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世界最神奇的催眠術
世界最神奇的催眠術 藉由在大眾媒體工作期間,幫助電台很多的聽眾朋友後,作者發現催眠是一個最好的工具,協助我在他們的心靈上,給予一個正確的導引。催眠也是作者和這些內心非常害怕、緊張、恐懼的朋友們,一個最佳的溝通橋樑。 作者從事過的助人催眠個案,已經超過千起以上,每一個真實的個案,都讓我再度對自己的內心自我反省,讓我對人的潛意識跟心靈的沉浸,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去深入了解,它們到底記錄了些什麼?它們到底影響了我們的身心靈什麼?尤其是在健康方面。超過上萬人的穿越時空、前世回溯之旅,更是讓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們居然有那麼多的前世,每個人的前世居然都是那麼樣地多采多姿。 作者將從事助人催眠工作這段時間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寫出。願與各位分享這些催眠的方式和過程,尤其希望對與我同樣從事助人事業的心理輔導工作者,能有所助益。
【電子書】輕鬆解夢-讓你成為解夢高手
讓你成為解夢高手 夢,在我們的生活作息中,存在著若有似無的地位,你是否曾對「夢」到底要告訴你什麼而苦惱不已呢?不同的夢,具有不同的深層意義,讓本書來告訴你! 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如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的一生。只要人的大腦的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縹緲,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的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
【電子書】災難後安心服務〈圖解版〉
災難,可以防範,無法避免,災後,「安身」之外,更要助人「安心」,本書提供了明確、具體的原則和方法,最重要的,是直指核心,幫你do the right thing,助人得法。 本書為臺灣第一本在地性災難後安心服務訓練及自助手冊 過去幾年,在台北市的「金山五號」(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作者和數位心理師,受衛生局的委託和資助,訓練出勤危機事故的「安心服務員」,累積不少的災難╱危機事故第一線經驗。 本書作者獨創「五理、三心、二群」的脈絡,一以貫之;並且引用國內外許多珍貴研究與最佳實務。 從學員豐富的回應裡,作者不斷研發新教材、教法,並且把這幾年的心得整理成本書,希望能對關心救災的心理助人者稍有助益。
【電子書】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
父親,是我最陌生的字眼,是我最想隱匿的黑洞。但這麼多年來,我卻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獻給在成長中受過傷的大人!曹中瑋(專業諮商心理師、台北教育大學心諮系兼任副教授)、王裕仁感動推薦!如果我夠好,我怎麼可能沒有愛我的父母與家庭?我一直都不確定父親是否愛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理會我的感覺而常遺棄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知道他這麼做我有多傷心?蘇絢慧是知名心理諮商師,也是悲傷療癒專家,曾經出版多本金鼎獎好書的她,總是能夠站在悲傷者身旁,給予溫柔傾聽、接納與支持。1999年,在心理專業協助下,她對已逝的父親痛哭呼喊:「沒有用了,不管我說什麼,他都聽不到了……但我還沒告訴他,我很愛他,我還沒告訴她,我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那是多麼震人心弦的吶喊,卻像是在她心裡開了一道口,也打開她療癒自己的序幕。本書是蘇絢慧最獨特、最內心,也最煎熬的書寫,她希望藉由這段自我療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無論你的出身是什麼,那不是你的錯;無論你經歷過什麼,你都值得愛與被愛,但請先接納你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父母可能無法給予完整或正常的愛;接納生命的某些遺憾;接納愛可能有多重的面貌,並回頭照顧當年自己內心裡的小小孩。本書特色◎ 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藉由她的生命故事,讓我們了解,即使有痛,即使有失去,我們依然可以擁有愛。愛是療癒所有的痛、所有的失去最好的方法。
【電子書】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
父親,是我最陌生的字眼,是我最想隱匿的黑洞。但這麼多年來,我卻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獻給在成長中受過傷的大人!曹中瑋(專業諮商心理師、台北教育大學心諮系兼任副教授)、王裕仁感動推薦!如果我夠好,我怎麼可能沒有愛我的父母與家庭?我一直都不確定父親是否愛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理會我的感覺而常遺棄我?如果他愛我,他怎會不知道他這麼做我有多傷心?蘇絢慧是知名心理諮商師,也是悲傷療癒專家,曾經出版多本金鼎獎好書的她,總是能夠站在悲傷者身旁,給予溫柔傾聽、接納與支持。1999年,在心理專業協助下,她對已逝的父親痛哭呼喊:「沒有用了,不管我說什麼,他都聽不到了……但我還沒告訴他,我很愛他,我還沒告訴她,我一直在等他帶我回家。」那是多麼震人心弦的吶喊,卻像是在她心裡開了一道口,也打開她療癒自己的序幕。本書是蘇絢慧最獨特、最內心,也最煎熬的書寫,她希望藉由這段自我療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無論你的出身是什麼,那不是你的錯;無論你經歷過什麼,你都值得愛與被愛,但請先接納你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父母可能無法給予完整或正常的愛;接納生命的某些遺憾;接納愛可能有多重的面貌,並回頭照顧當年自己內心裡的小小孩。本書特色◎ 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藉由她的生命故事,讓我們了解,即使有痛,即使有失去,我們依然可以擁有愛。愛是療癒所有的痛、所有的失去最好的方法。
【電子書】實用意象催眠
「意象」(Imagery)和「催眠」(Hypnosis)在意識和潛意識的相關研究、發展、應用上互為體用。除了理論之外,「意象催眠」的實用也相當重要。於是作者再度推出了這本《實用意象催眠》,欲滿足專業人士與一般催眠愛好者。想在臨床實務上應用意象催眠?你不可錯過這本《實用意象催眠》,以之做為參考手冊,將有助於你帶領患者逐步深入催眠態。
【電子書】實用意象催眠
「意象」(Imagery)和「催眠」(Hypnosis)在意識和潛意識的相關研究、發展、應用上互為體用。除了理論之外,「意象催眠」的實用也相當重要。於是作者再度推出了這本《實用意象催眠》,欲滿足專業人士與一般催眠愛好者。想在臨床實務上應用意象催眠?你不可錯過這本《實用意象催眠》,以之做為參考手冊,將有助於你帶領患者逐步深入催眠態。
【電子書】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
「對我而言,諮商就是兩個人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真誠相會的過程。任何人與人深刻的互動,都會對雙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諮商師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其重要的助人使命與專業任務。」──曹中瑋本書分理念篇與應用篇兩篇。作者先書寫完形諮商的工作經驗,提供給對完形諮商有興趣的同行者,本土的運用實況紀錄做為參考。再者,本書也值得所有諮商師及準諮商師閱讀,因為完形諮商的精神與內涵,對於培育諮商師,或諮商師的在職進修助益頗大。而書中許多與生命奮戰的例子,也能帶給一般讀者很大的共鳴與激勵。給諮商師的建議:諮商師要引導當事人在此時此地體驗其未完成事件或逃避策略,經驗與自己內在或他人做真正的接觸,必須要為當事人量身訂作適合他的實驗活動。完形取向的諮商師要增進自己諮商功力的方式,不是努力學習各種「諮商技術」,而是對完形諮商的理念、對人的發展、人格、社會心理的理論知識有透徹的了解,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成為一位勝任且有效能的完形取向諮商師。本書特色:本書以兩條軸線在進行著:一條軸線是一位完形諮商師專業素養的體現,一條軸線是完形治療精義的精彩詮釋與演繹。這兩條軸線有時分道揚鑣,各擅勝場;有時又交疊融合,不分彼此。
【電子書】微笑天使向前走:逆境家庭的生命復原力
這是國內第一本以罕見疾病家庭為主,剖析其如何展現復原力的著作,由八位已走出罹病陰影的病人父母現身說法,激勵所有生病或身處逆境的讀者,展現生命的韌性和美麗。復原力是父母與罕見疾病孩子共同譜寫的生命舞曲,在親子共舞時不斷修復顛簸、擱淺的關係,舞出問題與改變、舞出與疾病共處的智慧、舞出家庭平衡和幸福的故事。女兒的個性開朗,跟她在一起,她會改變我。──秀琴(女兒罹患成骨發育不全症)孩子讓我磨身也磨心,讓內心雜質得以淨化,不僅沒有損傷,還能越磨越縮小自己,生命的空間就變大了。──麗華(兒子罹患肌肉萎縮症)上天撒了一把米下來,有些米有缺陷,就像有些人也有缺陷,我們接到的這一粒剛好是有缺陷的米,我們不能把她丟掉!要好好珍惜她。──敏庭的婆婆(孫女罹患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在本書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人類的心靈確實擁有不可思議的復原能力,即使面臨生命無常、婚姻巨變、經濟失衡、家庭破碎,在走過震驚、否認、憤怒或焦慮的階段後,亦能在危難中發展出一套讓自己安身立命的調適模式。──陳垣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
【電子書】心理健康完全使用手冊
■重視心理疾病 現代的健康概念,已超出人們的傳統認識,它不僅指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完好狀態,即:身、心兩個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的某個具體行為。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相信保持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方法與步驟,只要依照一定的方法與步驟,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就行了。這本 《心理健康完全使用手冊》,希望能幫助大家改善心理健康。■自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從理論上講,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自身的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面對“心病”,關鍵是你如何去認識它,並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雖然我們找心理醫生看病還不能像看感冒發燒那樣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改善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的35個生活細節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科學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其次,是能夠冷靜清醒地分析問題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主觀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對己對人都負責任的相應措施;另外,是恰當的評價自我調節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就醫方式和時機。最後一點,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處世觀,擁有正常睿智的思維,避免走入心靈的誤區。
【電子書】明天會更好 : 珍妮佛心靈諮詢個案分享〈一〉占星‧塔羅‧Aura─Soma
心靈成長的相關著作何其多,但以真實諮詢個案來分享占星、塔羅、Aura-Soma視野的心靈著作,卻是獨特的創舉。經由這一本書,珍妮佛與你分享在每一個諮詢個案裡所觸動的感受、在諮詢個案故事中所激發出來的心靈成長及占星研修的人生觀,期待它幫助你走向明天會更好的生命新境界。
【電子書】精神醫療的美麗境界:大溫哥華精神衛生照護模式
本書介紹廿一世紀最符合人性的精神醫療模式,述加拿大溫哥華社區精神醫學的治療理念與成功經驗,值得所有關心精神醫療人員參考。 作者張君威醫師考察加拿大溫哥華精神衛生照護模式,將制度理念融入十四章的不同故事中。 第一章鋼琴師,介紹溫哥華精神病房設置; 第二章大溫哥華精神衛生服務,介紹精神醫療的架構; 第三章控訴,介紹精神病患的人權保障; 第四章顫抖的街道,介紹溫哥華地區藥物濫用的管理; 第五章活泉之家,介紹俱樂部會所的起源與發展; 第六章訓練制度,介紹溫哥華精神醫學教育訓練; 第七章搶救台灣移民,介紹移民者不為人知的身心問題; 第八章永遠的鐵達尼,介紹精神醫療的去機構化運動; 第九章大哥的家,介紹溫哥華的司法精神醫學制度; 第十章白色巨塔,介紹加拿大醫師的理念; 第十一章主動化社區治療,介紹精神醫療的實務運用; 第十二章旅店,介紹精神病患的住所服務; 第十三章匿名戒酒會,介紹精神病患的團體治療; 第十四章聾瞎啞跛向前行,敘述台灣醫生在國外研究的心路歷程。 內容豐富,題材新穎,是從事精神醫療工作者,值得參考的書籍。
【電子書】怎樣調適心理平衡
■真正的健康狀態 現代的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們的傳統認識,它不僅指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完好狀態,即:身、心兩個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自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在面對人生挫折、情緒波動、心理傷害的時候,人們要學會以正確的心態去認識它、對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歇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身的心靈潛力,永保身心的健康! ■從各方面改善心理健康自我監測心理健康,重視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習慣,注意生活環境,保持良好心態,常運動,注重飲食。
【電子書】史上最強解夢書
利用「夢」來推測神意或占驗事情的吉凶,乃是世界上許多民族共有的行為,而其中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就是中國。因為,根據傳說,中國早在黃帝時代就出現專門用來解夢的《占夢經》,而即使這個傳說不可信,至少,在殷商時代已有占夢的情事,乃確切無疑的,因為在甲骨卜辭中,我們已可看到許許多多有關占夢的記載,而從殷商以後一直到清代,在大約三千年左右的時光裡,有關占夢之事的記載一直不絕於書,各種專門的《占夢書》也一直流傳於歷代的中國社會中。 根據近代西方的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我們已認識到:「夢」不僅僅是人類的一種生理現象,同時還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文化行為,而「占夢」這樣的行事,其所預設的觀念--夢是事件的前兆,也不純是一種迷信和荒謬的信仰,著名的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就曾指出:夢境成為事件的預示,乃是作夢者「洞察力」的一種表現,這種現象乃是「可能」而且「合理」的。
【電子書】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
從事輔導工作的人士,幾乎都遇見過自我傷害的個案,我們也常在報上看到有人割腕的新聞。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的孩子(及許多成年人),會一再以割腕、燒燙、撞牆等方式,來傷害自己的身體?難道他/她們不怕痛、不怕流血?自我傷害跟自殺有什麼不同?…在西方社會,至少在1996年之前,一般民眾對自傷行為的了解甚少。直到黛安娜王妃公開承認她曾經不斷自傷,相關的主題才開始受到注意。然而,輔導界對自傷的個案仍然了解有限。因為,自我傷害行為是一種令人恐懼的障礙,當我們看見流血的傷口及疤痕,難免心生厭惡及挫折,因而無法一眼看透迷失於痛苦中、急需專業協助的個案。 作者史蒂芬.雷文克隆(Steven Levekron),從1976年就致力於自傷個案的治療。根據他的推論,社會中自傷個案的比率大約類似厭食症,亦即,250位女孩中就有一位自傷個案。雖然自傷個案中女孩較多,然而作者強調:男孩也一樣是危險族群。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開那被稱為「自傷」的駭人現象之謎。身為協助者,我們必須先克服自己內心的不安。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自傷個案的私密心理歷程,並了解到,每一個自傷個案都有一段特殊的過往經歷、動機,以及傷害自已的複雜心境。自傷者是以刻意製造身體上的苦痛,來解決精神層面的痛苦與折磨;藉由血液的流失,來尋求心靈的慰藉。換句話說,疼痛與自我傷害,是用來轉移心理創傷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苦澀的藥物」。想要了解人為何會一再傷害自己,最好方式就是仔細聆聽她/他們的心聲。本書以豐富的個案故事,及深入淺出的專業觀點,來幫助老師、父母、精神科醫師及輔導界人士,對自我傷害行為背後的心理痛楚,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幫助個案展開「重建」與「療癒」的歷程。
【電子書】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家族治療是一種藝術。 每一個治療師,都要面對三個問題的挑戰:如何更有技巧來掌握家族治療的藝術?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色,創造自己的治療風格?如何催化個案家庭有更好的溝通,促動家人們彼此了解、一起成長? 閱讀《學習家族治療》,就像坐在「大師的講堂」,不但可綜覽米紐慶思想的精華,更有他進行督導的具體過程及案例,讓讀者看到米紐慶的靈活手腕和魅力,他如何以堅定和誠懇的對話加入治療的過程,讓個案家庭和受督導者雙方都突破瓶頸,得以轉化和成長。 有了本書,我們宛若與大師同行,在理論及實務上都將得到豐富的受益。
【電子書】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上〉
作者簡介 柯永河,台灣省南投市人,民國十九年生,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密西根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田納西州棉花市州立大學心研所臨床心理學博士後進修,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系所主入,灣大學學生導中心主任,台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學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現任台灣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教授。 心理治療 以前著書寫序的心情是盡量詳述為什麼要寫那一本書,該書內容包含那一些等,但是為這兩本書撰序的心情不同於以前,因為這次是把過去近四十年的短篇論文加以大幅修改收集成冊的,所以出這兩冊書的動機是回顧與整理,或鳥瞰走過的路,而不在創新突破或超越,而從頭至尾的工作心情猶如離鄉背井多年的浪子回到了故鄉,想借著重走以前的羊腸小道來重溫舊夢。 心理現象的成因很複雜,雖然習慣的概念扮演其中的角色,但無可否認地,與個人有關各種負面生活壓力,也會對於個人心理現象產生不可等閒視之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我也很重視社會支援網絡對於個人的心理活動,尤其是心理衛生的正面影響力;所以在此書裡也討論了個人與專業人員,如何善用社會支援以護自己與他人的心理衛生的重要性。 雖然因時間與才識的有限,我在此兩冊書討論心理衛生程式的時候,除了習慣的概念以外,我也使用生活壓力,等概念;但是,我還是傾向於相信習慣是最基本的學術概念,認為以習慣的基本精神,但用不用字眼,我們可以描述預測利用許多或所有心理現象。 最後,撰者在此向張老師出版社表示謝意,讓我有機和讀者在心理衛生及心理治療的概念上,做將近五十萬字充份溝通。
【電子書】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下〉
作者簡介 柯永河,台灣省南投市人,民國十九年生,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密西根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田納西州棉花市州立大學心研所臨床心理學博士後進修,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系所主入,灣大學學生導中心主任,台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學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現任台灣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教授。 心理治療 以前著書寫序的心情是盡量詳述為什麼要寫那一本書,該書內容包含那一些等,但是為這兩本書撰序的心情不同於以前,因為這次是把過去近四十年的短篇論文加以大幅修改收集成冊的,所以出這兩冊書的動機是回顧與整理,或鳥瞰走過的路,而不在創新突破或超越,而從頭至尾的工作心情猶如離鄉背井多年的浪子回到了故鄉,想借著重走以前的羊腸小道來重溫舊夢。 心理現象的成因很複雜,雖然習慣的概念扮演其中的角色,但無可否認地,與個人有關各種負面生活壓力,也會對於個人心理現象產生不可等閒視之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我也很重視社會支援網絡對於個人的心理活動,尤其是心理衛生的正面影響力;所以在此書裡也討論了個人與專業人員,如何善用社會支援以護自己與他人的心理衛生的重要性。 雖然因時間與才識的有限,我在此兩冊書討論心理衛生程式的時候,除了習慣的概念以外,我也使用生活壓力,等概念;但是,我還是傾向於相信習慣是最基本的學術概念,認為以習慣的基本精神,但用不用字眼,我們可以描述預測利用許多或所有心理現象。 最後,撰者在此向張老師出版社表示謝意,讓我有機和讀者在心理衛生及心理治療的概念上,做將近五十萬字充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