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聖戰與文明
「聖戰」,並非「左手古蘭,右手彎刀」的血腥殺戮。「文明」,原來是西歐列強國家體系在十八世紀後方才整備的特殊論理。從伊斯蘭聖戰觀點與西方文明論述的歷史進程著眼,看見當代世界政治最大的衝突根源!「聖戰」(Jihad)一詞的本意是「神聖的戰鬥」(holy strugle),乃是伊斯蘭的特有論理,「文明」則是十八世紀下半葉以降,西歐國家體系所整備而成的特殊論述。釐清這些關鍵的發展歷程與政治意義,將有助於透視伊斯蘭與主權國家體系這兩種論理之衝突的核心內涵。這是兩種關於如何建構人類共同體的衝突,而且這衝突是必然。遵循伊斯蘭律法是穆斯林的義務,為了實行伊斯蘭法、維持伊斯蘭法所規範的秩序,保衛伊斯蘭共同體與穆斯林的生命財產安全而需要政治權力與政府,而政府的運作與行使權力,必須以執行和維護伊斯蘭法為前提。而源自西歐的主權國家體系,其思想動力來自對人類本身的高度自覺,據此打開了人類支配自然與社會機制自覺化作業。此一自覺,通過來自社會上層的文藝復興與中下層的宗教改革雙向挑戰,衝擊著基督教對於世界形的論理與主張。在基督教想像的共同體廢墟上,出現了以主權國家作為基本政治單位的國家體系。然而西歐的主權國家體系並未將權力與正義聯繫起來,儘管在國內層次的運作上,權力的實行受到自由主義及由此而來的相關機制所制衡,但是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動上,卻出現高度展的組織性暴力與不受拘束的病徵。一次世界大戰的引爆,暴露出在論理上將權力與正義分離,雖能使少數國家得到不受正義節制的自由,但無節制運作的權力與暴力終究為世界帶來了無可避免的破壞。整個現代史突顯的正是主權/領土國家體系的總體危機。本書特色兩種政治論理數百年的衝突與消長,造就了當前全球的政治局勢。在媒體的片段報導中,讓人們誤以為「聖戰」等於殺戮、「伊斯蘭」等於保守主義;甚至「穆斯林」等於恐怖份子……,在九一一後世界,誤解仍然持續,衝突仍未消弭。如果,電影《我的名字是可汗》曾讓你動容。如果,你相信人生而平等、相信正義。如果,你希望從曾經的歷史思考當今的世界,去找到面對未來的答案。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回到爭執的原點,理解兩種政治體系的交鋒,也以更寬廣的角度思考當前的國際關係。本書原是「伊斯蘭與世界政治」三部曲的首部曲 ,後因作者於2007年10月16日上午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伊斯蘭與世界政治」三部曲最終仍未能完成。
【電子書】新加坡:小國繁榮之道
香港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對周邊亞洲國家的認識卻相當皮毛。環顧香港的大專院校,似乎找不到一位日本政治的專家,更遑論一些東南亞國家了。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 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對新加坡作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