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金剛經白話講座
看見內心,就能放下,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金剛經》講的是心,是佛陀告訴我們如何正確運用自己的心,放下執著的般若智慧如果你開始在意該怎樣使用時間,開始想過好這一生,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你就一定需要《金剛經》《易經白話講座》暢銷書作者王思迅新作,逐字逐句,與我們分享佛陀的體悟•《金剛經》是引領人生修行的寶貴經典生命中總有一個時刻,我們會開始真心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真心希望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並且願意在這件事情上付出努力,這時我們就已開始踏上了人生修行的旅途。在我們提升自我的道路上,《金剛經》能提供我們最簡便、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正確地觀看我們自己的心,就是般若智慧我們的心,喜歡認定事物是這樣的,或那樣的。這個認定,會逐漸強烈,變成難以改變的傾向,然後控制我們的頭腦與身體,讓我們依循這個認定而去行為與反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個認定的傾向中掙脫出來,那我們就能脫困,不會被控制,也能得到自由。透過自我覺察,知道自己的本心,放下自己原有的傾向,這種能力,就是我們內心智慧的顯現,就是般若智慧。•放下,就能斷除執念,走向自己真實的生命《金剛經》告訴我們,只要能放下執著,我們不但可以不隨因果業力而流轉,同時也可以體會到生命真實的意義。當我們慢慢學會「放下」,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明澈,越來越清楚,我們的人生道路也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篤定。最後,我們會知道自己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在怎樣的事情上努力,並在「宗教性」的實踐上,圓滿我們的一生。•《金剛經》給我們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用置身事物之上的角度觀看自己、觀看他人、觀看環境、觀看時空的變化,也觀看自己思維中的一切。觀看之後再如實地放下,這就是《金剛經》要告訴 我們的智慧。它能讓我們對周遭世界多一分包容,也讓我們多一分洞見,反觀自照,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就是智慧之上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
【電子書】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廣大慈悲為基礎,隨類化現、普門示現世人只要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普門品〉內容涵蓋了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救苦救難的無量方便,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深入認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大乘重要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簡稱〈普門品〉。《妙法蓮華經》被視為釋迦牟尼佛晚年的教法,明確表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普門品〉是其中的第二十五品,內容主要敘述三件事,第一,佛陀解釋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緣由。第二,佛陀宣說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第三,佛陀詳述觀世音菩薩如何以三十三種形相,為眾生方便說法。〈普門品〉原始稱謂的三個核心概念是:觀看、變化顯現、教導,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每一位人物都不只是經文中的角色,更是佛教教義中重要精神的具體象徵,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祂們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展現出慈悲與智慧、證理與實踐、感應與守護的深層融合。另外,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身,強調因機設教,即針對眾生的根性、福德與需求,示現不同形相。首先是聖者的智慧,祂們已經達到超脫世間的根本解脫智慧。天部的修行,以福德與禪定為基礎。接著是人類與鬼神智慧,在俗世與六道中,透過因果教化推動善行與心靈覺醒。這些應身展現了佛教修行從入世到出世的完整路徑,鼓勵眾生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脫之道。◎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意涵深入觀察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發現其中蘊含了六大關鍵能量元素:觀察、世界、聲音、顯現、光明、自在。這些關鍵詞不僅體現了菩薩的慈悲功能,也反映出佛法中對宇宙智慧的具象理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課誦本的組成現今寺院流通的課誦本,是由兩個經文譯本合編而成。前半部為鳩摩羅什所譯的長行版,後半部則是隋代兩位印度僧侶——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所譯的偈頌版,兩者互為補足,成就了兼具文義深廣與音韻美感的獨特風貌。.長行版的結構流程圖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七難三毒二求受持名號的比較三十三化身又名施無畏者虔誠供養.偈頌版的結構流程圖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十三難神通力與智方便五觀氣象四喻五音慈眼與福聚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電子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內學年刊第4輯
內學年刊為支那內學院發行的佛教研究刊物,相當於該院的學報。據傳共有六輯,然坊間所見,僅有四輯,1975年台灣坊間有流通本(鼎文版),將四輯結集成一冊,即以「內學年刊」之名行世。其中所收諸文之作者,皆為支那內學院成員,亦為當時之著名佛教學者。如歐陽漸、蒙文通、呂澂、王恩洋、湯用彤、聶耦庚、熊十力、梅光羲等人。作者以居士為主,出家人甚為少見。茲列各輯要目如下︰(1)第一輯︰今日之佛法研究、心學大意、中國禪學考、顯揚聖教論大意、成立唯識義、雜阿含經刊定記、釋迦時代之外道等。(2)第二輯︰談內學研究、龍樹法相學、楞伽疏決、雜阿含經蘊誦略釋、攝論大意、西藏傳本攝大乘論、起信論唯識釋質疑、阿毗達磨汎論、南傳小乘部執、經部義、日本相宗古德著述略表等。(3)第三輯︰支那內學院院訓釋、諸家戒本通論、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入論十四因過解等。(4)第四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南傳念安般經、觀所緣釋論會譯,集量論釋略抄、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因輪論圖解等。
【電子書】諸家戒本通論
內學年刊為支那內學院發行的佛教研究刊物,相當於該院的學報。據傳共有六輯,然坊間所見,僅有四輯,1975年台灣坊間有流通本(鼎文版),將四輯結集成一冊,即以「內學年刊」之名行世。其中所收諸文之作者,皆為支那內學院成員,亦為當時之著名佛教學者。如歐陽漸、蒙文通、呂澂、王恩洋、湯用彤、聶耦庚、熊十力、梅光羲等人。作者以居士為主,出家人甚為少見。茲列各輯要目如下︰(1)第一輯︰今日之佛法研究、心學大意、中國禪學考、顯揚聖教論大意、成立唯識義、雜阿含經刊定記、釋迦時代之外道等。(2)第二輯︰談內學研究、龍樹法相學、楞伽疏決、雜阿含經蘊誦略釋、攝論大意、西藏傳本攝大乘論、起信論唯識釋質疑、阿毗達磨汎論、南傳小乘部執、經部義、日本相宗古德著述略表等。(3)第三輯︰支那內學院院訓釋、諸家戒本通論、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入論十四因過解等。(4)第四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南傳念安般經、觀所緣釋論會譯,集量論釋略抄、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因輪論圖解等。
【電子書】寒山子開示語錄(附拾得、豐干詩)
寒山子,不知何許人。居天台唐興縣寒巖,時往還國清寺。以樺皮為冠,布裘弊履。或長廊唱詠,或村墅歌嘯,人莫識之。閭丘胤宦丹丘,臨行,遇豐干師,言從天台來。閭丘問彼地有何賢堪師,師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賢。在國清寺庫院廚中著火。」閭丘到官三日,親往寺中。見二人,便禮拜。二人大笑曰:「豐干饒舌,饒舌。阿彌不識,禮我何為?」即走出寺,歸寒巖。寒山子入穴而去,其穴自合。嘗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屋壁所寫文句三百餘首。
【電子書】佛法哲學總集:廣說三藏經論關於色心諸法之哲學論述(兩冊)
震古鑠今之佛教經論總集,完整詮釋佛法中的宗義論述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廣說世間出世間法,開顯人生之真實相。佛滅後,諸弟子結集教法而成立三藏十二部,供世人永久傳誦保存。其後更有龍樹、提婆、無著、世親諸論師開枝散葉,敷演成浩瀚如海之佛法體系。佛教經論博大精深,其內容可以分為:科學的論述、宗義的論述、修法的論述三者。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於二○一○年指示諸格西學者組成編著小組,總集佛法中之科學和宗義之論述,成立「佛法科學與哲學總集」系列叢書。叢書內容皆出自佛陀親言的經典以及那爛陀學者們的論著,經七十多位格西從浩瀚經論中挑選出與佛法科學及佛法宗義相關的內容,交由編著小組編纂而成,並且由尊者指示內容大綱之規畫及具體內容。《佛法哲學總集》根據所有源於藏譯甘珠爾與丹珠爾,以及眾多外道典籍的某些哲學要義,編著而成,分為上下二冊,上冊略說某些內外道的哲學觀點;下冊說明各派宗義的典籍是如何依理建立二諦論述,且由勝義諦的觀點而延伸至針對我及無我的觀察,尤其是唯識及中觀的見解,以及能知之量的學說加以闡釋,且對由其延伸的聲義觀察等重要的哲學觀,另做說明。
【電子書】佛法哲學總集
震古鑠今之佛教經論總集,完整詮釋佛法中的宗義論述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廣說世間出世間法,開顯人生之真實相。佛滅後,諸弟子結集教法而成立三藏十二部,供世人永久傳誦保存。其後更有龍樹、提婆、無著、世親諸論師開枝散葉,敷演成浩瀚如海之佛法體系。佛教經論博大精深,其內容可以分為:科學的論述、宗義的論述、修法的論述三者。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於二○一○年指示諸格西學者組成編著小組,總集佛法中之科學和宗義之論述,成立「佛法科學與哲學總集」系列叢書。叢書內容皆出自佛陀親言的經典以及那爛陀學者們的論著,經七十多位格西從浩瀚經論中挑選出與佛法科學及佛法宗義相關的內容,交由編著小組編纂而成,並且由尊者指示內容大綱之規畫及具體內容。《佛法哲學總集》根據所有源於藏譯甘珠爾與丹珠爾,以及眾多外道典籍的某些哲學要義,編著而成,分為上下二冊,上冊略說某些內外道的哲學觀點;下冊說明各派宗義的典籍是如何依理建立二諦論述,且由勝義諦的觀點而延伸至針對我及無我的觀察,尤其是唯識及中觀的見解,以及能知之量的學說加以闡釋,且對由其延伸的聲義觀察等重要的哲學觀,另做說明。
【電子書】談內學研究:內學年刊第2輯
內學年刊為支那內學院發行的佛教研究刊物,相當於該院的學報。據傳共有六輯,然坊間所見,僅有四輯,1975年台灣坊間有流通本(鼎文版),將四輯結集成一冊,即以「內學年刊」之名行世。其中所收諸文之作者,皆為支那內學院成員,亦為當時之著名佛教學者。如歐陽漸、蒙文通、呂澂、王恩洋、湯用彤、聶耦庚、熊十力、梅光羲等人。作者以居士為主,出家人甚為少見。茲列各輯要目如下︰(1)第一輯︰今日之佛法研究、心學大意、中國禪學考、顯揚聖教論大意、成立唯識義、雜阿含經刊定記、釋迦時代之外道等。(2)第二輯︰談內學研究、龍樹法相學、楞伽疏決、雜阿含經蘊誦略釋、攝論大意、西藏傳本攝大乘論、起信論唯識釋質疑、阿毗達磨汎論、南傳小乘部執、經部義、日本相宗古德著述略表等。(3)第三輯︰支那內學院院訓釋、諸家戒本通論、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入論十四因過解等。(4)第四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南傳念安般經、觀所緣釋論會譯,集量論釋略抄、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因輪論圖解等。
【電子書】慈航法師開示語錄:菩提心影.人生篇
佛法誠難言哉!「順俗則乖真」,「契真則違俗」。求其應機、當理,事固非易。雖淡乎無味,理合見笑於下士;而眾生多愚,曷若婆婆和和,以方便為門而導令漸入哉!法師之說法也,義務通俗,說必可聽;粗言細語,莫不隨心敷奏,裴然成章。時復假以因明量論,用堅信者之情。所列表式,尤見左右逢源,縱橫無礙之妙,方便化俗之功,實有足多者。若泥跡以求之,拘於教量,則失之此老矣。
【電子書】大般若經知津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凡六百卷,唐・玄奘譯。全經共有四處十六會。四處,係指佛陀宣說本經之四個處所,即:王舍城鷲峰山、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王宮、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會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九會為玄奘新譯,共計四八一卷,其餘七會為重譯。「般若波羅蜜」,意即「通過智慧到達彼岸」。全經旨在說明世俗認識及其面對之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合,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真相之認識,方能把握絕對真理,達於覺悟解脫之境。為大乘佛教之基礎理論,亦為諸部般若經之集大成者。
【電子書】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最後一卷,也是整部經典中極為重要的一品。它主要闡述了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這些行願被視為修行成佛的綱要和核心內容。〈普賢行願品〉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修行十大行願,使眾生能夠成就如來功德,最終達到極樂淨土。〈普賢行願品〉不僅在理論上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在實際修行中也被廣泛推崇。它不僅是佛教徒修行的指南,也是説明眾生解脫的重要工具。因此,默如法師若對〈普賢行願品〉進行講解,可能會結合其深刻的義理和實際修行的方法,引導信眾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從而實現最終的解脫與成佛目標。
【電子書】蔡志忠漫畫金剛經
認識《金剛經》最淺顯易懂的入門版本 千年來安頓眾生心靈、抵達智慧彼岸的絕對經典 與漫畫國寶蔡志忠一同探索《金剛經》的奧妙 《金剛經》是禪宗重要的佛學經典之一,論述了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成道法門。 六祖慧能二十四歲時,因為聽到《金剛經》其中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悟,從此皈依佛門,《金剛經》隨著禪宗宗派傳承遍地開花、源遠流長,與《心經》成為最著名的兩部佛學經典。 千餘年來,有無數人研究金剛經,奉持修行,試著參透真義。 曾經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如今有了另一種入門的方式:蔡志忠以多年參閱佛書所領略的禪意,描繪出佛陀與眾弟子各種姿態,以及山石樹木的意境。將原本的深奧經文轉為易讀的白話文,搭配漫畫情境,讓佛陀與須菩提的問答顯得靈動傳神,每一句、每一張圖都各有其自在與妙意,幫助現代人一窺金剛經的法門,體悟心靈的安頓與智慧的啟迪。 & 書中收錄蔡志忠對《金剛經》的體悟:〈金剛經在說些什麼?〉; 以及對生命的通透理解:〈人生是時間的微積分〉。 書末並附金剛經原文,提供讀者比對白話版漫畫內容,更可以做為日常讀經誦念所用。 & 【經典簡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為大乘佛教般若部中之經典。在六祖之前,禪宗都以《楞伽經》印心,作為該宗的核心經典,但自六祖之後,《金剛經》取代了《楞伽經》,也開啟了中國禪宗的黃金時代。 《金剛經》在東方流傳普遍,除了具有高深的哲理,流暢的文字外,並可作為實踐的法門。《金剛經》可說是最受歡迎的一部經典,在學術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無論高僧大德或一般社會大眾,大都以受持、研究《金剛經》為學佛必備的功課。 & &
【電子書】圖解十小咒
解開十小咒的深層奧祕十小咒已經傳誦千年了,其能量大致可分成三類:消災解厄保平安、通往心靈的祕境、禪修的加速器。本書將深入分析各咒語的正確發音、真實義理、關鍵字、神聖意識體、觀想方法;不論是生活的祈望、智慧的尋求或生命的要求,只要每日持咒,你就能創造出「使命必達」的驚人力量。◎誰適合閱讀?1. 想要改變生命、改變人際關係2. 想要累積物質財富、健康3. 想要獲取內在智慧與心靈快樂◎十小咒的由來咒語是連接宇宙神聖力量的祕徑,更是下載諸佛菩薩的願力與功德的快速路徑。本書介紹佛教世界傳誦千年的十個小咒,都是經過千錘百鍊被精心保存下來,能深入人心。其中,有半數的咒語在唐代就已經開始流傳了,至於它們到底是何時、又如何被選取集結出來的,現今已不可考。◎十小咒的次序安排仔細觀察這十個咒語的安排順序,不難發現集結者用心之細膩與通透。例如首尾都是功德最完備的咒語,第一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是觀音菩薩的超強咒語,能圓滿一切俗世願望;而第十咒〈大吉祥天女咒〉既可以圓滿物質成就,更能徹底淨化意識與提升心靈能力,是橫跨物質世界(我們的地球)與心靈世界(宇宙虛空)的奧祕咒語。兩個咒語首尾聯手出擊,守護念誦者的身與心,讓人們在這個物質世界也有機會去探索宇宙更高的意識空間。另外,第六咒〈藥師如來灌頂真言〉是潔淨身體與心靈的宇宙聖藥,可以讓身、心、靈獲得宇宙能量的滋潤涵養。此咒被安置在十個咒語的中間,真是安排的恰到好處。前面祈請念誦了五個咒,到這裡可以暫且舒緩休息。其餘精挑細選的七個咒語則是有層次地增強「智慧能量」,同時也累積「慈悲能量」,例如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淨土神咒等。如果一時無法完整地誦持十小咒,也可以直接念誦第四咒〈準提神咒〉,它是十小咒之中最貼心的安排,不僅容易念誦且威力強大,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念誦此咒也可以達到像念誦十個咒語一般的圓滿。◎本書的編排特色 針對每個咒語,首先逐句對照傳統漢譯、梵音、建議中音及意譯,接著是全咒的白話文翻譯,然後再逐一解析咒字、咒語結構、每一咒句、咒名及神聖意識體的意義。 隨著一次次念誦,讀者可以讓咒音的頻率自然啟動咒字的領略。一旦熟悉念誦的節奏與音律之後,再來細膩體會每個咒字的意義,以達到「心領神會」的持咒狀態。◎讀誦本的編排特色 隨書附贈的讀誦本中,每個咒語皆包含傳統漢譯版、梵音版、建議中音版,以及全咒中譯。讀者可依個人喜好或習慣來選擇念誦版本。
【電子書】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索達吉堪布藏文直譯經典】
發菩提心,就是入菩薩行。無著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只要聽聞一遍,在今生中自然而然會生起菩提心,具有非常大的功德。這是很多高僧大德所公認的。——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寂天與無著兩位大成就者傳講「入菩薩行」教法的唯一中文譯本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自藏文直譯經典․《入菩薩行論》是七世紀印度高僧寂天菩薩所著,至今都是修學菩提心最系統、最圓滿的一部論典,藏傳佛教四大派每位大乘修行人都將其奉為圭臬,每所正規寺院都必須要傳講聽習。․歷來有許多人曾注釋並傳講《入菩薩行論》,但以十四世紀西藏無著菩薩注釋並傳講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最受人重視。․兩位菩提心十分圓滿的大成就者寂天及無著菩薩傳講入菩薩行教法的唯一中文譯本。․增加寂天菩薩、無著菩薩傳記及科判,便於理解修習。▎菩提心就是利他,生起菩提心,走向究竟的覺悟菩提心是佛法修持的核心,六度是菩提心的具體實踐。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修行者同時也在超越自我的局限,實現內心的轉化。發願成佛並利益一切眾生的誓願,引導修行者走向解脫和智慧的道路。▎修習大乘佛法的第一本書《入菩薩行論》生起菩提心,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蜜,是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一直奉持的菩薩道。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偈頌共分十品,完整闡述了邁向菩薩行的道路。從發願成佛的菩提心,到實踐六度,進而達到最終的覺悟,慈悲、安忍、空性等佛教修行中的關鍵概念都涵括其中。是全球佛教徒廣泛研習和傳講的作品。▎聞之即能生起菩提心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無著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是數百年來傳講並注釋《入菩薩行論》最重要的一部論著。書名中的「善說海」意指這部論釋如同一片無邊的海洋,深刻廣泛地詮釋了《入菩薩行論》的內容。無著菩薩本身就是菩提心十分圓滿的大成就者,書中不但從文字上解釋了《入菩薩行論》每一品的內容,並從佛法和實修的角度深入講解,只要讀一遍,心中必能種下菩提心的種子。
【電子書】圓覺經直解
圓覺經者。佛入大光明藏三昧。文殊普賢等十二大士次第請問修證法門。佛一一指示一心之法。因而經有十二章。憨山大師由曹溪歸隱匡山。於七十五歲時。禪暇展卷。以圭峰圓覺經略疏與大鈔。文有所捍格。義有所不達。義不達則理觀難明。理觀不明則恍惚枝歧而無所趨向矣。是以不得不寫此直解。以了達佛意為主。而不事文言。為便修行者易於明白。誠稀有難得法寶也。
【電子書】唯識新裁擷彙
唯識之學,治者由來艱之,名相析之盡其細,術語表之極其嚴,前人有入海算沙之歎,窺師受嘔心吐血之困,可以想見其然也。近世科學興,哲學亦起而標兢,釋門唯識,竟成為時尚之學。治佛學者,不述之以為陋,治哲學者,不習之未為博,夫如是矣,然其勢之興也時以暴,之輟也時以忽,仍以其尋繹繁密,文句聱牙,非有靜定之心,剛毅之力,未易深造,故雖趨之者眾,迄無暢達之象焉。
【電子書】善財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是佛教思想中,非常有名的故事。本書係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白話譯著,隨著善財童子參訪,引您歷見百多位佛門智者的法門要義,增加您的智慧與喜樂。在佛經中提到學佛者,遊行參訪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大般若經》中,一再向東參訪的曇無竭菩薩;另一個是《華嚴經》中,一再向南參訪的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中,化除了種種對立。如化善惡為一體中的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婆須蜜多女等的貪、嗔、癡,皆可轉化為無上菩提。又如內外一體的長者、居士等與比丘、比丘尼皆可為善友,可知五十三參中,處處彰顯圓融的法界性德。
【電子書】楞嚴經蠡測【第伍冊】
*一賭唐宋時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元禪師等大師龍象輩出的燦爛輝煌文化!&*揭開國公王安石、尚書張商英等文人大家浸習《楞嚴經》融入人生的獨到心得!&*闡述《楞嚴經》七處徵心、能所相對的境界和覓心法門的殊勝竅訣!&《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電子書】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3):探索小乘與大乘之間的精髓教義
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深透的體現了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本書為《維摩詰經》第四品「菩薩品」及第五品「文殊師利問疾品」的內容解讀。范明公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之道,即「不捨小乘,不住大乘」。這表示,大乘菩薩道為最尊、最上、最第一之法,但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如六度萬行、三十七道品皆為修行基礎。提醒中土眾生修佛之人應以小乘為根基起修,唯有根基築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也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維摩詰經》是中華佛教史上一部著名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史影響非常巨大。它一共有三卷,十四品,字數為33,236個字。目前《維摩詰經》流傳有七個版本,其中流通最廣且影響力最大是中國姚秦時代,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也是這本書所依據講解的版本。《維摩詰經》分三卷,按照佛經的分類,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前提,即為什麼講這部經?主題是什麼?它主要講述法會的緣起。第二部分「正宗分」:第二品到第十二品是正宗分,是《維摩詰經》的主幹部分。第三部分「流通分」:第十三和十四品是流通分,即流通這部經典的功德所在,盛讚受持宏傳這部經典。在學習經文前,先瞭解這十四品的大意,這是研讀經典的學習方法:第一步先對經典建立一個框架體系,清晰經文的脈絡後,再進一步分解成局部,深入學習經義。從一至十二品著手,先瞭解經文的緣由及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是從第四品是菩薩品,聲聞乘的弟子不敢去,佛祖又選哪位去呢?於是選大乘的菩薩,比如彌勒,光嚴童子等大乘菩薩,然而這等大乘菩薩也覺得自己道行、境界遠遠不及維摩詰居士,也不敢代表佛祖前去問疾。這一品詳細講述這幾位大菩薩具體哪些修行境界不如維摩詰。這裡所說的維摩詰問疾,僅僅是一個事件,借由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於修行境界(包括修行方法的高低)的闡述。第五品是文殊師利問疾品,前面聲聞乘弟子和大乘菩薩都不敢去,於是佛祖就命大乘菩薩中智慧的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前去。通過文殊師利帶領著眾聲聞及大乘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在維摩詰的住所,與維摩詰居士反復論法。這一品深入地闡明:什麼是空,什麼是菩薩行等大乘經義,這是《維摩詰經》裡很重要的一品。以上講述的是《維摩詰經》主要的觀點、話題、以及充分的解答,這是整部經文的主體。事實上,如前所提及《維摩詰經》的重要性,主要在以下二點:第一:《維摩詰經》裡面的論點和主題是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這些在《維摩詰經》裡講得非常透徹。從思想、義理這個方面來講,整部《維摩詰經》有兩個最重要的觀點:第一個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第二個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第一個觀點即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唯心淨土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涉及,但只有《維摩詰經》裡講述最直截了當,最生動透徹,它對中國的佛教——天臺、華嚴、禪宗這幾個宗派的影響非常巨大。第二個觀點即世間及出世間不二,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對立起來,它是不二即沒有差別,這裡主張是出世就是入世,這是《維摩詰經》最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身就是一個為化度眾生而出入世間的人,更甚的是他常在世間諸淫舍酒肆出入(淫舍即紅燈區、夜總會、妓院),天天聲色犬馬,天天喝酒吃肉,但他同時又能保持一塵不染的大悲菩薩。他為什麼要化身成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就很違反佛理、佛戒、佛律,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誡修行的眾生應該做到「隨所化生而取佛土」(這是經典裡面的語言),即心中不要有分別,沒有什麼低劣的行業是不可能去修行的;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我大乘菩薩在,我用我的方法去救度他們,度化他們,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它的精神。這樣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把從前被供奉起來的佛教,且高高在上地位給拉下來,拉回到眾生的尋常日用間,使佛教更加落地,也只有更加落地的佛教,才能深植於本土,更廣傳留故。
【電子書】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3
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深透的體現了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本書為《維摩詰經》第四品「菩薩品」及第五品「文殊師利問疾品」的內容解讀。范明公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之道,即「不捨小乘,不住大乘」。這表示,大乘菩薩道為最尊、最上、最第一之法,但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如六度萬行、三十七道品皆為修行基礎。提醒中土眾生修佛之人應以小乘為根基起修,唯有根基築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也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維摩詰經》是中華佛教史上一部著名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史影響非常巨大。它一共有三卷,十四品,字數為33,236個字。目前《維摩詰經》流傳有七個版本,其中流通最廣且影響力最大是中國姚秦時代,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也是這本書所依據講解的版本。《維摩詰經》分三卷,按照佛經的分類,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前提,即為什麼講這部經?主題是什麼?它主要講述法會的緣起。第二部分「正宗分」:第二品到第十二品是正宗分,是《維摩詰經》的主幹部分。第三部分「流通分」:第十三和十四品是流通分,即流通這部經典的功德所在,盛讚受持宏傳這部經典。在學習經文前,先瞭解這十四品的大意,這是研讀經典的學習方法:第一步先對經典建立一個框架體系,清晰經文的脈絡後,再進一步分解成局部,深入學習經義。從一至十二品著手,先瞭解經文的緣由及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是從第四品是菩薩品,聲聞乘的弟子不敢去,佛祖又選哪位去呢?於是選大乘的菩薩,比如彌勒,光嚴童子等大乘菩薩,然而這等大乘菩薩也覺得自己道行、境界遠遠不及維摩詰居士,也不敢代表佛祖前去問疾。這一品詳細講述這幾位大菩薩具體哪些修行境界不如維摩詰。這裡所說的維摩詰問疾,僅僅是一個事件,借由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於修行境界(包括修行方法的高低)的闡述。第五品是文殊師利問疾品,前面聲聞乘弟子和大乘菩薩都不敢去,於是佛祖就命大乘菩薩中智慧的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前去。通過文殊師利帶領著眾聲聞及大乘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在維摩詰的住所,與維摩詰居士反復論法。這一品深入地闡明:什麼是空,什麼是菩薩行等大乘經義,這是《維摩詰經》裡很重要的一品。以上講述的是《維摩詰經》主要的觀點、話題、以及充分的解答,這是整部經文的主體。事實上,如前所提及《維摩詰經》的重要性,主要在以下二點:第一:《維摩詰經》裡面的論點和主題是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這些在《維摩詰經》裡講得非常透徹。從思想、義理這個方面來講,整部《維摩詰經》有兩個最重要的觀點:第一個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第二個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第一個觀點即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唯心淨土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涉及,但只有《維摩詰經》裡講述最直截了當,最生動透徹,它對中國的佛教——天臺、華嚴、禪宗這幾個宗派的影響非常巨大。第二個觀點即世間及出世間不二,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對立起來,它是不二即沒有差別,這裡主張是出世就是入世,這是《維摩詰經》最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身就是一個為化度眾生而出入世間的人,更甚的是他常在世間諸淫舍酒肆出入(淫舍即紅燈區、夜總會、妓院),天天聲色犬馬,天天喝酒吃肉,但他同時又能保持一塵不染的大悲菩薩。他為什麼要化身成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就很違反佛理、佛戒、佛律,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誡修行的眾生應該做到「隨所化生而取佛土」(這是經典裡面的語言),即心中不要有分別,沒有什麼低劣的行業是不可能去修行的;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我大乘菩薩在,我用我的方法去救度他們,度化他們,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它的精神。這樣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把從前被供奉起來的佛教,且高高在上地位給拉下來,拉回到眾生的尋常日用間,使佛教更加落地,也只有更加落地的佛教,才能深植於本土,更廣傳留故。
【電子書】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凡四卷。唐代窺基撰。略稱《成唯識論樞要》、《唯識論樞要》、《唯識樞要》。或單稱《樞要》。係闡述《成唯識》之中心綱要,明辨其旨,使令確切,如在掌中,故稱「掌中樞要」。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係唯識三種註疏之一,與《成唯識論演秘》、《成唯識論了義燈》併稱為「唯識三疏」,或「唯識三個疏」。卷首初以五門分科,即攝明時益、辨宗體、歸名乘、攝藏分、敘因釋,次以彰論同異、教歸所在、敘釋題文等三門分別論述。本書初敘成唯識論之成立、傳來、糅譯等因緣,次釋本論之題目及所被之根機,其次解釋論文,於《成唯識論述記》所說之未詳盡處,更詳釋之,特別對唯識三十頌科段、五種姓義、三類境等重要問題,均廣泛解其論意。文中處處揭有「如疏」或「如唯識章說」之語,可知本書似完成於《成唯識論述記》及《大乘法苑義林章》之後,然述記中亦有「如樞要說」或「如別章」等語;故可推知本書及述記應於同時完成者。註釋書有唐代智周之《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憬興之《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等。【佛光大辭典】
【電子書】不焦慮的活法
1+1雙書特別版── 費勇老師詳解金剛經 + 隨身讀本★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本書讓你收穫佛陀的正能量,讓內心強大、平靜,撫平焦慮、煩燥等負面情緒。《金剛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來面目與講話實錄,全文五千餘字,字字蘊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諦。《金剛經》講的是什麼呢?它教你一下子就把煩惱與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如鑽石堅定不被煩惱以及快樂動搖。《金剛經》不會告訴你怎麼找工作、吃什麼,但會告訴你: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還會告訴你: 如何改善自己的情緒?如何回到最純淨的心靈狀態?如何面對突發狀況生死?活在世間,必得為謀生而勞作,要如何把苦役變成享受,在勞作中心生歡喜,每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費勇老師教你解讀經文,把深奧的經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融入現實生活的思考,讓你從焦慮中解脫。_______〔《金剛經修心讀本》〕規格10.5*15*0.63cm精巧易攜帶,方便通勤讀經。
【電子書】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
1+1雙書特別版── 費勇老師詳解金剛經 + 隨身讀本★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本書讓你收穫佛陀的正能量,讓內心強大、平靜,撫平焦慮、煩燥等負面情緒。《金剛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來面目與講話實錄,全文五千餘字,字字蘊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諦。《金剛經》講的是什麼呢?它教你一下子就把煩惱與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如鑽石堅定不被煩惱以及快樂動搖。《金剛經》不會告訴你怎麼找工作、吃什麼,但會告訴你: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還會告訴你: 如何改善自己的情緒?如何回到最純淨的心靈狀態?如何面對突發狀況生死?活在世間,必得為謀生而勞作,要如何把苦役變成享受,在勞作中心生歡喜,每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費勇老師教你解讀經文,把深奧的經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融入現實生活的思考,讓你從焦慮中解脫。_______〔《金剛經修心讀本》〕規格10.5*15*0.63cm精巧易攜帶,方便通勤讀經。
【電子書】明公啟示錄:解密禪宗心法——《六祖壇經》般若品之六
明公啟示錄:解密禪宗心法——《六祖壇經》般若品之六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所謂「但於自心常起正見」,因為起了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才不會被內五欲以及外六塵所沾染、執著,這才是見性。明心見性就是從內心常起正見開始起修。 由正見就會自然生起八正道,正見是八正道之首。先有了正見,之後才能有八正道。由格物、格苦,佛法一整套的體系才建立了起來,這一整套的佛法體系是建立在一整套正知正見的基礎上。 開卷語 一、此套心法,已於文字之中灌頂巨大加持之力量。 二、只須堅信不疑,恭敬讀誦即可獲無上力量之加持。 三、讀誦之時,身心有不同程度的感應實屬正常,乃感應交道之現象。 四、信奉受持此書文字,即可獲得強大息災、轉運、祛病、富貴、滿願之增上緣。 五、信奉受持此書,於現實中必有諸多神蹟示現。
【電子書】太虛大師開示語錄(3):佛學篇
《太虛法師文鈔》,太虛著,王明福、謝健、張善長編校。一九二七年中華書局出版。是太虛的佛學論文集。原擬作十編,依次為雅言、世論、佛學、講錄、註疏、書札、章草、制議、雜文、韻語等。後編印出版三編。第一編「雅言」,收有《致私篇》、《宇宙真相》及《無神論》等二十篇,為以佛法作隨俗雅化之言之作。第二編「世論」,收有《論周易》、《論荀子》和《論墨子》等二十三篇,為以佛學評論世間學術之作。第三編「佛學」,收有《教觀詮要》、《佛教史略》、《佛法導言》等四十篇,為闡發佛教教理和教史之著作。
【電子書】楞嚴經易知錄(上)
經題具如玄義中說。今更略提綱要。此經以人法為名。謂此大佛頂法。非因非果。一切因果無不依之。如來果人。以此為密因。故若修若證。無非了義。而果徹因源。諸菩薩因人。亦以此具足萬行。故根塵識大。一切皆得畢竟堅固。而因該果海也。如來藏妙真如性為體。由法法皆如來藏。故稱為大佛頂也。不生不滅因果為宗。因果皆不生滅。故稱密因也。離愛得脫為用。永離諸愛。究竟解脫。故號首楞嚴也。生酥毒發為教相。此是方等部中圓頓味也。將釋經文。大分為三。初從如是我聞。至歸來佛所。是序分。次從阿難見佛。至第十卷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是正宗分。後從阿難若復有人。至終。是流通分。
【電子書】楞嚴經易知錄(下)
經題具如玄義中說。今更略提綱要。此經以人法為名。謂此大佛頂法。非因非果。一切因果無不依之。如來果人。以此為密因。故若修若證。無非了義。而果徹因源。諸菩薩因人。亦以此具足萬行。故根塵識大。一切皆得畢竟堅固。而因該果海也。如來藏妙真如性為體。由法法皆如來藏。故稱為大佛頂也。不生不滅因果為宗。因果皆不生滅。故稱密因也。離愛得脫為用。永離諸愛。究竟解脫。故號首楞嚴也。生酥毒發為教相。此是方等部中圓頓味也。將釋經文。大分為三。初從如是我聞。至歸來佛所。是序分。次從阿難見佛。至第十卷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是正宗分。後從阿難若復有人。至終。是流通分。
【電子書】紫柏大師開示語錄
大師應機說法。隨緣拈舉。不假安排。俱從第一念中流出。惟期與人共明此事。原無意於文字語言。凡所開示人者。即令其人代書。書畢隨手携去。大師未嘗再一寓目。故其中意旨。或多重複。即累字疊句。亦復不少。惜當時未有專掌書記者。微言妙義。散於四方多矣。
【電子書】太虛大師開示語錄(2):世論篇
《太虛法師文鈔》,太虛著,王明福、謝健、張善長編校。一九二七年中華書局出版。是太虛的佛學論文集。原擬作十編,依次為雅言、世論、佛學、講錄、註疏、書札、章草、制議、雜文、韻語等。後編印出版三編。第一編「雅言」,收有《致私篇》、《宇宙真相》及《無神論》等二十篇,為以佛法作隨俗雅化之言之作。第二編「世論」,收有《論周易》、《論荀子》和《論墨子》等二十三篇,為以佛學評論世間學術之作。第三編「佛學」,收有《教觀詮要》、《佛教史略》、《佛法導言》等四十篇,為闡發佛教教理和教史之著作。
【電子書】圖解藥師經
修習《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最佳讀本 & 只要修持藥師法門,就能滿足世俗富貴名利、 遠離危厄凶險、趨近安穩吉祥, 獲得現世的身心安康與喜樂,從而悟得終極智慧。 & 本書將經文拆解為55個單元進行分析, 並介紹相關儀軌及其中的24股智慧能量, 同時深入探討有關藥師佛和十二神將的典籍及文化, 帶領讀者認識藥師佛的慈悲與智慧。 &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特別著重於利益現世眾生,促進現實社會的繁榮;其願望是解除眾生因「無明」而引起的生理疾病和精神痛苦。 & 經中不斷叮嚀,「只要」呼喚祂的名號,即可下載琉璃光清淨的能量,進而啟動每個人內在潛藏的動能。 & 《藥師經》是一本非常適合新時代人類的神聖經典,可以啟動我們原始身體的能量,來面對身心靈的負面能量。現今寺院流通的版本,包含了:1《藥師經》、2〈藥師咒〉、3藥師儀軌三大部分,內容相當完整,能夠為人們提供心靈和身體的滋養與修護。 & 這部經典的指導老師是釋尊,為眾生開啟了一系列藥師講堂。在釋迦牟尼佛的慈悲協助下,修行者在諸佛菩薩(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救脫菩薩)、人類聖者(阿難)、山林自然精靈(十二神將)的協助下,精進地前進智慧道路。 & ★藥師法門的核心要素 1.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 2.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 3.拔除一切業障 & ◎《藥師經》的組成結構 第一部分:釋迦牟尼佛與文殊菩薩的宇宙智慧對談 描述了地球上的聖者釋迦牟尼與宇宙神聖意識體文殊師利菩薩對談,這是地球真實人類與宇宙智慧體的對話,首先談論了藥師如來尚未成佛前的十二大願,這是一系列自覺(自己覺醒)、覺他(協助他人覺醒)的美好願望,也包含自利、利他的修行實踐,完整涵蓋眾生心靈層面與物質層面的祈請與滿足。接著,談論下載藥師佛智慧能量的方法:藥師法門,除了先前提及「諸佛的名號」的聽覺聲韻與「像法轉時」的視覺影像,又添增了「儀軌」的重要性。最後,談論藥師如來的神聖淨土「淨琉璃世界」,那裡居住著藥師佛、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這三位宇宙智者在神聖的空間會散放慈悲的光芒,讓眾生獲得智慧,遠離苦惱。 & 第二部分:阿難與救脫菩薩的對談,關於困難與病危的拯救 透過阿難的提問和救脫菩薩的回答,指導人們如何避免九種不幸的死亡,以及當死亡來臨時,重病患者和陪伴家屬應該如何面對。當人們面對這些嚴峻的生命困境時,宇宙神聖意識體藥師如來都會前來協助。 & 阿難與救脫菩薩的生死對談之重點,在於「病危」與「死亡過程」的「解難」。經中提供相當完備的拯救計畫,非常精采,步驟明確且有效率。修行者以虔誠的心靈依據救脫菩薩的指導,按部就班完成藥師儀軌,即可協助親人回復到完美健康的身體,這是因為藥師如來的威神力。最後,救脫菩薩講談的內容不僅止於個人的病痛困厄,還延伸到國家的危難,也擴及所有眾生的困難。 & 第三部分:十二藥叉神將的日夜陪伴與守護 這是關於十二藥叉神將的能量下載,經文寫著「只要」修行者虔誠呼喚了十二藥叉神將的名號,就能擁有「世俗間」遭遇危難時的保護能量。該法門是透由十二藥叉的「梵音名號」所產生的振動能量,來保護娑婆世界的眾生。 & ◎本書精選學習主題 .病院急救包:藥師救護身心靈的寶物& 這是為了突發狀況而準備的。當親人或自己突然住進醫院,遇到緊急狀況,無需讀完整本書,請先閱讀這個單元,立刻直接進入藥師法門。人生難免病痛,而且住進醫院更是辛苦的事。此刻,不妨轉換心境,將病痛視為修行的機會。醫院即是寺院,門診即是講堂,病房即是禪房。在病房中,可以準備一尊小藥師佛像(或平面相片)。於憂慮或病痛時,面對著藥師佛像念誦〈藥師咒〉,能夠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更多的平靜和安寧。 & .十四位宇宙神聖意識體的連結:名號與形象 《藥師經》中充滿許多神聖的智慧能量,以藥師如來為首,總共24股智慧能量。祂們是來自宇宙虛空中抽象的神聖智慧體,由菩薩層級的智慧總代表文殊菩薩開始,祂恭請釋迦牟尼佛說法。此外,宇宙星體(日月光菩薩)、地球自然環境(十二神將)、生命危急時的拯救能量(救脫菩薩),也引人注目。每一位菩薩或神將都充滿動能。不妨記住諸佛菩薩的梵音名號意義(或稱佛號),對名號的念誦就是一種能量振動,這些有意識且有智慧的宇宙心智會不斷地產生振動,讓正面能量於誦讀中轉入自己的身體。漢譯名號、梵語拼音、梵語的原意拆解、形象,都是這個精選學習的重點。 & .探訪世界文化遺產:融入寺院的實修旅程 《藥師經》的另一個龐大篇幅,就是摘要了「藥師儀軌」的精髓。如果依據「藥師儀軌」的核心概念,去規畫一個城市的修行空間,那麼現代的日本京都是最相近的。自唐代以來,在京都就有藥師十二寺,並且一一對應於藥師十二大願。 &
【電子書】天台四教儀集註
蒙潤大師在序文中說:「自昔至今,注釋者眾,或略而不備,或博而太繁,矧又節去正文,但標初後,苟非精通者,莫之能閱也。」蒙潤之批評十分中肯。上述諸書,不但注釋詳略失當,而且不錄徵引全文,只錄其開首與結尾文字之做法,也不可取。若對原文不熟悉、拙於記誦之學人,是實在難於研習的。 蒙潤大師為方便初學者,將各家注解及所引經文,擇其精當者,一一匯集,注於《四教儀》正文之下。蒙潤在序文中述其集注的動機說:「今集諸部之文,注於其下,將無便於披覽者歟!」集注之目的,是為了便於初學者披覽。《四教儀集注》一出,習台教者,咸奉為圭臬,其餘各家注解遂隱而不彰,絕少問津者矣。
【電子書】太虛大師開示語錄(1):雅言篇
《太虛法師文鈔》,太虛著,王明福、謝健、張善長編校。一九二七年中華書局出版。是太虛的佛學論文集。原擬作十編,依次為雅言、世論、佛學、講錄、註疏、書札、章草、制議、雜文、韻語等。後編印出版三編。第一編「雅言」,收有《致私篇》、《宇宙真相》及《無神論》等二十篇,為以佛法作隨俗雅化之言之作。第二編「世論」,收有《論周易》、《論荀子》和《論墨子》等二十三篇,為以佛學評論世間學術之作。第三編「佛學」,收有《教觀詮要》、《佛教史略》、《佛法導言》等四十篇,為闡發佛教教理和教史之著作。
【電子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這部經之講解,乃心空法師二十餘年來潛研經中教義的心得,法師曾應各叢林及各地方佛經講堂、講座之邀請,而闡揚般若經中之妙理講解,亦有一、二十年之久矣。 此經原包括在《大般若經》六百卷中,第五百七十七卷的獨立經卷。辭有盡,理無窮。能斷除眾生一切的煩惱,脫離日常生活的苦厄,到達心地安樂之境界,可為成佛作祖之舟航,化度眾生,速離苦海之寶筏也。
【電子書】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淨影寺)慧遠撰。又稱《無量壽經疏》、《大無量壽經疏》、《大經義疏》、《淨影大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係康僧鎧所譯《無量壽經》之註釋書。於文前舉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無量壽經》為菩薩藏頓教所攝;次釋經名,分科經文,一一解釋文義。本書為《無量壽經》現存最古之註疏,其分科及三願分類等方法,為古來之淨土諸家所引用。
【電子書】千古跫音聽阿含
根源佛陀的聖言 直斷無明生死大患 千古流傳 度一切苦厄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近年於各處講說《阿含經》,以幽默、生活化的方式,闡述佛陀的智慧,針對生命、生活、生死問題,給予安頓身心之方,帶領大家一同領略千古法音。 每個人都有困難, 透過無我,可以突破。 很多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 它本來沒有, 不過我們很厲害,可以無中生有; 本來可以自在, 但是就把自己搞得很苦惱, 佛陀有什麼辦法呢? 只能說I am sorry! ~心保和尚 「阿含」義譯是「佛陀傳來的聖教」,以佛法核心教義,揭示凡夫到聖者究竟解脫之道。生活裡遇到人、遇到事情,我們用什麼觀念來處理?可能貪小便宜、計較、對立,甚至打罵、毀謗、煩惱……。佛陀又是怎麼處理?他以慈悲、智慧、忍辱……讓煩惱少一點,甚至不生煩惱。 我們不想煩惱,煩惱會帶來痛苦,因此要清楚苦從哪裡來?知道原因,還要知道去除煩惱的方法。經典就跟地圖一樣,可以導正、引導到目的地,心保和尚透過《阿含經》選讀,為大眾點明消除煩惱、趨向自在的SOP。 &
【電子書】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
禪宗,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壇經,一把最快速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顯示《六祖壇經》沒有太多的名相術語。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匯總並流傳於世。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啟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面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複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的心。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濟群法師講《壇經》,根據內容增加了重點標題,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講述了哪些問題;既讓我們的知見更清楚扎實,也可幫助我們,活出智慧與精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