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顧老師的筆記書I:學習社會‧ 繁盛
學習是一種生活型態,與我們息息相關。 如果漠視了終身學習,無異於放棄將成人的思維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韓國前副總理金信一表示: 「韓國的憲法規定了終身學習成就應有國家認證,以符合社會正義」 &而台灣呢?官員們說:台灣沒有人才,我們會死得很慘..... 其實台灣的基層從不欠缺人才,只是沒被菁英階層看到。 相對於人才焦慮,本書提供了另類觀點,藉由社區大學在台灣的經驗,指出政府及民間在營造「學習社會」的合理環境上,應努力創造出更多「知識加值」的效益,包括頒發「終身學習學士文憑」,以培育更多稱職的現代公民。 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惟有靠全力發展知識性、公共性的終身學習機制,才有可能讓每個人都發揮學習到的知識,共同打造一個自由、平等、繁盛的理想家園。 本書的論述集中在對於「學習」、「知識」,以及「風險」這幾個議題的分析,而貫穿的主軸則是作者涉入甚深的社區大學運動。社區大學的最早構想,大約是黃武雄教授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即已醞釀,到了一九九四年的410教育改革運動時大致成形,並且被賦予扮演教育改革「側翼部隊」的任務,也就是透過成人世界的「社會改革」來重建價值觀,避免教育改革受到保守勢力牽制,最後全盤落空。 本書目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論文,較能完整反映作者這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本書大略分成三個部分,共十七章。分別是「學習社會與社區大學篇」、「台灣學篇」、和「風險社會篇」,雖然有不同的重點,卻也逐漸聚焦到對於學習和知識的反省,並且在制度上提出若干建言,希望能透過時間來驗證這些觀點的合理與否。而且每一章作者都加上了撰寫論文當時的時空背景以及當持所抱持的理念,一併娓娓道來,讓讀者的閱讀人身份轉化成與作者同理心的分享者,這也形成本書一項特色。
【電子書】遙想德先生:百年來知識份子的歷史格局
一九一二年,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建立。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脫離朝代統治,告別專制獨裁,與世界現代文明潮流同波共行,隨後,人類共同追求想望的「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在五四運動中正式出場。這場知識與文化的革命,跨越時空,來到一九五零年代的台灣,以此基礎展開對黨國威權體制的論戰,亦影響了一九七O代的保釣運動,成為台灣政治與民主運動重要的思想資源。德先生在台灣,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的知識青年,透過各種異議文宣與刊物,以肉身、血、靈魂展示著殊異的生命經驗,際此,現代文學與歷史一步步捲入激烈的政治敘事中。歷史學者潘光哲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數十年來其研究與言論精華皆集中於此書,「五四」之後,對於各種「啟蒙」與「救亡」口號性質的主張提出警訊,作者認為:面對社會與文化重要的母題,史者必須立基在「深描細寫」研究工作上,避免犧牲歷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的解釋為代價,成為「觀念的暴政」。本書分為兩個部分:「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對於自由主義者如何書寫並議論了「威權體制」的分析與批判,期能提供啟發性的思考。
【電子書】雅美族歌謠:古謠
雅美族歌謠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唱者只憑著歌喉唱出不同的美妙歌聲。要成為一位雅美族的歌手,必須學會唱出十幾種不同韻律的歌謠。雅美族的古謠是非常難 學的,這種歌謠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學會。在口傳文化的社會中,雅美人利用歌謠來記錄著雅美人的生活經歷或漁牧技巧,其自編的歌詞主要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經 歷、工作上的各種現象及對事物的感想,例如魚撈歌顯現雅美漁夫在海洋捕魚時的勇敢、耐力、智慧與技巧的傳承。事實上,雅美歌謠不僅具有娛樂功能,同時具有 教育及文化歷史的意涵。 本書由雅美族的素人作家周宗經(夏本奇伯愛雅)收集編撰而成。夏本奇伯愛雅投入蘭嶼當地文史工作多年,意識到歌謠所面臨的傳承危機,早年即開始在各部落 採集歌謠後,將口語的吟唱轉為文字形式呈現,並對其進行詞意解釋與文化分析,希望能夠藉由這樣的收集與整理,為保存蘭嶼雅美歌謠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能讓更 多的人藉此欣賞雅美歌謠之美。 本書共分「古謠」、「情歌與拍手歌」兩冊,從上千首歌謠中選出合計225首雅美族歌謠,將這些歌謠的吟唱內容有系統地翻譯成拼音文字與漢語,在記載其歌詞內容外,亦針對各首歌謠述說其文化意涵。 在閱讀文字之餘,本書亦希望讀者能夠聆聽到歌謠聲音,因此除了請夏本奇伯愛雅先生從其錄製的錄音帶中辨識出已整理過的歌謠聲音外,亦請夏本奇伯愛雅夫婦錄製他們所創作的歌謠,《雅美族歌謠:古謠》總共獲得67首歌謠聲音,《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共獲得36首歌謠聲音製成聲音光碟隨書出版。 《雅美族歌謠:古謠》一書以anohod曲調作為收錄範圍,共收錄115首歌謠。anohod為雅美古謠的唱法,且其中有許多歌謠的歌詞是由祖先創作吟唱,經由後代子孫記憶傳唱而保留下來成為部落流傳的歌謠。此外,從其採集的數量來看,anohod亦為族人最常吟唱的曲調,幾乎在各種場合,如房屋落成、大船下水、田裡耕作、捕魚或上山伐木等都可聽到族人以此曲調吟唱或創作。該書收錄的115首歌謠,依據歌詞內容分為慶典與祭典、捕魚、農務與勞務及其他(如敘說名望、祖先事蹟、追憶壯年等)4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再根據歌謠名稱及部落依序排列,藉此呈現雅美(達悟)族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意義,以及anohod此一古謠曲調的應用與分佈。
【電子書】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
雅美族歌謠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唱者只憑著歌喉唱出不同的美妙歌聲。要成為一位雅美族的歌手,必須學會唱出十幾種不同韻律的歌謠。雅美族的古謠是非常難 學的,這種歌謠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學會。在口傳文化的社會中,雅美人利用歌謠來記錄著雅美人的生活經歷或漁牧技巧,其自編的歌詞主要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經 歷、工作上的各種現象及對事物的感想,例如魚撈歌顯現雅美漁夫在海洋捕魚時的勇敢、耐力、智慧與技巧的傳承。事實上,雅美歌謠不僅具有娛樂功能,同時具有 教育及文化歷史的意涵。 本書由雅美族的素人作家周宗經(夏本奇伯愛雅)收集編撰而成。夏本奇伯愛雅投入蘭嶼當地文史工作多年,意識到歌謠所面臨的傳承危機,早年即開始在各部落 採集歌謠後,將口語的吟唱轉為文字形式呈現,並對其進行詞意解釋與文化分析,希望能夠藉由這樣的收集與整理,為保存蘭嶼雅美歌謠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能讓更 多的人藉此欣賞雅美歌謠之美。 本書共分「古謠」、「情歌與拍手歌」兩冊,從上千首歌謠中選出合計225首雅美族歌謠,將這些歌謠的吟唱內容有系統地翻譯成拼音文字與漢語,在記載其歌詞內容外,亦針對各首歌謠述說其文化意涵。 在閱讀文字之餘,本書亦希望讀者能夠聆聽到歌謠聲音,因此除了請夏本奇伯愛雅先生從其錄製的錄音帶中辨識出已整理過的歌謠聲音外,亦請夏本奇伯愛雅夫婦錄製他們所創作的歌謠,《雅美族歌謠:古謠》總共獲得67首歌謠聲音,《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共獲得36首歌謠聲音製成聲音光碟隨書出版。 《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一書以比較娛樂休閒和輕鬆愉快的情歌和拍手歌曲調為主要收錄範圍。這類曲調包括ayani、omririna、kalakalamat、mikariyag、mirawarawat與rawarawat等。有別於anohod的曲調在慶典和工作時吟唱,這些曲調的歌謠大都是在男女之間表達情感或平時族人聚集在一起歡樂慶祝時吟唱。由於這些曲調具有其個別特色,因此本書依這些曲調分類收錄的110首歌謠,藉此呈現雅美(達悟)族人應用這些曲調所吟唱的歌謠特色,而在每一個曲調類別下則以歌謠名稱及部落依序排列歌謠。
【電子書】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臺灣國家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創造台灣多元文化特色,建構臺灣新文化資產,藉以提升競爭力進軍全世界的重要指標。本系課程素以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為教學的核心,積極引導學生在語文上作創造性的詮釋和多樣性的表述應用。本研討會希望透過學界、業界各種文化創意的研究成果及文化產業實務經驗的發表,更深切掌握文化創意產業的各種面向,並進一步推展文化創意上的教學與深化理論的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為時興熱門的話題之一,談到「文創產業」,似乎總是呈現欣欣向榮、一片光明前景。然而文化、創意是抽象的;產業為具體的。抽象與具體之間的媒合,又涉及跨領域學科整合,也不是那麼輕易能夠誇談成功,文化又是長期積累而成,傳統與現代看似對比,卻又相承相續,為此,研討會主題訂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創意產業》。 希望透過與會學者的論文,將神話傳說、歌謠、戲劇、經史子集、詩文等眾多無法備載的傳統文化,任擇其中一項與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從事結合研究,討論兩者之間的關係,或討論文化創意產學研究成果,或現代文化質素如編輯出版、廣告設計、多媒體影像等應用與研究,以強化文創產業的深度與厚度。
【電子書】當代正義理論
當前在我們的國家與社會之中,對政治、社會、經濟、與政策諸問題的討論,從民意代表、學術界、一般人民與輿論界,都以是否合乎正義,公平的原則來抨擊、論證與影響政府的作為。因而可知,「正義」一詞目前正瀰漫盛行於我們當前的社會之中。「正義」之於我們社會國家既然如此重要,而且又是當代政治社會思潮所關切的主題。那麼試問究竟何謂正義?正義的基本主題是甚麼?正義的觀念是人與生俱來的嗎?此外,正義只是一個抽象的理念,當吾人運用它來評價一個社會與國家種種政策之際,必須有更具體的準繩或原則作為依據,而這些準繩或原則應如何建構或尋求呢?又如何給予這些準繩或原則合理的論證依據?最後,在實際運作上,究竟何種制度或政策方能落實正義原則呢?本書對許多當代正義理論家著作作深入探討與研究,包括羅爾斯(John Rawls)、杜爾金(Ronald Dworkin)、海耶克(Friedrich Hayek)、麥佛森(C. B. Macpherson)、諾錫克(Robert Nozick)、布魯斯.艾克曼(Bruce Ackerman)、達維.彌勒(David Miller)。
【電子書】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
為能落實社會福利服務的專業精神,盱衡公民社會的君臨,《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一書兼具理論與實務議題的探討,第一部分在提供社區工作者鉅視的架構,使讀者能掌握社區工作的總體性質。介紹並討論社區工作理論、社區意識、社區組織、社區營造、社區政策、社區行動、社區參與等。第二部分在提供具體的社區工作方案,使讀者能掌握社區工作的堂奧;包括:老人社區工作、醫務社區工作、社區照顧、社區學習等。運用寬廣的學科概念探討社區工作,達成社區發展所揭示的「造人──提昇自覺意識」,「造景──增進環境品質」,「造產──複合多元發展」等目標。
【電子書】文化資產概論
人類珍視自我認同的文化遺產,是在時間與空間的歷史進程中找尋自我定位的一種方式。近代國家將國族文化遺產的指定與保存,作為激發民眾認同意識的重要途徑,進而促成了世界各國陸續將文化遺產保存觀念的制度化。 2001年3月,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巴米揚山谷具有1,500年歷史的石雕大佛事件,震驚了全世界,顯示人類仍然還未達到尊重、包容、欣賞甚至跨地域、族群、信仰的共同合作保存人類遺產的理想,也使得文化遺產的保存工作步入了歧途。 本書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起源與趨勢介紹為起點,並審視台灣在文化資產保存上的相關法規、權責機構、過程及發展特質及執行層面進行探討,嘗試喚起民眾對文化資產的注意與保存意識。
【電子書】回歸信念:社工信念的實踐
本書是《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信》的延續。堅守信念,面對挑戰,是成為社工的必備的條件。然而,前線社工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實踐社工信念,卻又是另一課題。本書以不同的社工信念為題,讓20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工,圍繞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細說他們在不同崗位和服務範疇中的挑戰和挫折,以及自身對社工信念的反思,分享他們在現時香港的工作環境中堅守信念的方法,表達他們對作為社工的熱誠、對堅守並推廣社工信念的執著。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有志從事社會工作的同學及在職的社會工作者,希望透過此書再次提高對社工信念的關注,記錄及整理本地社工的實務經驗。
【電子書】話語的秩序:文化當代性諸問題批判
當代性的文化,意義就在當下,從秩序上看屬於「無序」的文化,如何在「無序」中建立新的話語秩序?這是擺在所有思考者面前的問題。大家都在談當代性,就像當年的後現代與現代性一樣,一個原本嚴肅的命題,在社會科學中很容易淪落為偽命題,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在一個全新的語境裡,很多概念都等待著重新審理,很多問題都等著大家去共同解決,大家最常說的「體系」並未完全徹底地建立起來,當然,在這些事情在解決之前,對於話語的新秩序,只能是奢求。而我,則願意與大家一道在解決具體問題上,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積極作用。此外說明一下,以前在其他報章、論文集以及互聯網上看到的文章,各方面都有刪改,一切以本著內所修訂的內容為主。
【電子書】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而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是人們用來處理和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改造社會的重要機制。社會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環,是針對社會運作的障礙、不平等和不公義的事情所對應的社會機制,以解決社會危機及社會問題。社會立法則是以增進社會大眾福利,以促進社會進步發展而訂定的法規。本書分就「社會政策的系統探討」及「社會立法的內容陳述」等二十三項主題,自宏觀面及微觀面分別說明。用以確保民眾生活福祉,建制一套高瞻遠矚的社會安全體系,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建設一個公義祥和的新家園。
【電子書】近代中國的商會網絡及社會功能
中國商會的起源與清末中國頒布商法關係密切,商會網絡出現的原因在於連結不同地域、行業、族群之間的商會。中國的商會從清末起已形成細密的網絡系統,足見商人的高度組織能力,與有管理學家批評中國人只「強於關係」而「弱於組織」顯然不符。本書共收論文八篇,書末附有〈香港及海外華商會、華商團體史研究文獻目錄〉近二百條。本書討論的對象,主要為商人和商會網絡,另論及商會所發揮的社會功能,都以不同的商會為研究個案。本書論述的區域,包括中國本土的天津、北京、河北、上海、廣州、汕頭、香港以及海外的日本。論述的主題,涵蓋商人網絡、商會及商人團體的組織結構及其社會、經濟功能等。本書各論文的議題,多為過去學界未被注意者,正可補足目前商會史研究在這方面的不足。
【電子書】台灣有時是天堂
台灣這土地上的人、事、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她可愛的地方。當我在國外時,總會想著她的好。當我看到外國文化比台灣良善時,也總是會思考著台灣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與否,往往在於教育上的價值觀。而台灣教育過度重視分數與學歷,嚴重扭曲了價值觀,也導致了許多我們不能接受的文化現象。雖然這本書中檢討了很多台灣的問題,也舉國外的例子做對比,但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西方先進國家也是歷經了多年的經驗與改變,才換得了所謂的先進與文明。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住的地方是個樂園,而台灣是我們棲身的地方。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就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最原始的初衷,找回讓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希望。找尋根源,打造良善、進步公民品格的生活教育美學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夢,也想要把它們實現。倘若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成為心中的天堂,或許就必須從改變台灣的一點一滴開始。從無憂無慮的鄉下小孩,到因為遭受欺負而不想上學的國中生,到成為田園小學老師,再到澳洲留學的博士生,從這一切親身經歷當中,作者對於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感受。重視成績、不重身教、貪求近利、雙重標準、缺乏美感……,這些都是台灣當前社會亟須討論與思考的課題。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成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幸福更加滿點。【本書特色】1. 從小處著手,構築台灣成為天堂樂園的公民品格書。2. 提升台灣向上力量的生活教育美學。3. 從生活細節中找尋進步因子取代墮落根源,不含教條意味的勵志書。
【電子書】實用國際社交禮儀
隨著時代進步與環境改變,國人出國人數逐年大幅增加,不但與外國人士接觸與交往日益密切,政府機構、學術單位、民間團體或工商企業各界,在國際間進行各項交流與活動,亦日趨頻繁。通曉國際禮儀,已不再如往常被視為係從事外交工作者專屬之知識領域,而是作為一個現代國民,人人所應具備之基本常識及遵守之規範。國人在國際性活動或社交場合,無論是參加國際會議、學術研討會,乃至公務、商務上洽訪,接待外國賓客,其進退合宜,符合國際禮儀之舉止行為,不僅能贏得國際友人尊重與讚賞,更可建立個人及國家良好形象,進而使人際關係更為和諧,工作推展更加順利,事業順暢發達,職場無往不利。本書內容含括(一)日常禮節、(二)服裝儀容、(三)國旗與勳章、(四)進餐及餐席禮節、(五)宴會及席次排位、(六)酒與社交酬酢、(七)電話禮貌、(八)贈送與收受禮品、(九)高爾夫球禮節、(十)其他有關禮節等共十單元。舉凡日常生活之一般國際社交禮儀,或與國際人士之交際酬酢活動等有關禮節,均扼要予以說明,簡明易行。
【電子書】文化策劃實務
整合文化知識的出版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鏈中的核心本書以文化策劃的角度,讓「文化」的社會價值凸顯全面剖析、兼具理論基礎與強效的實用性讓您從理論走向實際的應用效果讓從事文創產業的你,策劃能力上大幅提升!!---------------------------------------------------------------------------------------大眾傳播、廣告、藝術、新聞相關科系學生的最佳教材文化相關產業從業人士快速提升競爭力最好的武功秘笈---------------------------------------------------------------------------------------【關於本書】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在2013年起台灣政府為提供產業競爭力,開啟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大門,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產業的概念形態,開拓創意領域結合人文與經濟,強調在地的文化特色,運用創意的概念來思考優質化的生活,故近幾年文創發展趨勢以「生活小確幸」或「創造美好生活」發展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並以結合在地文化的知識,用「說故事」的方式爭取消費者的感動後繼而認同該產品,故整合文化知識的出版產業即成了文創產業鏈中的核心。本書作者從事出版產業20多年,其認為在文化創意產品的規劃上,應將文化概念與文化性質,用策劃角度將其社會價值凸顯出來,這樣的文化商品才能更有意義,故作者將其經驗論與實務經驗從基本概念、策劃原理及文化產業鏈上各項策劃整理成書,希望能對於從事文創產業人員在策劃能力上大幅提升。【本書架構】●讓你了解如何定義策劃、到定義企業文化策劃;從文化策劃的基本原理到文化策劃的目標設定與實施方案,●前三章講述對於文化策劃的基本概念●第四章起是依據不同的文化產業特性,分別作了應用說明。
【電子書】民意與輿論:解構與反思
這已經是一個「言必稱民意」的時代!「民意」真的就是人民的意見嗎?在中國天、君與民的三角關係中,有個知識份子階層來處理意見溝通的機制。由知識份子帶領形成的輿論,在中國歷史上,常有左右局勢的效果。中國知識份子雖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可是西方民意卻也幾經嘗試經過菁英階層運作才出現的,二者間似乎有其共通之處。本書從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的根源追溯起,解構與反思民意與輿論的概念,成為一個有趣的冒險旅程。本書特色 ★ 深度解析、比較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讓讀者看見此一議題上,中西文化的異同。
【電子書】現代社會與公民素養
人類已邁進二十一世紀,隨諸國際間的競爭趨勢愈為激烈,無論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均致力於社會環境的改善與人民素質的提升。公民素養就是促使公民形成和具備現代社會所應有的涵養。為了能達成「現代社會蘊育公民素養,公民素養促進現代社會」,以說明此兩者之關連性,本書選擇了二十個與社會發展有關主題,自微觀面到宏觀面,精要論述公民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以期有助於現代社會的提升。 本書主題在培育現代公民具備:一、了解現代社會現象的公民知識。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公民素養。三、精進現代社會的公民參與能力。
【電子書】閱聽人論述
隨著傳播社會日益發達,媒體遍佈於社會各個角落,閱聽人成為多數人必須扮演的角色,也由於閱聽眾在現代社會中可被轉換成某些政治與經濟利益,因此成為眾相爭取的對象,並發展出許多相關的討論,這其中包含學術的與非學術的論述。 本書探討閱聽人之學術性論述所呈現的閱聽人,主要說明閱聽人研究中對閱聽人概念的處理方式,並分析閱聽人概念論述的主要類型及相關意義,同時也嚐試以歷程觀點來探討閱聽人經驗的過程及特性。當前社會的閱聽人時常面臨變動、多元、與繁複的情境,許多媒介使用與日常活動相互錯雜,進而發展成特殊的媒介經驗,閱聽人研究必須能夠了解這種經驗歷程的發展脈絡,以便更真實地反映閱聽人的生活及經驗細節。
【電子書】關於社會學的100個故事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社會學領域,增加對自我與社會關係的認識!社會學是針對人類社會生活、團體與社會所從事的研究,研究社會學,我們將更容易了解自我,社會學可以開拓視野、增加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反省、了解能力。社會學對於瞭解現代社會的演變,解決社會問題,展望二十一世紀後現代世界人類的社會變遷,可說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領域。因此,對於社會生活的改造和社會體制的改革,以及認清自我在團體中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幫助。社會學並不要求從現象和問題中找到終極而確定的答案,而是希望用超越自身和常識,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觀察現象和思考問題。因此,嘗試去做一名「社會學家」並不意味著是一次枯草乏味的學術之旅,只需要帶著你的想像力,將社會學的基本理念和你自己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聯繫起來思考就可以了。能夠對生活中的「習以為常」問問為什麼,其實人人都可以是一個出色的「草根社會學家」。本書中所選輯的100個社會學故事,不僅是對於社會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法的一次普及,更是一次非正式的「學術訓練」,它可以讓你插上「社會學的想像力」的翅膀,在生活中體會「詩意的思考」所帶來的精神快感。
【電子書】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
本書試圖從政策網絡的觀點,檢視政策執行網絡參與者的策略、認知以及互動方式,並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了解公部門社政單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互動困境,再輔以系統思考途徑,為上述互動困境探索解決之道。
【電子書】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動力人類學和結構人類學的互補,貢獻與不足
本書透過分析佛洛伊德及李維史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闡述佛洛伊德的動態人類學與李維史陀的結構人類學。此書對動力理論與結構分析的沉穩解析,對人類現況的完全觀點,有兩大重要斬獲,首先是以潛意識基礎和人類的情緒關係的詮釋手法,以及擴展一般性社會及結構體系對個體分析的框架。作者研究兩項「原始思維」的重要概念:圖騰與神話。透過圖騰組織與神話故事強調語法的結構規則,進行確實有效的結構分析。在西方文明發展進程中,許多思想家、哲學家帶給西方社會與文化許多重大的影響,致力於分析理解人類的生活、風俗慣習、家庭,當中尤其重要的是關於人類學的課題。可並不是所有的學者受到大多數人重視與傾聽,更不可能獲致相同的成功與社會尊榮。
【電子書】文化力新加值
本書從台南糖果文化節寫到雲南麗江古蹟收銀機,從流行文化現象寫到溫馨的小村文化社造,從韓劇女人出頭天寫到狄斯尼符號消費……十多萬字的內容和百多張照片,美麗的排版設計,看完這一本,您可以知道民間文化力和政策之間的互動,「文化力新加值」將是新時代經創產濟發展的一具引擎。
【電子書】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十二堂課
本書為作者訪問12位學者專家(王志弘、王秋絨、李俊賢、余舜德、林正儀、林?俊、夏學理、陳大為、陳儒修、黃明月、楊子葆、廖志堅),針對文化公民議題提出看法,俾齊心建構一個基於文化和審美認知的公民共同體社會。出版之意旨,乃政府應該提供充足的文化藝術資源,以保障公民享有的權利;而公民同時也膺負有參與、支持和維護文化藝術發展的責任。讓我們齊心建構一個基於文化和審美認知的公民共同體社會。李永然律師之序言:「鍾宜樺小姐所策劃採訪之專輯:《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12堂課》,聚焦於文化關注,從落實終身學習、藝術人權識讀、公民美學教育、發現文化地景、全民都市書寫、城市特色行銷等六個單元切入主題,所追求的是競逐紙醉金迷後酣暢浮誇的自身沉潛,從人文藝術的角度,反思身為世界公民在政治經濟名利場之外的文化定位,與近年來政府輔導擘畫、民間藝文工作者的文化耕耘,以及坊間出版界的品味觸角延伸相互對應,此種兼具國際視野與草根溯源的美學覺醒與人文關懷,正是當今社會邁向成熟化與自信化的表徵。」台中市長胡志強之序言:「當我看到由鍾宜樺小姐執筆採訪整理許多國內精英學者而完成的這本《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12堂課》專書時,真有一種『吾道不孤』的感動,以及理想不遠的興奮。鍾小姐從人權的基本需求面切入,讓每一位受訪的專家學者由其專精領域來觀察評論今天台灣所面臨的種種課題,其中包括公民社會、公民美學、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城市風貌與都會書寫、公共藝術與生活藝術、文化產業與城鄉再造、情色與藝術的分野等等,都是近年來被高度關切、經常討論卻罕見有系統的分析或論述的公共議題。鍾小姐以提問方式請專家在學術與實務面深入淺出地探討這些嚴肅議題,一方面讓讀者輕鬆理解台灣近年來的社會進步與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也藉此澄清許多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迷思。在這兒深深期待每一位前瞻、國際的現代公民,一起來研讀這門必修課,共創文化新視野。」
【電子書】分秒必爭:危機救難總動員
全書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篇:投身搜救工作──以散文及小故事體裁為主,對於搜救過程與搜救工作者的辛酸多所著墨; *第二篇:無名英雄畫像──藉報導文學方式,讓讀者得知搜救工作單位現況; *第三篇:推動國家搜救體系發展──以評論方式,提出對精進國家搜救工作之相關意見。 書末並有「近年重大搜救任務案例與分析」之附錄,對於危機救難工作可謂一完整且深刻之紀錄。 搜救工作是一項默默行善的志業,建立社會安全體系,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值得全民關懷,謹以本書,為救難工作者的犧牲奉獻作見證,也期待國內相關工作能永續朝良性發展。
【電子書】社區工作技巧
本書全面而有系統地介紹社區工作的知識。內容包括:社區工作的基本概念,包括定義、目標、理念和原則,以及它的歷史源流;社區工作的理論基礎及各個理論的實踐應用;以及香港社區工作的發展及面對的挑戰。
【電子書】下一個偶像就是你
『就是要賴在演藝圈』一書作者以輕鬆詼諧方式介紹台灣演藝圈的五花八門的生態以及怪誕離奇的生存法則,讓讀者一窺這神秘、迷人的行業。在嬝玟o本書的同時,除了會心一笑外,讀者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心也戚戚焉! 另外,艾力克並以親身經驗來告訴讀者在這個行業所需要的[ 求生守則 ]以及入門的絕竅。如果圈內人在這個工作遇見麻煩,書中有提出一些例子以供參考,而如果是想進入這個圈子卻又苦於無入門之道的讀者,艾力克也貼心的由淺入深的提供一些有用的管道。是傳播人或是想擠身為傳播人必讀的一本好書。
【電子書】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
人類對動物的關懷,是生命覺醒的表現,保護動物觀念的推動,促使人們透過對動物倫理的思考,來反省人類自身生命的尊嚴,促進了人與人的互相尊重。動物保護的最終目標是「發揚人類的愛」,而非建立動物的特權,其最大受惠者是人類自己。因此,「尊重生命」、「愛牠一生」,是我們共同的努力。本書內容涵蓋了寵物與生命教育、動物安樂死之技術與倫理考量、動物權與動物倫理、公共政策之理念與實務、動物收容所、動物保護檢查員、動物輔助治療(狗醫師)、人畜共通傳染病、流浪犬與家犬之統計方法、實驗動物倫理、犬行為學以及動物保護法常見之法律問題等,全書深入淺出,理論與實務並重,堪稱為動物問題之經典著作。
【電子書】安定日本社會的力量:社區組織町內會
「町內會」是日本社會的基層組織,亦是日本國民自律與團隊意識的養成所,憑藉此一意識,建立了日本社會的秩序,締造了日本現代化成功的奇蹟。我國也應該發展類似的社區住民組織,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舉世震驚的日本關西大地震中,日本人依然遵守秩序,沒有搶奪的事件發生,領取救濟品時不會爭先恐後,領取用水,各人只取應有的分,也不會多取。這種有秩序的表現,「町內會」組織似乎居間運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日本社會因有「町內會」這種自發性的住民組織在維繫著基層的秩序,而基層秩序正是社會的基礎,基礎一旦穩固,整個社會豈有不安定之理。日本的「町內會」是維繫社會安定不可或缺的組織,而同為基層組織的台灣的村里民大會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電子書】形形色色的造反: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
本書力圖通過紅衛兵精神素質的研究以揭示紅衛兵運動的種種特點:例如造反的行動模式、派系形成和地區差異,以及紅衛兵思想的類型及文革前後變遷的趨勢等等。本書作者為紅衛兵的同齡人,通過大量訪問、文獻調研積累了有關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目前基於口述資料和箇案調研以分析紅衛兵心態形成的研究還很少見。因此本書對這方面的研究者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電子書】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
本書用比較政治的觀點來分析蘇聯﹐匈牙利﹐中國大陸和越南四個共黨政權的發展﹐提出「改良式的功能理論」﹐以精要的假設﹐嚴謹的推理﹐解釋了繁複紛雜的政治現象﹐具有學術上的重大意義。在書中歸納出八種共黨政權 的發展途徑﹐可以用來分析和預測各個共產主義國家的政治變遷。本書對於研究或關心中國大陸問題、政治發展、國際關係、比較政治﹐以及蘇聯和東歐的讀者而言﹐會帶來極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