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戰國楚簡詞典(文書卷)
楚地出土的戰國竹簡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在史學、哲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很深厚的研究價值,受到海內外學者高度關注。戰國楚簡依內容可分為古書和文書兩類,其中,文書類楚簡為戰國楚人當時實際使用的文字與語言習慣,與楚地有密切的關係,其價值不可忽視。本書依據《說文》排序將詞頭分為十四章,整理文書類楚簡各個詞彙的用字習慣,「以詞繫字」,然後整理此詞彙於文書類楚簡中記錄的字形,以及字義或詞義,同時標明不同字形出現的頻率,用以整理、比較文書類楚簡較常使用的字詞關係,以便讀者快速掌握戰國楚地時人表達同一個詞彙時所使用的文字、瞭解文書類楚簡字、詞的對應關係。
【電子書】成語典故植物學
跨界奇才「植物文學偵探」潘富俊2017又一傑作。 柳暗花明、滄海桑田、瓜田李下、胸有成竹、曇花一現,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有什麼共同點呢?薛濤箋、姚黃魏紫、東箭南金都是和植物有關的典故?「杏壇」代表學術教育界,據說典故來自孔子喜歡杏樹。「桑梓」成為故鄉的代稱則源自古代民宅四周多種植桑樹和梓樹。這些言簡意賅就能傳達曲折幽微意涵的成語典故,是悠久歷史淬鍊出的文字藝術與文化瑰寶。 成語典故或從歷史事件、詩詞名句,或自話本俗諺凝鍊而得,不只台灣、中國大陸,甚至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也都有使用成語典故的習慣。十餘萬條成語、俗語及諺語中,含有植物的成語約有上千條。 本書特色 一、精選383則成語典故,理解植物特性,靈活運用 古人運用對植物的理解,觀察到的不同特性,發揮想像力,賦予豐富的意象。如「李代桃僵」源自植物遭受蟲害時,李樹往往比桃樹先被啃食的現象。「藕斷絲連」以植物特性象徵情意難捨不是極為貼切嗎?「青出於藍」描述從染料蓼藍萃取出顏色勝過母色的靛藍,也是先民得自日常生活的經驗。 二、40年鑽研、300幅精細攝影、上百幅古代植物圖譜,賞心悅目、輕鬆學習 作者精選109種植物,推敲古今對應名稱。舉例來說,「蘭」在成語中,通常指有香氣的澤蘭,而非現代人熟悉的蘭花。而「竹」,或指桂竹、毛竹、斑竹或箭竹,皆需根據成語典故的用意,才能推敲出確切的植物種類。作者四十年來兩岸多地上山下海累積的珍貴攝影,搭配篩選自古代精繪的植物圖譜,古今對照,相映成趣。 潘富俊是兩千年來第一位運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學者,讓科學印證文學的匠心有所本,賞析文學也能獲得扎實的科學知識。衷心期望讀者認識成語典故中植物的特性,可以更深刻領略古典文學的精華,進而開啟創作的泉源。
【電子書】國語文學習新思考
為了有效提升國語文素養,本書匯集了有關國語文閱讀、翻轉教室、教學實踐、華語文文學等主題,由十一位大學中文系教授及國高中語文教師分別提出教學心得及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舉例詮釋,提供大家一條對國語文學習,語文能力增進的新途徑。
【電子書】Sinology in Post-communist States:Views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Mongolia, Poland, and Russia
Becoming a sinologist means deconstructing stereotypical notions of China’s ris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inologists in this volume actively think through and adapt to their particular historical contexts as they conduct their research. Positioned across various locations such as the Czech Republic, Mongolia, Poland, and Russia, these scholars use diverse approaches to map China’s modern evolution. Through the rediscovery of post-Communist sinology, the conclusions in this volume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its analysis b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ed agency to the practice of sinology.
【電子書】儒學主流真正的塑造者:荀子
孔子以畢生之力守護「禮」, 在他傳下的「儒家」這塊招牌底下, 卻存在著許多門派,各自詮釋孔老師。 戰國末年,動盪時代即將結束, 百家爭鳴的盛況已走向法家一統的局面, 荀子身處這般情勢之下, 合理的選擇,就是重新思考禮與法的關係。 孟子堅持「法」的層次低於「禮」,只是不得已的輔助手段; 荀子認為「禮」與「法」沒有明顯的區隔,只是程度上的問題。 孟子相信人性本善,只要盡力發揚本心,就能達成好禮的理想社會; 荀子主張人性原本渾渾噩噩,不學則無從明瞭聖人制禮以規訓人心的用意。 荀子淡化了儒家與法家的界線,因而不受後世儒者推崇。 事實上,相較於講求個人內省功夫的孟子來說,更關注於如何合理安排 整體社會秩序的荀子,才是兩千年來儒學實踐的主流。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電子書】亂世裡的南方智慧:老子
源自古老的南方隱者文化, 謎樣的老子向世人宣講玄之又玄的本源大道。 相較於儒家試圖重振禮教階序以對抗亂世, 老子的本源大道則包容萬物。 如果萬物沒有優劣差等之分, 就無須偏好厭惡。 沒有了偏好厭惡, 自然不生出欲望和爭奪之心, 進而獲得永恆平靜。 這是特殊世局下的帝王之道,其價值緊密依附於老子所處的時代,一旦錯置了時空,不免淪落為反智、反文明的愚民治術。 楊照將老子放回戰國亂世的歷史脈絡中,唯有如此才能釐清「無為」的真意,其實是悲天憫人的積極關懷。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電子書】庶民社會的主張:墨子
儒家思想向來於以封建禮教為核心的西周文化備加推崇,認為這套思想是平治天下的基本原則,如果世局動盪不安,必然是由於人們棄絕封建禮教之故。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終其一生的志業就是重振禮教以匡正時局。 墨子出身於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封建一日不除,天下無一日太平。 雄辯滔滔的墨子,以「兼愛」為武器向儒家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衝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 墨家不是只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於國際之間,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家的主張確實有其合理性,也深具價值。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電子書】唐宋類書徵引《呂氏春秋》資料彙編
中國傳統類書乃前人彙集當時傳世文獻資料,依類區分,重新排列編纂之典籍。唐、宋兩朝,編撰類書風氣極盛,著名類書如《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初學記》等相繼編成付梓。到清代,學者無不採用古類書,去校勘典籍,而且成績斐然。因此類書是校勘古籍及輯錄已逸的古籍遺文不可缺少的工具。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先後建立先秦兩漢及魏晉南北朝一切傳世文獻資料庫,然而部分逸書、逸文則未見採錄。此等逸書、逸文,可以藉助類書所引重新蒐集。 《唐宋類書徵引古籍資料彙編》即利用已建成之類書電子資料庫,對唐宋類書引錄最多的幾種古代文獻,以句列並排的方式對比相同的文獻資料,蒐集有見於唐宋類書的今本文獻之異文,俾能為學者提供便捷之文本資料檢查工具,據此分析今本文獻與引文之異同,探求文本原貌。中心現將所有研究成果編排整理,迄今已完成多種重要文獻之彙編資料,諸如《淮南子》、《莊子》、《呂氏春秋》、《左傳》、《禮記》等,並彙輯成書,收入《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由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呂氏春秋》彌綸群言,不以集眾為緯,約成書於秦始皇八年,歷經傳鈔,當中訛誤衍脫者眾。至於高誘注本,自北宋以來,亦多訛脫。本書蒐羅唐宋重要類書所引《呂氏春秋》正文及注文,用資對比今傳世本,望能有助於《呂氏春秋》一書之研究。
【電子書】唐宋類書徵引《孔子家語》資料彙編、唐宋類書徵引《韓詩外傳》資料彙編
中國傳統類書乃前人匯集當時傳世文獻資料,依類區分,重新排列編纂之典籍。唐、宋兩朝,編撰類書風氣極盛,著名類書如《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初學記》等相繼編成付梓。到清代,學者無不採用古類書,去校勘典籍,而且成績斐然。因此類書是校勘古籍及輯錄已佚的古籍遺文不可缺少的工具。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先後建立先秦兩漢及魏晉南北朝一切傳世文獻資料庫,然而部分佚書、佚文則未見采錄。此等佚書、佚文,可以借助類書所引重新蒐集。《唐宋類書徵引古籍資料彙編》即利用已建成之類書電子資料庫,對唐宋類書引錄最多的幾種古代文獻,以句列並排的方式對比相同的文獻資料,蒐集有見於唐宋類書的今本文獻之異文,俾能為學者提供便捷之文本資料檢查工具,據此分析今本文獻與引文之異同,探求文本原貌。中心現將所有研究成果編排整理,迄今已完成多種重要文獻之彙編資料,諸如《淮南子》、《莊子》、《呂氏春秋》、《左傳》、《禮記》等,並彙輯成書,收入《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由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稱《家語》。原文多有脫訛,注文亦然。本書蒐羅唐宋重要類書所引《孔子家語》正文及注文,用資比對今傳世本,以助《孔子家語》一書之研究。漢有齊、魯、韓三家《詩》,但均已失傳,僅《韓詩外傳》十卷傳世。《韓詩》始於韓嬰,《外傳》乃其解詩之作,多記孔子之緒論、春秋雜說,或引事以明詩,或引事以推衍詩義。本書蒐羅唐宋重要類書所引《外傳》原文,用資比對今本,考其異同,以助學者研究。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東萊博議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東萊博議,宋代呂祖謙所撰,全名為東萊左氏博議,是取春秋左氏傳中史實予以評論,主要是指導諸生課試之文,「思有以佐其筆端」而寫的史論著作。本書除了有助於開拓讀史傳之視野外,於謀篇立意、行文技巧等更足資借鑑。此書隨科舉考試而廣為流傳,到今日仍是指導議論文作法的絕佳教材。呂祖謙(西元1137-1181年),字伯恭,宋壽州人,生於高宗紹興七年,卒於孝宗淳熙八年,享年四十五歲。他的祖父呂好問,曾封為東萊郡候,所以當時稱他家為東萊呂氏,故此左氏博議冠以東萊二字為代表。全書凡二十五卷,後來他的門人張招曾加以輯注,簡稱東萊博議。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東萊博議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東萊博議,宋代呂祖謙所撰,全名為東萊左氏博議,是取春秋左氏傳中史實予以評論,主要是指導諸生課試之文,「思有以佐其筆端」而寫的史論著作。本書除了有助於開拓讀史傳之視野外,於謀篇立意、行文技巧等更足資借鑑。此書隨科舉考試而廣為流傳,到今日仍是指導議論文作法的絕佳教材。呂祖謙(西元1137-1181年),字伯恭,宋壽州人,生於高宗紹興七年,卒於孝宗淳熙八年,享年四十五歲。他的祖父呂好問,曾封為東萊郡候,所以當時稱他家為東萊呂氏,故此左氏博議冠以東萊二字為代表。全書凡二十五卷,後來他的門人張招曾加以輯注,簡稱東萊博議。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禮記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 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禮記》,儒學經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大戴禮記》,後來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禮記」則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等。作者簡介【文心工作室】林世賢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志在融通儒、釋、道三家,並進而回應當代。深知此志之艱難,但仍願意勉力為之。徐玉珍 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張書豪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參與《中文經典100句──水滸傳》、《中文經典100句──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許敦□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生,參與撰寫《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陳殷宜 願永遠作一位盡職的解籤人,向不遠千里來訪的朝聖者,仔細且謙卑地解說經典三昧。黃庭頎 台大中文博士生黃碧玉 現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的學生,研究領域為古典小說,對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皆有濃厚的興趣;出生於擁有各類小吃與古蹟的台南,平時喜愛吃美食、旅遊與看電影。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出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禮記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 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禮記》,儒學經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大戴禮記》,後來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禮記」則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等。作者簡介【文心工作室】林世賢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志在融通儒、釋、道三家,並進而回應當代。深知此志之艱難,但仍願意勉力為之。徐玉珍 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張書豪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參與《中文經典100句──水滸傳》、《中文經典100句──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許敦□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生,參與撰寫《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陳殷宜 願永遠作一位盡職的解籤人,向不遠千里來訪的朝聖者,仔細且謙卑地解說經典三昧。黃庭頎 台大中文博士生黃碧玉 現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的學生,研究領域為古典小說,對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皆有濃厚的興趣;出生於擁有各類小吃與古蹟的台南,平時喜愛吃美食、旅遊與看電影。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出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淮南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共同撰寫的著作,內容主要是以黃老思想為主,有以儒、墨、法、陰陽……等先秦各家各派思想,可謂集秦漢雜家思想大成的一部作品。內容多著墨於處世修身、治國方略,雖崇尚道家無為,但也重視儒家的仁德思想,而且大量運用各有趣的寓言,來闡明書中旨意,暗喻待人處事的道理,讀來樂趣無窮。著名的「塞翁失馬」便是出自《淮南子》。作者簡介總策劃季旭昇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等。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文心工作室白百伶 就讀清華中文系博士班,曾擔任多年國中小國文老師、作文老師。喜歡簡單而純淨的事物,酷愛閱讀與思考、旅行與購物、游泳與單車。翁淑玲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資訊業,平日喜愛閱讀,並對上網接收資訊有狂熱,同時需要一個宗教的懷抱,在那裡撇下所有的有知與無知。長期參與「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楊于萱 現就讀逢甲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兼任講師。著作:《武丁早期方國研究》(碩士論文)、〈殷商與西周銘文中「賞」、「賜」二字語法辨析〉(《第九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花東甲骨卜辭的否定副詞〉(《東方人文學誌》第七卷第四期)。吳秉勳 現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班。著作:《魏晉氣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魏晉人士的個體自覺表現—以《世說新語》〈容止〉和〈任誕〉篇為例〉,《有鳳初鳴年刊》第2期、〈魏晉士人用《詩》展現風格與生命情調探究〉,《第三十二屆中部地區中文研究所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從《管子》「精氣說」論其對《老子》「道」中含「氣」思維的開展〉,《雲漢學刊》第16期。梁芳蘭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語譯《林語堂中英對照華語經典》系列叢書等。現任高中國文教師。蕭正龍 政大中文畢業,政大中文所碩士班肄業。同時參與《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的寫作。許敦迪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生。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淮南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淮南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共同撰寫的著作,內容主要是以黃老思想為主,有以儒、墨、法、陰陽……等先秦各家各派思想,可謂集秦漢雜家思想大成的一部作品。內容多著墨於處世修身、治國方略,雖崇尚道家無為,但也重視儒家的仁德思想,而且大量運用各有趣的寓言,來闡明書中旨意,暗喻待人處事的道理,讀來樂趣無窮。著名的「塞翁失馬」便是出自《淮南子》。作者簡介總策劃季旭昇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等。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文心工作室白百伶 就讀清華中文系博士班,曾擔任多年國中小國文老師、作文老師。喜歡簡單而純淨的事物,酷愛閱讀與思考、旅行與購物、游泳與單車。翁淑玲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資訊業,平日喜愛閱讀,並對上網接收資訊有狂熱,同時需要一個宗教的懷抱,在那裡撇下所有的有知與無知。長期參與「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楊于萱 現就讀逢甲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兼任講師。著作:《武丁早期方國研究》(碩士論文)、〈殷商與西周銘文中「賞」、「賜」二字語法辨析〉(《第九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花東甲骨卜辭的否定副詞〉(《東方人文學誌》第七卷第四期)。吳秉勳 現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班。著作:《魏晉氣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魏晉人士的個體自覺表現—以《世說新語》〈容止〉和〈任誕〉篇為例〉,《有鳳初鳴年刊》第2期、〈魏晉士人用《詩》展現風格與生命情調探究〉,《第三十二屆中部地區中文研究所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從《管子》「精氣說」論其對《老子》「道」中含「氣」思維的開展〉,《雲漢學刊》第16期。梁芳蘭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語譯《林語堂中英對照華語經典》系列叢書等。現任高中國文教師。蕭正龍 政大中文畢業,政大中文所碩士班肄業。同時參與《中文經典100句:孔子家語》的寫作。許敦迪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生。
【電子書】話白《詩學》與辯解
本書不同其他《詩學》中譯,捨棄引經據典的注釋。為方便閱讀,特將部分有關文義的「說明」,融入文本(並以方括弧表示)。「辯解」可以說是譯者與作者亞里斯多德這位洋老夫子的請益、交流、甚至「抬槓」的部分語錄,中間時或請了一些現/當代戲劇、文藝名理論家出場助興。希望能夠藉此引發對《詩學》有雅興的一般讀者,在閱讀時也能參與交交心、抬抬槓。 附錄譯者對悲劇和模仿/創作心得,部分可以與「辯解」中相關話題呼應,也可以單獨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