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
2017.07.03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作者慕顏歌,你是否有聽過這個名字?
文/采實編輯你是否聽過慕顏歌這個作者名字。 慕顏歌,一個美麗到令人充滿想像的名字,來自一位出身於中國大陸的作家。在美麗的名字之下,慕顏歌本人的身分卻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她以她理性的學理知識,寫出現代人內心的期待和人際糾葛,《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曲,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一書,便是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熱銷書,作者精準點出現代人內心期待良善,又在其中受到傷害的故事,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共鳴。 作者的筆,來自生活的提點 慕顏歌寫這本書的時候,有感於善良是人類情感中最溫婉的情愫,能給人力量,但也需要智慧。如今人們的社交關係在網路時代很容易放大或扭曲,許多生活的凌亂不是人的天性使然,而是對自我的認知不夠、對關係的處理不當造成的。 寫這本書既是出於對此社會背景的感觸,也受益於閱讀。由此展開這個世代人的種種世道智慧故事。 鍾情多重身分,又保有自我生活 慕顏歌的簡介裡提到,她是一位翻譯、作家... -
2017.06.26
加州陽光下的古典風雅─專訪飲食散文家周芬娜
文/帖千函吃自己種的菜不稀奇,如果是吃自己種的花呢?旅居美國多年的美食作家周芬娜就在加州的自家後院,悄悄進行了長達一千天的四季花食實驗,自栽自採,自炊自食,將浪漫的念頭與味覺的理智揉合成獨特的花果料理──春日享用桃花豆苗蛋餅補氣色,夏天燉煮萱草排骨湯忘憂健腦,秋季試做蕉藕雞肉糯米飯,冬夜冰糖?桲正暖心……。落實好花不落地原則,她逐一採擷成風雅美食,也化作三十篇暖香誘人的花食記事,回台灣出版最新散文集《餐桌上的芍藥花》。 「我老家在屏東,四合院建築包含一座大花園,種滿花草。有一年家裡的曇花盛開,數量達上百朵之多,雖然很壯觀,但曇花一天就謝了,我捨不得,索性撿幾朵煮茶喝。」周芬娜笑說,這是國中時的往事了,當時家人都覺得她「黑白來」,「拿花來煮不怕拉肚子嗎」,所以那壺曇花茶只能自個兒獨飲,「大概是加了太多糖,味道跟冬瓜茶很像,滿好喝的。」沒想到當天下午,隔壁中藥行的太太登門拜訪,希望收購滿園的曇花,這才知道原來曇花可以... -
2017.06.19
充滿幻想、超現實和荒誕的新生代造夢者-田丸雅智
文/時報編輯總是秉持著幻想、超現實和荒誕這三項核心元素,創造出具有世界觀、結局出人意表的故事。這是這位剛滿30歲的日本新銳作家田丸雅智作品中獨樹一格的創作原則。非常年輕又具有才華的田丸雅智算是日本新生代極短篇寫作的傳承者。說起極短篇在台灣的發展上或許並沒有非常的顯目,畢竟他沒有辦法像長篇小說那般那麼容易改編成影視作品,讓作品本身更為大眾所熟知,所以在拓展上往往會有著先天上的侷限,但出色的極短篇所具有翻轉日常認知的特質,往往帶給讀者在閱讀後的餘韻無窮,甚至不斷地引起想像的漣漪。 日本的極短篇發展其實淵遠流長,他們甚至有著所謂的文學傳承系統存在,從極短篇小說之神星新一到江?遊,再傳至田丸雅智,這是我們身在台灣比較難以想像的地方。縱然這幾位小說家寫作的內容與題材不太一樣,但是還是基本上仍是依循這個極短篇輕薄短小的體例繼續發展。而田丸雅智便是這類文體新一代的集大成者。 從高中時期就開始致力於寫作的田丸雅智,與我們日常... -
2017.06.12
用詩抵抗世界的惡意──許悔之與《我的強迫症》
文/有鹿文化‧編輯部沉寂十二年的詩人許悔之,終於在今年初夏,出版新作《我的強迫症》。 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並擔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總編輯,許悔之在二○○八年與友人創辦有鹿文化,並擔負總經理兼總編輯的職務,儘管開創新品牌有其艱辛的時刻,然而許悔之帶領夥伴,陸續出版林文月老師、蔣勳老師、韓良露、蔡珠兒、廖鴻基、王浩一、阮義忠、李焯雄……等作家巨著,雖然出版品不是非常多,但卻以經營華文本土作家為職志,以細膩的選書為目標,建立起「有鹿文化」這個小而美好的品牌。 然而,許悔之從來沒有忘記他「詩人」的本分,創作與寫詩都不曾在他生命中消失,對於每個字與詞都精心琢磨,再三推敲的心情,正是創作者、詩人對於文字的強迫症吧:「在這個世界,因為有我們執戀的人事物,讓我們覺得好像可以不孤獨,所以我們都因此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我們想要一切美好盡量照自己的期望,但是世界常常會發出嘲笑。所以我們就用詩抵抗世... -
2017.06.05
我們是彼此的過客,也是被彼此拾獲的碎片。
文/Sophie僅此一生中,我們與無數人相遇、相識又輾轉錯身而過,是不經意的際遇,亦或是命中注定? 「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應該都有著別人的答案,也許這就是我們相遇的原因。」 對於人我的緣分,一向擅長從不同的人生切片中,看見生命時而綻放、時而微弱能量的張西,如此深深感悟。 而她自己,更是因緣際會地,透過不間斷的文字、創作,一字一句地開展了自己的人生…… 從二○一三年底,張西在Facebook上創立了一個名為故事貿易公司的粉絲專頁,開始用一份甜點和一個陌生人交換一個故事。二○一四年,她從貿易來的故事裡,聽見了那些人們心裡深處不被理解的曾經,在粉絲專頁上寫下一個又一個的紀錄。在二○一五年七月,她被三采出版社找到後,二○一六年五月,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把你的名字曬一曬》。 第一次,她以張西的名字,深深地走進讀者心裡。 這一次,張西以一封情書換一張沙發的形式,再次進行故事貿易。她拉起行李,從台北出... -
2017.05.29
臺南大內文學一哥:楊富閔
文/九歌 蔡佩錦從沒有一位八年級的作家,像楊富閔一樣,即便身在臺北都會,他的心仍深深扎在故鄉的土裡,將自己的家鄉臺南,以小說、散文的形式熱切地推到讀者面前。也許對他而言,書寫只是一種形式,能讓臺南傳統的宗教民俗、龐大的楊姓大家族、成長故事、深愛的阿嬤以及媽媽的身影,永誌於心,刻在書裡廣為留傳,不受無情歲月的摧折。 他是在宮廟長大的孩子,自小浸濡在神靈的世界中。能騎著摩拖車,循著大內鄉西拉雅族的信仰,探看「太上龍頭宗義廟」的阿立祖,順道神遊西拉雅先族歷史腳跡;家裡拜的是媽祖婆,祖上三代都跳宋江陣,從曾祖父、大伯公,一路傳到小叔、姑姑,父親則是年少頭旗手,中年轉戰業餘教練,楊富閔不跳宋江陣,卻極愛宋江陣裡蘊藏的文化意涵。當這些傳統藝俗信仰逐漸被鋼筋水泥、現代娛樂蠶食鯨吞,他奮力提筆,家族歷史、民間習俗、成長趣事……集成兩冊的《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散文集,文學萬能,可上通鬼神,下牽祖靈,兼記文化采風,還可以看見富閔小子如... -
2017.05.22
人人都愛泰國菜,卻不曾真正了解它。POK POK的傳奇名廚是如何扭變世界看待泰國菜的眼光?
文/大家出版編輯 郭純靜安迪.瑞克(Andy Ricker)是泰國人口中的老外(farang)、浪遊世界的棄業廚師,擁有最挑剔的味覺和最頑固的硬脾氣。他少年時期就進入餐飲業,做過無數類型的廚師工作,甚至受僱於米其林二星餐廳。然而,他也在追求極至品味的廚房中失去做菜熱情。 一直到某次的泰北旅行中,一道說不出名字的野菇咖哩徹底推翻了他對美食的舊有認知,彷彿開竅般打開他多年練就的敏銳味蕾,燃起了他對泰國美食的狂熱。他那時也驚覺泰國飲食的內涵之深,儼然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所有人都愛吃泰國菜,卻從來不曾真正認識它,甚至泰國人本身,都不見得能夠完整勾勒泰國的街頭飲食文化。為了摸索出這個世界的輪廓,他不顧一切,每逢冬天就飛往泰國,一待就是幾個月。他學泰語、深入當地生活,也結交小販與街頭廚師,挖掘食材與烹飪祕訣。 他聽說哪裡好吃就往那兒走,只要愛上某道菜,便找不同餐館一再試吃,不停模仿、記錄、挖掘食材及食譜祕訣,廿多年來足跡遍及全泰國... -
2017.05.15
朱國珍在半個女兒與半個媽媽的兩種身分間,保持幽默面對人生。
文/莫琳每次遇到國珍老師的場合,多半是在新書發表會,因為她是HOLD住全場流程進度(兼插科打諢)的高手(這是真的,曾經有次記者會因某些因素導致混亂到不行,國珍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地按耐住所有來賓)。而每次記者會前的行前彩排,也總是讓我們看到她的敬業。 這麼認真又美麗的女人,其實有著一顆開朗寬闊(又搞笑)的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次跟她在彩排後,隨口聊到隔天記者會服裝要找哪種樣式好。她睜著大眼睛,且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們為了配合明天詩境般的場所,她決定穿上一件長輩贈送、有亮片的上衣。(這應該就是書中她兒子提到的那件是像去「夜總會」而不像「記者會」的衣服吧!)隔天我們懷著一顆「不安」的心等待她的到來時,結果是一件非常適合記者會的「正式」上衣。會後問了一下,不是說要很花俏嗎?她又認真地說不能嚇到老人家。 也許是因為跟她的熟悉度,接下這份稿子時,有點難以將抒情、溫柔這一面與她畫上等號。待閱讀過文章後,篇篇除了都是當媽的心聲... -
2017.05.08
跟著部落格天后茱麗亞漫遊托斯卡尼,品嚐在地美食,一起下廚吧!
文/大好書屋主編Yann充滿陽光的午後,漫步在碎石子路上,享受著空氣裡的剛出爐的麵包香氣,啜飲一口芬芳的葡萄酒──這或許是我們對於托斯卡尼最典型的印象。當年好萊塢女星黛安蓮恩主演的電影《托斯卡尼艷陽下》,浪漫的愛情故事為此地增添許多遐想;轉眼十餘年,托斯卡尼的艷陽與美食仍舊吸引著全球各地遊人朝聖。江山代有才人出,資訊流通快速的現在,最當紅的是知識經濟及網路名人。套用網路通俗語,茱麗亞.史卡帕麗佳(Giulia Scarpaleggia)正是現今義大利最知名的「網紅」。 茱麗亞自幼在托斯卡尼長大,至今仍住在由曾祖父親手砌成的石屋裡。2009年,她以自己的小名「朱樂絲」(Juls)開設部落格,取名為「朱樂絲的廚房」(www.julskitchen.com)。她在部落格上與全世界各地的讀者們分享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包括自己家傳的食譜及家鄉的美麗風情,人氣超高,從業餘美食部落客搖身一變成美食作家。茱麗亞現在不僅與義大利多家出版社、美食雜... -
2017.05.01
即使真相無比殘酷,我的信念依舊堅決
文/WT寫一本小說難嗎?說真的,真的很難!而且還要能讓讀者願意拿起來看,甚至喜歡,就更難!在出版社工作這些年,我們經手的、看過的、聽過的書,千千萬萬種,但都沒有一種書會比小說更讓編輯又愛又恨!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被太多資訊、圖像、聲音綁架的生活環境中,很多人甚至很難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讀本書,更何況是本都是文字的小說。 但在這個文字艱難的時代,《2018611524578》的作者小林由香,從不放棄對寫作的熱忱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她曾在某篇專訪中提到:「人在生活中某個瞬間,會有想看清真相、想聽到實話,不想接受虛偽感情的時刻,就算結果是殘酷的,卻還是執意想知道。而知道真相後的人們會後悔、憎恨,或是反而想試著了解對方,我認為這種微小的變化,是與人與人相處時的微小幸福互相連接的,這也是我開始寫小說的原因。」 作者更說:「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沒有自信、想與世無爭、迎合大眾。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會強迫自己去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