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被公認為東亞區域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19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當代中國重要知識分子,以獨特觀點,從個人歷史記憶出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的歷史做出最完整的回顧、批判、反思《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共八十萬字,醞釀了二十五年,反映了錢理群近期研究與思想的重要結晶,試圖通過本書建構一個底層(我─錢理群,民間思想者)、高層(毛澤東)、中間層(知識分子)互動的三維敘述空間、結構此三層之間的互動、反抗、合作、背離形成一個複雜交錯的歷史過程,並構成中國今日思想狀況的藍圖。《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完整呈現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心路歷程,堪稱近年來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回顧與自傳。《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提供了讀者看待當代中國問題時不可多得的思想資源,對於當前「中國崛起論」、「中國模式論」的知識熱潮,以及「毛澤東的幽靈」浮現於「後毛澤東時代」的徵象,提出即時有力的回應與批判。錢理群以獨立知識分子的立場,通過本書,對於自己如何走過毛澤東影響下之共和國六十年,做出回顧與反思。共和國六十年的政權迭替,整個國家民族經歷了分裂動盪,在錢理群平靜而從容的敘述調子底下,內蘊著歷史的激情與蒼涼。「一方面,我是毛澤東時代所塑造的,毛澤東文化已滲透到我的血肉及靈魂中,這種毛澤東時代的印記永遠改變不了,無論如何掙扎、自省、批判,我都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烏托邦主義者。另方面,我更是個毛澤東時代自覺的反叛者。我的歷史使命就是反戈一擊,對毛澤東做出同時代人所能達到的最徹底的清理和批判。既受他的影響,同時又是他的反叛者,並力圖使自己成為徹底的反叛者。」──錢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作為親歷共和國六十年的獨立知識分子,錢理群以其豐厚的歷史經驗與直面現實的批判力度,為讀者打開一扇深入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民間思想知識狀況與毛澤東思想實踐的窗口。錢理群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本書的敘述框架,指出毛澤東時代的1957年所底定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與後毛澤東時代有著內在的貫串性聯繫,這是批判性理解當下政體的核心關鍵。同時,錢理群致力挖掘中國當代民間思想,力圖在被鎮壓、被抹殺的「民間異端」歷史中,重拾那頑強存在的民間思想,並繪製其知識系譜,以提出一條中國民間版的社會主義思想道路。錢理群以其豐富的史料文本與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者、參與者的親歷經建,精采地勾勒出中國戰後思想狀況的景貌,並站在民間的立場、從一個獨立知識分子的角度,為讀者漸次打開、進入中國大陸戰後歷史與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達到心的交流。錢理群在《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裡順著歷史行走順序,將中共建國之後至今六十年的歷史分為建國初期(1949-1955)、反右運動前後(1956-1958年初)、大躍進年代(1958)、大饑荒年代(1959-1961)、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文化大革命年代(1966-1976)、後毛澤東時代(1977-)。在同時考量各歷史時期的國內情況∕國際情勢的視角下,他將整段歷史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分野,強調毛澤東與中共在前段時期所奠定的中國共產黨之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如何後遺到「後毛澤東時代」、成為後段時期實行改革開放的基礎,同時提出反右運動前後所奠定的「1957年體制」是「1989年體制」的基石,兩者間有著內在的歷史連續性,如此方能歷史化的理解當下中國共產黨的專制政體核心。更重要的是,錢理群考察了自1950年代即出現的校園「右派」(校園民主運動),文革間的民間思考、1980年的民運以及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並認為它們之間有一脈「社會民主主義」的知識思想連續,亦與1990年代「新左派」與「自由主義」之爭的知識分子論爭以及當下中國的民間社會運動,有著複雜的內連性質,而這些知識運動與黨內思想的分派彼此扯動,形成上下相互吸收、影響的關係。錢理群先生將當前中國的思想、知識光譜做了歷史化的考察,並以此回應、分析所謂「毛澤東的幽靈」在「後毛澤東時代」浮現的現象,對於當前「中國崛起熱潮」以及與之相應的知識徵候,提出即時、有力的批判與警醒。本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冊)以前言為始,從起自建國初期(1949-1955年),迄至第九講 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年)(下)。
【電子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下)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被公認為東亞區域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19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當代中國重要知識分子以獨特觀點,從個人歷史記憶出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的歷史做出最完整的回顧、批判、反思《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共八十萬字,醞釀了二十五年,反映了錢理群近期研究與思想的重要結晶,試圖通過本書建構一個底層(我─錢理群,民間思想者)、高層(毛澤東)、中間層(知識分子)互動的三維敘述空間、結構此三層之間的互動、反抗、合作、背離形成一個複雜交錯的歷史過程,並構成中國今日思想狀況的藍圖。《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完整呈現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心路歷程堪稱近年來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回顧與自傳。《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提供了讀者看待當代中國問題時不可多得的思想資源,對於當前「中國崛起論」、「中國模式論」的知識熱潮,以及「毛澤東的幽靈」浮現於「後毛澤東時代」的徵象,提出即時有力的回應與批判。錢理群以獨立知識分子的立場,通過本書,對於自己如何走過毛澤東影響下之共和國六十年,做出回顧與反思。共和國六十年的政權迭替,整個國家民族經歷了分裂動盪,在錢理群平靜而從容的敘述調子底下,內蘊著歷史的激情與蒼涼。「一方面,我是毛澤東時代所塑造的,毛澤東文化已滲透到我的血肉及靈魂中,這種毛澤東時代的印記永遠改變不了,無論如何掙扎、自省、批判,我都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烏托邦主義者。另方面,我更是個毛澤東時代自覺的反叛者。我的歷史使命就是反戈一擊,對毛澤東做出同時代人所能達到的最徹底的清理和批判。既受他的影響,同時又是他的反叛者,並力圖使自己成為徹底的反叛者。」──錢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作為親歷共和國六十年的獨立知識分子,錢理群以其豐厚的歷史經驗與直面現實的批判力度,為讀者打開一扇深入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民間思想知識狀況與毛澤東思想實踐的窗口。錢理群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本書的敘述框架,指出毛澤東時代的1957年所底定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與後毛澤東時代有著內在的貫串性聯繫,這是批判性理解當下政體的核心關鍵。同時,錢理群致力挖掘中國當代民間思想,力圖在被鎮壓、被抹殺的「民間異端」歷史中,重拾那頑強存在的民間思想,並繪製其知識系譜,以提出一條中國民間版的社會主義思想道路。錢理群以其豐富的史料文本與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者、參與者的親歷經建,精采地勾勒出中國戰後思想狀況的景貌,並站在民間的立場、從一個獨立知識分子的角度,為讀者漸次打開、進入中國大陸戰後歷史與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達到心的交流。錢理群在《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裡順著歷史行走順序,將中共建國之後至今六十年的歷史分為建國初期(1949-1955)、反右運動前後(1956-1958年初)、大躍進年代(1958)、大饑荒年代(1959-1961)、通向文革之路(1962-1965)、文化大革命年代(1966-1976)、後毛澤東時代(1977-)。在同時考量各歷史時期的國內情況∕國際情勢的視角下,他將整段歷史以「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作為分野,強調毛澤東與中共在前段時期所奠定的中國共產黨之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如何後遺到「後毛澤東時代」、成為後段時期實行改革開放的基礎,同時提出反右運動前後所奠定的「1957年體制」是「1989年體制」的基石,兩者間有著內在的歷史連續性,如此方能歷史化的理解當下中國共產黨的專制政體核心。更重要的是,錢理群考察了自1950年代即出現的校園「右派」(校園民主運動),文革間的民間思考、1980年的民運以及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並認為它們之間有一脈「社會民主主義」的知識思想連續,亦與1990年代「新左派」與「自由主義」之爭的知識分子論爭以及當下中國的民間社會運動,有著複雜的內連性質,而這些知識運動與黨內思想的分派彼此扯動,形成上下相互吸收、影響的關係。錢理群先生將當前中國的思想、知識光譜做了歷史化的考察,並以此回應、分析所謂「毛澤東的幽靈」在「後毛澤東時代」浮現的現象,對於當前「中國崛起熱潮」以及與之相應的知識徵候,提出即時、有力的批判與警醒。本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下冊),內容起自第十講 文化大革命時代(1966-1976年)(上),迄至第十四講 後毛澤東時代(2000-2009年)(下),書末附有〈後記〉、〈參考書目〉和〈選用課文〉。
【電子書】金戈鐵馬─劉宋帝國興亡錄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是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個最卓越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兩個是後燕建立者慕容垂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雖為官宦之後,但因家道中落,幼時家貧,但劉裕少有大志想做一番大事業。東晉孝武帝時,投身行伍,展開了輝煌的戎馬生涯。他消滅南燕、西蜀、後秦等割據王國,創造載入史冊的豐功偉業,此舉徹底改變了南方政權面對北方少數民族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劉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對內平息戰亂,先後擊敗了孫恩、盧循的海上起義,消滅了桓玄、劉毅等軍事集團;對外致力於北伐,取巴蜀、伐南燕、滅後秦,從一名普通的軍人成長為名垂青史的軍事統帥,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劉裕的軍事生涯中,指揮了無數次作戰,最大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而且作戰中常身先士卒,所以能夠贏得廣大將士的尊敬。劉裕的北伐,也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僅次於朱元璋北伐,所以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用「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詩句來形容劉裕北伐時的氣勢。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改元永初。東晉滅亡,中國開始進入南北朝時期。劉裕在位僅三年便於西元422年在建康去逝,終年60歲,葬於初寧陵(今江蘇省南京紫金山)。
【電子書】歷史不忍細究(貳)
揭開歷史謎團.還原歷史真相悠悠歲月裡,有幾番豐功偉業為後人所傳誦時光巨河中,有幾許荒謬史事為後世所批判論功論過,孰是孰非再次挖掘、考証、細究那段歷史,你會發現真相,往往越辯越明…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有個著名命題:「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卡爾說:「並非所有有關過去的事實都是歷史事實,或者都會被歷史學家當作事實加以處理。」西施與范蠡曾私訂終身,兩人育有愛的結晶?袁世凱與朝鮮明成皇后有段不可告人的私情?「空城計」早被揭穿,司馬懿故意放孔明一馬?雍正設立的「特務機關」就是傳說中的血滴子?歷史有如一長串色彩繽紛的故事組成,後世有多少史學家醉心於史學研究,無論是古代名人性格的刻畫,抑或是古代傳奇事蹟的探討,儘管描述的時代背景、發生地點皆相同,但仍版本不一、眾說紛紜。因為,歷史中,總是有幾分含混、幾分閃爍,也許這正是史家們的難言之隱。而那幾分含混和幾分閃爍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真實細節和生動故事?有哪些史事被誤讀了呢?從此書中,我們跟著作者重新考證、探索與細究,透過那些歷史事件知情者、親歷者的回憶,一同發掘與感受未曾經歷過的新奇與驚異。真相揭曉所帶來的刺激感,將使歷史那曾經跳動的脈博和呼吸,猶如重現……
【電子書】Remembering China from Taiwan:Divided Families and Bittersweet Reunions after the Chinese Civil War
At the close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two million Chinese fled from the victorious communist army under Mao Zedong. They fled across a long ocean strait to the island of Taiwan where they waited for almost fifty years, dreaming of their lost homes and relatives left behind, aging and living out their lives as defeated, cursed people. But when both Taiwan and China began to become wealthy, the two sides allowed cautious exchanges. The split families met up again. There was hope, joy, sorrow, and disasters. Yet the losers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who had endured for so long, now found a new reason to persevere: they no longer hated their enemies. In fact, they now wanted to join them.This book draws on oral histories with Kuomintang loyalists in Taiwan to show their painful struggle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relatives back in the mainland, their hopes and disappointments, the effects on a changing societ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aiwan, and the dynamic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shared by mill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電子書】決戰大西北-剖析國共內戰之西北戰場:下篇 赤焰燎原
本書承繼決戰大西北上篇《國軍優勢時期》之內容,敘述民國36年中期以後,國共內戰之西北戰場的演進與變遷。講述國軍如何由優勢地位,逐漸轉變為劣勢,甚至到民國38年中期全盤皆沒的過程,並探討國共雙方指揮階層之決策 ,其中之優劣與所犯錯誤。本書特色為國內由台灣方面年輕第二代所撰寫之國共內戰史,公正客觀,涵蓋大戰略決策至野戰部隊之指揮調度與作戰戰況,兼具學術參考價值與閱讀樂趣。
【電子書】熱島知青潮〈上〉:海南生產建設兵團的血淚見證
一切都會成為歷史,文革歲月中的上山下鄉運動,也將成為中華民族一段悲愴的歷史。兩千萬知識青年的青春、熱血、理想,經歷乃至生命、不應輕如鴻毛成為歷史塵埃,自由兄弟揭開歷史真相,那一段沉重的歷史教訓,那一段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時代悲劇……本書作者自由兄弟即是海南兵團的一員,他以親歷者的身份,以親歷者的眼睛和頭腦看待這一歷史事件,試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用事實告訴世人這一段歷史的真實和荒謬,以期以史為戒,引起世人對知青運動的關注和深思,並企盼中國永遠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本書是一部六十萬字,分為上中下冊,全方位介紹海南兵團(又稱: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從歷史到組建到解體的全過程的鴻篇巨著,特別著重介紹了上山下鄉到海南的知識青年們在海南兵團的經歷、境遇和遭遇。文中引用大量珍貴史料,以及近百名親歷這一過程的知青講述的切身經歷,是作者歷時六年搜集整理編寫的海南兵團知青的血與淚,傷與痛,生與死的故事,讀來感人肺腑,令人痛徹心脾。本書特色文中引用大量珍貴史料,以及近百名親歷這一過程的知青講述的切身經歷,是作者歷時六年搜集整理編寫而成,以期以史為戒,引起世人對知青運動的關注和深思。
【電子書】逝去的虹影:現代人物述評
本書以人為主題,由二十幾篇專章探究現代中國史上深具貢獻的學人文士:劉大杰、胡雲翼、左舜生、余家菊、何炳松、崔萬秋、侯曜、廬隱、譚慕愚、胡適、常燕生、康白情、李金髮、王獨清、田間、衛聚賢、費鞏、蔣廷黻、丁文淵、顧孟餘、童冠賢、謝澄平。
【電子書】行雲流水記往〈上〉
本書可謂是沈鵬年先生的回憶錄,記述了沈鵬年的傳奇人生及其年輕時從事現代史和現代文學探索的足跡。本書內容中的大量史料,收集文人著作存稿、手跡、照片、通信等圖文並茂,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或可當信史來讀。
【電子書】行雲流水記往〈下〉
本書可謂是沈鵬年先生的回憶錄,記述了沈鵬年的傳奇人生及其年輕時從事現代史和現代文學探索的足跡。本書內容中的大量史料,收集文人著作存稿、手跡、照片、通信等圖文並茂,其中不泛精闢見解,珍貴異常,或可當信史來讀。
【電子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以生動簡煉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用一則則精采的故事,搭配寫意的手繪黑白插圖,細細探究春秋時代英雄人物,他們的性格如何成就個人霸業,並影響家國的興衰。本書本書大致上以《吳越春秋》為本,時空舞台是春秋時代末期的中國南方,兩個偏處東南、仗著金戈寶劍稱霸中原的諸侯小國吳、越。講吳、越,當然離不開楚國。但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雖然一直是強國、大國,卻是中原文化的「非主流」。這一段「南方三國志」的故事裡,人物個個英雄,卻個個有著悲劇性格,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楚平王聽讒殺伍奢,伍子胥報父仇,鞭楚平王屍;吳王闔閭一代霸王,卻失手於「菜鳥」句踐;句踐趁人之危(吳王闔閭國殤),反而落得會稽山求饒;句踐忍人所不能忍,終於忍到復國;伍子胥不能忍,反落得含恨自殺;夫差當上了諸侯盟主,卻是他一生功業快速下坡的起點,最後請求保留一命而不可得。英雄所為確實異於凡人,可是英雄的結束卻令凡人嗟嘆,這是本書書名《英雄劫》的取義由來。--節錄自本書自序本書特色公孫策最新著作〈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打算以1000個故事來訴說中國歷史的關鍵時刻,本書是系列的第一本著作。公孫策最有名的便是他擅於借古鑑今,本書是他從春秋戰國時代歷史英雄人物的恨與仇出發,寫下他對這些英雄人物因為個性以致有悲劇性際遇的「難逃劫數」故事。不僅是好看的故事集,也有發人深省之處。
【電子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以生動簡煉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用一則則精采的故事,搭配寫意的手繪黑白插圖,細細探究春秋時代英雄人物,他們的性格如何成就個人霸業,並影響家國的興衰。本書本書大致上以《吳越春秋》為本,時空舞台是春秋時代末期的中國南方,兩個偏處東南、仗著金戈寶劍稱霸中原的諸侯小國吳、越。講吳、越,當然離不開楚國。但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雖然一直是強國、大國,卻是中原文化的「非主流」。這一段「南方三國志」的故事裡,人物個個英雄,卻個個有著悲劇性格,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楚平王聽讒殺伍奢,伍子胥報父仇,鞭楚平王屍;吳王闔閭一代霸王,卻失手於「菜鳥」句踐;句踐趁人之危(吳王闔閭國殤),反而落得會稽山求饒;句踐忍人所不能忍,終於忍到復國;伍子胥不能忍,反落得含恨自殺;夫差當上了諸侯盟主,卻是他一生功業快速下坡的起點,最後請求保留一命而不可得。英雄所為確實異於凡人,可是英雄的結束卻令凡人嗟嘆,這是本書書名《英雄劫》的取義由來。--節錄自本書自序本書特色公孫策最新著作〈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打算以1000個故事來訴說中國歷史的關鍵時刻,本書是系列的第一本著作。公孫策最有名的便是他擅於借古鑑今,本書是他從春秋戰國時代歷史英雄人物的恨與仇出發,寫下他對這些英雄人物因為個性以致有悲劇性際遇的「難逃劫數」故事。不僅是好看的故事集,也有發人深省之處。
【電子書】國士與國變:知識人與晚近中國
我總覺得中國從晚清以來,局面越來越糟,當然包含著複雜的原因,過去人們研究歷史,往往將歷史前進的動力看做某一派勢力的作用,往往忽略了歷史本身多元而且豐富的面貌,歷史的發展,往往是由於多重力量合力的結果。晚清以來,從辛亥革命到國共合作,直至在這一局面下興起的北伐,以及隨之而來的清黨與國共黨爭,權勢之間的轉移,往往包含著歷史豐富的脈絡。
【電子書】追尋百年崎嶇路:夜話民國12講
從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與思想的各個層面,重新反思「民國百年」的意涵與脈絡。何謂民國百年?當前在台灣談民國百年的意義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標舉辛亥百年,這其中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在台灣,不同的族群談論民國百年,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及立場。本書緣起於傳記文學與紫藤文化協會合辦「追尋民國系列講座」,通過十二位作家學者的引領,思考因辛亥革命開啟的中華民國其歷史脈絡及意義。當前,台灣社會困擾於藍綠統獨的紛爭,這其中包括了彼此對過去百年歷史的不同認知。回顧歷史,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何種啟發而求同存異?作者簡介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克思明◆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錢 復◆中華民國前外交部長、前駐美大使、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瞿宛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張 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金觀濤◆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杭 之◆作家、政治評論家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電子書】陳獨秀全傳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和中共主要創始人,陳獨秀1929年因轉向托派被開除出黨。黨史書寫一貫只承認其在創黨初期的作用,對其晚期則持全盤否定態度。本書乃陳獨秀研究專家唐寶林先生的心血之作。作者畢三十年之功,不厭其詳,追根究柢,深入爬梳史料,推定史義。全書詳盡梳理了陳獨秀一生思想發展的脈胳,又展現了其人與黨、與中國革命複雜糾結的歷史關係。本書試圖回答一些長期被遮蔽的關鍵問題:例如,陳獨秀晚期採取了與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對立的立場,究竟是何成因,具體有甚麼主張?進行了甚麼活動?陳獨秀與中共矛盾的焦點在哪裡?本書充分運用了晚近解密的大量一手資料,這些材料包括:從1929年被開除到1942年去世前,陳獨秀與中共中央鬥爭的幾乎全部文件、文章和書信;1929年轉向中國托派及1931年被選為托派中央書記後,陳與國民黨、共產黨及托派內部極左派鬥爭及呼籲聯合抗日的幾乎全部資料;中國托派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莫斯科誕生,到1952 年在大陸被取締時的幾乎全部史料……本書是陳獨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為中共黨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觀點和視角。
【電子書】共和大業
辛亥革命百年,兩岸各種紀念專輯出版《共和大業》主編金沖及論點獨特;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的主要歷史功績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三、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意識的高漲和思想的大解放西元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爆發。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革命的烈火幾乎燃遍了全國,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廷獨立。81天後,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又過了42天,清帝宣佈退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從此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而“共和”從此引導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塑造並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共和大業的建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武昌起義成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中國實現了從“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轉變。儘管後來的事實證明,民主共和在當時只具形式,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中國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已是不可逆轉。從世界範圍看,這是亞洲出現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歷史上來看,這是中國走向建立一個現代民主國家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歷史的步伐,一起來探尋近代中國是如何走向共和的吧。
【電子書】改革:中國的重生之路
商鞅變法十九年,最後落得作法自斃 早在西元一世紀就實驗社會主義的王莽,理想終究隨著生命而終結 王安石十六年財政革新,富了北宋,也分裂了北宋 建立劃時代賦稅制度的張居正,身後遭到清算 光緒百日維新的壯闊藍圖,敵不過帝國的權力鬥爭 迎向市場和現代化的鄧小平,讓中國躍上國際舞台...本書透過中國歷史上六位代表性的改革先驅,反思現代中國的重生之路!
【電子書】Culture & History of Post-Revolution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Modernity
The essays in this volume grew from a series of talks delivered in late 2010 as the Liang Qichao Memorial Lectures at the Academy of National Learning (Guoxue yuan)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Offeri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number of ideological issues that have figured prominently in Chinese intellectual discours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so-called "reform and opening" (gaige kaifang) in the late 1970s, these essays range widely in subject matter, from Marxist historiography to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China to guoxue/national studies.Together they are conceived as different windows into a basic problem: the deployment of culture and history in postrevolutionary Chinese thought. Dirlik touches on a number of themes, including the repudi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past after 1978, which has led to a rise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He further places these developments within a global context, ultimately making a case methodologically for "worlding" China: bringing China into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into China.
【電子書】皇帝背後的權勢人物
歷史浮沉,皇室之內你爭我奪各顯神通。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即將一一現形。看史上最犀利的人妻呂后,如何整治小三?看史上最猛的醋罈子賈南風,怎樣痛擊情敵?看史上最強的太監趙高,如何架空皇帝大權在握?看史上最大的野心家王莽,怎樣從落拓到登上皇位?看史上最高竿的馬屁精賈似道,如何從小混混到獨攬政事?看孝莊太后、梁冀、魚朝恩、魏忠賢、李林甫、蔡京等等在皇帝背後權傾天下的人物,如何爭權奪勢,甚至影響中國歷史。皇位並不代表一切,它只是皇權的一個標誌,皇權的實質還是很有潛力可挖的。最聰明的一個人終於發明了不做皇帝就能享受到皇權或者利用皇權的辦法,而後人們也根據這些人的經驗,尋找著適合自己的路。於是,那些不是皇帝的無冕之王們,就在神州最尊崇的皇帝陛下的背後,默默的或者囂張的行使著帝王最大的權威。他們,就是皇帝背後的權勢人物。
【電子書】五代十國風雲錄─五代卷
在中國歷史上,漢唐之後各經歷了一次大分裂時期。一次是漢朝之後極為著名的三國,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和三國的歷史軌跡極為相似,但和三國的歷史知名度相比,五代十國則有些沒沒無聞。但對於現代中國而言,五代十國的歷史意義遠在三國之上。晉高祖石敬瑭為一己之私,悍然出賣北方戰略屏障燕雲十六州,致使中原無險可守,受制於強悍的游牧民族。漢族政權兩次亡天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區存在的五個政權:朱溫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晉,劉知遠建立的漢,郭威建立的周。在歷史上,這五個短命小朝廷都被視為正統;五代之後是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史皆以五代為正統,十國只是附於五代,知名度相對更低。不過要是提及一個人物,想必大家都會恍悟。中國詞史上的開山鼻祖李煜,正是五代後期十國之一的南唐末代皇帝。「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後沒多長時間,李煜便被宋太宗趙光義下藥毒死,只留下一闕闕帶著歷史血腥味的詞章,無言地在向歷史陳說李煜的悲劇。十國是指楊行密建立的吳,李(火昱)建立的南唐,錢鏐建立的吳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後蜀,馬殷建立的楚,高季興建立的荊南,劉隱建立的南漢,王審知建立的閩以及劉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漢。這還沒有包括劉守光建立的燕政權,李茂貞建立的岐政權,周行逢建立的湖南政權,留從效和陳洪進建立的清源軍,張氏和曹氏在大西北建立的歸義軍,以及契丹貴族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在雲貴高原一帶的大理政權。五代十國存在的時間長短雖然和三國大抵相當,但這一時期政權遠多於三國,所以過程之曲折、鬥爭之殘酷、命運之無常,讓歷史都為之震撼。歷史總是這樣,驚心動魄之後,是無限的感慨……
【電子書】一生一定要懂的歷史學故事
喜書歷史人士必讀歷史系所學生必看豐富學識不能錯過原書名:關於歷史學的100個故事讓100個歷史經典故事,連結昨日、今日與明日,承襲經驗解決問題提升修養,了解過去才能掌握未來。胡適曾經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打扮歷史的任務,就是歷史學的工作。追溯人類歷史,會發現每個人不僅在演繹歷史,也在為歷史學做貢獻。本書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透過100個故事來講述有關歷史學的一百個問題,讓讀者在妙趣橫生的故事閱讀中,不知不覺瞭解到關於歷史學的概念,歷史學的分類,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古今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歷史學的發展狀況和未來前景。翻開本書,就是打開了一面鏡子,它會呈現給你那些古老歲月中的燦爛和輝煌,帶你重返往昔神奇的時光之旅。
【電子書】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
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一行行的文字,讓生命的洪爐升起一縷裊裊的炊煙;一本本的書籍,讓每一個騷動不安的靈魂得到撫慰。這些文字和書籍所承載的偉大思想,在經過無數人的傳閱之後,依然新穎如故,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藉由閱讀這些經典,我們可以和這些聖賢同處一堂,既讓我們如親聆所言,又讓我們如親見所行。正是這些言行,使我們由浮躁變得寧靜、由昏聵變得清醒、由膚淺變得深刻,同時讓我們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對這30位思想家,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到他們跋涉的艱辛外,同時也能真切地感悟到:原來人生還有那麼多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讓我們給自己一個走近大師的機會吧!讓我們在靜靜地閱讀中,去尋找這些大師們所走過的足跡。
【電子書】孫中山與胡志明
在孫中山倡導革命運動的過程中,對中國以及亞洲形勢的改變,具有重大程度的影響者,一為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一為一九二四年的國民黨改組。越南為亞洲的重要一環,人文、地理與中國的關係,尤為密切。潘佩珠所倡導的越南反法革命運動,與孫中山的反滿革命運動,幾乎同時並進。在活動的空間方面,兩者路線也多有重疊,其互動與相互影響的部分值得探究。書中就辛亥革命與國民黨改組兩個階段,來探討孫中山和潘佩珠及其對越南革命運動的關係和影響。
【電子書】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今年(二○一一)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回顧百年前的中國,動盪不安的局勢,孫中山推動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此舉帶來了重大的改變,如帝制的推翻、民主意識的引進、人權受到重視、因應的新法制等,可說辛亥革命為亞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影響。前任國民黨黨史會編審暨前政治大學歷史教授蔣永敬,為了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特別將二○○○年由國史館所出版的《孫中山與中國革命》修訂補充再版,分兩大部分:一為思想與理論,近百年來,有關孫中山與國民革命的著述質量均豐,因此書中將對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言論,依其年代及性質,分類記述並加註釋,讓讀者有基本概念;二為領導與參與,此部分詳述辛亥革命的重大起義部分,從多層面做有系統的探討,盼能使現今讀者對孫中山及其發動的國民革命有更多的認識。
【電子書】一個雲雨飄蕩的歲月:雲林蘇家傳記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蘇東啟和他的夫人蘇洪月嬌,對民主政治的堅持,對雲林鄉土的奉獻,不僅及於他們的一生,甚至延續到他們的下一代。作為政治人物,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奮鬥,是非功過不見得一定完美無瑕,但是他們在逆境中戰鬥不懈的勇氣,與鍥而不捨的毅力,和前輩李萬居一起建構了傳頌後代的「雲林風骨」、「李萬居精神」、「蘇東啟精神」、「蘇洪典範」(女性從政),卻是他們留給台灣這塊土地最可貴的資產。這兩位民主前輩的一生,正代表了台灣民主政治走過的歷程,值得細讀與省思。本書特色1. 從蘇東啟與蘇洪月嬌的一生,看台灣民主發展的歷程。2. 雲林「蘇家班」的崛起過程。
【電子書】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
民國三十八年之前,大陸還是中華民國的;什麼時候開始,他們說中華民國是大陸的?不知道什麼原因,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天安門事件、從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部份重要情節一直是一團謎霧,台灣和大陸都刻意不提。於是,我們死背歷史之餘,並不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其實是當年的大事件所造成的。因為不教,所以我們不知道:台灣不教,但你得知道的中華民國歷史:◎五四運動,就只是白話文運動嗎?錯!事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所以台灣不教。國父從此靠向共產主義?台灣沒教。◎共產黨是陳獨秀成立的,為什麼蔣介石清黨剿共反而幫了毛澤東掌權?◎中原大戰,是為何而戰?為何等於證明蔣介石終究無法統治中國?◎中共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底在征誰?為什麼「遵義會議」這麼重要?◎為什麼西安事變影響了中華民國的命運?為什麼當時沒有殺了蔣介石?真的是像課本講的「偉大人格感召了張學良」?為什麼張學良這麼受共產黨推崇?◎蔣介石只是武夫?錯。他在抗日戰爭還沒開打前,就已經提出七項預測,其中六項日後都如他所料。◎盧溝橋事變揭開抗戰序幕,但其實第一場中日大戰卻是選在上海,何故?中共都沒有打抗日戰爭嗎?為什麼台灣課本不提「百團大戰」?◎岡村寧次為什麼免受戰犯審判?後來台灣竟然找他幫忙訓練國軍?當然,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怎麼丟掉大陸的?為何不提胡宗南、張靈輔、李天霞這些將軍?蔣介石犯了哪些戰略錯誤?蔣經國在上海的經濟改革怎麼失敗的?共產黨由敗轉勝的三大戰役是怎麼贏的?除了知道中華民國為什麼是今天的樣子,我們讀歷史還應該學會:今日繁華,來自當年滄桑—壞事未必都不好:◎鴉片戰爭的結果是讓日本變得很強。因為林則徐主持翻譯的一套書,刺激出明治維新。◎為什麼上海最繁華的路,叫做南京路?因為沒有南京條約,就沒有上海。領土,用征服的不如用偷來—談判能力太重要:◎「東亞病夫」,是英法聯軍之後叫開的,戰爭結果獲利最大的是俄羅斯。他們偷走了比台灣大四十倍的土地,包括從唐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的海蔘威。◎南京大屠殺不是日本人首度屠城,早在甲午戰爭時,旅順就已經被日軍殺到全城只有36個活口,「順便」佔領了朝鮮。而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二十年,日軍就已經悄悄拿走琉球,湘軍還為此出兵保衛過台灣。要熱血行動,請先適應環境:◎太平天國一路狂勝,卻因為把孔廟燒光光,淪為全民公敵。不過,國父孫文卻滿欣賞,曾經自稱「洪秀全第二」,這種脾氣害慘了國父,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明明可以用司法對付,國父卻發動武裝討袁,害國民黨成了叛亂團體。◎康有為的改革,得罪了一百多萬個「公務員」,想搞政變又誤用了袁世凱。一整個很瞎。袁世凱只訓練過新兵,幾乎沒打過大仗,卻成了辛亥革命的最大贏家。◎俊傑得識時務:八國聯軍時,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竟然和中央政府「切割」搞自保。想替皇帝打仗的李鴻章,事後還能讓皇帝拜託他去談和。你知道嗎?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歷史,別說台灣很少教,連大陸人都不太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不知道,韓戰幫了台灣大忙,毛澤東也因此鞏固統治權;不過毛澤東想讓兒子接班,毛岸英卻在韓戰被炸死;他倒行逆施,導致三年饑荒死了兩千萬人,他犯了大錯,權力卻反而更鞏固,奇怪吧?更奇怪的是文化大革命。劉少奇、林彪、彭德懷、鄧小平、周恩來……這些大老居然沒辦法彼此結成同盟,反對毛澤東,任由他一個一個虐殺、鬥垮,毛澤東為什麼這麼「神」?你必須看看作者莊魯迅如何剖析毛澤東的「鬥爭技巧」,你會發現,人世間的其他鬥爭,相形之下真是小兒科了。當然,你更該知道鄧小平如何才得以復出,推動改革開放,因此扭轉了所有華人的未來命運。作者說,他要為大家「整理出至今罕為大家所知、或還沒注意到的歷史真相;並且把對中國人(包括台灣)、日本人、或雙方聽起來都覺得刺耳的部分,都斗膽寫進本書。」日本知名的中國專家加藤千洋說:「本書道盡13億中國人的心聲,是了解中國必讀的一本書。」
【電子書】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
民國三十八年之前,大陸還是中華民國的;什麼時候開始,他們說中華民國是大陸的?不知道什麼原因,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天安門事件、從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部份重要情節一直是一團謎霧,台灣和大陸都刻意不提。於是,我們死背歷史之餘,並不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其實是當年的大事件所造成的。因為不教,所以我們不知道:台灣不教,但你得知道的中華民國歷史:◎五四運動,就只是白話文運動嗎?錯!事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所以台灣不教。國父從此靠向共產主義?台灣沒教。◎共產黨是陳獨秀成立的,為什麼蔣介石清黨剿共反而幫了毛澤東掌權?◎中原大戰,是為何而戰?為何等於證明蔣介石終究無法統治中國?◎中共兩萬五千里長征,到底在征誰?為什麼「遵義會議」這麼重要?◎為什麼西安事變影響了中華民國的命運?為什麼當時沒有殺了蔣介石?真的是像課本講的「偉大人格感召了張學良」?為什麼張學良這麼受共產黨推崇?◎蔣介石只是武夫?錯。他在抗日戰爭還沒開打前,就已經提出七項預測,其中六項日後都如他所料。◎盧溝橋事變揭開抗戰序幕,但其實第一場中日大戰卻是選在上海,何故?中共都沒有打抗日戰爭嗎?為什麼台灣課本不提「百團大戰」?◎岡村寧次為什麼免受戰犯審判?後來台灣竟然找他幫忙訓練國軍?當然,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怎麼丟掉大陸的?為何不提胡宗南、張靈輔、李天霞這些將軍?蔣介石犯了哪些戰略錯誤?蔣經國在上海的經濟改革怎麼失敗的?共產黨由敗轉勝的三大戰役是怎麼贏的?除了知道中華民國為什麼是今天的樣子,我們讀歷史還應該學會:今日繁華,來自當年滄桑—壞事未必都不好:◎鴉片戰爭的結果是讓日本變得很強。因為林則徐主持翻譯的一套書,刺激出明治維新。◎為什麼上海最繁華的路,叫做南京路?因為沒有南京條約,就沒有上海。領土,用征服的不如用偷來—談判能力太重要:◎「東亞病夫」,是英法聯軍之後叫開的,戰爭結果獲利最大的是俄羅斯。他們偷走了比台灣大四十倍的土地,包括從唐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的海蔘威。◎南京大屠殺不是日本人首度屠城,早在甲午戰爭時,旅順就已經被日軍殺到全城只有36個活口,「順便」佔領了朝鮮。而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二十年,日軍就已經悄悄拿走琉球,湘軍還為此出兵保衛過台灣。要熱血行動,請先適應環境:◎太平天國一路狂勝,卻因為把孔廟燒光光,淪為全民公敵。不過,國父孫文卻滿欣賞,曾經自稱「洪秀全第二」,這種脾氣害慘了國父,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明明可以用司法對付,國父卻發動武裝討袁,害國民黨成了叛亂團體。◎康有為的改革,得罪了一百多萬個「公務員」,想搞政變又誤用了袁世凱。一整個很瞎。袁世凱只訓練過新兵,幾乎沒打過大仗,卻成了辛亥革命的最大贏家。◎俊傑得識時務:八國聯軍時,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竟然和中央政府「切割」搞自保。想替皇帝打仗的李鴻章,事後還能讓皇帝拜託他去談和。你知道嗎?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歷史,別說台灣很少教,連大陸人都不太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不知道,韓戰幫了台灣大忙,毛澤東也因此鞏固統治權;不過毛澤東想讓兒子接班,毛岸英卻在韓戰被炸死;他倒行逆施,導致三年饑荒死了兩千萬人,他犯了大錯,權力卻反而更鞏固,奇怪吧?更奇怪的是文化大革命。劉少奇、林彪、彭德懷、鄧小平、周恩來……這些大老居然沒辦法彼此結成同盟,反對毛澤東,任由他一個一個虐殺、鬥垮,毛澤東為什麼這麼「神」?你必須看看作者莊魯迅如何剖析毛澤東的「鬥爭技巧」,你會發現,人世間的其他鬥爭,相形之下真是小兒科了。當然,你更該知道鄧小平如何才得以復出,推動改革開放,因此扭轉了所有華人的未來命運。作者說,他要為大家「整理出至今罕為大家所知、或還沒注意到的歷史真相;並且把對中國人(包括台灣)、日本人、或雙方聽起來都覺得刺耳的部分,都斗膽寫進本書。」日本知名的中國專家加藤千洋說:「本書道盡13億中國人的心聲,是了解中國必讀的一本書。」
【電子書】說不盡的魯迅:疑案‧軼事‧趣聞
魯迅的死因眾說紛紜,究竟兇手為何?魯迅寫給女性友人許羨蘇的信比寫給他的戀人許廣平的信還要多,為何那些信後來失蹤成謎?是誰首先散佈魯迅「抄襲」的流言?魯迅刻印《百喻經》是為了慶祝母親生辰還是另有目的…… 一九八七年以《魯迅研究書錄》榮獲各界好評的學者紀維周,這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以生動之筆,剖析魯迅疑案和軼事,提出客觀的史料來澄清真相。另外亦旁及多位魯迅專家如朱希祖、李霽野、蕭軍等人。書末並收入一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魯迅研究的相關著作目錄,頗具研究、參考價值。
【電子書】名人,這一天
一年365日,每天都有世界級大人物加值名人的小故事大啟示陪伴你一同迎接今日!「進化論大師」達爾文、「電影鬼才導演」伍迪‧艾倫、「白衣天使」南丁格爾、「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建築大師」高第、「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拳王阿里,看看他們如何度過這一天1/6 摩斯的電碼人生,今天發生了什麼事?2/27 伊麗莎白‧泰勒的藝界人生,今天有什麼特別意義?3/11 房龍的寫作人生,今天為人類歷史撰下哪則故事?4/6 拿破崙的霸者人生,今天有怎樣的轉變?5/17 莫內的印象主義人生,今天曾留下哪些蹤跡?6/6 兒玉源太郎的台灣歲月,今天刻下了哪塊里程碑?7/8 卡拉揚的交響人生,今日種下了何種的希望?8/7 泰戈爾的漂鳥人生,今日守住了哪樣的熱愛?9/3 王貞治的全壘打人生,今天締造了哪項紀錄?10/25 畢卡索的繪畫天才人生,今天曾畫上哪些色彩?11/6 史懷哲的悲憫人生,今天遺愛給了誰?12/14 克莉絲蒂的推理人生,今天留下了哪道謎團?
【電子書】辛亥百年:收藏中華民國
民國記憶中翻雲覆雨的關鍵人物一段微縮在庶民物事裡的偉大歷史歲月無情,物亦有情,且讓紛擾的歷史停格於方寸小物中,由「物」自己話說從頭……「囻」是什麼字?革命辛亥,動盪中國。中國擺脫封建制度,第一次出現以人民為首的政體,催生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先生為宣傳民主思想,於是有了「國從民」、「出頭民」的文字典故。 「火花」不是煙火?一百年前,沒有電視,亦無網路,政府宣導政令,宣揚國威,憑藉的是「火花」、「煙標」、「郵票」及「明信片」等民生流通用品,甚至食堂裡的食器也大有文章,於是有了生動寫實、色彩斑斕的民初印象。皇帝也鬧辭職?1912年,三歲的宣統皇帝向人民遞出辭呈,欲「退處寬閑,優遊歲月」;「意映卿卿如晤…」二十五歲的林覺民與妻訣別,奔赴戰場;「秋風秋雨愁煞人」三十歲的秋瑾留下千古惆悵,慷慨就義。詔書、絹書、絕命書,於是有了民國史冊的初稿。作者丁蘗先生憑藉對民國文物的雅好,以及熟諳民國歷史的深厚學養,掇拾百年時光碎片,分享並輯錄郵票、古錢、火花、煙標、書信、古瓷、紀念墨等珍貴收藏,成就一篇篇圖文並茂、充滿意趣的文物紀實,引領讀者走進民國草創時期的時光隧道,一起打開辛亥革命的記憶寶盒。
【電子書】唐代吐蕃史研究
吐蕃即為今日之西藏剽悍好戰,李唐滿朝文武聞風喪?本書抽絲剝繭掀開吐蕃神秘的面紗讓世人一睹廬山真面目唐代時期的西藏稱為吐蕃,為當時亞洲一等一的強國,剽悍好戰,對外採擴張政策,打遍天下無敵手,連號稱天可汗的唐朝皇帝都聞風喪?,於西元763年10月7日逃出京師,狼狽不堪。吐蕃順勢在長安成立傀儡政權,雖僅歷時十三天,但在國史已首開紀錄,大放異彩。但由於外族對吐蕃之載記,失之簡略且多所誤解外,古藏文史料亦大多佚失或殘缺,再加上後人為各種目的撰史,造成吐蕃史領域中之偽史、假史、錯史充斥的現象。本書本於「以藏還藏」的方式,抽絲剝繭,利用藏文原典史料與各種史料之間的比較研究,試圖掀開吐蕃神秘的蓋頭,讓世人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電子書】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本書是民國早年詩人兼學者常任俠的日記集之一,全書依年代先後編年為序,共分四冊,本書為第一冊。作者常任俠在日記中如實呈現其生活細節,舉凡文人往來、觀劇讀書等活動,皆一一記錄,也從而帶出那個年代的文化現象。本書並有長年研究常任俠的學者沈寧為其考訂校注,補充日記中徵引的人物、劇目與書籍,有裨讀者進一步進入常任俠的世界。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進而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本書收錄梁代僧人慧皎《高僧傳》,唐代道宣《唐高僧傳》、宋代贊寧《宋高僧傳》、明代如惺《大明高僧傳》之「四朝高僧傳」的精要內容,並選擇重要高僧之傳記加以說明,「四朝高僧傳」不僅具有宗教價值,同時其架構完整、內容豐富、言語精要,故文學價值亦十分受人重視。本書特色中文經典作品最容易入門與運用的系列作品。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進而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本書收錄梁代僧人慧皎《高僧傳》,唐代道宣《唐高僧傳》、宋代贊寧《宋高僧傳》、明代如惺《大明高僧傳》之「四朝高僧傳」的精要內容,並選擇重要高僧之傳記加以說明,「四朝高僧傳」不僅具有宗教價值,同時其架構完整、內容豐富、言語精要,故文學價值亦十分受人重視。本書特色中文經典作品最容易入門與運用的系列作品。
【電子書】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
本書主旨在探求史家陳寅恪學術思想發展的淵源和軌跡,以期通過史實的考掘,以及陳寅恪論學思維和學術發展之間的關聯,重新呈現陳寅恪過去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些側面,補充和增強對陳寅恪的理解和認識。不但具有新史料,兼有新觀點和新視野。陳寅恪嘗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非僅事關學術發展,也是個人出處進退的考驗。若論其思想源流,及其辯證思維發展,本書作者追溯陳寅恪的求學歷程和相關論述,推論應可上接希臘古典辯證思維。這是陳寅恪論學的核心價值和立身大節之所在,但於其思想源流卻為前賢論陳寅恪者所未及。「中體西用」自近代以來迭見時賢引用,爭議甚大;作者爬梳陳寅恪處理傳統體用論的過程,證明陳寅恪固為「中體西用」論者;但通過〈論韓愈〉一文,發現陳寅恪正面論述韓愈心性思想的突破係來自佛家,拈出「天竺為體,華夏為用」,等同肯定「西體中用」的作用。不論就陳寅恪個人或時代背景言,皆可謂石破天驚之論。陳寅恪好為「對對子」,但不知陳寅恪曾以「對對子」入題遭遇連番挑戰,作者挖掘出當年北平世界日報所刊一連串的讀者論戰,以及陳寅恪親為答辯的史料,重新審視當年陳寅恪所以辯證地提出中文文法之建立,當從比較歷史語言學入手的論斷;但惜誤解者多,或視此為談趣。作者窺其用心,許為「假西學以崇中學」,亦可謂用心深,寓意遠。
【電子書】民國瑣事:墨客‧傳奇與胭脂
酒醒後,楊柳岸,曉風新月……百年風華世代傳唱,毋忘前塵。民國文人的眾生相:巴金、張愛玲、李叔同、豐子愷、戴望舒、潘良玉、邵洵美、陸小曼、蕭紅-等人的奴心之慟、蒼涼孤寂、筆墨才情、愛恨嗔痴、風流倜儻、浪漫柔情、身世鄉愁……民國傳奇的百家談:平祖仁與英茵的諜海情深,鄭蘋如的「色.戒」,孫七小姐的繼母生涯(張愛玲的繼母),杜月笙的金絲鳥「含香老五」,月份牌模特兒謀殺案,鄔達克受詛咒的綠房子…… 民國佳人的纖纖心事:雙妹牌面霜與花露水,電影裡的百變上海,玫瑰陽臺上的姨太太,臺上臺下的青衣生涯,專屬李香蘭的一曲《夜來香》、阮玲玉的一世紅顏跌宕,情報頭子戴笠與胡蝶的地下情……專精上海史研究的作家淳子,一步一腳印地尋訪聞人們的子孫,遍踏遺老們的故居,鑽研細如麻的史料,爬梳那些不為人知或為人忘卻的民國生活史,如數家珍,彷若親臨。透過作者的眼和筆,信手拈來,淘得歲月流金,令百年風華世代傳唱,毋忘前塵。
【電子書】最經典的歷史故事
「智慧是改變一切困境最可靠的力量」優秀的歷史故事能提供特有的訓練,從看似枯燥艱澀的事物開始,逐漸領會學術的境界,積累貫通古今的智慧……雅斯貝斯:「對於我們的自我認識來說,沒有任何現實比歷史更為重要了」當你孤獨寂寞時,看看歷史故事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歷史軼聞可提供話題;當你感到迷茫時,歷史典故可以為你指點迷津。
【電子書】鄉土香港:新界的政治、性別及禮儀
本書是一部對中國人類學華南研究具有啟發性意義的經典著作。兩位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學者,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來到香港元朗新田及鄉村居住,近距離觀察文氏及鄧氏兩個宗族的文化傳統,從人類學角度探討當時兩個鄉村的社會結構、性別差異及宗教禮儀。他們分工合作,紀錄及研究鄉村中男女的性別地位及等級觀念。隨著新市鎮的興建,新界地貌已變,書中提及的某些小村落也從此消失,許多傳統禮儀不再流行,本書通過資料搜集呈現當年鄉村生活的各種精神活動,如過繼習俗、祭祠、結婚儀式及葬禮禁忌等這些已漸被遺忘的廣東鄉村禮儀。本書是本地歷史的獨特紀錄,其中理論更領導了不少後學。
【電子書】香港利氏家族史
這本書講述利氏家族在香港的歷史,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利」字有利潤、勝利、鋒利等意涵,「利」也解作聰敏,又常言道「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或可從以上各個意思感受到,這個以「利」為姓的家族所發揮的影響以及所作出的奉獻。利氏家族有時被人稱為「利希慎家族」,那是因為作者的祖父利希慎,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香港建立起成就驚人的地產王國。其實,利氏在香港各個截然不同的社區之間建立了持久的聯繫,更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長遠發展築起了橋樑。這部著作可視為香港過去百多年歷史的一個縮影,當中既有掙扎,亦有成功,可讀性極高。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巿的地位,實毋庸置疑。且看本書作者利德蕙,香港利氏家族一員,即便是第一位獲委任為加拿大國會參議員的亞裔人士。利氏家族的傳奇故事,仍在繼續發展。 (──前香港總督.衛奕信)
【電子書】中華民國百年紀事
民國百年來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本書完整呈現本書是民國元年到民國一百年,每一年的大事紀。作者依據數百本資料,精心編纂本書,舉凡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民生等,都做了精簡扼要的敘述,值得收藏、查詢。
【電子書】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
民族主義、民國世代、國共鬥爭、兩岸統獨一波波的政治狂瀾牽動著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本書詮釋了百年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議題也重審了中國現代史的意義文化譜系是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命脈,作者透過六大議題,對中國百年來的文化譜系作了初步的梳理:文化譜系是百年中國社會的命脈,本書透過六大議題,對近代激進民粹思潮顛倒扭曲的價值序列作出了初步的梳理和矯正:一為痛訴暴力土地革命貽害,辨析脫貧與致富的悖謬;二為細說兩岸統獨是非,審視從威權到民主的經驗教訓;三為探源民族主義真諦,揭示極權政體的精神焦慮;四為縱論民國世代風貌,發掘走向共和的民德資源;五為重建民族記憶,呼喚歷史觀的根本轉變;六為構建人文精神光譜,薈萃民國人物的風神精彩。
【電子書】士林的沒落:革命時代的知識人
本書是一位青年學者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反思,談論處於中國「革命時代」--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國共戰爭、文化大革命--種種變局中的知名學人,包括王國維、陳寅恪、魯迅、陳獨秀、周作人、胡適、蔡元培等。經由對這些歷史人物生命歷程的深入理解,作者不僅感慨其命運之無常,更知古鑑今,聯想到當世時局:「現實中的諸多問題也令我深信中國已然面臨當年五四時代所面臨的歷史當口,中國向何處去的命題雖然蒼老,但歷久彌新。我所寫下的認知雖然與當下相去甚遠,但其間的內涵,讀者之中若有人領悟一二,便也覺得寫作此著不枉心血。」
【電子書】長溝流月去無聲:重溫民國人和事
打撈歷史塵煙,沉歲月往事。翻檢如煙往昔,追憶逝去傳統,或許是基於對當下浮躁的反撥,抑或基於對民國歷史一種特殊的情感。本書收錄作者解讀梅汝璈、葉公超、張元濟、王芸生、魯迅、胡適等民國文人,大公報社、西南聯大、商務印書館等現代公共機構的隨筆十餘篇,走進風采照人、令人神往的民國時代,在溫情與敬意之中接續歷史深處的氤氳地氣。「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只可= 1丑A更難消幾番風雨,歷經此後無窮的政治摧折,「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遙想當年,亦真亦幻,今天的讀書人只有一聲長歎而已。
【電子書】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清泉幽禁歲月1946-1960
少帥張學良與四小姐趙一荻,在新竹深山僻地的囚禁歲月,一段無奈的歷史,一場無悔的愛戀,一個隱沒在荒煙漫草中的故事,透過未曾公開的珍貴照片、親筆手稿,完整再現。他是北洋軍閥張作霖的長子,一位英氣逼人的少帥;他曾經廝殺疆場,騁馳於廣袤的森林與黑土;他宣布「東北易幟」,助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他強忍日本間諜的殺父之仇,維持境內的和平。1936年,他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挾持蔣介石逼他聯共抗日。西安事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轉折點,也是張學良人生的轉折點,從此他失去自由,在旁人的監視管束下渡過餘生。他曾在回憶錄裡說:「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她是趙家的四小姐,十七歲認識了張學良,成為他的情人,十九歲與他生下一子。二十八歲時,為了追隨被囚禁在貴州的張學良,她忍痛把兒子送到美國,卻沒有料到這一別就是十五年。從此,她跟著張學良四處移監,照料他的起居,陪伴他渡過孤寂喪志的時光,過著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本書是張學良、趙一荻於1946-1960年在新竹清泉溫泉軟禁生活的紀錄,保存了許多不曾公開的珍貴照片及手稿,並根據張學良的日記、口述梳理編撰成冊,讓我們見證了一段時代的無情與捉弄,和一場愛情的永恆與絕美。
【電子書】歷史不忍細究
揭開歷史謎團.還原歷史真相名留青史的忠臣良將實非英雄好漢?萬古流芳的傳奇故事實乃憑空捏造?史料與真相的不斷對話與衝擊,引領我們走進時光隧道,追尋那被人遺忘的歷史暗角...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有個著名命題:「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卡爾說:「並非所有有關過去的事實都是歷史事實,或者都會被歷史學家當做事實加以處理。」因此,閱讀歷史,我們常常讀出幾分含混、幾分閃爍,也許這正是史家們的難言之隱。而那幾分含混和幾分閃爍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真實細節和生動故事?有哪些史事被誤讀了呢?對歷史的喜好,也許正是源於我們對已發生的未知事物的渴望,並促使我們不斷去尋找那事、那人,尋找那被人遺忘的暗角……閱讀此書,跟隨著作者的調查、考證和探索,透過那些歷史事件知情者、親歷者的回憶,隨之而來的新奇、驚異,獲得新知的刺激感將不斷產生,歷史那曾經跳動的脈博合呼吸猶如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