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為自己在做選擇,其實只是習慣在推動人生你追逐的自由,可能只是另一道隱形的枷鎖▎大半人生都在劇本裡演出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家庭、學校、社會就替我們寫下隱形的指令。你如何交朋友、如何學習、甚至在愛情中選擇誰,都不是純粹的自由,而是過去經驗與潛意識的延伸。當我們還以為「選擇權」在自己手裡時,其實早就被無形的程式碼所驅動。▎自由往往只是慣性,選擇也常常是假象 大腦的「系統1」讓我們做出看似果斷的決定,卻常是出於本能與安全感的需求。購物、理財、甚至人生大抉擇,都不過是舊有劇本的再現。當選項變多,我們反而更焦慮、更無法抉擇;當覺得「別無選擇」時,真正放棄的往往是面對自己的勇氣。▎情緒才是真正的操控者 你以為自己很理性,其實只是情緒在裝懂。工作壓力、投資焦慮、金錢困境,表面看似數字或選擇的問題,背後都牽動著更深層的情緒與自我價值判斷。當意志力崩潰,往往不是因為「不夠堅強」,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與情緒共存與管理。▎拖延是另一種逃避,未來也並不如你想像 我們常將時間浪費在「還可以再等等」的幻想裡,以為自己有明確目標,卻總在最後一刻才慌亂衝刺。這不是單純的時間管理問題,而是對選擇、未來感與真實需求的恐懼。當未來感顯得模糊不真實,當下的行動也就失去了動力。▎人生的終點,不是結束,而是揭露 中年危機、退休、老去,甚至死亡,並非突如其來,而是過去長期壓抑與逃避的累積。那些未被處理的情緒與遺憾,最終都會以另一種形式重演。但若能正視內心,理解那些早已存在的劇本,我們或許就能在有限的人生裡,活出更真實、更自由的自己。〔本書特色〕我們常以為努力工作、追求目標,就能掌控人生,但真正左右我們的,往往是習慣與潛意識。從原生家庭的影響,到愛情、金錢與工作的選擇,我們不知不覺走在熟悉卻陌生的路上。拖延、焦慮、空虛,都不是外在問題,而是內在需求沒有被看見。本書帶你重新理解自我,拆解隱藏的慣性與情緒機制,找到屬於自己的行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