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一次讀懂西洋繪畫史:解密85幅名畫,剖析37位巨匠,全方位了解西洋繪畫的歷史
一本書讓你融會貫通西洋繪畫史, 學會以專家的眼光觀察細節、掌握背景, 深入領略大師創作精髓,感受名畫藝術之美! 專為喜愛藝術的讀者編寫的西洋繪畫入門圖解,精選大師畫作搭配精簡扼要的解說與圖表, 呈現作品的歷史背景、畫作特徵、作品寓意及作畫技法等鑑賞關鍵, 更針對一般人觀賞作品時不會注意到的細節,放大畫作局部加以說明, 連同畫家的生平故事,讓讀者觀賞名畫時,除了最直接的感官享受,還能學習各種相關知識。 【本書特色】 全書精選37位繪畫大師與85幅代表性畫作: 從文藝復興、印象派到現代主義; 依畫作派別分門別類,輕鬆理解西洋繪畫的傳承脈絡; 人物年代簡明圖解,一次搞懂各時期藝術家; 作品時空背景描述,深入了解畫作背後的創作意涵; 畫作細部放大解析,從微小細節了解畫家欲傳達的隱諱含意。 &
【電子書】從心所欲:蘇曼殊詩畫論稿
本書從一代詩僧蘇曼殊的生平時代及其禪學思想出發,以他的繪畫作為研究標的,對他的思想、繪畫、繪畫觀念以及藝術成就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通過深入分析和適當概述,對蘇曼殊的身分定位、繪畫風格及文化價值取向,進行學理性界說。構築蘇曼殊作為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一個獨具個性的畫家全貌。
【電子書】仙女日常奇緣
玉皇大帝何時來接我?低而不俗‧趣味惡搞臺北美術獎入選藝術家倪瑞宏的圖解仙女手冊…………隨書附…………☆仙女精美拉頁、仙女沙龍美照、仙女桃花改運法☆「對我來說,好的藝術家就是創作高級垃圾的人類,垃圾也有分高級和低級嗎?那就要看是誰製造的,如果是仙女製造的呢?」——倪瑞宏☆一個(榮耀一生)的仙女研究計畫這是一部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奇緣。自出道就被外界稱為「仙女」藝術家的倪瑞宏,本書記載著她的「成仙之路」,主軸是畢業後立志要當藝術家的她(而且必須是仙女藝術家),以仙女身分做了哪些讓人看了不知該說些什麼好的事。為了展開仙女創作之路,她跑去參加宮廟以「擲筊」論輸贏的仙女甄選比賽,順利獲得神明旨意拿到仙女認證頭銜,自此展開讓她「榮耀一生」的仙女行動藝術,諸如:․拿仙女證照來說嘴,打勾。․以仙女身分拯救多名寂寞善男的人生,打勾。․加入仙女陪侍產業進行田調,打勾。․穿仙女裝現身穿得理所當然,打勾。․受邀舉辦仙女說明會,打勾。․當大家都在網路瘋仙女送公文時,早已走在時代尖端,打勾。․寫了一本仙女研究論文再出版成書,打勾。☆一本(沒那麼純)的仙女研究手冊大學和研究所時期即以仙女身分進行創作,倪瑞宏從古代七仙女傳說開始,越走越偏(鑽),到深入探索各種有趣冷門的「台式壞品味」小歷史——葡萄公主選拔賽佳麗、電動花燈的魅惑力量、蓬萊仙山電視台之謎。透過畫作和創作,她「翻玩」甚至「曲解」日常生活中的仙女符號(空姐、選美皇后、兩性女王、酒店和伴遊小姐),並且融入追尋自我價值的生命經驗,重新定義仙女這回事,寫出:☆第一部分:如何定義仙女,在大中華文化的薰陶下,仙女又是怎麼誕生?☆第二部分:介紹仙女居住所在,台灣式的烏托邦「蓬萊」樂土又在哪裡?☆第三部分:關於仙女符號在日常生活的重新定義,哪些人是理想真仙女?☆第四部分:作者自我認同崩解的哀傷段落,也是整本書最反仙女的單元?☆一位(又鏘又認真)的仙女研究者人人都說「仙女」很鏘,行為很鏘、創作很鏘、邏輯跳躍,整個人都很鏘。在研究仙女的八年間,無論是書寫、繪畫、製作裝置,到實際走訪激發她創作的仙女場域,她都極度認真。寫這本書也一樣,倪瑞宏重新審視這些年的創作歷程,猶如通靈招魂,抑或將自身丟入食物營養萃取機,吐出來的精華,是她強烈創作欲下與「藝術幻象」纏鬥的過程,展現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包括:◎記錄生活周遭遇到的各種荒謬處境——特別是全世界最難解惑的感情困擾。◎創作材料方面偏好使用包裝紙盒——因為包裝紙盒形狀很美跟聞起來很香。 ◎進入藝術狀態時磁場也會跟著改變——觀眾會因為看了作品特別找她談心。◎她會將觀眾與個人經驗融合一起——並利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這整個過程。 ◎以特殊觀點調度手中的圖像與顏色——畫中扁平的少女們是她僱用的演員。◎向世人展示獨特的人間觀察學——作品的幽默特質能帶給人們一些小快樂。
【電子書】創造生命的奇蹟:詩人畫家曾威皓
不要小看生病的小孩,他不但可以創造許多奇蹟,更可以向世人見證:活著真好! ◎作者威皓曾因罹患腦瘤中斷學業,療養後恢復上學,卻發現已忘記原本學習過的文字、數學、繪畫等能力,必須忍著病痛重頭學起。 ◎在媽媽、家人、師長的陪伴下,威皓走過最艱難的時刻,並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他的生命故事與努力精神,值得年輕學子學習。 ◎本書收錄作者的繪畫、新詩、書法等創作,並以中英對照的方式呈現,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與對自己的期許。 國小三年級考進美術資優班,國小五年級獲得新竹縣美術班組比賽第一名,國小畢業時卻赫然發現腦瘤!……即使備受病痛煎熬,威皓依然突破難關完成學業,並創作出一首首好詩與書法、水彩等多樣作品,展現他純真又高尚的靈魂! 十二歲就生重病的威皓,無法像正常的小孩跑跳碰,稍有不適即嘔吐,身體的狀況導致情緒起伏劇變,性格、心性如同幼稚園小孩一般,因身心備受煎熬,威皓對人生領悟獨樹一格。在他的詩畫世界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帶著童真、卻又富含禪意的作品,充滿著創造力,讓人在無限的想像空間裡,自由自在地翱翔。威皓所描繪的世界讓紅麈世界忙茫盲的人們,有個真正的美麗心靈世界可去休養或療傷。 Since the age of twelve, Wei-Hao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illness. He could not run around like other children. Since Wei-Hao’s body could not absorb water normally, he always had to bring his bottle with him to take in water, went to the toilet frequently, and vomited easily. Because of his sickness, Wei-Hao became emotional and capricious. However, the suffering gave him a unique view of life. His paintings are full of naiv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metaphorical meanings. These creative works of paintings and poems leave much space for imagination and let our minds be free. They encourage people to get out of their blindly busy life, let the tired minds rest, and allow the injured to be healed.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難關難過,關關過。不要小看生病的小孩,他也可以創造許多奇蹟, 不要認為自己是沒用的小孩,其實你是最棒的,努力往前衝!什麼都不要怕!謹將此書獻給為小孩犧牲、奉獻一生的爸爸、媽媽們。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One hurdle after another, each hurdle would be overcome, one by one. Don’t underestimate the sick kid. He can create miracles. Don’t feel worthless. Everyone is unique and good for something. Keep forward and have no fear.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all the parents who devote their whole life to their children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733.pdf
【電子書】菅野泰紀:鉛筆艦船画集
我(作者)對可以表現出軟性畫風的鉛筆深深著迷,同時透過鉛筆可以描繪出軍艦畫作的細節之處。雖然船艦畫作無可避免會與「戰爭繪」相互連結,但我想創作的並非「戰爭繪」。 我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各軍艦乘組員的慰靈彰顯祭活動當中。為了能讓參與祭典的遺族、相關者以及逝去的英靈,能夠透過畫作想像與軍艦共同暢行的場景,我懷抱著強烈的使命感,不停的揮筆創作其奔馳的英姿。為了保衛祖國與摯愛的人,無數的將士們懷抱著無比信念及驕傲,搭乘各式軍艦勇赴戰場。而描繪出滿懷雄心壯志、乘風破浪朝汪洋四海挺進的船艦正是軍艦肖像畫的精神所在。 在畫作上,能讓人感受到動感、聲響,甚至可以嗅聞到現場的氣息是我作品的追求目標。此外,軍艦上的必要元素還有「人」的存在。描繪出與軍艦共赴遠洋的將士氣勢,也是畫作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請務必在畫作中,感受洋面的波濤、吹過海面的風聲以及海潮的氣味,以及搭乘在艦艇上諸多將士的呼吸心跳。在畫作裡,站立於防空砲陣地、凝望著天空戒護的官兵,或許正是您的父祖輩。 鉛筆是任何人都會使用的最基本繪畫工具之一。基本上,就是畫線勾勒、上墨塗色,加上其他種技法加以組合之後,呈現出柔和的表現形成一種極具深意的繪畫風格。 雖然是黑白畫作,但依然充滿深意。從畫面中可以讀到作者的種種意念,而其中帶給鑑賞者最為強烈感受的莫過於色彩。的確未上色的作品會讓人感到樸素,但是正因缺乏色彩的干擾,可以讓鑑賞者充分發揮想像空間,去體會原作想傳達的原始意念。
【電子書】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附人物點評)
日本第一款以台灣漫畫家命名的電玩遊戲 《鄭問之三國誌》絕版畫集在台首次磅礴出版!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 台灣漫畫大師鄭問——彩墨揮灑,創新詮釋三國經典豪傑 《阿鼻劍》編劇馬利——撰文點評,鎔鑄《三國演義》原典 鄭問,1990年代受講談社之邀,前往日本連載《東周英雄傳》,不但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還贏得「天才、鬼才、異才」的稱號。也因此受邀與開發《Grandia》系列的日本遊戲廠商 Game Arts 合作,推出遊戲——《鄭問之三國誌》。 這款以「畫師」命名的遊戲,有超過一百多幅三國人物的肖像,皆由鄭問親自繪畫,令人印象難忘。透過仔細的臉部刻畫及獨到的動作設計,鄭問筆下的三國英雄性格鮮明,無論是卿相或武將都透著一股靈氣及傲氣,縱橫三國的壯志雄心躍然紙上。 2001年,《鄭問之三國誌》遊戲上市,日本角川也在2002年推出原書名為《鄭問畫集:鄭問之三國誌》的華麗圖錄,但已成絕響。2019年,大辣以「人物點評版」磅礴推出《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以鄭問工作夥伴《阿鼻劍》編劇馬利的觀點、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典文句,讓讀者可以重新認識鄭問筆下的三國人物風流。 從群雄割據到三國鼎立再到統一中國,鄭問的圖與馬利的文,相互輝映表現出英雄霸主之間才識膽略的較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鮮明的人物性格造就最後的成敗,也決定了各路英雄人物自身的命運。 除了鄭問用畫筆精采地賦予三國豪傑鮮明的形象及靈魂,《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還特別收錄當初牽線鄭問與日本動畫公司的小川和久先生訪談、鄭問本人對三國創作的分享,以及鄭太太王傳自女士的解說。 繼2018年「千年一問」台北故宮大展,2019年,「故宮╳鄭問 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前進故宮南院!
【電子書】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黃金時代:西斯汀天庭十面〈金銅圓牌〉系列研究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在西方視覺藝術史上的成就卓絕瑰偉。直至今日,西方藝術史學界對於米開朗基羅一生橫跨雕刻、繪畫、素描、壁畫、建築、工程,以及詩篇文稿等的研究探討不曾停頓,足證其創作魅力跨百代而不衰。 & 1508年至1512年間,米開朗基羅應「武士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 1443-1513)請託,在梵諦岡使徒宮(Apostolic Palace)西斯汀小教堂的天庭繪製壁畫,這系列壁畫創作被譽稱為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冠冕,也是米開朗基羅個人藝術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亮麗輝煌的西斯汀天庭壁畫中,有一組環形的「金銅圓牌」壁畫,這系列的「金銅圓牌」共計十面,每面上皆敷塗金箔,仿青銅赭色為底,直徑一律135公分;這些金銅圓牌繪製於天庭頂簷壁框(cornice)中央,九幅〈創世記〉壁畫中五幅窄框的兩端,並由天庭上二十位造形絕美、古典俊秀的裸體少年兩人一組,以輕盈緞帶牽持來做處理表現。 & 對於這一系列的金銅圓牌壁畫,數百年來學界對其題旨解讀未有交集,研究空間猶存。本書作者羊文漪教授以傳統視覺藝術史的圖像詮釋學視角,解析米開朗基羅創作這系列金銅圓牌壁畫的闡釋思維;同時爬梳天庭壁畫委託案的始末、壁畫繪製的當時狀況,並回溯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宗儒略二世神權及政權雙重象徵身份的文化背景,為此項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觀看取徑。
【電子書】畫家之眼(三版)
★路米斯繪畫觀念集大成之作★ 達文西的透視法、林布蘭的光線、塞尚的形體、梵谷的色彩…… 畫家用一雙不尋常的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即使世界是荒蕪一片的沙漠,畫家仍能從中找到美的路徑。 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17張圖解分析 水彩名家簡忠威——專文解說 培養畫家之眼,12項美的要素大揭密 本書是路米斯繪畫觀念的集大成之作,蒐羅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與作者自製17張圖解分析,綜合以上,就是剖析「美」的解方。路米斯不只是一位繪畫大師,更是傑出的藝術教育家。正因為他善於引導讀者思辯,因此他的畫作、教材與教誨,都深受讀者喜愛,並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與畫家,即便是不懂得作畫的藝術愛好者,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達文西說:「繪畫不是複製眼前一切,卻對它一無所知。」本書向讀者揭示「眼前所見,要比你所知更多」,書中核心的12項繪畫原則,即是古今內外每位繪畫大師追尋美的歷程,更是鍛鍊「畫家之眼」的內功心法。讀者可以在本書中學習:從觀看生活,到藝術創作;從欣賞藝術,到美學追求。 ◎什麼樣的畫,才算得上是好畫作 能夠取悅你的畫,就是好畫作,而美就是令人愉悅的最重要因素。畫家在生活周遭追尋美的可能,並以繪畫技巧把美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令畫家愉悅,而這個過程結束後的畫作,能使大眾愉快不以。因此,學會以「畫家之眼」看待事物,是追尋美的第一步。 ◎熟稔「繪畫的原則」,美才能俯拾皆是 題材之所以難找,是因為觀看的角度太少。作者羅列12項繪畫的原則,從「統合感」開始說起,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如何從眼前所見的畫面觀察取材,如何「簡潔」主題,並且「設計」出令人怦然心動的比例構圖。如何調和「色彩」與「韻律」。「繪畫的原則」即是「美的要素」。 ◎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畫家的寫生獨門技法 如果要追求作品的極致美感、統合感與巧思,畫出令人讚嘆不已的畫作。畫家必須從各種面向研究主題。但最重要的,是先從「塊面明度」與「色彩」兩者出發,將所見畫面編排設計,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作者告訴你,寫生最重要的是如何簡化主題,並將眼前所見統合為一,才能畫出傑作。 ◎內涵和美,從「好看的畫作」提升至「美的畫作」 美是一股情感力量,畫家可以從各種地方找到美。但為什麼一般大眾卻力不從心呢?那是因為我們混淆「好看」與「美」兩者。美的畫作有深度內涵,即便從景象單一的環境中,也能找到美的存在;而好看的畫作通常沒有真正深入或終於自然。畫家為了畫出美的畫作,終其一生研究眼前所見的真實。 ◎技法即是風格,無法複製 習畫者如果要更進一步淬煉出個人風格,必須先熟練繪畫基本功。畫家的技法即是風格,只能由畫家本人創造,無法從他人那複製。必須先學會如何觀察,培養你的「畫家之眼」。作畫的困難之處,就是忘記觀察的力量,每位畫家所知道的一切,都從自己的積極努力而來,從實作中找答案。 「如果你畫手時遇到困難,你總是能找到最好的老師,那就是你自己的手。」 本書不同於一般藝術史著述,以繪畫大師的角度出發,不只提供讀者觀看的方法、藝術的知識,更催化讀者的創造力。即便不舉起相機、不拿起畫筆,眼前所及之處,創作與美俯拾皆是。 本書特色 ★富知識性但極易閱讀,提供技術指引,也啟發對美學意義的探索。 ★以12項繪畫原則為章節,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領略繪畫奧義。 ★蒐集61幅經典畫作,帶領讀者運用原則,解讀維梅爾、林布蘭、莫內、梵谷、馬諦斯等大師作品。 ★路米斯自製17張圖解分析,深入解析寫生、設計、比例等觀念。
【電子書】牆壁上的藝術之謎:傳世壁畫背後所隱藏的故事
看懂傳世壁畫的每一個細節, 進入藝術世界的必備讀物。 來自遠古的《野牛圖》;古城龐貝重見天日的《讀書女孩》;註定背叛的《最後的晚餐》;將仇敵畫入畫中的《最後的審判》;天才集會的《雅典學院》;莫高窟靈動飄逸的《伎樂圖》;明代壁畫之最《法海寺水日觀音》…… 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 從遠古的洞窟到莊嚴的教堂。 從早期紀錄生活的工具到一門藝術。 壁畫不光只是單純的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歷史的傳承。 最早期壁畫或許只是單純的紀錄,但漸漸的人們開始產生美感。壁畫的重點,也不在是紀錄,而是創作,從歷史傳奇、神話英雄、宗教信仰等,全都變成了創作題材。描畫的方式也隨著時代改變,從乾壁畫到濕壁畫甚至是蛋彩畫。 一百幅壁畫作品它們的精彩,它們的物語,都在故事裡。 本書收錄100則你不可不知的壁畫故事,並將壁畫分為中西兩個部份,讓讀者用不同的角度欣賞壁畫之美。 一個傳承超越百年歷史的壁畫,是有著什麼樣的創作背景、技巧手法?透過100則壁畫的故事,帶你深入瞭解壁畫背後的故事。 透過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和一個個趣味十足的故事,你將走進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去體味那些凝固在牆壁和屋頂上的永恆之美,瞭解用色彩記錄的歷史和傳奇,感悟石窟寺廟裡的佛道世界。
【電子書】塞尚
他,用一顆蘋果,征服了全世界,令梵谷、高更為之震懾,更深刻影響了畢卡索。 他,曾經無數次被官方評審委員拒於門外,卻虜獲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心。 他是塞尚。 在無數次的實驗中,全心全意探索自己藝術之路的同時,如何抗拒外界評論的壓力? 母親無悔的支持,是他藝術追尋的堅定盟友;無話不談的摯友,卻上演了一場背叛戲碼,他又如何面對內心的衝突,逐步走向一座無人能夠超越的孤峰? 本書特色 「藝術家的故事」系列 塞尚,從十九世紀起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畫給人第一眼的印象,蘋果既不豐潤也不鮮美,靜物畫的透視角度奇特,然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對色彩與明暗的精闢解析。 &&& 作者用一連串的小故事,非理論性的小說口吻,將塞尚的人格特質及其畢生追求訴諸筆端,讀者將明顯感受到作者對塞尚的喜愛。 *適讀年齡:國中 *注音:無
【電子書】母親的肖像:推動藝術搖籃的手
她,傳遞了感性與直覺的基因,提供了美學的教養; 她,與藝術家之間,作品美學的延展及觸碰的主題息息相關。 & 是美學,也是情感…… 藉由創作,15位藝術家與母親進行了一場成人的對話。 & ★ 達文西、杜勒、安格爾、馬奈、惠斯勒、高更、梵谷…… 本書收錄了15位知名藝術家鮮為人知的私下生活與真實面貌,字裡行間充滿著生動的描繪。搭配畫作,分析畫家在描繪母親肖像時的心理情結,並整理出畫家與家庭間的關係。最終,引領讀者透過藝術家的目光,再一次感受肖像中的情感。 本書特色 1.本書介紹了15位藝術家與他們的母親,透過藝術家與作品間關係與背景,書信、照片等紀錄,側寫了藝術家的情感形貌。 2.收錄超過100幅畫作、素描草圖,引領讀者分析藝術家的心理情結與美學的延展。
【電子書】世界畫家圖典【速查極簡版】:達文西、塞尚、梵谷、畢卡索、安迪沃荷……,106位改變西洋美術史的巨匠
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究竟神祕在哪? 莫內《睡蓮》系列,為何被奉為傑作? 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何以被定義為立體派的開端? 每一幅被稱為「名畫」的作品背後都有緣由, 緣由之中,必有一個勇敢的畫家, 傳奇皆由「創新」、「實驗」、「衝撞」、「反叛」而來。 認識106位風格畫家,便能串起600年西洋美術史,讀懂無數世界名畫! 【最精要的西洋美術史,最友善的速讀版】 ★篇幅簡潔:一個跨頁,認識一位畫家,無須背景知識、沒有冗長文字。 ★豐富扼要:畫家故事、代表作、鑑賞重點,關鍵資訊,一目了然。 ★全彩圖解:手繪畫家圖像,名畫作品,圖文搭配好理解。 ★方便記憶:大量簡易圖表、插圖,免除苦記長串畫名與拗口的英文人名。 ★速查索引:適合當作通史索引書,可依需求再逐一深入研究,速查畫家年代與風格。 是否經常在「名畫」面前,看不懂美在哪裡﹖甚至常覺得「這也算藝術」嗎? 事實上,每幅名畫,經常都代表著某個時代美感觀念的縮影,要學會鑑賞名畫,往往要從這些背景著手,而一些具代表性的世界畫家,便是每個時代美學風格的詮釋者,甚至是改變藝術發展的領航者。因此,從了解這些代表性的畫家為起點,便是掌握「美術風格脈絡」與「名畫鑑賞能力」的最佳捷徑。舉例而言: 達文西到底為什麼被視為偉大的藝術家?他諸多貢獻之一,是他發明了「暈塗法」這種繪畫技法。暈塗法是將油彩層層平塗於畫板上,混合多種色彩以模糊輪廓線,製造「錯視」。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正面觀賞《蒙娜麗莎》時,沒有感覺到她的笑意;但若稍微偏離一個角度觀看,彷彿能看出她嘴角上揚,淺淺微笑。 而400年後,印象派大師莫內,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由「光影」和「色彩」組成,因此以類似速寫的筆觸,紀錄眼前所見之物,畫出一種朦朧、夢幻般的風景。與達文西相比,莫內更是完完全全放棄了輪廓線;因此《睡蓮》系列之所以經典,除了美感,更因為它這種繪畫風格,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創舉。 至於20世紀初的立體派創始者畢卡索,則完全打破過往藝術「再現」或「模仿」自然的概念,徹底分解形體再由畫家自行重新組合。為此,我們不能以欣賞古典作品的眼光,解讀《亞維儂的少女》,因為畢卡索想要創作的,是隸屬於畫作本身的「形、色」世界,而非自然秩序。 本書從106位畫家出發,介紹18種藝術風格,希冀藉由簡易方便、速查翻閱的形式,讓欲仔細疏理西洋美術史風格發展,卻始終無法清楚掌握的讀者,提供一本能快速理解,方便查閱的圖典;讓我們跳脫「名畫有看沒有懂」的框架,從單純欣賞「色彩、明暗、構圖」的形式美,晉身欣賞更深入的「意義美」,翻轉過往的審美經驗。 ●14世紀後半~16世紀:文藝復興&& & 「達文西」精通繪畫、雕刻、解剖學、物理學,是文藝復興的通才代表。 「米開朗基羅」認為,靈魂被包覆在石頭中,應該用雕刻刀徹底解放。 「拉斐爾」是後世西洋繪畫的典範,深深影響新古典主義的誕生。 ●16世紀~18世紀前半:矯飾主義∕巴洛克 「林布蘭」擅長強烈光影對比的肖像畫大師,打破文藝復興的沉穩構成。 「維梅爾」兼具寫實與抒情的完美構圖,將日常生活詩意化,善於描繪尋常小事。 「阿欽伯鐸」喜愛用動、植物組合創造的複合式肖像畫,被認為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的鼻祖。 ●18世紀末~19世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安格爾」拉斐爾的追隨者,極力追求犀利精確的圖像、蜿蜒的曲線。 「德拉克洛瓦」深受魯本斯和米開朗基羅的影響,開創充滿動態活力與豐富色彩的歷史畫。 「透納」放棄描畫實物和細部的英國風景畫大師,為印象派的理論闢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派∕後印象派 「莫內」開啟印象派之路,世界是由光影、色彩組成,而非形體。 「秀拉」是印象派的分支-點描派,以更科學的技法,讓色彩在人體的視網膜中自動成色。 「塞尚」主張大自然的一切,皆可由「形體」表現,是對印象派過於追求光影的反叛。 ● 20世紀初: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 「馬諦斯」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脫離自然的摹仿。 「畢卡索」利用破碎、切割畫面呈現三度空間,影響後世未來派與表現主義。 「達利」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影響,以「潛意識」和「直覺」入畫,徹底打破傳統。 ●20世紀末:現代藝術 「波洛克」抽象表現主義始祖,促成紐約行動畫派,使美國紐約成為世界藝術中心。 「安迪.沃荷」促使藝術世俗化、商業化,使用絹印版畫技法不斷重現圖像,帶動普普藝術。 「李奇登斯坦」善用大眾生活的事物,以網點圖案重新仿製,讓「模仿」再次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電子書】世界畫家圖典【速查極簡版】
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究竟神祕在哪? 莫內《睡蓮》系列,為何被奉為傑作? 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何以被定義為立體派的開端? 每一幅被稱為「名畫」的作品背後都有緣由, 緣由之中,必有一個勇敢的畫家, 傳奇皆由「創新」、「實驗」、「衝撞」、「反叛」而來。 認識106位風格畫家,便能串起600年西洋美術史,讀懂無數世界名畫! 【最精要的西洋美術史,最友善的速讀版】 ★篇幅簡潔:一個跨頁,認識一位畫家,無須背景知識、沒有冗長文字。 ★豐富扼要:畫家故事、代表作、鑑賞重點,關鍵資訊,一目了然。 ★全彩圖解:手繪畫家圖像,名畫作品,圖文搭配好理解。 ★方便記憶:大量簡易圖表、插圖,免除苦記長串畫名與拗口的英文人名。 ★速查索引:適合當作通史索引書,可依需求再逐一深入研究,速查畫家年代與風格。 是否經常在「名畫」面前,看不懂美在哪裡﹖甚至常覺得「這也算藝術」嗎? 事實上,每幅名畫,經常都代表著某個時代美感觀念的縮影,要學會鑑賞名畫,往往要從這些背景著手,而一些具代表性的世界畫家,便是每個時代美學風格的詮釋者,甚至是改變藝術發展的領航者。因此,從了解這些代表性的畫家為起點,便是掌握「美術風格脈絡」與「名畫鑑賞能力」的最佳捷徑。舉例而言: 達文西到底為什麼被視為偉大的藝術家?他諸多貢獻之一,是他發明了「暈塗法」這種繪畫技法。暈塗法是將油彩層層平塗於畫板上,混合多種色彩以模糊輪廓線,製造「錯視」。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正面觀賞《蒙娜麗莎》時,沒有感覺到她的笑意;但若稍微偏離一個角度觀看,彷彿能看出她嘴角上揚,淺淺微笑。 而400年後,印象派大師莫內,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由「光影」和「色彩」組成,因此以類似速寫的筆觸,紀錄眼前所見之物,畫出一種朦朧、夢幻般的風景。與達文西相比,莫內更是完完全全放棄了輪廓線;因此《睡蓮》系列之所以經典,除了美感,更因為它這種繪畫風格,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創舉。 至於20世紀初的立體派創始者畢卡索,則完全打破過往藝術「再現」或「模仿」自然的概念,徹底分解形體再由畫家自行重新組合。為此,我們不能以欣賞古典作品的眼光,解讀《亞維儂的少女》,因為畢卡索想要創作的,是隸屬於畫作本身的「形、色」世界,而非自然秩序。 本書從106位畫家出發,介紹18種藝術風格,希冀藉由簡易方便、速查翻閱的形式,讓欲仔細疏理西洋美術史風格發展,卻始終無法清楚掌握的讀者,提供一本能快速理解,方便查閱的圖典;讓我們跳脫「名畫有看沒有懂」的框架,從單純欣賞「色彩、明暗、構圖」的形式美,晉身欣賞更深入的「意義美」,翻轉過往的審美經驗。 ●14世紀後半~16世紀:文藝復興&& & 「達文西」精通繪畫、雕刻、解剖學、物理學,是文藝復興的通才代表。 「米開朗基羅」認為,靈魂被包覆在石頭中,應該用雕刻刀徹底解放。 「拉斐爾」是後世西洋繪畫的典範,深深影響新古典主義的誕生。 ●16世紀~18世紀前半:矯飾主義∕巴洛克 「林布蘭」擅長強烈光影對比的肖像畫大師,打破文藝復興的沉穩構成。 「維梅爾」兼具寫實與抒情的完美構圖,將日常生活詩意化,善於描繪尋常小事。 「阿欽伯鐸」喜愛用動、植物組合創造的複合式肖像畫,被認為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的鼻祖。 ●18世紀末~19世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安格爾」拉斐爾的追隨者,極力追求犀利精確的圖像、蜿蜒的曲線。 「德拉克洛瓦」深受魯本斯和米開朗基羅的影響,開創充滿動態活力與豐富色彩的歷史畫。 「透納」放棄描畫實物和細部的英國風景畫大師,為印象派的理論闢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派∕後印象派 「莫內」開啟印象派之路,世界是由光影、色彩組成,而非形體。 「秀拉」是印象派的分支-點描派,以更科學的技法,讓色彩在人體的視網膜中自動成色。 「塞尚」主張大自然的一切,皆可由「形體」表現,是對印象派過於追求光影的反叛。 ● 20世紀初: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 「馬諦斯」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脫離自然的摹仿。 「畢卡索」利用破碎、切割畫面呈現三度空間,影響後世未來派與表現主義。 「達利」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影響,以「潛意識」和「直覺」入畫,徹底打破傳統。 ●20世紀末:現代藝術 「波洛克」抽象表現主義始祖,促成紐約行動畫派,使美國紐約成為世界藝術中心。 「安迪.沃荷」促使藝術世俗化、商業化,使用絹印版畫技法不斷重現圖像,帶動普普藝術。 「李奇登斯坦」善用大眾生活的事物,以網點圖案重新仿製,讓「模仿」再次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電子書】莫內與印象派畫家
稻草堆、白楊樹、睡蓮、水塘、荷花、拱橋、盧昂教堂…… 莫內,以光影變幻掀起藝壇風雲,在世界藝術史上畫下嶄新的一頁。 &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表現技法,特別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他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曾以同一主題在不同時間和氣候下的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與氣氛,觀察大自然中最細緻的變化。莫內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對近代繪畫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本書詳述莫內的一生與其繪畫生涯中各階段的創作歷程,包括啟蒙老師布丹、印象主義先驅馬內,志同道合的鄰居兼好友雷諾瓦,以及與塞尚、德加、畢莎羅等著名印象派畫家的交誼,並且結合莫內著名畫作,讓讀者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本書特色 1.詳述莫內繪畫生涯歷程及與布丹、馬內、雷諾瓦、畢莎羅等著名印象派畫家的交誼。 2.以傳記形式結合著名畫作方式撰寫,更能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3.精緻彩圖收錄88張莫內生平重要作品。
【電子書】炙熱的星空,孤寂的靈魂
字裡行間,是他對藝術及人世的詠嘆。 生前不受歡迎,身後卻受世人喜愛的梵谷,一直要到二十七歲後才開始畫家生涯。然而,短暫人生之末卻也是他的創作巔峰。世人熟知的《向日葵》、《麥田群鴉》等傑作,多半是他在人生最後二年間畫成。 《炙熱的星空,孤寂的靈魂——梵谷書信選》內容多擇自他在人生最後兩年的一八八八年前後;梵谷此時已離開巴黎,遷居法國南部作畫。在這些與胞弟和摯友的通信中,梵谷強烈表達出他對藝術的觀點、創作理念、畫作用色想法,荷蘭「老大師」的啟發,以及他對法國南方地景、光線、顏色、人物的細膩描述和觀察。 對於了解畫作之外的梵谷,這批書信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他在信中的字裡行間,毫無偽裝地透露出他對生活景況的感慨,對天地自然的讚嘆,對藝術至美的追求,同時展現出他時而激昂、時而溫柔的性情。對於了解當時畫壇和印象派的發展,這批信件也提供了一扇窺見時代靈光的奇妙窗口。
【電子書】最強天后
天上聖母制服趴 誰是台灣最強天后? 不是江蕙!不是阿妹!不是蔡依林!不是謝金燕! 無庸置疑,一定是環繞海洋的島國,每一處港口每一個鄉鎮均可見的天后──媽祖。 我們所熟悉的媽祖,都是香火繚繞後的身影,目光低垂慈祥的母性角色,這是她從人昇格為神後,我們所投射的形象。 但媽祖有無其它樣貌,在其年輕時,是否會娥眉淡掃,略點胭脂…… 在其青春期,是否也有過俏麗模樣,甚至也有目光投注的身影…… 是否也會呼群引伴,與友人們相約趕赴巿集,而每個青春年少都會努力裝扮自己,呈現出嫵媚甚至性感的神態…… 插畫家蚩尤,在畫完《制服至上》之後,回首關注這塊土地上的諸神。 蚩尤的畫風華麗細緻,創作擅長結合女性千姿百態的展現。他表示,世間最優美的線條都在女性身上,無論是手指、髮絲、眼睛的形狀……這次作品《最強天后》重新呈現媽祖由神回到青春年少、娉婷女仙、妙齡美女的姿態與容貌,正如觀世音菩薩示現美女像來度化世人一般,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目光。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台灣媽祖的誕生日子,也就是她的生日,在各地媽祖廟也應該開始準備一連串為慶生活動「媽祖繞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這個趴踢熱鬧非凡,陣頭表演從民初早期單純敲鑼打鼓舞獅舞龍表演,到了現代文明為了讓廟會活動更豐富內涵更像嘉年華會,神偶團、樂隊表演、電子花車大遊行,讓整個進香遶境活動增加了熱鬧氣氛。 蚩尤畫筆下新潮又具古典美的媽祖形象描繪,對台灣迎媽祖廟會活動的實地觀察,以及媽祖信仰的重要元素,都巧妙的呈現在畫面之中。除此之外,新潮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土地公,以及四海龍王、註生娘娘、中壇元帥、八仙等民間熟悉的神明,也都一一躍然於紙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傳統的吉祥紋樣之外,台灣本土許多特有的動、植物也都成為媽祖服飾中的視覺焦點,令人嘆為觀止!
【電子書】世界藝術家舞台:瞬間捕捉才華洋溢的靈魂之美
世界藝術家舞台:瞬間捕捉才華洋溢的靈魂之美 & 在藝術風景中,我們經由藝術家的轉譯,為觀者呈現他們眼中的真實,每一項藝術品都是一扇窗景,為觀者打開一扇窗,無論內容是浪漫或寫實,畫作描繪的景象都能讓我們得以與當代社會人民生活的一角融合,愈偉大的藝術家愈是如此。 & 悠久的時間讓藝術家們積澱、沉寂,在經過幾個世紀的汰選後,把美好的東西,都留給了我們欣賞。 & 一窺大師內心深處美麗的靈魂;30 位藝術大師生平,60 幅經典名作賞析。邀您走入雄奇優雅、百花齊放的藝術殿堂。 & 本書從這為數眾多的藝術家作品當中,精選出自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洛可可、浪漫派、印象派至新藝術運動,共30位足以彰顯各個時代繪畫風格的畫家,每位畫家配以其代表作及自畫像,並以輕鬆、雋永、生動的文字,描寫藝術家生平中彰顯其獨特個性的種種奇聞逸事中,引領讀者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了解各時代的繪畫精神之流轉。
【電子書】陳持平畫集:卷三
無論多忙每天都畫!持續無間斷創作進入第208天!累積畫作472幅! 百大名醫用畫戰勝了壓力與憂鬱! 小蠟筆帶來的大療癒! & 陳持平畫冊收錄了百大名醫陳持平醫師自2013年開始,拾起蠟筆每日一畫的作品,共計157張畫作,內容包羅萬象,畫風簡單而富含童趣。 & 陳持平醫師擅長用色彩鮮豔的蠟筆,將他日常生活觀察一一畫下,成為風格獨一無二的獨特作品。身為台灣知名的婦產科醫師,陳持平在忙碌的行醫生涯中,每天抽 出一小時,在畫紙上揮灑自己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迄今,他一日一畫的計畫仍未中斷,目前已累積近兩百張的作品。他的畫冊以「時間序列」作為彙編準則,讀者 可看見他剛開始投入繪畫領域的青澀與生疏,一直到近期在構圖用色上有足長的進步。 & 閱讀陳持平的畫集,能感受到名醫掩藏在白袍下的,那顆對大地萬物、對愛與人生最真摯關懷的心。
【電子書】陳持平畫集:卷二
陳持平畫冊收錄了百大名醫陳持平醫師自2013年開始,拾起蠟筆每日一畫的作品,共計157張畫作,內容包羅萬象,畫風簡單而富含童趣。 陳持平醫師擅長用色彩鮮豔的蠟筆,將他日常生活觀察一一畫下,成為風格獨一無二的獨特作品。身為台灣知名的婦產科醫師,陳持平在忙碌的行醫生涯中,每天抽出一小時,在畫紙上揮灑自己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迄今,他一日一畫的計畫仍未中斷,目前已累積近兩百張的作品。他的畫冊以「時間序列」作為彙編準則,讀者可看見他剛開始投入繪畫領域的青澀與生疏,一直到近期在構圖用色上有足長的進步。 閱讀陳持平的畫集,能感受到名醫掩藏在白袍下的,那顆對大地萬物、對愛與人生最真摯關懷的心。
【電子書】陳持平畫集
陳持平白袍下的感性靈魂 陳持平,行醫將近四十個年頭,是台灣知名的婦產科醫師,名列百大名醫之一,也是產前遺傳診斷的巨擘。一身白袍,一臉自信的笑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那固執追求完美的個性,無論在臨床上、教學上,都一絲不苟、認真以對。在醫界已然站穩地位的陳持平醫師,在將近耳順之年,突然拾起他此生從未接觸過的───畫筆,在二〇一三年的聖誕節前夕,開始每天一畫的「創作淬鍊之旅」。而從他拾起畫筆的那天開始,從無間斷,無論醫師工作有多忙碌、繁重,他仍利用閒暇時間,持續而堅持地,用畫筆豐富身心靈。素人畫家陳持平醫師所選擇的畫具,不是水墨,不是油彩,而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蠟筆。「蠟筆,大概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接觸的畫具,不管是畫在紙上,還是畫在牆上,蠟筆都成為孩子『傳達豐富靈感及想像力』的媒介,而陪伴孩子成長的蠟筆,也是無毒環保的畫具,適合人人使用。」陳持平從不輕視這「好像沒什麼難度」的畫具,相反的,他很享受並善用這信手捻來、隨時可畫的趣味。他能在閱讀書報雜誌、攝影及旅遊叢書時擷取靈感,也可以在街頭巷尾看見某個場景,立刻在心裡勾勒出初稿;也可以將心中對宗教、生命的熱愛,活靈活現地躍於紙上……一盒蠟筆,一張隨手取得的A4圖畫紙,就開始了陳持平的「快意人生」。繪畫帶給陳持平的不只是創作的成就感、釋放壓力的愉悅感,更拉近了親子關係,將想與孩子分享的心情,幻化為張張色彩鮮明、構圖生動的作品。陳持平感性地說,兩個優秀的女兒繼承父母衣缽,讓他覺得驕傲滿足,但日以繼夜的醫師工作,使他和孩子聚少離多,沒能陪孩子一起成長,始終是心裡的遺憾。陳持平拿出女兒去年送給他的聖誕驚喜----將他的畫彙編成冊。「我想女兒們明白,爸爸留給孩子最珍貴的資產,不是財富權勢,而是這一張張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畫作,這等於是爸爸的靈魂、爸爸的生命軌跡,也是我最想傳達給孩子的真心。」如今因為畫,陳持平和孩子們有了溝通話題;因為畫,他與家人朋友有了交流管道;因為畫,他結交了不同領域的朋友……簡單的蠟筆,卻能帶給陳持平深刻綿長的感動,甚至改變了生活。陳持平感性地說,繪畫是促進心靈健康的仙丹妙藥,自己雖是素人畫家,但他希望以自己為例,鼓勵大家用畫作紓解壓力、用畫作關懷社會、用畫作觀察世界……對陳持平醫師而言,畫,是藝術,更是人生的縮影。他將持續創作,用這單純而美好的童稚之心,領略世界的美。Sketch of the ArtistThe Artistic Soul in a White CoatChih-Ping Chen, a distinguished Taiwanese obstetrician-gynecologist who has practiced medicine for nearly four decades, is not only selected as one of the 100 best doctors in Taiwan, but also recognized as the master of prenatal genetic diagnosis. Wearing a white coat and a confident smile, Chen always gives a first impression of earnestness and meticulousness in pursuing perfection both in clinical and teaching practice.Despite his prestige in the medical world and his age of nearly 60, Chen started a hobby that he had never tried before—painting. On the Christmas Eve of 2013, he embarked on an adventure of creativity and artistry, and has since drawn pictures every single day in his leisure time, despite his demanding and busy hospital job.As an amateur painter, Chen did not choose popular materials such as ink or oil paint, but something more primitive and basic—crayons. “Crayons are probably the first painting tool every little kid starts with. Whether they are used on paper or on a wall, crayons have become a medium through which kids show their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as well as a great companion during kids’ childhood. They are also a non-toxic and eco-friendly painting tool for everyone,” said Chen.Chen has never taken lightly this seemingly easy tool, but truly enjoyed and fully utilized his crayons as an access to spontaneous and serendipitous fun of painting. He would get ideas while reading newspapers, magazines or books related to photography and tourism. He would sketch any interesting scene in any given corner in the city. He would also demonstrate his religious belief and his love for life on paper. With a box of crayons and a sheet of A4-size drawing paper, Chen gets as much fun as he can, at any moment.Crayon painting has not only given Chen a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pleasure that relieve his daily stress, but has also brought him and his daughters closer, as he shares hi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rough one after another colorful and vivid pictures. Chen is proud of his two daughters, who are also medical doctors, but there have always been some regret that he has not been able to accompany them throughout much of their childhood, due to his busy job. During the interview, Chen took out the Christmas surprise his two daughters gave him—a compiled album of his crayon works. “I think they realized that the best treasure their father could leave them is not wealth nor power, but these paintings that are uniquely drawn by him. These works have reflected my inner self, recorded my life, and represented my love for my children,” said Chen.Thanks to these paintings, Chen has a lot more to talk about with his daughters, and his communication with his family and friends became more frequent, and he even made friends with people in various fields other than medicine. Some
【電子書】拔仔庄的畢卡索:花蓮富源鄉12位畫家阿嬤的生命故事
花蓮富源鄉12位畫家阿嬤的生命故事,在花蓮縣瑞穗鄉的「拔仔庄」地區,有一群年屆遲暮的阿嬤們,因緣際會下拿起畫筆,面對一張張的白紙,勾勒、塗抹出她們各自的生命經驗,畫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在林興華老師所成立的農村老人繪畫班,歷經多年,阿嬤們由遲疑轉而確立,透過圖畫娓娓道來她們的故事。這本書中的十二位素人畫家,在生命的波瀾轉趨穩定之際,透過手中的畫筆,於人生之海中舀起一抹浪花,躍然紙上,也躍出閃現的藝術靈光。 本書特色&&&& 將這這十二篇生命故事介紹給讀者,透過這些躍然紙上的故事,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拔仔庄阿嬤龐沛的生命力,也從她們身上窺見拔仔庄在地的土地記憶以及同屬於那個時代的某種時代精神。
【電子書】大地之歌:徐曉燕的鄉土寫實主義
中國油畫年展金獎得主徐曉燕& 鄉土寫實經典作品 結合風之寄小說,文字圖畫交織的土地關懷大作 & 一部以六個樂章組成「在路上」的西藏旅程 文字和圖畫相織而成的大地關懷之作 中國油畫年展金獎得主 徐曉燕鄉土寫實經典作品 風之寄小說《西藏奇緣》 風之寄以六個樂章的西藏傳奇小説,呈現動人的鄉土寫實主義,並收錄具土地關懷意識的當代藝術家徐曉燕一生代表性畫作。
【電子書】下午茶。如此美麗:卡通一代江衡的藝術
一部描寫下午茶傳奇的小說繪本中國卡通一代經典作品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典藏慾望偶像與超現實波普江衡是中國卡通一代的代表性人物,更是首位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收藏作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本書收錄江衡六十多幅油畫精品,並為您道出一場扣人心弦、浪漫唯美的下午茶商場故事。本書特色商場小說,搭配江衡的超現實波普繪畫,小說與當代藝術相映加成想像力的作品。
【電子書】尋寶記:豈夢光油畫精選
一部貫穿57幅油畫的魔幻小說中國超現實主義經典作品「東方想像」代表性藝術家風之寄魔幻主義色彩小說中國當代想像繪畫的代表人物:豈夢光的繪畫作品──《火.阿房宮》的表層下,原來還有另一幅畫!那是一張火燒前「阿房宮」巍峨的原貌,而畫的?頭,竟隱藏著秦始皇的藏寶訊息!用小說搭配畫作、述說畫作、解構畫作,風之寄將帶給讀者美學與文學並存的魔幻色彩饗宴。本書特色 以魔幻主義小說重新詮釋豈夢光的超現實畫作,賦予畫作新的詮釋意義和深度。全書配有多幅豈夢光的全彩經典畫作。
【電子書】畫出新世界-美國華人藝術家
本書所寫的華人藝術家,不論是在美出生、或旅居美國、或是過客,他們在藝術創作生涯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開風氣之先」,「在美國畫出新世界」! 共分成三大部分: 輯一:「早期美國華裔藝術家」,共探訪十六人。早期美國華裔藝術家當然不只這十六位,但這些是我們「上窮碧玉下黃泉」才找到的資料,或訪問到畫家本人或家屬。他們或是在美出生,再回中國受教育,或是在中國出生,然年紀很小就來美,最後而成就為不凡的藝術家。 輯二:「旅美華人藝術家」:受訪的藝術家都先在自己的國家成名,且在藝壇佔有一席之位,然後才旅居美國多年的專業藝術家。 輯三:「過客」:雖不是長期居美,但來美架起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樑不遺餘力的藝術家。書中介紹歐豪年與李奇茂兩位國畫家。其中,歐豪年教授大手筆慷慨贈畫印第安那波里斯大學,因而設有「歐豪年美術館」,對美國社會人士了解中華文化,將有長遠的影響。書中「特別報導:葉公超家族收藏背後的故事」,這一篇,令筆者在撰寫時特別感動和感傷。它道盡一個世代追求至美藝術的家族,卻因政治迫害,而逼得後代寧願選擇將全部珍貴書畫收藏,不願留在祖國,而悉數贈予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永久典藏。本書特色★ 針對在美國華裔藝術家,無論是移民第一代,或是後來才僑居的畫家,皆對其生平與藝術生涯做一詳細的敘述,可讓讀者瞭解華人在美國藝術界的成就。
【電子書】彩裸:高山嵐人體畫藝術
彩裸的素材雖單純以女性體態之美為主題,但透過藝術家高山嵐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思維,以飛揚的線條,運筆氣勢的餘韻,寫實中寫意,具象中抽象,讓我們體會到由物象到眼觀到心會而到圖象的一貫,心手相應,一氣呵成,詮釋出這些經典之作。在這些經典畫作中,有萬變形象的創造和多樣豐富色彩的繪畫性,也可感受到畫中那飄逸著優美旋律的音樂性。還會有那麼紮實,層層交錯深度空間的雕塑性。
【電子書】56歲這一年的56天 : 一個畫家機車環島寫生的記憶
機車環島寫生 我已經遲了30年畫下完整的海岸美景 台灣已經遲了500年洪東標說環島寫生他已經遲了30年,但畫下海岸之美的台灣已經遲了500年,機車環島很容易,但機車環島的同時畫100張以上寫生作品就不容易,環島公路1200公里很好走,但貼近海岸的環海小路3000公里就不好走,環島一圈5天很愉快,但環島一圈56天加上畫百張的海岸作品就很辛苦,洪東標將30多年繪畫的經驗和功力盡其功於一役十五世紀葡萄牙人經過臺灣,驚見臺灣美麗的海岸景觀。五百年來,卻從沒有一位藝術家為她留下完整的記錄。電視中一群八十餘歲的老人以機車環島圓夢,令人感動,回想自己三十幾年前也曾經有過機車環島的夢想,卻迫於生計從未實現。期盼現在的自己能以粹煉三十年的繪畫能力,循著臺灣海岸線進行環島寫生,為自己所珍愛的土地留下完整的記錄。 當有這樣一個環島寫生的構想之後,我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幾乎想的都是這一件事。我試著與身邊朋友去溝通這個觀念,結果受到很正面的肯定跟鼓勵,大家都鼓勵我儘可能的去實現,所以我就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終於,我做到了。 我相信,你要把全部的心思放在這一塊夢想,自然這個世界上就會有一種磁場,會感應、會影響你周邊的人,這些人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電子書】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
時代與繪畫的糾結!「祖國愛」v.s《慶祝日》「普羅思潮」v.s《我的家庭》「皇民化」v.s《二重橋》陳澄波畫作背後因時代而被遺忘的故事! 本書將提供一把重啟之鑰!「我所不斷嘗試以及極力想表現的是,自然和物體形象的存在,這是第一點。將投射於腦裡的影像,反覆推敲與重新精煉後,捕捉值得描寫的瞬間,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就是作品必須具有(Something)。」--《台灣新民報》陳澄波訪談自述,1933年。在二二八事件得以平反的今日,陳澄波畫作在藝術拍賣市場屢創新高,而其始於戰後的「祖國愛」形象以及「學院素人」評,也業已成為討論陳澄波的慣用語。本書作者則著眼於陳澄波的戰前成就,長年致力於戰前文獻的收集、分析,並藉由作品的具體考察,在反覆提問與正反辯證之後,指出畫家作品與時代切不斷的「羈絆」,亦即,畫作是時代之鏡,也必然反映時代。陳澄波揚名於日治時代,隕落於戰後的國民黨時代,再加上台灣、日本、大陸(上海)等空間移動,檢視這些時空交錯的痕跡,並予以佐證、詮釋,便是本書不同於其他陳澄波研究的最大特色。本書特色書中並附大量藝術家履歷、往來紀錄、報導剪報等相關文獻資料。
【電子書】不人不類:面具之上‧下
藝術家卜華志以「面具」為主題的系列創作,主要以油畫、木雕的型態呈現。每件作品搭配一首詩,由詩人林煥彰執筆。圖片與文字產生共鳴、對話、互補,在「表象」、「真相」、與「想像」之間來回擺盪,針對「面具」在當代文化中的意義給予詮釋,也是一趟追尋與探勘的歷程。
【電子書】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
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打開藝術的窗景,走進大師的心靈你知道提香出入皇宮,像在自家廚房裡一樣自在,就連皇帝都願意屈身幫他撿筆嗎?林布蘭的傳世名作《夜巡》其實被叫錯了名字長達300多年?曾創下藝術品拍賣最高價格的梵谷,在生前竟然只賣出過一幅畫?每一項藝術品其實都是一扇窗景,為觀者打開一扇窗,無論內容是浪漫或寫實,畫作描繪的景象都能讓我們得以一窺大師內心深處美麗的靈魂與當代社會人民生活的一角,越偉大的藝術家越是如此。本書從為數眾多的藝術家當中,精選出30位足以彰顯各個時代繪畫風格的畫家,每位畫家配以其代表作及自畫像,並以雋永、生動的文字,描寫藝術家生平中彰顯其獨特個性的種種奇聞逸事。閱讀本書,你將了解這些藝術大師不為世人所知的一面。每一則故事,就像一段段的小短片,將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獨特個性、傳奇人生以最精簡的方式鮮活演出,讓你瞬間穿透藝術家的靈魂,得以更深刻的體會到不朽鉅作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電子書】一生不能錯過的世界名畫故事
懂得品味美學的人要看美術相關科系學生必讀喜歡藝術的人不能錯過看懂世界名畫中的美學元素認識世界名畫裡的隱藏密碼從這本書開始,學習走進名畫的美麗世界!讓您一次欣賞100幅名畫並且深入認識背後的動人故事。本書為你架起一座橋樑,讓你與藝術精品「零距離」接觸。更加獨具匠心的是,本書以名畫背後的一百個小故事為主線貫穿始末,每一個精彩紛呈的小故事,都將帶你走進一幅曠世佳作中,讓你在欣賞畫中奧妙的同時,瞭解藝術大師們曲折的創作經歷和生平點滴。讓大師們走下神壇,與你在追求藝術真諦的路上結伴而行。
【電子書】夏卡爾愛在飛翔:苦難的猶太人繪出愛與鄉愁
夏卡爾畫作,色彩繽紛絢麗讓人側目,再細賞不禁有一股莫名的感動,那神奇的調色板和彩筆,反覆記錄他的憧憬、感情和夢境,用熱烈的抒情方式展現對歡樂的嚮往,也展現澎湃的生命情懷。他的畫作,始終帶著年輕記憶,豐沛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那溫暖的鄉情、戀人的愛情、燦爛的花朵、飄朵浮雲的天空,甚至飛翔的天使……,如夢似幻的意境,都是歡樂愉悅充滿浪漫與詩的異想世界。
【電子書】看見真實心靈的杜布菲
一個古怪特別的藝術家一場文明與生命的精彩論述描寫真實,是藝術家最重要的工作。對40歲才開始創作的杜布菲來說,藝術的意義和本質遠逸於歷史之外,非關評論與價值,只聚焦自然與生命。如果我們只能在文明及其形式之內看事物,那就不需要班門弄斧來探討杜布菲的藝術及其價值了;哲學思想家史作檉開門見山的,直指杜布菲超越形式與文明,看見並徹底喚醒了具原創性、全自由心靈之真實。二十世紀的法國藝術家杜布菲和其他藝術家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具有一種對於「生命」與「自然」徹底感觸的能力;有了這份能力,他才能和整個文明、歷史,甚至是一切規範性之社會對抗。我們不能拿美術史的眼光看杜布菲,甚至不能以一般的藝術眼光來看他,他真正完成的,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藝術品,而是藝術生命本身。從「土地」系列、「鳴路波」系列、「記憶舞台」系列到生命力原創表達系列,史作檉娓娓將杜布菲的藝術創作脈絡、美學表現與哲學觀點反覆思索檢驗;他在深度觀察了杜布菲創作生涯中的階段與轉折之後認為,「杜布菲創造了一場美學的、寧靜的革命。」
【電子書】高更的原始之夢
若得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高更的藝術,將會是什麼呢?尋找天堂。 雖然離開歐洲,抵達了他鄉,住在馬提尼克島、大溪地、與西瓦瓦島,但他十分的孤單,病痛、窮苦、與災難更不斷的襲擊他,將他弄的非常難堪,簡直可用地獄來形容。 高更在追求一個夢,一個永遠得不到的夢,他說: 我的作品描繪的是一座天堂,是我獨自一人製造出來的,或許只是粗略的描繪,距離夢想的實踐還很遠,但又有什麼關係呢?當我們瞥見幸福時,不就在初嚐涅槃嗎? 高更築起一個天堂,但是世間永遠觸碰不到的,就算進不了,摸不著,就算最後只能看到一座海市蜃樓,他要我們明白:人間還有希望,即是瞥見的幸福。
【電子書】關於世界名畫的100個故事
跟藝術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師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從這本書開始,學習走進名畫的美麗世界!讓您一次欣賞100幅名畫並且深入認識背後的故事本書呈現的一百個小故事,均來自藝術史上享有盛譽的佳作,這些頂尖的繪畫作品不僅令世人歎為觀止,更在同時代及同畫派中脫穎而出,極具代表性。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享受藝術之旅,本書將小故事按照作品的創作時間與所屬的美術流派分呈現,既遵循縱向的時間順序,又符合藝術領域的橫向分類。隨著閱讀的深入,你將凝視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微笑〕、品味〔最後的晚餐〕,和拉斐爾一同暢遊〔雅典學院》,在馬拉垂死的浴缸前哭泣;又或者,你會跟隨大衛追尋自由的足跡,在莫內的〔日出〕前為偉大的印象派動容,為身處愁雲慘霧中的梵谷嘆息,感嘆畢卡索名作〔拿著菸斗的男孩〕的多舛命運……總之,本書將帶領你與諸位藝術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師「親密接觸」。其間,你不僅會為他們高深的畫藝傾倒,更能瞭解許多名畫背後不為人知的小祕密。不僅如此,本書還融合了來自東西方的藝術精粹,讓讀者在領略西方藝術傑出成就的同時,深切品味東方藝術的悠遠歷史。
【電子書】中國畫家略傳
中國繪畫藝術名家,過去在每個朝代,都有很突出的代表人物,創造了自己的心靈世界,讓後人神遊其中。不但照耀著中國的繪畫史冊,而也炫耀於世界,可是讀者對中國的古繪畫藝術名家,恐就沒有那麼熟悉了。原因是在文學敘述方面,多散佈在各種古籍內,既簡略、又深奧,甚而亦無句談,因此不能普遍。坊間雖然也有關這類的史籍,大都枯燥乏味,難以吸引讀者發生興趣。 作者於是花了多年的時間,去搜集資料,於每一個朝代中,找出極具有代表性,及其影響後世的藝術名家,撰寫成數十篇短文,共約十數多萬言,按他們生平年代次序編排。 本書既可當中國繪畫藝術簡史來讀,亦可當各名家略傳來看。作者力求深入淺出,儘量使其故事化、趣味化、通俗化。凡是愛好藝文的青年男女,大、中學生,社會青年,都能看,都能懂。也可供專家參考,更能讓讀者從書中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本書特色 ★既可當中國繪畫藝術簡史來讀,亦可當各名家略傳來看。 ★以通俗、趣味方式深度介紹各朝名家,可讀性高!
【電子書】從0開始圖解梵谷
以圖解的方式解讀後印象派大師 [梵谷] 燃燒的靈魂‧1888年世人都說他瘋了‧100年後卻有人以10億台幣買下他的名畫「向日葵」不到四十歲即自殺身亡,投入繪畫創作短短十年,完成將近九百幅油畫、上千幅素描,還寫下七百封多封書信……全面剖析「梵谷」的一生及其作品的風格與技巧梵谷是十九世紀後印象派的畫家,也是二十世紀表現主義的先驅,他的畫作筆觸厚重,色彩鮮豔,多在抒發內心的情感世界,讓觀畫者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力,如今他的作品廣受大眾喜愛,一幅畫往往是上億台幣的身價,堪稱現代家喻戶曉的偉大藝術家,然而梵谷生前卻被當成笑話、瘋子,畫作更是乏人問津,導致他抑鬱而終,無緣親眼見證日後世人的肯定與讚美,讓人不禁為之嘆息。要述說梵谷的生平好像很容易,他和拉斐爾一樣,不到四十歲就撒手人寰,其中投入繪畫創作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十年,與其他長壽藝術家動輒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相比,梵谷的生平和創作似乎相當短暫。但是他在十年的創作時間中,卻完成將近九百幅油畫、八百多幅素描,還寫了七百封多封書信,和親友大談他的理想與熱情,這份毅力與創造力實在耐人尋味。我們忍不住要問: 明明沒有買家青睞,是什麼力量讓梵谷拼命作畫,一畫就是整整十年?是多麼孤寂的靈魂,讓梵谷每天作畫之餘,還要拿出紙筆,寫下一頁頁心情心事?是如何激動的心情,竟讓梵谷割去一邊耳朵,甚至割捨最寶貴的生命?曾經滿懷理想,一心拯救貧苦眾生的梵谷,最後還是無法拯救自己。在欣賞「向日葵」的黃、「鳶尾花」的藍,感受「星夜」和「麥田烏鴉」的暗潮洶湧之前,不妨先大略瞭解一下梵谷是如何度過他傳奇、悲劇性的短暫人生。本書以圖解的方式,讓您瞭解梵谷的作品,為何直至今日仍不斷放射出奪目的色彩與熾熱的情感,吸引眾人的目光。本書將透過作者陳彬彬的帶領,讓您~.結合梵谷生平與畫作,讓您欣賞梵谷畫作的同時,同時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完整而全方位地介紹梵谷短暫而璀璨的一生,也同時認識梵谷所有重要作品。.梵谷彩圖細部解說,詳細說明圖上重要、值得注意的部分,讓您對畫作有更深的體會。.「視野延伸」讓您從梵谷的畫作中伸出觸角,認識印象派以及其他名家的重要作品。一步步,走進梵谷的世界。
【電子書】黃金英雄榜:希臘羅馬神話:英雄
.荷馬寫的「伊里亞德」與「奧德賽」 是寫誰的故事?.珀耳修斯靠何方聖神,才能斬除蛇髮女妖的魔頭? .海克力斯完成不可能的十二項重任,為什麼全是命換來? .鐵修斯殺死牛頭人身怪獸,為什麼是人牛所生?.特洛伊戰爭打了十年,為什麼最後卻「木馬屠城」獲勝?
【電子書】希臘羅馬神話─愛情‧英雄合訂本
「奧林匹斯神山」諸神明跟凡間男女, 愛戀情事與男歡女愛,加上英雄事蹟與浪漫情節,這是「愛情」和「英雄」二書合訂,是千年流傳的物語。神話的悲歡離合,驚心動魄,永遠那麼引人入勝,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近650幅世界名畫配圖,是任何希臘羅馬神話書籍不容易看到的。
【電子書】繞道而行:畫家曾俊雄的彩繪人生
一個人面臨生涯抉擇時,往往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經常不是自己當初的理想。這時候一般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放棄現在所走的路重新另闢途徑,便是順著現實走下去,完全忘掉初衷。而令人扼腕的是,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突不破現實的枷鎖,最終選擇了後者。繞過多少迂迴路,終於可以完全追求自己鍾愛的藝術。本書主角曾俊雄,年輕時徬徨於理想與現實中,偶然讀到一篇〈繞道而行的人生〉的文章,在頓悟下逕採「繞道而行」的態度面對人生---當我們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地直走行不通時,只有繞道而行。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電子書】聆聽原始的畢卡索
著名詩人哲學家史作檉探討美與藝術,乃至人生的哲理的沉澱,是一部解讀現代與原始藝術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畢卡索其幾何性不但不是西歐傳統性的(如西歐源自希臘幾何學),反而與原始或非洲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1907年,畢卡索發表了〈亞維儂的少女〉,這幅有著類似非洲原始雕刻面具的少女面孔,在當時不被接受、甚至被嘲諷,但後來卻成為標誌立體主義藝術開始的里程碑,並成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一永恆的經典。而這樣劇烈的轉變,原因究竟為何? 著名哲學思想家史作檉為我們作了解答——答案就在於與歐洲文化遙遙相異的非洲原始藝術中。 他指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有一種大趨勢,亦即反一切既有的文字性紀錄的故事、規範或造型,希冀透過幾何抽象的表現,給予觀者直接而深刻的感動。而這種動力,即是來自於非洲原始藝術的呼喚。在生活越簡單的時代中,人距離自然與人存在的感覺越近,原始藝術透過純粹的造型,散發出此種真正屬於人毫無修飾而自由的感覺,直及人心最深處的感動,而這也正是畢卡索,甚至是現代藝術所亟欲重新尋找回的精神。
【電子書】台灣當代風景畫
記錄從日治時期到現代,畫家在不同環境下對台灣風土的描繪,透過膠彩、水墨、油彩的揮灑堆疊,我們看到了夏日南國的艷陽、陽剛粗獷的山勢,以及富饒豐沃的人文氣息,引領我們一同重遊這片令人迷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