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台日友好──異論:該如何克服互相理解的認知齟齬和立場矛盾?

笹沼俊暁  著
游擊文化  出版
2025/11/05 出版

填補二戰後當代史的認知空白,體察地緣政治下的幽微情緒相互凝視當前的政治社會實況,踏實耕耘促進多元民間交流「台日友好」的終極理想目標——攜手對抗各種隱蔽的暴力旅居台灣近二十載的日籍學者笹沼俊暁以中文書寫,面向公眾讀者,發出異於主流聲音的異邦人之言。從跨境的視角,批判反思橫跨台日間的思想矛盾與認知落差,以評論洞見做為增進相互理解的中介橋梁。期盼台日公民社會透過各種交流管道,一同促進彼此「學習∕回饋」迴路起作用,令雙方「贈與∕互酬」機制活絡運作。寫作本書正是此種努力的一環。《「台日友好」異論》不是一本反對友好的書,而是一部追問「友好」真正意義的作品。作者以銳利而誠懇的視角,挑戰表面化的「友好」想像,直面歷史與權力的不對稱。本書從未否定友誼,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友誼不應害怕衝突,唯有透過批判與理解,才能抵達彼此真正看見的地方。這部評論集宛如時間膠囊,封存了一位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者∕評論家,對於真實世界的動盪變化(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東京奧運、台海危機、安倍晉三遇刺、能登大地震等)的沉思與抒發。如今以嶄新架構編排而成的文集,向後疫情時代,身處「台灣有事」陰影下,憧憬「台日友好」的讀者們敞開,發出閱讀、思辨及對話的真摯邀請。◎台灣該如何面對日本的危機台灣人普遍認為日本是民主國家、日本的民主沒什麼好擔心。然而,「川普2.0」證明了在任何國家,民主都是易碎的。其實,近十幾年來日本的民主不斷面臨破壞危機。◎日本國憲法與台灣近年來國際社會激變,戰後日本的和平主義正處於嚴峻的考驗時刻。甚至台灣有民眾表示,希望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可以為保衛台灣出兵。台灣民眾真的願意日本放棄和平主義理念嗎?◎在疫情之下反思台日當代史現在須再度反思的,不只是疫情期間哪個國家較優秀、哪個政府較差勁,更是當時所顯現出來的社會格局及其歷史背景為何。否則,未來「另一種危機」來臨時,那樣的社會結構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讓問題爆發。 ◎日常生活中的台日矛盾橫亙在台灣和日本之間的矛盾、齟齬,不僅存在於抽象言論中,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的某些傾向、行為習慣察覺出來,而歷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學術論述不一定關注這些瑣碎事情。◎面臨潛在浩劫的台日民眾人類每當面對自然災害時,雖然受創、受苦,卻總能擺脫危機,重建生活。但核電帶來的災害則完全不同。輻射污染會讓一塊土地變得幾乎永遠無法居住,而且核電廠集中象徵著一國政治、社會、經濟等的矛盾。各界推薦「很喜歡作者『人間清醒』的姿態,不為批評而批評的清晰立場。同樣身為在台外國人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獲益最多的是作者強調,我們其實是不斷透過『他者』讓自己的『學習/回饋』的迴路起到作用。看到這裡,我有一種『啊!確實是如此』的感覺。也就是這種想法,讓我們需要不斷去發聲、去碰撞、去挑戰既有概念或制度,其實都抱著為台灣社會盡一份力的心意。」——王麗蘭(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助理教授、《田野特調》共同作者)「《「台日友好」異論》是一部罕見而誠懇的著作。作者笹沼俊暁身為長期居台的日籍學者,選擇以中文書寫,不只是語言上的努力,更是一種理解與對話的實踐。他以冷靜而急切的筆觸,試圖穿透台日關係中那層被禮貌與懷舊包裹的「友好」幻象,直面雙方歷史、權力與認知上的不對稱。這本書並非反對友好,而是要讓友好回到現實的深處——唯有看見矛盾,才能談真正的理解。面對那些以符號化、標籤化方式簡化台日關係的論述,他以思考與真誠正面回應。這樣的書寫,是智識的勇氣,也是情感的責任;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友誼,應從誠實與反思開始。」——陳思宇(凌宇出版總編輯)「閱讀笹沼俊暁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戰戰兢兢,字裡行間讀得到他用力的獨立思考,與真心誠意。在這言辭浮濫各擁其主的年代,像笹沼俊暁這樣獨立、用力寫文章的無緣者,格外值得敬佩。」——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台灣與日本很像一對離異的夫妻,各自再婚,經過幾十年,重逢後陷入盲目熱戀,因為彼此腦中呈現的都是青春時期的對方,再度天雷勾動地火。然而,過去幾十年各自歷經的痛苦與成長,都被眼前的粉紅泡泡所遮蔽,彼此甚至不想去深究。居住台灣十多年的本書作者笹沼俊暁,特別直接以中文書寫,向台灣人直指當前這種親日哈日風潮,最大的癥結在於不理解日本人於二戰後,在知識界甚至普遍的國民意識上,花了數十年深刻反省發動戰爭的罪惡,由此產生的和平主義思維。相對地,日本人則較少認識到,台灣人在二戰後受國民黨威權統治數十年,在民主化歷程中形成了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又在面對中國武力壓迫下產生出國家建構意識。本人曾實際接觸過日本的社運界,無論是勞動、婦女或環保團體成員,大都有強烈的反戰意識,認為武裝日本就是挑釁中國,令我心中充滿問號。不過,想想回到日本曾是戰爭發動者的脈絡,有批判意識的日本人當然會深刻檢討,我也就釋懷了。作者苦口婆心地書寫,台日彼此在戰後形成的深層意識中有其內在衝突性,如果雙方沒有更深刻地相互理解,那將無法長長久久、真心相待地台日友好下去,此乃苦口良藥也。」——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在台日人』笹沼先生,以其獨特洞察力與批判意識,剖析安倍政治遺緒和新宗教問題的負遺產,反思學歷崇拜與反智社會的困境,又以文學研究專業,從文學作品切入現下政經議題的另類視角,勇於掀開『台日友好』的潘朵拉盒子!身為『在日台人』的我,閱讀過程中不斷直面自己的『友好幻象』。在時下社會氛圍中,完美呈現台日友好面就能自帶流量之際,笹沼先生仍維持批判意識的清醒,令人敬佩。台日友好『異論』提醒著,友好不是『無視』問題,而在於『直視』矛盾、面對差異。本書值得所有參與台日交流的文化工作者與公民團體、關心台日關係的政治工作者,以及往來台日兩地的讀者們細讀,一同在異論中對話前行。」——許秀雲(台日文化交流統籌暨口譯)「從《流轉的亞洲細語》,到『獨立評論@天下』專欄『和僑鄙言』集結而成的新書《「台日友好」異論》,是一本由日語母語者寫給台灣人的中文『情書』。笹沼老師三十二歲來到台灣後才開始學中文,他以中文書寫並非工作需要,也不是為了討好台灣人,而是想實踐他對『逆・少數文學』的理想——屬於強勢語言社會的作家,投入相對弱勢的語言社會及其讀者空間,並在當中開展創作。這樣的社會實踐,有極高的理想性。身為旅台異邦人,他很清楚當代台日之間有著思想分歧、扭曲、不平等的各種矛盾,深刻影響到雙方的相互理解,他帶著問題意識,企圖為讀者分析這些台日間的誤解。笹沼俊暁大膽無畏地提出與台灣主流意識形態相左的意見,對『台日友好』或日本政治人物不吝批判,這種逆風書寫也許讓人感到違和,覺得『這人不懂我們台灣人的情緒』,但他以中文發聲的理由,並非為了奉承台灣主流族群的國族情緒,而是對台灣的一份『回禮』,期待大家一起打開這份禮物。」——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沒有身分的母親:關於移民創傷,以及未被書寫的母職

左岸文化  出版
2025/11/05 出版

地緣政治下的美墨邊界,如何對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和孩子造成重重阻礙與創傷?這部私密且坦白的民族誌,同時也是一份深刻的脆弱書寫,女性的聲音躍然紙上,大膽對當權者道出令人刻骨銘心的真相克勞蒂亞・賈西亞是一位墨西哥母親。她的大女兒娜蒂從小被發現聽力有問題,於是她冒險帶著當時才兩歲的女兒越過邊境前往美國。身心障礙的孩子在美國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克勞蒂亞也希望女兒到美國可以獲得比較好的醫療條件。然而,終於抵達德州與丈夫會合之後,克勞蒂亞才發現,沒有合法證件不止影響你的移民身分,也對日後生活和教養兒女形成挑戰,甚至會被原本應該提供醫療照護的機構排除在外。人類學家伊莉莎白・法凡-桑托斯是一位墨西哥女兒,她在美國出生,成長於墨西哥移民工人家庭,在母親及祖母的教養下長大。聽著克勞蒂亞回顧過去的經驗,伊莉莎白不由想起自己母親的故事——另一個深受移民和美墨邊界影響、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而越過國界的母親的故事。伊莉莎白和克勞蒂亞的訪談持續了五年,記錄下克勞蒂亞獨自帶著女兒越境的驚險過程,以及抵達美國之後為了替女兒爭取醫療權益遇到的種種挑戰。從克勞蒂亞與醫生和老師之間的拉鋸,我們看到教育和醫療體制如何強化她們的無證身分,以及政治與媒體排外心態如何讓她們的就學與就醫過程一再遭受阻礙,困難重重。伊莉莎白也重新聆聽自己母親的故事。她要求母親說一個更完整的版本,把她自己、她的回憶和她的創傷,放進故事裡;直到這時,她才看見自己母親移民經驗的另一個面向。我們的社會期待母親把孩子跟家人擺在第一位,優先於她們的工作、生活,甚至健康。身為母親,就應該為了孩子的未來犧牲自己的未來,但即使是「犧牲」也脫離不了政治,方方面面都受一個人的種族、階級和政治地位影響。移民母親的犧牲所得到的評價迥異於一般母親,無證移民母親甚至可能因為被斥為犯罪,而陷入無止盡的自責與煎熬。每個母親都有不同的故事,但遷徙和移居過程中,母親角色認同所面臨的種種掙扎,很少得到應有的關注。克勞蒂亞的故事代表一種經常遭人忽略和誤解,本身也無法言說、不被記錄的母職——一種關乎愛、犧牲,以及為兒女爭取權益的母親經驗,雖然不見於親子教養文獻,卻是美國數百萬女性移民的真實經歷。克勞蒂亞與伊莉莎白的母親,兩個移民故事彼此交織,呈現了故事之間相互連結的力量,同時揭露移民母親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經歷,包括她們在過程中為了家人的未來而必須做的困難決定、各種犧牲,以及支持她們繼續下去的那些愛與希望的時刻。+++++「故事開展的同時,我經常不由自主陷入我自己身邊的母親們的生命史,也就是我母親和奶奶的人生經歷。我母親的故事雖然跟克勞蒂亞的不同,但同樣跟移民、美墨邊境、追尋更好未來所塑造出的母職樣貌有關。地緣政治邊界已經形塑並影響了兩邊的墨西哥家庭好幾世代。就連『母職』(包括身為母親意味著什麼,以及墨西哥女人如何體現和經驗它)這個神聖的概念,都背負著尚未癒合、陣陣作痛,但也孕育希望的邊境創傷。因此,這本書有如一塊織錦,交織著不同人的testimonios(親身經歷),以及我跟克勞蒂亞之間關於母職的親密見證。」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