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焦點閱讀閱讀更多 >
人物特寫更多精采人物 >
書市新鮮事
精選活動看更多活動 >
- 最新文章
- 熱門文章
-
-
我反對!——每一個勇敢發聲的孩子,都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舊時代的社會裡,長輩常教導我們:「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小孩子應該乖乖聽話,不可亂講話,更不能質疑大人的話。 但長大後回頭想想——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我仍記得前陣子社會上引發關注的某大學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一名學生在加入校隊後,被教練要求定期抽血檢測。她起初以為這是為了提升運動表現,沒想到這樣的「非自願抽血」竟持續了兩年多。教練甚至以扣學分、退學相威脅,許多學生因此陷入焦慮與憂鬱,甚至被迫休學。面對不公,這位學生選擇勇敢站出來。她打破沉默,成為吹哨者,撼動整個體育與教育界。她說:「終於有人要聽我們的聲音。」——這句話,觸動了無數人的心。 這起事件提醒我們:與其教導孩子一味服從,不如引導他們學會思考、懂得表達,用理性與勇氣說出「我反對!」因為,正是那些看似微小的反對聲音,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讓社會變得更加正直與美好。 《我反對!學習正確表達反對意見》正是這樣一本鼓勵孩子勇敢思考、理性發聲的書。書中收錄許多真實的社會案例,講述那些敢於說「不」的人,如何以堅定信念撼動體制、改變歷史。 像是科學家伽利略,透過觀察與研究,勇敢挑戰「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錯誤觀點,開啟人類探索宇宙的時代;蘇珊‧安東尼反對「只有男性能投票」的不平等制度,最終推動女性取得選舉權;瑞典鐵路公司駕駛員們反對「禁止穿短褲」的規定,以「穿裙子上班」的創意方式表達抗議;羅莎‧帕克斯拒絕在公車上讓座,用沉默的勇氣揭露種族歧視的不公。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表達反對,並不是製造衝突,而是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面臨不同的意見與選擇。多數人的聲音不一定永遠正確;正因如此,更需要有人勇於發聲,為真理與公義堅持立場。只要以尊重與理性為出發點,每個人都能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一股力量。 在美國,有位七歲女孩愛蓮娜‧摩爾斯,因為被大人告誡「吃糖會蛀牙」而被禁止吃糖。她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決心研發「不會蛀牙的糖果」,並創立代糖品牌。她曾說:「人們有時會因為我是小孩而質疑我,但我知道,我們正在做好事,正在改變世界。」 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應該重新思考:是否還抱持著「囝仔人有耳無嘴」的觀念,無意間剝奪孩子表達的權利? 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引導他們理性思考、勇於表達。因為——正確的反對,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擁有理性表達的勇氣,因為每一個勇敢發聲的孩子,都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 -
《昆蟲解剖書》的解剖構造
茱莉亞․羅思曼的「解剖書」(ANATOMY)系列,在美國是非常受歡迎的知識類型圖文書,擅長以大量手繪插圖來詮釋知識系統,早先曾出版過農場(Farm,2011)、自然(Nature,2015)、食物(Food,2016)等主題,而我是在2020年《海洋解剖書》剛出版時注意到這系列的。嚴格說來,作者的筆觸是有點樸拙,甚至稱不上細緻,但卻意外組合出非常活潑、繽紛的版面,有意外的療癒效果。我沒有猶豫太久便決定簽下這本書,從此成為茱莉亞的粉絲,更陸續簽下後來的《動物生態解剖書》,以及最新的這本《昆蟲解剖書》。 《昆蟲解剖書》的架構同樣依循前作,起初先介紹昆蟲的定義、昆蟲的地球大事記、身體構造、生活習性等基礎知識,接著再從不同的種類切入,一方面介紹各種昆蟲的習性、特徵,同時穿插說不上實用但卻有趣的冷知識。 舉例來說,世界上每四隻動物就有一隻是昆蟲,然而,我們現在發現的昆蟲種類裡,很可能只是所有昆蟲的五分之一而已;蛾會透過振動翅膀來保持體溫;大多數種類的蝴蝶壽命通常不到兩個星期;還有寄生蜂或小繭蜂其實是採用殘忍的「奪命寄生術」來讓下一代生存下來,以及昆蟲界的各種「之最」…… 作者在構思架構與內容時,會用一種看似有序,實則非常靈活(不按牌理)的方式來詮釋主題,你不會在書裡看到規整、嚴肅的知識架構,那很可能是因為她轉換成讀者的角度來思考、篩選該如何呈現一本兼具趣味與知識的圖文書,所以她會畫出各種昆蟲的觸角、卵、翅膀類型,也把各種蝴蝶與蛾就像珠寶展示一樣畫出來,甚至還有十幾種螳螂的頭部特寫。有趣的是,我在「解剖書」系列出版後,得到的好些讀者回饋,有不少比例是大人。 這本《昆蟲解剖書》還有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那便是繪圖方式的改變。與前作相比,就會明顯發現《昆蟲解剖書》的筆觸變得更細緻、更流暢,上色也有更多細節與層次。茱莉亞在書末提到,她在先前的創作裡,會將線條與上色分開,然後用電腦軟體組合;而這次則是一邊畫輪廓,一邊上色,並使用了日本「好賓」(Holbein)的不透明壓克力顏料,讓插圖展現出了更多細節。 「解剖書」系列的版面與內容雖然非常活潑,文字量也不算太多,但專有名詞與臺灣沒有的物種名稱,比例其實高得驚人,尤其後者是最讓譯者與編輯頭痛的部分,因此審訂也成了非常關鍵的環節。這次編輯《昆蟲解剖書》,我有幸邀請到相識許久,畢業於臺大昆蟲研究所的汪澤宏博士擔任譯者,不僅專業,更是在翻譯與審訂上畢其功於一役,也讓中文版追在美國版後方,僅僅晚兩個月上市。 對了,我們還決定為《昆蟲解剖書》製作限量透卡並隨書贈送。這是反覆嘗試許多版型後,最能呈現出插畫手感與細緻的設計,你一定會喜歡的。) -
在光與熱之間感受時間——分享《午夜12:04》的圖文寓意
《午夜12:04》是瑞典作家柯尼.帕爾姆奎斯特的第二本兒少小說。原著出版即備受矚目,售出荷蘭、比利時、英國、美國等國際版權,成為作者從長篇歷史小說轉換至兒少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之後約莫歷時兩年,韓文版、日文版陸續問世。 繁體中文版的封面與內頁圖像由插畫家Dyin全新創作。在她的想像中,渺小、孤寂的尼古拉斯拿著母親送給他的手機,闖入一座荒廢的車站。在他眼前是一輛破舊到幾乎不可能運行的火車,周圍的一切悄然無聲,一道道光束從屋頂裂縫照射至地面,將尼古拉斯溫柔包圍。 柯尼.帕爾姆奎斯特多以簡潔的短句書寫,重複的詞彙透過有節奏、有規律的排序、對照與倒反,形成回環往復且富有變化的形式。為了呼應這樣的獨特性,我們企劃以別具寓意的插畫體現。Dyin讀到了作者在黑暗中隱含的希望,將故事三段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以智慧型手機、布穀鳥機械鐘,以及擬仿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的時鐘來表現。 第一個時間點是晚上11:54,尼古拉斯孤零零地坐在醫院角落的長椅上。他只要一抬起頭,就會看到牆面上的天使,就會想起媽媽在三樓的病房裡。手機是他逃避與人溝通、打發等待時間的避難所,是他唯一的娛樂,也是他將自己與當下抽離的媒介。 第二個時間點是尼古拉斯與母親一同擁有的下午3:40。在現實中失去意識的母親,在這裡第一次以站著的、動態的形象登場,那也是尼古拉斯平日放學回家最熟悉不過的身影。平底鍋煎著肉丸,義大利細麵從滾水中撈起,還溫熱的乾淨瓷盤,收音機傳來熟悉的歌曲,作者對於感官記憶細膩的、保持定速的書寫,集結了所有平凡無奇的瑣事,構成一幅完整而立體的場景。我們在此章節以一個布穀鳥機械鐘作結,Dyin將母親化身為鐘擺,時空穿越的迴圈即將啟動,分分秒秒都是倒數。 第三個時間點是倒數第二次的午夜12:04,尼古拉斯手持火炬,踏在軟化如踏階的時鐘表面,一步步走向未知。彷彿正在融化的達利時鐘,代表的是永恆的記憶,變形的錶面凸顯人們對於時間的主觀意識。讀者閱讀至此,定可想像在一片漆黑之中,跳動的火焰帶來溫熱,從深谷中爬起是必然的結局。如同書名、封面設計師醇涵的讀後心聲:當時間的流逝推進了成長,小小的光芒也可以戰勝恐懼與悲傷。「午夜12:04」的中央以光點綴,顯化隱藏在每個人心裡的內在力量。 可能是因為圖像與設計的美好合作,我們順利邀請到作者為讀者寫一段話,這是他首次詳盡分享《午夜12:04》的創作來源,一段延伸自真實經歷,在時空中跳躍、失序、縫合的歷程。 最後,節錄一段小說的開始,也是結尾。如同一首樂曲的副歌,記憶點最強的段落,無限重複播放: 現在是晚上十一點五十四分。我在這裡。我活著。 我就坐在這裡,活著,與此同時,有人即將死去。 可能就在這一秒,他們死了。 或是下一秒,或是另一秒。 生命就是如此:一開始,我們在這。 然後就不在了。) -
賭上作家生涯也要寫出的故事──吉田修一出道20周年作《國寶》
出道周年紀念作,每個作家如何出手,似乎也在宣告他們之後的作家生涯將開啟怎樣的風貌:湊佳苗於10周年時推出延續黑湊風格、講述青少年故事的《未來》,宮部美幸在20周年時寫下《模仿犯》的續作《樂園》,而村上春樹出道30周年紀念作《1Q84》,創下了百萬冊銷售最快紀錄。 吉田修一自己說:「寫作20周年紀念作《國寶》的心情,與《惡人》那時很相像。我想挑戰看看《惡人》之後,十年來自己身為作家成長了多少,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我就是要寫一部賭上作家生涯的作品。」 這部賭上生涯之作《國寶》中,吉田修一以兩名出身懸殊(黑幫大哥的兒子與梨園第二代貴公子)、卻走上同一條演藝之路的少年作為主角:一個為報殺父之仇,一個與父親賭氣而離家求藝。他們身為競爭對手、對戲的夥伴,更是人生唯一的知己,從十幾歲少年時就被舞台上通知開幕的木梆子一聲聲推著走,歷經背叛、離散、成名、墮落,風風火火的一生。平凡人渴望人生如戲,他們是把戲活成了人生,成就了角色,卻也雙雙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磅礡、震撼、催淚、不捨,是日本讀者閱讀《國寶》後一致的心聲。而我身為編輯,在數個月與藝術專業知識搏鬥的過程中,每每讀到下冊仍會全身汗毛聳立,胸口同時湧上一股興奮與冷靜,彷彿那裡有一顆手榴彈抵著──必須貫注心神緊拉住保險不放。直到全書結尾,吉田修一把整部小說、主角近半世紀的人生都收攏進來,非常厲害,讓人想起《大亨小傳》末段一明一滅的綠光──人生在世,無論平凡偉大,只為一抹希望。 我想試著這麼想,吉田修一透過《國寶》告訴我們,那抹希望,只是一元硬幣的正反面,在崇高無上的天神饒富興味地觀看世間的眼中,就是孤注一擲,有人活成了正,有人活成了反,歷史自有命定。唯有真正的偉大無需言語──那一心一志、永不放棄地在流逝的時間裡孤寂而奮力活著的身影。在我眼中,也正是吉田修一賭上作家生涯一筆一字刻畫出這美麗故事的堅定背影。) -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歲月,我們也並非一無所有
以後設的角度回望人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猶如用第三人稱把自己的人生再活一遍,也會體悟到所有走過的路都是必要的,那些看似零星、隨機的事件,其實都能串接成一張脈絡完整的生命地圖。《瑞秋的青春事件簿》這本小說即是用這樣的視角寫成,三十幾歲的瑞秋,用溫柔及包容的眼光,去回顧自己荒唐的二十幾歲。大環境的蕭條、年輕心靈的躁動不安,讓那段日子走得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就碰得滿身是傷。但即使是在那樣人人自顧不暇的黑暗時代,仍有人願意伸出援手、不離不棄,反倒更加映照出人性的溫暖。 許多關係的建立純粹是偶然,要到很久以後才會知曉其意義。瑞秋和詹姆斯,偶然在同一家書店打工,因緣際會下偶然成了室友,雖然生活拮据、感情不順,但兩人總能在生活中為彼此找到微小的快樂,製造只有兩人知道的笑點。那段同居的日子,兩人都仍懵懵懂懂地摸索自我的形狀,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他們都渴望被他人所愛,卻在尚未理解「接納」這件事有多困難、又有多珍貴之前,就已經懂得接納彼此的全部,即使是沒有那麼美好的部分也一樣。儘管終有一天要分道揚鑣,這段關係也成了一盞明燈,照亮他們往後的人生,也讓他們知道,要如何好好去愛一個人。 如果說詹姆斯是瑞秋對等平視的夥伴,拜恩教授和婷妮就是她仰望的對象,是她所嚮往的美好成人世界的縮影。二十幾歲的世界觀往往非黑即白,瑞秋羨慕著系上教授拜恩博士和太太過著中產階級的富裕生活,也怨恨在自己人生接連遭遇挫折時,這對夫妻沒有伸出援手。然而,長大成人的瑞秋回顧這段過往時,已經明白了成人世界有太多未能明說的痛苦與煩惱,也在此時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在所有人都自身難保的大環境下,拜恩夫婦已經給了他們所能提供的最大幫助,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慷慨。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體悟,瑞秋才能與自己犯下的錯和解,也才能用包容的眼光,去原諒當時年輕的自己。 二十幾歲的路必然是蜿蜒崎嶇,我們全都經歷過傷痛、挫折、低潮,也迷惘著自己的人生究竟要往何處去,但也總是會有人願意陪伴在我們身邊。我想這本小說想要傳遞的就是這樣的希望,瑞秋和詹姆斯共同經歷了許多悲傷與痛苦,但他們沒有太多自溺及憂鬱,而是陪著彼此熬過去,並永遠不忘追逐心中熾熱的夢想。我們需要的,就是在艱難的時刻,也要記得自己並非一無所有,並相信自己身邊一定會有這樣溫暖的人們。)
-
-
-
2022年度TOP20暢銷書揭曉,全台賣最好的書是這一本?
你知道嗎?今年全台賣最好的是這一本! 金石堂今日公布2022年度TOP20暢銷書與作家排行榜。《原子習慣》創紀錄,連續二年強勢穩坐TOP1暢銷書冠軍寶座。TOP2由YouTuber助攻的老禁書《世界最神奇的24堂課》奪下。TOP3則是金石堂愛書大使愛瑞克的《內在原力》喜摘銅。 首見!年度暢銷作家前三名都是孩子們的愛 小朋友也掀起作家追星瘋!今年首見,暢銷作家排行榜皆由童書漫畫作者包辦前三名:以《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系列奪得暢銷作者第一的肥志、新一代兒童界天王「屁屁偵探」系列作者Troll、寫出《神奇柑仔店》、《妖怪出租》等暢銷兒童小說作家廣嶋玲子,皆是從2021年至今長銷不墜的暢銷常客。 從「被迫學習」變成「主動想學」 現代臺灣父母最在意的,是孩子在閱讀學習上的興趣和熱情!金石堂暢銷榜上也可觀察到,童書圖像和文本面貌更加多元──療癒、推理、情緒、奇幻、志怪、歷史故事、自然科普……等,多樣元素的童書百花齊放。幽默有趣又不俗套的故事,將知識巧妙融入其中,讓孩子主動向父母喊著:「我想看那本書!」 慰藉人心!療癒系與愛情故事當道 害怕被傳染、關在房門內的鬱悶,對疫情的種種焦慮與不穩定感,文學成了臺灣讀者跳脫現實紛擾的出口。投入文字的另一端,華文作家晨羽、黃山料、九把刀的愛情小說內,青澀愛戀與悸動,讓心再次怦然跳動;崛起中的韓國翻譯文學,今年療癒系當道:帶著奇幻色彩的《歡迎光臨夢境百貨》、正視人與人之間溫暖情感的年底黑馬《不便利的便利店》,皆是備受大眾讀者喜愛的翻譯文學作品。 正能量!「讓自己活得更好」為年度重要課題 今年心理勵志暢銷書反映出讀者心內正能量增長!和金石堂愛書大使愛瑞克一同發掘自己的《內在原力》、從岸見一郎文字中獲得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向志玲姐姐學習《剛剛好的優雅》、或是跟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面對心中迷障。這幾本高居在年度TOP20暢銷書排行上的讀物,在在反映挺過疫情後,讀者對人生採取更正向積極的思考、以及行動的能量。 全球經濟下行理財投資轉回財商(FQ)養成 由於股市震盪加上通膨,金石堂年度TOP20暢銷書中,操作型的投資工具書略顯退燒,轉由強調「穩健投資」的新書《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登上第六名。大多數的讀者選擇關注回自身財務觀念力:致力推動大眾財商教育的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系列作、注重建立自身進步系統的《原子習慣》,讀者從學生、上班族、到退休樂齡都有,廣受國人喜愛與好評,穩入年度TOP20暢銷書與作家排行榜。 動畫化與YouTuber跨界助攻帶動漫畫圖書齊竄紅 即使不是動漫迷,今年一定還是常聽到《SPY×FAMILY間諜家家酒》這名字。這部由遠藤達哉創作的漫畫紅到出圈,改編動畫一登上Netflix便迅速搶佔熱門節目榜,帶動原著漫畫熱銷。不僅是動畫,影音平台上的說書人也幫了大忙!出版數十年、散發神秘氛圍的《世界最神奇的24堂課》和《我所看見的未來》,藉由知名的YouTuber「老高與小茉」介紹,激發數百萬閱聽者強烈的好奇心,在網路上與親友群組中瘋傳討論。為今年TOP20暢銷書與作家排行榜帶來令人驚豔的話題亮點! 金石堂年度大賞20日登場十大影響力好書珍藏套書預購中 回望2022年度出版風貌,金石堂第38屆年度風雲人物暨十大影響力好書年度大賞,將於12月20日登場,屆時公布今年「金石堂作家風雲人物」、「金石堂出版風雲人物」、「金石堂星勢力作家」以及「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等重要獎項。邀集多位知名作家與出版社與會,實是圖書出版人的年末壓軸盛事。 新年度欣逢金石堂40周年,限量推出「十大影響力好書珍藏套書」,即日起開放門市與網路預購,原價4,590元,珍藏價3,400元,加贈十大影響力好書推薦卡和金石堂40周年紀念提袋以及書籤,喜愛閱讀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 金石堂網路「2022年度暢銷排行榜」與「十大影響力好書珍藏套書」預購: https://www.kingstone.com.tw/events/kingstoneaward/ 統計期間:2021/12/1~2022/11/30 【金石堂書店2022年度暢銷排行榜&暢銷作家榜TOP20】 (下方書單非依榜單順序排列)) -
寫歌和寫書一樣,都是心懷觀眾與讀者,並且對自己誠實
「何謂好的散文?」記得在和作者開了提案會議之後不久,就收到依玲傳來這樣的訊息。編輯部的同事們也紛紛討論起這個命題,像是:「好的散文是能從尋常事物中挖掘不平凡。」「可以把日常觀察得入微。」「有作者自己想傳達的觀點。」對我來說,寫出優秀散文的第一步是「對自己誠實」,並且能將自身的經歷自由地拋出,讓讀者對此產生連結或共鳴。 抱著「想寫出好看的故事」意念的依玲,曾形容「藝術與創作是人類渴望得到宇宙回音的方式」,而她也確實做到了,不只誠實,她連文字裡的彆扭與掩飾都是真實的,更努力地和周遭與世界對話,這賦予了《在燈暗的時候唱歌給自己聽》這本書一種獨特的清透感,毫不矯情也不過度執著。 收齊稿子後的編務工作,通常是從分類與安排章節順序開始,因依玲的文筆情感濃烈且多次談及刻骨銘心的家庭互動,因此,如何鋪陳有呼吸空間的閱讀節奏又不打亂整本書敘事結構,成了和作者來回討論的一大重點。〈開學日〉一篇描寫了依玲求學時曾經「想找媽媽」的記憶,隱約勾勒出家庭的變故、母女關係、作者早熟的性格,當中有辛酸、有釋懷,也有體諒,更有從創作中感受到的自由……便決定以這篇作為整本書的開頭。中間還加入了「彩頁照片合輯」當作小彩蛋,以依玲喜歡的爬山來比喻的話,像是讓讀者在攀登一座山的途中可以稍作喘息、回頭看看腳下風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散文中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性格,還有或許是從寫歌的經驗中逐漸形成的「文字個性」。身為獨立樂團「淺堤」的主唱,曾掙扎於音樂要有多大程度去迎合市場的依玲,也想過出一本「看起來酷酷的」書,卻發現那不見得適合自己。只要細讀《燈暗》這本書,便會發現它和淺堤的音樂有幾分相似,日常生活中的細膩體會在依玲筆下有了更多樣、更立體的形狀,也有對於漂泊、關係、生命、死亡的凝視,讀著讀著彷彿耳邊正傳來〈恬恬一下仔〉、〈永和〉、〈水母漂〉的歌詞與旋律。 作為女性感受到的框架、恐婚恐育、因頻繁搬家而習慣不買太多東西、想試著在台北找到一個棲身之處……讀到最後,會發現,依玲寫的遠不只是她自己,而是眾多和她一樣擁有夢想、經歷過失去、渴望找到自我認同的每一個人。) -
今晚來點不一樣的微醺——這套書,帶你喝遍全日本!
不管你是哈日、知日還是親日,聊起日本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各種關鍵字和喜愛的元素。而編輯腦中最真實的畫面是,在喧囂都市的黑夜中,走近那間門外懸掛著紅燈籠的店,掀開藍色暖簾後,被店內柔和的暖黃行燈所療癒,這就是居酒屋最溫暖人心的一幕,也是日常交流的微型舞台。無論你是居酒屋入門者,還是資深酒客,《日本居酒屋遺產 東日本篇+西日本篇》這套書,都能讓你重新認識「喝酒」這件事的深層意義。 從最北的北海道,到最南的沖繩,作者太田和彥以細膩、溫暖的筆觸,偶爾夾雜《孤獨的美食家》中五郎式的內心獨白,描繪每間店的獨有風貌與特色。小至刨柴魚片的器具,大到歷經百年風霜的建物改裝,太田老師筆下的居酒屋不只是喝酒的地方,更是反映地方文化、歷史與人情味的縮影。《東日本篇》源於氣候風土,探索人情、《西日本篇》源於獨特信念,探索個性,看似共通,實則不同。 太田老師生於動亂的1946年,深知喝一杯酒是多麼不容易的和平象徵,所以他畢生都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把居酒屋這項文化遺產用文字完整保留下來。這個堅持深深打動編輯,想著一定要引進這套書介紹給臺灣讀者。想著想著,就構思出跨海專訪的企劃,讓太田老師不只用文字,更用影像直接對讀者們說話。沒想到他對臺灣也是好奇滿滿,一直想著有機會希望能寫一本關於臺灣居酒屋和老街探訪的書呢。 而且太田老師真的是誠意十足,除了專訪影片之外,還為這套書寫了兩段他最有感的文字。編輯都忍不住想,老師在寫「臺灣」這兩個字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覺得筆畫真多,好難寫啊~~就是這些點滴的交流和累積,更能感受到作者溫暖的人格特質,就跟這套書傳達出的氛圍一模一樣。 最令人感動的是太田老師獨家繪製了一幅清酒瓶的圖,做為臺版獨家贈品「私の居酒屋手帳」的封面。他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和他一樣喜歡上居酒屋,寫出不同於他的探訪手札,讓每個人都能為這個特殊的日本文化留下每一刻的珍貴回憶。 書中的26個故事不僅適合喜愛日本文化的讀者,也非常適合喜歡閱讀日常系故事的人。它不只是旅遊和美食深度指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提案: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學會放慢腳步,與人共飲或獨飲,你都在創你自己的故事。 就像太田老師所說,不要害怕踏進居酒屋,只要待上兩小時,居酒屋絕對能給你有如回家般的溫暖。如果你至今還未推開過那扇木門,這套書會是你最好的鑰匙。這不只是喝酒、品美食,更是一件很和平的事。) -
如果請楊貴妃、蘇東坡來我家吃飯,要請他們吃什麼好?
吃是人生大事,古今中外皆然。眼見時下Youtuber最流行的影片題材,就是關於異國料理或新上市商品、熱門餐廳的試吃飲片,已成為現代的流量密碼。 這種影片流行,顯示人們對於吃和了解各種口味有深刻的興趣,那麼如果今天有個影片是請楊貴妃、蘇東坡、達文西、莎士比亞來吃現代食物,他們會給現代食物什麼評價呢?拿什麼食物請他們吃,他們會開心呢?這是我在編輯這本《六格格的宴席》時,經常在想的事。 此書作者金澤宜和黃震遐來自香港。是一對「唯食」夫婦,喜歡飲食,樂於研究任何與吃有關的事。太太澤宜有清朝皇族血統,家中排行老六,友人稱之「六格格」;先生震遐除了是腦科學專家外,還喜歡研究語言學、文化史,出版過相關專著。而本書則是一部從「以客為尊」視角出發的飲食文化史。他們擬了28組宴客名單,有埃及豔后、楊貴妃、玄奘大師、莎士比亞、達文西等古今中外人物,為了招待這些貴客,便從科學、營養學、地域經濟、性別、當時風土文化等角度交錯比對,重現這些歷史名人當年的生活現場,推理出他們可能的口味愛好,並拿出格格的拿手菜來對應招待。 這種富想像力、加上重重推理但又兼顧詳實考證的文字實在太有魅力了,讀著讀著也讓我跟著腦洞大開,有沒有可能真有這種宴席?有沒有可能我也可以去參加一場?或是,如果有這種可以穿越時空的請帖,我會想邀請誰來? 《六格格的宴席》是本旁徵博引的飲食文化史,也可以補足穿越迷對不同時代、地域的了解和想像,還附有溫暖體貼的食譜筆記,讓人十分享受沉浸其中的閱讀時光,誠摰地推薦給各位愛閱讀的朋友們。) -
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成人非小說系列作品——《永遠記得:男孩、鼴鼠、狐狸、馬與風暴》
2019年,一本封面有著「男孩、鼴鼠、狐狸、馬」的繪本突然席捲書市,書名就叫做《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作者是英國插畫家「查理.麥克斯」。這本繪本甫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並成為英國《週日泰晤士報》蟬聯第一名最久的暢銷書,並在亞馬遜書店累積超過十萬筆五星好評。 2023年,改編的同名動畫短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以及包含最佳特別製作等安妮獎的五項大獎。有了得獎光環,風潮席捲全世界。《男孩、鼴鼠、狐狸與馬》被翻譯超過五十種語言,並在全球熱賣突破一千萬冊,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成人非小說作品。讀者把書頁貼在醫院病房、學校牆面、路燈柱,讓查理本人在睡覺或吃義大利麵時,這本書也能持續與更多讀者對話。 與五花八門的得獎獎項相比,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四個朋友「男孩、馬、狐狸、鼬鼠」一同上路,他們不知道要去哪,也不知道在尋找什麼。溫柔的馬永遠陪伴他們,受過傷的狐狸總是安靜傾聽,鼴鼠三句不離蛋糕為旅途帶來笑聲,男孩與你我一樣,愛著這些朋友,所以害怕失去他們。然而越是這樣簡單的故事,越能超越國籍與語言。 「我擔心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男孩說。 「你很善良,」鼴鼠說,「善良就是最好的事。」 「我覺得自己不是很勇敢。」男孩說。 「你這麼說很勇敢。」 「你從風暴中學到最珍貴的事是什麼?」男孩問。 「它們終究會過去。」 「當你想起你所愛的每一個人時……」狐狸說, 「希望你也想到了自己。」 「你為我做了好多事,」男孩說,「而我為你做過什麼嗎?」 「你做我的朋友,」馬說,「真好。」 寫下如此感動千萬人的睿智話語,作者查理卻表示:「老實說,我對愛的理解也並不比別人多。我認為愛存在於一些細微的小事——地鐵上的一個微笑、為某人泡杯茶、發訊息給朋友、在某人遇到困難時緊抱他的肩膀並互相扶持——愛不會成為新聞,但愛無處不在。」在疫情期間,他失去了親人、愛犬、朋友。世界變了,他也變了,但這成為他創作續集《永遠記得:男孩、鼴鼠、狐狸、馬與風暴》的動力。「苦難並非我們所願,但苦難往往能將我們變成我們想成為的人,即使我們並未選擇透過苦難來實現。這正是發生在男孩身上的事。他一直渴望變得勇敢,卻不曉得該如何前進,但當他孤身一人,去直面內心最大的恐懼,恰恰讓他得以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男孩」,人生無處不是「風暴」,不過只要閱讀《永遠記得》,將查理發人深省的圖文珍藏心中,一定能長出橫度風暴的翅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