活, 你可以放棄誰對誰錯的想法,接受現在就是他們最幸福的樣子。 如果你因為父母的日漸衰老與退化,而憂心忡忡, 你可以換個角度,為他現在「還做得到什麼」而喜悅。 如果你因為父母好像不記得你,而不斷問他「我是誰」, 你可以把今天當成是你們第一次見面,讓他重新認識你。 如果你因為照護很累,而不自覺對父母或兄弟姐妹動怒, 你可以坦率的承認做不到,請求他人的支援。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電子書】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張老師 出版
2016/04/28 出版

七個台灣家庭的故事 七段讓人熱淚盈眶的關係修復之旅 當文化處處深植生活脈絡中 影響層面遠超出你我想像 & 明明是互相在乎的家人,為什麼有些人只能用傷害的方式接近彼此? 透過家庭治療,能看懂家人行為背後的心意與努力,解開表象的糾結,進而修補關係中的委屈與不滿,讓愛在關係中重新流動! 本書延續《關係的評估與修復》,為家族治療系列之二,透過七個台灣本地的家庭故事,呈現治療中家人的情感、掙扎努力與關係修補時刻的溫馨片刻,並輔以提供一個貼近華人文化脈絡的視框,拓展現有的家庭治療介入方向與方式,以進一步思考或修正家庭治療理論,使其更合適本地案主與家庭,讓助人者能對原已熟悉的華人文化傳統與家人關係運作的關聯性,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記不記得,我愛你

【電子書】記不記得,我愛你

蔡佳芬  著
平安文化 出版
2015/09/07 出版

人是先有記憶才有愛,還是有了愛才有記憶呢? 當記憶不再,我們還能愛嗎? & 溫暖、真實、動人!一個失智症診療醫生與愛相遇的真情筆記。 你忘記我了,沒關係, 至少我還可以──陪著你。 那些一起走過的昨日,依然閃閃發亮。 那些曾經擁有的記憶,都成為了愛。 每一天都被生病的母親「綁架」,只有週末才能回家陪妻女的「假日先生」,幾乎要崩潰了。 曾經體貼的老伴,如今卻怒氣沖沖,只會對太太惡言相向。 老爺爺錯把孫子當成兒子,「失智」竟成為老天爺送給他最珍貴的禮物。 衣衫襤褸的獨居老人,遺忘了所有的事,卻能感受到摯友遺留的愛。 曾經是世界上最愛的人,如今卻變成陌生人,老奶奶該如何面對忘記自己的丈夫? & 在愛與記憶的診療室,聽蔡佳芬醫師娓娓訴說一個個眼淚與微笑交織的故事。故事裡的人丟失了記憶,卻也有人不厭其煩地用愛為他們撿拾記憶。如果不被記憶的人,依然可以繼續愛,那麼失去記憶的人,就可以繼續被愛。 失智照護是一段長路漫漫的過程,有時烈日曝曬,有時風雨交加,與其沉浸在「你怎麼變成這樣」的悲傷,不如轉換成「至少我們還相依相伴」的感恩。傾聽與扶持,就是最好的治療,讓淚水化為笑靨,陪伴失智患者走過生命未來的路!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為什麼不愛我

【電子書】為什麼不愛我

蘇絢慧  著
寶瓶文化 出版
2015/02/26 出版

一定是我不好。 如果我夠好,爸媽怎會不愛我呢? &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暢銷療癒作家蘇絢慧最新作品。 & 「我知道你受苦了,但這不是你的錯。你不是原生家庭的囚徒,你不該承受著爸媽帶給你的苦楚,那些心靈黑洞、對自己的質疑、對人生的放棄……」──蘇絢慧 & 「我是不是太糟糕、太沒用、太軟弱,不然怎麼會招來這麼多批評?」 「我好怕自己沒有能力,好怕自己不夠優秀,好怕讓爸爸媽媽傷心、失望。」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活得像個『正常人』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傷害和痛苦?」 & 每一句,聽來都令人痛心;每一聲吶喊,都表示在暗夜裡,那是一個個無聲啜泣的靈魂。 & 總以最柔軟、同理的口吻,貼著受傷者內心的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剖析八種無愛、內心受傷的孩子,她告訴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家庭會傷人,父母的愛更會傷人。 無論是從小被爸媽責罵、缺少陪伴、被要求成功、被期待聽話、被忽視、被教導仇恨、由外公外婆帶大,或讓孩子代替爸爸或媽媽角色,當這些孩子長大,最沉痛且無法迴避的殘忍現實是──他們的自我是破碎的。他們無法善待別人,也無法善待自己。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當你願意以淚水洗滌自己,以心疼、理解來溫柔聆聽、擁抱自己,那麼,你就能把童年受傷的自己愛回來,你也就不會再苛責自己,而能相信,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而這世界,依然美好且值得期待。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

【電子書】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

蘇絢慧  著
寶瓶文化 出版
2015/02/26 出版

一定是我不好。 如果我夠好,爸媽怎會不愛我呢? &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暢銷療癒作家蘇絢慧最新作品。 & 「我知道你受苦了,但這不是你的錯。你不是原生家庭的囚徒,你不該承受著爸媽帶給你的苦楚,那些心靈黑洞、對自己的質疑、對人生的放棄……」──蘇絢慧 & 「我是不是太糟糕、太沒用、太軟弱,不然怎麼會招來這麼多批評?」 「我好怕自己沒有能力,好怕自己不夠優秀,好怕讓爸爸媽媽傷心、失望。」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活得像個『正常人』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傷害和痛苦?」 & 每一句,聽來都令人痛心;每一聲吶喊,都表示在暗夜裡,那是一個個無聲啜泣的靈魂。 & 總以最柔軟、同理的口吻,貼著受傷者內心的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剖析八種無愛、內心受傷的孩子,她告訴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家庭會傷人,父母的愛更會傷人。 無論是從小被爸媽責罵、缺少陪伴、被要求成功、被期待聽話、被忽視、被教導仇恨、由外公外婆帶大,或讓孩子代替爸爸或媽媽角色,當這些孩子長大,最沉痛且無法迴避的殘忍現實是──他們的自我是破碎的。他們無法善待別人,也無法善待自己。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當你願意以淚水洗滌自己,以心疼、理解來溫柔聆聽、擁抱自己,那麼,你就能把童年受傷的自己愛回來,你也就不會再苛責自己,而能相信,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而這世界,依然美好且值得期待。

特價1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媽咪放輕鬆

【電子書】媽咪放輕鬆

洪金蘭  著
博客思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她想像每個人是一棵棵不同的樹,各自產生氧氣滋養著她。她僅持的信念,就是活在恩寵之中,沒有煩惱、疑惑、猜測、比較、嫉妒、不滿和怨恨,彷彿自己就是那澄澈的光!」 & 幸福生活的兩把鑰匙-愛與感恩,在這本書裡,您可以看到一個平凡女子,細心感受生活的一切,透過覺察與省思,努力地尋找幸福的出口,在心中保留一塊真善美的淨土,留下並分享生活的美好感受。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電子書】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施又熙  著
我們 出版
2014/07/30 出版

母女版的「不能沒有你」 母:一個「政治受難者」第二代;一個被父親宣布脫離父女關係的女兒;一個歷經失婚、破產、憂鬰瘲、牢獄之災的女子……最終,卻是因為跟女兒的相互陪伴而走出人生低谷,並轉身成為幫助他人的諮商者。 女:這個小女兒,自己本身也有先天性心臟病及顳葉癲癇,她從小到大至今十六歲,全都處於母親的人生低潮期,但因為母親全然的愛,她仍是個充滿自信與夢想、無比堅強且樂觀的孩子。 本書是這位女子與她的女兒的親密故事,一個物質匱乏但充滿愛的故事,一個帶著仇恨的母親如何因為女兒而回到愛的故事。 名人推薦 賴佩霞、楊翠、陳立宏、陳儀深、江妙瑩、文榮光 擁抱推薦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媽媽的一句話

【電子書】媽媽的一句話

春光 出版
2014/04/03 出版

一本讓你想回家擁抱媽媽的書。 我們都以為媽媽一直都在,但那些理所當然的幸福,其實也會消失。 吃飯沒?穿多點、早點睡、有空多回來…… 如果有一天,那聲聲響起的叮嚀不再,你仍舊能想起那句話嗎? 如果有一天,你最大的願望只是媽媽活著就好,那這一句句看似平凡的叮嚀,將成為你最寶貴的記憶。 & 或許,媽媽的觀念總會不經意地在孩子的話中流露; 或許,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深受媽媽的影響。 一句簡單的叮嚀,一聲稍嫌嘮叨的問候,都是媽媽充滿愛的表達。 50句話,50種不同的愛。 & 本書收錄50位子女回憶媽媽最常說的那句話;50句話,有50種不同的愛。 你會發現,總是習以為常的那句叮嚀,原來如此深刻的影響著你!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媽媽的一句話

【電子書】媽媽的一句話

春光 出版
2014/04/03 出版

一本讓你想回家擁抱媽媽的書。 我們都以為媽媽一直都在,但那些理所當然的幸福,其實也會消失。 吃飯沒?穿多點、早點睡、有空多回來…… 如果有一天,那聲聲響起的叮嚀不再,你仍舊能想起那句話嗎? 如果有一天,你最大的願望只是媽媽活著就好,那這一句句看似平凡的叮嚀,將成為你最寶貴的記憶。 & 或許,媽媽的觀念總會不經意地在孩子的話中流露; 或許,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深受媽媽的影響。 一句簡單的叮嚀,一聲稍嫌嘮叨的問候,都是媽媽充滿愛的表達。 50句話,50種不同的愛。 & 本書收錄50位子女回憶媽媽最常說的那句話;50句話,有50種不同的愛。 你會發現,總是習以為常的那句叮嚀,原來如此深刻的影響著你!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不斷炊的愛

【電子書】不斷炊的愛

洪惠雀  著
博客思 出版
2013/07/21 出版

一開始總以為不會是件難事一頭栽進去才知道為貧困和獨居老人送餐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天我將便當拿給阿嬤,她緊緊握住我的手,望著我說:「洪姊!你還能幫我送多久的便當呢?」老人家佈滿皺紋的臉龐,和一雙不安又無助的眼睛,讓人心頭突然一陣酸,與生俱來的正義感讓我誇下海口:「阿嬤!只要我還有一口飯吃,阿公阿嬤們就有一口飯吃!」當時這句話絕對是一股不肯屈服的任性話,但就因為這句話,十五年來不管再辛苦、物資再缺乏,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常有人勸我要量力而為,但這次就讓我繼續不自量力吧…………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梅村「Wake Up」女孩:十載修行分享

【電子書】梅村「Wake Up」女孩:十載修行分享

三聯書店 出版
2013/07/15 出版

《梅村「Wake up」女孩》講述一位單親媽媽和女兒的成長故事。女兒一歲多便要面對父母離婚的傷痛,媽媽在人生低潮有緣遇上一行禪師和梅村的修習;自此母女互相扶持,通過持之以恆的修行,撫平心靈的創傷。書中分享的心路歷程真摰、深刻,字裡行間洋溢母女之愛。女兒細緻描述自己的情感,喜怒哀樂中滲透出修行十載培養的覺知、平靜、喜悅和愛。她把成長中面對的種種風浪、將修行融入生活的經驗娓娓道來,與讀者分享修行帶來的轉變與喜樂。媽媽面對傷痛的勇氣和無限的愛,對女兒的成長起了重要影響。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和痛苦,同時幫助女兒面對和轉化,媽媽融合一行禪師的教導和修行培養的智慧,作出很好的處理;如何解決衝突,做到彼此體諒、互相支持,媽媽管理情緒和溝通的技巧也很值得學習。

特價2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關心爸媽了嗎?

【電子書】關心爸媽了嗎?

言心翎  著
葡萄樹 出版
2013/02/04 出版

孝順,需要教育和學習 走進書局、經過書攤,或瀏覽網路書局,在親子教養類的書籍中,觸目所及,幾乎都是教導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教育孩子避免輸在起跑點、如何幫助孩子擁有更多的能力等這類的書,但卻很少看到教導孩子如何孝順父母、如何關心父母的書。這代表什麼呢? 愈來愈多人說,養兒已經不能防老,甚至很多父母在辛勤工作養家養兒累了大半輩子之後,好不容易退休了,還必須無償幫忙照顧孫子;讓已經成家的兒女免費在家裡吃住,因為可以幫孩子省下房租水電費和其他生活費用;更糟糕的,還得幫兒女背債、還債……,勞心又勞力。等到父母年紀更大了,身體不好了,生病了,不能幫孩子的忙了……,這時候,孩子的關心照顧在哪裡?陪伴呵護在哪裡?反哺回饋在哪裡? 或許,大多數老人家都很幸福,可以得到孩子後輩們妥善的關懷和照顧,有一個最圓滿的晚年。但是,還有很多年邁又病痛纏身的老父親老母親,卻只能卑微地哀求孩子不要離棄、悲切地期待孩子能懂得反哺,或是心痛於孩子的對待而絕望等死……。 本書特色 其實,孝順是需要教導和學習的。 如果從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能灌輸孩子孝順的觀念,指導孩子做出孝順父母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孝順的習慣,並且以身作則,對自己的父母也有同樣孝順的觀念和行為,那孩子浸潤在一個孝順父母的環境裡,潛移默化,長大了自然也不會差太遠。 固然,養兒或許不能防老,甚至養兒不在於防老,但對父母孝順、關心、陪伴、照顧等,仍然是絕對必要的。然而,如果父母對於孝順的課題,連教都沒教,甚至自己對父母也沒有善盡孝道,那也就難怪孩子只會自私地想到自己,而不管父母死活了。 所以,想要有孝順的孩子,父母自己也有責任,「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孩子能不能孝順爸媽、關心父母,是必須經過教育的,也必須經過學習,更必須透過提撥、點醒。 希望全天下父母都記住,教導你的孩子學會孝順,同時孝順你的父母,樹立一個榜樣,讓孝順成為世代承襲的傳家之寶!

7 特價15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幸福的滋味:苦痛會消失,唯有真愛永留心間!

【電子書】幸福的滋味:苦痛會消失,唯有真愛永留心間!

榆子  著
冠橙 出版
2012/11/09 出版

愛,這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創造出了人類五光十色的生活。愛會給生活創造出無限廣闊的天空。愛的力量是巨大的,無論是朋友、戀人、還是親人之間的愛,都能使一個人從痛苦與絕望中站起來,頑強地與命運進行抗衡。能夠捨棄自己而成全自己所愛之人,這樣的愛情是何其的偉大啊!真正的愛情就在於無私的奉獻,在於那種相交相融的真摯。緣這個東西,是最不可思議的。這世界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就算是我們今生的約定,也要用一生去尋找。緣分這東西不可強求。不要放棄自己對真、善、美的愛情追求。人生的價值,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當真愛來臨,也就成熟了。

7 特價15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礙的教育

【電子書】礙的教育

蔡鎔紜  著
博客思 出版
2012/05/10 出版

談到教育我們就會直接想到「愛」,歌頌愛執行愛。直到孩子長大了,才驚覺孩子的能力、人格、價值觀並沒有如期的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成熟。因此,本書所提供的內容,最主要是提供觀念上的參考值;其次在詮釋前因後果的重要性,也就是想法跟做法決定了教育的現在、過去、未來的相關性。為了讓讀著能更輕易的理解,文中盡可能套入生活中的實例,並且採取有正有反,讓讀者有反觀的機會,而覺察覺到自己在教育上的盲點。進而更能理解到當下的教育是「愛」還是「礙」。孩子是社會的資產,他的成長不只是父母的責任,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問題通常會是起因於家庭。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愛的故事

【電子書】愛的故事

許慧倫  著
讀品 出版
2012/01/17 出版

有幾個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生活在“愛”中□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在我們這裡有的,別人可能認為是很難實現的理想。愛不在形式,重要的是它來自何處。愛是一堵神秘的牆,在你心靈脆弱時,不經意靠上去,就會踏實、安靜……愛的位置不在嘴裡,不在頭上,亦不在腳下,而在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細小行動中。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可以傳染的,而這種感染力可以讓愛的火花永生不滅!人生畢竟短短幾十個春秋,何不放下虛偽,讓自己來做個愛的源頭?

75 特價1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世界最感人的真情書

【電子書】世界最感人的真情書

陳書凱  著
德威國際 出版
2007/12/01 出版

永不溶化的記憶我們懷念那些逝去的時光,懷念那些愛我們和被我們愛的人。我們曾經有過那麼多的歡樂和欣喜,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知心的情人,是他們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生動和豐富。愛和婚姻當愛情像氣息一樣,從眼神、指尖、唇齒、再漸漸滲透到每一滴血液,直至重新弭散在空氣中的時候,誰說花開的時候沒有聲音。天使走過人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的心情和感覺都需要夥伴,需要友情。每一個友善的舉動都可以換來回報,每一個溫馨的微笑都可以換來感動。這些熱淚盈眶的親情故事,如一盅香醇的雞湯,溫暖那些在風雨中孤獨的心靈。放慢生活的腳步生活中到處都有感動,都有美麗的風景,而忙碌的心卻讓這些珍貴的東西悄然流失了。何不放慢自己的腳步,想一想即將到來的春天、美麗的花朵和我們純真的孩子? 用屬於自己的方式過生活,沉浸在最純淨的感動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無法令人忘懷的記憶,隨著星空下的微風,無時無刻地飄流到你溫暖的心田…

7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孩童完全自救手冊: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電子書】孩童完全自救手冊: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大都會 出版
2003/08/04 出版

書中共分為四大主題:1、在家的時候2、在學校和上學放學途中3、外出的時候4、急救和危機處理在《孩童完全自救手冊--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書中,作者提供了數十種危機處理的方式。讓小朋友單獨在家裡、在學校或在上學放學途中可能會遭遇到的緊急情況,這些情況依嚴重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會令人不好意思,有些會讓小朋友害怕而手足無措,有些甚至會危害到生命。而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危機處理的方式,讓小朋友事情不幸發生時懂得如何應對並處理,並能安然渡過每一次的危機。

7 特價20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家教

【電子書】中國家教

王文瑾  著
黎明文化 出版
1993/01/01 出版
7 特價16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4/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