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超譯尼采 II 權力.意志
尼采說:閒暇時,再思考你的人生吧!每天走同一條路,去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完成一成不變的工作,相信不少人都是過著這般重複的循環人生吧!沒有任何懷疑,迴避可能遭遇的風險,不想擔負任何重責大任,只求過著平凡安定的人生就很滿足了……但真是如此嗎?現實中真的存在著如此備受呵護的人生嗎?就算有,也只是幾個小時的錯覺罷了。一如我們所知,現實中的人生一點都不安穩。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天天的「生成」,無論是努力、頹廢、創造、懈怠、退化、獲得、喪失、愛、捨棄、培育、扼殺……即便停滯也不可能漫不經心地持續著,因為人生是流動的,這就是現實人生。我們在「生成」的過程中是否要追求更高遠的目標,端看個人選擇。若不想追求任何目標,就是隨波逐流,不斷被世俗的濁流翻弄;若追求的是安逸,結果就是墮落,步入衰敗一途。因此,尼采說:「你所擁有的力量絕對超乎自己的想像,能讓你飛得更遠、更高。不自我設限,你實現的理想會比想像中更高遠。」「全心投入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會猶疑、慌張、退縮、動搖、不安、怯弱。」「思考人生是件好事,但這是閒暇時才該做的事。」當超過1200000名的讀者都被《超譯尼采》喚醒了靈魂中那個心高氣傲的英雄時……人們紛紛意識到:我們想要更多,我們值得更多!『超譯尼采』用尼采的高度再次挑戰讀者叛逆、年輕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有著一條除了你以外,別人無法走的路。得獎紀錄挾著《超譯尼采》暢銷一百二十萬本的餘威,《超譯尼采II》以首刷五萬本開出亮眼的成績,後勢持續看漲。──《產經新聞》報導 《超譯尼采II》出版三天,暢銷七萬本。──《讀賣新聞》廣告 《超譯尼采II》榮登紀伊國屋、□□□□□□□、□□□□□□□□□等各大書店十大暢銷新書排行榜。從二○一二年十月至今仍盤踞誠品書店暢銷排行榜上
【電子書】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康德正是由西方文化通向中國文化的巨人──殷海光康德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與唯一探索時間性這一維度的人──海德格康德的歷史哲學長久以來一直為國內學術界所忽略,往往被視為過渡到黑格爾、乃至馬克思歷史哲學的橋樑,而不是一套未成熟的理論。但這是一種不幸的誤解,因為康德的歷史哲學自成一派,與馬克思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分屬不同類型。康德本人雖未撰寫一部討論歷史哲學的專著,但有八篇重要著作直接涉及歷史哲學。《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包括這八篇著作的中譯及注釋,並在書末附有詳細的研究書目供研究者參考之用。透過本譯作,讀者可了解康德的歷史觀,他對「啟蒙」和「人類意志」的理解、對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哲學體系中「自然」的最終目的。康德所理解的「歷史」,並非以作為生物種屬的人類為對象,而是將全人類當作整體,進而探討自由的進展;這便是他所謂的「普遍歷史」。這種「歷史」可以預示:人類就整體而言,將在道德上不斷地趨向於更佳的境地。而歷史應以「人類意志的自由之活動」,也就是人類自由意志在現象界中的表現為主要探討對象。對康德而言,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擁有知性的存有者,是唯一可以替自身任意設定目的之物種。此外,康德將追求永久和平視為人類的一項「義務」,但這項義務並非嚴格意義的道德義務,它的實踐僅要求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要求其道德性。同時,它並不與道德理念,如「最高善」相同,「永久和平」在現實世界中永遠無法實現,而是具有歷史的可能性。且它的實現並非直接依靠道德動機的力量,反倒是從人的自然本能得到更大的助力。最後,康德基於人類創造文化的能力,將人視為自然的「最終目的」。對他而言,歷史意識是文化發展的結果。在康德的歷史哲學中,作為歷史主體的人類正是作為自然的「最後目的」的人類。由於歷史僅存在於歷史意識之中,故唯有已啟蒙的民族才有歷史可言;單憑史料並不足以構成歷史,只有通過歷史意識之反省,史料才有意義。因此,他的歷史哲學不屬於純粹的道德哲學(即「道德的形上學」),亦不屬於自然哲學,而是如黎德爾所言,屬於「道德哲學的經驗部分」或「應用的實踐哲學之一章」
【電子書】超釋韋伯百年智慧:理性化、官僚化與責任倫理
本書以韋伯思想體系中「理性化」與「官僚化」為核心觀念做精闢的釋論,用以說明韋伯對現代官僚支配的觀點,官僚制與政治效率及政治民主的關係,並借此比較韋伯與馬克思對於現代官僚制觀點的異同。 & 韋伯是西方20世紀人文社會思想的重要資源,而作者施路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具有詮釋韋伯學說的權威地位,在擴展韋伯社會學理論的影響力上貢獻良多。 & 本書以韋伯思想體系中理性化與官僚化的核心觀念做精闢的釋論,並加入韋伯對責任倫理的深刻探討,整理交織出這些觀念在韋伯思想中的內容與地位。理性化是貫穿韋伯思想與學術工作的總主題。官僚化則是理性化過程在政治及其他人類組織中的表現,構成了韋伯政治社會學的基本觀念。而責任倫理在韋伯認為,則是以政治為志業的政治家必備的條件。本書在在說明了韋伯對現代官僚支配的觀點,剖析了官僚制與政治效率及政治民主的關係,並從理性化產生的弔詭,延伸出韋伯對於現代人喪失了志業倫理的憂心,韋伯百年前的智慧,恰好引領我們重新思索資本主義及全球人類的未來命運。 & 本書中譯本的問世,對於讀者從最關鍵處把握、理解韋伯學說的精彩洞見,具有很大啟發性。
【電子書】韋伯學說當代新詮
瑪克司.韋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社會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極為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創立的社會學體系和研究方法對現代政治社會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韋伯今天已被公認是社會學的奠立者之一,他的論著構成社會學科的核心骨架,本身即具有經典性的學術價值。進一步說,韋伯身後近百年來,學者對於韋伯本人以及他所反映的時代風格仍保持著莫大興趣。鑒於韋伯的學術地位,我們無論就「其人」,或「其文」都應當有更完整的認識。 韋伯畢生都在關懷政治事件和政治事務。他是西方政治學界成就卓著者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政治學理論和思想的發展史上具有著重要地位。 《韋伯學說當代新詮》與原版本《韋伯學說新探》不同的地方,是刪除了兩篇書評,另外加上了六篇新的論述,並在〈《韋伯全集》的編纂工作〉文後,附上截至二○一二年底最新的出版訊息,其餘篇章皆未作大幅更動。 本書是針對韋伯學說,提供了必要的介紹,那些對韋伯學說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應該成為必讀文獻。書中的各篇文章都代表了近幾十年來有關韋伯的概念、理論的學術討論中的最高成就。在眾多紛繁複雜、彼此矛盾的解讀中,這些文章無疑是我們的研究指標,道出了韋伯社會學對於理解21世紀社會變遷的重要意義。
【電子書】超譯尼采
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日本狂銷破1100000萬★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人文/思想類書籍NO. 1★日本樂天市場網站人氣4.6顆星推薦★中國當當網暢銷排行榜本書獲得日本各界廣大迴響,經濟評論家勝間和代、職業足球選手長谷部誠、長友佑都、V6組合的岡田准一、名藝人加藤登紀子、石田純一等各界群星,也在報刊和部落格上介紹了這本書:這是一本讓你不斷鞭策自己的好書。──經濟評論家勝間和代看了這本書之後,總覺得內心充滿了力量。──歌手加藤登紀子能夠遇到這本書,真的好幸福!──17歳女性這本書就像是我的人生座右銘。──58歲男性終於找到一本能伴著我成長的好書。──38歲女性一百多年前,尼采預言了這個世代的心靈困境:當外在的世界越變愈強大,人的自覺就愈來愈渺小。於是尼采說:從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開始。尊敬什麼也不會,還沒有做出半點成績的自己。只要懂得尊敬自己,就不會做出不好的事、被人輕蔑的行為。這麼一來,你的生活方式就會改變,變成你所期望的自己,變成值得他人學習的對象。我們不僅僅要打破成規,還要向一切價值觀宣戰──除了神之外,只有哲學家能建構一個強大的內心給你!他帶刺的思考方式,能穿透過世間一切道理。尼采說:永遠不要捨棄靈魂中那個心高氣傲的英雄。本書特色隨著憂鬱時代的到來,人們面臨突然解雇、就職難、自殺率居高不下等重重危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迫切希望從西方哲人的名言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羅盤」。 作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往往給人留下孤高、厭世的印象,其實他熱愛生命,有著不屈的靈魂和昂然的意志,他的諸多名言能夠撥動現代人的心弦,引人奮發向上。 本書「超譯」了語言簡練的232則語錄,特別適合讀慣了手機小說那種簡短語言的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此類自我啟發書無疑最為巧妙地貼近了這個時代。
【電子書】共產主義的創始者:馬克思
共產主義,這個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學說,席捲了20世紀的東、西方世界,讓地球上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臣服在它的統治之下。造成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就是他——卡爾‧馬克思。從注意到社會上不公義的現象開始,馬克思終其一生便為改變現狀展開奮鬥。政府與強權的壓迫無法使他屈膝,貧困和病痛交相逼迫也擊不倒他。當其他知識分子沉默不語時,他依舊願意慨然發聲,他只希望喚醒群眾,帶領他們走向一個更平等的生活——即使需要採取激烈、暴力的手段,也在所不惜。馬克思曾說:「哲學家們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詮釋這個世界而已,但重點是要改變它!」且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故事,瞭解他是怎麼走過這段人生的旅程,改變了整個世界!
【電子書】康德知識論要義新編
康德哲學由於意義深遠,二百年來,一直是西方的顯學。自西學東漸,國人對康德哲學鑽研者,亦不乏名家。然而,就對康德文本的深入疏解,和重點理論的全盤闡釋而言,勞思光先生《康德知識論要義》一書,直至今日,還是無法取代的。對勞先生來說,康德知識論,並不只有孤立的意義,而與一些更普遍的哲學問題和更廣面的文化關懷相通。康德對人類認知的分析,補足了中國文化傳統最缺乏的一面,因而是國人最應首先吸取的;但康德於嚴格劃出知識限界之餘,卻不囿於認知的格局,而能藉著主體問題的揭示,一方面對人類心靈的理性幻相予以解釋,另一方面又對人類作為道德主體所應享有的最高自由予以安頓。讀者研讀本書,如能循此角度察看,則其於勞先生整體著作中的理論地位,當更能顯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勞思光先生,四十年來於港台兩地,育才無數。其發表之學術論著,一向稱重於杏壇。此中部份論著雖已絕版多時,然坊間訪求者,仍日有之。今擬就勞教授自五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留港期間發表之著述,重予編校,刊行“思光學術論著新編”。除重校舊有書稿外,如遇有題材相關,而以往尚未收錄於書之文稿,是次亦將審情收錄,以免遺珠。此外,“新編”各書更附有勞教授新撰之序言。首兩輯之八本書已分別於一九九八及九九年出版,第一輯之書目為:《中國文化要義新編》、《存在主義哲學新編》、《思想方法五講新編》、《哲學淺說新編》;第二輯則有:《歷史之懲罰新編》、《中國之路向新編》、《文化問題論集新編》、《大學中庸譯註新編》。第三輯將於二零零一年五月出版,計有《康德知識論要義新編》、《哲學問題源流論》、《自由、民主與文化創生》、《思光人物論集》、《家國天下──思光時論文選》等五種。
【電子書】恩格斯
恩格斯是馬克斯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思想是對十九世紀科學、人類實踐和人類文明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對歐洲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傳統的合理繼承和全面超越,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系統理論。他的重 要哲學論著除了他和馬克斯共同創作的《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以外,還有《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自然辯證法》等。本書系 統地介紹了恩格斯的生平、恩格斯的哲學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自然觀、歷史觀以及關於軍事哲學、宗教哲學、道德哲學、藝術哲學等方面的哲學觀點。最後對恩格斯哲學思想影響後世的情況作了簡要論述。
【電子書】悲劇的誕生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第一部作品,它不但是尼采早期研究古典語言學的成果,更是這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德國哲學家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傑作。本書之吸引人完全在於他那對於藝術本質與藝術創作之心理過程的睿智而深入的考察。他認為藝術產生於人類的生存需要,在殘酷的世界面前,人只有通過審美和藝術活動,給生活以新的價值,從而才能鼓起勇氣直面現實的苦痛。書中所揭櫫的戴奧尼索斯(酒神)的狂醉精神與阿波羅(太陽神)的理性精神,更是日後貫穿尼采哲學思想的一對重要範疇,他用這兩個形象來比喻希臘悲劇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兩種力量,二者反映的精神其實都是人類生命意志的本能。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以美學意義上的探究開始了他反傳統的哲學之路,其悲劇精神不論在任何時代,對於任何民族,皆能帶給讀者對於生命本質最精微而深沉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