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樂文誌
文化不死,只是孤單 不再是借來的地方 不再是借來的時間 以文字和音樂,召喚我們回歸內心深處 追懷華語歌曲與文學之於時代與個人的印記 學者作家、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藝術評論)、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得主──陳智德繼《地文誌》後新作 & 陳智德的《樂文誌》由三卷形式體制不同的散文組成,卷一以歌詞文本分析為基本,從一首歌到另一首歌,從歌曲到文學、從文學到電影、從歌手到樂人和填詞人、從歌詞分析到時代文化與個體生命的抒懷,細述一重又一重的歌曲與文學文本的互涉。卷二書寫音樂與文學與人生的隱然聯繫,以至幾段時代變遷與個人成長的軌跡。卷三從舊唱片和舊書刊的復刻、文學舊作的重寫及「香港字」的文化復刻,展望文藝的前景與可能。 & 本書卷一的九篇,皆以彼此相類的散文體例寫成,〈今宵不知如何珍重〉從崔萍的國語原唱版〈今宵多珍重〉寫至陳百強的粵語版〈今宵多珍重〉,寄寓兩三代香港移民的祝願。〈似水網界、幻海流年〉從梅艷芳主唱的〈似水流年〉,聯繫至嚴浩的電影《似水流年》、左几的電影《似水流年》,以至喜多郎的原曲Delight、黎小田重新編曲的〈似水流年〉和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開場的「似水流年」一語,追跡當中的淵源與流變。〈風繼續吹冷喝采〉從陳百強的〈喝采〉談至張國榮的〈風繼續吹〉,試圖從勵志和頹廢表面相反的對立中,尋求共同的抗衡,再思〈喝采〉化的〈風繼續吹〉,或〈風繼續吹〉化的〈喝采〉,如何為頹散邊緣的個人帶來拯救。 & 〈香煙迷濛了什麼〉從蔡琴的歌曲〈香煙迷濛了眼睛〉、關錦鵬的電影《地下情》、鍾玲玲的小說《愛人》、黃碧雲的小說《微喜重行》、邱剛健的無題詩,歸結對香煙時代文化的觀察、感懷。〈禁色與酷兒〉由達明一派的〈禁色〉歌詞文本分析開始,談至電影The Night Porter、鋼琴曲Gymnopédies,到Japan的歌曲Nightporter,再到〈禁色〉和它的國語版〈我是一片雲〉,再從〈禁色〉的性別平權談至《胭脂扣》的酷兒思考。〈說不出未來的未來〉從夏韶聲的〈說不出的未來〉,追溯至李壽全的〈未來的未來〉與萬仁的電影《超級市民》,聯繫八○年代台港兩地對未來的想像。 & 〈昨夜拋棄感覺的渡輪上〉從一首香港城市民歌的經典〈昨夜的渡輪上〉,談至它的原曲:劉藍溪原唱的〈微風細雨〉,追溯台灣校園民歌與香港城市民歌的聯繫,串聯有關抗世情懷和香港城市的失落。〈借來的香江一夢〉再寫香港,從一度深植人心的「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一語,談至彭健新作曲、鄭國江填詞的〈借來的美夢〉,以及西西寫於一九八六年的小說〈浮城誌異〉。〈再會吧,香港〉從茅盾一九三八年在香港《立報》發表的〈懷念行方未明的友人〉、田漢一九四二年據戰前居港文化人見聞寫成的話劇《再會吧,香港!》的主題歌〈再會吧,香港!〉,談至用「舊曲新詞」方式改寫的〈再會吧,香港(二○二一版)〉,在行將變動轉折的個人命途中,歸結對香港流動與根著的寄語。 & 本書卷二的五篇散文,包括作者陳智德三篇的東海求學回憶錄,以及一九九三年寫成、獲「八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社會組散文類佳作的〈古琴的聲音〉,和二○二○年寫成、追跡新蒲崗地貌變遷的〈大千層幻錄〉。 & 卷三的散文七章,是陳智德的長篇散文嘗試;有別於卷一九篇文章各自獨立成篇,卷三的〈香港心之復刻〉七章應連續一氣閱讀,視為一篇長一萬九千多字的長篇散文,以「文藝復刻」為核心概念貫串,追溯「復刻」一詞的源頭,從舊唱片的復刻,談至唐滌生經典粵劇《帝女花》的復刻、鍾玲玲小說《玫瑰念珠》的重寫和「香港字」的復刻。 & 本書以創新的筆法縷述音樂、文學與時代的印記,以音樂、詩歌、散文作為同一形質的文藝生命體。讀畢《樂文誌》所真正領受的,不單是歌詞文本分析、或音樂與文學的文本並置互涉論述;更是一種讓時代、城市和個體達致文藝生命復刻與重生的詩化信念。 &
【電子書】樂文誌
文化不死,只是孤單 不再是借來的地方 不再是借來的時間 以文字和音樂,召喚我們回歸內心深處 追懷華語歌曲與文學之於時代與個人的印記 學者作家、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藝術家獎(藝術評論)、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得主──陳智德繼《地文誌》後新作 & 陳智德的《樂文誌》由三卷形式體制不同的散文組成,卷一以歌詞文本分析為基本,從一首歌到另一首歌,從歌曲到文學、從文學到電影、從歌手到樂人和填詞人、從歌詞分析到時代文化與個體生命的抒懷,細述一重又一重的歌曲與文學文本的互涉。卷二書寫音樂與文學與人生的隱然聯繫,以至幾段時代變遷與個人成長的軌跡。卷三從舊唱片和舊書刊的復刻、文學舊作的重寫及「香港字」的文化復刻,展望文藝的前景與可能。 & 本書卷一的九篇,皆以彼此相類的散文體例寫成,〈今宵不知如何珍重〉從崔萍的國語原唱版〈今宵多珍重〉寫至陳百強的粵語版〈今宵多珍重〉,寄寓兩三代香港移民的祝願。〈似水網界、幻海流年〉從梅艷芳主唱的〈似水流年〉,聯繫至嚴浩的電影《似水流年》、左几的電影《似水流年》,以至喜多郎的原曲Delight、黎小田重新編曲的〈似水流年〉和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開場的「似水流年」一語,追跡當中的淵源與流變。〈風繼續吹冷喝采〉從陳百強的〈喝采〉談至張國榮的〈風繼續吹〉,試圖從勵志和頹廢表面相反的對立中,尋求共同的抗衡,再思〈喝采〉化的〈風繼續吹〉,或〈風繼續吹〉化的〈喝采〉,如何為頹散邊緣的個人帶來拯救。 & 〈香煙迷濛了什麼〉從蔡琴的歌曲〈香煙迷濛了眼睛〉、關錦鵬的電影《地下情》、鍾玲玲的小說《愛人》、黃碧雲的小說《微喜重行》、邱剛健的無題詩,歸結對香煙時代文化的觀察、感懷。〈禁色與酷兒〉由達明一派的〈禁色〉歌詞文本分析開始,談至電影The Night Porter、鋼琴曲Gymnopédies,到Japan的歌曲Nightporter,再到〈禁色〉和它的國語版〈我是一片雲〉,再從〈禁色〉的性別平權談至《胭脂扣》的酷兒思考。〈說不出未來的未來〉從夏韶聲的〈說不出的未來〉,追溯至李壽全的〈未來的未來〉與萬仁的電影《超級市民》,聯繫八○年代台港兩地對未來的想像。 & 〈昨夜拋棄感覺的渡輪上〉從一首香港城市民歌的經典〈昨夜的渡輪上〉,談至它的原曲:劉藍溪原唱的〈微風細雨〉,追溯台灣校園民歌與香港城市民歌的聯繫,串聯有關抗世情懷和香港城市的失落。〈借來的香江一夢〉再寫香港,從一度深植人心的「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一語,談至彭健新作曲、鄭國江填詞的〈借來的美夢〉,以及西西寫於一九八六年的小說〈浮城誌異〉。〈再會吧,香港〉從茅盾一九三八年在香港《立報》發表的〈懷念行方未明的友人〉、田漢一九四二年據戰前居港文化人見聞寫成的話劇《再會吧,香港!》的主題歌〈再會吧,香港!〉,談至用「舊曲新詞」方式改寫的〈再會吧,香港(二○二一版)〉,在行將變動轉折的個人命途中,歸結對香港流動與根著的寄語。 & 本書卷二的五篇散文,包括作者陳智德三篇的東海求學回憶錄,以及一九九三年寫成、獲「八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社會組散文類佳作的〈古琴的聲音〉,和二○二○年寫成、追跡新蒲崗地貌變遷的〈大千層幻錄〉。 & 卷三的散文七章,是陳智德的長篇散文嘗試;有別於卷一九篇文章各自獨立成篇,卷三的〈香港心之復刻〉七章應連續一氣閱讀,視為一篇長一萬九千多字的長篇散文,以「文藝復刻」為核心概念貫串,追溯「復刻」一詞的源頭,從舊唱片的復刻,談至唐滌生經典粵劇《帝女花》的復刻、鍾玲玲小說《玫瑰念珠》的重寫和「香港字」的復刻。 & 本書以創新的筆法縷述音樂、文學與時代的印記,以音樂、詩歌、散文作為同一形質的文藝生命體。讀畢《樂文誌》所真正領受的,不單是歌詞文本分析、或音樂與文學的文本並置互涉論述;更是一種讓時代、城市和個體達致文藝生命復刻與重生的詩化信念。 &
【電子書】散到家:徹底化散文演出實錄
由於敘寫可以繼衍出新(文類仍在而部勒會變化現巧),不必侷限於應類定制,所以每一個類型的發展就可能超出人的想像。 如今此地試為翻格,略加采染而證驗所信,將結援的文例聊以當成型範,以待後效。 本書在體現展演專一文類的敘寫,所布列情狀自有一定的考量:就是詩以意象寓意,小說以事件徵理,散文居中並具二者特性卻不過度黏附,終而以散采獨樹一幟。 所取書名《散到家》,或有可釋義處,約略在「散」為散文動詞化;「到家」乃徹底同義詞。合著方便看出所要展演此一文類的敘寫狀況,而這已由副標補意完成。 &
【電子書】雲林縣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雲林縣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搖籃之一,2016年7月適逢台西風華藝文祭的辦理,復以財團法人台西文教基金會對於在地人文精神的推廣,明道大學應允規劃承辦「海口風雅頌──2016雲林縣現代文學研討會」,邀集台灣文學研究學者針對雲林縣作家其人及其時代之相關探討、創作文本之研究等議題展開。各篇論文多從文學作品切入而論及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與鄉土生活經驗,記錄雲林縣的風土面貌,展現各個文學家的人文關懷與鄉土情懷。
【電子書】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虞夏之際篇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電子書】挩窗去弄險:大士爺厚火氣
大士爺,厚火氣;神明界,鬼王亂。小英雄,好智慧;弄險古,永流傳。舊曆七月二三,鬧熱滾滾的民雄街仔,當咧舉辦一年一改上重要的下街祭典。仝一个時間,煞無人知影,打貓神明界發生百年來上大的危機…… 因為人類無照天理,能源開發無站節,予鬼王核能化,心狂火著,野心爆炸,欲來消滅神明界,做天地唯一的霸主。人類歹心痟貪,爭權奪利,欺神騙佛,予觀音心肝捙跋反,失望貼底,無想欲插世事矣。加上台灣人健保濫糝用,害醫療人員過勞,予大道公一粒頭兩粒大,無法度出診去看觀音的病……神明界有難,派屘虎爺去人世討救兵,無疑誤去揣一个囡仔疕,號做「挩窗」。好佳哉挩窗真巧骨,跤手猛掠,台語輾轉,和屘虎爺成做一對貼峇冒險伴,一關過一關。in敢會赴佇普渡化火進前,收伏鬼王?鬼王掠狂來作亂,光明向望佇人間。一逝飛天鑽地,捙拚戰鬥,出入歷史傳說,解救神明界危機的神怪奇幻弄險古,就欲來起行囉!* * *【華語翻譯】農曆七月二十三號,熱鬧滾滾的民雄街道,正在舉辦一年一次最重要的下街祭典,同一時間,卻沒人知道,打貓神明界發生了百年來最大的危機……因為人類不遵從天理,能源開發毫無節制,讓鬼王核能化,心火狂燒,野心爆炸,要來消滅神明界,當天地之間唯一的霸主。人類壞心貪婪,爭權奪利,欺騙神佛,讓觀音心思折騰,失望透頂,不想再管世事了。加上台灣人濫用健保,害醫療人員過勞,搞得大道公一個頭兩個大,沒辦法出診去看觀音的病……神明界有難,派小虎爺去人世討救兵,沒想到去找一個小屁孩,叫做「挩窗」。幸好挩窗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台語流利,和小虎爺成為一對麻吉冒險伴,一關過一關,他們來得及在普渡火化之前,收伏鬼王嗎?鬼王抓狂來作亂,光明希望在人間。一趟飛天遁地、對決戰鬥,出入歷史傳說,解救神明界危機的奇幻冒險故事,就要出發囉!【精彩弄險主題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WDVgysFlU&t=7s【贊聲鼓吹】何敬堯 奇幻作家角斯角斯 神怪插畫家黃震南 藏書家「活水來冊房」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游珮芸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本冊特色】1. 全篇故事以台語文書寫,使用教育部推薦漢字佮台羅拼音,台語學習、對照字典真利便。2. 每集最後,附簡單的華文故事翻譯,對台語較生疏的初學者,會當先入來奇幻的小說世界,才閣開始台語閱讀的新體驗。3. 全冊30集,每一集攏有專業的台語朗讀QRcode連結,手機仔掃落去線頂聽,那聽那讀,台文學習、聽古趣味攏妥當。4. 藝術家洪福田創作版畫插圖,配合弄險主題曲佮過場音樂,台語文學跨界創作,精彩呈現。※本冊得著國藝會出版補助、火金姑台語文學出版基金贊助出版
【電子書】挩窗去弄險:大士爺厚火氣
大士爺,厚火氣;神明界,鬼王亂。小英雄,好智慧;弄險古,永流傳。舊曆七月二三,鬧熱滾滾的民雄街仔,當咧舉辦一年一改上重要的下街祭典。仝一个時間,煞無人知影,打貓神明界發生百年來上大的危機…… 因為人類無照天理,能源開發無站節,予鬼王核能化,心狂火著,野心爆炸,欲來消滅神明界,做天地唯一的霸主。人類歹心痟貪,爭權奪利,欺神騙佛,予觀音心肝捙跋反,失望貼底,無想欲插世事矣。加上台灣人健保濫糝用,害醫療人員過勞,予大道公一粒頭兩粒大,無法度出診去看觀音的病……神明界有難,派屘虎爺去人世討救兵,無疑誤去揣一个囡仔疕,號做「挩窗」。好佳哉挩窗真巧骨,跤手猛掠,台語輾轉,和屘虎爺成做一對貼峇冒險伴,一關過一關。in敢會赴佇普渡化火進前,收伏鬼王?鬼王掠狂來作亂,光明向望佇人間。一逝飛天鑽地,捙拚戰鬥,出入歷史傳說,解救神明界危機的神怪奇幻弄險古,就欲來起行囉!* * *【華語翻譯】農曆七月二十三號,熱鬧滾滾的民雄街道,正在舉辦一年一次最重要的下街祭典,同一時間,卻沒人知道,打貓神明界發生了百年來最大的危機……因為人類不遵從天理,能源開發毫無節制,讓鬼王核能化,心火狂燒,野心爆炸,要來消滅神明界,當天地之間唯一的霸主。人類壞心貪婪,爭權奪利,欺騙神佛,讓觀音心思折騰,失望透頂,不想再管世事了。加上台灣人濫用健保,害醫療人員過勞,搞得大道公一個頭兩個大,沒辦法出診去看觀音的病……神明界有難,派小虎爺去人世討救兵,沒想到去找一個小屁孩,叫做「挩窗」。幸好挩窗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台語流利,和小虎爺成為一對麻吉冒險伴,一關過一關,他們來得及在普渡火化之前,收伏鬼王嗎?鬼王抓狂來作亂,光明希望在人間。一趟飛天遁地、對決戰鬥,出入歷史傳說,解救神明界危機的奇幻冒險故事,就要出發囉!【精彩弄險主題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WDVgysFlU&t=7s【贊聲鼓吹】何敬堯 奇幻作家角斯角斯 神怪插畫家黃震南 藏書家「活水來冊房」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游珮芸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本冊特色】1. 全篇故事以台語文書寫,使用教育部推薦漢字佮台羅拼音,台語學習、對照字典真利便。2. 每集最後,附簡單的華文故事翻譯,對台語較生疏的初學者,會當先入來奇幻的小說世界,才閣開始台語閱讀的新體驗。3. 全冊30集,每一集攏有專業的台語朗讀QRcode連結,手機仔掃落去線頂聽,那聽那讀,台文學習、聽古趣味攏妥當。4. 藝術家洪福田創作版畫插圖,配合弄險主題曲佮過場音樂,台語文學跨界創作,精彩呈現。※本冊得著國藝會出版補助、火金姑台語文學出版基金贊助出版
【電子書】打爆真三國歷史
張飛其實是蘿莉控? 曹操真面目是輕挑男? 威猛名將張郃變妖男只因「愛樂儒士」? 荀彧不是大叔而是一個香噴噴的美男子? 孫尚香稱號「弓腰姬」原來是日本人僭建的! 自小開始玩《三國志》、《真.三國無雙》的你,又或是追看《火鳯燎原》的你,沉醉於勤修內政、馳騁沙場之餘,可想到ACG的三國與真正的歷史仿如兩個平行宇宙,有很多相似而又不相同的地方,隨着時代轉變、大眾價值觀轉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甚至事實的描述都會有所不同,這本書由最貼地的動、漫、遊開始,再翻尋史書《三國志》的點滴,探索真正的三國歷史! 聯合推薦 「說三國正史的人大有人在,但能加上ACG合併分析兼而趣味盎然的,全香港,也許全世界,或者比較「三國」一點的說法,全天下,只有KANA能做得到。」 C君@農夫 「她對《火鳳》的了解,正如她對歷史的豐富知識一樣,在專欄內,為三國及《火鳳》讀者作一個立體的注釋。而我,也非常期待她的獨到見解。」 陳某@《火鳳燎原》
【電子書】華美的饗宴:臺灣的華美文學研究
臺灣的華裔美國文學研究在中研院歐美所的推動下,自198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本書集結臺灣自1990年代以來出版的華美文學重要論文,選文涵蓋不同世代學者所研究的華美作者,相關議題廣泛多樣由離散認同與記憶政治到族裔空間與跨國主體;文類包括小說、戲劇、詩歌、自傳,並擴及視覺文化(如攝影),反映了臺灣華美研究數十年來花繁茂葉、多采多姿的盛況。 本書收錄的每篇論文不但各具代表性,其研究取向、方法及處理題材皆多元化;尤其主編所撰寫的導論更具特色,內容詳述在臺華美文學研究建制化的過程,全面紀錄研究發展路徑與重要活動、事件,留下了相當完整的歷史脈絡,是一篇具有文學研究歷史意義的重要文獻。是目前國內最完整也最具代表的華美文學研究專書,對研究華美文學、亞美文學,以及美國文學相關領域的讀者,本書實為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電子書】天人的絕構,學術的嫏嬛:流淚說敦煌
1. 文章情感厚重,具文化使命及抱負; 2. 作者文字功力紮實,風格沉實穩健; 3. 聚焦敦煌,切合絲路關注熱點。 絲路之行易,文化守護難。從事中文教育及文化工作逾四十年的郭漢揚,遊天水,入蘭州,過酒泉,闖關嘉峪,觀窟敦煌,提筆記錄遊蹤,並以此散文小輯書寫自有懷抱的文化遊記:下筆嚴謹,務使文中有文化的重量,又有觀遊賞美的筆致。 此書既飽蘊作者對中華文化的濃厚情感,紮實的文字和豐富情感的風格,亦堪為中文寫作的教學範文。
【電子書】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第三輯
華人世界第一份民國文學研究的專門性刊物 開啟重返民國歷史現場的文學研究運動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從二○一五年末開始出版,為一新創辦的學術叢書,預計每半年出版一冊,由李怡、張堂錡兩人主編。 本輯推出「國民黨文藝政策與民國文學」專題,特別收錄姜飛、封德屏、洪亮、牟澤雄、傅學敏、錢振綱、崔末順等多位學者針對過往國民黨在抗戰期間、南京政府等時期的文藝政策,對於民國文學的發展有何影響所發表的精采論文。並且,為使讀者可以省思「民國文學」的本質,「觀念交鋒」專欄收錄李瑞騰的「我看『民國文學』」文章與周質平的「漢字繁簡的再省思」等專文。另外更特別收錄由陳芳明主持,李瑞騰、周惠民、陳國球、楊儒賓等學者參與出席對於「1949:民國文學、歷史、思想的交會與分流」的圓桌座談珍貴記錄。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創辦,是為了提倡一種返回民國歷史現場進行文學研究的學術理念。堅持學術立場、文學本位、開放思想則是本刊的宗旨。我們認為,在「民國框架」下討論問題,不僅可以積累一批被忽略的史料,而且最終也有助於形成與現代漢語文學相適應的研究思路和學術模式,從而擺脫長期以來受制於歐美學術範式的宿命,並與西方學界進行平等對話。 「民國文學」作為一個學術的生長點,其意義與價值已經得到學界的肯定。現代文學的研究,在經過早期對「現代性」的思索與追求之後,發展到對「民國性」的探討與深究,應該說也是符合現代文學史發展規律的一次深化與超越。在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我們深信,學術界將可以在這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機制與對話空間。 本輯專題:「國民黨文藝政策與民國文學」 姜飛/任卓宣與左翼文學思潮 封德屏/國民黨來台後軍中文藝的推展 洪亮/論抗戰期間「三民主義文藝政策」提出之原因 牟澤雄/南京政府時期國民黨文藝政策實踐的一種方式 傅學敏/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的劇本審查 錢振綱/論三民主義文藝政策與民族主義文藝運動之矛盾及其政治原因 崔末順/五〇年代台灣文藝雜誌所反映的民族主義文藝論 本書特色 √是華人世界第一份有關民國文學研究的專門性刊物。 √政大「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堂錡、北京師大「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怡共同主編。 √透過這份刊物,建立一個對話的平台,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發展與突破將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和重要貢獻。
【電子書】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第一輯
「國民革命與民國文學」專題 李 怡/多重「革命」內涵的重合與混雜 胡昌平/國民革命與浪漫主義 張武軍/國民革命與革命文學的歷史譜系重構 張堂錡/民國女兵謝冰瑩的國民革命經驗及其意義 倪海燕/國民革命與性別想像--以茅盾《蝕》三部曲為例 羅維斯/茅盾《動搖》與國民革命時期的商民運動華人世界第一份民國文學研究的專門性刊物 開啟重返民國歷史現場的文學研究運動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為新創辦的學術叢書,從二○一五年末開始出版,本書為第一輯,預計每半年出版一冊。刊物由李怡、張堂錡兩人主編。 本輯推出「國民革命與民國文學」專題,特別收錄胡昌平、張武軍、倪海燕、羅維斯等多位博士各具觀點的精彩論文。 並且,為使讀者可以了解「民國文學」研究的發展歷史脈絡,「經典重刊」專欄收錄最早提出「民國文學」設想與最早倡導「民國文學」研究理論的陳福康與張福貴兩位教授的文章。 更有四篇分別來自台灣、大陸、日本、澳大利亞的四位作者,提出新方法與視角的論文。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創辦,是為了提倡一種返回民國歷史現場進行文學研究的學術理念。堅持學術立場、文學本位、開放思想則是本刊的宗旨。我們認為,在「民國框架」下討論問題,不僅可以積累一批被忽略的史料,而且最終也有助於形成與現代漢語文學相適應的研究思路和學術模式,從而擺脫長期以來受制於歐美學術範式的宿命,並與西方學界進行平等對話。 「民國文學」作為一個學樹的生長點,其意義與價值已經得到學界的肯定。現代文學的研究,在經過早期對「現代性」的思索與追求之後,發展到對「民國性」的探討與深究,應該說也是符合現代文學史發展規律的一次深化與超越。在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我們深信,學術界將可以在這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機制與對話空間。 本書特色 √ 是華人世界第一份有關民國文學研究的專門性刊物。 √ 政大「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堂錡、北京師大「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怡共同主編。 √ 透過這份刊物,建立一個對話的平台,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發展與突破將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和重要貢獻。
【電子書】近代日本漢學家:東洋學的系譜〈第一集〉
本書集結林慶彰教授翻譯近代日本漢學家學術成就的系列之一。譯者長期關注日本漢學,書中介紹多位國內讀者耳熟能詳且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日本漢學家,如:內藤湖南、狩野直喜、諸橋轍次等學者,文章深入淺出的描述,使讀者從中了解近代日本漢學家的研究成果,並凸顯日本漢學家在東亞地區的研究狀況與特色,以及如何影響日本學術的發展。本書是研究近代日本漢學的重要參考書籍。
【電子書】半百集
今年是新加坡共和國獨立50周年,也是章良我先生在他選擇的家園,迎接人生50周歲的歡慶日子。章先生在新加坡經歷了20多年風雨,他以獨特的視角來思考和書寫新加坡在地文化、歷史和社會現象,讓讀者更能從微觀處瞭解真實的新加坡。本文集收納了作者的50篇在本地報刊業已發表的文章,以四輯分類,其中既包括對當前社會現象所作的評述,也包括對新加坡文化所作的思考,還有對獅城歷史的鉤沉與反思,再有對島國人文精神和華文文學的關注;等等。家園之美好,不光是因為她有光鮮的外表,而是因著在其中生活的人物和生動的歷史。作者願與廣大讀者,更好地認識他的家國新加坡,發現新加坡的美好。
【電子書】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
香港遺落的文化史、書店史、文化人物史 東方之珠最值得典藏的篇章 殖民之島的文藝前世、香港的今生記憶 香港詩人、學者作家陳智德 以文學、歷史、音樂、流行文化為範疇,結合史料、詩作、典故、圖像 為讀者一一細數香港的前世今生,填寫香港記憶的補遺 & 一九九八年七月六日凌晨,最後一班客機降落,啟德機場結束大半個世紀以來的任務,經過一段搬遷日子後,原來的客運大樓被分割為許多不同部分重新開放, 分租給各種不同機構,作許多不同用途。二○○三年四月,「沙士」陰霾籠罩的日子,我重回沒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穿梭於人跡杳杳的不同區間,記下 種種不由自主的割裂。每感它的割裂,它的蛻變,與我們的成長都屬同一軌跡。──陳智德 & 香港做為亞洲重要經濟樞紐,有其獨特的商業地位。長久以來,其文學與文化領域的關鍵發展需要更深度的論述。香港詩人、學者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一書裡,從啟德機場的停用開始,回顧歷史脈絡,描繪今日香港的現狀。「香港反覆被稱甚至自稱為『文化沙漠』,彷彿樂此不疲」,殊不知有《中國學生周報》、《70年代雙週刊》、《盤古》、《大拇指》、《詩風》、《突破》、《素葉文學》等等幾代人創建的文化刊物,像旺角的書店就是不可抹滅的閱讀記憶:「至今日為止,旺角仍是九龍地區的書店集中地,多家樓上書店密集地分布在旺角的心臟地域──西洋菜街及奶路臣街一帶,且有它歷史的痕跡:已消失或已搬遷的包括南山、五車、洪葉、文星、東岸、貽善堂、實用、復興、精神、學峰、紫羅蘭;仍健在的有田園、新亞、樂文、學津,這四家書店至少經營了二、三十年,都是我中學時代就開始流連的所在。」 《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糅合了不同的文類,例如地方紀事、掌故拾遺、成長回憶、文學談片,同時穿插個人及他人的詩作。全書共分兩卷,【上卷】「破卻陸沉」──以文學為樞紐,編列地區為經緯,旁及述說、引用、評論多位香港前輩和同代作者的香港城市故事、經驗描寫,和自己的地方生活體驗互為闡發。【下卷】「藝文叢談」則以書與城為主調:香港的老書店、二樓書店、文藝刊物,讀者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在終年不散的灰塵和霉味中,那些被遺忘的書店、文藝刊物和它們承載的傳統,以及書店老闆、文化人,陳智德以文字為他/它們留下動人的記憶。 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裡,範疇橫跨文學、歷史、音樂,結合史料、詩作與圖片;他大膽提問:當許多人視「本土」──尤其是「香港的本土」為一種「狹窄」的題材時,又對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文學有多少認識?這是對地方書寫的提醒,也戳破人們慣常的歷史觀,為香港的身世補充了最重要的文化篇章。
【電子書】她的傳統:華裔美國女性文學
一位台灣女性外文學者∕雙語知識分子,秉持文學與文化使命感,從跨國的角度鑽研華美作家以英文或中文發表的代表性文本。以離散為視角,關注式的閱讀為方法;結合理論、歷史與文本交織出這些作品的文學與美學價值,為華文世界的亞美∕華美(文學)研究再創新猷,意義非比尋常。本書特色1.台灣第一本專注於華美女作家的中文專書,並與廣闊的中文世界學者、讀者分享。2.就族裔(華裔)、性別(女性)、職業(作家)而言,這些作品具有「三重弱勢或特性」,借用猶太民族的「離散」(diaspora)觀念,並將離散視為具有批判性、生產性、創造性的空間,以此檢視美國華裔女作家的創作。3.在方法上,標舉「關注式的閱讀」(attentive reading),強調亞美文學應擺脫早期局限於政治或社會的角度,而應正視其文學與藝術價值,以此審視進而肯定其藝術價與地位。4.就語文而言,本書討論對象除了一般認定的華裔美國文學,也包含了從台灣、中國、新馬等地移居美國,以英文或華文創作的作家,這點符合了「多語文的美國文學」(Languages of What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的論點,也呼應了亞美研究中有遠見的歷史學家與學者,如麥禮謙、市岡雄二、王靈智(L. Ling-chi Wang)、黃秀玲(Sau-lingCynthia Wong)等人對於亞洲語言的重視。5.作者既掌握美國學界的論述,又善加利用台灣學者的發言位置與利基,針對特定的華美女作家英文與華文文本進行細讀,具體而微地展現了越界的觀點,以及跨國與跨太平洋的眼界,有效地拓展了亞美∕華美(文學)研究的視野。
【電子書】現代派文學辭典
本書以「辭典」的體例形式為各個詞彙重新命名、釋義,透過一則一則的短章小品,讓人重新領會諸如「愛情」、「永恆」、「遊戲」等詞彙的獨特意涵。 辭典並非寫作的法度,辭典只是形式,只是詞語的某種宿命。寫作的根本乃是為了安頓詞語,以抵擋物的大規模降臨與操縱,是詞於物的妥協、安慰、照顧、護持,而作者從中調停、斡旋。 賈勤為我們展開的是一張有限但卻能與無限抗衡的大命相隨圖式。
【電子書】思想的求索(思想1)
事與願違,《思想》不過出版了一期,就告無以為繼。技術上的原因,殆為一份以翻譯西方經典文章為主的刊物,一方面面臨著種種取得版權的困擾,另一方面也受限於譯者的難求。實質的原因,則必須歸咎於台灣知識傳統的羸弱,根本無力展開「思想」的大業。環境的限制,逼迫我們不敢貫徹原先的壯志。十八年之後,台灣學術、文化界更形成熟,與島外各地使用中文的知識份子,也逐漸建立了緊密、廣泛的往來。春江水暖,我們不忘舊業,感到可以再做一次嘗試。十八年之間,世界有過大變化、台灣有了大變化、中國大陸與周遭的華語社會也出現了大變化。而當年《思想》的學生讀者,今天已經長成學院?的教授與社會的中堅了。歷史經驗與個人成長的交互刺激和支援,要求這次的重新出發,必須設定更為大膽的目標。我們決定,這次出刊不再以翻譯為已足,而是要鼓勵中文知識份子,面對這個大變動中的世界形勢與歷史漩渦,忠於知識人的人文理想,為著人性的寬厚與進步,進行自己的思考努力。尤其要強調的是,基於全球化的現實趨勢與中文的國際性格,我們想要建立一個跨越國界的中文論壇,不願意再以一島或兩岸劃地自限。南洋、港澳、東亞、北美、乃至於歐洲、大洋洲各地的華語知識份子,都將是我們的作者與讀者。為了紀念當年那孤單的一期,我們這次重新出刊不改名稱;但是為了表示全新的開始,我們還是將本期列為第一期。請讀者明察這中間的念舊與前瞻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