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Readmoo
【電子書】銀幕上的新台灣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銀幕上的新台灣

野島剛  著
聯經 出版
2015/11/03 出版

二十一世紀新台灣電影現象! 你能在一分鐘內說出十部近三年上映的國片嗎? 或許你不太常看國片,也不清楚台灣電影人在忙什麼。 但是,曾經想過嗎?台灣電影正是讓全世界認識我們這座島嶼的櫥窗! 《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最後的帝國軍人》 暢銷作家 野島剛 2015年最新作品 描繪近十年來台灣電影裡所呈現的台灣新形象 收錄:侯孝賢、魏德聖、齊柏林、鈕承澤、蔡明亮、陳懷恩、陳玉勳、九把刀、李烈,九位台灣電影導演、製片人專訪紀錄。 熱愛新世紀台灣電影,看過一百多部國片的日本資深記者野島剛,以跨文化的比較性視角切入,描繪出近十年來新世紀台灣電影裡呈現出的台灣新形象。 野島剛強調,這本書並不是電影解說書,而是透過電影這扇窗去觀察台灣社會,是以記者角度出發的書: ‧台灣,對於拍攝紀錄片的人來說,這裡可是天堂。台灣擁有豐富的多元文化,充滿了矛盾,換言之就是題材相當豐富。 ‧當我看台灣電影時,總會發現有幾項不斷重複出現的元素,我想這就顯示了這些元素對台灣人的重要性,也是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甚至是電影無法避而不談的。若是不了解這些元素,也許就無法真正了解台灣電影。 ‧台灣確實存在著貧富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問題,透過《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更可以明顯察覺到這個現象。 ‧過去的台灣電影,不管是拍攝逃避現實或是自我尋找之旅,通常以選擇海外取景的居多,像是去香港或日本等等。然而,《最遙遠的距離》的主角們則是在台灣旅行,或許也是反映了受到「本土化」影響的這一代台灣人的內心所感吧! ‧日本的喪禮通常要求必須「靜肅」,但是在台灣似乎完全不通用。《父後七日》是一部顛覆了日本常識,同時也可以認識台灣喪禮的電影。 ‧台灣的校園電影裡出現的「教官」,或許對於日本觀眾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當電影是以一九九○年代以前的校園為舞臺時,教官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台灣電影裡比較沒有那種「我愛你」、「絕對不能離開你」或者「到死都要在一起」的台詞。恰到好處的現實感,又穿插著小小的夢想。像這樣小而美的電影,剛好體現了台灣這塊土地的特質,不是嗎?

特價2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Film Poetics and the Aesthetic of Disturbance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Film Poetics and the Aesthetic of Disturbance

香港大學 出版
2014/11/28 出版

The widely acclaimed films of Wong Kar-wai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umptuous yet complex visual and sonic style. This study of Wong's filmmaking techniques uses a poetics approach to examine how form, music, narration, characterization, genre, and other artistic elements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certain effects on audiences. Bettinson argues that Wong's films are permeated by an aesthetic of sensuousness and &disturbance& achieved through techniques such as narrative interruptions, facial masking, opaque cuts, and other complex strategies. The effect is to jolt the viewer out of complete aesthetic absorption. Each of the chapters focuses on a single aspect of Wong's filmmaking. The book also discusses Wong's influence on other filmmakers in Hong Kong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 will appeal to all who are interested in authorship and aesthetics in film studies, to scholars in Asian studies,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and to anyone with an interest in Hong Kong cinema in general, and Wong's films in particular.

7 特價11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The State of Taiwan Film in the 1960s and 1970s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The State of Taiwan Film in the 1960s and 1970s

James Wicks  著
香港大學 出版
2014/10/31 出版

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 focuses on a neglected period in Taiwan film scholarship: the golden age of the 1960s and 1970s, which saw innovations in plot, theme and genre as directors highlighted the complexities of Taiwan's position in the world. Combining a concise overview of Taiwan film history with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Taiwan films, the book reveal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uggles Taiwan experienced in its search for global identity. This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adopts a transnational approach which presents Taiwan's film industry as one that is intertwined with that of mainland China, challenging previous accounts that present the two industries as parallel yet separate. The book also offers productive comparisons between Taiwan films and contemporary films elsewhere representing the politics of migration, and between the antecedents of new cinema movements and Taiwan New Cinema of the 1980s.

7 特價130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

齊隆壬  著
書林 出版
2013/03/29 出版

《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是電影理論工作者齊隆壬長期研究的成果,詳細耙梳並剖析符號學的發展源流與變革,以及著名學者的理論,如索緒爾、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皮爾斯等。接著帶出電影理論的關鍵人物──克利斯蒂安.梅茲,闡釋他如何把符號學,以及相關領域如語言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運用至電影分析,奠定電影符號學在電影理論界的重要地位。也因電影符號學涵蓋的範圍甚廣,而讓電影分析有了更多可能性。除了回顧西方符號學與電影符號學的理論與沿革,作者也把討論拉回台灣與中國大陸,介紹電影符號學在兩岸的發展脈絡與特點。在理論層面之外,作者也引用許多影片分析的範例,清楚說明電影符號學是如何應用於電影研究之中。而近來電影科技日新月異,已進入數位電影時代,因此第九章即在討論電影由膠卷轉為數位影像的變革,除了提及古典電影如《波坦金戰艦》、《月球之旅》等必會出現的經典例子,更舉《阿凡達》、《全面啟動》、《雨果的冒險》為例,把電影符號學理論連結至最新的影片發展上。電影符號學雖看似古典,在現今的數位環境中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受到電影理論學者大量援用,依然能夠提供理論架構和基本論點。而本書由符號學的發展開始,一直到電影符號學與數位電影的連結,提供了全面且獨到深入的見解,堪稱是近期電影理論的重量級著作,研究電影者不可不看!本書特色1. 電影理論與研究的重要參考書2. 詳盡剖析符號學理論發展與演變3. 介紹西方電影符號進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脈絡4. 詳列著名學者,如皮爾斯、索緒爾、羅蘭?巴特、李維史陀、艾柯及梅茲等的理論5. 專章討論電影符號學於數位電影的應用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新台灣電影─台語電影文化的演變與創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新台灣電影─台語電影文化的演變與創新

黃仁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13/02/01 出版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午夜場電影筆記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午夜場電影筆記

路鵑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12/09/19 出版

這是一份庸常年代的傳奇渴望,一款狂飆年代的幽微夢境。從電影中,它體悟到愛與無奈;在光影中,它感受出現實與詩意。作者多年的學院訓練和風格追求,使其文字擺脫了纖細的情緒直覺,知性、深刻中不失華美與質感。電影只是一種管窺的途徑,作者提供了四通八達的詮釋可能,接駁於她對人生、情感、審美、文化的打量與體悟。這是一本夜生活的電影清單,讓人沉湎於聲色光影、在無眠無休中愛恨纏綿的夜晚,儘管那不過是銀幕或碟機前一個坐姿凝固的身影和一張明晦變化的面孔。電影,與其說是一種有點宅的生活方式,毋寧說是性情的清澈投射,它是男孩多多在《天堂電影院》中沒有找到的停泊港口,也是最柔軟的烏托邦。本書特色1.這是一份庸常年代的傳奇渴望,一款狂飆年代的幽微夢境。2.從電影中,它體悟到愛與無奈;在光影中,它感受出現實與詩意。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張慧瑜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12/02/06 出版

新世紀以來,紅色題材影視劇成為大陸重要的電影、電視文化現象。與八九十年代紅色經典很難獲得市場認可不同,這十年來,英雄傳奇故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及諜戰劇成為當下大陸螢屏中最為熱播的劇碼。尤其是近兩三年,這種紅色革命故事的熱潮也轉移到日漸火熱的大銀幕中,不斷地創造著票房神話。可以說,正是這些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影視劇不再使主旋律成為一種遊離於人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而是建構了一種處理50-70年代革命故事的有效方式。如果把這種現象放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歷史背景中,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化在80年代以來所面臨的敘述困境,那麼“新世紀十年”所出現的這些熱播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就成為格外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和分析這些影視劇的敘述策略、生產機制、意識形態症候不僅有利於重建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講述,而且這種關於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新想像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主流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7 特價2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下)

遠景 出版
2010/12/15 出版

  當你用腳親炙我們的土地與風景,當你用心貼近台灣的文學與電影,仔細聆聽,台灣靈魂所發出的自然之聲,你將會發現:這塊土地充滿了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是透過文字的藝術,感應時代風潮,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電影則是以影像美學,極視聽之娛,呈顯各種交織的生命光影,揭露人們的慾望和想像。而文學與電影的夢幻結合,時而水乳交融,時而相互輝映。萌發於二○年代以後的台灣新文學與電影,歷經不同的歷史階段,感應不同的時代變化,都曾經產生過不少成就斐然、令人繾綣難忘的傑作。  此次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發行,交由遠景出版公司所負責編輯製作的「文學.電影.地景」編篡出版計畫,經過多位電影人、文學人的討論與票決,揀選了三十部「文學電影」,延攬專人執筆,分別從小說至電影的轉化、題旨內涵、藝術特色,以及電影中地景之今昔對比等相關角度切入,撰文成書,希望能為台灣文學與電影一路走來艱辛的進程留下歷史的證言。這三十部「文學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至2008年的《一八九五》,將近紀錄了半個世紀的歲月。  電影尚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像紀錄片一般,會為美好的風景定格,永恆保留台灣的地景實像。這三十部「文學電影」所呈現的地景,包括了台灣本島與離島,從北部港都基隆到南國港都高雄,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儼然展現了台灣海島地景的特色。為此,本書借重詩人路寒袖的攝影才華為台灣掌鏡,遠赴各地及澎湖離島,拍攝一系列現今的地景。透過電影中地景的今昔對照,當會加深我們對自己土地的認識與關愛,體悟台灣外在與內在真誠的素樸之美。作者簡介李志薔  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為國內知名之小說家,並曾擔任多部影片及紀錄片導演、編劇、製片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第一部劇情長片《單車上路》,林正盛讚譽全片有種獨特散文詩的氣息,曼漢姆及福岡影展亦認為該片為亞洲電影開發了新的視野。2010年《秋宜的婚事》,甫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最佳編劇等三項。林明昌  淡江大學中文博士。曾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現任教佛光大學文學系及外文系,並任佛光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在學校教授現代詩及小說,也創作現代詩及小說;教授中國古典文學、華語教學、也解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及日本文學。喜歡素描、水彩和攝影,也是國術社指導老師,喜歡拉二胡及大提琴。遠離所有流行時尚。亮軒  本名馬國光,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碩士。曾任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亦為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若干雜誌專欄作家。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薦獎。出版散文集、時事評論集、小說集、文學研究文集二十餘種。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推動電影文化不遺餘力。曾任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影評人協會理事、金馬影展執委會執委等;也擔任過國內外多項電影競賽的評審,電影經歷十分豐富。張恆豪  文學研究者。主要著作有《覺醒的島國──日治時代台灣文學論集》,主編有《台灣作家全集》(日治時代)賴和集、楊逵集、呂赫若集、龍瑛宗集、張文環集等十冊。陳三資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職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台北市文化局以及所屬藝文館所。《插天山之歌》、紀錄片《鍾肇政文學路》執行製片。現為自由工作者。陳儒修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電影理論博士,現任職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著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電影帝國》,譯有《電影理論解讀》、《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電影之死》、《佛洛伊德看電影》,編著有”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等書。黃玉珊  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於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戲劇電影,之後又轉到紐約大學,1982年獲得電影藝術碩士學位。歸國後投入紀錄片工作,先後任教於世新、文化、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等。主要研究領域是影視編導、獨立製片、女性電影、紀錄片以及電影評論。黃建業  學者、影評人、舞台劇導演。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及電影創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任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及劇本創作研究所∕劇場藝術研究所所長、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台北電影節總策劃等。著作包括《楊德昌電影研究》、《人文電影的追尋》、《潮流與光影》等,並主編《電影辭典》、《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史1896-1999》、《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等專書。解昆樺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目前擔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著有《轉譯現代性》、《詩史本事》、《青春構詩》等專著,並曾獲文建會台灣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在電影研究方面,主要著重在小說與電影劇本改編的課題,目前正展開侯孝賢、朱天文電影劇本之系列研究。熊啟萍  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出版界短暫任職,隨後至加拿大留學多年,現為業餘文字工作者。作者對五、六○年代的電影極為熱愛及熟稔,自幼接觸當時的影與歌,早年曾為「今日世界」撰稿。基於對「古典美人」樂蒂的難以忘懷,因而寫下一本紀念她的書──《明月流霞》,也同時紀念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鄭順聰  1976年生,嘉義民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曾任《重現台灣史》雜誌主編、《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著有詩集《時刻表》。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大台文所副教授,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多年來致力於整理台灣文學史料,編有《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1980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5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藍祖蔚  自由時報大生活群組執行長。看電影看了50年,寫電影寫了25年的超級影迷,持續每天以一篇文字,紀錄電影人生的心情。

7 特價34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上)

遠景 出版
2010/12/15 出版

當你用腳親炙我們的土地與風景,當你用心貼近台灣的文學與電影,仔細聆聽,台灣靈魂所發出的自然之聲,你將會發現:這塊土地充滿了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是透過文字的藝術,感應時代風潮,反映社會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電影則是以影像美學,極視聽之娛,呈顯各種交織的生命光影,揭露人們的慾望和想像。而文學與電影的夢幻結合,時而水乳交融,時而相互輝映。萌發於二○年代以後的台灣新文學與電影,歷經不同的歷史階段,感應不同的時代變化,都曾經產生過不少成就斐然、令人繾綣難忘的傑作。  此次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發行,交由遠景出版公司所負責編輯製作的「文學.電影.地景」編篡出版計畫,經過多位電影人、文學人的討論與票決,揀選了三十部「文學電影」,延攬專人執筆,分別從小說至電影的轉化、題旨內涵、藝術特色,以及電影中地景之今昔對比等相關角度切入,撰文成書,希望能為台灣文學與電影一路走來艱辛的進程留下歷史的證言。這三十部「文學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至2008年的《一八九五》,將近紀錄了半個世紀的歲月。  電影尚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像紀錄片一般,會為美好的風景定格,永恆保留台灣的地景實像。這三十部「文學電影」所呈現的地景,包括了台灣本島與離島,從北部港都基隆到南國港都高雄,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儼然展現了台灣海島地景的特色。為此,本書借重詩人路寒袖的攝影才華為台灣掌鏡,遠赴各地及澎湖離島,拍攝一系列現今的地景。透過電影中地景的今昔對照,當會加深我們對自己土地的認識與關愛,體悟台灣外在與內在真誠的素樸之美。作者簡介李志薔  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為國內知名之小說家,並曾擔任多部影片及紀錄片導演、編劇、製片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第一部劇情長片《單車上路》,林正盛讚譽全片有種獨特散文詩的氣息,曼漢姆及福岡影展亦認為該片為亞洲電影開發了新的視野。2010年《秋宜的婚事》,甫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電影、最佳編劇等三項。林明昌  淡江大學中文博士。曾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現任教佛光大學文學系及外文系,並任佛光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在學校教授現代詩及小說,也創作現代詩及小說;教授中國古典文學、華語教學、也解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及日本文學。喜歡素描、水彩和攝影,也是國術社指導老師,喜歡拉二胡及大提琴。遠離所有流行時尚。亮軒  本名馬國光,著名散文家。畢業於國立藝專影劇科、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碩士。曾任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亦為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若干雜誌專欄作家。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吳魯芹散文推薦獎。出版散文集、時事評論集、小說集、文學研究文集二十餘種。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推動電影文化不遺餘力。曾任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影評人協會理事、金馬影展執委會執委等;也擔任過國內外多項電影競賽的評審,電影經歷十分豐富。張恆豪  文學研究者。主要著作有《覺醒的島國──日治時代台灣文學論集》,主編有《台灣作家全集》(日治時代)賴和集、楊逵集、呂赫若集、龍瑛宗集、張文環集等十冊。陳三資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職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台北市文化局以及所屬藝文館所。《插天山之歌》、紀錄片《鍾肇政文學路》執行製片。現為自由工作者。陳儒修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電影理論博士,現任職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著有《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電影帝國》,譯有《電影理論解讀》、《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電影之死》、《佛洛伊德看電影》,編著有”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等書。黃玉珊  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於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戲劇電影,之後又轉到紐約大學,1982年獲得電影藝術碩士學位。歸國後投入紀錄片工作,先後任教於世新、文化、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等。主要研究領域是影視編導、獨立製片、女性電影、紀錄片以及電影評論。黃建業  學者、影評人、舞台劇導演。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及電影創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任北藝大戲劇系主任及劇本創作研究所∕劇場藝術研究所所長、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台北電影節總策劃等。著作包括《楊德昌電影研究》、《人文電影的追尋》、《潮流與光影》等,並主編《電影辭典》、《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史1896-1999》、《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等專書。解昆樺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目前擔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著有《轉譯現代性》、《詩史本事》、《青春構詩》等專著,並曾獲文建會台灣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在電影研究方面,主要著重在小說與電影劇本改編的課題,目前正展開侯孝賢、朱天文電影劇本之系列研究。熊啟萍  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出版界短暫任職,隨後至加拿大留學多年,現為業餘文字工作者。作者對五、六○年代的電影極為熱愛及熟稔,自幼接觸當時的影與歌,早年曾為「今日世界」撰稿。基於對「古典美人」樂蒂的難以忘懷,因而寫下一本紀念她的書──《明月流霞》,也同時紀念一個輝煌的電影時代。鄭順聰  1976年生,嘉義民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曾任《重現台灣史》雜誌主編、《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著有詩集《時刻表》。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大台文所副教授,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多年來致力於整理台灣文學史料,編有《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1980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5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藍祖蔚  自由時報大生活群組執行長。看電影看了50年,寫電影寫了25年的超級影迷,持續每天以一篇文字,紀錄電影人生的心情。

7 特價34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

彭麗君  著
香港文大 出版
2010/11/01 出版

  本書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出發,研究香港電影在近年的發展和境遇,探討電影文本、電影工作者和電影工業的不同嘗試和進退失據的困境。通過對香港電影多角度的閱讀,本書特別著眼於香港本土身分在全球跨國電影和大中華跨境製作中的掙扎和探索。在一片蕭條和衰敗的氣氛中,這個工業還有著驚人的柔韌性和生命力。究竟現在的香港電影是黃昏遲暮,還是著在重生的當頭?本書希望把當中的複雜性呈現出來,也希望從一個微觀和在地的角度,重新探討電影和社會的關係,呈現香港文化的意義和潛質。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毛澤東時代的人民電影1949─1966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毛澤東時代的人民電影1949─1966年

啟之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10/04/01 出版

  本書是一部中國(大陸)電影的斷代史,探討的是新中國的第一個歷史時期──1949年至1966年人民電影興盛、調整、改革、挫折的歷史過程。在中國電影史上,人民電影是一個特定的歷史名詞,指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權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電影事業」。  人民電影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的文藝思想,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是它的堅定不移的追求和奮鬥方向。與文藝為政治服務等意識形態的要求相結合,電影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啟發教育人民的最重要的武器。  描述這一改造的內容和過程,揭示其中的規律,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人民電影的歷史,而且有利於治理今天的電影生態。

7 特價49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關於電影學的100個故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關於電影學的100個故事

范永邦  著
宇河文化 出版
2009/12/08 出版

如果您喜歡電影,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在電影百年史的浩瀚海洋中汲取了其中的一百滴水,讓我們一起來真切感受電影的五彩斑斕與發展軌跡。 有人曾預言電影會死。當再過百年之後,又有哪些電影能夠被人們銘記呢?是大眾的好萊塢電影,還是小眾的意識電影?是顯現在我們面前已然熠熠發光的,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不為人知的?這一切在現在看來都是未知數,但可以預見的是,電影的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朝著高品質的巔峰蜿蜒前行。 電影對於欣賞者來說,就是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心中也有一千個關於電影的定義。它是肆意大膽的日本電影,是不斷壯大的黑人電影,是內斂含蓄的華語電影,是關注年輕一代的西班牙電影,是帶著「地方保護」色彩的冰島電影,是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大片……有人在電影中尋找愛情,有人在其中尋找希望,也有人在其中學會勇敢……

79 特價23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談影小集:中國現代影壇的塵封一隅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談影小集:中國現代影壇的塵封一隅

張偉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09/11/16 出版

《談影小集》之「影」指的是電影,討論重點在民國電影史和中外電影交流。全書大致分為影人、影片、影事和中外交流四輯,其中有不少內容是長期隱佚不傳的,本書目的即在於盡可能還原中國現代影壇被塵封的一隅。在電影領域,由於早期影片的拷貝大都不存,圖片的文獻佐證價值更顯其重要,這本小書的每篇文章,不論長短皆配有精心挑選的照片,被作者視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非僅烘托氣氛而已。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電影○影展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電影○影展

吳凡  著
書林 出版
2009/08/03 出版

影展的工作是一種「專案管理」在一定的時間內,運用有限資源,完成目標台灣有群「辦影展的人」在各影展間流轉他們戲稱自己為「遊幕民族」從工讀生到策展人,從學生競賽到跨國選片,影展的know-how是一門綜合了藝術與管理的學問。本書集結作者吳凡多年來對影展的熱愛與心得,並訪談四位國內外資深策展人,暢談影展的理想與現實。書後光碟提供國內所有想辦影展的人,各式必備的工作檔案與文件範例。就影展的永續發展來講,並非每個影展都有未來性,要有一定的金援、預算的來源,第二是一定要有不會被取代的特色 資深影展策展人 聞天祥重要的是意識到觀眾的水平在哪裡,然後試著比他們的水平更高一點,把整個環境往上拉,對我來講這是影展存在唯一的理由,否則真的不需要影展。 紀錄片雙年展、國民戲院策展人王派彰影展最重要就是要有多元的東西出現,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做不一樣的事情,但是他們都同時存在。金馬影展策展人陳俊蓉你可以從大量的選擇裡挑出一部電影,然後在不被強迫歸類的情況下,看到一點新的東西。愛丁堡電影節 節目策劃統籌 妮可拉.皮爾森(Nicola Pierson)適用對象 電影工作者,大專院校電影及傳播系所師生,對影展及電影有興趣的一般讀者。『電影工場』書系是一套傳遞電影實務經驗的書。邀請台灣電影產業從業人員現身說法,每本書都包含電影人的經驗、技術、範例、對談,是貼近本土經驗、提供實際觀點的一套電影工具書。目前已出版三本:《電影製片》、《電影行銷》、《電影影展》,其餘主題策劃中。做電影很少能靠運氣,而是在不斷演練和實踐的過程中,學到的歷練及養成的技巧和智慧。『電影工場』系列書,是電影人在演練與實踐後的經驗分享。

7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國片電影史話: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的先行者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國片電影史話: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的先行者

黃仁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9/05/01 出版
75 特價3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日本電影在臺灣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日本電影在臺灣

黃仁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09/01/02 出版

自1916年起至1993年為止,日本電影在臺灣映演超過三千部,日本電影對臺灣不論是從娛樂面或者是電影工業的發展上都有顯著的影響。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甚至將電影作為教化與政令宣導的工具;國民政府來臺之後,雖然強力推行「清除日本精神遺毒」的運動,但就臺灣的電影發展上來看,日本電影對臺灣電影的影響,不論是拍攝方式、劇本編寫、導演手法則是不減反增的。本書原為「日本電影在臺灣映演史及影響之研究」的調查研究報告,是一部具文獻性、影史性、娛樂性、及工具性的著作,可供業者、學者及愛好者參考。書末亦蒐集國家電影資料館、臺南歷史博物館所收藏之日片目錄。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現代影示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現代影示錄

周啟行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08/11/01 出版

令人回味再三的經典電影導覽 將54部中外經典影片,以文字化作深入淺出的紙上電影,囊括商業電影及藝術電影,另影迷們回味無窮! 每個人生的四季,都有太多相似的心路歷程,除非自己親身經歷,在生活中,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我們見識得太少了;在黑暗中,當光束投射在一塊白布上,它創造了如同海市蜃樓般的奇觀景像,看似呎尺天涯的距離間,納含真實世界的縮影與現實人生的放大。電影的觀賞無非是一場合法的人間圖相全窺紀錄。 在印象裡,原型人物的真實面貌、生活狀態、心緒情境、事態發展合理性…看了常令人無言以對,或無限思考,也可以管中窺豹,百般挑剔。 在銀幕上,反覆衝擊我們視覺的,除了滿足世人感官刺激與情緒宣洩,提供大眾歡娛享樂的消費層面之外,它還是多少人心中夢想的實現。 它像是掠過麥田的風,又像迷失在鏡像裡,曾經年輕過的夢囈,還可以是伴隨成長,卻被歲月逐漸遺忘,在不經意處,喚回激情四溢的青春波浪。 節選54部影片,把視聽元素的基本論點,評論鑑賞的竊竊私語,由電影故事引發的生活感悟,即興書寫的觀影備忘,超乎影像之外的聯想和心得匯流,作者衷心希望這些「蒙太奇」都停留在您眼前的這本書裡,因為電影比生活更真實、更動人!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影像下的現代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影像下的現代

書林 出版
2007/08/22 出版

視覺文化是當今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從電影的文本意義及歷史環境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討視覺文化的議題,更是發展出相當多元的論述。本書共收錄十二位優秀的文化研究學者的文章,分別從「歷史」、「觀看」、「都市」、「慾望」四個主題,試圖從另一種角度探討我們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觀看實踐,闡述影像下的現代這個複雜而迷人的議題。第一輯聚焦回顧美國影視歷史的一頁,談麥卡錫主義對美國影界的衝擊;第二輯討論觀看的辯證關係;第三輯探索影像中現代性與都市文化的結合;第四輯收納慾望及其再現模式的文章。

7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人生如戲:平鎮市民大學社區影像讀書會成果分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人生如戲:平鎮市民大學社區影像讀書會成果分享

陳彩鸞等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06/11/01 出版

一群愛好看電影的人,聚在一起,藉由影片的欣賞觀看,共同探討劇情中的喜、怒、哀、樂,分享個人觀感與生活經驗。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大陸消費社會的影像敘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大陸消費社會的影像敘事

謝靜國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06/07/31 出版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全面襲來,中國影視界也無法逃避與跨國資本合作的命運,除了好萊塢大片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近年來在中國內地吹起的「韓流」與「和風」,也為中國影視界開闢了另一條國際合作的道路。而像哥倫比亞公司這類的國際贊助商,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對電影人與消費者而言已不再陌生,這一切現象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影像版圖在消費社會已經進入一個國際的消費產業循環,它們藉著相互作用、彼此聯繫或牽制,加速影像消費產業的進行。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大陸的當代影像與消費社會構成一種複雜而多樣的互動關係,而究竟中國大陸在進入消費社會後是如何在意識型態的生產上與影像文本發生聯繫,並且以各種不同形式的語言表達出來,是作者研究的重點所在。到底這些不同的影像語言構成了更為隱蔽的建構或解構中國大陸消費社會的意識型態的敘事,或者在不同層面上反映了中國消費社會的眾生相及社會問題,則是作者亟欲探索的焦點。 本書的第一章先為題目進行不同層次的說明,以為整個研究的入口。第二章至第五章將影像敘事做主題式分類並對之進行論述和分析,第六章為結論,總結作者對中國大陸消費社會的影像敘事的研究發現與初步成果。必須說明的是,在電影和電視劇的研究對象(選材)上,做為一名台灣的研究者,作者近期所能的地購買影像光碟(DVD或VCD)來觀看,在研究之前,進行篩選的工作,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列為優先閱讀的對象,並且將一些禁演的(俗稱「地下電影」)作品讓它們在論文中浮出歷史地表。至於許多應該觀看卻因為未能取得而無法討論,作者也希望在未來能有相遇的時刻,並逐步將它們納入研究之中,以求更加完備。在消費社會,中國大陸城市裡的情感、需求、慾望、乃至於知識和文化都已經無可避免地在全球化的浪潮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體制中被整合為商品,如同布希亞所說的,消費,永遠是關係本身,即便是嚴肅地為影視文化催生新生命,那回頭遙望的懷舊姿態,縱使是影像敘事的一次精彩回眸,但若自消費的觀點觀之,卻同樣讓人驚心動魄,因為,「過去」也成為了消費體系中的一個符號,文革記憶、歷史創傷或者創作人自身的悠悠歲月,全都成了抽象化的理念的消費——即便是個人化的、唯心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這是身處消費社會的影視文化不得不面臨的宿命。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電影閱讀美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電影閱讀美學

簡政珍  著
書林 出版
2006/05/15 出版

增訂一、二版增加「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資料」,以及《英倫情人》、《臥虎藏龍》兩部奧斯卡得獎電影的評析,文字極富詩意,且詮釋精闢,不容讀者錯過。第三版是增訂二版後的大幅度改版,除內容更動,順序調整外,又加上《證人》、《浪蕩子》、《大開眼界》、《意外的春天》、《天堂歲月》、《紅色警戒線》、《新天堂樂園》、《靈異第六感》、《親情無價》、《神秘河流》、《冰血暴》、《冰風暴》、《胭脂扣》、《柳樹之歌》、《天堂的小孩》以及大陸影片《活著》、《洗澡》、《草房子》、《那人那山那狗》等片的討論。

7 特價15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來看電影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來看電影

陳彩鸞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05/06/01 出版

陳彩鸞老師帶領的平鎮市民大學影像讀書會,以觀賞影片做為討論分享素材,是新興的一種讀書會型態。為了追求一個永續發展的讀書會機制,圓一個永續經營讀書會的夢境,她以影像讀書會請大家來分享!電影反映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從觀賞影片當中,帶領人及學員省思生命的意義,共同分享討論並書寫出自己的心得感想,從被動的閱讀—「聽」和「讀」轉而為主動的閱讀-「說」和「寫」,讓閱讀提升自我。選了一部好片子,激起大家一陣討論和熱烈回應,影像讀書會也可以是一種不同的讀書會。透過影片觀賞、討論、分享,喚起社區居民對公共議題之關切及關心。對週遭事務保持敏銳觀察力,練習運用影像記錄所見所聞並進行探討,進而提升生活品質,建構社區優質生活空間,開展生命意義。《有你真好》、《老師你好》、《我的強娜威》、《當我們黏一起》、《他不笨,他是我爸爸》、《築夢鬱金香》。每一部電影,都突顯了一個主題:祖孫、師生、夫妻之愛;手足、父女之情,照耀人生。學員們的腦力激盪成就了本書的篇章。陳老師說:「『影像讀書會』望文生義便是觀賞電影後大家一起討論、發表心得感想;除了交談、分享、心靈的放鬆、壓力的紓解、心智的成長之外,沒有顯而易見的具體成果喔!這就是讀書會的特質。」

7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

葉龍彥  著
玉山社 出版
1998/08/01 出版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2/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