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了凡四訓》顯化密碼
華文世界四百年來最強大的改命神書南懷瑾、淨空法師 親自推薦,稻盛和夫奉為座右銘──《了凡四訓》啟發千萬人走出命運困局。你相信命運是注定的嗎?如果一切都已安排好,我們還有努力的必要嗎?其實──✅ 改命不是玄學,而是日常顯化!✅ 《了凡四訓》不只是勸善經典,更是一本不躺平指南!本書不談命理玄學,也不賣心靈雞湯,而是告訴你:🔹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生的轉彎處,你說了算!🔹 袁了凡的自我實踐,從宿命論到逆轉命運,真實又震撼。🔹 與雲谷禪師的對話,深入淺出揭示「改命四法」: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閱讀亮點:✅零門檻白話文,保留經典深度、語感親切,智慧歷久彌新,改變人生的永恆特效藥。✅插畫幽默風趣,詮釋書中看似嚴肅、其實超有戲的情節,讓人生道理既暖且深。✅適合自我覺察、情緒修煉、習慣建立與個人成長。命可以改、心可以練、事可以做──關鍵只在你願不願意開始。✨特別收錄〈準提咒〉及持誦方式 & 現代版「功過格」
【電子書】《了凡四訓》顯化密碼:斷開命運鎖鏈,全面升級財富、健康、人際的關鍵練習
華文世界四百年來最強大的改命神書南懷瑾、淨空法師 親自推薦,稻盛和夫奉為座右銘──《了凡四訓》啟發千萬人走出命運困局。你相信命運是注定的嗎?如果一切都已安排好,我們還有努力的必要嗎?其實──✅ 改命不是玄學,而是日常顯化!✅ 《了凡四訓》不只是勸善經典,更是一本不躺平指南!本書不談命理玄學,也不賣心靈雞湯,而是告訴你:🔹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生的轉彎處,你說了算!🔹 袁了凡的自我實踐,從宿命論到逆轉命運,真實又震撼。🔹 與雲谷禪師的對話,深入淺出揭示「改命四法」: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閱讀亮點:✅零門檻白話文,保留經典深度、語感親切,智慧歷久彌新,改變人生的永恆特效藥。✅插畫幽默風趣,詮釋書中看似嚴肅、其實超有戲的情節,讓人生道理既暖且深。✅適合自我覺察、情緒修煉、習慣建立與個人成長。命可以改、心可以練、事可以做──關鍵只在你願不願意開始。✨特別收錄〈準提咒〉及持誦方式 & 現代版「功過格」
【電子書】諸子菁華錄 4:雜家篇、兵家篇
《諸子菁華錄》,收錄了先秦至隋代的諸子類著作的精華。這本書的編纂者在編纂過程中,從眾多文獻中選取了那些切於實用的部分,並將其整理成冊,以便於讀者學習和應用。《諸子菁華錄》的內容涵蓋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個學派的經典文獻,其中儒家類作品佔據了較大的比例。該書的編纂者還特別注重實用性和可讀性,力求使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諸子菁華錄》不僅是一部學術性的彙編,也是一部具有實用價值的工具書。
【電子書】當科技遇上人文:打破框架,打開心靈
為什麼晚上天會黑?是因為宇宙在高速膨脹。太陽從東邊昇起、西邊落下,是錯誤的觀察。我們的觀察與見解,常常會錯誤得不可思議,原因是有太多的框架束縛著我們。打破自我中心、偏見思維、科學迷思及狹隘意識框架,解開束縛,才有機會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融合科技與傳統文化,打破框架、打開心靈,重新審視宇宙人生&本書像一篇宇宙人生論文,打破框架觀察,看清問題本身;先提出認識問題的理論模型,再來實驗、判斷、證實理論模式是否正確,然後再將「故事」說明清楚,加強對問題的認知。書中,作者運用近代物理及科技原理來解讀儒道釋經典,並舉出相通之道理。諸如《大學》與物聯網系統有一對一對應;《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和量子力學的「粒子波動雙性說」不謀而合,基本上在講「量子力學及量子心理學」;《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所住」此一觀察準則,在物理學上就是大幅度地改變時、空的觀察位置及其參考點,也就是要「跳出問題本身」來觀察。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很可能就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之主體。此外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老莊思想、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理論與實驗表演的關連,在在體現出,當科技遇上人文,多元且迷人的真知奧妙,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電子書】當科技遇上人文:打破框架,打開心靈
為什麼晚上天會黑?是因為宇宙在高速膨脹。太陽從東邊昇起、西邊落下,是錯誤的觀察。我們的觀察與見解,常常會錯誤得不可思議,原因是有太多的框架束縛著我們。打破自我中心、偏見思維、科學迷思及狹隘意識框架,解開束縛,才有機會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融合科技與傳統文化,打破框架、打開心靈,重新審視宇宙人生&本書像一篇宇宙人生論文,打破框架觀察,看清問題本身;先提出認識問題的理論模型,再來實驗、判斷、證實理論模式是否正確,然後再將「故事」說明清楚,加強對問題的認知。書中,作者運用近代物理及科技原理來解讀儒道釋經典,並舉出相通之道理。諸如《大學》與物聯網系統有一對一對應;《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和量子力學的「粒子波動雙性說」不謀而合,基本上在講「量子力學及量子心理學」;《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所住」此一觀察準則,在物理學上就是大幅度地改變時、空的觀察位置及其參考點,也就是要「跳出問題本身」來觀察。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很可能就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之主體。此外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老莊思想、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理論與實驗表演的關連,在在體現出,當科技遇上人文,多元且迷人的真知奧妙,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電子書】王陽明傳習錄疏解
陽明先生的發言,六七成都是在《大學》文本的詮釋上展開,而且主要都是心學進路的工夫論觀點。由於陽明先生自己就是真實實踐,因此心地上對於儒家仁義之道體貼真切,每能貫穿經典深入情境呈現細節,這是他作為明代大儒的真才實學。 《傳習錄》是王陽明哲學思的載體,編目方式都是以門人弟子的著錄為主,為使其哲學思想更有體系地呈現,本書之作,便將其哲學觀點以二十三個主題的方式分類彙整,加以疏解。由此可以見出,他在儒學各種主題上的觀點,可以見到他所關切的核心問題,呈現他的發言的主要方向。
【電子書】力與交換模式
★日本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跨科際、整合全面知識的顛峰之作!★以動態的「力」而非靜態模式來理解歷史的運作,指出人類未來的方向!柄谷行人在經濟歷史學的貢獻,是以四種「交換模式」出發的觀點,補充、擴大了馬克思《資本論》中「生產模式」所無法涵蓋的層面。繼二〇一〇年奠定其理論體系的《世界史的結構》,十二年後,他在本書中進一步修補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說明歷史演變的原理,並以交換模式D作為對未來的展望。在這本被視為柄谷思想體系的顛峰之作中,柄谷行人以「物神」、「靈」的角度,闡述是什麼樣的「力」促使交換模式A(互酬式:贈予與回禮)、B(服從與保護:掠奪與再分配)、C(商品交換:貨幣與商品)、D(A在高次元中的回復)的複雜運作。在四種交換模式中當中,各自有強大的「力」在糾纏、拮抗。這些「力」難以被察覺,因此歷來學者少能釐清。例如,「交換模式C與B都具有超越人類意志的『力』。在民主主義的國家體制裡,人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們並沒有察覺,自己只是變得對C與B的『力』更順從而已。」若不釐清「力」的真相,便難以具體描繪出模式D,人類將難以走出當今的困局。歷史上,嘗試揚棄國家(模式B)與資本(模式C)的學者大有人在,馬克斯避免了「神」的觀點,而康德則將社會的歷史,視為自然的「隱微的計畫」。他在社會的歷史中,發現了既不是人、也不是神的某種作用,並稱之為「自然」。柄谷行人則循著康德的思路,認為這「自然」就是模式D的作用。而模式D,將是未來人類的出路。紀金慶|臺師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黃雅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廖欽彬│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董啟章│小說家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電子書】再飄零
哲學學者陶國璋博士X知名歷史Youtuber趙善軒博士 穿梭中西哲學.透析當代社會.啟迪漂泊心靈 以思考超克亂世 *哲學系教授專業審訂.導讀* 縱談中西哲學的概念,運用思考方法學剖析當權者以至人民的心態 為心靈飄泊的讀者提供更精準的分析建言 使靈根自植於花果再次飄零的當下 當牟宗三遇上康德,如何用「內聖外王」重新詮釋儒學和現代政治? 如何以「獅子與狼」之喻來討論民主的價值? 香港之所以混亂,是因為太過自由? 為何有些人充滿仇恨又言論矛盾? 墨家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如何相近? 「強起來」才是真理,人道主義是一種粉紅色的夢? 青年人產生孤獨、無助和絕望,起因於經濟和代溝問題? 香港小資產階級人士,如何找到人的靈性與思考能力? 有博士學位的人為何也會相信假新聞? 教師在政治上應該保持中立緘默,還是主動支持學生? 你的理性不是我的理性,有沒有一個客觀標準的理性? 你覺得球賽的過程還是結果重要? 治亂世真的要用重典嗎? 陶國璋教授、趙善軒博士,兩位均出身於代表冷戰以來香港哲學及文化傳統的新亞書院,同時一直致力於哲學思想普及工作。本書從社會事件出發,由新儒家牟宗三談到中國政治歷史,從香港青少年輕生現象分析自殺的不同面向等等,比較中西哲學的良知、自由、專制等概念,直面社會矛盾與撕裂。 本書收錄兩人十四次的精彩對談,內容橫跨古今中外,立足本土,讓讀者身處瑣碎、繁複的世事,倒可追尋更澄明的心靈。正如書中所言,這些對話是為了承接過去先哲的智慧,以自由討論延續文化生命。 ✦✦✦ 「內聖外王」字面上很簡單,就是做好內在修養是成就合理政治體制的基礎。——陶國璋 在一個權力高於道義的社會,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可能被權力的利益所取代。——趙善軒 ✦✦✦ 人性中的尊重和善良可以成為維護社會穩定及和諧的關鍵因素。——陶國璋 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的可貴,保留我們的身體和能量去做更多積極的事。——趙善軒 ✦✦✦ 溫情是香港人的弱點,也是優點。——陶國璋 我們需要的是理性和寬容的對話,而非將對方妖魔化的辯論。——趙善軒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鍾劍華(社會科學學者) 沈旭暉(國際關係學者) ❖共同推薦 徐少驊(資深媒體人) 張燦輝(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楊穎宇(前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歷史科經理) 蕭若元(資深媒體人) (按姓氏筆劃序) 兩位學者從新儒家和西方哲學對當前社會的對談論述,深入和坦誠;值得每個關心香港的朋友認真研讀。誰説哲學只在大學課堂上討論而不關心當前社會和政治議題?——張燦輝 本書作者採用對談形式,以國學、心理學、歷史學、邏輯等角度,幫助讀者掌握相關概念,示範以理性拆解時局的可能。——楊穎宇 對香港人來說,唐君毅、徐復觀及牟宗三,就算不算是家傳戶曉的人物,對於很多有一定文化及教育水平的香港人來,應該都不會太陌生。香港人今天特別有理由認識他們幾位及他們的論點。——鍾劍華 關於智慧、自由和靈根,往往在我們面對憂患困境時,最能解放及展現出來,個人如是,群體如是,民族亦如是。且讓我們一起正視現實,看清亂世種種煩囂,走出屬於新世代的理想未來。——沈旭暉 這是一個花果飄零的時代,不論留守與流離,都如陶先生常說的「輕不著地」,腳下盡是虛無,失去立足點。然則新儒家素來強調超越的心性,在無可奈何的命遇之中,人總能夠主動穩住平靜的心靈,靈根自植,進而開放更璀璨的花果。飄零的意義,更在於其不限一地,普世的種子,得以散植更開闊的世界。——無名/哲學系教授、本書校訂者 &
【電子書】印度智慧書(暢銷修訂版)
帶給愛因斯坦、林語堂等世界名人無限啟發的《薄伽梵歌》, 愛默生更直接稱之為「天下第一書」,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現今已成為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如何無懼面對生死? 如何提昇心靈意識? 什麼才是人生的長久之計? 怎樣實踐真正的瑜伽之道? 本書闡述印度最精要經典《薄伽梵歌》的核心要義, 幫助你瞭解古印度的智慧,並運用在現代生活中, 從中找到心靈的出路。 在這眾聲喧譁的時代,游離在各種宗教哲學邊緣探索心靈問題的人,你找到提昇自己精神力量的方法了嗎?本書以有根據、有實證的古印度經典《薄伽梵歌》為本,讓你瞭解,從物質世界到精神層面、從個人自己到周遭環境的所有世間真相,進而提供「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依循準則,對於期望達到「身心靈淨化」的人,能提供實質的幫助。 本書詳介《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神、時間、物質能量、你自己、行動」,是認識印度智慧的最佳入門;同時,深入瞭解之後,我們也明白前四項是既定存在的;最後一項「行動」,則是唯一你能加以選擇、改變的部分!人生的向下沉淪或往上提昇,就取決於「當下的行動」。懂得如何去抉擇你的行動,才能進而提昇你的意識,最後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電子書】印度智慧書:認識《薄伽梵歌》的第一本書
帶給愛因斯坦、林語堂等世界名人無限啟發的《薄伽梵歌》, 愛默生更直接稱之為「天下第一書」,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現今已成為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如何無懼面對生死? 如何提昇心靈意識? 什麼才是人生的長久之計? 怎樣實踐真正的瑜伽之道? 本書闡述印度最精要經典《薄伽梵歌》的核心要義, 幫助你瞭解古印度的智慧,並運用在現代生活中, 從中找到心靈的出路。 在這眾聲喧譁的時代,游離在各種宗教哲學邊緣探索心靈問題的人,你找到提昇自己精神力量的方法了嗎?本書以有根據、有實證的古印度經典《薄伽梵歌》為本,讓你瞭解,從物質世界到精神層面、從個人自己到周遭環境的所有世間真相,進而提供「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依循準則,對於期望達到「身心靈淨化」的人,能提供實質的幫助。 本書詳介《薄伽梵歌》的五項真理:「神、時間、物質能量、你自己、行動」,是認識印度智慧的最佳入門;同時,深入瞭解之後,我們也明白前四項是既定存在的;最後一項「行動」,則是唯一你能加以選擇、改變的部分!人生的向下沉淪或往上提昇,就取決於「當下的行動」。懂得如何去抉擇你的行動,才能進而提昇你的意識,最後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電子書】翻轉思考力的日本哲學
全球化競爭必備的哲學訓練 人生處世及對應之道 商務人士必讀學習法 賈伯斯、谷歌、臉書也活用的最強思考工具 在全球化時代中,日本哲學正是勝出的最強武器 用日本哲學培養和世界對抗的堅強心志 全球菁英都很清楚日本的強盛與魅力,深受其基礎思想的影響,這是他們學習日本哲學,藉此豐富教養底蘊的原因。為了在全球化時代奮戰下去,每個人都需要獨特的思想理論,而日本哲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五大工具讓你於全球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工具1 歷史──循序漸進掌握日本哲學精華 工具2 思考力──開創獨特想法 工具3 名著──全球菁英必讀的經典文獻 工具4 必備知識──效法前人的生存之道 工具5 必備用語──讓語言成為思考的方法 ➙日本人氣作家小川仁志濃縮多本暢銷作品精華的代表作 本書除了介紹日本哲學經典名著外,也會從日本哲學的歷史、人物、關鍵詞等各種角度介紹日本哲學的概要,並點出如何活用這些知識,以及日本哲學與西洋哲學的差異。換言之,閱讀本書就能通曉涵蓋日本哲學的各項主題、了解如何在人生或商場中活用,可謂入門的決定版。 –哲學好用!全系列登場– 01《提升職場決斷力的西洋哲學:從哲學史、名著到專門用語,掌握為工作加分的7大工具》(2019/11/6上市) 02《洞察人際關係的中國哲學:從哲學史、名著到專門用語,建立理性思考模式的6大工具》(2019/11/20上市)
【電子書】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繼《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後 又一創新力作 人有聚焦負面的天性,看事情往往會「你們都有,我卻沒有」; 人有思考節能的天性,總是「一因論」,上演想法私奔效應; 人有腦補劇情的天性,經常憑空講出非真相的故事; 人有未來不可測的悲觀天性,帶有不可能改變的末日感…… 面對人的諸般天性,作者透過印度哲學的洞見和覺察練習, 帶領我們一層層遠離斷見、跳脫認知陷阱,活出生命大智慧。 印度哲學的人生輪觀點, 帶我們從清晰的「認知─情緒─行動」環節, 不斷向內鬆綁、放下、轉化, 直至心下豐足圓滿。 現代人對「情緒勒索」一詞大多不再陌生,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勒索你的往往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當對方的反應與我們的預期不符,放大的感受,錯誤的認知,在在扭曲強化了種種情緒。 印度哲學裡一直有理智的「認知─情緒─行動」人生輪觀點,因為理性的認知到事物與情緒的面貌,可以為我們的心帶來平靜與專注,幫助我們採取更貼近真實且有利於自己的行動。 複雜的人際問題,也能以印度哲學的思維來解決與回應,因為不論外在問題為何,我們都可以往內轉換想法,鬆綁被自己勒索的情緒、被自我綁架的認知,用更寬闊的觀點與心境,化解人生難題。 印度哲學的思維練習,不只是訓練我們保持理性,感到內在平靜, 也在於瓦解我們解決問題時會有的恐懼感受與諸多想像。 當我們能看出自己主觀認知上的錯誤, 對客觀現實有更貼近的認識, 就能戰勝人類天性之中思考節能又悲觀的本能, 從生存模式轉為真正自在的生活在這個世上。 本書揭示了從正常的感受,到扭曲的情緒之間,會經歷的三種歷程。 認知到這樣的過程,就像是為你和你的心提供了「你不需要這樣想」的靜心解方。 而印度哲學「如實」的思維練習,則從每一天遇到的問題開始,不再像過去一樣,以為自己一定得這樣想、那樣做,最終能讓你的思想更符合現實,遠離斷見與常見的認知陷阱。 本書特色 ◎繼《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後,90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熊仁謙,再一創新力作:以印度哲學解析現代人被自我認知綁架,而無法活出快樂自由自主的生命。 ◎獨特印度哲學觀:相較於西方科學與世界觀,看待情緒問題的分科治學態度,本書依循印度哲學的傳統,以跨學科、多元世界觀的概念,討論情緒如何構成、被扭曲、誤解,包括對事件的起因、本質、結果的探討與看法。 ◎提出自我認知謬誤的新觀點:比如,對於「情緒勒索」新解──看出是情緒勒索,還不夠;真正勒索你情緒的,是你的預期與結果落差;情緒勒索你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電子書】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從印度哲學思維,找回真實的自己
繼《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後 又一創新力作 人有聚焦負面的天性,看事情往往會「你們都有,我卻沒有」; 人有思考節能的天性,總是「一因論」,上演想法私奔效應; 人有腦補劇情的天性,經常憑空講出非真相的故事; 人有未來不可測的悲觀天性,帶有不可能改變的末日感…… 面對人的諸般天性,作者透過印度哲學的洞見和覺察練習, 帶領我們一層層遠離斷見、跳脫認知陷阱,活出生命大智慧。 印度哲學的人生輪觀點, 帶我們從清晰的「認知─情緒─行動」環節, 不斷向內鬆綁、放下、轉化, 直至心下豐足圓滿。 現代人對「情緒勒索」一詞大多不再陌生,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勒索你的往往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當對方的反應與我們的預期不符,放大的感受,錯誤的認知,在在扭曲強化了種種情緒。 印度哲學裡一直有理智的「認知─情緒─行動」人生輪觀點,因為理性的認知到事物與情緒的面貌,可以為我們的心帶來平靜與專注,幫助我們採取更貼近真實且有利於自己的行動。 複雜的人際問題,也能以印度哲學的思維來解決與回應,因為不論外在問題為何,我們都可以往內轉換想法,鬆綁被自己勒索的情緒、被自我綁架的認知,用更寬闊的觀點與心境,化解人生難題。 印度哲學的思維練習,不只是訓練我們保持理性,感到內在平靜, 也在於瓦解我們解決問題時會有的恐懼感受與諸多想像。 當我們能看出自己主觀認知上的錯誤, 對客觀現實有更貼近的認識, 就能戰勝人類天性之中思考節能又悲觀的本能, 從生存模式轉為真正自在的生活在這個世上。 本書揭示了從正常的感受,到扭曲的情緒之間,會經歷的三種歷程。 認知到這樣的過程,就像是為你和你的心提供了「你不需要這樣想」的靜心解方。 而印度哲學「如實」的思維練習,則從每一天遇到的問題開始,不再像過去一樣,以為自己一定得這樣想、那樣做,最終能讓你的思想更符合現實,遠離斷見與常見的認知陷阱。 本書特色 ◎繼《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後,90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熊仁謙,再一創新力作:以印度哲學解析現代人被自我認知綁架,而無法活出快樂自由自主的生命。 ◎獨特印度哲學觀:相較於西方科學與世界觀,看待情緒問題的分科治學態度,本書依循印度哲學的傳統,以跨學科、多元世界觀的概念,討論情緒如何構成、被扭曲、誤解,包括對事件的起因、本質、結果的探討與看法。 ◎提出自我認知謬誤的新觀點:比如,對於「情緒勒索」新解──看出是情緒勒索,還不夠;真正勒索你情緒的,是你的預期與結果落差;情緒勒索你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電子書】日本儒學之社會實踐
「日本思想」是否就必須是日本「固有」的?若是,則儒學這一與東亞有所關聯,而且是「外來」的思想,是否就淪為與日本思想本質無關的、在研究對象之外的呢?然而事實卻是,自古以來至近代終戰為止,日本儒學不僅以各種形態介入政治、道德、教育層面,亦不斷參與建構大和民族之自我認同,乃至輔翼宣揚日本軍國主義!日本儒學在社會實踐與制度化方面的嘗試摸索,期間歷經援用儒學、改造儒學、曲解儒學到反思儒學,而最終走向純粹學術研究,一言以蔽之的「日本儒學」,彷彿一位千面郎君,誰知廬山真面目?
【電子書】薄伽梵歌
聖典中的聖典;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薄伽梵」在印度的靈性傳承裡,代表的是上主在地球上的化身;《薄伽梵歌》即意為上主之歌(The Song of God),係記載上主克里希納(Lord Krishna)與阿朱納(Arjuna)王子間一場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對話——關於靈性知識的揭示,是超越宗教的宇宙真相和人生哲理。 《薄伽梵歌》是最重要的印度教修行聖典,同時也是許多印度大修行者最重視的一部經典,對今日之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很多層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聖雄甘地在他的自傳中說:「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薄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薄伽梵歌》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全書十八章,共七百行詩句。《摩訶婆羅多》敘述同為俱盧族的持國王(Dhritarashtra)百子與般度(Pandu)五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王權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戰爭在俱盧之野進行。由於持國王眼不能視,毗耶娑願意賜給他視力,讓他看到戰爭的情況。但持國王不忍親眼看到親族間的殺戮,毗耶娑遂將靈視的力量賜予他的大臣山佳亞,由山佳亞將戰況敘述給持國王。《薄伽梵歌》敘述的就是開戰前,克里希納與阿朱納王子間的一場靈性對話,藉由山佳亞之口說與持國王聆聽。 在這場對話之後,接著的就是為期十八天的戰爭,戰況空前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持國王一方全部罹難,般度一方也幾乎只剩下般度五子存活。 俱盧之戰是歷史上的戰役,同時也是心靈的戰場。《薄伽梵歌》中的般度五子,代表的是我們認同的個性,而持國百子正是我們所不認同的陰影。不論認同與否,都是小我的一部份。小我既是造化所為,所以也是虛妄而不永恆的。克里希納在《薄伽梵歌》中一再地提醒我們,應平等看待一切二元對立的事物:好惡、成敗、榮辱、冷熱等皆然;從內在捨棄,不執著,並時時專注於至上。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不親身參與戰爭,卻擔任阿朱納的馬夫,正意味著我們應讓上主成為我們的馭者。 總結來說,《薄伽梵歌》有兩個主要啟示:第一是捨棄與臣服。捨棄是放下對外在事物、內在欲望與感官感受的執著;臣服則是更進一步放下自我,將自己交給上主,全然地接受上主為我們所作的任何安排。 第二個啟示是克里希納在這場對話的最後對阿朱納說的:「……你是我所摯愛的」,這是上主對我們的保證。我們原本就是上主的子女,在世間汲汲營營為名為利,無非也是反映著我們內心對愛的需要與渴望;只要捨棄與臣服並專注於上主,我們終可感受到上主無所不在的愛而永不匱乏。 本書對照的英文版為普羅希(Shri Purohit Swami)的英譯本。普羅希的英文簡明,很多地方有《聖經》、《道德經》與佛經的簡單美,對首次接觸《薄伽梵歌》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版本。同時,本書譯者撰寫的導讀,就《薄伽梵歌》的歷史、背景,與主要觀點等做了一整體的介紹,是想認識《薄伽梵歌》的最佳參考資料。
【電子書】薄伽梵歌(中英對照本)
聖典中的聖典;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薄伽梵」在印度的靈性傳承裡,代表的是上主在地球上的化身;《薄伽梵歌》即意為上主之歌(The Song of God),係記載上主克里希納(Lord Krishna)與阿朱納(Arjuna)王子間一場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對話——關於靈性知識的揭示,是超越宗教的宇宙真相和人生哲理。 《薄伽梵歌》是最重要的印度教修行聖典,同時也是許多印度大修行者最重視的一部經典,對今日之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很多層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聖雄甘地在他的自傳中說:「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薄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薄伽梵歌》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全書十八章,共七百行詩句。《摩訶婆羅多》敘述同為俱盧族的持國王(Dhritarashtra)百子與般度(Pandu)五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王權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戰爭在俱盧之野進行。由於持國王眼不能視,毗耶娑願意賜給他視力,讓他看到戰爭的情況。但持國王不忍親眼看到親族間的殺戮,毗耶娑遂將靈視的力量賜予他的大臣山佳亞,由山佳亞將戰況敘述給持國王。《薄伽梵歌》敘述的就是開戰前,克里希納與阿朱納王子間的一場靈性對話,藉由山佳亞之口說與持國王聆聽。 在這場對話之後,接著的就是為期十八天的戰爭,戰況空前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持國王一方全部罹難,般度一方也幾乎只剩下般度五子存活。 俱盧之戰是歷史上的戰役,同時也是心靈的戰場。《薄伽梵歌》中的般度五子,代表的是我們認同的個性,而持國百子正是我們所不認同的陰影。不論認同與否,都是小我的一部份。小我既是造化所為,所以也是虛妄而不永恆的。克里希納在《薄伽梵歌》中一再地提醒我們,應平等看待一切二元對立的事物:好惡、成敗、榮辱、冷熱等皆然;從內在捨棄,不執著,並時時專注於至上。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不親身參與戰爭,卻擔任阿朱納的馬夫,正意味著我們應讓上主成為我們的馭者。 總結來說,《薄伽梵歌》有兩個主要啟示:第一是捨棄與臣服。捨棄是放下對外在事物、內在欲望與感官感受的執著;臣服則是更進一步放下自我,將自己交給上主,全然地接受上主為我們所作的任何安排。 第二個啟示是克里希納在這場對話的最後對阿朱納說的:「……你是我所摯愛的」,這是上主對我們的保證。我們原本就是上主的子女,在世間汲汲營營為名為利,無非也是反映著我們內心對愛的需要與渴望;只要捨棄與臣服並專注於上主,我們終可感受到上主無所不在的愛而永不匱乏。 本書對照的英文版為普羅希(Shri Purohit Swami)的英譯本。普羅希的英文簡明,很多地方有《聖經》、《道德經》與佛經的簡單美,對首次接觸《薄伽梵歌》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版本。同時,本書譯者撰寫的導讀,就《薄伽梵歌》的歷史、背景,與主要觀點等做了一整體的介紹,是想認識《薄伽梵歌》的最佳參考資料。
【電子書】經典詮釋與生命會通
本書輯錄二十二篇文稿,大抵可分為四大部份。一、經史辯證,凡六篇。主要環繞「經」與「史」作一理解、詮釋與辯證。二、儒家經典與研究方法,凡五篇,旨在闡發儒家經典要義及解經方法。三、六經皆文,凡六篇,意在闡發「經學」與「文學」之關涉,分從文學視域討論《詩經》、《孟子》,並將桐城後學的文法論導出。四、生命型態與存在感受,凡五篇,旨在論述經學家如何會通經典以與時代作一因應,並昭揭個人存在的感受。
【電子書】梵我思辨: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
佛學權威木村泰賢經典著作 東亞六派哲學研究首撰 印度思想精華中 梵與我之奧義探究 在印度哲學中, 前彌曼差等六派堪稱是最為完善的學派, 印度思想之精華可以說是盡含蘊於此中。 就如歐洲學者所言,若提到印度哲學,馬上令人想到「六派哲學」。然而在作者當時所處時代,以日本人而言,僅僅透過漢譯經論,略知有數論派及勝論派,至於其他四派,連名稱都不知的人為數不少。因此,在介紹印度古代思想史之後,作者進而提筆撰述此書。 本書是木村泰賢的第二本著作,出版於1915年,當時作者年僅三十六。其第一本著作是1914年出版,與高楠順次郎合撰的《印度哲學宗教史》。1916年,作者因此書獲得帝國學士院的恩賜賞(這是對於有獨創性的學術著作或研究成果由學士院推選,以天皇名義賜予的,原則上一年只賜給一位成績最優的),是佛學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本書除第一篇總敘、附錄(數論之三德論),主體是以六個篇幅分別介紹前彌曼差、數論等六派的名義、思想起源、教理以及與佛教的交涉。除了內容敘述,也提出鑽研的方法,既提出問題,又兼顧批判,既可當作初學者的入門書,又是專門研究者的參考書。在撰寫時,作者盡可能參照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材料的處理方面,直接以原典作為依據;對於各派的思想,系統性地掌握其要領。書中常引用漢譯佛典中有關此等學派的論述,並揭出彼此思想或文獻上的關係,進而隨處可見作者就各派所說與西洋哲學之思想上作比較,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意欲勾勒出印度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所占位置的企圖。 本書特色 ★此書可說是臺灣最新中譯本。 ★臺灣佛教專家江燦騰教授強力推薦,並為此書寫序。 ★譯者文筆非常好,學術又很專業,非常有獨特性,針對一些宗教或哲學研究學者提供一個優良的參考資料。
【電子書】會思想的蘆葦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巴斯卡(B. Pascal) 人難免老病衰亡,然而思考改變了一切。 人不單單只是會思想的蘆葦,更可能是會關懷、會施予且擁有生命喜悅的蘆葦! 「人,為何而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諸如此類現代人常有的大哉問,在傅佩榮教授的書中往往可以找到解答。他主張人生意義的發現,必須透過「覺醒」的過程,由渾渾噩噩的日常生活與俗務羈絆中「驀然回首」,生命才能向上提升。 以巴斯卡哲言為題的《會思想的蘆葦》,闡明蘆葦極易受到風雨摧折,正如人之難免老病衰亡。但是人能夠「思想」,由此卻改變了一切;而思想要如何提升並深化,才能煥發光明、燭照生命意義並展示生命境界,可說是這本書關心並探究的主旨。 傅佩榮教授以哲學為豐厚基底,融會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以及作家本身的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全書分為四大部份,首先「闡明境界」,由抉擇、覺悟、修行、智慧而開顯四種不同的境界,期許每個人都可以由辨認自己的鼓聲,走出自己的人生。接著開展的「致知途徑」,八篇文章簡明而深刻,是對於思想方法之簡單而完美的導引,之前沒有機會研究哲學的讀者皆可以用為參考。 十分特別的是,「人間關懷」一輯中有多篇評述宗教問題的文章,對於始終莫衷一是的宗教現象的釐清界定,有一些幫助。而最後的「返本開新」,以淺顯方式說明傅佩榮多年來研究儒家人性論的心得及其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困惑與徬徨的低谷,此時哲學最能賦予勇氣和智慧。這本傅佩榮教授的經典文集,多年來鼓勵了不少青年朋友,經由這獨立思考與判斷的養成過程,發現人的本質在於創新,進而能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實現更完美的生命。 本書特色 ★傅佩榮教授經典勵志文集新版重出。 ★精闢闡述引用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加上作家自身的研究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 ★全書深入淺出,解答青年朋友對人生及生涯規劃的困惑。
【電子書】會思想的蘆葦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巴斯卡(B. Pascal) 人難免老病衰亡,然而思考改變了一切。 人不單單只是會思想的蘆葦,更可能是會關懷、會施予且擁有生命喜悅的蘆葦! 「人,為何而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諸如此類現代人常有的大哉問,在傅佩榮教授的書中往往可以找到解答。他主張人生意義的發現,必須透過「覺醒」的過程,由渾渾噩噩的日常生活與俗務羈絆中「驀然回首」,生命才能向上提升。 以巴斯卡哲言為題的《會思想的蘆葦》,闡明蘆葦極易受到風雨摧折,正如人之難免老病衰亡。但是人能夠「思想」,由此卻改變了一切;而思想要如何提升並深化,才能煥發光明、燭照生命意義並展示生命境界,可說是這本書關心並探究的主旨。 傅佩榮教授以哲學為豐厚基底,融會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以及作家本身的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全書分為四大部份,首先「闡明境界」,由抉擇、覺悟、修行、智慧而開顯四種不同的境界,期許每個人都可以由辨認自己的鼓聲,走出自己的人生。接著開展的「致知途徑」,八篇文章簡明而深刻,是對於思想方法之簡單而完美的導引,之前沒有機會研究哲學的讀者皆可以用為參考。 十分特別的是,「人間關懷」一輯中有多篇評述宗教問題的文章,對於始終莫衷一是的宗教現象的釐清界定,有一些幫助。而最後的「返本開新」,以淺顯方式說明傅佩榮多年來研究儒家人性論的心得及其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困惑與徬徨的低谷,此時哲學最能賦予勇氣和智慧。這本傅佩榮教授的經典文集,多年來鼓勵了不少青年朋友,經由這獨立思考與判斷的養成過程,發現人的本質在於創新,進而能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實現更完美的生命。 本書特色 ★傅佩榮教授經典勵志文集新版重出。 ★精闢闡述引用中西偉大思想家的智慧,加上作家自身的研究體悟,寫成這一系列啟發思考、勉勵人生的精華文章。 ★全書深入淺出,解答青年朋友對人生及生涯規劃的困惑。
【電子書】現象學與古典哲學的詮釋問題
二十世紀的「現象學運動」影響了存在哲學(存在主義)、哲學詮釋學、解構主義、現代美學、藝術哲學等等,以及所謂「後現代的文化思潮」之發展。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對「中華古典哲學」的反思,似乎可以從歐洲的現象學運動之思潮中,找到一些足以對話和互為理解的可能。本書就試著嘗試這種互為理解與東西文化交涉的努力,希望提供給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讀者們,開顯出一扇觀照內外在的哲學之門,而通過這扇門能夠走向人生的智慧之旅。
【電子書】東方大師的驚人智慧
一個源自東方的神祕力量一堂激發潛能的心靈課程足以創造無限可能的智慧一位來自西方的心靈導師,在偶然間接觸了一位來自東方的神奇人士,他發現,原來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東方土地上的大師們,就曾發掘隱藏於大自然的許多奧祕。這些掌握人生真諦的大師們,不僅能夠遠離疾病困擾,得以青春永駐,而且沒有煩惱和恐懼,生活愉悅和幸福。於是,他決心將這個祕密告訴世人,他在浩如煙海的東方著作中尋找,向來自東方的神祕高人學習,終於他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祕密!本書凝聚了四千多年以來,東方大師們的寶貴經驗,讀完本書,便能輕鬆獲得古印度瑜伽修練者,得以超越一切的神奇智慧。大師們所傳授的理念可以被輕而易舉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你不需要進行試驗,也不需要再懷疑或猜測,只需要每天幾分鐘的實踐,便可以打開通向能量寶庫的大門,進而取得輝煌的成功。◎最新原版經典譯著
【電子書】拉達克里希南
作者通過對拉氏的生活時代、主要著作、思想淵源和人生經歷的多方面研究,較全面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吠檀多不二論的世界觀、神秘主義的直覺論、精神宗教的理想、東西方比較哲學和宗教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印度教傳統的倫 理觀以及教育思想等。全書貫穿著歷史性和科學性,不但總結出他對印度傳統哲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突出了他的哲學研究的兩大成果,即直覺論和東西方哲學的比較觀。最後指明了他對印度哲學的影響。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 領略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風采及印度哲學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