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一靜之間,藏著天地陰陽; 一呼一吸之間,貫通身心之氣。 讓太極,不再只是傳說中的緩慢拳路, 而是可驗、可學、可養的現代生命科學。 太極拳不僅是一門武術,更是一門貫通生命哲理與現代科學的動態藝術。主編團隊長年潛心研習太極拳二十餘年,以七年時間廣泛研讀中外太極拳理論著作,遍訪名師,在傳承與實證之間探索一條科學化的修習之路。本書的誕生,正是將古老拳理融入現代語境的成果,嘗試以清晰可驗的結構,重新詮釋太極拳的內在智慧。 全書由淺入深,首章說明「什麼是太極拳」,從歷史源流到養生理念,回答太極是否為有氧運動、練功時間與場地要求等基礎問題,為初學者奠定正確觀念。第二章進入「身法功法要領」,詳析虛靈頂勁、含胸、沉肩墜肘、鬆腰等核心技術,並以人體解剖學與運動生理學為依據,讓讀者理解太極中「氣沉丹田」與「形隨意動」的具體機制。 第三章探討太極拳的「格鬥與動態原理」,指出太極並非僅為柔練之術,而是一種講求力學均衡與精神專注的動態科學。第四章則以現代生理學與導引學的觀點,重新審視「著勁」、「導引」、「氣血運行」的關係,讓古典術語回歸科學脈絡。最終章綜合陰陽、心、氣、意、精神等內涵,逐一闡述《太極拳論》中的經典法則,並以現代物理與哲學思維重新解讀,使古訓不再艱澀,而能被今日讀者切身體悟。 主編團隊堅信,太極拳的真正價值,在於促進身心平衡與生命的整體復原力。書中不僅強調功法與姿勢,更關注練習者的呼吸節奏、意念流動與心理調適。透過本書的系統學習,太極拳不再是神祕的古技,而是一套可實踐、可驗證的健康方法。主編期盼每位讀者都能在圓融動靜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中正之軸,讓太極的力量回歸日常,使防治腎臟病、高血壓、腰椎與頸椎疾病等功效得以發揮,實現「益壽延年、不老長春」的太極真義。 〔本書特色〕 主編團隊研習太極拳二十餘年,結合解剖學、運動學與現代物理學,轉化《太極拳論》中的陰陽、氣、意、身、虛實為科學語言。全書以理論與實踐並重,指導習練者掌握虛靈頂勁、沉肩墜肘、鬆腰等要領。太極不僅強身健體,更助預防腎臟病、高血壓與脊椎疾病,重拾「動靜合一、身心並養」的養生智慧。
「太極」和「太極拳」,兩者是有不同的概述。太極只可以感受,通過理解,去體會,去施行,在生活上加以實踐,才能夠感受太極內涵的意義。太極拳是體現太極其中一種較直接的方式,通過太極拳的學習和鍛煉,了解陰陽,虛實,有無,和太極的關係。具像來說,太極是海洋,太極拳是泳術。我們學會了泳術,並在海洋中游泳,從而感受海洋的廣闊浩瀚,水體的川流不息,和無休止的內在澎湃動力。因此之故,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中體驗太極的一項拳種。本書借用老師和學員兩者不同角度,以單元形式來談論太極拳在學習上一般會遇到的疑問。全書避免採用過多太極拳用詞和艱深詞彙,希望藉著趣味性的對話,讓太極拳愛好者得到不一樣的理解。
\不只想贏,更想讓台灣拳擊贏/屏東出身的瘦弱少年,六度奪得全國冠軍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台灣拳擊2021年,黃筱雯在東京奧運拿下台灣拳擊首面奧運獎牌。2024年,揮別疫情期間無法現場聲援賽事的遺憾,82歲的李武男親自帶領台灣拳擊奧運代表隊前往巴黎。那一年,是台灣拳壇的高光時刻。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為台灣摘下第一面拳擊奧運金牌。那一刻,也是最早在台灣推動女子拳擊的李武男最百感交集的時刻。當年那個出身屏東萬丹鄉下的孩子,家境困難到難以供他上初中,他卻為什麼踏上這條辛苦的運動之路?曾擔任五屆拳擊協會理事長、現任榮譽理事長的李武男,全身心投入拳擊已逾60年,即使在擔任李前總統官邸總管期間,他也未曾一日脫離拳擊。從選手、教練到理事長,李武男的一生,幾乎就是台灣拳擊史的縮影。他用嚴謹與慈愛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選手。拳擊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鍛鍊意志的方式。李武男常告訴學生:「體力不足,再好的拳術也無法發揮。」「有付出,就有代價(回報)。」他說,訓練不只在場內,更是心志與自我要求的考驗。有學生說:「沒有他(李武男),就沒有今天的我。」無數拳手的故事都與他緊緊相連。他是拳擊界最無聲卻最偉大的力量,花了大半人生,努力不懈推動台灣拳擊走向國際舞台,選手們也不負期望,多次在國際賽事奪下獎牌,更在2020東京奧運及2024巴黎奧運迎來世界級的榮耀。這本書,既是個人回憶錄,也是台灣拳擊史的活見證。讀完他的故事,你會明白,拳擊運動的真諦,從來不是打倒對手,而是一次次被擊倒後仍能咬牙站起來的勇氣。熱血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沈劭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杜微/台鐵公司前董事長李經康/拳擊國手,黑快馬董事長周正訓/阿默企業董事長房瑞文/運動部全民運動署署長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林馷宸/屋馬餐飲集團董事長施憲章/拳擊國手,松柏幼兒園創辦人徐佳馨/住商機構企研室總監許哲維/泰還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傅東光/內埔農工拳擊隊教練曾昭雄/睿成科技董事長彭俊銘/拳擊協會祕書長諶亦聰/教育部青年署副署長藍仲民/米其林麟聚餐廳董事長 簡倍祥/中華職棒味全龍隊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