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涂爾幹 最後一部學術著作,反映其晚年思想重要轉向,即用社會決定論來構建道德個體主義的理論企圖,其中第二卷第七章以及結論部分,被公認為知識社會學研究的經典範本,亦確立宗教作為社會科學研究對象之地位。 本書以歷史分析的方法研究原始的宗教,並追溯它們在歷史上逐步發展和複雜化的過程,意圖為從初民社會的基本互動方式,建構出社會構成的最基本要素。 涂爾幹 認為神聖與世俗絕對的二分,是宗教最基本的第一要件。人們透過定期舉辦節慶活動、特殊節日及各種儀式喚醒彼此的集體情感,最後共同達到神聖狀態,這就是慶典的重要性。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由於集體情感太過抽象而無以名狀,故當群體認可同一對象時,就會把情感投射到它身上,便出現「圖騰」,並將圖騰轉到其他對象身上,產生「圖騰標記」,這些東西多少都分享著最初的神聖性,並提醒著人們神聖的集體情感在哪—此即為圖騰崇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