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II)
從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到中央文革組長, 從政治局常委到「反黨分子」! 毛主席的教導應該時時用,把錯誤思想挖掉。我的頭腦中也有不符合毛澤東思想的,應該用毛澤東思想把資產階級思想從頭腦中排除出去。 & ─陳伯達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我國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了,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了,我們還完全不能低估地主資產階級的影響。正如毛澤東同志反復指示,在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階級鬥爭,還存在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階級的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 & ─陳伯達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67.5.23.,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錄陳伯達在1966至1969年間的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這些談話紀錄多達七十餘萬字。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陳伯達作為「筆桿子」、「理論家」在文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讀者由此可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
從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到中央文革組長, 從政治局常委到「反黨分子」! 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毛主席的這些理論在中國得到了證明,在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取得了勝利。 ─陳伯達 「毛主席經常告訴我們,共產黨人應該無所畏懼。黨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各級黨的負責人,要敢字當頭,不要怕字當頭。」 & ─陳伯達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6.10.16.,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錄陳伯達在1966至1969年間的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這些談話紀錄高達七十多萬字。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陳伯達作為「筆桿子」、「理論家」在文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讀者由此可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I)
從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到中央文革組長, 從政治局常委到「反黨分子」! 文化大革命是思想革命,是階級鬥爭、政治鬥爭,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鬥爭。 ─陳伯達 「在文化大革命中包括我們自己都要改造,這樣才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不要認為自己都是對的,認為自己完全是對的,這樣就危險了。」 & ─陳伯達接見第二軍醫大學和總後勤部機關代表的講話(1967.2.8.,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錄陳伯達在1966至1969年間的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這些談話紀錄高達七十多萬字。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陳伯達作為「筆桿子」、「理論家」在文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讀者由此可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與「文革」(IV)
從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到中央文革組長, 從政治局常委到「反黨分子」! 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陳伯達採取了突然襲擊,煽風點火、製造謠言、欺騙同志的惡劣手段,進行分裂黨的陰謀活動。 ─中共中央關於傳達陳伯達反黨問題的指示 「陳伯達為林彪發動反革命政變,實現兩條反黨綱領,私擬了「設國家主席」的憲法條文,炮製了「稱天才」的材料,修改了林彪八月二十三日的反黨講話,製造和散布了五大謊言。大量事實證明,陳伯達是這次反革命政變的主犯之一。陳伯達是一個反革命兩面派的政治騙子。長期以來,他竭力偽裝自己,採取造謠和詭辯的手法,欺騙黨,欺騙群眾。」 ─關於國民黨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務、修正主義分子陳伯達的反革命歷史罪行的審查報告(1972.7.1.。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錄陳伯達在1966至1969年間的現場講話、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這些談話紀錄高達七十多萬字。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陳伯達作為「筆桿子」、「理論家」在文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讀者由此可以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關於後漢書的100個故事
起於劉秀起兵,終於獻帝禪位, 東漢195年的興亡成敗、人物悲喜,盡在100個故事裏。 & 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 把歷史當故事來讀, 就是講歷史人物的工作、生活、愛情和八卦趣事。 & 流水線上的短命帝王,治世和亂世裏的文臣武將, 輪番登場的外戚和宦官,遊走在生死邊緣的非常女人,政治夾縫裏的文化綻放…… 一個個關於政治、關於軍事、關於陰謀、關於愛情、關於文化的故事, 有的令人發笑,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驚訝,有的令人惋惜。 情節曲折生動,語言流暢風趣,時不時調侃一下, 真可謂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 對於一個存在過兩百多年的王朝來說,無論怎樣評價都無法準確地記錄曾經所發生的事情,只有《後漢書》裏的一段段故事留給後世,或啟迪、或借鑒。 & 有人說,東漢是個悲情的王朝,因為前有西漢的壯麗,後有三國的耀眼,整個東漢完全被這一頭一尾給掩蓋了;也有人說,東漢的政治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政治,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皇帝一個個都淪為了傀儡,黨錮之爭搞得烏煙瘴氣。 然而,對於一本具有傳承性的史書來說,在當今快節奏閱讀習慣下,人們未必能夠仔細品讀。 故此,作者從全書中甄選出一百個重要的故事,無論是對歷史知識的瞭解還是閒餘生活的調劑都是有益的。 這也是《後漢書》在二十一世紀的另一種意義。
【電子書】北宋的外戚與政治
「宋代無外戚問題」是研究宋代史的基本知識,然而南宋的韓侂冑卻以外戚之姿成為權臣。本書告訴你北宋文人如何看待外戚,這些外戚們又如何在個人仕途與祖宗家法的約制下取得平衡。漢唐時期外戚參政的歷史經驗,讓宋代士人提出一套「防微杜漸」的方法,隨著外戚涉政的影響力不同,引起士人反對和議論也有所差異。本書在討論北宋的與政外戚的仕途與生活,他們對政局的影響,與其他文人群體的交往關係。在皇權至上的原則下,外戚參政是可以被打破的,只是他們本身才能、政績、外戚身分等會決定他們在朝政中的地位。宋代並不是沒有外戚問題,只是在北宋的朝政結構之下,受到嚴格的限制與監督,而不易產生前代的外戚亂事。
【電子書】做毛主席的好學生:林彪與「文革」(上)
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 毛主席是我們黨的締造者,是我國革命的締造者,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偉大領袖,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 ─林彪 「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從來都是把政治擺在第一位,政治領導軍事,統率軍事。軍事只是政治的一個組成部分,什麼是最好的武器?不是飛機,不是大炮,不是坦克,不是原子彈,最好的武器是毛澤東思想。」 ─林彪對一九六六年全軍工作提出的五項原則(1965.11.18,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分為上下兩冊,時間跨度為1964~1980年,上冊主要內容為林彪在座談會講話、大會發言、內部重要指示等;下冊則以中共中央對林彪事件的傳達、通知與批判為主。本書編撰的目的,在於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扮演的複雜角色。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做毛主席的好學生:林彪與「文革」(下)
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 毛主席是我們黨的締造者,是我國革命的締造者,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偉大領袖,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 ─林彪 「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從來都是把政治擺在第一位,政治領導軍事,統率軍事。軍事只是政治的一個組成部分,什麼是最好的武器?不是飛機,不是大炮,不是坦克,不是原子彈,最好的武器是毛澤東思想。」 ─林彪對一九六六年全軍工作提出的五項原則(1965.11.18,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分為上下兩冊,時間跨度為1964~1980年,上冊主要內容為林彪在座談會講話、大會發言、內部重要指示等;下冊則以中共中央對林彪事件的傳達、通知與批判為主。本書編撰的目的,在於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扮演的複雜角色。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費正清 「史景遷的著作必須劃入《史記》的類別之內,是無可爭議的。」——余英時 ★《洛杉磯時報》歷史書獎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中國時報》開卷一週好書 ★金鼎獎圖書類最佳翻譯獎 ★余英時專文作序.盛讚推薦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從十九世紀末一群維新人士意圖改造清廷,到保皇與革命兩派導致清廷覆亡;從二十世紀初共和政府和軍閥割據的對立,到國民黨和共產黨鬥爭的大悲劇;從二十世紀中國土淪陷與光復,到中國政府激進的農村與文化改造。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是激起巨變的原動力,另一方面又被巨變的浪潮一一吞沒。這是中國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悲劇,而在演出過程中又隨時透露出無奈而自嘲的喜劇意味。 史景遷精選少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作深入探討,交織成一幅中國精神面貌的整體圖像。其中以康有為、魯迅、丁玲等主線作為貫穿全書的「經」,秋瑾、沈從文、瞿秋白、徐志摩、聞一多、老舍六人則橫插在不同階段,構成了「緯」。在經緯交錯間,還有無數相關人物隨時進進出出,包括無可迴避的政治領導人孫文、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引領一時風騷的文化領袖鄒容、梁啟超、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郭沫若、胡適、梁漱溟、茅盾、林徽音、胡風等;甚至外國訪者如羅素、泰戈爾、蕭伯納等也點綴其間。 書中觸及的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貌和生命力量,遠非「集體傳記」所能呈現的;史景遷藉其生花妙筆勾勒他們的人生,著墨知識分子在時代鉅變下,對自我定位的摸索與反省,也讓讀者瞭解一連串不尋常的事件,以及由這些事件堆疊構成的「中國革命」。當這群人物被捲入近代中國百年間的暴力和重生的過程中時,史景遷以歷史文化意涵豐饒的「天安門」之名,穿越一個世紀,召喚出繁花盛開的文人思想與時代精神。 全書命名為《天安門》,說明他已敏銳地察覺到: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功用正在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甚至可以說,他已預見十年以後天安門前的屠殺慘劇。 --余英時&
【電子書】關於漢書的100個故事
在故事中瞭解歷史,在歷史中感悟人生。 100個生動有趣、雅俗共賞的故事,將西漢王朝的歷史變遷、戰爭風雲、人物風流和文化藝術剪輯成一部異彩紛呈、雅俗共賞的&史詩巨片&,供你我欣賞! & 你可能不讀《漢書》,但《漢書》裏的故事你或許很想知道! & 西漢兩百多年的歷史,人物多、事件多,正史與野史交錯,神話與傳說並存,怎樣才能夠清晰明白地去瞭解和感受歷史的真實和溫度呢?本書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 讀歷史就是讀故事,《漢書》裏的那些人和事,會讓你從此愛上歷史! 《漢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 基於此,作者在選取《漢書》中的100個故事時,也是圍繞著人物來寫的,讀過之後,你能夠領略到君王的霸氣,兒女情長的無奈,文臣武將的閃耀,還有政治的殘酷與無情,這些都是本書力求展現給大家的。
【電子書】資深獄吏:康生與「文革」(Ⅲ)
「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脫離實際就學不好。主席說,學習馬列主義要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我們搞專案的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專案相結合。首先要毛澤東思想掛帥,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搞專案沒有無產階級政治掛帥這一條就搞不好,這是一種階級鬥爭。反過來敵人可以利用審訊向我們鬥爭。如敵人利用審訊放毒,對黨誣衊,陷害好人,把水攪混,挑撥離間,使我們迷失方向跟著他走。審訊是隱蔽的階級鬥爭。要有計劃,審一次是打一仗;審一次是一場戰鬥。」──康生對專案工作的指示(1968.5.27,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集資深獄卒──康生在1966至1970年間的現場講話內容。僅在這短短的四年間,康生所留下來的談話紀錄就高達一百二十餘萬字,主要內容涵蓋其歷來對各級機關與幹部的演講,以及對「反黨反革命」對象的批判。透過本書所收集的詳盡一手史料,讀者當能對康生在文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資深獄吏:康生與「文革」(Ⅳ)
「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七日,康生親筆寫信給江青,毫無根據地誣陷劉少奇同志『曾向蘇共出賣我黨的核心機密』,『企圖借蘇共之力,推翻毛主席的領導』,『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效勞』,『為美帝間諜機關服務』,是『大叛徒、大內奸、大特務、大工賊,也是大賣國賊、大漢奸』。一九六六年四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康生誹謗朱德同志『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還沒有入黨,還是黨外人士』,『是資本主義那一套』。同年八月十五日,康生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誹謗陳雲同志『只講經濟,不講政治,他講的經濟政策,據我看只是資本主義的商人經濟而已』。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九日,康生同外賓談話時,誣陷鄧小平同志『是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康生、謝富治問題的兩個審查報告(1980.10.16,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集資深獄卒──康生在1966至1970年間的現場講話內容。僅在這短短的四年間,康生所留下來的談話紀錄就高達一百二十餘萬字,主要內容涵蓋其歷來對各級機關與幹部的演講,以及對「反黨反革命」對象的批判。透過本書所收集的詳盡一手史料,讀者當能對康生在文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群眾暴政與政治投機:王洪文與「文革」(下)
「陰謀家、野心家王洪文,為了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一直處心積慮地妄圖打倒從中央到地方一大批堅持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革命老同志。」──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罪證(材料之三)(1977.9。節錄) 本書分爲上下兩冊,上冊時間跨度爲1967-1976年,收錄王洪文的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下冊時間跨度爲1977-1981年,收錄中共中央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罪證》以及特別法庭判決書等。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王洪文藉由群眾暴政獲得提拔任用,最後被捕監禁的史實。 本書特色&& &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資深獄吏:康生與「文革」(Ⅰ)
「劉少奇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恰恰是背道而馳的。他不是主張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不是主張進行武裝鬥爭,不是主張去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而是迷戀大城市,引導無產階級放棄政治鬥爭,在城市工會工作中實行經濟主義。他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實行投降主義,放棄黨的領導。他不是像毛主席所說的,把統一戰線看成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是要把人民的武裝交給蔣介石去統一領導。」──康生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67.4.13,節錄) &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集資深獄卒──康生在1966至1970年間的現場講話內容。僅在這短短的四年間,康生所留下來的談話紀錄就高達一百二十餘萬字,主要內容涵蓋其歷來對各級機關與幹部的演講,以及對「反黨反革命」對象的批判。透過本書所收集的詳盡一手史料,讀者當能對康生在文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資深獄吏:康生與「文革」(Ⅱ)
「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的、親自領導的,是林副主席親自指揮的,舉世無雙的勞動人民的子弟兵,我們絕不能從他們手裡奪槍,毒打他們我們的軍隊是黨領導的軍隊,不是資產階級的軍隊,不像國民黨的軍隊,把黨同軍隊分開來是錯誤的。」──中央首長第三次接見安徽雙方代表團的指示(1967.9.5,節錄) 完整原始史料編撰與整理,本書共分為四冊,詳細收集資深獄卒──康生在1966至1970年間的現場講話內容。僅在這短短的四年間,康生所留下來的談話紀錄就高達一百二十餘萬字,主要內容涵蓋其歷來對各級機關與幹部的演講,以及對「反黨反革命」對象的批判。透過本書所收集的詳盡一手史料,讀者當能對康生在文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特色&& &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群眾暴政與政治投機:王洪文與「文革」(上)
「在各條戰線上,辦好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迅速地掀起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群眾運動的新高潮。堅決做到,緊跟毛主席,永遠幹革命,海枯石爛,紅心不變。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一條真理: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背離了毛澤東思想就要失敗,這個拿鮮血換來的經驗,我們廣大的工人階級永遠不能忘記!」──王洪文在「九大」全體會議上的發言(1969.4.14。節錄) 本書分爲上下兩冊,上冊時間跨度爲1967-1976年,收錄王洪文的大會發言、座談會講話、政治報告。下冊時間跨度爲1977-1981年,收錄中共中央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罪證》以及特別法庭判決書等。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王洪文藉由群眾暴政獲得提拔任用,最後被捕監禁的史實。 本書特色&& &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中國近代史概要
近三百年乃中國歷史之一巨變,本書以民族革命為中心,?玄提要,剖析有清一代明君賢臣之多,卻難抑民族革命之風的原因;清衰後,不僅太平天國等內憂蜂起,外患帝國主義之強橫壓迫,致使中國不得不轉型,民族自覺與民族革命將中國帶入新一階段。作者在近代史之研究,享譽學界,從史家之眼期望讀者以本書為階梯,由近知古,由略參詳。
【電子書】都是孔子惹的禍?
中國帝王勝利組SOP: 打江山時殘暴,打下江山後專制;坐穩江山後橫徵暴斂+腐敗! 尊孔祭孔一旦出自黨派或政權的策劃,十之八九沒有好事,或者乾脆說就是愚弄人民。 歷來統治集團重用儒家,是因為儒家學說有助於鞏固政權,他有一切專制主義的權力意識! 歷史才子魏得勝 繼《漢室江山興衰史》、《大宋帝國亡國錄》,全新刻劃中國歷史新風貌。 華人文化重視的儒學思想是專制主義的開端。 唐太宗的殘暴可比秦始皇,他與魏徵的君臣佳話都是假的; 大明帝國的建立與穩固靠的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的大屠殺。 這世界上最容易建立的就是專制制度,靠暴力起家的人,也一定用各種暴力統治一個國家,這就是專制,這就是暴政。本書敘述中國歷史的點滴,揭示專制主義在中國的生成與演進,既有小說之精彩筆法,亦有對史實的透澈剖析,揭開你未思考過的中國歷史。 本書特色 1.《大宋帝國亡國錄》《漢室江山興衰史》《慈禧與她的帝國》暢銷作者魏得勝首部中國史通論,澈底反思儒家思想、奴役制度與專制政權。 2.本書曾榮登中國圖書暢銷榜,卻因太過熱賣,反遭封殺禁售!全新增訂版,一刀不剪,台灣犀利上市!(簡體版原名:歷史的點與線)
【電子書】有關吉祥話‧畫的23個由來
「吉祥話.畫」是把吉祥話具象到中國的年畫中。過去,老百姓過年的時候都要買年畫回家張貼,如 「天師鎮宅」、「百子圖」、「五子奪魁」、「萬象更新」、「三陽開泰」等。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擅長在吉祥話中構想吉祥畫,在吉祥畫中品味吉祥話:靈芝和蘭芷生在一起是「君子之交」;月季花與如意祥雲的紋圖是「四季如意」;「鳳凰于飛」則象徵夫妻恩愛。中國的吉祥話傳了上千年,人們用象形、多音、諧音等方式把生活中的吉祥祝願展示在舌尖上,又把口中的吉祥話轉換在紋圖中,用於繪畫、建築、雕刻、服裝、裝飾等處,形成了中國式的風俗藝術畫卷。 天長地久 在人們心中,能夠長長久久的東西就是吉祥的。說到長久,又有什麼比得上天地呢?中國神話傳說中關於「天地」的由來,帶著一種悠遠的神祕感。太古時代,世界原本是一個雞蛋形狀的巨星,人類的父神盤古孕育在其中,而「天地」是盤古用大斧子在一片混沌中開闢出來的,形成了最初的天地。春秋時代,儒家、道家所指的「天地」,有萬物規律和天道神明的涵義。《道德經》裡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認為天與地是永恆存在的,並感嘆天地的恆久與悠遠。
【電子書】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
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 墨做為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來源, 帶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更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 你知道墨除了用來磨成墨汁寫字外,還有什麼功能嗎?它可以賞玩、饋贈、記事、宣教,甚至可以治病! 從使用、收藏到品玩,墨在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裡占了一席之地,直到毛筆被鉛筆、鋼筆、原子筆取代之前,始終都是書房案臺上的要角。到了鍵盤滑鼠盛行的現今,墨更成為古董行家的投資標的之一,一套清朝乾隆御製「西湖十景集錦墨」,二○○八年便以四百四十八萬元人民幣(約合臺幣二千二百多萬元)的高價成交。 不過本書不談如何收藏鑑賞墨,而是從墨的製作者、原始擁有者的故事出發,繼之聯想出更多有趣的文人佚事,引領讀者進入墨的世界。
【電子書】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
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 墨做為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來源, 帶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更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 你知道墨除了用來磨成墨汁寫字外,還有什麼功能嗎?它可以賞玩、饋贈、記事、宣教,甚至可以治病! 從使用、收藏到品玩,墨在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裡占了一席之地,直到毛筆被鉛筆、鋼筆、原子筆取代之前,始終都是書房案臺上的要角。到了鍵盤滑鼠盛行的現今,墨更成為古董行家的投資標的之一,一套清朝乾隆御製「西湖十景集錦墨」,二○○八年便以四百四十八萬元人民幣(約合臺幣二千二百多萬元)的高價成交。 不過本書不談如何收藏鑑賞墨,而是從墨的製作者、原始擁有者的故事出發,繼之聯想出更多有趣的文人佚事,引領讀者進入墨的世界。
【電子書】關於三國志的100個故事
孫權草船借箭,魯肅單刀赴會, 劉備鞭打督郵,趙雲上演「空城計」, 司馬懿是用兵大師,諸葛亮只擅長做後勤, 「受傷」最傷的是周瑜,關羽被曹操搶了心上人…… & 這不是你把《三國演義》讀錯,是《三國志》沒有普及到位惹的禍! & 《三國演義》是故事,不是史實; 《三國志》是史實,不是故事; 想讀三國的歷史和三國的故事,就來讀這本書! & 讀歷史就是讀故事。 作者從《三國志》裏面選取了100個極具代表性的故事,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性加工,用輕鬆幽默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三國那段恢弘的歷史,其間還穿插著《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相互比較。 對於三國歷史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比《三國演義》真實、比《三國志》通俗的史學故事書,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也是一本輕鬆讀三國的普及讀物。 讀後你會發現,三國的歷史原來可以這樣讀。
【電子書】傾斜的天安門:關於中國的 100 個常識(新版)
本書分歷史篇、現實篇和未來篇。把被篡改的歷史再扭轉回來,還原歷史的真相。並解說中國歷史、尤其近代中國歷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讓世界了解近代中國的變遷和當今中國的由來。揭穿「中國崛起」的表象,透視紅色王朝的虛實,挖掘當今中國各類矛盾與衝突的根源。解析包括西藏問題、新疆衝突、香港動蕩、台灣與大陸的統獨之爭、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越來越激烈的敵對、美中戰略對抗等。透視「中國夢」的前景,解釋中國為什麼必須民主化,論證中國共產黨終將覆亡的必然結局。 書中解讀中國,也解讀與中國相關的部分。比如,關於台灣和兩岸關係,包括:孫中山算不算得上「國父」?蔣介石,為何兩岸評價不一?台灣人為何矢志獨立?中國人為何談「獨」色變?共產黨敢不敢攻打台灣?答案都在書中,盡由讀者評判。 揭穿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一百個被顛倒的常識、被扭曲的歷史真相,社會和文化「迷思」,以及一系列政治謊言。其實,被中共顛倒的常識,何止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十萬個都不止。只不過,限於篇幅,擇其主要,作者權且寫下這一百個,藉以拋磚引玉,舉一反三,還原常識,對洗腦說不。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網路時代,也是一個速度時代。作者力求以短平快的筆觸,解說有關中國基本問題的重點和焦點,直擊其盲點。對讀者而言,是一次有關中國歷史的快讀、一本有關中國知識的速成、一輪有關中國熱點的捕捉。 中共的彌天大謊,登峰造極的洗腦術,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不僅中國人受蒙蔽,連外國人也被誤導。 「奴役」被宣傳為「解放」,「人禍」被嫁接成「天災」。「左派」被說成是「右派」,「屠夫」被打扮成「偉人」。「錯誤」被硬扯為「正確」,「罪惡」被標榜為「光榮」。「破壞」被美化為「革命」,「分贓」被冠名為「改革」。「鬆綁」被定義為「恩情」,「末世」被粉飾為「盛世」。「擴張」被狡辯為「維權」,「挑釁」被喬裝成「自衛」…… 拆穿騙術,拆解洗腦術,這是筆者的使命。微薄的工作,惟願在推牆的人眾裡,加上一把力。推倒紅牆!
【電子書】毛澤東的金棍子:姚文元與「文革」(下)
下午二時,政治局緊急開會,人民(天安門)廣場上發生了赤裸裸的反革命暴動事件,打了解放軍燒了汽車,打了民警,打了革命群眾……。一批人在紀念碑進行反革命煽動,號召成立反革命組織,以「悼念」總理為名,猖狂地把矛頭指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向中央,提出要鄧小平上臺!──姚文元有關天安門事件的日記(1976.4.5,節錄) & 本書分爲上下兩冊,時間跨度爲1965-1976年,合計三十五萬多字。內容包括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文藝評論、座談會講話、大會發言、內部指示等。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姚文元協助發動、全力推進文革的歷史過程。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毛澤東的金棍子:姚文元與「文革」(上)
我們讀了《毛主席語錄》,毛主席指出:「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對於資產階級的錯誤路線,也只有經過我們的不斷地批判,才能澈底肅清它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姚文元在《向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猛烈開火誓師大會》上的講話(1966.10.9,節錄) & 本書分爲上下兩冊,時間跨度爲1965-1976年,合計三十五萬多字。內容包括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文藝評論、座談會講話、大會發言、內部指示等。通過一手史料全面深入展示了姚文元協助發動、全力推進文革的歷史過程。 本書特色 史料揭示真相,歷史昭示真理! 文革史研究的里程碑,第一手文革史料。 首次全面、系統出版,還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原貌!
【電子書】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詩人隨波浮沉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第五彈!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風」是詩歌的代詞,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風」又有「諷」的意思,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 「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引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加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之後,2016年新作《大唐風》剖析唐朝歷史,但是由大家熟悉的唐詩角度切入,並在部分章節嘗試加入說書影音,由公孫策獻聲為大家說故事,讓讀者可以更貼近作者的思路,從耳熟能詳的唐詩隱喻,解說出鮮明唐朝興衰史。 2) 唐詩幾乎每個人多少都能吟誦幾首,李白、杜甫、杜牧……等知名詩人,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安史之亂、武則天……的軼事與歷史事蹟,也幾乎人人多少聽過一些;詩人個人遭遇和歷史糾纏不清,寫成傳頌不斷的唐詩,除了表面的詩句釋義,詩中內在蘊含對唐朝政治、社會,乃至時事的看法,該做何解?唐詩不僅是文學經典,也可做為史料,從不同角度認識唐史,不僅喜愛歷史的人可以讀,喜愛文學的讀者也可以重新獲得另一番心得。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電子書】大唐風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第五彈!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風」是詩歌的代詞,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風」又有「諷」的意思,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 「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引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加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之後,2016年新作《大唐風》剖析唐朝歷史,但是由大家熟悉的唐詩角度切入,並在部分章節嘗試加入說書影音,由公孫策獻聲為大家說故事,讓讀者可以更貼近作者的思路,從耳熟能詳的唐詩隱喻,解說出鮮明唐朝興衰史。 2) 唐詩幾乎每個人多少都能吟誦幾首,李白、杜甫、杜牧……等知名詩人,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安史之亂、武則天……的軼事與歷史事蹟,也幾乎人人多少聽過一些;詩人個人遭遇和歷史糾纏不清,寫成傳頌不斷的唐詩,除了表面的詩句釋義,詩中內在蘊含對唐朝政治、社會,乃至時事的看法,該做何解?唐詩不僅是文學經典,也可做為史料,從不同角度認識唐史,不僅喜愛歷史的人可以讀,喜愛文學的讀者也可以重新獲得另一番心得。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電子書】太平天國【史景遷史詩之作.信仰燃燒中國的苦痛】
一部西方經書如何被引用、誤讀,最後據為己用? 一場宣教行動如何觸動滿漢族群問題、華洋民族意識? 信仰如何成為狂熱,終於燃燒中國大半江山? & 史景遷敘事史學登峰造極之作 魔幻手法鉤勒出波瀾壯闊史詩 & 恪守史料,布局奇絕,敘事精妙,文筆流暢 ──漢學巨擘史景遷作品& 經典重現── & 洪秀全在一八五一年到一八六三年間建立的太平天國,造成兩千五百萬人喪生,經濟損失不計其數,大清國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財力幾乎盡耗於此,斲傷大清元氣。史景遷並無意寫一本太平天國全史,而是想通過提供一個排比有序的歷史脈絡,來瞭解洪秀全的內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為邏輯。史景遷在試圖追尋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熱情時,也在思索:有些人堅信自己身負使命,要讓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為之讚歎」,極少計算後果,而這是否就是歷史的大苦痛? & 史景遷的論述重心在於爬梳洪秀全本人的心靈世界如何受到聖經的啟示,真摯相信能在塵世締造人間天堂,而這種認知更與當時中國華南動盪的時代脈絡合拍,最後竟造成無數生靈的塗炭,逼使清廷窮十年之力來鎮壓這場史無前例的運動。《太平天國》展現了類似《魔戒》的磅礡史詩氣魄,史景遷以他那迷人的蒙太奇寫作手法,打破了線性時間和僵固空間的制約,游移於歷史與小說之間,因此成為西方漢學界關於史學方法論爭辯的焦點。
【電子書】蔣中正自反錄〈三冊套裝〉
《自反錄》所收蔣介石文稿,約當其26歲至45歲之間。這一段時期,蔣介石追隨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反對清政府的專制統治,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反對陳炯明兵變,創辦黃埔軍校,領導北伐,從聯合共產黨到“清黨”反共,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其後,又征伐群雄,取得了對李宗仁、馮玉祥、唐生智、閻錫山等地方實力派的勝利。這是蔣介石一生中由發軔而躍居領導中心的重要時期,也是中華民國歷史的重要時期。《自反錄》收集了這一時期蔣介石的部分重要文稿,自然是研究民國歷史和蔣介石個人歷史的重要資料。但是,應該說明的是,歷史文獻的編選常常受到時代和環境的制約,蔣介石早年,有若干左傾的親共、親蘇言論,見之於黃埔軍校時期出版的《蔣校長演講集》一類小冊子,這些,《自反錄》都沒有收入。 本書所收蔣氏早年文章共318篇,經本人過目,由蔣親自題簽,上海中華書局承印於1931年。據說當時係非賣品,流傳很少;1949年以後台灣方面或曾影印,流傳亦少,現在均很難見到。加之其中有一百餘篇文章,未收入秦孝儀主編的《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還有70餘篇文章在《言論總集》中雖列出篇目,註明“稿佚”,但實際上在《自反錄》中都可以找到,屬於秦孝儀有意隱匿,不欲示人者;其已收者文字亦多有不同。因此,為適應海內外日益發展的研究蔣介石和民國史的需要,正式、公開刊行《自反錄》自是應時、必要之舉。 ——楊天石 自反錄第二集,乃彙集蔣公自民國十五年至民國二十年之文電函札講演詞等擇要編次而成,由陳屺懷先生編輯。其目錄次序略經 蔣公閱定,然內容尚未遑親為校雠也。恐日久散佚,爰命先印若干部,存備觀覽。至若搜羅補充,斟酌去取,則當俟諸他日焉。刊印既竣,為誌其略如此。-陳布雷謹識 附有蔣介石自己寫的序的手稿圖,歷史學家楊天石作序
【電子書】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與文化典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中國文化精華的趣味問答 「布衣」和「錦衣」在古代各是什麼人穿的衣服? 古代兒童的服飾寄寓了父母的很多心願,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現代女士非常喜愛的旗袍是如何演變來的? 我們現在連接衣服用紐扣或拉鍊,古人用什麼呢? 我們現在用電熨斗熨衣服,古人的衣服皺了怎麼辦? 「抄手」和「雲吞」都指餛飩,餛飩還有哪些名稱? 「閉門羹」中的「羹」是一種什麼食物?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古人過年的時候吃什麼? 川系名菜「魚香肉絲」中為什麼沒有魚? 閩菜有一道名菜叫「佛跳牆」,這個菜名是怎麼來的? 筷子是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餐具,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某人暫時住在某處,文雅的說法叫做「下榻」某處,榻是什麼?為什麼是「下榻」而不是「上榻」呢? 「馬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跟馬有關係嗎? 古人沒有鬧鐘,怎麼能按時起床? 漢朝的官員每五天要放一次「洗澡假」,古人如何洗澡?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句話中的駟馬是什麼意思? 古代把車稱作「輿」,那你猜「肩輿」是什麼? 人們總是稱克服重重困難為「過五關斬六將」,這是為什麼? 店小二總是問「客官是要打尖還是住店」,什麼叫「打尖」? 傳統戲曲中常說「打道回府」,為什麼要「打道」呢?
【電子書】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
對於專業或非專業的讀者來說,李歐梵教授的這本新書都是了解中國文化不可錯過的精彩讀本。他選擇了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統、江河歲月、飲食男女、魑魅魍魎、魂兮歸來,並在每一面向中選取一二篇代表性的古今經典文本,從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等角度暢談他對中國文化理解與感受。 李教授在中外古今的廣闊視野之下講解中國經典,融匯數十年眼見學識,旁徵博引、不落窠臼,加上他性情中人的風趣痛快,使講稿豐富多元,趣味盎然。他還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專家學者一同講授與對話,並在數講之後增寫「續論」,進一步闡發講稿中的精彩之處。
【電子書】黃麗松在南大與港大
黃麗松博士(1920-2015)是著名化學家,教育家。黃麗松先生1920年於汕頭出生,1923年隨父親黃映然遷居香港。1944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師隨羅賓森爵士,在1947年獲頒博士學位,後再往芝加哥大學追隨卡拉士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之後又再跟布洛克教授從事膽固醇的生物合成研究。1951年黃博士應聘往馬來亞大學任教化學,後晉升為研究教授及理學院院長,至1969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為提升南洋大學的國際地位貢獻良多。1972年至1986年任香港大學校長,長達十四年。黃博士黃麗松教授在新加坡南洋大學和香港大學期間的貢獻。作者包括了王賡武教授、潘國駒教授、徐立之教授、鄭奮興教授、李元瑾教授、莊永康先生、程介明先生等知名學者和帶領港大迎接種種挑戰,在多方面開創先河,成就空前。本書主要介紹了作家。在這些名家的筆下,看到了“東方君子兼西方紳士”黃麗松豐富多彩的一生。黃麗松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香港忘不了他,新加坡同樣應該記住他,南洋大學的師生更應該緬懷他。
【電子書】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章太炎 與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有過交情 早期反對滿清政府,後來發起成立「中華民國聯合會」 晚期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生特立獨行,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並不被時代的風向潮流所左右。 透過章念馳執筆撰述祖父章太炎的生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論述了「學問家的章太炎」和「革命家的章太炎」 提供讀者一個全面了解章太炎的最新視野。 & 章太炎作為革命家,絕不僅僅是一個反清的鬥士,而是近代中國追求民主共和法制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學問家,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學大師,而是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敢於創新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操守,至今站在道德的高地沒有過時,落伍的也許是現代人的思想與學養。 章念馳在本書中敘述與章太炎相關的事蹟和親族,以及與他有重大關係的歷史人物。作為一家之言,企圖喚起人們對章太炎的記憶,也喚醒人們對這一段苦難歷史的記憶。
【電子書】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
慾望的盒子一解放,帶來的是極致的快感,還是無盡的恐懼? 在禁忌下追求歡快,在極樂中感受危亡! & 男色、豔情、春宮,從《紅樓夢》到《金瓶梅》與《肉蒲團》,真與假的困惑,夢想與恐懼的交織,娛樂與懲勸的互補,誡淫與誨淫的矛盾,全都像「風月鑑」的正反兩面,以不同程度的偏斜轉換在形形色色的古代文學作品中。作者由自慰而悅人,也由自危而嚇人,這便是風月筆墨的本質。 & 本書探討《金瓶梅》和《肉蒲團》等中國古代廣泛的「性文本」,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古典文學中的男色、同性戀、窺淫癖與性別論述,探討其文本構成和敘事妙趣,呈現中國古代多面相的性文化。 & 本書特色 & 首次針對古代文學中有關情色描寫、性愛問題探討,乃至被斥為淫書的各種文本進行系統討論的專著,以後現代解構主義反思情色文學傳統的種種意涵,敘述生動,剖析深入,頗富反諷意味。全書綜論文學,兼及中國政治、法律、醫藥、宗教等機構所建立的性及性別論述,對於貞與淫、同性戀與異性戀、房中術等話題均有洞察的探討。獵奇者可一窺其中的花絮,研究者可從中領會西方後現代批評理論在闡釋中國性文化諸問題。 &
【電子書】古人的生活情境
中國文化歷史悠長,傳承久遠,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仍處處可見古人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如輕薄乾香的可口肉乾、冬溫夏涼的天然衣料、古雅精緻的園林山水,以及能「引重致遠」的車輿等等,都是最好的例證。這些智慧的結晶經過漫長的發展演變,如今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每每觀今時風物以遙想當年,不禁驚歎古人智慧之高深微妙! 本書作者鑑古觀今,將食、衣、住、行、育、樂分綱立目,配以圖說,與當前的生活實況互相對照,以淺顯生動的敘述展演風物的蛻變歷程。她為了實踐「介紹中國文化」的理念,翻遍經、史、子、集的相關文獻,彙集資料,考察源流,作成此書,望讀者在閱讀之時,能迅速地進入古人的生活情境,體會那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
【電子書】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誌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
在當代中國,神話是怎樣在特定的社區中存在的?它們扮演著何種角色、擔負著何種功能?哪些人在講述神話?那些保有和傳承著神話傳統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神話的?講述神話對他們的生活具有什麼意義?神話如何在具體的講述情境中發生變化?中國現代社會的巨大變遷對神話的傳承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神話在社區文化的復興與重建過程中扮演著哪些角色? 神話通常具有這樣的一些特點:它是有關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聖動物及其活動的敘事,通過敘述一個或者一系列有關創造時刻以及這一時刻之前的故事,神話解釋著宇宙、人類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現時世間秩序的最初奠定。在神話中,深深地鐫刻著它所賴以產生和傳承的人類群體的思維、情感和社會生活的烙印,所以,神話為瞭解人類的精神、思維、智慧以及社會發展的歷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窗口。 本書是對當代中國口承神話的傳承與講述現狀進行實地考察的結果。依據大量來自田野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集中探討了以往研究中很少關注的問題。生動地展示了古老的神話如何在當下語境中被講述和表演、如何被人們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傳承和建構,並揭示了神話與中國社會、政治和歷史之間的互動關係。 本書特色 中國神話的民族誌新的探索與貢獻,神話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深入思考!
【電子書】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
再現那場青春殘酷物語、復刻文革天讎錄 50年前, 他, 是造反有理的紅衛兵頭頭; 是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 他記得, 「「天是紅衛兵的天,地是紅衛兵的地!」 「要讓神鬼一見到我們就發愁,不是我們見了神鬼發愁!」 他也記得, 「對著浩浩江水,敢問蒼天,少年壯志知多少。」 「恐懼又湧上了心頭,我發覺我們是茫茫大海中的兩顆小粟。」 50年前,我們窺探一個文攻武鬥的扭曲世界; 50年後,我們閱讀一段飄風驟雨的少年往事。 文革紀實,作者以當時一名中學生任紅衛兵頭頭的身份,回憶記錄文革初期(1966-1968年),福建紅衛兵鬥爭福建省長葉飛、王于耕夫婦;全國紅衛兵「大串連」;到北京謁見毛澤東主席;批鬥王光美(劉少奇之妻);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的場面,一直到最後女友梅梅不幸中彈身亡,他隨二哥由廈門鼓浪嶼跳海游泳至金門大膽島,投奔台灣。 本書為兩岸第一本關於文革的作品,堪稱最早的傷痕文學,最早提供西方世界關於文革中「文攻武鬥」的情況,1972年以英譯本出版,曾獲《紐約時報》以及當時蔣經國總統推薦。 中國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青少年為共產黨不同派系用來剷除異己的工具,他們失學參加紅衛兵,正值青春年華,感性又衝動,充滿理想性又易於盲從附會,逞強鬥狠之下,有人晉升領導地位,有人死亡,有人沒有學歷、與社會脫鉤的結果,是永遠的下鄉。本書是歷史的軌跡,更是活生生一世代年輕人的生死場,青春的殘酷物語。 除了武場,本書諸多描述溫暖親情、年少純純初戀的文戲,感人至深。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李奭學讚譽「⋯⋯扣人心弦的程度絕不輸金庸」。文革50年後,本書由作者重新校閱、增刪,並執筆新序補綴抵台去美期間的許多「後來⋯⋯」,同時配合照片首度公開個人的心路歷程,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