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台灣蒸汽火車速寫
台灣蒸氣火車速寫 這些都是名副其實的火車,行駛中的火車,車頂煙囪帽黑煙,車底噴出水蒸氣,長長的氣笛聲,隆隆動輪交響,跑起來渾身是勁,鋼體充滿活力;一旦靜下來,宛如家道中落的貴婦,沒落中猶有拂不去的雍容氣質。 如今,這些火車已經全部熄火,沒有被解體報廢的,全台灣尚有70部左右,原來這些火車都散置在各地公園、糖廠、觀光區或文化中心等地。 除此之外,早年奔馳過台灣的日製車種,有的在台灣已經消失,但日本還有保存,因此連台灣現存的蒸氣火車加起來,總共湊足100輛。 作者介紹 李欽賢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專。曾舉辦多次過人畫展,包括兩千年於台北形而上畫廊所展出的「蒸氣火車一世紀」。
【電子書】台灣人的價值觀
島國價值 價值觀是人類社會歷史進行式的文化表徵。大體而言,價值觀可以窺探一個民族的性格及一個國家的國民氣質。 本書以現象學的意涵,試從文化相對主意的角度,歷經用心良苦地思索推敲,共擬出三十種台灣人獨特的價值觀來作邏輯演繹與評比分析,諸如台灣人對生死、命運、緣份、良心、善惡、名聲、地位、道統禮教、人情義理...的道德認知和行規範,台灣人多元價值體系的因應遞嬗,尤有發人深省的精彩論述,很能全面性地挖出台灣人精神面的深層結構。 基本上本書只是「序說」或「引言」,作者對於每一命題皆冠之以「xx學」,並非心存心舞文弄墨或有意虛幌學術招牌,而是每一命題皆薀含無限廣闊的學術性探討空間。以「xx學」為題,或能引起素來「無魂有體」或「有禮無體」的台灣人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與趣。 作者簡介 黃文雄 高雄岡山人,1938年生,1964年赴日;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政經學碩士。 曾任日本台灣同鄉會會長,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台灣聯盟日本本部重要幹部;迄今日文著書共三十餘部,是繼陳舜臣、邱永漢之後,活躍在日本出版界的台灣籍暢銷作家,最近曾連續數年進入年度暢銷書排行十名內。
【電子書】王育德全集(1):台灣‧苦悶的歷史
對台灣人來說,歷史真相經常是曖昧難辨的,因為大部份出自殖民統治者或和歌德派觀點的台灣史都充滿著神話、謊話和廢話。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之後的台灣黑暗時代,天不清、月不明,神不寧、氣不爽,「苦悶」正是台灣良心知識份子的典型寫照。 就在那個白色恐怖的禁忌時期,流亡日本的王育德先生以生命為賭注,奮力完成了這部石破天驚的台灣史名著。本書是頭一次站在台灣人立場,以完全的台灣史觀濃縮概述台灣千年來的脈絡軌跡,深入分析各時代的特色和真實,不僅依循歷史視野追溯台灣的特殊性,並且也為台灣獨立提出了有力的論證。 本書於1964年先以日文版在東京問世(弘文堂出版),立即成為日本台灣研究界鳳毛麟角的參考工具書之一,十五年間賣了四萬本以上。漢譯本於70年代同樣先問世於日本,再流傳美、加各地的台灣僑界,無數台灣熱血青年是「一面哭一面讀」,有些是初識台灣母親的「真史」,有些則是澈悟原來他們所知的台灣史竟是被歪曲乖張的歷史。因其震撼力超強,大大撞擊了中國統派和鷹派「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思維邏輯,中國共產黨痛罵它是「品質惡劣的壞書」,國民黨更乾脆把它列為禁書
【電子書】台灣藝妲風華
台灣藝妲 「台灣藝妲」在日治時期,可稱為交際花,因其有文學修養,有風度,談吐風雅大方,懂得接待客人禮儀,上流社會的交際聯誼以及宴請高官名人,婚慶喜宴,都喜歡召其執壼,在席間招待,演唱,高吟,以娛嘉賓,讓賓主盡歡;或二三知友在其香閨淺酌,聽其輕彈琵琶,漫唱南音小曲,特別有一番風韻,所以艷名遠播。 當時台北社會人士舉辦「酒國花魁」選舉,而有「酒國名花」之稱,甚為風光。在現實生活中,其命運是可悲的!幼年被賣入「藝妲間」,由鴇母延請熟師曲師教學,學習書詩歌曲。學習之時,鴇母持藤鞭在旁監督,稍有怠慢便鞭打,忍淚吞聲!學成能唱,能吟,能彈,還要訓練飲酒,集琴曲書詩於一身,才豎艷幟,招徠顧客。 可是命運各異,有的綺年從良,嫁作商人婦,恪守婦道,相夫教子,過著美滿幸福生活。有的在風塵苦海中浮沉到人老珠黃,生活潦倒,甚至淪為私娼,悒悒而終。 戰後初期,由於時代變遷,藝妲逐漸沒落,藝妲之名,也被普通妓女冒用,失去昔日風華,而今,藝妲也成為歷史之名。 作者簡介 邱旭伶,一九七○年生,桃園縣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美國俄亥俄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現任自由時報藝術特區版記者。
【電子書】台灣傳統老行業
寄藥包業 距今五、六十年前,台灣社會正是最艱苦的時期,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接著挑起太平洋戰爭,糧食缺乏,人民生活困苦。加以當時醫師很少,即使是一個鄉鎮也難得有一醫院,老一輩的人,把醫師稱為”公醫”。那時候,鄉民醫藥常識缺乏,如有病痛就找些藥草治療,大家都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 提起”寄藥包”這個行業,四、五十年前,本省非常發達。家庭配藥員,會將大包小包的成藥,送往偏遠的家戶寄放。目前由於醫療設施普及,醫院充斥鄉鎮,交通又方便,民眾生病馬上可以就醫診療,因此這種寄藥包的行業,也成了消逝中的職業。數年前仍在偏僻山區謀生,而碩果僅存的家庭配藥員已告老退休,他更成為寄藥包行業的終結者。 光復前後,由於鄉村的醫療診所,寥廖無幾,民眾生病,只好找成藥服用。於是一些藥商為了適應民眾的需要,特別製造了一些感冒藥、止痛藥、止瀉藥、退燒藥、仁丹、神藥、胃散、眼藥水等,裝在大孳袋內,僱用家庭配藥員,背著一大箱藥包,有時走路,有時騎單車,甚至翻山越嶺,爬踄水,前往鄉門,挨家挨戶寄放藥包,以應病患急需,這種行業就叫做”寄藥包”。 這些寄放在每個家庭的成藥,種類不少,不但有內科,也有外科藥品,如果家中有人傷風、感冒、頭痛、腹瀉等等,都可以服用藥包內的成藥,既省時又省錢,更不須長途奔波,找醫生診治。
【電子書】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
蔣介石與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對立陣營的風雲人物,他們之間竟也曾有過十年之久的友好 觀係。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因為兩人在戰後的截然相反的歸宿而被深深地藏入了歲月的「黑匣子」 。然而,半個世紀後,我們卻又從滿佈灰塵的歷史檔案中,為這一連串的疑問,找到解答:為什麼在江西 內戰中,國共雙方軍隊都在德國顧問指揮下作戰?為什麼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軍官身影,會活耀在「八一 三」、「台而莊」抗日前線的中國軍隊指揮部裡?德國納粹黨及其「元首」希特勒怎樣看待中國?如果您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那麼,請翻開本書。
【電子書】台灣稀姓的祖籍與姓氏分佈
今日台灣人口的祖籍與姓氏分佈,是台灣拓墾過程中各籍、各姓移民整合運動的結果。在台灣拓墾史上,同姓認同的重要性僅次於同鄉認同,但同姓聚落並不表示彼此之間必有血緣關係。 & 台灣可以有全台灣的大姓,也可以有各祖籍的大姓,還可以有各縣市的大姓,甚至可以有各鄉鎮(市區)、各村里或各種人群團體的大姓。另外,台灣的準稀姓人口,依其姓氏,大概可猜中他的祖籍,而某些姓氏根本不必猜,便知他的祖籍,還知他來自那一鄉鎮。 & 本書作者以台灣稀性之祖籍與地區分佈,探究台灣拓墾史上的整合問題,而台灣拓墾後期,祖籍已逐漸不被認為十分重要,顯示了台灣人民不論來自何處,除了少數地區外,早已混為一體,從戶籍資料上已不易區分祖籍,而以「台灣」為其認同對象,實實在在成為台灣人了。
【電子書】被出賣的台灣
本書是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與學術研究的結晶,以第一手的詳實資料為基礎,以自由主義者的觀點與關懷,描繪1941~1960之間被視為戰利品的台灣在美國與中國的拉扯下,由於自由意識與力量的闕如而導至的悲劇命運。作者嚴謹而全面的鋪敘,當中國的流亡政權取得台灣的統治權後,「美麗的島嶼如何淪為人間煉獄」這一台灣歷史懸案,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前因與後果,已然近代化的二十世紀的台灣文化、社會、政經體制與體質,如何在前近代中國奸商官匪集團的蹂躪下支離破碎、民不聊生,不僅一手導演屠殺的慘劇,而且導至台灣整體政經人文的急速倒退…鑑往知來,本書超越了任何意識形態的桎梏,不只客觀詳實的解析了二二八事件的文化、政治、社會的結構性因素,更提供當代台灣人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命運與未來發展的歷史認知及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