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無「傳」不成「經」。 《春秋經》是記載魯國歷史的編年體著作,也是後世研究東周初期歷史的重要材料,經文筆法簡省,用字遣詞遵守嚴格體例,意在彰顯封建秩序的價值觀。但是,單獨研讀《春秋經》本身的簡潔文字,並無法讓我們了解它所承載的意義,必須配合與每條經文相關的史實說明,我們才有辦法明白它為何提出那樣的價值判斷,而《左傳》正是這樣一部解明春秋大義的史書。 《春秋經》記事前後長達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則多了十三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豐富的史事被記錄下來,經傳合計超過二十萬字,即使有時間通讀全書,可能也被紛亂的事件模糊了焦點。 在《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裡頭,楊照為我們挑選了他認為最值得注意的三十年,這三十年正是周朝封建秩序嚴重崩壞,霸主體系逐漸崛起的關鍵時期。專注研讀這一時期的歷史,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春秋經》以文字褒貶來維持封建秩序最後尊嚴的期望。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辦外交像走親戚」的封建體制如何運行,可以看到哪些諸侯德行有虧,因而招來滅國之禍,還可以看到「才能」取代「血統」、「計謀」凌駕「禮法」的觀念轉變,更可以看到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如何取代周王室成為國際衝突的仲裁者。這本選讀,正是帶領讀者進入東周時代,體驗春秋巨變的最佳指引。
【電子書】葉嘉瑩作品集典藏版(共19本)
葉嘉瑩是當代講授詩詞最富盛名、影響力最為深廣的國寶級學者。 & 這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以其生動優美的語彙和獨特細膩的興發感受,跨越時空的阻隔,去體味挖掘詩人詞人複雜敏感的內心世界。 葉嘉瑩將詩詞之美融會通達,信手拈來,深藏文采背後的人情義理剎時浮現。看她一一細述名家的背景、傳承,巧妙揉合個別際遇、情性、技巧,讓讀者體會作品中的意蘊興託。聽她娓娓道來詩詞深意,首首興味盎然,彷彿與歷代名家交遊,不僅瞭解文采之美,更可體會詩人們如何將才情與稟賦融入詩句,交織出中國文人獨特的生命情調。譬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李白如天仙降世的狂放、杜甫懷憂生靈的剴切、蘇東坡超脫官場的豪情……。而詞是最富意象的,最易喚起比興之聯想。中國的詞幾經轉變,形成不同的美感,大都與不幸的環境有著密切關係。葉嘉瑩感性、象喻式的引導詞之欣賞,觸發讀者會心感受。例如:李後主國破家亡,他的詞有了進步;蘇東坡九死一生被貶到黃州、儋州,詩詞文章都有了進步;辛棄疾也因為南宋的衰敗挫折,才有了詞的成就 。這些深刻動人的好詞,都是歷經磨難淬練而成的,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變工」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葉嘉瑩教授的提點,還原了天寬地闊的心靈的深度,幫助現代讀者從中汲取安身立命的活水養分。雖然葉先生半生艱苦,在生活重擔以及接踵而來的苦難中,是這些平日讀誦與熱愛的詩詞,給予她安慰、支持她走過憂患的。這些如煙往事,和顧隨先生的教誨、期許一直深植心中,對於葉嘉瑩的教學、研究和創作影響深遠,雖已高齡九十,仍然以此惕勵,希望在文化傳承的長流中,讓更多人了解、欣賞與體會中國詩詞的美好和深遠意境。這是她受用一生的智慧。 1迦陵說詩講稿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融會古今中外文藝理論之精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全新解讀,新穎而不偏頗,深刻而不深奧。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對中國古典詩歌做出了清晰透徹的闡釋,並將中西方文藝理論講解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 2迦陵論詩叢稿 本書收錄葉嘉瑩從主觀到客觀、從感性到知性、從欣賞到理論、從為己到為人的過程中的多篇論著,讀者透過此書能了解作者的研讀態度與寫作方式的轉變過程。 3漢魏六朝詩講錄 本書是對漢魏六朝時期代表性詩人及其作品的鑑賞評點,葉嘉瑩先生從具體的個體詩人入手,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評析,闡述了歷史背景、社會現狀和詩人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對其作品的深刻影響,展示了整個漢魏六朝時期文學的整體風貌。 4阮籍詠懷詩講錄 阮籍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建安文學之後正始文學時代的詩人。當時正處於魏晉之交,社會上的文士外表看來放蕩不羈,而內心深處卻懷有許多悲愴和痛苦。阮籍的詩寄託幽微,蘊藉深厚,把零亂的悲苦的內心感情用詩文表現出來,這是一個亂世詩人的悲苦心聲。 5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講錄 陶淵明親見東晉的滅亡,身處這樣的亂世,如何能夠持守住內心之中的一份平安,這是詩人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葉嘉瑩先生講解陶淵明的飲酒詩和擬古詩,從詩的風格剖析陶淵明感情中的孤獨與悲愴,讓讀者循著低迴宛轉的情思、意念的流動,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6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葉嘉瑩結合人物的生平和當時的歷史,對作品加以深刻剖析,講來入木三分,讓大家在領略詩歌的優雅與雋美的同時,更能體會作者獨到的用心。 7葉嘉瑩說中晚唐詩 本書融會了作者古今中外文藝理論之精華,對中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如韋應物、柳宗元、劉禹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杜牧等人,透過品評其詩作、細說人生,帶領讀者深切地剖析了詩人及其詩作。 8葉嘉瑩說杜甫詩 在唐朝詩歌的歷史演進中,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人物。葉嘉瑩先生結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對於詩歌感發生命的理解,深入講解杜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9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葉嘉瑩先生以〈秋興八首〉為例,展現了杜甫詩歌之集大成的成就,可以作為現代詩人之借鑒。並且選輯了不同之版本,考訂異同。將古典與現代結合,希望對新詩創作和學術研究都能有所助益。 10迦陵說詞講稿 葉嘉瑩對於中國詩詞之美融會於一心,信手拈來,將蘊藏在作品之內的人情義理、故事典故,自然生動地傳達出來,也因作者的即興發揮、興發感動,體現出詩詞中生生不已的生命力。 11名篇詞例選說 本書收錄葉嘉瑩對歷代著名詞人及其詞作的賞析,從詞人的性格背景、句法語法、意象風格等引入,細緻的解析引導,使讀者彷彿得見詞人身處的環境與當時的情緒;了解一首詞的組成元素,進而認識詞的細緻之美。 12唐宋詞十七講 詞所表現的是比詩更為深遠幽微的境界,那種語盡而意不盡的餘韻,需要細細吟味方能有所體會。葉嘉瑩結合詞人的生平經歷、性格學養,闡述剖析作品中深微幽隱的情意。 13唐宋詞名家論稿 本書分別論述了溫庭筠、韋莊、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等十六位名家的詞作,可視為唐宋詞的發展簡史,也是葉嘉瑩論詞之作中論說最具系統、探討最為深入的一本書。 14我的詩詞道路 葉嘉瑩對於詩詞的熱情,使她的講授極富感染力,透過自己對於詩詞的體悟,帶領大家進入中國古典詩詞的世界。詩詞灌溉了她的生命,她更以熱情傳達古詩詞的魅力,處處閃耀智慧的光采。 15迦陵雜文集 本書匯集作者多年來所寫的各類散文,這些隨筆記錄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情感和精神樣貌。本書從尋根之旅回溯探源,印證葉先生對於古典詩詞之深刻體會,感受其生活交遊、為人治學的生命情懷。 16迦陵詩詞稿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詩詞創作的完整結集,也是她一生飽經憂患的真實記錄。雖然人生坎坷,葉先生藉由詩詞的意蘊與詩情的馳騁想像,將飄蓬的際遇和人生的感悟內化昇華。 17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與吟誦 葉嘉瑩自幼啟蒙開始接觸中國詩詞,不只被詩詞中的興發感動所吸引,也透過吟誦傳達出聲音的美感,她不僅讀詩寫詩也吟詩,書中賞析詩作也教授聲律平仄,傳達出聲韻的美感與特質。 18迦陵學詩筆記(上冊詩學) 本書是葉嘉瑩聆聽顧隨先生的詩詞講課的記錄。顧隨先生對於詩歌具有敏銳的感受力與深刻的洞見,不僅是授業解惑的老師,對於葉嘉瑩人生學問的影響亦極為深遠,書中融會通達的解析,文字淺白意寓深刻。 19迦陵學詩筆記(下冊詞曲) 本書是葉嘉瑩四○年代聆聽顧隨先生詩詞講課的記錄。羨季先生會通詩經以降之千年韻文,細說詞曲一如說詩,夾敘夾議,風格靈動,不僅是授業的人師,更是解惑傳道的經師,讀者可自其睿智的說詞說曲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電子書】詩經: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 附原典選摘,直取精華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周人征服商王朝之後,遣使者四出採集民歌,以便了解新領地裡的社會狀況和人心。合理的推測,最初收集的數量應該有成千上萬首,經過汰選之後留下的精華,就是今日所見的《詩經》。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詩經》就是三千年前黃河畔的浮世繪。 活在21世紀的我們,有什麼必要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在想甚麼?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其實,閱讀不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如果把閱讀看成一場心靈的旅行,離我們越遙遠的事物,通常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奇。 三千年來,已經出現過無數種「《詩經》導讀」,有些作者主張《詩經》蘊藏著儒家義理,努力闡發其微言大義;另一些作者用自身歷練或時代經驗去解讀,通常只能帶著讀者去到他們所處的時空,而非西周時代的黃河畔。楊照認為這些作品可能都偏離了《詩經》的原貌。 楊照在《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一書裡的導讀簡單而真實,他讓讀者知道《詩經》裡頭這些歌謠是什麼人在什麼情境下創作詠唱的;歌謠被記錄下來之後,人們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的場合裡傳情達意。這就是「歷史式的讀法」、「文學式的讀法」。 透過《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楊照並不打算高聲疾呼「人人都應該讀《詩經》」,他只是提供讀者一個選擇:如果你想知道《詩經》裡頭寫甚麼,不妨打開這本書,它可能最貼近《詩經》的原貌。
【電子書】論語:所有人的孔老師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 附原典選摘,直取精華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楊照的《所有人的孔老師:論語》以《論語‧先進篇》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為選讀的內容,透過這樣的閱讀,應該可以清楚顯示一個價值:與其將《論語》當作抽象的道理來吸收、背誦,還不如藉由《論語》看到特殊的「春秋」時代狀況,看到孔子在面對時代變局時,提出的種種主張,以及這些主張所賴以統合的基礎信念。 用這種方法讀《論語》,每一次都會帶來興奮驚訝之感──怎麼會有孔子這樣有個性的人,他以獨特而高遠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許多充滿智慧的語言。這是一個比我們強大、比我們有智慧的生命,在作者楊照引領之下,我們得以體會孔子的強大與智慧,進而活用他的思想來對應我們自己的時代,處理我們自己的現實問題。
【電子書】看甄嬛學詩詞:六十六首詩詞出戲入戲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也暗藏著深遠的寓意!例如甄嬛在倚梅園許願時所說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來自卓文君的〈白頭吟〉,當初寫下時是因為卓文君夫君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心灰意冷所著,對照甄嬛之後的感情經歷,有種命運弄人之感。而用「十年生死兩茫茫」敘述思念已逝純元皇后之情的雍正皇帝,意外地跟原詞作者蘇軾,一樣都難忘正妻,卻同時娶了「姊妹」為妻,並且都一邊思念著元配,卻仍舊多情。這些在戲劇中沒有直接點出,但原詩詞與《後宮甄嬛傳》在戲裡戲外相互呼應的涵義,都在本書裡精闢剖析,讓我們在欣賞戲劇的同時,也能輕鬆了解古典文學之美。
【電子書】大學.中庸:人性的試煉
《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前面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後面八個字「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就是所謂「八條目」,分別代表格物、致知、試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為實踐三大綱領所必須走過的人生進修階梯。八條目中,又以修身為樞紐,格、致、誠、正講的是修身的方法,就是所謂「脩己」,相當於「明明德」。而齊、治、平則是所謂「善群」,相當於「親民」。脩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了,「止於至善」也就水到渠成了。《中庸》是常理,也是「終極原理」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謂「庸」就是永不變易的常理。《中庸》的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並提出「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讀《中庸》,剛開始難免覺得其中有些虛玄成份,但細細品味,往往別有會心。一個「中」字,就涉及了宇宙的終極原理。一個「誠」字,像是道家的「道」,可以變化萬千。當它提及「天命之謂性」時,其中有人性的深層結構與基因密碼的影子;當它論及「盡人之性」,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盡性教育」、「自我實現」及「多元智慧」無不相通;當它論及「天地之道」時,又與現代最先進的「大爆炸」、「演化論」若符合節。所以中庸內涵之豐富,實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朱子說,「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也。」
【電子書】大學.中庸
《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前面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後面八個字「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就是所謂「八條目」,分別代表格物、致知、試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為實踐三大綱領所必須走過的人生進修階梯。八條目中,又以修身為樞紐,格、致、誠、正講的是修身的方法,就是所謂「脩己」,相當於「明明德」。而齊、治、平則是所謂「善群」,相當於「親民」。脩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了,「止於至善」也就水到渠成了。《中庸》是常理,也是「終極原理」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謂「庸」就是永不變易的常理。《中庸》的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並提出「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讀《中庸》,剛開始難免覺得其中有些虛玄成份,但細細品味,往往別有會心。一個「中」字,就涉及了宇宙的終極原理。一個「誠」字,像是道家的「道」,可以變化萬千。當它提及「天命之謂性」時,其中有人性的深層結構與基因密碼的影子;當它論及「盡人之性」,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盡性教育」、「自我實現」及「多元智慧」無不相通;當它論及「天地之道」時,又與現代最先進的「大爆炸」、「演化論」若符合節。所以中庸內涵之豐富,實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朱子說,「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也。」
【電子書】論語三百講(上篇)
本書共分三冊,即第一冊是上篇,第二冊是中篇,第三冊是下篇。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學習孔子?因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幾個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點:第一,溫和的理性主義;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懷。此外,還有樂觀的人生理想。了解孔子,不但是認識傳統的開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向的起點;而且還是正確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論語》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編訂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學生負責編輯,所以在《論語》中,他們也被稱作「子」。「子」就是老師的意思。《論語》中的材料凌亂而簡短,往往背誦時很容易記住,但卻不明白何以要這樣說。本書從《論語》著手,系統地介紹孔子的思想,把《論語》裡適合青少年朋友、適合初學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紹。
【電子書】論語三百講(下篇)
本書共分三冊,即第一冊是上篇,第二冊是中篇,第三冊是下篇。本冊下篇以〈憲問第十四〉為始,至〈堯曰第二十〉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學習孔子?因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幾個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點:第一,溫和的理性主義;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懷。此外,還有樂觀的人生理想。了解孔子,不但是認識傳統的開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向的起點;而且還是正確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論語》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編訂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學生負責編輯,所以在《論語》中,他們也被稱作「子」。「子」就是老師的意思。《論語》中的材料凌亂而簡短,往往背誦時很容易記住,但卻不明白何以要這樣說。本書從《論語》著手,系統地介紹孔子的思想,把《論語》裡適合青少年朋友、適合初學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紹。
【電子書】論語三百講(中篇)
本書共分三冊,即第一冊是上篇,第二冊是中篇,第三冊是下篇。本冊中篇以〈泰伯第八〉為始,至〈子路第十三〉。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學習孔子?因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幾個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點:第一,溫和的理性主義;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懷。此外,還有樂觀的人生理想。了解孔子,不但是認識傳統的開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向的起點;而且還是正確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論語》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表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編訂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學生負責編輯,所以在《論語》中,他們也被稱作「子」。「子」就是老師的意思。《論語》中的材料凌亂而簡短,往往背誦時很容易記住,但卻不明白何以要這樣說。本書從《論語》著手,系統地介紹孔子的思想,把《論語》裡適合青少年朋友、適合初學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紹。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東萊博議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東萊博議,宋代呂祖謙所撰,全名為東萊左氏博議,是取春秋左氏傳中史實予以評論,主要是指導諸生課試之文,「思有以佐其筆端」而寫的史論著作。本書除了有助於開拓讀史傳之視野外,於謀篇立意、行文技巧等更足資借鑑。此書隨科舉考試而廣為流傳,到今日仍是指導議論文作法的絕佳教材。呂祖謙(西元1137-1181年),字伯恭,宋壽州人,生於高宗紹興七年,卒於孝宗淳熙八年,享年四十五歲。他的祖父呂好問,曾封為東萊郡候,所以當時稱他家為東萊呂氏,故此左氏博議冠以東萊二字為代表。全書凡二十五卷,後來他的門人張招曾加以輯注,簡稱東萊博議。
【電子書】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孝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徵, 密切關係著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劇烈變革和某種切不斷的歷史延續, 藉著研究近世中國《孝經》思想與相關文化實踐, 呈現這部書與人們生活及思想交會的豐富景象。 本書主要根據中國近世出版的眾多《孝經》文本,研究《孝經》論述與相關政治和文化實踐。在方法論上,配合《孝經》文本的多元性質,從政治、社會、思想、教育、宗教、經典詮釋、性別、儀式實踐等角度進入考察,試圖呈現這部書在不同歷史情境中,與歷史人物之生活及思想交會的豐富圖景。 本書不僅豐富目前學界對《孝經》的研究,也希望透過特定的研究視角來呈現中國豐富孝文化的部分意涵,及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化。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禮記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 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禮記》,儒學經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大戴禮記》,後來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禮記」則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等。作者簡介【文心工作室】林世賢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志在融通儒、釋、道三家,並進而回應當代。深知此志之艱難,但仍願意勉力為之。徐玉珍 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張書豪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參與《中文經典100句──水滸傳》、《中文經典100句──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許敦□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生,參與撰寫《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陳殷宜 願永遠作一位盡職的解籤人,向不遠千里來訪的朝聖者,仔細且謙卑地解說經典三昧。黃庭頎 台大中文博士生黃碧玉 現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的學生,研究領域為古典小說,對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皆有濃厚的興趣;出生於擁有各類小吃與古蹟的台南,平時喜愛吃美食、旅遊與看電影。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出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孔子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思想言行。《孔子家語》共四十四篇,是由歷來孔門學者逐步編纂而成,記錄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並由三國魏王肅為之作注。書中廣蒐孔子與弟子、各國公卿間的問答、討論記錄,不僅保存了孔子的大量言論,還整理了孔子的家世與生平事跡,是研究孔子思想極其重要的儒學經典,足以與《論語》媲美。孔子的弟子子張向老師請教為官之道,而孔子便以名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向他說明人如果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會失去群眾的擁戴。如果想更深入認識孔子的思想,在《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中還有更多精彩實用、千百年來益顯光輝的智慧名句,值得我們一生不斷反覆思索咀嚼!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元曲
元曲是在唐詩和宋詞之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學作品,包含了散曲及劇曲兩種形式。《中文經典100句──元曲》為系列第二十二本,精選元代至清代曲作100則,以活潑的文字,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 書中除了散曲之外,更介紹了《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元代與明清重要劇曲中的名句,並新增【劇曲的故事】,清楚交代該劇的整體內容與情節發展。 全書可約略分為四大主題。名句「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新啼痕壓著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將閨中女子的相思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出自於白樸〈沉醉東風.漁父〉的「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則通過對漁夫生活的讚美,抒發自己對寧靜恬淡生活的嚮往之心。 由於元代廢除科舉,讀書人失去發揮的舞台,因而常創作期望能避世獨居,表達隱居志向的作品。除此之外,他們也寫下了不少感懷人生的篇章,如馬致遠的「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薛昂夫的「春若有情春更苦,暗裡韶光度」等,都從不同角度對於時光流逝抒發感嘆。更有如「世間人睜眼觀見,論英雄錢是好漢。有了他諸般趁意,沒了他寸步也難」、「忠孝的在市曹中斬首,姦佞的在帥府內安身」等批判現實的出色作品。 在《中文經典100句——元曲》中還有更多精采實用、千百年來益顯光輝的智慧名句,值得我們不斷反覆思索咀嚼!作者簡介【總策劃】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說文新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等。 1994年,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 商周出版書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總策畫,《漢字說清楚》(2007年出版)【文心工作室】王云希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畢業,曾任國小教師、作文老師,現任職於健康產業。相信中國文學在21世紀將找到新的出路,中國文化也會成為嶄新的普世價值觀。吳仲騏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於國中任教。吳昆展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喜愛古典文學及推理小說,專長為文章分析與三國演義研究。曾從事出版工作,現為莊敬高職國文教師。李佩蓉 愛哭愛笑愛夢想,游走於文學、教育、傳播三大領域,樂於嘗試各種可能之外的可能,想把世界妝點得更溫暖浪漫些。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目前任教於台中市曉明女中。沈婉玲 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戲曲、南管等。黃文奇 讀文學,卻涉入哲學;愛自由,卻身陷樊籠。平時寫詩,愛好攝影與閱讀,每日一杯咖啡,討厭虛偽。黃淑貞 淡江大學中文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任《文訊》雜誌社文字編輯、崇右技術學院系助教、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國小作文班指導老師。著有《地球的孩子系列──聽見最美麗》、《擁抱大文豪》、《國中精典古詩文快讀》,並編有《如何捷進寫作詞彙》。裘依文 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現居美國,在閱讀中寄託鄉愁;在寫作中複習青春。鄒巧韻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業餘文學愛好者。劉素梅 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公務人員。長期參與「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趙修霈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澳門科技大學專任講師,現為東吳大學、聖母護專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中文經典100句:西遊記》(合著)、《中文經典 100句:水滸傳》(合著)及多篇學術論文。蔡明蓉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於台灣科技大學、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講授戲劇選讀、現代戲劇欣賞與習作、閱讀與作文等課程,並常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增益學生學習效能與多元智慧。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淮南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共同撰寫的著作,內容主要是以黃老思想為主,有以儒、墨、法、陰陽……等先秦各家各派思想,可謂集秦漢雜家思想大成的一部作品。內容多著墨於處世修身、治國方略,雖崇尚道家無為,但也重視儒家的仁德思想,而且大量運用各有趣的寓言,來闡明書中旨意,暗喻待人處事的道理,讀來樂趣無窮。著名的「塞翁失馬」便是出自《淮南子》。作者簡介總策劃季旭昇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等。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文心工作室白百伶 就讀清華中文系博士班,曾擔任多年國中小國文老師、作文老師。喜歡簡單而純淨的事物,酷愛閱讀與思考、旅行與購物、游泳與單車。翁淑玲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資訊業,平日喜愛閱讀,並對上網接收資訊有狂熱,同時需要一個宗教的懷抱,在那裡撇下所有的有知與無知。長期參與「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楊于萱 現就讀逢甲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兼任講師。著作:《武丁早期方國研究》(碩士論文)、〈殷商與西周銘文中「賞」、「賜」二字語法辨析〉(《第九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花東甲骨卜辭的否定副詞〉(《東方人文學誌》第七卷第四期)。吳秉勳 現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班。著作:《魏晉氣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魏晉人士的個體自覺表現—以《世說新語》〈容止〉和〈任誕〉篇為例〉,《有鳳初鳴年刊》第2期、〈魏晉士人用《詩》展現風格與生命情調探究〉,《第三十二屆中部地區中文研究所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從《管子》「精氣說」論其對《老子》「道」中含「氣」思維的開展〉,《雲漢學刊》第16期。梁芳蘭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語譯《林語堂中英對照華語經典》系列叢書等。現任高中國文教師。蕭正龍 政大中文畢業,政大中文所碩士班肄業。同時參與《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的寫作。許敦迪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生。
【電子書】詩酒風流話太白:李白詩歌探勝
傲岸不羈之態,俠客濟世之心懷才不遇之悲,遭讒被逐之怨繫心君國之憂,夢幻神奇之旅離別鄉思之情,山水仙隱之慕覽古憶往之懷,思婦深閨之怨 本書是以李白詩歌中的各種情懷意境來分章,先從李白的時空背景探討李白作出這樣詩歌的情結因緣,再從詩歌中的內容來分析李白的心境與情懷。 李白(701-762)在中國文學史上,乃是令唐宋以來歷代讀者驚嘆、稱頌的詩壇奇葩,「筆落驚風雨」的天才。有關李白其人其詩之評論與研究,已屬當今國際漢學界的顯學。王國瓔教授的《李白詩歌探勝──遊目賞心之旅》,則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之著。 除「緒說」總介李白詩文之流傳輯集,以及其人其詩之概要,論述主體則分為十章,分別依李白詩歌流露的內涵題旨與情懷意境,作為各章之標目,以展示李白在繼承傳統之下,如何有其個人獨特的創新。
【電子書】論語好好讀
一本讀透孔哲思想的今經典!透析《論語》,讓你學文、學史、學哲也學說。讀懂《論語》,讓你知人、知言、知禮更知道!6 大好讀點,幫你搞懂《論語》在說什麼!.夫子語錄:原文完整重現,不斷章取義.注解:關鍵詞彙精闢解說,閱讀脈絡更通順.古話今說:白話語譯確切表達,原意不誤解.一語中的:先聖思維旨要一言以蔽之.源來如此:追本溯源,活用祖宗成語箴言.歷史連線:匯整重點史實,釐清孔子言論所以然
【電子書】詩的異國心靈之旅
人類在二十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冷戰到後冷戰的時代,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的政治版圖是一種視野。但文化則是另一種視野,詩在這種視野裡,譜現心靈的地圖,與政治的權力地圖是不一樣的。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度的詩人作品,看看其他國度的詩人在做什麼?留下什麼時代的證言?詩並不是修辭,而是顫動的人類的心靈。每一個國度的詩人,承續著詩文學的傳統,在他所處的時代,除了美學還有倫理,除了感覺還有精神。詩人以詩留下比歷史更真實的見證。閱讀著本書,就當作詩的異國心靈之旅吧!在現實的土地和心靈的土地,這些不同國度、不同詩人的作品,是以語言呈顯的心靈地圖,也呈顯現實的地圖。穿越國界的詩的聲音,會從現實和心靈的地圖拍發意義的符碼,和閱讀者交會。詩,就是為了這樣的意義而存在的。詩人,就是因為探索這樣的意義而存在的。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荀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中文經典100句──荀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川淵深而魚?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等等。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吸收極為方便。「荀子學說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荀子》一書,其中當然不乏流傳至今的名言佳句,這些均可印證荀子洞悉人性、預言文明發展的智慧。……透過本書精挑細選的一百句,不僅可以掌握荀子思想的輪廓,學習荀子的智慧,同時可以激勵個人的學習動機,做為人生的座右銘。」──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周德良 強力推薦《荀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思想外,更融合內法家、道家、墨家等學說,可說是一部總結百家思家、充滿哲學、經濟、政治、人文、社會思想等,重要的辯論說理之作。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老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中文經典100句──老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治大國,若烹小鮮等等。 《老子》內容雖然只有短短五千餘字,但探究其意卻可發現其深奧天地,因此自古至今,眾多學者投入此書之研究,與老子思想的相關著作更高達數千本。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吸收極為方便。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其中關於「道」闡釋,以及「無為而治」的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曾國藩家書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中文經典100句──曾國藩家書》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託;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等等。透過淺白的文字,深入了解近代風雲人物曾國藩治家、交友、為政、處世、理財之道。《曾國藩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近 1500封書信。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為其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昭明文選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 《中文經典100句──昭明文選》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咸自以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等,優美的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給。 &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選錄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詩文辭賦,不選經子,史書亦僅略選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開始注意到文學與其他類型著作的區分。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唐詩
「中文經典100」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