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1128_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2
1128_2026手帳年曆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解深密經講義 第二輯

平實導師  著
正智  出版
2025/12/03 出版

本經是所有尋求大乘見道及悟後欲入地及完成十地修證者所應詳讀串習的三經之一,即是《楞伽經》、《解深密經》、《楞嚴經》三經中的一經,亦可作為見道真假的自我印證依據。此經是 世尊晚年第三轉法輪時,宣說地上菩薩所應熏修之無生法忍唯識正義經典;經中總說真見道位所見的智慧總相,兼及相見道位所應熏修的七真如等法;亦開示入地應修之十地真如等義理,乃是大乘一切種智增上慧學,以阿陀那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為成佛之道的主體。禪宗之證悟者,若欲修證初地無生法忍、八地無生法忍乃至十地心者,必須修學《楞伽經、解深密經、楞嚴經》所說之八識心王一切種智。此三經所說正法,方是真正成佛之道。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經的啟示

天蠍座製作 出版
2025/12/03 出版

只要讀懂心經,你的抑鬱、焦慮與浮躁……都能完全療癒,重新出發!《心經》幾乎可以解決一切人生的煩惱 《心經》作為全世界傳播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道盡了人類修行、修身的的人生真髓。 可謂,讀懂了《心經》,也就掌握了修身養性和社會實踐的最高智慧。 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只是無意間聽說過,又或是耳熟後習慣性使然地背過其中個別字句。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突發奇想,想知道這些字句的意義,想理解其中每一句話所訴說的真實內涵。 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得過日本文化勳章、朝日獎等大賞),後來皈依天台宗的瀨戶內寂聽(一九二二年~二○二二年)就是這樣,無意之中讀到這本經典,讓她一度成為了國家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改變了百萬人的生活。 她用150多年的人生智慧告訴人們,到底什麼才是能讓心靈得到依靠的,要如何才能成就不煩惱的活法。《心經》句句滲透人生核心智慧,我認為,讀懂了這一句話,足矣消除你人生當中的一切煩惱:「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一、用般若波羅蜜多咒的善咒之心對待一切,煩惱就少了一半。 般若波羅蜜多咒,它是善咒並非惡咒,它是可以護人護己的。 世界上最煩惱、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心理的負擔。而擁有一顆善良之心,可以極大減輕我們的心靈負擔。也就是說,當我們以善咒之心去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就能過濾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俗話說,世間萬事皆無定數,唯有用心待之,方能收穫安寧。當我們從源頭釋放、過濾這些負擔,煩惱自然就少了。 有人說,每一個善念都是一顆種子,播撒出去,終將開出絢爛的花朵。 確實,當我們用善良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你會發現,它不僅能化解衝突,更能帶來和諧與美好。 海倫凱勒曾說:「善是太陽,無論在哪個角落,都能帶來光明。」 擁有一顆良善之心,足矣化解世間萬千喧囂,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平和與快樂。 所以,你儘管善良,因為你的世界會因你的善意而更加溫暖,更加明亮,更加愉悅。 二、用般若波羅蜜多咒的光明之心對待一切,任何煩惱都會消除。《心經》傳達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任何事物都是前進的,來回往復不斷發展的。 所以,煩惱亦然。煩惱是可以被消除的,人最重要的保持開心。當你用光明之心對待一切,你會發現,任何煩惱都有解決的方法的。 有了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即使處於煩惱困惑當中,我們仍然會以一顆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正如有句名言寫的那樣:「每當你遇到一個難題,都意味著一個新的機遇。」用光明之心去看待問題,意味著我們不會在困難面前止步,而是將其視為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 然而,當我們用一顆充滿光明的心去面對它們時,就能發現,在每一個煩惱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微笑的種子。 樂觀是快樂之母,更是無憂之母。所以,不要害怕煩惱。 希望我們都能保持一顆充滿光明的內心,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三、活在當下,無心無物定無煩惱。 當我們能夠放下對生活的執著,減少內心的焦躁,自然就不會被煩惱所困擾。 俗話說,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活在當下方能無悔。 所以,不要提前焦慮,也不要預知煩惱,生活就是見招拆招,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 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 心無掛礙,方能自在,方能除一切苦厄。 而只有我們的心,無掛無礙,才是心靈最好的依靠。 四、《心經》是一把打開內心困境的鑰匙,找回真正的寧靜 《心經》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部佛教經典,更是一段心靈的啟蒙,一種走出困境、找到自由的心靈之路。當我們學會「空」,學會放下,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並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79 特價2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在佛前,倉央嘉措的詩與人生:以愛為苦,以詩為藥……從布達拉宮到流浪山野,倉央嘉措以情詩見證一場靈魂的覺醒旅程

千華駐  出版
2025/12/03 出版

是達賴喇嘛,也是流浪詩人,更是一位凡俗的男子他以詩書寫生命的真相,以放下完成最深的修行蒼生信仰、人性愛慾、塵世執著……在愛與靈性的邊界上,倉央嘉措以詩書寫靈魂的流放與圓滿之路▎轉世靈童的命運與傳奇  本書講述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一生。他原是西藏一個平凡家庭的少年,被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命運因此改變。幼年時的倉央嘉措被祕密送往布達拉宮接受佛法教育,肩負起宗教與政治的雙重責任。然而,宮牆之內的僧侶生活並未能抹去他內心對人間愛情與自由的嚮往。作者以細膩筆觸描寫他在神聖身分與人性欲望之間的掙扎,讓讀者看見一位「聖人」也有凡俗的柔情與痛楚。▎詩與情:世俗中的靈性覺醒  倉央嘉措最為後世傳頌的,不只是他短暫而悲壯的一生,更是那一首首動人的情詩。他的詩語言簡潔卻情感深邃,將愛慾與修行、現世與來生交織在一起,展現出「愛即修行」的哲理。書中大量引用並解析這些詩句,揭示他如何在愛戀中體悟無常,在失落中尋得覺醒。例如他寫道:「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不僅是情詩,更是一種對生命圓滿的追尋與自我超越的體現。作者藉詩入心,帶領讀者體會靈性與世俗並存的境界。▎愛與自由的代價  身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愛情注定無法被世俗接受。書中詳述他與情人瑪吉阿米的相遇、相戀與離別,這段禁忌之戀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政治鬥爭與宗教權力的糾葛,使他最終被迫離開拉薩,走上流亡之路。此段文字不僅重現了西藏歷史的動盪,也探討「自由」的真正意涵──當一個人願意放下權勢與榮耀,只為追求內心真實的愛與自在,那正是一種最高的修行。作者以溫柔而悲憫的筆觸,描繪出倉央嘉措作為「凡人聖者」的心靈掙扎。▎修行的本質:放下與圓滿  全書的最後部分回歸「修行」的主題。倉央嘉措的一生,表面看似悲劇,實則是一場圓滿的修行。他以詩與行動詮釋佛法的真諦──修行不僅在寺院中,也在愛、痛與放下之中。作者反思:人生的修行不是逃離塵世,而是在經歷人間悲喜後,仍能保有慈悲與覺知。倉央嘉措的故事提醒人們,每一段情、每一次失去,都是通往覺悟的契機。書的結尾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寧靜,彷彿明白:修行,不過是學會與世界和解,與自己相遇。【本書特色】:本書以詩意筆觸描繪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傳奇一生,融合歷史、宗教與人性探索。作者以情詩為線索,揭示他在愛與信仰、自由與責任間的掙扎,展現出「情即是修行」的深層哲理。本書兼具史實與哲思的敘事風格,使這位「聖者中的凡人」更顯立體,帶給讀者靈性與情感的雙重啟發。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