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浩浩師恩
願,一直在路上在光中走過的日子星雲大師畢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志業,他說法無數、奔走不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以慈悲為心、以願行為骨,開創了人間佛教的壯闊願景。《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由親近弟子覺培法師執筆,以多年隨侍的觀察與深切情感,整理大師的思想精髓與感人行誼,記錄大師如何以堅定的願力與實踐,在動盪時代中回應人心的需求與世界的挑戰。從佛陀的教法到當代的實踐,從出世精神到入世關懷,這是一本獻給信仰者、行願者與見證者的書。儘管大師已遠行,我們仍可在字裡行間,看見他慈悲的眼神與不曾停歇的腳步。★本書版稅收入全數捐贈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溫馨推薦覺培的性格很有開拓性。在佛光山中青代的徒眾中,覺培可以說是優秀傑出的弘法者。――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大師的影響超越了台灣,大師的光輝跨越了宗教,大師的貢獻飛越了時空。大師走了,這個世界變得寂寞了,但覺培法師撰述的完整近距離追隨大師的紀錄《浩浩師恩》出版,使我們與大師再一次地靠近。――高希均.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浩浩師恩》可看出覺培法師以誠摯情感,為師恩立碑、為佛教留下歷史。此書不僅為紀念大師而寫,更是一位弟子以自身的生命歷程寫出對人間佛教的體會。――心保和尚/佛光山宗長佛教的傳承,不僅靠經藏文字的留傳,更有賴弟子以身實踐、以筆記錄,將師志道風延續不絕。《浩浩師恩》即是一位近身弟子對師父最深的懷念與最真的回報。――慈容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覺培法師將親近大師的因緣,以及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寫成專書《浩浩師恩》,他文字優美、思緒清晰、內容豐富,富有文字般若之美,是個被行政工作耽誤的書寫好手。――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看到覺培法師的新書《浩浩師恩》,更加明白:佛光山的每一位師父都如星雲大師的化身,走入人間、散布慈悲喜捨的精神!――簡靜惠/台灣PHP素直友會總會長大師的許多無私兼愛事跡,若不是覺培法師寫出來,我們都不知道。這種為善不欲人知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感恩這世界上曾經有過星雲大師,他的慈悲與睿智讓我們能智慧又幸福地過一生。――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族群倫理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 本冊主題為「族群倫理」,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星雲大師提出對族群、對宗教之間,對人生、對家庭、對青少年教育,乃至對殺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 族群問題,自古至今無不影響著各個國家及民族間的分與合。要想化干戈為玉帛,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同體共生」、「尊重包容」的國際觀,接受同體共生的「地球人」的思想。 佛陀主張「各族入佛,同為佛子」、「四姓出家,同為釋種」,是佛陀具慈悲融和的性格使然。縱觀佛教史上,從未有過戰爭或衝突,乃是佛教包容異己的寬大心量。此書中,對化解族群各宗教間的敵意、階級性別的歧視、人權平等的重視,大師都提出一些致力和平的看法。 族群問題或政治人權等等,唯有遵循大師倡導的「尊重與融和」才能消除對立,也唯有尊重才能和平,唯有包容才能互助,以佛法的慈悲觀,對世界的和諧發展造成正面的助益。 族群的起點在個人,個人的形成在家庭、在學校。有鑑於此,大師與青年、教師、博碩士等等,暢談佛教對「青少年教育」、「家庭問題」、「生命教育」、「應用管理」等看法,希望社會大眾一起來重視「教育」,肯定健全「家庭」,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倫理的健全,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星雲大師希望以佛法的觀點來探討並解決社會亂象及當代所面臨的各種複雜問題;同時促使更多人一探社會與人心問題的究竟,明白佛陀的智慧是跨越時空,佛法具有時代性的,即使社會迅速變遷,問題千變萬化,只要人間遠離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惑,佛陀猶如心靈良醫,而佛法則是調和我們身心疾病的良藥。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本冊主題為「生死關懷」,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對於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此類議題亦有八篇文章,大師從佛陀的言論為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大師為我們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如:到成功大學醫學院講演,發表佛教對「器官捐贈」及「臨終關懷」的見解與作法;面臨「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需以佛法的慈悲喜捨作為治療心病的良藥。再者,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邀請,與多所大學的各科系學生座談。依大家所提出安樂死、墮胎、殺生等問題,從佛教、醫學、法律、人情等觀點,大師一一提出解說及因應之道。為化解多數人對「生死」的恐懼,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透過遠距教學,與全球各地的學員座談。提出:生死本一如,就像白天和黑夜自然的輪轉,人往生後,家人要能為他念佛,並隨喜量力為他行善積蓄功德,才是正面的幫助親友解除面臨死亡的恐懼。死亡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如秋天的葉落。對死亡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才能跨越生死的籓籬,悠遊人間,自在無礙。大師提出「死亡是新的開始」,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陽,讓人們摒除死亡是絕望的陳舊觀念。從對死亡的關懷,大師也從現實生活的層面去探討,民間信仰的價值、素食問題及對修行問題的看法等等。大師對「民間信仰」亦給予肯定,認為民間的關公、媽祖及有忠孝節義情操的神明等,祂們讓民眾相信善惡報應,對社會的和諧有所助益。老婆婆虔誠的禮拜,雖不懂高深的哲理,但信念堅貞、信念之純潔高尚,卻是值得讚賞的。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還未正信時,「迷信」至少比「不信」好,因為,迷信的人,還有個善惡因果的言行規範。皈依後,一定要吃素嗎?一般人將素食與信仰佛教畫上等號,其實素食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皈依是終生信奉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心中有佛,擁有慈悲心才是最重要。大師提出素食只是生活的習慣,不能與信仰畫上絕對的等號。對於修行,大師提出簡要的說明:修行即為修正行為,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八篇文章。對環保、對經濟、以及自殺的防治與女性問題等,大師都提出解決之道。佛教是面向人間,面向人群的,社會議題的探討必然是佛教所納入與關懷的。因此,針對「經濟問題」,大師提出:經濟既是民主的命脈之所繫,一個國家要厚植國力就要發展經濟,因為經濟充裕,國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會提升,社會生產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豐足安定,社會亂象也將因之消除。
【電子書】禪學與淨土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14篇關於禪學與淨土思想的精采演講。主題涵蓋禪宗特色、禪堂清規、禪者與文人、生活、文學及其現代意涵;淨土思想之脈絡與建立、人間淨土之建設等。藉由大師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介紹,讓人對於習禪、修淨產生偌大的信心。
【電子書】佛法與義理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以「佛法與義理」為主題,於各地弘法的講說內容。 內容由佛教教義的觀點切入,釐清並破斥大眾對民間信仰的迷思並以巧智慧心引導,使聽聞者心開意解。
【電子書】人間與實踐
本書主要內容是星雲大師從對國際佛光會的創會宗旨到傳承、發展。做一個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胸懷、任務等,在各個單元詳盡條例的規劃與指導。 另【佛教的希望】單元收錄五篇大師於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八年間的講演,對佛教的發展有深切的指引與期許。 &
【電子書】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們不可完全把它當作學問來研究。佛教是一種宗教,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不能缺少宗教,而生活需要用佛法來指導。佛法的真理在何處?就在世間的食衣住行上,就在人我的處事經驗上。如果能將佛法付諸於生活上實行,則能一生受用無窮。
【電子書】十方如意:星雲大師十方行誼與我卅載佛光緣
半百文章一月成,炳公椽筆喜盈盈。至尊九五星雲壽,卅載連緣歲鑰情。 法外修身於己利,人間正道大家行。十方如意弘吾佛,滿意十分憐眾生。 &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詩人,作七言律詩,為祝賀本書出版、迎接佛光山星雲大師九秩晉五華誕、暨駐錫台灣弘法七十載雙慶,特賦詩以賀。 & 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無障礙觀自在蓮華如意,與大菩薩無量眾俱稱心。有很多人或許在文章中,讀到星雲大師名字的由來,就是大師菩薩如意心,欣賞天地間星雲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廣闊、自在如意。星雲不諱言,所謂「星雲團」,比銀河系更大的一個單位,是故取名「星雲」,正是希望自己,與久遠的過去,有如意般關係。 & 星雲大師對作者陸炳文有知遇之恩,可謂亦友亦師亦父,恩重如山,先相中邀去宜蘭籌建高校,此即百萬人興辦佛光大學,雖未果卻種下良好佛因緣;再來協力求迎請佛陀舍利,巡安全台並找地建紀念館,獲授隨身菩提子佛珠手鍊;三合辦千禧如意環球特展,親歷澳洲美西開展佛光緣,從此由沒有關係變有關係,實則成為忘年交情逾父子。 & 曾被媒體譽為「台灣公關教父」的陸炳文,記錄了他與大師相識相知超過三十年的如意緣與相處,五十二篇與星雲大師的故事,談佛法、談萬物、談情;談佛光山、談粥會、談哲學,無所不談,讓讀者了解星雲大師的所思所想、為人處世,並對佛學、哲學,以及各種生活哲理更能多加領會,進入星雲大師的內心世界。
【電子書】啟動斜槓人生:星雲大師的自學之道
出生貧困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 卻能憑藉自我學習,創造全方位的斜槓人生 本書將帶你洞悉星雲大師如何從無到有的多元技能學習工法。 星雲大師生於貧困環境,又歷經戰爭紛擾,一生中未曾受過正規教育。然而他練字、寫字賺取收入,開辦教育機構,創立並管理佛光山,一路上始終堅持自我、持續學習,才能開創出一條非凡的人生道路。透過學思歷程的首度集結,我們終能看見他積累數十載的智慧人生。 本書特色: 1.從自我覺察開始,逐步發展自學過程,最後引領眾人學習。 2.各章節整合《佛光菜根譚》關於「自學」的重點,迅速掌握文章的核心課題。 3.彩頁收錄大師歷年來學習軌跡。
【電子書】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
你心裡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遠,就是遠 你心裡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近,那就沒有距離 無論從媒體報導,或者是佛學講座、宗教活動中,我們所認知的星雲大師,是受萬眾景仰的,是充滿智慧的宗教大師,同時也難免有著看似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但對資深媒體人紀碩鳴而言,從二○○五年第一次採訪星雲大師開始,與星雲大師的緣分,就此拉開序幕。橫跨數十年的多次採訪,近距離的與星雲大師面對面談話,從一開始的政治「身分」提問,到社會、國家,乃至人生、生命議題,一次次深入探尋大師的所思所想,每一次都帶給作者不同的感觸體悟,甚至深切提及「和星雲大師結緣,就是和佛的緣分」! 作者紀碩鳴至今仍無宗教信仰,單純通過記者的視角,讓讀者漸進親炙星雲大師真誠慈悲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注精神,希望透過文字來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慈愛的,實際上跟我們沒有距離的星雲大師。 讓我們跟著紀碩鳴的雙眼,認識人間佛教,走近星雲大師! 「緣分是甚麼?緣分不是那一份等待,不是什麼都不做可以等來,而是不放棄,要努力,那不就是一種爭取嗎?」──紀碩鳴 ★收錄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對治百法〉
【電子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高齡九十三歲& 出家八十一年& 歷經二年休養 星雲大師奇蹟病癒後首本著作 高希均、韓國瑜 共同推薦 大師一生的言行,就是人間佛教最具體的示範:「給」是初心,它不拘形式,它沒有 終點。細數大師的事業,都是「給」來的,因為「給」就能「捨」,「捨」就能「得」。 貧僧反而不貧而富有。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拜讀大師的著作,內心十分激動,畢竟這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和尚,一生歷經萬般風霜, 所淬練出來的智慧精華。因此書中的每句話,都不斷與我的心靈產生共鳴。 ─韓國瑜,高雄市市長 星雲大師的祝福 二○一六年十月,大師因為腦溢血開刀治療,承蒙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復原的情形非常順利。面對來自各界的關心,大師說:「我沒有生病,也沒有痛苦,我只是有點不方便。」在休養期間,大師持續書寫一筆字,開啟「好苗子計畫」,幫助青少年順利就學;跟往來求法者,開示《佛法真義》,倡導「說唱佈教」。 而大師關心國家社會,民心所需,陸續在《聯合報》、《中國時報》發表〈敵人──激發我們潛能,可當朋友不可怕〉、〈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等文,為人民的安樂福祉、為人間的公平正義發聲。也因為這幾篇文章,引起媒體、民眾的熱烈討論,受到海內外讀者的廣大回響,紛紛來訊請求出書。於是《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這本書,有了和普羅大眾見面的因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全書由十篇文章組成,以大師的成長、信仰、發心、弘法、證道為核心,細述大師近百年的生命歷程,為了推動人間佛教,從初發心起,經歷千災萬難到喜悅一生,始終「雖千萬人吾往矣!」大師秉持「不呷教」,自許不靠佛教吃飯,並且發願讓「佛教靠我」、「光大佛教」的信念,做一個能夠給人、為世間增添美好、肯得犧牲奉獻的報恩人。 可以說,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除了是每個人的勵志典範,也是幫助我們進入人間佛教行者的修行寶典,也是大師對世間的祝福,為每一位有緣人的祈願──人人都能提昇自我,發掘自心和悅,繼之帶來人我和敬、家庭和樂,乃至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摘自《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編者的話 &
【電子書】大師的智慧:人間佛語.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踐行者「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昏暗人世的一盞明燈,碌碌人生中的一點禪醒。 望眼百態人間,回首拂見初心。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要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星雲大師 如今的星雲大師,不只屬於佛光山,不只屬於台灣,已經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寶藏。 人生如苦海,如何方得解脫? 人們每天朝生夢死,在欲望中醒來,在遺憾中睡去。在愛慾恨憎中浮沈之間,幾人清醒?幾人傍岸? 佛度有緣,其實佛法不是玄而神之的宗教,它更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是喧嚷塵世的一方淨地。身而為人,大師亦是人身。大師之言,是走過人間的體悟,是閱盡人世的禪醒;它是鄰人的暖言問候,是宗長的提攜教化;它或許沒有降世神通而無法遍照世間黑暗,但大師的慈悲卻在人心中留下一盞光明,以己心度己身,透過禪機故事點悟自我人生。
【電子書】星雲之道
「星雲之道」, 是指大師拓展人間佛教的「道路」; 是指推廣人間佛教的「道理」。 它的道路無限寬廣,是人人可以學習的、穿越的; 它的道理無所不容,是人人可以親近的、實踐的。 ―高希均 在宗教的世界地圖上,星雲大師是世界級宗教家;在華人佛教徒的天秤上,他是和尚中的大和尚;在中華文化中,他是君子中的君子。 星雲大師弘揚佛法超越時空,平時的隻字片語和身體力行,皆是大師一生恆持的心法要義。《星雲之道》意在表達大師對人間佛教提倡的思路、海內外拓展的艱辛歷程、與時俱進的推動方法,以及在各地產生的深遠影響。 大師的智慧高,但不是高不可攀;大師的道理深,但不是深不可測;大師的囑咐多,但不是多得無所適從。星雲大師花了超越半世紀的心力,弘法無遠弗屆;對人類的貢獻早已跨越宗教、飛越全球,創造了人間佛教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 兩岸名家解讀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有志致佛光山於人間天堂,俾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其胸懷之大,令人敬佩。――中山大學終身教授余光中 佛光山幾十年來致力於讓佛教走向現實人間、走向世界各地的宏大事業,成果卓著。――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余秋雨 我們應當把佛光山當成安置精神的家,一個人找到可以安放精神之地,遠比找到安放肉身之處重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星雲大師的成就只在說明一個道理、完成一個心願,那就是:佛教不只屬於出家人,而是屬於人世眾生,這就是「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聯合報》顧問張作錦 星雲大師帶領的佛光山,以慈悲之心滋潤了台灣;「人間佛教」則提供一個人人可以親近之、萃取之、實踐之的簡易法門。――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以上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摘自《百年佛緣》及「星雲人文世界論壇」講詞)
【電子書】星雲之影
遠看像一座山,慈祥而莊嚴,帶給世間莫大的歡喜。 一念初心,恆持不滅的佛光世界,這是人間佛教的「星雲之影」。 ─王力行 身影:說禪 為眾生續慧命,為人間留佛法;星雲大師奔走、說法,所到之處無,眾人皆歡喜。「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把佛教帶入人間,重現千年前的佛陀本懷。 影響:初心 有佛法就有辦法,佛法得以在世間長住。大師弘法五大洲,廣結善緣,李自健、高希均、張毅、楊惠姍、黃效文、余秋雨、李開復等,以初心對應初心,以法清淨人間。 光影:如來 佛光世界已過五十年,叢林學院的僧團教育,恆持著大師的精神與理念,以及開山時的初心,燈燈相續;《星雲之影》,一切都在慈悲、智慧、捨得之間。 仰望星雲大師三影:身影、影響、光影, 跨越千年時空,遍灑人間慈悲與智慧。 星雲之影,或在太虛之中,或在佛光山上,或在人我之間, 翻閱此書片刻,大師無處不在,成佛初心已然相映。
【電子書】星雲學說與實踐
過去禪宗有謂「千年闇室,一燈即明」,現在滿義法師這本新作《星雲學說與實踐》的出版,希望可以對當代人心的安定與迷惘的破除,提供些微的貢獻。-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主張佛教要走上現代化、人間化、生活化、大眾化、國際化,甚至通俗化、本土化,所以弘法的方式一向通俗而具創意。「通俗性」的佛法平易好懂,卻因此讓一些人認為人間佛教沒有學術深度。大師積極入世,卻又引來某些人批評說人間佛教只有實踐,沒有思想理論。 & 大師說,「人間佛教」並不是他所創新的學說,也不是太虛大師或六祖慧能大師等人所創立;探本究源,人間佛教本是釋迦牟尼佛的學說,大師充分弘揚,不但有佛陀的聖言量做為理論依據,而且有具體可行的實踐之道。 & 滿義法師跟隨大師多年,深刻體會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解行並重、事理圓融」的特質,是能夠引領時代思潮、能夠幫助眾生圓滿生命的「思想學說」。 & 十年前他寫了一本《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最近又完成新作《星雲學說與實踐》。大師肯定這本新書對弘揚人間佛教的見微知著,樂見出版,希望可以對當代人心的安定與迷惘的破除,提供些微貢獻。
【電子書】詩歌人間
這本詩集包含了四個部份:1.詩(共21首);2.歌(65首);3.祈願文(50篇);4.佛光菜根譚(200則)。後兩部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祈願文完全以白話文書寫,淺白中蘊藏深切的慈悲;佛光菜根譚比古人的菜根譚更貼近現代社會需要,實用中含容無限的智慧。前二部份會使讀者驚喜,大師不僅是一位大家熟知的宗教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實行家,更是一位詩歌的創作者。一位用生動易懂的文字,傳遞深奧佛理與生活哲理的人間詩人! 大師的詩從二十世紀寫到二十一世紀,這本《詩歌人間》,在人間佛教無限寬廣的路上,會變成永遠的「人間詩歌」。 現年八十七歲的星雲大師,來台弘法超過一甲子,從宜蘭的雷音寺,到今有全球百萬信徒的佛光山,大師的法印足跡遍布世界,細究其中的殊勝之處,大師百萬言的著述,辦雜誌、寫文章、編劇本、譜詩曲,深入民間,直入人心的創作,已是不同世代的共同救贖。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的創作,共有新詩、歌詞、祈願文、佛光菜根譚四卷,具體呈現大師在不同年代的心境與弘法的足跡。猶如現代的「白居易」,大師的詩文做到了「老嫗能解」,而其承載理念與改善社會的價值,更具宗教詩歌勸人為善的獨有特色。
【電子書】星雲大師的十堂人生智慧課〈上〉
做為佛教界的大師級高僧,星雲大師一生都在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的傳播,在廣泛參與社會活動之餘筆耕不輟,著作頗豐。這些作品透過生活底層最淺明的人生智慧,禪語小故事,為人生指點迷津,並且言簡意賅,字字珠璣,蘊藏深遠的佛家真義。那麼,星雲大師又是以什麼樣的禪宗之火,去點亮青年的心燈?本書就是應讀者朋友的要求,在總結了星雲大師談人生智慧基礎上,全面系統的梳理了星雲大師關於人生智慧一些實用觀點、禪語以及經典不俗套,不為人皆知的案例,完美展現給讀者朋友們。本書特色本書中,我們可以傾聽大師談寬心、談包容、談自足、談放下,談捨得、談厚道、談心經、談幸福等,每一處都是佛家精粹,每一處都是大師苦心的慈悲,每一處都是修練清淨心的智慧。只要我們發心去感受、去踐行。從本書中,我們還可以領略大師最精華的勵志妙語,以及洞悉星雲事理,展示大師風采的佛學之最高境界。本書以十堂課構架全書,重溫星雲一生所闡述的這些人生小問題大智慧,告訴年輕人如何在當下的社會擺脫浮躁和表象,獲得事業和人生的真正幸福。處於激烈競爭中的年輕人,帶著此書,當有疑惑的時候、當迷茫的時候,翻一翻,讓它為自己打氣,為自己找到方向,陪伴自己翻山越嶺,達到夢想的高度,並轉化為微觀生活、現實人生。不僅如此,十堂人生智慧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以出世的眼光處理入世的問題,往往會更高明、更澈底、更到位,值得我們所有人參考和借鑑。
【電子書】星雲大師的十堂人生智慧課〈下〉
做為佛教界的大師級高僧,星雲大師一生都在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的傳播,在廣泛參與社會活動之餘筆耕不輟,著作頗豐。這些作品透過生活底層最淺明的人生智慧,禪語小故事,為人生指點迷津,並且言簡意賅,字字珠璣,蘊藏深遠的佛家真義。那麼,星雲大師又是以什麼樣的禪宗之火,去點亮青年的心燈?本書就是應讀者朋友的要求,在總結了星雲大師談人生智慧基礎上,全面系統的梳理了星雲大師關於人生智慧一些實用觀點、禪語以及經典不俗套,不為人皆知的案例,完美展現給讀者朋友們。本書特色本書中,我們可以傾聽大師談寬心、談包容、談自足、談放下,談捨得、談厚道、談心經、談幸福等,每一處都是佛家精粹,每一處都是大師苦心的慈悲,每一處都是修練清淨心的智慧。只要我們發心去感受、去踐行。從本書中,我們還可以領略大師最精華的勵志妙語,以及洞悉星雲事理,展示大師風采的佛學之最高境界。本書以十堂課構架全書,重溫星雲一生所闡述的這些人生小問題大智慧,告訴年輕人如何在當下的社會擺脫浮躁和表象,獲得事業和人生的真正幸福。處於激烈競爭中的年輕人,帶著此書,當有疑惑的時候、當迷茫的時候,翻一翻,讓它為自己打氣,為自己找到方向,陪伴自己翻山越嶺,達到夢想的高度,並轉化為微觀生活、現實人生。不僅如此,十堂人生智慧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以出世的眼光處理入世的問題,往往會更高明、更澈底、更到位,值得我們所有人參考和借鑑。
【電子書】大師的智慧:人間佛語.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踐行者「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昏暗人世的一盞明燈,碌碌人生中的一點禪醒。望眼百態人間,回首拂見初心。「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要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星雲大師如今的星雲大師,不只屬於佛光山,不只屬於台灣,已經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寶藏。人生如苦海,如何方得解脫?人們每天朝生夢死,在欲望中醒來,在遺憾中睡去。在愛慾恨憎中浮沈之間,幾人清醒?幾人傍岸?佛度有緣,其實佛法不是玄而神之的宗教,它更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是喧嚷塵世的一方淨地。身而為人,大師亦是人身。大師之言,是走過人間的體悟,是閱盡人世的禪醒;它是鄰人的暖言問候,是宗長的提攜教化;它或許沒有降世神通而無法遍照世間黑暗,但大師的慈悲卻在人心中留下一盞光明,以己心度己身,透過禪機故事點悟自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