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那些美好的人啊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續作── 懷抱無法挽回的悲傷,成為守護彼此的防風林 & ※「有些話我要對先離開的同學說──我們絕對不會忘記你們。 日後重逢,希望你們也不要忘記我們,我們都要記住彼此18歲時的樣子。」 ※ 「叔叔,我該怎麼辦?」我沒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無法告訴孩子,我們的國家很安全,放心,國家會把大家都救出去。 也無法對他說,這個國家不安全,自己的命只能自己救。 ※ & 既是生還者、也是救助者的乘客,藉由眼神認出當初救下的孩子; 經歷喪妻之痛的海關,為失去孩子的父親在孩子護照蓋下出境章; 搜尋遺體的民間潛水員不堪病痛決意自殺,死前決定見罹難者家屬最後一面; 生還學生無法忘懷老師最後的身影,立志回到母校成為老師; 誓言尋求真相的父親相信穿上哆拉A夢玩偶裝,就能穿越任意門,回到船沉之前; 曾在大霧的港口與學生擦身而過的攝影師,繼承了學生的拍攝計畫; 在燭光示威集會舞臺上,生還學生與為救自己而罹難的學生母親緊緊相擁; 認為自己在消費死亡而意志消沉的作家,難以擺脫自責的枷鎖…… & 【關於本書】 2014年4月16日,從韓國仁川港開往濟州島的「世越號」客輪沉沒,造成304人罹難,2017年3月才正式展開打撈船體作業。在世越號沉寂海底的三年間,不只罹難者家屬,更有眾多渴望真相的人努力奔走、要求真相,在韓國掀起滔天巨浪,成為喚醒韓國民眾關注公共安全的警鐘。 本書共收錄八篇短篇小說,作者再度發揮驚人的布局與採訪實力,以溫柔卻飽含力道的筆鋒,寫下與那年春天有關的記憶與哀悼、反省與自責。當災難的破壞力如海嘯般退去,留下來的人無可迴避的必須擁抱痛苦,尋找活下去的力量。這趟看不見出口的旅程,成為無數美好的人相遇的開端,他們在彼此的眼淚與笑容中明白: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悅,只要一個小小的喜悅,就能熬過巨大的悲痛。
【電子書】那些美好的人啊:永誌不忘,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續作── 懷抱無法挽回的悲傷,成為守護彼此的防風林 & ※「有些話我要對先離開的同學說──我們絕對不會忘記你們。 日後重逢,希望你們也不要忘記我們,我們都要記住彼此18歲時的樣子。」 ※ 「叔叔,我該怎麼辦?」我沒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無法告訴孩子,我們的國家很安全,放心,國家會把大家都救出去。 也無法對他說,這個國家不安全,自己的命只能自己救。 ※ & 既是生還者、也是救助者的乘客,藉由眼神認出當初救下的孩子; 經歷喪妻之痛的海關,為失去孩子的父親在孩子護照蓋下出境章; 搜尋遺體的民間潛水員不堪病痛決意自殺,死前決定見罹難者家屬最後一面; 生還學生無法忘懷老師最後的身影,立志回到母校成為老師; 誓言尋求真相的父親相信穿上哆拉A夢玩偶裝,就能穿越任意門,回到船沉之前; 曾在大霧的港口與學生擦身而過的攝影師,繼承了學生的拍攝計畫; 在燭光示威集會舞臺上,生還學生與為救自己而罹難的學生母親緊緊相擁; 認為自己在消費死亡而意志消沉的作家,難以擺脫自責的枷鎖…… & 【關於本書】 2014年4月16日,從韓國仁川港開往濟州島的「世越號」客輪沉沒,造成304人罹難,2017年3月才正式展開打撈船體作業。在世越號沉寂海底的三年間,不只罹難者家屬,更有眾多渴望真相的人努力奔走、要求真相,在韓國掀起滔天巨浪,成為喚醒韓國民眾關注公共安全的警鐘。 本書共收錄八篇短篇小說,作者再度發揮驚人的布局與採訪實力,以溫柔卻飽含力道的筆鋒,寫下與那年春天有關的記憶與哀悼、反省與自責。當災難的破壞力如海嘯般退去,留下來的人無可迴避的必須擁抱痛苦,尋找活下去的力量。這趟看不見出口的旅程,成為無數美好的人相遇的開端,他們在彼此的眼淚與笑容中明白: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悅,只要一個小小的喜悅,就能熬過巨大的悲痛。
【電子書】杏仁
我不會哭,不會笑,不懂得愛,也不懂得恨, 直到他教會我如何疼痛,如何自責。 這是身為怪物的我,與另一個怪物相遇的故事…… & 榮獲韓國「創批青少年文學獎」 讀者感動熱議,譽為小說界的《秘密森林》 & ★ 韓國「YES 24.com」4星好評 ★【作家】凌性傑、馬欣、楊双子 真心推薦 & 那天,六死一傷。 先是母親和外婆,再來是三名試圖阻止的路人和一名警察,最後則是那名男子。 他選擇了自己做為胡亂揮刀下的最後一名被害者,在救護車趕到之前,就已宣告死亡。 而我,只是靜靜看著這一切發生在我眼前。 一如往常,那樣面無表情地。 & 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一組構造,大小、形狀跟杏仁差不多,因此被稱為「杏仁核」。 受到外部刺激時,杏仁核會亮起紅燈, 根據不同的刺激性質,我們會感覺到喜歡或討厭、不安或害怕。 但我的杏仁核好像壞掉了,受到刺激也沒有絲毫反應。 醫生說這是「述情障礙」,所以我不太了解為什麼別人會笑或哭, 母親和外婆嘗試了各種方法想治好我, 但對我來說,開心和難過,都只是抽象的概念; 對我來說,情緒和同感,都只是模糊的印刷字體。 & 外婆為了保護我而死,母親成了植物人,我卻連一滴眼淚都無法報答。 兇手的遺書寫著「今天笑著的人,都將跟我一起離開」, 是我的異常救了我, 從那天起,我變成別人眼裡的「怪物」,沒血沒淚,冷酷無情。 & 直到我遇見另一個怪物。 坤,他擁有所有我失去的東西,優渥的家境、健康的家人、張牙舞爪的感情。 他就像是正相反的我,總是克制不了情緒,對人暴力相向。 坤把折磨我當成新的樂趣,拳打腳踢,從不手軟, 但如果坤想要的,是在我的臉上找到一絲表情變化,那他永遠贏不了我。 & 我想知道在他殘忍暴力的偽裝下,是不是也有隻躲在暗處啜泣的弱獸; 我想知道在我無動於衷的表情下,是不是也有能與人同哭同笑的按鈕。 我想要拯救他。 還是真正渴望被拯救的,其實是我? 《杏仁》是兩位少年的成長故事,從初見面的水火不容,到終能在相處的過程中舐拭對方的傷口,互相拯救彼此。這本書帶給冷漠的現代社會沉重的一擊,模糊了「正常」和「異常」的界線,告訴我們,只要有人理解,即使是「怪物」,也能蛻變成為他人的救贖。正如作者所說:「我認為人類之所以會成為人,或是成為怪物,兩者都是源自於愛。我想寫一個這樣的故事。」
【電子書】謊言
──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真人真事改編── 「我在乎的不是找到的人數,而是沉船內還有多少人!」 潛入沉船內、找到他的那瞬間,我哭了。 在能見度只有20公分的深海,原本只擔心頭燈出問題, 沒想到讓能見度變成0的,是我的眼淚。 ★韓國教保文庫店員票選為2016「今年的韓國小說」! ★即將改編為電影! ★「在酷夏讀這本書,不禁為人們的冷漠與虛情假意感到心寒。」──韓國總統文在寅 潛水員是沒有嘴巴的。 即使不簽保密合約,專業潛水員也絕不會透露工作內容。 對做過的工作說三道四只會扯自己後腿, 所以,話越少越好──最好當個啞巴。 羅梗水以為離開了孟骨水道,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然而真實的世界比孟骨水道更凶險── 「全員救出!」 「事件發生當下派了五百多名潛水員搜救。」 「每找到一具遺體,潛水員還能多領五百萬獎金。」 「潛水員找到遺體也故意不帶上岸,想提高獎金價碼。」 「家屬拿的高額補償都是國民的稅金,還好意思在這邊絕食抗議?」 各種謊言接連襲來,彷彿巨大的水壓讓他們將要窒息。 逼得羅梗水決定張開嘴巴,控訴這個比深海更寒冷黑暗的世界。 海警也好,船員也好,如果有一個人能到船裡叫大家逃出來, 那304個人就不會喪命了,但4月16日早上,沒有這樣一個人。 2014年4月16日,載著476人的客輪「世越號」從韓國仁川港出發,在前往濟州島途中發生事故沉沒,造成304人罹難。事發後,陸續傳出船長不顧乘客自行逃難、政府機關未在第一時間展開救援等許多令人震驚的消息,引爆輿論撻伐。 本書以此事件中負責到沉船內搜尋罹難者遺體的潛水員金冠灴為原型,寫下潛水員不為人知的經歷。潛水員在搜尋遺體期間,不但潛水次數超越身體負荷,心中更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白日,潛水員與各種後遺症搏鬥;夜晚則在夢中再度回到沉船內,見到那些孩子們。但當意外發生,政府卻遺棄了他們,不僅收回醫療補助,甚至要潛水員揹黑鍋,迫使他們終於浮出水面、打破沉默,與社會的誤解對抗。 作者金琸桓實際採訪罹難者家屬、生還學生、義警、政府官員及醫師等事件相關人物,揭發現實的殘酷,更突顯潛水員與留下來的人們永不放棄尋求真相的勇氣,展現強韌的生之力量。
【電子書】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
──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真人真事改編── 「我在乎的不是找到的人數,而是沉船內還有多少人!」 潛入沉船內、找到他的那瞬間,我哭了。 在能見度只有20公分的深海,原本只擔心頭燈出問題, 沒想到讓能見度變成0的,是我的眼淚。 ★韓國教保文庫店員票選為2016「今年的韓國小說」! ★即將改編為電影! ★「在酷夏讀這本書,不禁為人們的冷漠與虛情假意感到心寒。」──韓國總統文在寅 潛水員是沒有嘴巴的。 即使不簽保密合約,專業潛水員也絕不會透露工作內容。 對做過的工作說三道四只會扯自己後腿, 所以,話越少越好──最好當個啞巴。 羅梗水以為離開了孟骨水道,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然而真實的世界比孟骨水道更凶險── 「全員救出!」 「事件發生當下派了五百多名潛水員搜救。」 「每找到一具遺體,潛水員還能多領五百萬獎金。」 「潛水員找到遺體也故意不帶上岸,想提高獎金價碼。」 「家屬拿的高額補償都是國民的稅金,還好意思在這邊絕食抗議?」 各種謊言接連襲來,彷彿巨大的水壓讓他們將要窒息。 逼得羅梗水決定張開嘴巴,控訴這個比深海更寒冷黑暗的世界。 海警也好,船員也好,如果有一個人能到船裡叫大家逃出來, 那304個人就不會喪命了,但4月16日早上,沒有這樣一個人。 2014年4月16日,載著476人的客輪「世越號」從韓國仁川港出發,在前往濟州島途中發生事故沉沒,造成304人罹難。事發後,陸續傳出船長不顧乘客自行逃難、政府機關未在第一時間展開救援等許多令人震驚的消息,引爆輿論撻伐。 本書以此事件中負責到沉船內搜尋罹難者遺體的潛水員金冠灴為原型,寫下潛水員不為人知的經歷。潛水員在搜尋遺體期間,不但潛水次數超越身體負荷,心中更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白日,潛水員與各種後遺症搏鬥;夜晚則在夢中再度回到沉船內,見到那些孩子們。但當意外發生,政府卻遺棄了他們,不僅收回醫療補助,甚至要潛水員揹黑鍋,迫使他們終於浮出水面、打破沉默,與社會的誤解對抗。 作者金琸桓實際採訪罹難者家屬、生還學生、義警、政府官員及醫師等事件相關人物,揭發現實的殘酷,更突顯潛水員與留下來的人們永不放棄尋求真相的勇氣,展現強韌的生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