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滄海拾筆:追憶侍從蔣介石的特勤生涯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內容介紹 隨衛蔣介石之特勤人員的回憶錄本書作者張毓中,以一溫州鄉下青年,於偶然機緣下報考浙江警校,有幸受到一代特務奇才軍統局戴笠將軍的賞識,在國家危難之際,被派任到中國最高領袖身邊,肩負侍衛之重任,三度進出蔣中正總統之官邸。這是作者畢生的自豪。卸除警衛重責後,又先後擔任桃園縣警察局長、高雄市警察局長、台北市警察局長等職。作者以一基層侍衛人員的眼光,從側面細節處觀察發生於國家領導人周邊的人與事。由於任務所需,晝夜隨衛於專機、專車、專船之中,或先遣偵察全國各處。雖以平常語調敘說各次勤務,但想像其中跌宕起伏,則又有諸多驚奇。作者並以親身經歷,忠實紀錄下侍從室警衛組織的幾次變動,揭開諸如先遣、偵察、警衛、內衛、外衛等日常工作的機密性。此外,由於工作的需要,作者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本書收錄這批從未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留下時代瞬間而又永恆的印記。
【電子書】締造台灣的日本人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台灣近代化之父──後藤新平 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 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奠定台糖發展基礎的「武士道精神」──新渡戶稻造 台灣文化史研究始祖──伊能嘉矩 首位專精台灣人類學的調查員──鳥居龍藏 台灣近代美術之父──石川欽一郎 台灣第一個「生蕃通」──森丑之助 等…… 1895~1945這50年是改變台灣與中國的分水嶺,台灣人在經過日本半世紀的治理後,由「化外之民」,搖身一變成為具高資質程度的世界公民,這個事實,對比戰後逃難來台的中國人斑斑可考。然而時至今日,台灣人卻在統治者主導的「仇日抗日」史觀下蒙昧了。 事實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半個世紀中,不知有多少日本人為台灣的近代化犧牲奉獻不遺餘力。就工業建設方面論,有建造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整建台灣上下水道的「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師徒,興建主持嘉南平原水庫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從醫療衛生觀點言,包括戮力培育台灣醫師人才的「台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積極設立基礎醫療設施與施行鴉片漸禁政策,杜絕台灣人吸食鴉片惡習的後藤新平;在農產開發上,有致力於山岳探險與森林開拓探索的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先驅,更有開發蓬萊米的「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與其助手末永仁……他們的努力,正是打造今日進步台灣的基石啊! 從上下水道、電氣建設、森林保護、治山治水、殖產興業、教育文化等角度,本書具體引介了一百多位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的日本人,透過作者井然的敘述,搭配近百張具歷史意義的圖片,讀者將可一窺日治時期全貌,重新發現那段被反日官方紀綠霧化的記憶。
【電子書】江燦騰自學回憶錄:從失學少年到台大文學博士之路
本書是作者生命史和學術史交織而成的完整記實,反映戰後台灣六十年來的社會變革及個人文化志業精進的足跡,除有年譜和學術系譜的說明之外,並首次放入大量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各類論學信函、情書和相關論文等,同時也集結清新的散文創作和對台大師長們的回憶,展示作者長期在各階段中的不同際遇和表現。這是一部有血有淚、涉及深層心靈感受的回憶錄,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並將讀後心得,分享給正在逆境苦惱的朋友們。
【電子書】蔣介石誄辭說屑
蔣介石縱橫政界半世紀的誄辭關係學!這是一部關於蔣介石一生所撰誄辭之選粹與述評。蔣介石一生至少為一千五百多人頒誄飾褒,透過對傳統誄辭文化淋漓盡致的運用,蔣介石將喪葬禮俗和飾終褒揚溶入複雜變幻的人際交往,轉化為獨步政壇的文化資本,以作為維繫權力、穩固統治的技術。蔣介石透過致祭代表與致祭專使的分工,定位逝者的尊卑階序。喪葬追悼與各種紀念會在臺灣時期,亦有凝聚共識、維繫情感的作用。然而蔣介石的誄辭文采竟遭郭沫若以「滄海橫流」所剽竊,蔣介石也在致孔祥熙、康澤的誄辭中,創造出辯污這一項新功能。從當世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到山野村中不名的百齡老人;從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六十年恩怨情仇述起,歷數蔣介石的政敵李宗仁、閻錫山、胡漢民等,其親信部屬陳誠、張群、何應欽等,或壯烈成仁於戰場上的諸英魂張自忠、郝夢齡、張靈甫等,名流學者梁啟超、胡適、張伯苓等;乃至於暗中鬥法較勁的史迪威、陳納德,允為一代完人的陳布雷,遭其暗殺的王樂平,甚至是昔日情敵的劉紀文等等;全文涉及現代中國、臺灣及外國政要超過五百人,另配圖片近三百張,提供另一種觀察蔣介石的方式及輕鬆趣味的現代中國簡明史。【本書特色】蔣介石縱橫政界半世紀的誄辭關係學!
【電子書】島嶼雙聲:台灣文學名作中英對照
精采的台灣文學作品中英對照,值得學習中文人士透過這些作品,來了解台灣並學習道地優雅的中文。本書精選三篇詩文和八篇短篇小說,有楊喚、朱天文、東方白、李昂…等作者,這些來自不同祖籍、年代、族群、地域的作家,因其人生成長經驗和獨特的文學風格,反映出台灣的多元與在地文化共存的獨特性。英譯文本皆由專精學者翻譯,再經過專業外文編輯、與國內外學者審訂。不論是中文或英文讀者,翻譯研究者,都能忠實領略到台灣文學之美。
【電子書】臺灣統治與鴉片問題
昔日台灣頭人與阿舍子弟的高尚玩意兒,看日本殖民政府如何巧施漸進禁絕手腕。 從荷蘭統治時代就在台灣島上蔓延的吸食鴉片惡習,在日本統治時代被徹底根除了。一個不識鴉片為何物的民族,竟然能夠割掉長在另一個民族身上三百多年的惡瘤!這是如何辦到的?這樁當時國際傳頌的殖民地傳奇,被日本總督視為不可一世的輝煌功績,也被戰後的中國獨裁政權刻意遺忘。 殖民地的歷史,總是搖盪於官方文件與刻意遺忘之間,因而需要被殖民者親自來解密。本書正是第一本全面檢視這段歷史的專著,用台灣人的觀點,如實映照出日本統治者的實際功績與背後隱藏的陰暗面。後藤新平建構的鴉片漸禁政策的確了不起,也確實成功預言了解決鴉片問題的時程,但鴉片的專賣收入卻迷惑了殖民者,漸禁政策的漏洞也在日後逐漸顯現。因此,蔣渭水、台灣民眾黨幹部、杜聰明等人挺身而出,與御用紳士相抗衡。這些台灣良心的努力,因緣際會得到了國際上反鴉片煙及反日勢力的呼應…… 經由本書開破,我們的歷史,終於清晰了起來。
【電子書】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
高雄陳家崛起於港都打狗,從陳中和以糖業開創家族事業,到陳啟川、陳田錨縱橫於高雄政壇,這個南部最具影響力的家族百年史,映照出台灣近代政治與經濟的轉型歷程。 台灣歷史上的五大家族,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瑞芳顏家、鹿港辜家,其家族的發展,向來與台灣的歷史命運緊密相連,在社會大環境的不斷變動下,他們審時度勢,造就輝煌的家族事業。透過他們與大環境互動的觀察,能讓歷史的脈絡更加清晰。 高雄陳家崛起於港都打狗。一八六○年代台灣開港通商,台灣的茶、糖、樟腦也順勢進入世界市場,陳家奠基創業者陳中和以經營糖的貿易而致富;有別於板橋、霧峰二林以土地起家(傳統農業經濟),陳家則以貿易經濟起家。漢人入台後的台灣歷史年代不算久遠,但統治政權更迭頻繁,以致造成歷史時間的斷裂(rupture)。 大家族累積相當的財富與社會聲望,在政權更替的過程中,面對新的國家政府,要如何適應並持續發展,顯然與其經濟基盤及自主性的高低有密切關係。本書即以高雄陳家為對象,綜觀這一個以糖業發跡的家族,如何在台灣歷史的洪流中掌握時勢,讓家族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電子書】臺灣登山一百年
從懼山、望山,到親山、護山,山的印象因人的認知與政權的更迭,而有不同的面貌與想像……。 早期由於山高雲深路遙遠,加上山地原住民的民情隔閡,以及漢人缺乏登高冒險的精神,所以台灣高山始終蒙上一層神秘的雲霧,可遙望而不可及。 日人治台以後,由於國土資訊的掌握、山林資源的開發,再加上原住民部落的鎮壓與治理,探險蒐奇、休閒強身風氣的興起,促成近代台灣登山運動的發展。 直到今日,登山活動已經成為擁有相當穩定人口的戶外運動,一個多世紀以來,登山者憑著堅實的步履,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中,踏出豐富多彩的百年登山史。 本書將台灣登山歷史的發展,上拓至清治時期的台灣,詳述日治、國民政府及當代的台灣登山運動的演變,以及新興登山休閒活動的介紹,讓台灣登山運動的演進,回溯至百餘年前的時空縱深,並為台灣登山史與休閒史的書寫,紮下豐厚的基石。
【電子書】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期間,真的像反日人士所說的那樣,是一段充滿掠奪、壓榨與暴行的歷史嗎?作者全面挑戰這種說法,並細數在台灣的經濟產業開發、博物學研究、教育體制、文學發展、共通語言等方面,日本人實際上做了什麼,留下那些決定性的影響,以詳實的資料反駁長期誤導的錯誤歷史認識。 除了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等政治人物的功過外,你是否還知道開發東台灣功績甚鉅的賀田金三郎、讓世界驚艷「帝雉」之美的菊池米太郎、踏遍台灣山林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教育的伊澤修二、啟蒙台灣美術意識的石川欽一郎、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系統化台灣語的小川尚義……於今看來,這些老一輩台灣人懷念的「日本精神」,不就是由他們開創打造了台灣的精神文明嗎?歷史為鑑,現在就請先隨本書走一趟日本遺留在台灣的精神遺產巡禮吧!
【電子書】密碼與光譜:台灣為中心的歷史知識論
們為什麼要讀歷史?我們要怎麼讀歷史、寫歷史? 本書跳脫傳統的史學方法論書寫,以生活為起始點,從個人、家族到村里、城鎮,帶出歷史的生命之河,逐步切入到方法學的領域,以大眾史學的視角,申論村史、家族史的書寫,鋪陳田野調查的實作方法,導引史料的運用與解讀,進階到解釋歷史與歷史解釋的理論應用。 全書分就:什麼是歷史、生活的歷史,小歷史與大歷史、史籍一二三,論述歷史的縱深;再就:歷史的原野、書寫、礎石、田野、解讀、型模,敘論歷史的橫度;終以海洋史觀的歷史書寫為拋磚。 本書以專業的史學研究,解開歷史密碼,梳理歷史光譜,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中心的歷史知識論,是進入歷史殿堂的最佳導引地圖。
【電子書】台灣青年‧看未來:阮銘老師的5個營養學分
向青年,學習未來;讓台灣,擁抱希望!當前朝的遺老遺少、懷抱舊思維的人,仍霸佔著台灣的政治舞台,被稱為「新世代」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台灣?如何憧憬台灣的未來?二○○六年《時代》雜誌選出每一個活躍在Web2.0平台的「你」作為改變世界的風雲人物。活躍在Web2.0的台灣年輕人,也將會是改變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為了讓台灣人聽到新的聲音,為了讓台灣邁向幸福的未來阮銘老師與一群馳騁在Web2.0平台上的一代新人,展開五場名為「台灣的未來」的精彩對談。本書集結這五場對談的內容,希望讓年輕人能取得發言位置,進而爆發出無盡的生命力與創新力,不僅能夠改變台灣,更改變「改變台灣的方式」。對話主題:第一場 我是誰?從身分認同到國家認同第二場 台灣的未來掌握在青年們的手中第三場 改造台灣未來藍圖-經濟、教育、環保議題第四場 讓世界看見台灣第五場 二○○八總統大選對台灣未來的意義與影響
【電子書】追蹤彰化平原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闊茫茫的土地 濁水流出半線美夢有夢上?向望相隨 阿水師腳跡真肥古早時 船隻惟鹿港的風華運送到寶斗帶來青菜佮稻穗 半線人真敖頭戴台灣的天 腳踏彰化的地阿水師生湠後代 溪水一代流過一代有水就有夢 夢惦土地咧震動我已經立定志向,五十歲以後要獻給「彰化平原」,為這塊生我、育我、長我的土地去找尋,找祖先留下來的汗漬與血跡,用我的筆去建構土地的歷史,記錄子民的生活。或許寫出來的只是土地上的點點滴滴,但我相信累積許多點可成為線,漸漸就可擴大成一個面。久而久之「彰化平原」的面相就能呈現在鄉親眼前,我們的子孫就不會說:「彰化沒有什麼歷史與人文。」而漠視家鄉。──康原
【電子書】阿美族
你知道最重視女性地位的原住民是哪一族嗎?答案是「阿美族」。 阿美族為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主要居住在臺灣東部,即花東縱谷與東海岸地區。一年一次的豐年祭是他們最盛大的慶典,曼妙的舞姿、嘹亮的歌聲,引領我們進入阿美族豐富的傳統文化。 本書由阿美族的族群分布、文化特色,一直談到最近的社會文化變遷。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阿美族的傳統社會文化有相當獨特的形態,例如「母系親屬制度」及由男子組成的年齡組織,反映人類適應環境時的種種可能性,並因而激發出的文化原創力。另一方面,當面對世界性資本主義、國家行政體制等影響時,阿美社會文化的變遷、持續、轉化與創新等現象,也有其特殊意義。因此,當我們思索人類將何去何從,或者探討臺灣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向時,相信阿美族的故事可以提供一些素材,為我們注入更豐富、多元的想像空間。
【電子書】典型在夙昔:追懷中央研究院六位已故院長〈下〉
作者在中央研究院工作了三十多年。該院自1927年成立,至今共有六位院長歸了道山,在這六位故世的院長當中,他曾擔任過兩位院長的秘書主任,留有直接的觀察與紀錄;對於另外四位院長的生平事蹟,由於種種機緣和工作上的需要,也曾做過一些研究,並先後為文介紹。頃將過去陸陸續續所寫有關六位院長的文字,加以修改、增補,結集出版,使許多珍貴史料不致散失。他認為這六位院長,各有各的風格及風骨,都值得後人永遠懷念與尊敬!最後離開人間的吳大猷院長,至今也七年多了,恰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即假「典型在夙昔」作為書名,藉表仰慕、懷念之意!
【電子書】典型在夙昔:追懷中央研究院六位已故院長〈上〉
作者在中央研究院工作了三十多年。該院自1927年成立,至今共有六位院長歸了道山,在這六位故世的院長當中,他曾擔任過兩位院長的秘書主任,留有直接的觀察與紀錄;對於另外四位院長的生平事蹟,由於種種機緣和工作上的需要,也曾做過一些研究,並先後為文介紹。頃將過去陸陸續續所寫有關六位院長的文字,加以修改、增補,結集出版,使許多珍貴史料不致散失。他認為這六位院長,各有各的風格及風骨,都值得後人永遠懷念與尊敬!最後離開人間的吳大猷院長,至今也七年多了,恰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即假「典型在夙昔」作為書名,藉表仰慕、懷念之意!
【電子書】面對危機的台灣
一個對台灣有深厚感情的美國學者──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繼《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正義揭發戰後台灣被國民黨政府奸商官匪集團劫收蹂躪,及美蔣秘密聯手擺佈出賣的真相後,又深下功夫,鑽研台灣歷史和現狀,以豐富翔實的材料,用最簡短的篇幅,最精彩而貼切的文字,適切寫出歷史台灣和現狀台灣始終面臨一波又一波危機的苦惱運命。喬治‧柯爾基本上是以台灣本位的觀點出發,亦即主張台灣應脫離中國及羈鎖諸國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台灣獨立的觀點,當然極不見容於國民黨政府,甚至終其餘生,也甚受他本國--美國的冷遇。
【電子書】狂飆的年代:近代台灣社會菁英群像
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顏色,在台灣,你不能不知道,誰是: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李應章、杜聰明、李友邦、吳三連、賴和、黃土水、後藤新平。一九二○年代,是文化協會的年代,也是台灣菁英狂飆的年代,然而他們卻紛紛黯然於戰後的台灣歷史;本書以專業的史學研究,跨越時代的鴻溝,以淺顯短文,快寫曾經引領風騷的歷史人物,使讀者得有概括而不失整體的歷史人物映像。本書分為十個歷史拼圖區塊,書寫近代台灣具指標性之社會菁英的生平事蹟,並依其表現出的歷史特色,分置於:領袖群倫、知識菁英、左翼路線、夢土中國、輿論先鋒、文學巨擘、藝術大師、慈悲喜捨、日人影像、富甲全台專輯中。藉由本書,我們的心靈將更能貼近狂飆的年代。
【電子書】排灣族
排灣族活躍於臺灣南端大武山脈東西兩側,是臺灣原住民當中階層制度最嚴謹的一族,並且貫穿於家與婚姻、政治、宗教以及藝術等各文化層面。排灣族有名的五年祭,在全世界各民族中也算是獨一無二的儀式盛典。本書先描述排灣族的分布並凸顯出各地域群體的文化差異。其次展現排灣人從戀愛、結婚到成家的過程,也強調了他們重視家名的延續和家屋的維護。從家的主題還可以看到階層差異的影響,表現在家屋的形式、聘禮和結婚儀式上。作者進而著墨頭目和平民兩個階層的差異,呈現出頭目在地位、服飾、財產和儀式中的尊貴。階層制度不僅與長嗣繼承結合,藉由先佔、靈力和起源的理念來建立,更透過小米種子與原家的象徵來表達。排灣族的文化,由舉目可見的器物到深層的觀念,由核心的家到廣大的部落與山林,可以說都是由階層的價值和精神所貫穿和連結起來。
【電子書】台灣知識小百科:臺灣的民間風俗
臺灣各個地方都具有濃厚的民間傳統活動,到現在還時常不定期的舉辦這些活動,像是平溪天燈、鹽水蜂炮…,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而每一個活動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精采故事,藉由了解和參與這些活動,我們可以更了解臺灣這片土地。 本書特色每個風俗都有其重要的意義,這些風俗都跟每個地區具有相當深厚的關係,從這些民俗活動,了解各個地區的象徵意義。藉以故事性的樣貌,讓孩子學習無負擔,且每篇故事皆為彩色插圖與注音字體,閱讀更具有吸引力。
【電子書】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孩童,以及接觸影響孩童的大人們。特別是現代,大人們在學校制度之外,參與兒童文化的方式,值得重視與討論。而過去,台灣的兒童文化是如何被耕耘開拓的?殖民統治複雜的政治結構下,在那今後我們應該都不會經歷的局勢中,前輩們是如何思考、行動的呢? 1987年戒嚴令解除後,在日本統治下被〈日本文化〉壓迫的〈台灣色彩〉,以及戰後獨裁統治下被〈中華文化〉排擠的〈台灣文化〉,正以欣欣向榮的姿態開展出一番新貌,然而,真正有〈台灣色彩〉的兒童文化到底是什麼?本書藉由考察日本本土與台灣的互動關係,來掌握日治時期 ( 1895-1945 ) 台灣兒童文化的狀況,進一步探討殖民地兒童文化中所含蘊的民族與語言的問題。書中提及的日治時期兒童文化工作者的言動,足以當作我們的負面教師。唯有真摯地回溯歷史的軌跡,接受台灣多元的原貌,才能踏出創造〈台灣色彩〉的第一步。汲取過去的經驗或許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但是至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或是釐清問題的線索,成為台灣兒童文化開創與拓展的力量。
【電子書】泰雅族
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當中分布地域最廣的一族。本書首先回顧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及複雜的族群內部分類系統等客觀知識的建構過程;接著呈現本族人群分類方式的多重性與動態性,並探討兩個最重要的泰雅文化核心觀念——gaga與lyutux。 gaga 的字面意義是「祖先流傳下來的話」,它在儀式及日常生活的實踐過程中,呈現了複雜而多義的內涵。透過gaga的實踐,不同層次的「社會範疇」在不同情境中被同時或分別強調;社會範疇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建構地,並非封閉或固定不變。更因為gaga包含了多重意涵,每個人可以從不同來源分享、交換或學習到不同的gaga,在建立其自我認同的過程中,也不斷重新界定其社會關係。泰雅人的社會關係除了人和人之間,還涉及了人和lyutux(泛稱神、祖先、鬼)的關係;「社會」及「宗教」並非兩個不同的範疇,而是相互界定地。深入探討泰雅文化,更能凸顯當地人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其獨特的文化意象來理解變遷及創造意義。
【電子書】蘆洲古厝的故事
蘆洲最具規模的地方公廟當屬奉祀觀音佛祖的湧蓮寺,觀音佛祖的信仰更成為了全體蘆洲人的精神寄託,不少蘆洲人會在子女出生後到湧蓮寺求取香符......
【電子書】青山有史:台灣史人物新論
在歷史人物交談的瑣語間隙裡,感受一種種來自歷史的情緒:有讓人興奮的革命激情,也有讓人想四處走走的閒情百年來,許多擁有多岸多地經驗的台灣人,他們的流動認同依然發生在我們身上
【電子書】布農族
布農族活躍於臺灣中部中央山脈地區,是臺灣原住民當中,居住地最高、最擅長打獵、又最喜歡作夢的民族,也是四處遷移而活動力最大的民族。 本書將先從布農人對人的看法等文化分類概念著手,重新詮釋布農族傳統社會文化的特色,進而由此說明他們在現代化的歷史社會條件下。如何理解現代化的各種主要力量,並創造出自身新的社會文化傳統。而作者也解析了在新傳統下,布農人如何面對全球化,以及臺灣大社會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重建過程所產生的區域再結構與新地方社會形成的條件下,所產生原以面對面溝通方式所建立的日常生活範圍,改變為以超越面對面溝通方式所建立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有的再創造。由於這再創造的過程涉及社會文化上的根本改變,因而更凸顯出布農人如何以涉及非意識的深層心理層面之傳統夢占,做為其文化與族群認同的主要指標。
【電子書】活出真愛:包錦蓉的人生驚奇
一個在二十年前,被台大、馬偕和榮總名醫一致判定此生可能不會走也不會說話的重度腦性麻痺兒,卻以無比的勇氣與力量,在成長的過程中,走出令人感動不已的精采人生!就在爸媽以為一切正邁向坦途時,突然間,上帝又讓她面臨了必需換肝的?運。 腦性麻痺從來不曾擊垮包錦蓉的人生,儘管學習任何事都要多花十倍以上的時間,但疼愛她的家人披荊斬棘用「愛」鋪了一條路,加上錦蓉過人的意志力與決心,二十歲的她,無論在繪畫、游泳、詩歌朗誦、跳舞各方面都有超出意料之外的傑出表現。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包錦蓉,更透過油畫創作,以用色豐沛的筆觸,揮灑出心靈深處對於人、事、物的熱愛。「樂觀勇敢」就是她最大的創作動力。 「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特殊奧運選手。」包錦蓉說這句話時,美麗的臉上滿是自信的神采。從一個曾被醫生判為今生不能走、不能說的孩子,到今天成為激勵別人的楷模,她始終以自己的方式對生命負責,因為從來不輕言放棄,才有今日我們所見到的精采成就。她的每一步都將會是後來的、有同樣遭遇的孩子的希望。 願此書能鼓勵天下所有不幸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用一種積極但心平氣和的態度,面對上帝給我們的人生功課。「凡事背後,必有主最好祝福和最深美意。」
【電子書】染血的山谷:日治時期的噍吧哖事件
1915年,余清芳、羅俊和江定等人不滿日本殖民政府統治,意圖發動武裝抗爭,建立自己的領導政權,但因抗軍不敵日本的機關槍和大砲,死傷慘重。一吧哖事件從余清芳等人開始策畫起事,到江定等人被審判處死,前後約兩年的時間裡,有1957位臺灣人被逮捕──其中遭起訴者1482人,被判處死刑者更高達915人,實際被處以死刑者有135人,一部分人則死於監獄中。如此驚人的數字,使此一事件震撼海內外。者主要從社會史的角度來探討一吧哖事件,透過個案研究探討日本殖民政府政策對臺灣地方社會所造成的衝擊和一般民眾對此的反應,以突顯出世界殖民史中,臺灣殖民史與社會史所代表的意義。
【電子書】從賣菜小童到台灣首富蔡萬霖:只要堅持
脫離貧困 從深入首富的精神開始蔡萬霖先生多年蟬聯台灣首富,從賣菜與醬油起家、窮困出生的蔡萬霖,透過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拾級而上。不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播下的觀念種子,更開枝散葉地成就了今日的霖園集團的經營精神與理念,不僅深遠地塑造台灣經濟的發展面貌,並且廣泛地影響了民眾的生活。沒有傲人的學歷,沒有雄厚的資源,在他執著的身影之後,蔡萬霖用他的一生示範了,只要堅持,就無所不成!成功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他的故事鼓舞了所有出身平凡的人,啟發了我們:會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成功的永恆真理!唯一近身採訪蔡萬霖,新聞界耆宿卜幼夫 先生回顧老友,揭開脫貧致富、家庭教育、以及為人處世的全方位成功傳奇,呈現出最深刻精采的人生洞察智慧: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堅持,就會走到……
【電子書】台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
本書共蒐錄作者近十幾年來對台灣、大陸及兩岸相關政情的觀察與評論文章共35篇。其中台灣方面19篇,主要集中在民進黨執政後的政治評論,大陸方面9篇,主要以中共改革開放後到1991年為主,值得一題得是,〈中共選舉制度與1989?1991年基層選舉之研析〉一文不但獲得91年安全局國內學術研究論文評比第一名,且該文研究費時兩年,恐亦是全球至今唯一研究大陸基層選舉之首例。兩岸部份有7篇,包括政策研議,也有政治觀察,「中共回應李總統3條件時我具體政策構想」為執政政策研議,該研究完成時間是在國統會成立及國統綱領公佈之前可說是最早研議兩岸政策的專案,值得研究兩岸政情人士參考。政治是為提昇人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服務。政治人物必須是人道主義者,同時也必須具有人文關懷與國際視野,才不會以權謀私,塗炭生靈。兩岸政治領袖應以前瞻性、大格局、大氣魄的宏觀觀照來處理兩岸事務,期使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能傲立於世界。
【電子書】與馬英九論台灣史
馬英九一反過去國民黨的高姿態開始向二二八事件家屬道歉,開始對白色恐怖反省!他如何道歉?他如何反省? 請看李筱峰教授新作《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如何分析馬英九的台灣史觀! 馬英九說不要受那些自以為懂台灣史的人的影響,那麼馬英九懂台灣史嗎?如果他懂,我們是不是不要受他影響?想要爭取總統大位的馬英九,他教訓給大家的是一套怎樣的台灣史?他的立場與論點又如何? 李筱峰教授就馬英九所發表的文章與言論,重新詮釋馬英九所不知道的台灣史。從殖民時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到近代的重要大事等等背景,輔以難得的照片和史料,為我們釐清族群衝突和政治對立的由來,並且一一澄清了台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
【電子書】重回清代台北車站
作者身為一個長時間追尋古車站影像及資料研究者,對隔絕於世人超過百年之久的大清臺北車站,為之驚豔,於是,投注許許多多的時間與精力,企圖揭開已湮沒於歷史中的清代臺北車站的神祕面紗,並加以還原。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談古鐵道,將中國自有清一朝始建鐵路的起始與興建過程,深刻呈現;下篇將謎樣的清代臺北車站,詳加考證、研究,作出一番精采的推論與現場重建。
【電子書】蔣介石健康長壽一百招
蔣介石的長壽養生之道,表現在四個主要的方面:起居習慣、健身運動、飲食營養、醫療保健。這可以說是筆者訪談多位接近蔣介石的副官、護士、乃至近親,所得之蔣家長壽養生一手祕方。 簡要而言,蔣介石的起居習慣,和他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及長年軍旅生涯有密切關係;健身運動,則與蔣介石歸納老一輩遺留的健康經驗,以及他早年的宗教心得,乃至太虛法師口傳心授靜坐之法,皆是蔣公健身運動的核心精華;而蔣介石飲食營養,則吸取多方面的精華,諸如:早年留日習軍時的飲食哲學、蔣家家傳的飲食習慣、孔宋家族的飲食祕方、蔣家醫官之飲食衛身建議;至於蔣公醫療保健,與國府播遷台灣後,整個國家的醫療體系,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電子書】台灣百年樂透
本書詳述臺灣自日治時期至今,百年來自彩票、愛國獎券、公益彩券……及今之樂透彩、及時樂的演變與發展,兼論及其他民間的博奕活動。本書分析臺灣人民的性格,結合臺灣歷史的發展,「博奕活動」只是多元文化下的一環,也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整本書所列出的彩票及鈔票圖片,大都是作者近二十多年來的收藏品,其中尤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彩票第一期拾分條大全張最為珍貴。對於喜愛收集紙幣與彩票等文物的讀者而言,本書絕對值得收藏!
【電子書】日本統治下的台灣
研究日治時期台灣史的第一巨著,台日兩地學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籍,首度以中文版與國人見面! 1895年6月2日,清國正式將台灣交割給日本,揭開了日本對台統治的序幕。受日本當局壓制的台灣人,歷經風起雲湧的武裝抵抗與鍥而不捨的政治運動,漸次培養出台灣人民的一體意識;日治時代的有志青年,以近現代的智識與教養,試圖描繪出台灣的國家遠景。現任駐日代表許世楷博士,於1972年率先以台灣的「主體性」為敘述主軸,寫下這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深刻描寫在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社會中,台灣人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了解先輩們如何進退自處,不僅是台灣近代政治史的體現,也有助於我們面對台灣前途抉擇的重要關頭。
【電子書】台灣民主國研究
1895年,忽焉誕生,又忽焉消失的台灣民主國,短暫而神秘。這個號稱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台灣民主國以獨立之姿出現,當然是台灣歷史大事,但是有關台灣民主國的模糊實態,以及日本初領台數月間純由民間積極應變的台灣攻防戰的激烈戰況,卻是普遍不為後世台灣人所知,誠屬憾事一樁。 對於台灣民主國,故王育德博士在其名著《台灣.苦悶的歷史》曾有扼要的論述,他說:「民主國的建立,是由留在台灣想混水摸魚撈油水的清朝官吏,和想要死守既得權益的丘逢甲等大租戶兼讀書人階級所串演的一齣戲。」可謂一針見血。但是根據本書作者黃昭堂博士的研究,台灣民主國內情並非那麼簡單,它其實摻有非常錯綜複雜的角力關係,糾葛著清國內部、日本、列強、在台清朝官僚及台灣本地仕紳各自的政治盤算。尤其相對於台灣民眾執拗、壯烈、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抵禦行動,那些無緣「祖國」無能、無恥的大小官僚和本地「有力人士」見風轉舵率先「落跑」的醜劇,寧是台灣的一章「哀史」兼「衰史」。本書旁徵博引諸多當時的清國密電及日本官方文獻資料,加上作者數年鑽研的獨家創見,以極縝密而宏觀的視角,一一詳予分明。
【電子書】圖說臺灣第一勇
本書為美麗寶島三部曲之三,作者再度以其對台灣歷史、文化的熟悉,編寫出令人驕傲的臺灣第一的人物與事蹟,共分臺灣第一人、臺灣第一地、臺灣第一事等三大篇……
【電子書】熱情的起點:林佳龍影像側記
強烈颱風海棠來襲,預定拍照的日子,林佳龍風雨無阻地準時前去。他挽起袖子,走過驟雨後的公園,一陣風吹亂原本整齊的頭髮,還來不及理好,一束陽光突然穿過厚厚的雲層照射下來,他抬起頭…「喀嚓!」攝影師陳建仲趕緊按下快門,似乎想設法抓住這瞬間即逝的影像。「這才是林佳龍!」陳建仲很興奮的轉過頭說。 繼《總統開門》阿扁總統攝影專書後,擅長人物錄像的攝影師陳建仲,再次以率真的角度來記錄林佳龍的影像。 從台大學運世代、到新聞局局長、到台中市長參選人,裁縫師之子林佳龍用自己的影像敘說故事,他要重新回到熱情的起點,持續用最謙卑的心,努力向前行。他來自雲林麥寮,就是人家說的海口,俗稱「風頭水尾」,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他在貧窮中樂觀向上。有人說雲林人是台灣人精神的表徵,說的就是雲林人這種「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的堅韌生命力。海口人特有的熱情與忠義,也許就是林佳龍勇氣十足,敢冒險、敢犯難,敢勇於挑戰不合理體制的原始動力! 考上建中,他開始奮進之旅,繼以第一志願進入台大政治系,接受思想啟蒙,投入改革的學運。自一九八0年代前期,林佳龍即積極參與台大學運,推動代聯會主席普選運動、廢除審稿制度等改革議題,並成為全校性的學生領袖。一九九0年三月野百合學運爆發的時候,林佳龍正在部隊服役,趕緊請假趕赴中正紀念堂,積極協助靜坐學生擬定訴求。一九九一年他獲得美國富爾布萊特國會獎學金前往耶魯大學,以七年時間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一九九八年取得耶魯政治學博士學位後,林佳龍就申請去日本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政黨輪替後,當時整個國安的交接事務,林佳龍參與協助處理。兩岸關係詭譎多變的情勢底下,美中台三邊緊繃的微妙互動,讓他也經歷了這一段緊張且難忘的歷史過程。之後,外界咸認為林佳龍推動了新聞局有史以來幅度最深、影響最廣的改革,他的改革作為讓人看見他的能力與決心。現在,年輕的政務官要下鄉選舉,真實體會人民力量的可貴,從人民身上學習到謙卑,也從人民身上找到奮鬥的動力,從人民身上建立自信心!林佳龍認為治理市政就像經營公司一般,市長應該自許為專業經理人,謀定而後動,以執行力來貫徹縝密的計劃。他認為領導者是「經營」事業,而不是「表演」事業,所以必須「專心、專注、專業」。因為留學、工作與旅行的緣故,他曾經到訪並用心探索過許多國家的重要城市。他覺得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幾項特質:市民有榮譽感、文化有在地特色、注重環境永續問題、支持綠色環保科技。 攝影師陳建仲巧妙的運用各種角度,將林佳龍與市民互動握手的生動畫面補捉下來。鏡頭下的林佳龍看來似乎非常努力想用手來傳遞他真誠的情感,畢竟握手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握手那一剎那,兩神交會那一瞬間,真是會有一股電流貫穿全身,我始終相信用手是可以傳遞真情感的……」林佳龍說。 攝影師陳建仲說,他想呈現私底下一般人較難見到的林佳龍──在溫文中有一點點憂鬱,但又不屈不撓的林佳龍。
【電子書】台灣百年飛行錄
一本航空迷不可錯過的航空史著作 你知道誰是台灣的第一位飛行員嗎? 你知道誰是全球第7個能自力製造超音速飛機的國家嗎? 讓我們從飛行史的脈絡看見台灣的歷史 讓我們從航空史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的天空 1914年3月21日,一架推進式雙翼機從台北呼嘯升空,正式開啟台灣飛行史的新紀元。從空中路的萌芽,邁入一日千里的噴射機時代,再與世界的民航路接軌;以軍用飛機為發展主軸的台灣航空界,在風雨飄搖中茁壯,不僅建立起極具戰鬥力的空中部隊,更成為全球第7個能自力製造超音速飛機的國家。 台灣的鐵翼凌空,締造了輝煌彪炳的空中戰果,也見證了錯綜複雜的國事糾葛,以及義無反顧的慷慨悲歌。作者以航空學校的專業背景,加上博物館學的歷史訓練,從國防、社會、文化各種視角加以回顧,成功捕捉了飛行的歷史瞬間,為台灣百年飛行史留下深切而翔實的記錄。
【電子書】啟蒙師與父
本書介紹荷西傳教士、沈光文、陳永華、陳維英、馬偕、甘為霖、巴克禮、劉銘傳、伊澤修二、堀內次雄、石川欽一郎、林獻堂、蔣渭水、林茂生、杜聰明、朱昭陽、胡適和殷海光共十八個在教育、文化、醫學、政治或是建設等方面上的知名人物,從其一生的故事著手,並著眼於其在台灣教育、文化、思想或文明上所具有的啟蒙意義,除了擺在眼前的偉大事蹟,與每個人物連結而起的教育史脈絡,從敘述中,我們還可以仔細地觀察思考,這群人,一個一個不同的個體,何以堅持?何以努力?何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們的人格特質和理想,成就了自己,也成長了台灣。
【電子書】啟蒙師與父
本書介紹荷西傳教士、沈光文、陳永華、陳維英、馬偕、甘為霖、巴克禮、劉銘傳、伊澤修二、堀內次雄、石川欽一郎、林獻堂、蔣渭水、林茂生、杜聰明、朱昭陽、胡適和殷海光共十八個在教育、文化、醫學、政治或是建設等方面上的知名人物,從其一生的故事著手,並著眼於其在台灣教育、文化、思想或文明上所具有的啟蒙意義,除了擺在眼前的偉大事蹟,與每個人物連結而起的教育史脈絡,從敘述中,我們還可以仔細地觀察思考,這群人,一個一個不同的個體,何以堅持?何以努力?何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們的人格特質和理想,成就了自己,也成長了台灣。
【電子書】台灣國家能力與國家認同之關係〈1990─2000〉
在西方的政治發展研究中,呈現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所造成的「認同危機」,被認為是政治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許多殖民地相繼成立新興民族國家,認同危機已經不只是面對發展主義模式中的傳統/現代的掙扎問題,而是更進一步地擴展到殖民關係對國家認同構成的影響,當時代進入今日的全球化世界中,認同危機更進一步擴展到文化侵略的後殖民問題。台灣處在多重殖民的歷史中,認同問題在八0年代解嚴以後成為一新興的社會思潮,過去「中國人」鐵板一塊的國家認同之板塊逐漸轉變為「台灣人」以及其他分歧的認同,本書嘗試用新國家主義研究途徑,以國家能力的轉變作為解釋國家認同變遷的切入點,希望能提供另一扇研究與解釋台灣認同問題的窗口,並提供台灣的社會、國家與企業一個重新看待台灣國家認同變遷的新情勢與其原因。本書擬透過歷史研究、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問題探討,章節架構分為下述三大部分:第一部份、介紹國家能力影響國家認同的學說與指標第二部分、計畫從國際因素、財政經濟因素與制度調控因素作為探討台灣國家能力之指標,說明國家能力指標如何影響台灣國家認同第三部分、為說明台灣的國家能力在國家認同變遷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影響力。預期的研究成果除了在學術上將西方的理論嘗試用來解釋台灣的情勢外,還希望能提供台灣的社會、國家與企業一個重新看待台灣國家認同變遷的新情勢與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