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梨園偶拾:京崑篇
猶記得拙著《學林踽樂》刊行之時,序言載明:「回望三十年硯田樂,以筆名塵紓所撰的戲曲文章,少說也有兩千篇,而以其他筆名寫就的音樂文章,又何止一千?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電子書】中元的構圖
本書輯錄林曉英以臺灣客語(北部四縣)為主要舞臺語言的客家戲劇本創作四種,包含取材臺灣文學巨擘鍾肇政同名小說的《中元的構圖》,在民俗聲響景觀中透露出戰爭傷痕;《戲夢情緣》(傳藝金曲獎「最佳劇本獎」入圍)速寫青春愛情的果敢無畏和志趣追求;《海東奇逢》(客委會劇本徵選首獎)以臺灣「海洋客家」為背景,勾勒在地文化「相遇」景致;《巧計勸夫郎》從客家人文傳統出發,呈上日常生活智慧之語。作者透過劇本書寫表現臺灣客家戲的當代性、在地性與文學性的探索和開拓。 & 好評推薦 & 《海東奇逢》……認識到臺灣「海洋客家」客裔住民……。《中元的構圖》……是客家戲曲向臺灣文學界當代經典的叩門之作。/鄭榮興(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保存者,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術總監) & 原著可視為鍾肇政生命歷程中所受殖民、戰爭等傷害陰影下的創傷書寫,……相較於鍾肇政創作時代的形格勢禁、惡靈盤踞,改編後的劇本多了樂觀與光明。/鍾延威(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 作品……取鏡古典戲曲、經典小說,但賦予當代思維、在地意義與客家精神。……這四戲已是具有當代意義的全新神貌了。曉英因有其對藝術的堅持及對人的關懷,才能寫就這四齣出色的新編客家戲。/徐亞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 這位學養深厚的劇作家,憑著多元而不同凡響的視野和興趣,在為客家戲曲開拓新的可能。……捧讀這樣一本思路清晰的劇本書,想見曉英從案頭到劇場實踐,充滿毅力的種種堅持。/施如芳(劇作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電子書】中元的構圖:林曉英客語劇本四種
本書輯錄林曉英以臺灣客語(北部四縣)為主要舞臺語言的客家戲劇本創作四種,包含取材臺灣文學巨擘鍾肇政同名小說的《中元的構圖》,在民俗聲響景觀中透露出戰爭傷痕;《戲夢情緣》(傳藝金曲獎「最佳劇本獎」入圍)速寫青春愛情的果敢無畏和志趣追求;《海東奇逢》(客委會劇本徵選首獎)以臺灣「海洋客家」為背景,勾勒在地文化「相遇」景致;《巧計勸夫郎》從客家人文傳統出發,呈上日常生活智慧之語。作者透過劇本書寫表現臺灣客家戲的當代性、在地性與文學性的探索和開拓。 & 好評推薦 & 《海東奇逢》……認識到臺灣「海洋客家」客裔住民……。《中元的構圖》……是客家戲曲向臺灣文學界當代經典的叩門之作。/鄭榮興(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保存者,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術總監) & 原著可視為鍾肇政生命歷程中所受殖民、戰爭等傷害陰影下的創傷書寫,……相較於鍾肇政創作時代的形格勢禁、惡靈盤踞,改編後的劇本多了樂觀與光明。/鍾延威(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 作品……取鏡古典戲曲、經典小說,但賦予當代思維、在地意義與客家精神。……這四戲已是具有當代意義的全新神貌了。曉英因有其對藝術的堅持及對人的關懷,才能寫就這四齣出色的新編客家戲。/徐亞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 這位學養深厚的劇作家,憑著多元而不同凡響的視野和興趣,在為客家戲曲開拓新的可能。……捧讀這樣一本思路清晰的劇本書,想見曉英從案頭到劇場實踐,充滿毅力的種種堅持。/施如芳(劇作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電子書】1399趙氏孤兒
第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劇本 & 《1399趙氏孤兒》將元雜劇經典搬上了明朝的歷史舞台,置於「靖難之役」骨肉相殘的政變背景中。寧王朱權被親哥哥燕王朱棣軟禁在北平,脅迫其合作造反。此時朱權的戲班也從大寧來到禁宮中,搬演了全本《趙氏孤兒》:一齣捨身取義、感天動地的好戲,在嚴峻的政治危機中,撥動看客們的心弦! & 本劇開闢了一條經典新編的蹊徑,將歷史劇置於歷史舞台的後設結構,重現了元雜劇蒼勁豪邁的演出盛況,並賦予此劇與當代觀眾對話的意義。於第30屆傳藝金曲獎獲得4項提名(最佳團體演出、最佳編劇、最佳音樂設計、最佳個人表演新秀),並榮獲最佳編劇獎。 & 本書特色 & 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合作出版「華劇本色」系列本土創作劇本。 2. 重新詮釋元代雜劇《趙氏孤兒》,以及新創編腔、曲調與音樂創作。 3. 劇本原文以標準化台語漢字呈現,並附上英譯與戲曲曲譜,益於推廣。 4. 適合戲劇系師生、戲劇與傳統戲曲創作者閱讀。 &
【電子書】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給他相信的能力吧。 讓他相信恨著,也可以得到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再來談愛吧。 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集之三,全書收錄《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及《新社員》本傳與番外篇四輯,展示出簡莉穎近年創作上對於性別的多元樣貌,與劇場形式的大膽嘗試。 《叛徒馬密》劇本基底為紮實的田野調查,以跨世代的追尋、回顧作為後設架構,一方面呈現台灣同志與愛滋運動的創傷經驗和複雜樣貌,另一方面亦展現出在時代隔閡下,後人對歷史追索的流連及難辨。首演創下三小時完售的紀錄,此後持續加演,為台灣近年劇場界愛滋議題的代表作,激起各方對性別運動歷史、愛滋文本、劇場形式的眾多討論。 《新社員》為台灣首部BL搖滾音樂劇,貼合BL文化與社群的認同投射與情慾流動模式,引動觀眾大量周邊二創,創下台灣劇場界的新紀錄;連連加演下,因二創再連動、衍生劇作家創造春夏秋冬四輯番外篇,首度集結曝光。 本書特色 ★簡莉穎的第三部劇本集,收錄愛滋議題劇場代表作《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及台灣首部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本傳+首次集結曝光的番外篇四輯。 ★紀大偉專文導讀推薦
【電子書】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簡莉穎劇本集3
給他相信的能力吧。 讓他相信恨著,也可以得到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再來談愛吧。 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集之三,全書收錄《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及《新社員》本傳與番外篇四輯,展示出簡莉穎近年創作上對於性別的多元樣貌,與劇場形式的大膽嘗試。 《叛徒馬密》劇本基底為紮實的田野調查,以跨世代的追尋、回顧作為後設架構,一方面呈現台灣同志與愛滋運動的創傷經驗和複雜樣貌,另一方面亦展現出在時代隔閡下,後人對歷史追索的流連及難辨。首演創下三小時完售的紀錄,此後持續加演,為台灣近年劇場界愛滋議題的代表作,激起各方對性別運動歷史、愛滋文本、劇場形式的眾多討論。 《新社員》為台灣首部BL搖滾音樂劇,貼合BL文化與社群的認同投射與情慾流動模式,引動觀眾大量周邊二創,創下台灣劇場界的新紀錄;連連加演下,因二創再連動、衍生劇作家創造春夏秋冬四輯番外篇,首度集結曝光。 本書特色 ★簡莉穎的第三部劇本集,收錄愛滋議題劇場代表作《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及台灣首部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本傳+首次集結曝光的番外篇四輯。 ★紀大偉專文導讀推薦
【電子書】逆旅(劇本書)
第一次,我看到滿滿的示威人群占據上海街道。成千上百藍色制服的學生,宛如海浪湧進城裡每條大路,怒吼著、狂叫著,夾雜骯髒飢餓的工人,不分你我齊步向前,把我淹沒,帶著我,一起衝向最前線。 【二○一一年 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從死亡的一端,來回搬演的一度叛逆激進的劇中人短暫的菁華和漫長的臨終,詹傑似是透過《逆旅》為我們展開了一種台灣的歷史情懷。——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所教授) *二○一一年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公視表演廳記錄拍攝 *二○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一日/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 首演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台北水源劇場 *北藝大年度導演呈現採用劇本 *文化大學畢業製作採用劇本 *台南藝術大學畢業製作採用劇本 一九三○年,女革命家謝雪紅正在自己追求真理的路途上。 一九八○年,嫁做人婦的曹海安正準備書寫一本關於謝雪紅的傳記。 二○一○年,演員VIVI偶然來到醫院,尋找她失蹤多年的母親。 一本陳舊且寫滿批注的《謝雪紅傳》,一位尋找母親的落寞女兒,一位在醫院拍攝生死面容的攝影師,他們偶然相遇,逐步揭開為時間所湮沒的家族秘密,貼近一個女人無可言說的渴慕、寂寞、拘束,以及愛情失落,終而踏上一條無人作陪的路途,以自己凋零生命,重新貼近並註解謝雪紅。此刻,她們終將相遇。
【電子書】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
第一次,我看到滿滿的示威人群占據上海街道。成千上百藍色制服的學生,宛如海浪湧進城裡每條大路,怒吼著、狂叫著,夾雜骯髒飢餓的工人,不分你我齊步向前,把我淹沒,帶著我,一起衝向最前線。 【二○一一年 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從死亡的一端,來回搬演的一度叛逆激進的劇中人短暫的菁華和漫長的臨終,詹傑似是透過《逆旅》為我們展開了一種台灣的歷史情懷。——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所教授) *二○一一年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公視表演廳記錄拍攝 *二○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一日/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 首演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台北水源劇場 *北藝大年度導演呈現採用劇本 *文化大學畢業製作採用劇本 *台南藝術大學畢業製作採用劇本 一九三○年,女革命家謝雪紅正在自己追求真理的路途上。 一九八○年,嫁做人婦的曹海安正準備書寫一本關於謝雪紅的傳記。 二○一○年,演員VIVI偶然來到醫院,尋找她失蹤多年的母親。 一本陳舊且寫滿批注的《謝雪紅傳》,一位尋找母親的落寞女兒,一位在醫院拍攝生死面容的攝影師,他們偶然相遇,逐步揭開為時間所湮沒的家族秘密,貼近一個女人無可言說的渴慕、寂寞、拘束,以及愛情失落,終而踏上一條無人作陪的路途,以自己凋零生命,重新貼近並註解謝雪紅。此刻,她們終將相遇。
【電子書】滾動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名作導聆
提到「百老匯」(Broadway),浮現在你腦海的可能是紐約市重要的南北向大道;可能是美國舞台戲劇的表演與創作重鎮;當然,它也非常有可能是《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貓》,或者任何一部「音樂劇」的代名詞。 & 本書收錄知名廣播人、資深樂評人宋銘的音樂劇解說專文,以及百老匯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三大音樂劇作品評析,以其科班出身及長期觀察表演藝術的視野,將2010年代轟動全美的嘻哈音樂劇《漢米爾頓》(華文世界中首次正式出版的評析專文)、1990年代百老匯最賣座的音樂劇《西貢小姐》和1980年代後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化為一篇篇精彩動人的故事篇章! & 本書特色 & ★收錄《漢米爾頓》一劇在華文世界中唯一正式出版的評析專文! ★完整呈現百老匯三個世代的成功音樂劇,紙上觀劇精彩萬分!
【電子書】亞陶事件簿
本書探尋評析亞陶的生命與足跡,是癲狂、疾病、哲學、劇場、人類學和表演研究論述的多部和聲。作者從不同視角探討亞陶生平與著作中基進前衛卻又神秘傳奇的事蹟與軌跡,提供讀者一個混雜且多樣貌的亞陶形象。亞陶的身體病痛體現於他的書寫、思考方式與藝術創作,他的病痛轉化為細/戲說哲理的過程不但耐人尋味,也構築了他的多重人生與多重事件。本書除了關注亞陶及其複象(包括他的病痛、書寫、生活、劇場、評論、追隨者與評論家等等)的存在,也在爬梳其生命和思想脈絡的同時,重新想像並組構讓人耳目一新的亞陶,並評價亞陶的詮釋者對他思想的詮釋與挪用。 本書以兩部曲重新標示亞陶研究的新範疇:第一部曲「從病痛到細/戲說哲理,綜觀亞陶一生的受難與熱情」;第二部曲「亞陶效應的四個事件」。全書概分為八個篇章,脈絡分明地穿梭於「瘋子亞陶」與「先知亞陶」的辯證,是國內最具創見與前瞻性的亞陶研究專書。作者蘇子中教授綜論亞陶的生命與著作,佐以鉅細靡遺的歷史回顧和學術巡禮,熱情洋溢,見識不凡,篇篇均是引人入勝又具反思深度的傑作。 破除語言以觸及生命,就是劇場的創造或再創造……當我們說到「生命」這個字眼時,意思不是指以外在事實來驗證的生命,而是指那形式永遠無法觸及既脆弱又騷動的核心。如果我們這個時代依舊有最可怕、最該詛咒的事,那就是我們在藝術上一味玩弄形式,而不能像那些綁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的殉道者般,穿透熊熊烈焰發出信號。――亞陶 (現代前衛劇場之父) 《亞陶事件簿》是一本超獨特的書,我毫無保留地推薦給讀者諸君。這是國內第一本鑽研亞陶的學術專書,利用八個獨立的篇章,將 可見的「瘋子亞陶」和不可見的「亞陶先知」做了鉅細靡遺的歷史定位和學術巡禮。熱情洋溢,見識不凡,篇篇俱是可讀又具反思深度的傑作。――鍾明德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
【電子書】服妖之鑑 簡莉穎劇本集2
——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風俗狂慢,變節易度,故有服妖。 ★《春眠》之後,簡莉穎第二本劇本集面世。全書收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服妖之鑑》、《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劇作家簡莉穎X導演許哲彬對談 ★特別收錄18禁首度公開劇作《直到夜色溫柔》 一個房間 兩家的客廳 三生三世的浪漫奇譚 繼《春眠》之後,劇作家簡莉穎第二本劇作集結,既以西方寫實劇《三姐妹》、《群鬼》為原型,寫盡華人家庭的瑣碎日常與愛恨糾葛;也由後漢「服妖」之說、明清「擬男」戲曲獲得靈感,透過一名白色恐怖時期「渴望穿女裝的警察」,揉合反串扮裝、性別倒錯與國家暴力於一劇。18禁首度公開劇作《直到夜色溫柔》,則描寫當代「約炮」文化,勾勒各種愛與性的慾望及困頓。 劇作家自述:「戲劇是西方傳進來的藝術形式,如何開放地擁抱當代戲劇,同時又自覺到二十世紀以來,現代性在亞洲造成的影響——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才可能有好的原創。」穿梭於西方經典與傳統戲曲間,簡莉穎同時作原創也作改編,只為扣問「當代劇場工作者」這個身分,如何以戲劇創作回應當下。
【電子書】服妖之鑑:簡莉穎劇本集2
——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風俗狂慢,變節易度,故有服妖。 ★《春眠》之後,簡莉穎第二本劇本集面世。全書收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服妖之鑑》、《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劇作家簡莉穎X導演許哲彬對談 ★特別收錄18禁首度公開劇作《直到夜色溫柔》 一個房間 兩家的客廳 三生三世的浪漫奇譚 繼《春眠》之後,劇作家簡莉穎第二本劇作集結,既以西方寫實劇《三姐妹》、《群鬼》為原型,寫盡華人家庭的瑣碎日常與愛恨糾葛;也由後漢「服妖」之說、明清「擬男」戲曲獲得靈感,透過一名白色恐怖時期「渴望穿女裝的警察」,揉合反串扮裝、性別倒錯與國家暴力於一劇。18禁首度公開劇作《直到夜色溫柔》,則描寫當代「約炮」文化,勾勒各種愛與性的慾望及困頓。 劇作家自述:「戲劇是西方傳進來的藝術形式,如何開放地擁抱當代戲劇,同時又自覺到二十世紀以來,現代性在亞洲造成的影響——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才可能有好的原創。」穿梭於西方經典與傳統戲曲間,簡莉穎同時作原創也作改編,只為扣問「當代劇場工作者」這個身分,如何以戲劇創作回應當下。
【電子書】春眠
要怎麼找回自己的書寫是艱辛的歷程, 明明生活在這裡,卻好像生活在他方。 ★簡莉穎,台灣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獲選2011年4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 ★首部劇本集面世發行,全書收錄劇本四部《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簡莉穎劇場對談集 「我必須知道角色的身體感覺,會癢?或冷?房間裡有什麼東西?我必須知道這些細節,才有辦法寫她們為什麼吵架,她們會因什麼事而開始吵架?」劇作家簡莉穎僅僅透過一對伴侶、一間狹仄的套房、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道盡親密伴侶在身體與情感上無盡的僵持、纏繞,薛西弗斯式的愛戀徒勞。 「日常是經過挑選與編排的,在舞台上的日常永遠不是真正的日常。」回顧劇本創作之路,簡莉穎如此說道。 從小劇場圈出道開始,多年來簡莉穎一路堅持在地原創劇本。台灣原創編劇之困難、窘迫,借用戲曲編劇施如芳老師的描述,「原創作品要一出手就兼顧內容和形式,在台灣不只欠東風的環境,那真的,難到只能等待奇葩」,這個奇葩,指的就是簡莉穎──如今劇場界炙手可熱、票房與口碑兼具的劇作家。近年由其執筆的劇本搬演上舞台,場場售罄、檔檔加演,不論題材或形式上,簡莉穎都持續自我挑戰,也引領台灣劇場迎向新的觀眾群。累積二十部作品後,簡莉穎首次將劇本匯聚出版。 本書內容包含劇本集及對話集: 劇本集──收錄簡莉穎2008至2012年間的四部劇本《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與作品的演出資料、創作起源,揭示她如何從學院訓練出發,而後以個人實踐,轉向在地觀察,成為接地氣的早熟劇作家。 對話集──包含簡莉穎與劇場資深觀察者于善祿的對談、藝文工作者蔡雨辰對作者的觀察及專訪,以及文化領域記者汪宜儒採訪十位簡莉穎的劇場合作夥伴,橫向縱深示現簡莉穎如何成為劇場新「現象」。
【電子書】春眠:簡莉穎劇本集1
要怎麼找回自己的書寫是艱辛的歷程, 明明生活在這裡,卻好像生活在他方。 ★簡莉穎,台灣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獲選2011年4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 ★首部劇本集面世發行,全書收錄劇本四部《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簡莉穎劇場對談集 「我必須知道角色的身體感覺,會癢?或冷?房間裡有什麼東西?我必須知道這些細節,才有辦法寫她們為什麼吵架,她們會因什麼事而開始吵架?」劇作家簡莉穎僅僅透過一對伴侶、一間狹仄的套房、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道盡親密伴侶在身體與情感上無盡的僵持、纏繞,薛西弗斯式的愛戀徒勞。 「日常是經過挑選與編排的,在舞台上的日常永遠不是真正的日常。」回顧劇本創作之路,簡莉穎如此說道。 從小劇場圈出道開始,多年來簡莉穎一路堅持在地原創劇本。台灣原創編劇之困難、窘迫,借用戲曲編劇施如芳老師的描述,「原創作品要一出手就兼顧內容和形式,在台灣不只欠東風的環境,那真的,難到只能等待奇葩」,這個奇葩,指的就是簡莉穎──如今劇場界炙手可熱、票房與口碑兼具的劇作家。近年由其執筆的劇本搬演上舞台,場場售罄、檔檔加演,不論題材或形式上,簡莉穎都持續自我挑戰,也引領台灣劇場迎向新的觀眾群。累積二十部作品後,簡莉穎首次將劇本匯聚出版。 本書內容包含劇本集及對話集: 劇本集──收錄簡莉穎2008至2012年間的四部劇本《甕中舞會》、《第八日》、《春眠》、《妳變了於是我》與作品的演出資料、創作起源,揭示她如何從學院訓練出發,而後以個人實踐,轉向在地觀察,成為接地氣的早熟劇作家。 對話集──包含簡莉穎與劇場資深觀察者于善祿的對談、藝文工作者蔡雨辰對作者的觀察及專訪,以及文化領域記者汪宜儒採訪十位簡莉穎的劇場合作夥伴,橫向縱深示現簡莉穎如何成為劇場新「現象」。
【電子書】也有空花來幻夢:京都聆曲錄Ⅱ
在北京聽曲,不可錯過崑曲崑曲不只是「百戲之母」,更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白先勇創作《青春版牡丹亭》之後,更將崑曲推至國際此書包含有二:一則追懷舊京崑曲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故兩者實而為一,皆是作者之興、之感、之悲、之臆也,遂引苦水詞,名之曰「也有空花來幻夢」也。本書分三卷,第一輯為讀曲筆記及北大崑曲課日記、演講;第二卷為隨筆,以北方崑弋軼事為主,第三輯為論文,析當前中國大陸昆曲、京劇、越劇等戲曲文化現象。本書特色一則追懷舊京崑曲往事,取其佳者、逸者、奇者而述之,二則剖析新都梨園現狀,擇其庸事、趣事、怪事而詰之。
【電子書】一款歌百款世:楊秀卿的念唱絕藝與其他
她是誰?用故事,帶給世人驚嘆或警慰用生命,唱出世間的百樣人生……「這款的歌,真稀罕,專講勸人在世間啊 ~ ~」 從學唱的稚嫩嗓音到豐富的一人多聲與深具表情的口白,從小因病目盲的楊秀卿,以耳為窗、以心為目,一字一句、一聲一調的習得流轉於世的歌本故事與琴奏,踏遍山林與街巷,走過現場叫花賣藥到商業電台的錄音演出,在傳統藝術勃興的浪潮中,流落在民間的聲音終於登上藝文劇場舞台。 既是真實的人生風景,就以故事形式來娓娓訴說,經歷一年的搜羅辨正與實際親訪,作者吳國禎並運用其台語文專業素養、原汁原味的展現念唱藝術魅力,同時輔以對照解釋,除去你我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距離。◎故事以外── 在無所不在的江湖中,還有無數「江湖藝人」跑江湖的生涯串起琳瑯滿目的民間藝術,猶如野花般在街巷或市集裡繁盛開展又無聲凋落著;附錄的四篇江湖筆記,從「江湖人」釋義,直指那「江湖一點訣」,到「鐵獅玉玲瓏」的商機與隱其後的本尊,南瀛藝術獎得主王藝明布袋戲團,以及棚上棚下的唐美雲與河洛歌子戲;藝術以外,更是另一種專注與執著的生活態度。
【電子書】青年族群對傳統戲曲【京劇】的觀賞行為
本文藉我國戲曲史追溯京劇之發展過程;以簡要述明各朝代政經狀況及戲曲發展與戲曲觀眾之關係,以至推衍我國民間觀眾與戲曲風格形成之影響,規劃符合台灣現今戲曲觀眾之觀賞行為內容效度的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目前台灣青年族群之觀賞行為與模式。 調查研究欣賞人口之統計變項分析與京劇演出之觀賞方式、目的、意願、性向等之間的差異與交互作用。分析其在京劇觀賞時對編導方向、表演的內容或舞台的畫面呈現所專注的面向,以探索京劇藝術對現在的青年族群之吸引力為何。期望提供戲曲藝術相關之調查研究參考與對照價值。
【電子書】表演藝術的體驗與體現第二輯
「創造或呈現戲劇的理由是傳達其主題意涵」,而此戲劇的主題意涵將引導觀眾漫遊於深層情緒的刺激或鼓舞、心靈的覺醒、智慧的擴展…享受全然愉悅的經驗與感受。透過戲劇的表達,使我們對人生、對生命意義的了解,有了更深沉、更廣闊的挖掘及探索;由於它在呈現當中,開放了另一空間讓觀眾思考、或評價、或回饋、或迴響,且沒有任何固定模式或任何標準答案,觀眾自由解答──經由觀賞、感受之後,獲得對人生及生命更理解或更開闊的體認。因此,「戲劇是體驗人生的最直接方式」,一種滿足人類感性需求以瞭解人生的直接方式。
【電子書】情多處處有戲:賈馨園談戲曲
本書分為《情多處處有戲》及《滬上歡樂》二集。作者細數各個戲曲名家生平,敘述自己與他們的交往過程,藉著文字,這些名家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而是可親且可愛的。此外,在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的她,現今的生活一半時間在台灣、一半在上海,透過她的感受及觀察,清晰描繪出特有的上海風貌。本書文字溫婉,處處可感受到作者對人、對戲曲的豐沛情懷,叫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