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
2024.10.25跨世代的友誼讓世界如此有趣而美好
文/奧林文化總編輯 謝淑美生活和友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占著很重要的份量。《我的老奶奶朋友們》講的正是一個孩子的生活和他特殊的友伴的故事。 一般孩子總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孩子往來,這個故事裡的主人翁很特別,他喜歡和鄰居的老奶奶們交朋友。小男孩住在教堂街5號,然後,他開始帶著讀者們認識他住在7號、9號、11號、17號和最後一棟房子的五位老奶奶好朋友。 這些老奶奶們透過平實的生活,像是擦指甲油、閱讀、種花、烘培蛋糕,和講述自己的生平經歷,帶領小男孩看見未來的成人世界,那個令人期待也可能存在著悲傷的世界。 故事裡特別提到和小男孩最要好的那位老奶奶以前很喜歡騎自行車,但現在不能再騎了(暗示她健康不佳)。於是,小男孩讓這位老奶奶和他一起坐在爸爸為他造的箱子車裡,他說老奶奶總是笑得很大聲。在這個畫面裡,讀者可以看到的是這一老一小坐車俯衝而下,老奶奶的手緊緊抓著車子,可能有點緊張,但仍是快樂興奮的。老奶奶透過小男孩的引領,回味過去的... -
2024.10.21目眩神馳,驚險離奇──完全不必擔心劇透的《毒梟烏托邦》
文/林奇伯(明白文化總編輯)出版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尤其體現在《毒梟烏托邦》這本書上。打從最早期的選書,一路到翻譯、編輯、校對、美編、行銷,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覺得有滋有味,字字稱奇,尤有甚者,慶幸自己是人品爆發、福氣好。 不管你是喜歡哪一種題材的讀者,《毒梟烏托邦》都能滿足你。它既談論民族建國史,也討論了地緣經濟、地緣政治、毒品產業、諜報驚奇,並且還像是一本企業經營教戰守則,告訴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亞洲軍閥大毒梟魏學剛,如何像個精明的企業CEO,多角化經營自己的國家,不斷翻新商業模式,形塑嶄新藍海市場。 目眩神馳,驚險離奇,就像作者派屈克.溫(Patrick Winn)開宗明義點出的:「毒品就像石油一樣,可以賦予新國家生命,也能讓國際秩序洗牌!」 而這正是國際關係類書吸引人之處──給予讀者觀看世界的多元視野,了解世事總有一體兩面,甚至是多面向,不能被簡單劃分黑白,製毒者與緝毒者並非必然是邪惡或正義的一方,在閱讀中每每發出驚... -
2024.10.18似遠又近東南亞,一書全解多元和諧體
文/楊鎮魁(明白文化編輯)「你會用什麼顏色代表東南亞?」 在設計《地緣政治:東南亞利多交會》新書封面的過程中,明白文化地緣政治編輯部不斷熱烈討論,最後得到幾個結論: 第一,東南亞是繽紛的顏色,多元又活力喧嘩。 第二,東南亞是鮮豔的顏色,每個國家的存在感都極強,難被忽略。 第三,東南亞是矛盾的顏色,軍事情勢緊繃,卻滿溢淘金企圖。 第四,東南亞是包容的顏色,它擁有一種本事和特質,能把紅與綠這兩種超對比色彩融合得賞心悅目又理所當然,不斷翻新你對未來的想像,並且挑戰你對和諧的定義。 於是,編輯部最後選擇了這一款自信進取的封面設計。 的確,東南亞是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緣區域,正當你覺得已經懂得它,卻馬上又發現其實你好像全然不懂。東南亞這種既遠又近的特質,總是不斷喚起我們的好奇心,包括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經濟產業,與地理人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緣政治:東南亞利多交會》的編輯過程中,編輯部重視東南亞有機... -
2024.10.17探索文學的奇妙旅程:《金英夏的世界文學遠征隊》
文/小角落文化編輯部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讓孩子們對文學產生興趣,並且同時學習到歷史與世界觀,是每位家長和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韓國知名作家金英夏所企劃的《金英夏的世界文學遠征隊》系列,正是一個極佳的選擇。這套專門為兒童所設計的文學入門書籍,透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能成功地引導孩子們探索世界經典文學的魅力。 本系列的第一本《金英夏的世界文學遠征隊1:夏洛克.福爾摩斯》,主角一行人進入了亞瑟.柯南.道爾的經典短篇小說《紅髮俱樂部》。書中簡單地再現了福爾摩斯的推理過程,透過懸疑緊張的情節設計,書中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滿足他們對知識和冒險的渴望。書中還深入介紹了亞瑟.柯南.道爾這位文學巨匠對後世推理小說的影響力。 這本書的虛擬情境設定讓角色穿越於不同時空與背景的經典文學中,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孩子們在這些情境中,不僅能感受到冒險的刺激,還能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提高參與感。書中設計了各式解謎等遊戲頁面,讓孩子們在... -
2024.10.15最好的陪伴是,手放開你依然在
文/尉遲佩文(圓神出版社資深編輯&專案企劃部主任)人與人,兩顆心,最近的距離是我不說你都知道;我不在你身邊,你也感受到我的存在。同樣的連結,套用在人與毛孩之間一樣適用,跨越物種,超越語言,無須贅述,你我都懂。 毛孩的眼中只有你,牠的世界繞著你打轉,以你為中心,即便我們每天朝九晚五、早出晚歸、甚至忙忙碌碌疏於摸摸抱抱牠,牠仍舊對你不離不棄,使盡渾身解數讓你無法忽略牠的存在,但多數時刻,當牠發現你心情低落、疲憊不堪、異常安靜時,就只是默默依偎為在你腳邊,或和你保持一小段距離,遠遠觀察你、守著你,確認你們各自安好。即使如此,彼此仍能感受到無聲勝有聲的陪伴和安慰。兩顆心、一段關係,最美好的距離,莫過於此。 琪拉跟你我的毛孩一樣,不僅是寵物寶貝,更是諾爾醫師最親密的家人、摯友和靈魂伴侶。她的存在讓諾爾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時,因為感覺被支持與理解,而變得無足輕重,即便遭受莫大的考驗和挑戰,也因為琪拉堅強的後盾,獲得重生的勇氣和力量。透過琪拉的眼睛,我們看... -
2024.10.14發現生活中的「諾貝爾獎」
文/詹嬿馨當提到諾貝爾獎,大家腦中浮現的是不是一群白髮蒼蒼、手持試管、埋頭於實驗室中的科學家呢?然而,這些影響世界的科學成就其實並非只屬於冷冰冰的數據和艱深的理論,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要是有一本書能以最輕鬆幽默的方式,帶領你在歡笑中理解這些偉大的發現,那麼《最有梗的諾貝爾獎教室:諾貝爾君與他的科學大前輩》絕對是不二之選。 這本書延續了上谷夫婦的創作特色,並由科學監修若林文高把關,不僅具備權威性,更充滿了趣味性。全書以漫畫形式呈現,主角諾貝爾君化身為你的科學導遊,帶領你探訪一位位改變世界的科學大前輩。從一開始,諾貝爾君就以他的活潑和熱情打破了我們對科學的刻板印象。你可能會問:「這本書為什麼這麼特別?」答案很簡單,因為它不是傳統的科普書,而是一場歡樂的科學旅程!你不會看到冗長的說教,也不會被一大堆術語搞得頭昏腦脹。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和生動的對話,讓你在笑聲中學習。例如,你知道愛因斯坦最有名的相對... -
2024.10.08邁向世界的第一步,是先靠近自己
文/遠流編輯部小編很熱愛讀褚士瑩的文章,是因為他的字裡行間總充滿著對於生命的好奇、探索與熱忱,有一種灑脫的美。這樣的自由氣度與勇於在生命中思考、探險的精神,向來令我欽佩和嚮往。 褚士瑩的文字有很多顛覆傳統的價值觀,譬如一般人提到「不知道」、「不懂」,乍看代表迷茫與困擾,但在褚士瑩的眼裡,「不知道」其實代表了無限可能: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並不是像很多老師、家長、父母說的,是一件壞事,相反的,這可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因為不知道、因為好奇,而有機會開始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向, 因為深深明白自己「不知道」,而擁有對未來無數的選擇權;因為不知道,我們開始踏上探尋自我的路,將「內在真實的我」逐步變成已知。 所有的「不知道」都開始變得新鮮而富有希望,對於未知的茫然和負面印象,被重新翻轉。褚士瑩的書總有這樣的魔力,讓人在字裡行間產生信心,開始更有自覺的朝自己的內在更走近一些。 一邊讀這本書,我一邊將... -
2024.10.07因為無力,所以抵抗;因為抵抗,所以無力
文/丁慧瑋(寶瓶文化主編)讀《有罪推定》讓你無法不凝神專注,因為看的是故事,但是閱讀過程在腦中浮現了似曾相識的案件,讓你想緊抓眼前的細節不放,寄望透過身為律師、經手大案的作者黃致豪之筆,從中獲得更清明、通透的線索。比如:凌虐殺妻、攜子自殺、通勤列車隨機殺人(你聯想到?)…… 而最嵌入我印象的段落是貫串全書的靈魂人物──刑事辯護人黃粱的一個大夢,那卻也是他深藏於內心黑盒子裡,影響至深的一段記憶: 身穿中學制服的他將蝴蝶刀放在書包裡,緊緊握著,手指因無數次祕密翻出刀鋒的練習,層層纏著繃帶。他將畢其功於一役,迅雷不及掩耳地一刀一個,目標是那些對他極盡羞辱之能事、不斷霸凌他的同學。突然,有人拍他肩並喚他,回頭一看,是班上僅剩的少數願與他為伴的同學…… 黃粱夢醒了;過去的少年從殺人危崖邊得救了。 距離無法挽回的結局只差一步:當年要不是突然被同學拍醒了,如今的辯護律師黃粱應該也不存在了──殺人犯?階下囚?更何況一旦悲劇發生,無盡受害的... -
2024.10.05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
文/親子天下媒體暨產品中心總監 李佩芬對多數人來說,「大學校長」或許是個很有距離感的職銜——尤其,當眼前的校長留了只大鬍子,學有專精的領域是哲學時,很難不產生「望之儼然」的第一印象。 不過,這位校長常常收到的回饋之一是:「我好愛看你的FB,你寫得很好!」聽得好高興。 但他總是回得謙虛:「隨便寫寫、隨便寫寫」;而心裡想的卻是:「我並不講究文筆,所以不是寫得好,而是活得好。」 他認為,活得好,隨便寫寫都好,因為,「文章是活出來的!」 他是本職為哲學教授,先前曾擔任華梵大學校長、成功大學副校長,也曾擔任過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主持人與「通識教育中綱計畫」總主持人的林從一。在開學之際,帶來一本知識含金量極高的書籍《活出最值得過的人生:認識自己х轉換視角х抉擇未來,帶你穿越生命迷霧的66則思考智慧》 *幫助跳脫迷茫人生的指引 林從一校長的專長除了心靈哲學、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他相信哲學是創新、... -
2024.10.04「破壞」消費習慣,打造新賺錢模式
文/大是文化責任編輯 陳竑悳「我要點飲料,要不要加一?」手機突然跳出Uber Eat的通知,某間手搖店現在有買一送一活動。 「下載這個程式,可以輸入這組邀請碼。」只要朋友多填幾個字,自己跟對方都能拿到折扣優惠。 我從沒仔細想過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模式改變,叫外送,不再需要打電話給店家;買東西,不必出門走進店家或填郵購訂單;付帳時,就算身上現金不夠,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拿出手機點幾下,就能當下解決問題。甚至在我們察覺自己的需求前,手機已先告訴我們想要什麼:「拉麵現在只要半價」、「生鮮雜貨訂單滿150元,享6折優惠」等。 對此,我很單純的想:「生活變得真方便。」、「賺到了。」 直到著手處理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所謂的「破壞式創新」──後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以更好用或更便宜的商業模式,抓住那些市場龍頭不在意的客群,逐步搶占市場。 這些企業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吸引顧客下載程式、使用軟體,藉此收集並分析其行為跟偏好,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