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相關主題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9)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9)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3/23 出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6)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6)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3/23 出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8)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8)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3/23 出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7)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7)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3/23 出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70)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70)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3/23 出版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From Foot Soldier to College Professor:A Memoir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From Foot Soldier to College Professor:A Memoir

新銳文創 出版
2022/03/17 出版

This is an amazing story of how many sinuous turns a life has got! Nevertheless, James C. Ma is strong enough to have seen it all through. Particularly, James, with his good administrative and leadership skills, shines as Department Head, Dean of Liberal Arts College, Provost and Dean of Students successfully at NCKU. As James' College classmate, I'm proud of how he rises from foot soldier to both literary professor and poet in name and in reality, never shying away from challenges.”──Fuhsiung Lin on October 4, 2020 “A remarkable personal account concerning one of the epochal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Dr. Hsincheng Chuang “The vivid epitome of the individual struggle for survival in the big era; the magnificent life challenges to be admired by the others.”──Chair Professor, Weiming Lu,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at NCKU “Prof. Ma's memoir shows his tremendous amount of guts and indomitable spirit in his personal odyssey in the late 1940s when retreating south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He fulfilled the essence of the quotes from Hemingway as saying: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He was not defeated nor discouraged by the mistreatmeat of those vicious and illerate cadres on the Penghu Islands, and instead, he succeeded in earning his BA and advanced degrees MA and Ed.D. after he quit the army. This book is a tour deforce. And it inspires me with confidence to pursue my academic career.”──Assistant Prof., Shuimei Chung, I-Shou University 本書特色 1. 成功大學教授、《海鷗詩刊》發行人馬忠良回憶一生,翔實記錄如何從一名山東流亡學生淪為二等兵,再由二等兵發憤成為大學教授的經歷。 2. 英文版由作者費時八年自行翻譯完成,不僅是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更是1949年國府遷台歷史活生生的見證! &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我的師友梁啟超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我的師友梁啟超

新銳文創 出版
2022/03/08 出版

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爲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硏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梁啟超「梁啟超」這個名字對眾人而言並不陌生,舉凡課本、名人傳內皆有梁任公的身影。梁啟超既是吳其昌的尊師,也是毛以亨的益友,本書即為吳、毛二人分別以弟子及好友角度書寫之《梁啟超傳》合集。吳其昌所撰寫的《梁啟超傳》內容還原歷史細節,加上親身經歷的情境,筆下文字忠實呈現梁啟超面對變法革新失敗困境與責難的處境。吳其昌是唯一替恩師立傳的弟子,他嘔心瀝血完成此作便溘然辭世,此部恩師傳記成為他的遺作。毛以亨與梁啟超在一九一八年赴歐途中一見如故,他感佩於其志向胸懷,動筆撰寫《梁啟超傳》,以革命家、政治家的角度描寫梁任公。透過兩人不同的觀點敘述,讀者能夠更加認識梁啟超,任公其人也因弟子、至交的文字更為清晰立體。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王貽蓀戰時日記(1944-1945)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王貽蓀戰時日記(1944-1945)

王貽蓀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2/23 出版

日記、書信是研究人物及其時代最重要的一手材料,它不只透露著作者的真性情,而且展露那個時代的訊息。與檔案文書、報刊、方志等資料相比,書信、日記類史料別有意味。私人日記一般是當天所寫,也有數日後補寫的,經過逐日、逐月、逐年記錄,累積而成。這種在光陰流轉中逐步形成的編年體文獻,將作者的言行、見聞、思想乃至情緒,隨時定格、固化。日記的「原始性」也因此而與眾不同。 王貽蓀(1918-2009),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的祝塘鎮。父親在鎮上開設雜貨店,販售五穀雜糧。初中畢業後,王貽蓀在江陰縣的民眾學校任職,從事民眾教育工作。不久抗戰爆發,他跟著父親向西遷徙,抵達長江中游的武漢。他在鄉政訓練班受訓後,擔任鄉政助理員,輔導湖北省鄉政建設。隨後在四川綦江考入戰時幹部工作訓練團,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先派湖北見習,數月後調回四川工作。經數年輾轉,最後在重慶落腳,在後方勤務部特別黨部任職。 細讀王貽蓀的日記,內容極為豐富詳細,包括戰時生活的衣食住行,流離中的努力求生存,各種尋工作、覓調職間的酸甜苦辣。1941年,王貽蓀在連指導員任內看盡新兵訓練問題,1942年,在司令長官部政治部主管人事資料,1943年則調往後方勤務部特別黨部任職。至1944年底,後勤部改組的傳聞甚囂塵上,王貽蓀也因而想另尋出路。1944年也是王貽蓀生命史上重要的一年,是年他與同鄉杜潤枰因緣際會成為筆友,進而萌生愛情。雙方一在重慶一在貴陽,即使相隔關山萬里,魚雁往返依然熱烈。王貽蓀在1944年10 月前往貴陽與杜潤枰訂婚,1945年,他除了為自己的未來出路煩惱,也多方設法安排未婚妻杜潤枰調職來重慶,以求結婚與成立家庭。「婚姻問題的嚴重,緊迫著在事業、幸福三大問題的連繫上,實費余之苦心思索矣」(1945年1月26日),這正反映了戰時青年公私兩煩的苦況。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王貽蓀戰時日記(1943)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王貽蓀戰時日記(1943)

王貽蓀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2/23 出版

日記、書信是研究人物及其時代最重要的一手材料,它不只透露著作者的真性情,而且展露那個時代的訊息。與檔案文書、報刊、方志等資料相比,書信、日記類史料別有意味。私人日記一般是當天所寫,也有數日後補寫的,經過逐日、逐月、逐年記錄,累積而成。這種在光陰流轉中逐步形成的編年體文獻,將作者的言行、見聞、思想乃至情緒,隨時定格、固化。日記的「原始性」也因此而與眾不同。 王貽蓀(1918-2009),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的祝塘鎮。父親在鎮上開設雜貨店,販售五穀雜糧。初中畢業後,王貽蓀在江陰縣的民眾學校任職,從事民眾教育工作。不久抗戰爆發,他跟著父親向西遷徙,抵達長江中游的武漢。他在鄉政訓練班受訓後,擔任鄉政助理員,輔導湖北省鄉政建設。隨後在四川綦江考入戰時幹部工作訓練團,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先派湖北見習,數月後調回四川工作。經數年輾轉,最後在重慶落腳,在後方勤務部特別黨部任職。 1941年,王貽蓀在連指導員任內看盡新兵訓練問題,1942年,在司令長官部政治部主管人事資料。1943年,他調往後方勤務部特別黨部,管理兵站黨部的工作月報。「檢查各級單位卅二年度送工作月報者,僅區黨部十二單位、區分部九單位而已,尚不及全數四分之一」(5月13日),基層黨部工作的不盡確實,使他多所感慨,經數月整頓後,方漸上軌道。在私人方面,王貽蓀原訂的婚約因抗戰日久而取消,他於是面臨了婚姻問題。由於戰時青年多是離鄉背井孤身出走,只能靠自己覓求對象,「囑戀愛可談則談,不可則待至事業有望需賢內助時,為之物色不遲也,以此自苦,殊不值得」(5月9日),處處可見他們的人生煩惱,也顯示了在烽火下,那一代許多年輕人共同經歷過的苦惱。

特價28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吳景超日記:劫後災黎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景超日記:劫後災黎

新銳文創 出版
2022/01/13 出版

「見渡旁有一屍,係今早餓斃的。尸首覆以破被,據云此爲死者生前唯一的財產。」中日八年抗戰結束,飢民隨處可見,人們靠吃野草、泥土維生,因為營養不足而餓斃的人數節節上升。政府組織救濟工作隊,派發麵粉、奶粉、衣鞋、醫藥等物資給災民,索求的人多,僧多粥少,但卻有徇私枉法、貪吞資源的官員存在,無法取得維生物資的百姓,倒臥在路邊,手上仍捧著乞討的碗……吳景超於一九四六年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四日查看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江西五省飢荒與救災情形,沿路所見所聞構成這本日記。他以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實地調查,對於戰後人民的生活進行記錄與研究,並以樸實的文字,記錄民間最真實的面貌。「讀者由此可以知道抗戰勝利之後,我們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吳景超。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青年黨史家:沈雲龍先生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青年黨史家:沈雲龍先生傳

陳三井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2/01/10 出版

沈雲龍(1910-1987),筆名耘農,江蘇東台人。從中學時代開始,他就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投入了中國青年黨的懷抱,從此頂著「匹夫無罪,愛國其罪」的大帽子,與「國家主義」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生長在一個動盪不安、戰亂頻仍的大時代,內有軍閥混戰,繼之以中國共產黨叛亂,隨之神州沉淪;外有日本窺伺,先是日軍阻撓北伐,製造「五三」濟南慘案,繼之引爆「九一八」、「一二八」,乃至「七七」等事變;並組「偽滿洲國」,行「大陸政策」,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最終侵略者雖然投降,自食其果,而慘勝的中國亦告民窮財盡,百孔千瘡。此時,北鄰的蘇俄也蠶食東北各項利權,逼迫我國簽訂「中俄友好同盟條約」,趁火打劫。終至國土不保,剩下台澎金馬復興基地。 綜觀沈雲龍一生,飽經顛沛流離,挫折連連,隨著大時代的洪流翻滾。他雖然早年留學日本,但仕途官運並不順遂;他也是過去萬年國代的一員,卻長期在公務衙門「坐食」修行,終日無所事事,學非所用,壯志難伸。 只是,他有不屈不撓的意志,而且家學淵源,可以博覽群書,並練就筆桿當寶刀。來台灣以後,他先轉換跑道,為報社撰寫社論,又在雜誌發表時評。後來改行教書,兼做近代史研究,左右開弓。所幸,天無絕人之路,他終於在壯年之際,於華人傳記文學圈開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坦途,在台灣近代史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作者陳三井,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六任所長,剛進近史所工作時,就是追隨沈雲龍做口述訪問工作,與沈雲龍有非常多的互動,「亦師亦友」、「忘年之交」。本書除了是沈雲龍待人處世以及治學的吉光片羽側影,也是想將沈雲龍一生學術上的貢獻,再傳授給後輩史學工作者。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周恩來:毛澤東背後的力量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周恩來:毛澤東背後的力量

時報文化 出版
2022/01/04 出版

周恩來——中國共產黨的開創元老之一,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站穩世界的關鍵人物, 在同時代的其他中共領導人幾乎無一善終之際, 唯有周恩來始終安在毛澤東身邊大權在握、全身而退。 他究竟是中國共產黨罪惡的共犯? 還是最後的道德底線? 歷來眾說紛紜, 邁克‧迪倫以第三方的觀點重新精彩詮釋周恩來謎樣又複雜的一生。 神祕、高貴、王位背後的權力——這幾個字就足以代表周恩來截然不同於當代其他中共高層的形象與政治生涯。 他出生於 1898 年,曾是蔣介石更是毛澤東的親密夥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任總理,1949年上任直至1976年過世。他也是鄧小平的主要盟友——對鄧小平在農業、工業、科技和軍事方面的「四個現代化」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他是一般公認中國走向超級大國地位的主要設計師,也是中國在現代世界中發揮核心作用的關鍵人。 周恩來並不符合任何共產主義領導人的刻板印象。他有教養,溫文爾雅,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知識分子形象的人物,深受非共產黨人、外國人和他的夥伴喜愛。他是當代中國政治中最複雜的人物之一,或許也可以說是最有趣的人物之一,儘管他的影響從未像毛澤東那麼明顯。在這本書中,邁克.迪倫將他恢復到他在歷史上應有的地位,並分析了一個「非僅是政治操作員」的「人」的角色。 強力推薦 邁克˙迪倫的力作鄧小平傳記,曾在眾多記述中共領導人生平最精彩的著作中為他取得一席之地。而今,他寫出了和毛澤東共事最久的周恩來的故事。本書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本認識毛澤東所在整體時代的歷史書。作為一個評價不錯且受人愛戴的政治人物,周恩來挺過數次迫使其他領導人紛紛下馬的危機。迪倫描繪出當毛澤東以極端手段造成災厄時,一個帶有同情之心者的圖像,彷彿當時中國仍有人性的面貌。這份圖像顯現出周恩來既要表示對毛的忠誠,又責無旁貸地要補救那些由毛推動的過激作為。迪倫把這種複雜又充斥危機的緊張關係表達得淋漓盡致。本書引用多種語言資料,範圍相當廣泛,既全面且清晰,是在詮釋毛澤東統治權力的背後關係中所能讀到最好的一本著作。 ~~班國瑞,卡迪夫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7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周恩來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周恩來

時報文化 出版
2022/01/04 出版

周恩來——中國共產黨的開創元老之一,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站穩世界的關鍵人物, 在同時代的其他中共領導人幾乎無一善終之際, 唯有周恩來始終安在毛澤東身邊大權在握、全身而退。 他究竟是中國共產黨罪惡的共犯? 還是最後的道德底線? 歷來眾說紛紜, 邁克‧迪倫以第三方的觀點重新精彩詮釋周恩來謎樣又複雜的一生。 神祕、高貴、王位背後的權力——這幾個字就足以代表周恩來截然不同於當代其他中共高層的形象與政治生涯。 他出生於 1898 年,曾是蔣介石更是毛澤東的親密夥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任總理,1949年上任直至1976年過世。他也是鄧小平的主要盟友——對鄧小平在農業、工業、科技和軍事方面的「四個現代化」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他是一般公認中國走向超級大國地位的主要設計師,也是中國在現代世界中發揮核心作用的關鍵人。 周恩來並不符合任何共產主義領導人的刻板印象。他有教養,溫文爾雅,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知識分子形象的人物,深受非共產黨人、外國人和他的夥伴喜愛。他是當代中國政治中最複雜的人物之一,或許也可以說是最有趣的人物之一,儘管他的影響從未像毛澤東那麼明顯。在這本書中,邁克.迪倫將他恢復到他在歷史上應有的地位,並分析了一個「非僅是政治操作員」的「人」的角色。 強力推薦 邁克˙迪倫的力作鄧小平傳記,曾在眾多記述中共領導人生平最精彩的著作中為他取得一席之地。而今,他寫出了和毛澤東共事最久的周恩來的故事。本書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本認識毛澤東所在整體時代的歷史書。作為一個評價不錯且受人愛戴的政治人物,周恩來挺過數次迫使其他領導人紛紛下馬的危機。迪倫描繪出當毛澤東以極端手段造成災厄時,一個帶有同情之心者的圖像,彷彿當時中國仍有人性的面貌。這份圖像顯現出周恩來既要表示對毛的忠誠,又責無旁貸地要補救那些由毛推動的過激作為。迪倫把這種複雜又充斥危機的緊張關係表達得淋漓盡致。本書引用多種語言資料,範圍相當廣泛,既全面且清晰,是在詮釋毛澤東統治權力的背後關係中所能讀到最好的一本著作。 ~~班國瑞,卡迪夫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盧建榮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名為自由主義,實乃威權主義同路人, 雙重標準卻掩人耳目,瞞盡所有世人。 & 余家班的雙標人生: •高唱自由主義,惡搞言論和新聞自由。 •抓抄打假標準不一 •近親繁殖的學術世襲制 & 學界巨擘余英時於一九五四年,以二十四歲英年站在香港發聲,挑戰中國學術大師郭沫若,指控郭抄襲乃師錢穆著作,一夕之間聲名大噪。之後赴美留學成了美國漢學家。於一九七四年獲台北頒以院士榮銜,從此穿梭於太平洋東西兩岸,打著反共旗號,博取更大聲名。不久,他把中國傳統獨裁與反智論掛勾,獲《聯合報.副刊》刊載,台北層峰派人探尋,獨裁與反智究竟何所影射?答曰:北京政府。引得台北當局龍心大悅,下令兩大報予以重點栽培,遂捧成台灣家喻戶曉的文化明星,直到蔣經國一九八九年去世為止。 & 從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九年約莫十三年時間,是余英時一生最巔峰時期,在政治/文化上皆備極榮寵且名利雙收。他批評北京政府,但所評內容,台北當局一樣不缺,但他雙標,故意視而不見。還收了蔣經國硬塞給他的一位職業學生康樂,身為康樂師尊的余英時,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却扮演簽名抗議的正派人士。余大師批郭沫若抄襲,他的座下門生卻出現抄襲者,或利用權勢庇護抄襲者,還鼓動抄襲者興訟,大師依舊護短縱容。 & 更有甚者,余門子弟產出貧弱,卻以分贓方式,近親繁殖,演變成學術世襲制,寡佔資源、職位和獎項,養成年青學子抱權勢者大腿的壞風氣。如此荒腔走板,處處雙重標準,全然不見是非與公正,史界如何培育出大家?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盧建榮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余大師學術成就名實不符, 孵育余家班五十年,導致學術貴族制壟斷之禍。 & 余大師經不起驗證的學術成績: •為取悅費正清寫漢代版的封貢體系 •湊熱鬧鑽紅學,錯把書評家和書商當作者 •神話陳寅恪 •比附明清商業文化為資本主義 & 以「海外胡適」自居,並以一身繫中華文化存續的余英時,五十年駐錫福華寺,大吹其會通中西文化的法螺,卻犯了引用西方學術理念的誤用、濫用,甚至挪用的失格之舉。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多流於皮相,且屬於高山滾鼓的性質。他終極關懷的兩說「儒學的現代化」及「中國文化無敵」,如今看來愈發如昨日黃花,盡化為春泥矣。 & 余氏以治思想史聞名於世,不僅研究個別思想家,如朱熹、戴震、章學誠、陳寅恪、胡適、顧頡剛等人,也研究時代變動下的思潮,如漢晉之際、明清之際,以及晚清民初。這些研究的手法暴露了不少在思維上的盲點,在與西洋學術資產對話時的牽強,在課題拿捏上精準度的欠缺,在史料疏通與特定課題之間不能符應,以及在論思潮導致社會自發性變動時之武斷。 & 余大師還利用台灣報媒刊載其學術作品,諸如陳寅恪晚年心曲、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以及東漢生死觀等等學術大文,徒留難登大雅之堂的劣作。這比起西方「志於道」的學者,相差何啻霄壤?在他留洋的五○、六○年代,以迄爾後滯留西方,他對西方史學不僅陌生,而且霧裡看花不知所以,更未曾在英文世界遺下鉅著或傑作。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

張友驊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余英時失落的歷史環節 重新認識余英時的多面性 & ◆情報單位為何獵選二十五歲的余英時為高級臥底? ◆余英時被迫以「無國籍人士」身分赴美的原因何在? ◆余英時成為海外黑名單第一人,禁錮長達十六年,蔣經國為何解除? ◆余英時的黨政背景之複雜,出人想像之外。 ◆余英時如何寫〈反智論〉而一砲而紅? & 余英時《回憶錄》寫香港篇幅幾近全書四分之一,絲毫不掩飾對香港「第三勢力」的溫情與諒解,卻對情治單位與他的接觸隻字不提。依據《回憶錄》中的斷點做歷史連結,可以發現許多駭人事實,本書即在找尋他「失落的歷史環節」,重新認識余英時。 & 新亞書院所有碩士班學生中,唯他列入黑名單,走不出香港,進不了台灣,去不了美國,最後被迫以「無國籍人士」身分入美。他與情報單位之間的對弈,在學界極為罕見,難道沒有內情?況且時任教育部長張其昀、外交部長葉公超、國防部長俞大維,都是其父余協中、其師錢穆等人的朋友,卻幫不上忙,必然「事出有因」。余只說「文章賈禍」,理由似是而非。 & 當余踏上美國,情報單位密簽長達十六年的禁錮令,這段期間,余沒寫一個字論及國民黨與兩蔣,避開政治糾結。直到一九七一年,蔣經國主政才解除,為何選在這一年?因為費正清當時正在推動美中建交事務。余來台受到高度禮遇,透過余父舊識李煥牽線,認識了瘂弦、劉國瑞、王惕吾、余紀忠等人,甚至與三軍大學校長余伯泉、副校長兼戰爭學院院長蔣緯國有往來。 & 禁制解除後,余的著作文章能廣為流傳,進而加封桂冠,使余獲選最年輕院士。若非當局釋出「善意」,余也無法在台灣找到盡情發揮的舞台。可惜他成名後「識人不明」,形成門閥勢力,作者點評:「只見其退,未見其進」。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

張友驊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余英時失落的歷史環節 重新認識余英時的多面性 & ◆情報單位為何獵選二十五歲的余英時為高級臥底? ◆余英時被迫以「無國籍人士」身分赴美的原因何在? ◆余英時成為海外黑名單第一人,禁錮長達十六年,蔣經國為何解除? ◆余英時的黨政背景之複雜,出人想像之外。 ◆余英時如何寫〈反智論〉而一砲而紅? & 余英時《回憶錄》寫香港篇幅幾近全書四分之一,絲毫不掩飾對香港「第三勢力」的溫情與諒解,卻對情治單位與他的接觸隻字不提。依據《回憶錄》中的斷點做歷史連結,可以發現許多駭人事實,本書即在找尋他「失落的歷史環節」,重新認識余英時。 & 新亞書院所有碩士班學生中,唯他列入黑名單,走不出香港,進不了台灣,去不了美國,最後被迫以「無國籍人士」身分入美。他與情報單位之間的對弈,在學界極為罕見,難道沒有內情?況且時任教育部長張其昀、外交部長葉公超、國防部長俞大維,都是其父余協中、其師錢穆等人的朋友,卻幫不上忙,必然「事出有因」。余只說「文章賈禍」,理由似是而非。 & 當余踏上美國,情報單位密簽長達十六年的禁錮令,這段期間,余沒寫一個字論及國民黨與兩蔣,避開政治糾結。直到一九七一年,蔣經國主政才解除,為何選在這一年?因為費正清當時正在推動美中建交事務。余來台受到高度禮遇,透過余父舊識李煥牽線,認識了瘂弦、劉國瑞、王惕吾、余紀忠等人,甚至與三軍大學校長余伯泉、副校長兼戰爭學院院長蔣緯國有往來。 & 禁制解除後,余的著作文章能廣為流傳,進而加封桂冠,使余獲選最年輕院士。若非當局釋出「善意」,余也無法在台灣找到盡情發揮的舞台。可惜他成名後「識人不明」,形成門閥勢力,作者點評:「只見其退,未見其進」。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盧建榮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名為自由主義,實乃威權主義同路人, 雙重標準卻掩人耳目,瞞盡所有世人。 & 余家班的雙標人生: •高唱自由主義,惡搞言論和新聞自由。 •抓抄打假標準不一 •近親繁殖的學術世襲制 & 學界巨擘余英時於一九五四年,以二十四歲英年站在香港發聲,挑戰中國學術大師郭沫若,指控郭抄襲乃師錢穆著作,一夕之間聲名大噪。之後赴美留學成了美國漢學家。於一九七四年獲台北頒以院士榮銜,從此穿梭於太平洋東西兩岸,打著反共旗號,博取更大聲名。不久,他把中國傳統獨裁與反智論掛勾,獲《聯合報.副刊》刊載,台北層峰派人探尋,獨裁與反智究竟何所影射?答曰:北京政府。引得台北當局龍心大悅,下令兩大報予以重點栽培,遂捧成台灣家喻戶曉的文化明星,直到蔣經國一九八九年去世為止。 & 從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九年約莫十三年時間,是余英時一生最巔峰時期,在政治/文化上皆備極榮寵且名利雙收。他批評北京政府,但所評內容,台北當局一樣不缺,但他雙標,故意視而不見。還收了蔣經國硬塞給他的一位職業學生康樂,身為康樂師尊的余英時,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却扮演簽名抗議的正派人士。余大師批郭沫若抄襲,他的座下門生卻出現抄襲者,或利用權勢庇護抄襲者,還鼓動抄襲者興訟,大師依舊護短縱容。 & 更有甚者,余門子弟產出貧弱,卻以分贓方式,近親繁殖,演變成學術世襲制,寡佔資源、職位和獎項,養成年青學子抱權勢者大腿的壞風氣。如此荒腔走板,處處雙重標準,全然不見是非與公正,史界如何培育出大家?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盧建榮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1/12/23 出版

余大師學術成就名實不符, 孵育余家班五十年,導致學術貴族制壟斷之禍。 & 余大師經不起驗證的學術成績: •為取悅費正清寫漢代版的封貢體系 •湊熱鬧鑽紅學,錯把書評家和書商當作者 •神話陳寅恪 •比附明清商業文化為資本主義 & 以「海外胡適」自居,並以一身繫中華文化存續的余英時,五十年駐錫福華寺,大吹其會通中西文化的法螺,卻犯了引用西方學術理念的誤用、濫用,甚至挪用的失格之舉。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多流於皮相,且屬於高山滾鼓的性質。他終極關懷的兩說「儒學的現代化」及「中國文化無敵」,如今看來愈發如昨日黃花,盡化為春泥矣。 & 余氏以治思想史聞名於世,不僅研究個別思想家,如朱熹、戴震、章學誠、陳寅恪、胡適、顧頡剛等人,也研究時代變動下的思潮,如漢晉之際、明清之際,以及晚清民初。這些研究的手法暴露了不少在思維上的盲點,在與西洋學術資產對話時的牽強,在課題拿捏上精準度的欠缺,在史料疏通與特定課題之間不能符應,以及在論思潮導致社會自發性變動時之武斷。 & 余大師還利用台灣報媒刊載其學術作品,諸如陳寅恪晚年心曲、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以及東漢生死觀等等學術大文,徒留難登大雅之堂的劣作。這比起西方「志於道」的學者,相差何啻霄壤?在他留洋的五○、六○年代,以迄爾後滯留西方,他對西方史學不僅陌生,而且霧裡看花不知所以,更未曾在英文世界遺下鉅著或傑作。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2)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2)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12/20 出版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台灣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 本年度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吳墉祥對政府運用美援的稽核,單位遍及中央、地方各公私機構、政大、師大等,也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駐台機構的行事作風。年底,則是國民大會年會與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召開,他身為國民大會代表與光復會委員,對於會議經過皆有描述。 & 專文導讀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專文導讀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3)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3)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12/16 出版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台灣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 本年度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吳墉祥對政府運用美援的稽核,單位遍及中央、地方各公私機構、政大等,也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駐台機構的行事作風。年底,則是國民大會年會與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召開,他身為國民大會代表與光復會委員,對於會議經過皆有描述。 & 專文導讀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5)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5)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12/16 出版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台灣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 本年度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吳墉祥對政府運用美援的稽核,單位遍及中央、地方各公私機構,也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駐台機構的行事作風。不過,美國援華機構安全分署即將結束,他也提前離開,到台達化學公司任職,開始他在民間企業的財務工作。台達化學公司為中美合營,因此財務工作必須符合雙方的規範,也是他新挑戰的開始。年底,則是國民大會年會與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召開,他身為國民大會代表與光復會委員,對於會議經過皆有描述。 & 專文導讀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4)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4)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12/16 出版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台灣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 本年度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吳墉祥對政府運用美援的稽核,單位遍及中央、地方各公私機構、政大、師大等,也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駐台機構的行事作風。不過,美國援華機構安全分署即將結束,他與同事也開始找尋未來的出路。年底,則是國民大會年會與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召開,他身為國民大會代表與光復會委員,對於會議經過皆有描述。 & 專文導讀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1)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墉祥在台日記(1961)

吳墉祥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12/16 出版

中國近代歷史讀物,時代雖近,卻往往仍予人一股難以親近的距離感。現代讀者大多無法想像,在巨變頻生、戰亂進逼的時空環境,身為一個「人」的個體,究竟是如何去面對、看待,又如何真正生活其中。戰爭的爆發,哪股勢力推進到哪裡,只是一段記載;物價的漲跌,這個月米的價格多少,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交通線的推展,哪條鐵路銜接哪個港口,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這些與那些,是如何伴隨我們的曾祖父母輩、祖父母輩,甚或是父母輩的人生?在政府檔案裡找不到的解答,日記則提供了另一種更有「人味」的指引視角。 &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一系列的民國日記,包括本次的吳墉祥戰後日記,就是為了要讓逝去的時代影像鮮活起來。為家屬留紀念,也為歷史留痕跡。 & 吳墉祥自1927年赴南京考取中央黨務學校起,便有記載日記的習慣,可惜於戰亂過程中,1944年以前日記亡佚不可得。本次出版雖取名為在台日記,實則起自1951年1月1日。吳墉祥自1949年來台後,除了初期短暫清算齊魯公司業務外,是以擔任會計師維生。在美援進入台灣的背景下,1956年起受聘為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高級稽核,主要任務負責美援項目的帳務查核,足跡遍及全台各地。1960年代台灣經濟好轉,美援項目逐漸減少,至1965年美援結束,改到中美合營的台達化學工業公司,擔任會計主任、財務長,直到1976年退休;國大代表的職務則保留至1991年退職。 & 吳墉祥長期服務於金融界,對銀行、會計及財務工作歷練豐富,這一點在《吳墉祥戰後日記》的價值中已充分顯露無遺。來台以後的《吳墉祥在台日記》,更是他親歷中華民國從美援中站穩腳步、再到出口擴張達成經濟奇蹟的各個階段,尤其遺留下來詳實精采的日記,成為回顧戰台灣後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文獻。 & 本年度日記主要內容包括吳墉祥對政府運用美援的稽核,單位遍及中央、地方各公私機構,也可以看到當時美國駐台機構的行事作風。年底,則是國民大會年會與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召開,他身為國民大會代表與光復會委員,對於會議經過皆有描述。 & 專文導讀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侯嘉星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欣欣此生:北大歷史學者邵循正的求學、品格與生活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欣欣此生:北大歷史學者邵循正的求學、品格與生活

邵瑜  著
新銳文創 出版
2021/12/06 出版

反右、整肅、批鬥、清算、勞改、鬥爭……在時代的紅潮中,照見知識分子不畏強權、不忘本心的生命剪影。邵瑜寫下父親邵循正青年時期的求學、與母親鄭遜訂婚後被迫寫「情書」給未來岳丈、父親自英國留學歸來後選擇性吃牛肉的理由、母親手做「元宵餡兒」的神祕療效、外曾祖父鄭孝胥日記的下落等,也寫邵循正夜間寫稿時瀰漫整個房間的煙霧、文革時與「黑幫大院反動權威們」的思想交流、在紅衛兵監督下悄悄替友人捎信……娓娓道出了記憶中說不完、道不盡的往事,時而幽默、時而懷念,展現邵循正的品格、治學態度、教養觀念等,雖不足為史書所記載,卻深深烙印在親友、學生心中。「我現在一闔上眼就好像看見兩個老人一個因病戒了煙,一個因病不再提酒,坐在陽臺上,享受在那個時代稀有的、自由寧靜的夕陽。這本書寫了我父親和他的親友在幾十年間的生活,學習,工作及遭遇,可對中國老一輩知識份子有一定瞭解。我希望把它留作資料,使後輩能從一個角度對這一段歷史有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邵瑜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謝鑄陳回憶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謝鑄陳回憶錄

謝鑄陳  著
新銳文創 出版
2021/11/25 出版

謝鑄陳(1883-1960),原名謝健,晚年又字竹岑。青年時抱持著救國的信念,以法律為劍,掃除世間不平事,歷任司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職,見證了清末民初以來司法機構的沿革。然而時局的動盪,社會的失序,深刻影響了他的法律職業。晚年追隨太虛大師皈依佛門,回憶錄中除了寫親友交往、親歷的案件之外,也不乏他參與中國佛學會相關會務的記載。文史專家蔡登山認為:「它是極少見的法律人本身的回憶錄。書中敘述了一位法律人的生命史和心路歷程,為中國建構法治社會何以如此步履維艱,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例如,謝鑄陳回憶早年在漢口武昌地檢廳任檢察官的判案經過:在李艾弟輪姦案中,因原告口徑前後矛盾,多次訊問後終於承認是受家族威逼誣供;嘉魚縣古廟案查驗兇手血衣尺寸與嫌犯身量不合,於是判決無罪,原審官吏照例懲處等。轟動一時的宋教仁案,則發生在謝鑄陳於上海任律師期間,謝鑄陳不僅拒絕為被告武士英辯護,也根據法理向承辦此案的司法人員剖析對嫌犯的處置,法界三君子陳英、黃鎮磐、金泯瀾遠寄傳票傳訊趙秉鈞之舉,遂成一時美談。儘管長年受咯血痼疾纏身,謝鑄陳面對公理正義卻從不遲疑──「我一面吐血,一面吃藥,一面仍繼續進行辯論。這樣律師,松江人認為從沒見過。我的聲名,因此在當地大振。」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無愧人生:矢志抗日、熱衷教育的馬元放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無愧人生:矢志抗日、熱衷教育的馬元放

馬寧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21/11/17 出版

「我是早已抱定了一死的決心,和敵偽奮鬥到底,要使敵偽知道國中並非無人。」──馬元放1902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的馬元放,在中國國民黨中擔任諸多要職。抗日戰爭時期,領導江蘇省國民黨黨務系統的地下抗日鬥爭。後遭出賣,被汪精衛政府逮捕羈押三年餘,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抗戰勝利後,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後被任命為南京市副市長兼教育局局長,推行實施多項政策,例如:搶救學荒、制定教育發展草案、培養穩定師資、提高教學品質等,成功重振戰後南京市的教育事業。國共內戰後,他放棄赴臺,居留上海。因1946年南京「下關事件」及1947年南京「五二〇」、「六二」學生運動之政治事件,於50年代初離世。然而,他真的有罪嗎?根據檔案文獻中承載的歷史真相,本書將揭示馬元放的真實人生。作者馬寧是馬元放之孫,為還原馬元放真正的歷史樣貌,曾前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江蘇省及南京市檔案館、南京上海等地圖書館,甚至在2013年來到臺灣,走訪臺北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史館、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圖書館、武進同鄉會。此外,還拜訪了海峽兩岸瞭解馬元放的先輩與學者。本書不但是馬元放的個人傳記,也體現民國建都南京之初期市政建設、江蘇省抗戰教育,以及抗戰勝利後南京教育的部分歷史片段。另外,本書亦收錄馬元放於1944年出版的《歸漢記》,並特別新增注釋。該書回憶其在抗日期間,被汪精衛政府監禁在看守所、感化院的經歷,以及在敵後工作的種種情況。《歸漢記》不僅可作為珍貴的抗戰史料,也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

7 特價3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玫瑰與革命:民國奇女子鄭毓秀自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玫瑰與革命:民國奇女子鄭毓秀自傳

鄭毓秀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21/11/09 出版

從「民國第一女刺客」到中國首位法學女博士、女律師、女法官、民法典編撰女委員、法政大學女校長,講述民國駐美大使魏道明夫人鄭毓秀傳奇人生。 從清末變局到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二次革命、巴黎和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再現一幅波瀾壯闊的近代中華民族救亡史長卷。 ◆ 她是民國時期享有盛譽的著名外交家、社會活動家,擁有眾多「近代中國第一」頭銜 中國第一位法學女博士,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第一位律師事務所女性律師,第一位法政學院女性院長,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女性成員,第一位獲得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東方女性,第一位叩響美國獨立象徵的費城「自由鐘」的大使夫人。 ◆ 她是丹心俠骨的女革命家,眾人樂道的民國「女刺客」 豆蔻年華東渡扶桑尋找革命黨、加入「同盟會」,戮力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爆發後急欲締造民主共和國,參加暗殺清廷權臣袁世凱、良弼的「敢死隊」;巴黎和會期間,她力爭山東權益,「玫瑰手槍」事件成就一闋百年傳奇。 ◆ 她是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先驅人物 孩提時代拒絕「裹腳布」,花季年華「退婚」,民國元年與友人創辦《女子國學報》。她於1919年被廣州軍政府任命為外交調查會名譽會長,此為「中國女子參政運動的先例」;作為中國女界代表之一,她參加了1920年在瑞士召開的「萬國女子參政會」。 ◆ 她是推動近代女子留學教育第一人 1920年12月帶領中共早期黨員劉清揚等二十名女生赴法留學,幫助生活困難的勤工儉學生,並與留法勤工儉學生周恩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劉清揚、陳延年、趙世炎、李立三、鄧小平、何長工、李維漢、鄭超麟等早期共產黨人關係密切。 ◆ 她是近代眾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書寫者 她經歷了清末變局、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二次革命、國民革命、抗日戰爭等時期;她見證了「一戰」後「國際聯盟」的誕生,「二戰」期間作為中國駐美大使夫人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並與夫君魏道明以及顧維鈞、王寵惠、董必武等參與了「聯合國」的籌建。 推廣重點 民國傳奇女性 第一女刺客、第一位女法學博士、地方法院女性院長…… 現代女性風範 最具開創性、反抗性的女人的成長故事 珍貴歷史記錄 親歷民國到抗日戰爭年代 編輯推薦 女性的典範——民國時期擁有眾多「近代中國第一」頭銜 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先驅人物,她勇於打破不合理的常規 親身經歷的第一手歷史記錄,感受猶如眼前的民國時期到抗日戰爭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洪業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洪業傳

陳毓賢  著
聯經 出版
2021/10/21 出版

民國學人,中西著名歷史大家,洪業之傳奇一生, 身處中西思潮狂襲的時代,卻能站穩腳步, 致力彌合中西文化學術之差異。 洪業,福建侯官人,中國歷史學家。哈佛燕京學社的創辦人之一,學問有口皆碑,他主持編撰十三經以及其他重要古籍的引得(即索引),讓沒有爛讀古書的人亦可言之有據。創辦《燕京學報》,並以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主任總纂哈佛燕京學社《引得》六十四種。一生對於編纂中國古籍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的發展作出不可忽略的貢獻。一九五二年,用英文寫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迄今為止仍被公認為英語世界中關於杜甫研究最重要的著述。 (我)特別要向洪業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大學的中文圖書館,出版《哈佛燕京學報》,而且創辦一項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叢書,功勞特別大。——胡適 洪業、顧頡剛兩位先生恰好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史學發展的一個主流,即史料的整理工作。在這一方面,他們的業績都是非常輝煌的。以世俗的名聲而言,顧先生自然遠大於洪先生;「古史辨」三個字早已成為中國知識文化界的口頭禪了。但以實際成就而論,則洪先生決不遜於顧先生。——余英時

特價2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4)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4)

吳忠信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09/09 出版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4年對台灣最重要的,莫過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而其餘東南亞防禦公約等等,亦顯示美國的冷戰策略逐漸轉向以防堵為主。在台灣國內則召開了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大會,選出了蔣中正與陳誠為中華民國第二任正副總統。國內外局勢局日見穩定下,已逾七十高齡的吳忠信雖為身體狀況與生活收支不平衡所苦,然而依然如實記下內外大事,幾乎每日寫作不輟。此年吳忠信處理的公私大事是時任國防部長郭寄嶠因桃色糾紛纏身觸怒蔣中正,縱使內閣改組在即,蔣仍要郭寄嶠先自行請辭。吳忠信因與郭寄嶠有深厚的私人交誼,加以為國家保留人才計,努力與總統蔣中正和行政院長陳誠等多方協調,最後令此事解決,使郭寄嶠保存顏面下台。 專文導讀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特價2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1)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1)

吳忠信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09/09 出版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1年韓戰持續進行,但國際氣氛開始轉變,美國亟望戰爭停火,台灣形勢穩定中隱隱中帶著不安。本年年底吳忠信前往香港,名義上是為即將赴美的陳光甫送行,實際上還肩負探查香港一般情形,以及在該地活動之第三勢力的任務。 專文導讀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特價2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5)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5)

吳忠信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09/09 出版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5年8月爆發郭廷亮匪諜案,郭廷亮的前長官、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將軍因而被牽連,引咎辭職,並請查處。為釐清孫立人與匪諜案之關連,政府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而與孫立人同鄉、感情素洽的吳忠信也是調查委員之一。吳忠信作為調查委員,曾細閱郭廷亮等人口供,並親自訊問孫立人案情,提供了孫立人案調查委員會第一手的現場記載。 專文導讀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特價2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2-1953)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2-1953)

吳忠信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09/09 出版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2-1953年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國共和黨上台,蘇聯史達林過世,而僵持數年的韓戰則在1953年7月簽字停戰,使得台灣的局勢日漸穩定。吳忠信於公於私大有進展,私的方面,1952年吳忠信在中山堂舉辦其子吳申叔的畫展,隔年又將他送往巴黎留學,了卻多年一樁心願。公的方面,吳忠信1953年7月接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生平首次正式擔任黨職。1953年也是吳忠信的七十大壽,因此該年日記中載有成惕軒所作之壽敘,以及于右任等好友祝壽詩詞。 專文導讀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特價2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6)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吳忠信日記(1956)

吳忠信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1/09/09 出版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孫立人案已於1955年調查完畢,本年日記則記載了孫立人遷居台中前,與吳忠信最後一次的會面。另本年度為蔣中正結拜兄弟陳其美在上海殉難四十週年,吳忠信當時正在事發現場,亦載有吳忠信對此事的追憶。 專文導讀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特價2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毛主席的父女囚犯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毛主席的父女囚犯

齊家貞  著
白象 出版
2021/09/01 出版

◎以細膩的文學筆觸,真實記錄共產中國下受害家族反抗暴政的奮鬥故事。 ◎作者回望父親與自己的一生,父女倆既是毛的囚犯,也是拯救親人突圍求生的囚犯。 & ★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推動中國進步獎」創辦人齊家貞女士的自傳小說。 & 這個罕有其匹的家族故事,既是共產中國億萬個自生自滅的生靈抵死反抗暴政的一碑活化石,也是一幕極簡、深情而又痛徹心扉的人類戲劇。 & 只因國民政府鐵道運輸高級技術管理者的身分, 父親於中共奪政後即被管制和拘役10年; 母親餵養著從15個月大至10歲的五個兒女; 女兒欲偷渡出國圓求學夢,被以「叛國投敵罪」判監13年, 父親受累被判監15年; 破碎的家庭,在毛主席沒完沒了的政治瘟疫中咬緊牙關苦撐。 & 身心受創的父親,誓言要把亡妻放心不下的兒女們搬運到民主之國,過一下真正的人的生活。 父親在72歲時非法滯留美國打工,先把47歲的女兒搬運到澳大利亞讀書。 由此開始,為逃離祖國,一對父女囚犯和四個兒子,經年累月,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原地疾走,直到世間再也無人看見過他們的身影。 & 「關於紅太陽的傳說,我小時候也聽老人們講過,他們說紅太陽裡有個神叫做毛主席,領導那裡的窮人鬧革命,把很多富人的身高都壓縮了,不服壓縮命令的就地鎮壓。所有窮人都翻身做了主人。大家都身高百米。連毛主席本人也是身高百米。那裡廣大的窮人不答應,強烈要求之下,毛主席才答應他的身高每年長一米。掐指算來,毛主席到今天也該有兩千米了吧。 ……紅太陽裡住個毛主席是個神話。……但我已經堅信那不是神話。我將車子發動到最高馬力,開上了通往太陽的星際公路。這條公路從來沒有修完,最後那段路,我必須在近太陽的灼熱空間裡自己摸索前進。我開車是現學的,車技糟糕,但我決定已下,我要看一下紅太陽上的人們過著何等幸福的日子。我還要看一下他們互相之間是多麼的平等。最後,我一定要央求這位身高有兩千米的超巨人,將地球改造得和他的紅太陽上的一樣好。」 ——七格《一百米身高的世界》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

黃克武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1/07/30 出版

他曾領軍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了國家興亡而在海外奔波。 他既熱情,又平淡;既軟弱,又硬挺;既自由,又保守。 他是近代史的第一號人物:胡適。 & 胡適,是中國近代史上眾所皆知的人物,他引領了五四運動的發展、開創了白話文學,為當時知識界、輿論界不可或缺的領袖。同時,他也是自由主義的奉行者,一生崇尚民主自由。儘管有著如此崇高的地位,在政治方面,胡適卻總被評價是一名「軟弱」的人物。相較於殷海光、雷震等人公開反對蔣中正威權政府的態度,胡適則是願意與政治權威妥協,不肯跳入「火坑」。 & 探究知識分子的抉擇與兩難,更全面的看到「人性」的光輝 & 胡適的一生,真的可以用「軟弱」兩字一筆帶過嗎?探究胡適的性格,必須深入了解他背後的歷史情境,探討其真正抉擇和思想脈絡的核心。胡適的從政生涯,看似遠離風險,但他從未改變的是他身為自由主義者的堅持與情操。在國家興亡之前,他選擇容忍;在民主憲政之前,他不願妥協。 & 本書將對「胡適」抽絲剝繭,重新探討其在思索政治問題、面對政治權威的態度、思想,並且作為一位極少數能涉足政治,最後能「得君行道」或全身而退的例子,對比1949年留在中國的知識分子,讓我們更了解近現代史的面貌。 & 本書特色 & 1. 剝去胡適身上的各種疑雲,呈現一名真實、充滿「人性」的胡適 2. 理解知識分子遇到理想與現實衝突時的妥協與容忍 3. 從胡適的角度看近代臺灣政治史的發展與演變 & 好評推薦 &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教授 王汎森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 潘光哲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劉季倫 (依姓氏筆畫排列) & 本書述說胡適的政治生活與影響,別開生面;有意瞭解現代中國知識人與政治權力的讀者,必然開卷有益。──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 潘光哲 & 此書寫胡適的蹤跡大綱,寫他的進退存亡、行藏用舍,也就寫出了左右夾擊下自由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曲折。描他的情懷小樣,描他接受蔣介石的美金餽贈,描他在雷案中的內疚彌深,也就描出了他無兵無將、無權無勢,而仍然堅持以「公共輿論」來改變中國,至於對蔣犯顏直諫的難能可貴。自由主義因此不再只是一種抽象的理念,而是面對現實中的艱困橫逆,步步展開,卻又節節頓挫的歷史現象。 從顧孟餘的清高,到胡適之的頓挫,黃克武寫出了那未能成真的另一種可能;讓讀者流連、遺憾,終而掩卷興歎。──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劉季倫 &

75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血書:林昭的信仰、抗爭與殉道之旅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血書:林昭的信仰、抗爭與殉道之旅

連曦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1/07/30 出版

林昭是「當代中國僅存的自由之聲」──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她以信仰與意志,抗爭八年;她以血與墨,書寫幾十萬字,刻劃不羈的青春。 林昭的一生可謂近代中國史的縮影。 1932年,林昭出生,童年經歷過國民黨的統治,因此自幼時就心繫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甚至因為其父彭國彥早年沒有支持革命,而毅然決然地捨棄了家族姓氏。 1949年,新中國成立,林昭加入了共青團,也開始了她對自我信念的掙扎與衝突。她曾經信仰左派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共產黨十分信任與忠誠,甚至難以接受自己屬於「小資產階級」的過去,積極參與共產黨的下鄉運動。 1959年,林昭逐漸無法容忍中國共產黨的殘忍,她在地下刊物《星火》上批評毛澤東的大躍進政策,隔年被捕入獄,判決20年有期徒刑。 長達八年的牢獄之災,使她受到各式酷刑,儘管遭遇了食物不足、暴力、虐待的痛苦,仍未阻斷林昭救國救民的意念。在獄中,患有肺結核的林昭,秉持著對人性與基督的信仰,以血為墨寫下多達二十萬字的「自由書」,不斷控訴中國共產黨不當的政策與作為,用生命寫下她對國家社稷發展的關懷,展現她以卵擊石、不屈不撓的一生。 1968年,文革爆發後,林昭被改判死刑,同年執行槍決。 林昭簡史 1932年1月23日,生於江蘇蘇州,原名彭令昭。 1947年,入讀基督教監理會創辦的蘇州景海女子師範學校,不久後受洗成為基督徒。 1948 年,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因未服從命令而失去黨籍。 1949年,畢業於景海女師,之後不顧父母反對,入中共蘇南區委開辦的蘇南新聞專科學校受訓成為紅色記者。 1950年,畢業於蘇南新專,加入蘇州農工團、投身「土改」,力求重新入黨。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就學期間曾任《北京大學校刊》、《北大詩刊》和學生文藝刊物《紅樓》編輯。 1958年,因於1957年參加北大「五.一九」民主運動而被劃為「右派」,留校接受「監督改造」。 1960年,因參與出版譴責中共苛政和「大躍進」的地下刊物《星火》被捕入獄。 1962年,保外就醫,其間起草「政治綱領」,計畫創建「中國自由青年戰鬥聯盟」,同年第二次被捕入獄,先後在上海提籃橋監獄和上海市第一看守所受長達二年六個月的審前監禁,其間遭受酷刑並開始寫血書進行反抗。 1965年5月31日,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以「『中國自由青年戰鬥聯盟』反革命集團主犯」罪名判處20年有期徒刑。 1965~1968年,監禁於提籃橋監獄;期間堅持其「上帝僕人的路線」,兼用筆墨和鮮血寫下致《人民日報》編輯部、聯合國和母親等共約五十萬,鞭撻中共「極權暴虐」的文字,宣告「奴役他人者同樣地不得自由!」 1968年,改判死刑,於4月29日在提籃橋監獄內被槍決;時年36歲。 1980~1981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對林昭的死刑判決,二次宣告她無罪。 本書特色 1.藉由大量的史料與第一手的訪查,撥去盤桓在北京才女林昭身上的疑雲,重新建構林昭的一生。 2.描繪新中國誕生前後的政治發展,包括共產黨成立、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等。 3.呈現大時代下知識分子堅忍的意志與信念,以及他們面臨的認同衝突。

75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重訪錢穆(下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重訪錢穆(下冊)

秀威出版 出版
2021/07/08 出版

錢穆(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涉及學術思想史、史學通論、宗教史、文化史、文學等領域。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教北京大學等校。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1949年後,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大力推動北學南移,晚年更多在今日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

7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

馬敘倫  著
新銳文創 出版
2021/06/28 出版

《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是馬敘倫早年的回憶錄。馬敘倫不足四周歲就「破蒙」,跟了光緒十四年的浙江鄉試第一名的王先生,讀起了《小學韻語》。後來又隨父親和輾轉了幾個先生,繼續日誦。讀到十歲,他仍不曉得《孟子》一書究竟說的是什麼,但一手毛筆字是人人稱讚。馬敘倫九歲,有人送他父親一副麻將牌,祖母極喜歡,有親戚來,就要湊成四人搓一把。某日,三缺一,祖母要馬敘倫湊一個。沒想到他一上手,就連和三把。聰慧如此的馬敘倫,卻沒有這一嗜好,他喜歡讀書,認為搓麻將費時誤事,又牽連他人,不是好遊戲。馬敘倫十五歲,不願意再在「宗文義塾」那種舊書塾上學,想進「養正書塾」。他向母親提出,當時他有五個兄弟姊妹,都是到了讀書的年齡,全靠母親鄒贅梅的「十個指頭在維持」。這「十個指頭」,指的是祖上留下的做鞋子生計。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只要馬敘倫肯學,母親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馬敘倫天資聰穎,半年中,他連考七次「第一」,就在這時,養正書塾來了一位陳黻宸(介石)老師,知識淵博,一手好文,極有求新變革的意識。馬敘倫好學,有悟性,陳先生特別看重他。養正書塾三名特班生,就是馬敘倫、湯爾和、杜士珍,人稱書塾「三傑」。在陳黻宸的引導下,早早有了民族、民權的輪廓,有了天賦人權,平等民主,建立共和的思想。一九○二年的春天就在養正書塾改名「杭州府中學堂」那年,十八歲的馬敘倫被學校「開除」了。起因不大,最初是三個同學犯了「吃飯不許說話」的規矩,被學正上報,遭到除名。陳黻宸老師反對這麼做,一氣急,提出要辭職。馬敘倫等人年少氣盛,和學正、學監吵了起來,也被同時除名。學業沒有修完,官費留學泡湯,三個把兄弟決意跟隨陳黻宸去上海。因為當時的上海租界,有許多志同道合的「維新派」。陳黻宸辦起了《新世界學報》,馬、湯、杜寫稿、編撰,向全國發行。《新世界學報》的政治改革觀點相當鮮明,尤其馬敘倫負責的「教育學」欄目,很被時人看重。一九一二年他去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書了。這學校的前身,就是「浙江省官立兩級師範學堂」。一九一三年他到北京醫學院專門學校任國文教員。一九一五年北大請他到文學院任教,後為反對袁世凱圖謀稱帝,憤然辭去北京醫專和北大的教職回上海。袁世凱失敗後,蔡元培任北大校長,邀請馬敘倫再任教授,他對於研究中國的文字興趣很濃,於是動手寫作《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一書。這本書直到一九五七年才正式出版,數十年間三易其稿。他在該書自敘中說:「倫以三十年之勤,草成此書,所發正者,巨細將近千事」;「倫從事此事,先後求得清代治許書者之著作百數十種」。該書對於文字學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貢獻,其中最大的功績是糾正《說文》根據小篆形體,解釋形義的謬誤。《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同時也揭露了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秘辛,這些都是作者所親見的事實,例如一九二四年段祺瑞組織政府,馬敘倫徵求李大釗等人的意見,決定出任教育不代理部務。任職期間,做了一件使李大釗免遭逮捕的大事,他說:「原來內務部得到情報說共產黨首領李守常(大釗)在各校活動,咨請教育部查辦,我把他壓下了,否則李先生不必等到張作霖做大元帥就會被捕。」而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晚,孫中山彌留之際,馬敘倫和楊杏佛均守在身邊。孫中山入殮那天,段祺瑞因怕見革命黨和成千上萬的青年,推說腳痛不來了,派內務總長「恭代」,激起馬敘倫和群眾的無比憤慨。《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紀載了這些非常珍貴的史料,可惜的是這本回憶錄只寫到六十歲以前,而馬敘倫一直活到八十七歲,之後的二十餘年,本書附錄補上大事年表,聊做一簡單的敘述,若要有詳細的介紹,可能要尋求傳記學者所寫的《馬敘倫傳》了。

7 特價1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重訪錢穆(上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重訪錢穆(上冊)

秀威出版 出版
2021/06/24 出版

錢穆(1895-1990)為國學大師、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研究範圍涉及學術思想史、史學通論、宗教史、文化史、文學等領域。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教北京大學等校。早年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抗日戰爭期間完成《國史大綱》。1949年後,南下香港及遠赴臺灣,大力推動北學南移,晚年更多在今日東吳大學旁之素書樓講學。其中《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香港、澳門、臺灣大學的教科書;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將錢穆的多部著作,列為大學重要參考書。其治學風尚除了在兩岸三地流行外,隨著錢穆著作及學生任教東南亞及美國等地,他的思想及精神也被傳播至海外,並受海內外華文學術、文化界所接納。2020年為錢穆先生冥壽125週年,也是逝世30週年的重要紀念年份。本書編者針對錢穆之思想、學術、行誼,編輯成一本論文集,希望透過百年後「重訪」錢穆,審視今日的治學風氣。

7 特價4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1989-2021:我所經歷的中國海外民運三十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1989-2021:我所經歷的中國海外民運三十年

秦晉  著
新銳文創 出版
2021/06/16 出版

作為民主中國陣線的現任主席,秦晉眼見1989-2021這三十餘年的中國海外民主運動起起落落、方方面面。以澳洲為基地的秦晉,回望過去三十餘年的親身經歷,參與旅澳中國人士爭取永久居留身分的運動;斡旋國際特赦組織邀請中國人權鬥士魏京生訪澳;支援法輪功對抗中共壓迫;五次主持尊者達賴喇嘛與華人的大型見面會;在與澳洲主流政治左右兩邊的交往中謹慎應對,使之對中國民運益處最大化……,以第一手資料和觀察來展現中國海外民主運動和其他各方的交流、往來,以及追求中國民主的艱困路途。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萍飄美國:新移民實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萍飄美國:新移民實錄

令狐萍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21/06/15 出版

以史學觀點分析美國社會文化,以文學筆觸書寫移民經驗!令狐萍經歷文革後,適逢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建交,和其他人一樣嚮往美國求學,而她靠自己的努力搭上前往美國的飛機。三十多年過去了,成為美國公民同時也是移民史研究專家的她,如何看待這片土地呢?本書藉由中國新移民(指八十年代中國開放後留學或定居美國的華人)在美國的經歷,表現美國社會生活的面貌與文化衝擊。令狐萍以自身旅美經驗,透過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帶領讀者從移民的角度體驗美國社會人情冷暖;身為研究學者的她,同時也不忘分析美國多元文化的社會制度、人文風俗及價值觀念,並適時融入美國文化史,將生硬的題材轉化成一篇篇生動風趣、通俗易懂的文章。書中記錄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輔以移民史專業,藉中國新移民視角,全面探討美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與價值觀念,成就一本獨特的自傳式社會文化史!本書歷時18年推出增訂版,作者令狐萍回顧審視自己過往文章與著作,補充最新移民史資訊及相關研究,力求完善每一章節,內容超值絕對精彩!

7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Be Water, My Friend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Be Water, My Friend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大是 出版
2021/03/31 出版

「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就像有句俗話叫「一發不可收拾」。 「光有知識是不夠的,你得學以致用;光有決心也不夠,你得付諸行動。」 「如果你熱愛人生,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就是由時間構成的。」 & ★亞馬遜傳記暢銷第1名,讀者狂讚:「現代人最需要的正念方法」! ★《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紐約時報》等暢銷作家專文推薦! ★一出版即入選《今日美國》不可錯過書單! ★至今已售出英、日、法、德等20國版權! & 「Be Water,My Friend !」 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 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 & 為什麼這句話能夠流傳至今,影響無數世人? 因為這是香港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 李小龍是誰?為什麼逝世已近半世紀,還是有不少狂熱的追求者? 他師承葉問,在美國創立截拳道,被尊稱綜合格鬥之父(Mixed Martial Arts) 世界拳王泰森(Mike Tyson)對他的評價是:「在拳擊臺之下,我沒有勝算。」 & 除了格鬥技術,李小龍在影史的地位也相當傑出, 1970年代拍攝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震撼世界影壇, 甚至邀請他的徒弟,NBA知名球星「天勾」賈霸(Abdul-Jabbar)一起拍攝電影。 & 他是武術家?演員?哲學家?或三者都是? 本書由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執筆,解析武打巨星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 ◎李小龍的「水之道」,從詠春開始 && 李小龍年少輕狂脾氣差,師父葉問總是教導他要溫和, 「脾氣溫和是要怎樣打贏別人?」李小龍一直很納悶。 && 直到有一回,他從香港的港口划小船出遊,突然使勁槌了海水好幾下, 海水竟毫髮無傷,他突然理解師父的用意: 水既柔軟又堅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 ◎阻礙從來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怎麼對待& 當水被某種障礙物擋住時,它會平靜等待,卻又伺機而動; 一旦移開障礙物,就會立刻奔流過去,毫不遲疑。& 所以,李小龍說,面對競爭與阻礙, 「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就像有句俗話叫「一發不可收拾」。 & ◎功夫,是怎麼訓練出來的?靈魂與肌肉一樣,沒操過就不會變壯 數學功力、演講功力、帶小孩的功力……任何事都可能練出一身好功夫。 那麼,李小龍的功夫又是怎麼練出來的?& 他說:「我不怕練過一萬種招式的人,我只怕把一種招式練過一萬遍的人」。 & 許多參觀過李小龍作品檔案室的人都會驚訝於 這個只活到32歲的人(1940—1973),怎麼可以留下這麼多作品? & 李小龍的答案很簡單,卻值得你花一輩子來體悟: 「請記住,我的朋友,杯子何時能發揮用處?只有當它是空著的時候。」

特價25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Be Water,My Friend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水很柔弱,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物質,你感覺它平靜停滯,卻正流進任何可能的地方。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Be Water,My Friend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水很柔弱,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物質,你感覺它平靜停滯,卻正流進任何可能的地方。

大是 出版
2021/03/31 出版

「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就像有句俗話叫「一發不可收拾」。 「光有知識是不夠的,你得學以致用;光有決心也不夠,你得付諸行動。」 「如果你熱愛人生,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就是由時間構成的。」 & ★亞馬遜傳記暢銷第1名,讀者狂讚:「現代人最需要的正念方法」! ★《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紐約時報》等暢銷作家專文推薦! ★一出版即入選《今日美國》不可錯過書單! ★至今已售出英、日、法、德等20國版權! & 「Be Water,My Friend !」 意思是武者不被形式所拘,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 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 & 為什麼這句話能夠流傳至今,影響無數世人? 因為這是香港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 李小龍是誰?為什麼逝世已近半世紀,還是有不少狂熱的追求者? 他師承葉問,在美國創立截拳道,被尊稱綜合格鬥之父(Mixed Martial Arts) 世界拳王泰森(Mike Tyson)對他的評價是:「在拳擊臺之下,我沒有勝算。」 & 除了格鬥技術,李小龍在影史的地位也相當傑出, 1970年代拍攝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震撼世界影壇, 甚至邀請他的徒弟,NBA知名球星「天勾」賈霸(Abdul-Jabbar)一起拍攝電影。 & 他是武術家?演員?哲學家?或三者都是? 本書由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執筆,解析武打巨星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 ◎李小龍的「水之道」,從詠春開始 && 李小龍年少輕狂脾氣差,師父葉問總是教導他要溫和, 「脾氣溫和是要怎樣打贏別人?」李小龍一直很納悶。 && 直到有一回,他從香港的港口划小船出遊,突然使勁槌了海水好幾下, 海水竟毫髮無傷,他突然理解師父的用意: 水既柔軟又堅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 ◎阻礙從來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怎麼對待& 當水被某種障礙物擋住時,它會平靜等待,卻又伺機而動; 一旦移開障礙物,就會立刻奔流過去,毫不遲疑。& 所以,李小龍說,面對競爭與阻礙, 「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就像有句俗話叫「一發不可收拾」。 & ◎功夫,是怎麼訓練出來的?靈魂與肌肉一樣,沒操過就不會變壯 數學功力、演講功力、帶小孩的功力……任何事都可能練出一身好功夫。 那麼,李小龍的功夫又是怎麼練出來的?& 他說:「我不怕練過一萬種招式的人,我只怕把一種招式練過一萬遍的人」。 & 許多參觀過李小龍作品檔案室的人都會驚訝於 這個只活到32歲的人(1940—1973),怎麼可以留下這麼多作品? & 李小龍的答案很簡單,卻值得你花一輩子來體悟: 「請記住,我的朋友,杯子何時能發揮用處?只有當它是空著的時候。」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東瀛印象:我的戰前日本留學記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東瀛印象:我的戰前日本留學記

常任俠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21/03/23 出版

本書分為印象、談藝和日記三部分,分別從三個維度記錄了作者1935—1936年間在日本的學業與生活狀況。 前兩章「印象」與「談藝」是常任俠先生多年來發表在國內報刊上的小品文精選。前者「印象」,是記錄其兩年留日經歷的隨筆,內容涉獵廣泛,包含了東京的書店、舞場、電影業、文藝界的見聞與思考。保守倒退的社會風氣、枉死戰場的平民青年、創作自由被剝奪的文藝工作者,都讓作者痛感日本軍閥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後者「談藝」,從中日文化藝術交流的角度,詳細談論了日本佛教藝術、繪畫、書法篆刻、雅樂、歌舞伎、茶道的歷史源流與發展歷程。 第三章「日記」中,作者細緻記述了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狀況,如留日學生組織機構、學術團體、演劇活動,與導師們的交往等等,令讀者看到中日兩國間文化交流的一些細節,拓展對戰前日本政治、經濟、教育及與中國關係諸方面的了解,感受到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鬱悒氣氛。 本書重點 1. 戰前日本社會的真實紀錄 2. 日本文化交流的見證 3. 還原戰前日本文化藝術點滴

特價2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趙元任早年自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趙元任早年自傳

趙元任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21/03/02 出版

本書是趙元任先生回憶其早年成長經歷的自傳,對自己童年和青年時期,他不作總結,不發感悟,卻真實記錄了那分純由趣味生發出的求知慾和對語言、音樂的卓越稟賦,令讀者深切感受到一位大學問家的獨特魅力。此外,本書也從側面反映出清末民初時期河北南部、南京、常州等地的一些社會狀況和風土人情。 作為一代語言學巨匠,趙元任極擅長從語言中尋找趣味,書中所記錄的生活點滴,無論日常風俗還是個人經歷,都描寫得極為鮮活、有趣,並時不時夾以地道的口語和俏皮話,讀來妙趣橫生。 名人推薦 每與人評論留美人物,輒常推常州趙君元任為第一。此君與餘同為賠款學生之第二次遣送來美者,畢業於康南爾耳,今居哈佛,止治哲學,物理,算學,皆精。以其餘力旁及語學,音樂,皆有所成就。其人深思好學,心細密而行篤實,和藹可親,以學以行,兩無其儔,他日所成,未可限量也。——胡適 他的學問的基礎是數學、物理學和數理邏輯,可是他於語言學的貢獻特別大。近三十年來,科學的中國語言研究可以說由他才奠定了基石,因此年輕一輩都管他叫「中國語言學之父」(father or Chinese philology)。——羅常培

特價24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重行傳:褚民誼生平紀實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重行傳:褚民誼生平紀實

秀威出版 出版
2021/02/05 出版

「平等自由,民之正誼;大同博愛,重在實行。」──褚民誼座右銘褚民誼(1884-1946),字重行,浙江湖州南潯人,1906年加入同盟會,曾長期在歐洲從事革命宣傳和旅歐教育運動,1924年獲法國醫學博士和藥劑師學位後回國效力,投身北伐,斡旋黨内團結,以實踐三民主義為救國之道,大力倡導科學化和民衆化。他的建樹頗豐,如創辦學校振興教育、舉辦全國運動會提倡健體、推動醫藥建設造福社會、傳承國粹弘揚中華文化等,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體育家、衛生家、業餘戲劇家和書法家;曾為溝通中外文化屢獲多國政府授勳。此外,他還致力於開發大西北、打通大西南,以謀鞏固邊陲、改善民生。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政府西遷後,他仍留滬堅守崗位,維護教育,促進生產建設。繼而於1939年為儘力保障淪陷區的民生、保存國家元氣,加入汪精衛組織的「和平運動」。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護粵保民,直至最後。本書由褚民誼親屬和國内外民國史研究者組成的編寫組,自2005年起,在國内外廣泛收集原始的歷史檔案資料編寫而成,其中不少内容鮮為人知。本書在披露真實的褚民誼生平事蹟的同時,也為深入研究民國前期的人物和歷史提供了新的視野和豐富的史料。

7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蔣廷黻:從史學家到聯合國席次保衛戰的外交官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蔣廷黻:從史學家到聯合國席次保衛戰的外交官

江勇振  著
聯經 出版
2021/02/04 出版

中華民國歷任最久的聯合國大使——蔣廷黻 ★ 運用蔣廷黻英文日記(1944-1965)掌握史家從政後半生 ★ 直接援引《口述自傳》,修正白色恐怖時期譯本曲筆 「我不喜歡從俗、隨波逐流。我行使我獨立判斷的權利。這個習慣讓我在工作崗位上所付出的勞與憂,都遠超過一般官場上所定義的勞與憂。然而,這樣的態度才能使人生有興味、有挑戰。」——蔣廷黻 「在你從政以後,現代中國毫無疑問地失去了它最有能力的歷史家。……然而,即使如此,我知道作為史家的你,會有史家的視野來意識到你傑出的貢獻。這是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美國漢學家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蔣廷黻是一位卓越的歷史學者,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歷任南開大學與清華大學教授。他亦是一位傑出的政論家,評論散見於《大公報》等著名刊物,並與胡適共同創辦《獨立評論》。然而,蔣廷黻在現代中國集體記憶裡重新出土的時間,比胡適晚了近二十年,不只因為其從政生涯遠長於學者生涯,更因他是中共政權在政治上的敵人。 離開學界後,蔣廷黻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聯大使、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與駐美大使,而他在聯合國與美國的首要任務,便是阻擋中國進入聯合國,以及阻止美國承認中國。美國頒給蔣介石的兩道「免死金牌」——「緩議方案」與「重要問題」——在他的斡旋下,讓中華民國保有聯合國席次二十年。 江勇振繼《舍我其誰:胡適》四部曲後,為學優則仕的蔣廷黻作傳,以三份難得的珍貴史料為基礎:英文版《口述自傳》、1944至1965年的英文日記,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蔣廷黻資料》,描繪出歷經國難驚濤的一代外交官風範,與蔣廷黻個人生命的愛恨灑脫。 江勇振:「許多喝過洋墨水的近代中國人常會用英文寫下不可為國人道也的秘密。胡適如此,蔣廷黻也如此。……蔣廷黻在日記裡批評蔣介石的話如果是用中文寫的,而且如果在大使任內就流傳,他的命運至少一定會跟葉公超一樣,被召回而且軟禁。」 ▍關於中日戰爭——1938 年8月20日 蔣廷黻寄胡適信: 因為缺乏醫療,許多受傷的人死去。非常高比例的人沒有得到任何救助。有些餓死、渴死。情況非常慘。委員長身邊的人只告訴他好的消息。我不認為他知道實際的情況。……如果戰爭再持續六個月,我們可能會淪落到被敵人和憤怒的百姓夾擊的地步。當然,日本害怕其經濟結構會崩潰。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根本連那個結構都沒有。中國經濟崩潰,就會是以傳統流寇(banditism)的現象來顯現。那些高喊抗戰的人是躲在後方的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在戰場上的人所吃的苦。 ▍關於美蘇冷戰——1948年6月22日 蔣廷黻日記: 雖然我投票贊成美國的提案,但我並不是完全樂意的。當然,最好的作法是讓核子武器從這個世界永遠消失。然而,究竟是讓美國或蘇聯擁有這個武器?這個選擇很容易。如果蘇聯比較像樣一點(more decent)的話,我是會樂意加入它的陣營來禁止核子武器的。將來,這個世界也許會後悔美國有這個武器。 ▍關於國共內戰——1948年12月31日 蔣廷黻日記: 今年值得誌記的是國民黨的崩潰。從它興起到滅亡總共歷時二十五年。其興起是拜民族主義以及北方軍閥的腐敗之賜。其滅亡則是由於:一、長期對日抗戰;二、食古不化(medievalism);三、未能改善老百姓的經濟情況。造成後者的原因是由於沒有眼光,以及由個人野心所造成的長期的內戰。……國民黨在其所存在的二十五年之間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政治家。 ▍關於中國代表權問題——1950年12月4日 蔣廷黻日記 他[顧維鈞]從華盛頓核心人物得來的消息說「中國」在聯合國的席次會讓給赤共。我相當樂觀地進去,而卻沮喪地出來。我就是不理解:如果美國守不住韓國,就撤退好了;中共沒有海軍,沒有辦法到任何地方去打美國:為什麼要平白地用「中國」在聯合國的席次去交易? ▍關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2月12日 蔣廷黻日記: 在協防條約簽署、台灣安全了以後,老蔣將會繼續扮演他導師—領袖的角色,亦即,獨裁者——一個小島上的小獨裁者。他將永遠不會體認到他的缺點或者認清事實。俞國華是他找到的一個理想的行政院長——一個基督徒的應聲蟲;同樣地,張群是他理想的祕書長。前景黯淡。他毫無疑問地會發表一些說教式的文告來滿足他的虛榮心(amour proper)。

特價48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2/7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