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百老匯音樂劇
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600幅珍貴圖片‧500位著名藝人‧100齣經典劇目‧ 一個色彩絢爛的夢幻世界THE GREATEST BROADWAY MUSICAL HITS OF THE CENTURY為您介紹《貓》、《歌劇魅影》、《美女與野獸》……等等經典劇目音樂劇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情節與舞台美術等諸多因素於一身的藝術門類,它起源於19世紀末,歷經演變,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綜合藝術,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知識青年和白領階層,許多人對音樂劇的喜愛用「狂熱」來形容也不為過,百老匯不再是紐約的幾個街區,西區也不再是倫敦地圖上的一個小方塊,音樂劇已經走向全球,正以極巨大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消費市場上爭奇鬥艷。本書針對普通音樂劇愛好者,深入淺出的介紹了百老匯音樂劇的發展歷史、經典劇目及著名音樂劇人的故事,文字淺顯易讀是一本大眾化的音樂劇指南。
【電子書】一生一定要看的世界名曲故事
音樂相關科系學生必讀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必看愛看故事的人不能錯過名曲背後的故事,往往比曲子更吸引人。名曲動人的靈魂,其實就藏在故事之後。名曲的背後,我們也總能發現出一段或廣為流傳、或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鮮活的幕後故事,讓一首好曲子的靈魂更為飽滿,更充滿感情,也更能打動我們的內心世界。
【電子書】西方樂壇趣聞
你知道巴哈有幾頂假髮嗎?韋瓦第何以被人稱為「不望彌撒的神父」?愛惡作劇的海頓,又怎麼會敗給長毛狗?古典音樂常被視為嚴肅、不易親近的小眾藝術,但是當我們看到取下厚重假髮的巴哈,在小酒館與友人把酒言歡的莫札特,向皮革店主詳細解說指揮棒質材的孟德爾頌……這些偉大的音樂家,彷彿走出了樂壇聖殿,一一向人說著其罕為人知、莞爾有趣的生活片段。透過書中三十八則側寫音樂家群像的小故事,或許可以拉近古典音樂和你我的距離,進而發現:古典樂曲不一定非得要在音樂廳內正襟危坐地聆賞,它的多樣風貌能伴隨我們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
【電子書】想樂
遙想音樂的古典年代,經典名曲的深邃與悠揚,彷彿穿透紙頁而來……楊照介紹了自己喜愛的五○首經典曲目,包括晶瑩清響的鋼琴獨奏曲、深沉雋永的大提琴曲、層次豐盈的小提琴協奏曲、浪漫精采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氣勢澎湃的交響曲。他透過長年累積的音樂深度,書寫樂曲創作故事、時代背景和樂段精華,讓人得以感受樂聲下的豐富與感動,享受一方悠揚時光。「這裡記錄的,是我自己在音樂中尋找意義的過程。用心、用身體主觀感受音樂的經驗,很難轉手傳給別人;相對地,用大腦思考過的材料,或許比較有機會可以提供作別人聽音樂時參考,增加從音樂中找到意義的機會,也就是增加『聽懂』音樂的機會。「我從來不主張有什麼『正確』的聽音樂方法,我也無法接受有人主張一定只能用什麼方法、一定不能用什麼方法聽音樂。唯一的標準,是如何從音樂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吧!什麼準備都不做,光靠聽力與直覺,顯然不會是好辦法。「了解樂理會有幫助,明白樂曲結構會有幫助,感應樂曲背後作者的生命與思考也會有幫助。我能做的,就是攤開一些對我發揮過作用,又能以文字表達出來的知識,呈現給大家。」——楊照
【電子書】關於世界名曲的100個故事
尼采說:「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一首好音樂也可以昇華一個人甚至整個世界的靈魂。 100個動人的故事,讓您認識音符背後所蘊藏更本質的東西,提升生活的知性品味與對美的深切渴望。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也是最簡單也最能震撼人心的魔咒,它總能在不經意的瞬間觸動您我心中的某一根弦,就像水面上忽起一圈漣漪,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替我們向所愛的人,也向我們自己,表達和傳遞心中所感、所想、所愛、所悟。美好的東西總能引起人的共鳴。其實,每一首音樂都有關於「情」——親情、友情、愛情。是音樂把狹義的愛拓展得更為寬廣、更為美麗。作曲家們把感悟化成音符記錄在心弦之上,演奏家用手指把旋律敲打進時光長廊,歌者讓歌聲傳遞向哪怕最貧瘠的荒野,聽眾則用它們來淨化內心的情感世界。讓我們攜手漫步,共同賞味這100首名曲背後的傳奇。然後,您會發現世界更美麗了。
【電子書】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
本書以各方面角度來探討台灣布農族的音樂和文化,將布農族音樂視為一種傳達的「語言」,佐以文獻和田野之驗證,以人類學角度探討布農族音樂、文化研究,並用「符號學」論點驗證布農族音樂如何反應文化內涵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了解布農族音樂如何在文化機制中被使用,進而探討其所反應的文化議題。
【電子書】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
本書聚焦在劇場藝術的跨文化傳播與詮釋這兩個議題上,分別探討了台灣與西方戲劇史上出現的跨文化傳播/影響、戲劇史書寫與詮釋的面向。 第一章到第五章,探討台灣現代戲劇發展史上出現的跨文化改編與政治抵拒,反思既有的歷史書寫與詮釋,以及現代與傳統劇團的跨文化詮釋。第六章至第八章論述了英國戲劇對德國戲劇的跨文化影響,德國劇作家廉茲與布希納的戲劇理論如何接受莎士比亞,並影響到歐美現代戲劇,以及莫里哀與莎士比亞如何激發俄國戲劇建立自己的民族戲劇。
【電子書】眾聲喧嘩之後:臺灣現代戲劇論集
劇場曾經是最敏銳的一雙眼睛,它洞視發生過的和正在發生的一切備受矚目的重大事件和一切乏人問津的蛛絲馬跡。充斥著亂象的臺灣社會引起的無止盡的騷動,無疑為劇場帶來豐沛的刺激。有人迎面痛擊,有人逃遁隱晦,舞台上的千言萬語,在「以大師為尊」的表相下,「世代交替」正悄然進行。長期以來,緣自文學研究的傳統,深深影響著臺灣戲劇研究論文的書寫和評價,但戲劇研究自有不同於文學研究的重心和方法,建立一個專屬於戲劇研究的書寫方式,是本書的主要想法之一。戲劇人可以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我們愈嘗試,答案就愈靠近。本書為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眾聲喧譁之後:2006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結集。書中收入論文十四篇,概分為「理論篇」、「表導演篇」、「技術設計篇」三大類別。有從當代製作文本出發,探求劇本創作、表演方法、設計美學的可能性;有從文化理論發想,試圖解讀屬於當代臺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與歷史書寫;有關注當前的劇場設計與技術及教育,指出既有和可能的概念和方向;有以「文化創意產業」的視野,討論劇場藝術作為產業的經營前景。各論對於進入千禧年後的臺灣劇場皆提出了新見,有助於思考臺灣劇場的下一步。
【電子書】關於音樂學的100個故事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音樂學領域,增進生活與心靈對美的感受度! 認識音符背後所蘊藏更本質的東西接近生活中隱含在心靈深處的藝術規律提升生活的知性品味豐富心靈對美的渴望 音樂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觀念、一種思維、一種思想。它是把音樂作為研究主題,從音樂的角度來認識音樂自身的規律、人和音樂的關係、音樂和社會的關係以及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特殊價值和作用的學科。 在傳統意識裡,人們對於音樂學的關注,在於音樂作品本身,也就是音與音之間的相互關係,人們關心的是音樂「是什麼」。隨著人文思想的發展,人們開始對那些單獨、孤立的認識事物的方式不再滿足,觀念、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都開始改變,對音樂的理解也隨之改變。 現代音樂學的思維視角開始從較為廣闊的意義上來詢問音樂「是什麼」,音樂是「怎麼樣」產生、傳播和作用。 這樣的理解角度是思維和觀念的問題,而不單純是學科、領域或方法論的問題,為的就是希望對音樂複雜的現象有更深入的瞭解,幫助人們去認識音符背後所蘊藏著的更本質的東西,來接近人類生活中隱含在心靈裡的普遍文化藝術規律。
【電子書】從貧窮劇場到藝乘
葛羅托斯基留給後世最大的資產,就是「貧窮劇場」及「走出劇場,直指生命/創作」。葛氏自稱是表演者的老師,致力於發掘「無作者的行動」(action without doer)的可能性與方法,以及從「無為狀態」到「無我行動」的藝術法門。他對藝術的精神性探索,啟發了無數藝術工作者,影響力延續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電子書】躍動的音符:浪漫的古典樂史
有人將古典音樂與哲學結合在一起,古典音樂似乎是一面鏡子,依稀可以照到內心的影像。在一樣的城市裡,形形色色、風采紛呈的事物讓人目不暇接,無暇思索,我們什麼也看不清,什麼也想不明白,一切都因愉悅而變得空白。我們渴望找回自己,安撫心靈。小夜曲的幽靜、圓舞曲的歡暢,古典音樂正是淨化自我的良藥,古典音樂的魅力毫無阻礙地將我們遠離茫然的迷思,讓我們在安祥的靜謐中沉澱自己。 親愛的朋友,此時此刻,讓我們給彼此一個機會,我會給你一把鑰匙,好讓你開啟這扇大門,窺探古典音樂的美妙!
【電子書】音樂的遐思
作者以一個愛樂者的身分出發,將自己真切的音樂感受、獨特的音樂體驗以及個人的音樂往事,譜寫成一篇篇精闢的音樂散文。而那字裡行間卻充溢著對人生的體認,蘊含著歷史的遙想,浸透著對文化的思索。正如文學研究界奇才陳子善先生說:“這些賞樂文字不故弄玄虛,不故作高深,而是真誠、平實,以自己對古典音樂的深切感情來見證歷史、思考人生,折射對東西文化的反思。”
【電子書】真心論樂攬樂隨筆
作者以音樂愛好者的身分,將多年來對音樂欣賞、國內音樂發展、音樂教育、音樂創作、音樂評論等議題的見解所撰寫的文章,整理匯集而成。這些文章都曾發表於國內知名雜誌、報紙,獲得許多迴響與肯定。目前國內談論古典音樂的散文集並不多,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鑑於此,希望藉由本書出版以彌補此類書籍之不足。最特別的是,本書不僅含較短的散文,還包括以嚴謹邏輯推論所撰寫的申論文章,這個特性正如同書名「真心論樂,覽樂隨筆」所蘊含的意義。本書兼具感性、知識性與啟發性,值得與愛樂及關心音樂的朋友一同分享。
【電子書】臺灣音樂辭典
臺灣與大陸板塊相連,歷古生代末期「造山運動」,中生代及新生代更新世冰河期「滄海桑田」現象後,數度與華南陵地接壤,地緣、血緣、史緣上多受大陸影響,是以大陸為根生之島嶼,有千多處史前時代遺址。 先民多於不同時空間渡海來臺,艱辛之拓墾過程及時代背景,無不反映於歌樂聲中,富民族性、傳統性、鄉土性、群體性、語言性、及通俗性,豐富多姿,樂聲平易,歌謠、說唱、器樂、劇樂等樂種,自然天成,各皆齊備,極具特色。中國地區性音樂辭典以本書首開先例,收條目逾五千,四十餘萬字,史證確歷,文詞嚴謹,分門逐類,編輯以方,為本學科重要工具書之一。
【電子書】樂海無涯:音樂大師黃友棣的抗戰記憶
全書內容分為二部分:(一)往事憶述-對日本抗戰期中的樂教生活﹐敘述甚詳而富趣味。生命歷程以及作品彙誌﹐詳說所作各首樂曲的時代背景﹐深具歷史價值。(二)作品解說-近作之中﹐金剛經摘句合唱曲﹐王陽明大道 歌與四句教﹐孔子紀念歌等樂曲內容及創作經過﹐以及各首合唱新歌與清唱劇「曹溪聖光」之全部旁白﹐均富參考價值。
【電子書】音樂創作散記(一)
國內外知名作曲家友棣教授親撰的這部〞音樂創作散記〞,是他學習音樂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實錄。主要內容:樂教經驗與樂曲創作海外求師與詳研理論各類樂曲創作的過程舞蹈劇與清唱劇的創作編作組曲構想之實 踐民歌串珠與兒童歌曲的設計音樂理論與音樂隨筆;共60篇。古典音樂的欣賞要用心靈,至少要用腦子,純用手足則不夠樂味耳。該書勿論是音樂教師,學生,或愛好者,允宜人手一冊,極具參考價值。
【電子書】樂圃長春
《樂圃長春》是音樂作者站在教育立場詳細分析如何可使人人生活音樂化,同時使音樂生活化。作者以簡練的文字,趣味的敘述,將古今中外的聖賢哲理,一爐共冶。集內諸篇,例如,和而不同,酥炸草鞋,樂教本義,驚蟄的敲擊,纔上一層樓,口琴走了音,五指山下等篇,皆是深入淺出地,在小故事中,說大道理。全書分為三部份,就是「創作與欣賞」,「樂教與修養」,「樂曲與解說」;其目的皆為表揚中國正統文化精神。書後並記述抗戰期中華南樂教概況,實為珍貴的史料。本書與其姊妹篇(《音樂人生》、《琴台碎語》、《樂林蓽露》、《樂谷鳴泉》),皆為闡釋生活藝術化的原則;這是音樂教育的總目標。
【電子書】音樂創作散記(二)
國內外知名作曲家友棣教授親撰的這部〞音樂創作散記〞,是他學習音樂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實錄。主要內容:樂教經驗與樂曲創作海外求師與詳研理論各類樂曲創作的過程舞蹈劇與清唱劇的創作編作組曲構想之實 踐民歌串珠與兒童歌曲的設計音樂理論與音樂隨筆;共60篇。古典音樂的欣賞要用心靈,至少要用腦子,純用手足則不夠樂味耳。該書勿論是音樂教師,學生,或愛好者,允宜人手一冊,極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