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
許倬雲在美旅居六十載, 美國既是其安身立命之所在, 也是觀察現代西方文明的窗口, 更是剖析一個帝國由盛而衰的最大社會實驗室。 《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既是一部客居生涯的回憶錄, 也是一本剖析美國社會病理的診斷報告, 更是一篇充滿惆悵與悲憫之情的動人史詩, 生動述說著美國社會與政治體制為何一步步走向衰敗。 許倬雲分享了他在美國一甲子的重要親身經歷,將客居美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神龍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更透過獨到且敏銳的歷史學與社會學視角,幫讀者把這些偶然相逢的鮮活故事,還原其時代背景與歷史源流,並擺回它們所屬的文化、制度與社會脈絡之中。爾後許倬雲再把這些人、事、地、物於不同時期的面貌與本質變化,放入全方位的歷史分析框架哩,從地理、文化、宗教、族群、產業、城鄉、階級、政治、軍事到帝國事業等各種角度,來試圖回答所有與他有類似經歷的幾代留美華人菁英們,心頭上的共同疑惑。
【電子書】白宮義見
在白宮,只有一個主要的報導對象──美國總統! 如果他接受你的提問,你要問他什麼? 小心,你的提問可能影響整個世界! & 從歐巴馬到川普政權間的動盪浮沉、 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風起雲湧, 到川普執政的紛擾與背後祕辛…… 美國政治牽動國際局勢 你知道── ◆跑白宮新聞的記者,並不就是「白宮記者」? ◆歐巴馬是川普上台的推手? ◆媒體比較喜歡川普而不是歐巴馬? ◆川普上任首日即劍指2020,展開連任競選? ◆如果川普當選代表美國分裂,他下台美國就能回到正軌嗎? 白宮是美國的心臟,更是聯通世界的樞紐。美國時政記者的頂點就是白宮記者,只有白宮記者有隨行總統的資格,也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即時訊息。 本書作者張經義,是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中文媒體成員。他隨行美國總統,穿梭於海內外各重大場合,帶來現場的直擊紀錄,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他對美國政局的深度檢視與獨到分析,也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記者,是讀者眼睛的延伸,帶著讀者去看這個世界。以往,我們習慣透過西方記者的眼睛去看白宮,通過翻譯的文字去了解美國。現在,我們有了張經義,他站在世界權力的中心,為你帶來他的「白宮義見」,講述他眼裡看到的白宮,以及他親身接觸到的美國。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 ★貼身隨行美國總統,以史官之筆,發布第一手報導,直擊美國政局的核心面貌 ★遠赴世界各地,站在各國權力中心,對國際局勢提供獨到的分析視角 ★深度檢視並精確剖析美國政局,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寶貴的借鑑 ★從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成為白宮最不可或缺的華人記者,過程勵志
【電子書】白宮義見:首位華人白宮記者直擊!美國權力核心的真實面貌
在白宮,只有一個主要的報導對象──美國總統! 如果他接受你的提問,你要問他什麼? 小心,你的提問可能影響整個世界! & 從歐巴馬到川普政權間的動盪浮沉、 兩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風起雲湧, 到川普執政的紛擾與背後祕辛…… 美國政治牽動國際局勢 你知道── ◆跑白宮新聞的記者,並不就是「白宮記者」? ◆歐巴馬是川普上台的推手? ◆媒體比較喜歡川普而不是歐巴馬? ◆川普上任首日即劍指2020,展開連任競選? ◆如果川普當選代表美國分裂,他下台美國就能回到正軌嗎? 白宮是美國的心臟,更是聯通世界的樞紐。美國時政記者的頂點就是白宮記者,只有白宮記者有隨行總統的資格,也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即時訊息。 本書作者張經義,是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中文媒體成員。他隨行美國總統,穿梭於海內外各重大場合,帶來現場的直擊紀錄,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他對美國政局的深度檢視與獨到分析,也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記者,是讀者眼睛的延伸,帶著讀者去看這個世界。以往,我們習慣透過西方記者的眼睛去看白宮,通過翻譯的文字去了解美國。現在,我們有了張經義,他站在世界權力的中心,為你帶來他的「白宮義見」,講述他眼裡看到的白宮,以及他親身接觸到的美國。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與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中文媒體白宮記者 ★貼身隨行美國總統,以史官之筆,發布第一手報導,直擊美國政局的核心面貌 ★遠赴世界各地,站在各國權力中心,對國際局勢提供獨到的分析視角 ★深度檢視並精確剖析美國政局,為台灣年輕的民主政治,提供寶貴的借鑑 ★從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成為白宮最不可或缺的華人記者,過程勵志
【電子書】快速發展中的墨西哥
近年墨西哥與毒品暴力犯罪等負面形象掛勾,這不單存在於國際間的刻板印象,同時形成墨西哥人的自我認定。 緊鄰美國的墨西哥,從過往美墨戰爭的歷史至近代資源掠奪糾葛下,與之矛盾的是美國資金投入、以及移民潮將在美所得回流,將美國視為永遠敵人的民族情緒參雜入稱羨與嘆息。 另一方面,曾被西班牙殖民的創傷,衍生印地安原住民族的文化權力抗爭也是顯著的議題。 這些問題經常都佔據媒體報導的焦點,模糊了對於墨西哥的細膩描繪。 本書集結「墨西哥」學術研討會所發表之研究論文,主題從墨西哥的自我認同到建國獨立,再至政治、經濟、教育等等各個層面的題目,也專論石油產業牽涉國家的龐雜政商利益,更從1940年代起歷任總統的經濟主張與政策,爬梳政府貪腐、巨大的貧富差距、特殊的勞動市場結構等現象的淵源。橫越各面向瞭解墨西哥其來有自的癥結,細節地呈現其過去與現今梗概。
【電子書】印尼產業的政治經濟學:資源詛咒
印尼擁有大量天然資源,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新生代教育水平逐漸提高,本應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地區主要的經濟發展重點。但在繁華背後,印尼的產業結構與實質經濟無法進步;印尼是產油國家,石油工業卻被政治因素把持,呈現資源的誤置與扭曲而無法使國家富強。印尼的經濟與產業究竟是受到何種特殊的政治經濟結構影響? 本書以政治經濟學為基礎,透過汽車工業與石油資源兩個個案說明印尼產業「無科技工業化」與「資源詛咒」的現象。本書認為,印尼的產業發展受到國家統合、爪哇文化、經濟民族主義、蘇哈托家族與政商關係的制約。即使有近年政經轉型的制度調整,兩個個案說明:「制度創造結構;制度易解、結構難移」。解決政經結構的問題,印尼才可以進一步發展。
【電子書】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
過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區域被視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當中的老撾位處全球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國家之列,近年的經濟年均增長率幾近8%。一般輿論相信,對崛起的中國俯首扈從,貧弱的老撾才得以安定發展。 本書嘗試換另一視角,考察老撾怎樣在中國、美國以至強鄰越南、泰國之間操作避險戰略,以謀求最大的發展空間與自主。在「一帶一路」的大時代裏,連官方媒體都在反思「中國與東盟:誰更依賴誰?」的時候,老撾作為中國從陸路打通東南亞直抵印度洋最重要的樞紐之一,重新理解它的地緣政治戰略,是認真探討新世代東亞地緣政治挑戰的有趣一課。
【電子書】國家理性與優良政體:關於「中國問題」的「中國意識」
本書輯文二十九篇,概分為「歷史時刻」、「政治秩序」、「政制進程」、「社會基礎」四輯,每輯七八篇文字,分別從晚近世界體系視野中,省思大時代中的「中國問題」,着力在義理層面追尋政治秩序之可欲與可能,圍繞理想的政治秩序,追問自由民主如何在中國落地,最後說明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的必然發展路向。作者一再強調,中國「第三波改革開放」到了最後臨門一腳的時刻。在此,最為重大的事件,也是最為深刻的變革,就是民主政治可能正在敲門,或者,正在用腳急急踢門。作者又重申,這個叫做「中國」的家國天下,是14億國民分享的公共家園,而非一黨一派、一家一姓的私產,更非憑藉強力攫取、代代承繼的所謂江山。打江山、坐江山、保江山,早已是不合時宜的王朝政治心理。 本書作者以切實學理脈絡為基礎,梳理、分析、審視「中國問題」,瞻前顧後,觀點開明而慎重,發人深省。
【電子書】人民力量革命三十年的菲律賓
菲律賓,是除了中國之外,離我們最近的國家。 然而,菲律賓與台灣之間卻缺乏著文化鄰近性,反而存在著高度的文化距離。 菲律賓位於國際交通要衝,是世界重大文化的中介站,西方勢力進入東亞以此為基地,東北亞也視其為南向的樞紐。 歷史因素下,菲律賓人口流動頻繁,形成多民族與文化的多樣性,是不同民族與文化交流、融合及衝突的多事地帶。 這段被西方殖民的歷史,使菲律賓是亞洲國家中最早開始了西方現代化,有著許多亞洲第一的事蹟,如銀行、大學、新聞報紙。但是,菲律賓後續的發展成果,卻是迥異於許多先進國家,是經常被用來砥礪、不要步上後塵的國家。 本書環繞菲律賓為主軸,以各個獨立研究,詳盡地頗析菲律賓,同時回頭檢視台灣,主題涵蓋:歷史背景、國族認同、族群政策、教育制度、政黨體制轉變、外交策略、市場自由與經濟政策,以及牽涉多方的南海爭議,從國防、漁業經濟、對外交涉政策到與海洋法公約衝突的群島制度。
【電子書】當今天下事.說未來
優勢人生的「天象預報」-認識整體經濟、政治、社會大環境變遷,在「投資理財」與「規劃未來」,先知先覺、領先群倫、而勝於先發。特色: 一、剖析「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與過去「日本殖民史」的重要關聯。 二、辯證「經濟、金融、投資理財」的錢進方向。 三、預測「台灣、中國、世界」的重要事項與未來發展。 四、獨家以「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綜合研究,辯證分析未來趨勢發展。研究一般課題,需要「專精與深入」,而研究未來趨勢,還要結合「廣博與全面」,才能夠掌握眾多的影響因素,抓住趨勢的方向,屏除過去的研究中,以偏概全,以管窺天,瞎子摸象的大毛病。 五、一舉三得,一舉搞懂台灣、大陸、世界的關鍵事項。 六、一魚三吃,一次理清社會、政治、經濟的重要議題。
【電子書】巴拿馬文件
史上最大檔案解密 來源:匿名 範圍:全世界 2.6TB資料11,500,000份文件214,000家空殼公司70個國家370名記者參與調查 政要、首富、名人、銀行、財團、黑手黨、犯罪者與特務是如何透過空殼公司隱藏數十億美金資產? 一切起源於某天晚上的一個匿名留言:哈囉,我叫約翰.杜爾。對數據有興趣嗎? 《南德日報》調查記者巴斯提昂.歐伯邁爾馬上回覆留言,得到的情報令他與同事弗雷德瑞克.歐伯麥爾非常震驚——數十萬空殼公司的檔案,揭露出數十億被轉移、隱藏、未曝光的資產,涉及者包括大企業集團、歐洲國家的總理、全世界的獨裁者如酋長、穆斯林王侯、國王,還包括黑手黨、走私販、毒梟、祕密特務、FIFA幹部、王公貴族、超級富豪與知名人物。 為了解讀全世界的檔案,兩位記者決定協請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調查,有數百位ICIJ的記者參與,這些記者來自全世界最重要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他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以最保密的方式共通合作,為了在2016年春天公布「巴拿馬文件」。 這本書交代了這起國際記者調查事件的精采經過與機密資料內容。 本書特色 出版立即空降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
【電子書】巴拿馬文件
史上最大檔案解密 來源:匿名 範圍:全世界 2.6TB資料11,500,000份文件214,000家空殼公司70個國家370名記者參與調查 政要、首富、名人、銀行、財團、黑手黨、犯罪者與特務是如何透過空殼公司隱藏數十億美金資產? 一切起源於某天晚上的一個匿名留言:哈囉,我叫約翰.杜爾。對數據有興趣嗎? 《南德日報》調查記者巴斯提昂.歐伯邁爾馬上回覆留言,得到的情報令他與同事弗雷德瑞克.歐伯麥爾非常震驚——數十萬空殼公司的檔案,揭露出數十億被轉移、隱藏、未曝光的資產,涉及者包括大企業集團、歐洲國家的總理、全世界的獨裁者如酋長、穆斯林王侯、國王,還包括黑手黨、走私販、毒梟、祕密特務、FIFA幹部、王公貴族、超級富豪與知名人物。 為了解讀全世界的檔案,兩位記者決定協請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調查,有數百位ICIJ的記者參與,這些記者來自全世界最重要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他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以最保密的方式共通合作,為了在2016年春天公布「巴拿馬文件」。 這本書交代了這起國際記者調查事件的精采經過與機密資料內容。 本書特色 出版立即空降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
【電子書】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
掌權者為什麼失勢?失去的權力到誰手上? 國家未來領導人必讀,關心社會的公民必看 & 祖克柏強力號召,全美緊急再版! 每周銷售破萬本,強勢擠進亞馬遜暢銷TOP10! & 權力的演變正在改變世界 人人都可以更有權力 & 本書做了幾項大膽預言: 1. 壟斷社會的「大巨頭」與新興的「微權力」之間將出現角力,「微權力」將逐漸取代傳統的社會結構。 2. 權力不單被分散,甚至被蠶食。當權者行使權力要更加克制,否則失勢的機會將會大大提高。 3. 權力不再只掌控在菁英手上;發明家、社運分子甚至恐怖分子的影響力將大大提升。 4. 「微權力」可以推翻政權、打倒壟斷事業、開發新市場。但也可能帶來混亂,令社會癱瘓。 & 以下事實數據顯示「權力正在衰退」: ◎ 在1977年,全球共有89個獨裁統治國家,到了2011年,數字已銳減至22個。 ◎ 今天的少數黨派代表席位比1980年代大幅增加三倍;政治領袖已經無法再像前人般理所當然地控制選舉及發號施令。 ◎ 貧富差距正在惡化,富裕人士的經濟實力也在明顯下跌。2007年至2009年期間,收入達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的美國人數目急跌四成,整體收入也銳挫近五成;跌幅遠高於總收入為五萬美元或以下的美國人,後者同期跌幅不足2%。 ◎ 同一職位的企業領袖、教宗、財政部長等,能行使的權力都不及上一任,任期也比前任短。 ◎ 銀行的權力和影響力正在被新興靈活的避險基金取代。2010年下半年,排名前十位的避險基金賺得的利潤比全球六大銀行的總盈利還高。 ◎ 全球知名品牌在五年內經歷品牌災難的風險由20%急升至82%。英國石油公司、老虎伍茲及梅鐸的新聞集團都曾因不利傳聞在一夜之間市值大幅蒸發。 ◎ 索馬利亞海盜駕駛簡陋小艇,用廉價、設計簡單的武器成功夾持大型船隻。從1950年到1998年間,弱小的戰鬥組織打贏了55%的戰爭,它們擁有較少的武器,卻擁有造成更多傷亡的力量。 ◎ 1992年,美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董事長在下一個五年中連任的機會是36%,1998年下降至25%。2011年,全球最大250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職率是14.4%。在企業管理階層最穩定的日本,大企業董事長非自願離職的人數在2008年增加了三倍。 & 我們是否正在回到大政府時代?金融企業是否真的大到不能倒?奈姆熟練地書寫各領域正在經歷的結構大地震,包括政治、軍事、商業、宗教、教育、家庭,案例豐富涵蓋生命各個層面。他給你的答案能讓你大開眼界,以創新方式來看待權力的末日,並說明這將如何改變你的世界。 & 紐約時報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暢銷書 臉書年度選書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推薦好書
【電子書】微權力
掌權者為什麼失勢?失去的權力到誰手上? 國家未來領導人必讀,關心社會的公民必看 & 祖克柏強力號召,全美緊急再版! 每周銷售破萬本,強勢擠進亞馬遜暢銷TOP10! & 權力的演變正在改變世界 人人都可以更有權力 & 本書做了幾項大膽預言: 1. 壟斷社會的「大巨頭」與新興的「微權力」之間將出現角力,「微權力」將逐漸取代傳統的社會結構。 2. 權力不單被分散,甚至被蠶食。當權者行使權力要更加克制,否則失勢的機會將會大大提高。 3. 權力不再只掌控在菁英手上;發明家、社運分子甚至恐怖分子的影響力將大大提升。 4. 「微權力」可以推翻政權、打倒壟斷事業、開發新市場。但也可能帶來混亂,令社會癱瘓。 & 以下事實數據顯示「權力正在衰退」: ◎ 在1977年,全球共有89個獨裁統治國家,到了2011年,數字已銳減至22個。 ◎ 今天的少數黨派代表席位比1980年代大幅增加三倍;政治領袖已經無法再像前人般理所當然地控制選舉及發號施令。 ◎ 貧富差距正在惡化,富裕人士的經濟實力也在明顯下跌。2007年至2009年期間,收入達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的美國人數目急跌四成,整體收入也銳挫近五成;跌幅遠高於總收入為五萬美元或以下的美國人,後者同期跌幅不足2%。 ◎ 同一職位的企業領袖、教宗、財政部長等,能行使的權力都不及上一任,任期也比前任短。 ◎ 銀行的權力和影響力正在被新興靈活的避險基金取代。2010年下半年,排名前十位的避險基金賺得的利潤比全球六大銀行的總盈利還高。 ◎ 全球知名品牌在五年內經歷品牌災難的風險由20%急升至82%。英國石油公司、老虎伍茲及梅鐸的新聞集團都曾因不利傳聞在一夜之間市值大幅蒸發。 ◎ 索馬利亞海盜駕駛簡陋小艇,用廉價、設計簡單的武器成功夾持大型船隻。從1950年到1998年間,弱小的戰鬥組織打贏了55%的戰爭,它們擁有較少的武器,卻擁有造成更多傷亡的力量。 ◎ 1992年,美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董事長在下一個五年中連任的機會是36%,1998年下降至25%。2011年,全球最大250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職率是14.4%。在企業管理階層最穩定的日本,大企業董事長非自願離職的人數在2008年增加了三倍。 & 我們是否正在回到大政府時代?金融企業是否真的大到不能倒?奈姆熟練地書寫各領域正在經歷的結構大地震,包括政治、軍事、商業、宗教、教育、家庭,案例豐富涵蓋生命各個層面。他給你的答案能讓你大開眼界,以創新方式來看待權力的末日,並說明這將如何改變你的世界。 & 紐約時報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暢銷書 臉書年度選書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推薦好書
【電子書】舊制度與大革命
在《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前言,托克維爾開宗明義提到,自己寫作的並非一部大革命史,而是針對大革命所進行的研究。他所欲探討的是,「這些法國人由於哪些事件、哪些錯誤、哪些誤判,最終放棄了原先的目標、忘卻了自由,只想成為世界霸主身邊平等的僕役;為何一個比大革命推翻的政府更強大專制的政府,會重新奪得並集中所有權力,取消以如此昂貴的代價換來的所有自由,以虛幻的表象取而代之?」 & 他從而討論了舊制度中,貴族的權力如何逐漸被君主專制取代;貴族階級沒落,卻仍保有其特權,使得法國人民對不平等的恨意越發強烈;有產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有別於一般平民,如何在舊制度中藉由爭取特權來謀得地位;人民如何因為對不平等的憤怒、對特權的喜愛,最終成為一個個分散的小集團,彼此疏離且不再關心公共事務;當法國人原有的溫和風俗,擺脫了宗教、舊習慣,以及法律對人加諸的限制後,如何不受控制,使他們在大革命時成為了最粗暴的民族;沒有政治實務經驗的文人,如何透過他們的理想引導人民完成這場暴烈的革命,又產生何種弊病;社會主義如何從專制中誕生;而重視平等卻不重視自由,使得法國一次又一次在大革命後迎向專制政府。 & 然而,這些犀利的批判並不代表托克維爾不認同大革命,他讚揚人們「不只是要建立民主的制度,還要真的自由;不但要消滅特權,還要彰顯並保障人民的各種權利。這是青春、熱情、自豪的時代,充滿慷慨和真誠的感情。儘管它有各種謬誤,但會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並且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讓那些想腐蝕或奴役人類的人不得安寧。」 & 而從附錄裡托克維爾對三級會議省朗格多克省的討論中,我們能見到托克維爾理想中一個較為健全的制度。 & 本書出版於一八五六年,距今已近一百六十個年頭,我們依舊沒有脫離公共精神喪失、貧富差距加深、對階級不平等與特權的憎恨、對強勢領導人的期盼等問題,托克維爾對歐洲古老政體種種弊病的分析,以及對平等社會提出的警訊,在如今看來,仍舊值得我們深思熟慮,亦是歷經兩百年,托克維爾之聲望仍然高居不下的原因。
【電子書】舊制度與大革命
在《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前言,托克維爾開宗明義提到,自己寫作的並非一部大革命史,而是針對大革命所進行的研究。他所欲探討的是,「這些法國人由於哪些事件、哪些錯誤、哪些誤判,最終放棄了原先的目標、忘卻了自由,只想成為世界霸主身邊平等的僕役;為何一個比大革命推翻的政府更強大專制的政府,會重新奪得並集中所有權力,取消以如此昂貴的代價換來的所有自由,以虛幻的表象取而代之?」 & 他從而討論了舊制度中,貴族的權力如何逐漸被君主專制取代;貴族階級沒落,卻仍保有其特權,使得法國人民對不平等的恨意越發強烈;有產階級為了證明自己有別於一般平民,如何在舊制度中藉由爭取特權來謀得地位;人民如何因為對不平等的憤怒、對特權的喜愛,最終成為一個個分散的小集團,彼此疏離且不再關心公共事務;當法國人原有的溫和風俗,擺脫了宗教、舊習慣,以及法律對人加諸的限制後,如何不受控制,使他們在大革命時成為了最粗暴的民族;沒有政治實務經驗的文人,如何透過他們的理想引導人民完成這場暴烈的革命,又產生何種弊病;社會主義如何從專制中誕生;而重視平等卻不重視自由,使得法國一次又一次在大革命後迎向專制政府。 & 然而,這些犀利的批判並不代表托克維爾不認同大革命,他讚揚人們「不只是要建立民主的制度,還要真的自由;不但要消滅特權,還要彰顯並保障人民的各種權利。這是青春、熱情、自豪的時代,充滿慷慨和真誠的感情。儘管它有各種謬誤,但會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並且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讓那些想腐蝕或奴役人類的人不得安寧。」 & 而從附錄裡托克維爾對三級會議省朗格多克省的討論中,我們能見到托克維爾理想中一個較為健全的制度。 & 本書出版於一八五六年,距今已近一百六十個年頭,我們依舊沒有脫離公共精神喪失、貧富差距加深、對階級不平等與特權的憎恨、對強勢領導人的期盼等問題,托克維爾對歐洲古老政體種種弊病的分析,以及對平等社會提出的警訊,在如今看來,仍舊值得我們深思熟慮,亦是歷經兩百年,托克維爾之聲望仍然高居不下的原因。
【電子書】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思想 28)
《思想》第28期的主題是「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 與其他各國的海外華人社群一樣,在很大的程度上,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形成與近代中國的危機息息相關,它可說與兩岸三地分享著相同的「現代」命運。然而,與其他海外華人社群相比,馬來西亞華人卻有其獨特性,這和它的人口比率有極大的關連。馬來西亞華人人口逼近七百萬,曾占全國人口比率三分之一強,至今也還有四分之一,這使得它與屬於絕對少數人口的歐美各國華人社群不一樣,更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新加坡不同。但也正由於此,馬來西亞華人形成了獨特的問題和命運。它雖是少數族群,卻又被認為是對「土著」構成威脅的少數,因而在二戰之後的解殖民化過程中,在新興的民族國家建構中遭受不平等待遇,然而也由於同樣的原因,它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具有自成體系的能力,堅韌地存在著。 簡單的說,在文化上,馬來西亞華人的獨特性體現在其社會自成體系下形成的文化(語言)再生產能力,華文教育體系得到基本完整的保存,「馬華文學」就是其文化再生產的顯例。在政治上,它老早就是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中的重要主體力量,脫離了北美洲華裔僅能偶而參政而當選議員或市長的模式。同時,在長期深受種族主義政治霸權斫害下,華人在追求自身平等地位的過程中,在當代思潮或意識上逼迫出了一種民主化、泛人權的政治現代性,並且形成為一股促進馬來西亞民主化的關鍵力量。可以這麼說,馬來西亞華人的「現代」遭遇與當代命運,在學理上頗值得追問與發掘,它與當代兩岸三地有所聯繫但又不同,這之間其實有許多可以對話與對比之處。本期「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專輯,各篇文章主要即圍繞上述馬來西亞華人群體的特殊語境,嘗試從政治、觀念、語言及人文各個角度,回顧及探問華人的基本問題與處境,以期提供華文知識界一初步的理解。
【電子書】香港政改觀察:從民主與法治的視角
香港的政制改革,在2014年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進程,當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同時也觸發了深層次的矛盾衝突。本書圍繞政改的特首普選議題,以民主與法治的視角,對香港政改的歷史淵源、主要爭議、佔中運動的來龍脈、中港關係的憲制基礎與互動規律、白皮書中的國家主義邏輯、基本法法理學的二元衝突、香港法治的核心價值地位、基本法的均衡制約結構、後佔中管治與香港的"繼續民主"命題等跟基本法與一國與制息息相關的問題,作出了深度分析並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建議,實為一部一般讀者作為融合研究與通識雙重需求的普及法政類學術著作。本書特色:1. 本書緊扣香港政治議題,探討由殖民地時代至回歸後的香港政制發展,以香港特首普選及民主與法治的觀點,分析香港政改中的主要爭論、佔中運動的來龍去脈、一國兩制的焦點問題等,是一本較全面的系統化論述著作。2. 作者是內地憲法學者,"政治憲法學"流派青年學術代表,同時也是傑出公共事務評論家與政府諮詢專家,擁有扎實的公法理論基礎和政務分析經驗,而且對港澳基本法有研究,其分析角度而具說服力。3. 本書以法治與制度的視角,分析香港政改問題,是認識香港一國兩制政治架構的一本富學術性及具理性的讀本。
【電子書】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各國歷史教育
教育是社會控制的一種機制,國家透過教科書對國民進行社會化,特別是歷史教育這一環,能夠主導百姓的國家認同以及歷史認識,其影響十分深遠。其中,歷史教科書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文字內涵、觀點陳述,都能影響國民的歷史記憶和民族認同,進而建構了社會呈現、歷史情感,其影像層面、改變力量,更是不能小覷。台灣在教育課綱上迭有改變,其中的歷史課綱,無論時數分配、內容比重、陳述內涵,甚至是部分名詞所隱涵的歷史觀念或者國家定位,都可能影響新一代國民對於史實的認識,執政者企圖透過教育手段進行社會控制的別有居心,已然不言可明。究竟各國在歷史教育方面有何做法?本書有非常寬廣的探究。
【電子書】New Trend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INTRODUCTION & At a time when there is a developing ideological gap among generations and a degradation of trust between people and the i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there are concerns whether young peopl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tivities will continue to radicalize. & This volume in 15 chapters serves as a useful overview of various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e new trend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Written by a team of experts who have been astute observers of Hong Kong Politics, the book covers a wide spectrum of topics ranging from a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g., the activities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interest groups) to a more specialized form of participation (e.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legislators in policy-making). The study of the rise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by the Post-80s generation would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ose who are keen to comprehend the sharpening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 There will be a readership among academic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can also b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media, policy-makers, or anyone interested in Hong Kong politics.
【電子書】當代新加坡民主政治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獨立建國。昔日是港口漁村的新加坡,拜蒸氣船的發明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逐漸發展成西方貿易通往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重要據點。貿易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現代政治的民主和法治觀念。 新加坡位處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周邊,生存條件面臨許多威脅,諸如軍事、經濟甚至用水,都受制於臨邊國家,因此新加坡必須運用更靈活的外交手腕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新加坡的民主、自由與人權則受到許多的討論。 新加坡和台灣有很頻繁的往來,關係十分密切,對於這個面積是台北2.6倍大的國家,其政治、經濟、貿易和憲政的發展過程,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本書從各種面向,討論當代新加坡的民主政治,有非常深入的論述。
【電子書】留給梁振英的棋局:通析曾蔭權時代
挾著曾蔭權政府的不濟,加上唐英年「僭建」醜聞,梁振英競選時利用市民求變的心態,成功勝選特首。可惜未上任,自家的僭建問題便引發誠信危機,上任不足三個月,「成熟一項推一項」的施政更被評為急亂就章,梁振英民望節節下滑,回應民望低時終直言,新政府接手的並非「新棋」,沒明言是爛局,卻有開始得不好責任不在新政府的暗示。那梁振英口中所謂的不是一盤「新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棋局」?治港多年,曾蔭權有甚麼「政績」?本書編者以此為主題,邀請了專研香港不同領域的學者,從政商關係、經濟金融化、教育紛擾、公共醫療改革、勞工及福利體制、新聞自由,以至貧富懸殊、文化保育、網絡空間及本土意識冒起等多個熱門政策及話題,為曾蔭權政府主政七年的表現來一次總評,分析其為新政府留下了一個怎樣的棋局。本書內容範疇廣闊,是研究香港問題一本不可多得的學術著作,適合任何對香港政治、社會各個範疇有興趣的人士閱讀,亦適合研究生、大專生及高中學生參考。
【電子書】民主的困惑:看懂俄羅斯之二
《民主的困惑》,介紹普京第二任期和梅德韋傑夫任期俄國民主化的新動向,特別是在主權民主論下出現一黨獨大的現象,顯出後共產主義國家民主化之維艱。民主化的俄羅斯,不再是依靠馬克思列寧的意識形態,而是要在市場機制與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最新反思。他們都要追求一個美好的明天,但也要從過去和當下的歷史教訓中,發現新的自己與新的世界。
【電子書】從集權到民主:看懂俄羅斯之一
轉型後的俄羅斯,不再依靠馬克思列寧的意識形態,而要在市場機制與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最新反思。他們都要追求一個美好的明天,但也要從過去和當下的歷史教訓中,發現新的自己與新的世界。《從集權到民主》,反映俄國的葉利欽時代和普京第一任期俄國民主化的多種面貌。俄羅斯走向民主起於戈巴契夫解構集權,結束冷戰,開始引進普世價值;俄羅斯真正民主化則是從葉利欽掌權之後開始的。俄羅斯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將本國歷史、文化、社會意識、民眾接受等具體因素,反對照搬西方民主道路和外部強加給俄國西方民主概念。自普京登上俄國總統寶座,開始一系列整頓工作,採取許多措施,強調俄國特色,加強從上到下的垂直集權體系,撤銷民選地方首腦,反對全盤西化,提出「主權民主」理論,防止西方國家干涉俄國內政。從「普世民主」到「主權民主」,就是俄國從後蘇聯或者後共產主義國家過度到民主社會正在走的路。本書評論和描述的事實,就是這個過程的見證。下一步,俄國將會走向由中左和中右兩黨爭取掌權的政治體制。
【電子書】從和平國家邁向正常國家
後冷戰時期,日本政治如何轉型呢?作者指出,日本出現最激烈的爭論議題是,是否揚棄以「吉田主義」為基礎的和平國家,而逐漸轉型為正常國家。惟,做為「正常國家」的日本,將呈現種面貌呢?該議題的討論相當複雜,學術界與實務界各有不同的爭論,其相對的結果往往產生更多的質疑與辯論。因此作者試圖將這些議題的討論脈絡,進行最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希望從鄰國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研究心得。作者指出,日本未來的發展確實將會產生相當的質變與不同面貌,受限於許多不確定因素,其發展途徑將出現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每一種可能性,將影響東亞政治的現況。本議題的熱門性與重要性,絕對值得國人重視。作者在研究日本政治方面很有見地,是中生代非常傑出的作者,這是繼作者《從派閥均衡到官邸主導:1990年代日本政治體制改革之分析》,另一本重量級好書。
【電子書】加拿大原住民族自治協定
加拿大原住民族自治制度,包括相關法規、協定與判例,都非一夕而成,而是經過許多爭辯,甚至衝突而得來。其形成,轉折點在1969年提出的「白皮書」,試圖把施行已久的同化政策方向,把一個一個的原住民透過政策手段融入主流社會,改善其生活條件,藉以解決印地安問題。惟,這項白皮書卻激起原住民族社群強烈反彈,原住民族領袖趁勢要求重新確認族群政治權利,終於催生「1982年取回憲法」中的35(1)節,原住民族既有的原住民族權與條約權終於獲得確認,包括自治在內用來保存文化或社群獨特性的權利項目獲得憲法肯定。本書由多位學者撰寫論文,把本書名所揭櫫的主題分析得非常詳盡。
【電子書】我在日本國會:一個台灣女生の華麗冒險
日本國會生態大公開我的國會秘書生活充滿著:初次見面的政界大老,活生生的「首相本人」,到各委員會、國會旁聽,或是黨內各式各樣會議的代理出席……忙到眼睛都花了,但又很盡興。日本國會生活圈,可以說是一個以國會議員為圓心旋轉的大舞台,舞台的幕後有一大群議員秘書,以及供給生活上需要的各種職員、公務員,浩浩蕩蕩。大舞台上的舞檯燈,照在身為閃亮主角的國會議員身上。生活圈的裡與外,就像是灰姑娘身上的美麗晚禮服、馬車、車伕,在十二點魔力失效後突然回歸到莫名的現實,界線很清楚。作者在日本就讀研究所時,偶然的獲得日本國會議員秘書的實習機會,之後成為正職秘書,展開一段大約兩年的日本國會生活,看到日本國會特有的生態,那裡有可以讓我們反思的地方,也有值得我們取法的所在,因此她以輕鬆的方式,寫出這段經歷,希望以看故事的角度,帶領讀者進入這個普遍被認為嚴肅的議題。本書特色1. 日本國會議員助理的親身經歷,日本國會生態的第一手紀錄。2. 輕鬆、幽默、有趣,有別於一般描寫政治生態書籍的嚴肅,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瞭解日本國會的運作與日本社會現象。
【電子書】泰國:獨特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第二版】
香港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對周邊亞洲國家的認識卻相當片面。由於殖民地歷史和西方媒體的影響,香港人對英美的了解遠較對日本、南韓和東南亞諸國為佳。事實上,大專院校本科學生要在港找一本認識亞洲鄰國的入門書籍也不容易。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而由於東南亞各國近年發展迅速,早年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叢書亦決定逐步更新,新版中除補充各國近年政經各方面的發展外,亦會併入「認識亞洲系列」。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每一本書針對一個國家作一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電子書】英國政府與政治
所謂政府,一般係指該國公權力的正式運作機關。在英國,即指名義上包攬一切權力並代表國家的國王,操立法權的國會兩院,決定政策和執行法令的內閣及所屬行政部門,職司裁判爭訟和處罰犯罪的法院,及其在中央及地方的所屬機構。依現代政治功能理論,上述國王、國會、內閣及行政部門、法院等所承擔的代表國家、法規制定、執行、裁判等功能,乃屬政治程序中的產出部分,其所以有此產出,乃因有其前一階段的投入,這包括政治意見或利益的形成、政治意見或利益的表達,和政治意見或利益的集結;及其更前一階段影響政治投入及產出的環境,包括人種、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等因素,也都是研究政治程序所應注意的。由於意見或利益的形成、表達,與集結,係由政治社會化或公民教育、利益或壓力團體、政黨與機構所承擔,因此本書以下章節,大致即依上述架構進行敘議。本書特色鑒於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均屬先進國家,而我國則相對地落後;一個半世紀以來,受盡先進國家的欺凌,現正奮發上進之時,於研究英國政府與政治,對其現制的由來,運作的狀況,已知的缺失和改進的建議,自宜特加注意,以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對自己國家的發展,能有借鑑之益。
【電子書】韓國憲政與總統選舉
本書《韓國憲政與總統選舉》,除分析韓國建國至今憲法的更迭與歷任總統的關係、說明其政治的變動和邁向民主的路程之外,另有韓國選舉相關辦法;希望能讓國人對韓國憲政演變有更詳盡的認識,也期許國內選舉狀況能夠見賢思齊,更臻美好。書中內容共分韓國憲政、韓國總統選舉與「韓國公職選舉暨舞弊防止法」三大部分,同時收錄韓國憲法全文。說明自一九四八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歷任總統修憲的原因、經過及影響;歷屆的總統選舉,其方法與總統權限、當選原因及卸任後的情形;同時也介紹韓國的公職選舉暨舞弊防止法,可和目前國內視每場選舉為戰爭、甚至頻有選舉奧步出現的情況作一參考比較。望能藉由此書,讓國人對於韓國憲政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電子書】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
本書借用邊界之概念將俄羅斯現在的周邊地區分成西面、南圈和遠東三個部分,討論其所面對之情勢與挑戰。 德國統一,蘇聯解體,改變了歐亞大陸一個世紀以來的國際關係模式。一些分析家認為蘇聯崩潰的結果不僅僅是一場世界地緣政治的災難而已,而且,這種改變最終將導致一場連鎖反應。儘管俄羅斯位居心臟地帶的中心位置,但是它已不再有地位來掌握世界地緣政治的平衡。俄羅斯做為區域霸權(region’s hegemon)的時代已經結束,俄羅斯與歐亞大陸在地緣政治上已不再是重疊一致的。今日的俄羅斯聯邦仍然保有俄羅斯國家的傳統成份。它仍然位在歐洲和亞洲,但是它已經失去了從前做為大陸之重心的品質。無論是分裂還是再集中,歐亞大陸等於俄羅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們應如何瞭解和看待俄羅斯的改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