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做繪本的人
★精選全球十二位當代知名繪本創作者的經典作品及其創作心路歷程,包括陳志勇、阿雷馬娜、凱蒂.克羅瑟、雍.卡拉森、蘇西.李、馬努葉爾.馬爾索⋯⋯等。★特別收錄:發想筆記、概念&分鏡草圖與對照之插畫完稿⋯⋯帶你一窺繪本從無到有的誕生之旅。★獨家解說:由譯者顏銘新撰寫導讀,深度介紹本書起源和繪本交流平台dPICTUS的來歷。他們的繪本,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幸運的是,我們並不知道原因。沒有任何的祕方。然而我相信誠實,我相信藝術。想要創作出美好的藝術,無論故事看起來多麼簡單,都必須去遠方尋找,去深處挖掘。」——Kitty Crowther(繪本作家,2010年林格倫文學獎得主)十二位當代最傑出繪本作家自述創作心路歷程,同時收錄靈感萌芽時的珍貴速寫、工作手稿和精采完稿。★所有繪本愛好者案頭必備的創作聖經! 你可曾想過,一本繪本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故事靈感從何而來?奇思妙想如何具象化為圖文?文字和圖像之間又該如何相輔相成?透過這本《做繪本的人》,我們將更進一步了解繪本創作背後的祕辛與奧妙,走進這十二位當代繪本創作者的創作世界,細細揭開每一本繪本背後的祕密與巧思,領略繪本創作的精妙與深度。書中精選的十二位創作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國人熟知並喜愛的繪本名家如陳志勇、阿雷馬娜、凱蒂.克羅瑟、雍.卡拉森、蘇西.李、馬努葉爾.馬爾索⋯⋯等,有好幾位都曾受邀在台北國際書展時造訪台灣,舉辦過大師座談及讀者簽書會。每一位繪本作者的風格各異,且獲獎無數,擁有豐厚的繪本創作經驗,在繪本界備受推崇,在全球也擁有多國語言譯本。但即便優秀如他們,也並非輕易就能創造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經典作品。好的故事並不是一蹴可幾,在最終成品問世以前,往往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失敗、挫折、掙扎與自我懷疑。本書起源自全球繪本愛好者都相當關注的Picturebook Makers 部落格,該網站由英國知名繪本創作交流組織 dPICTUS 於 2014 年創立,邀請各國的傑出繪本創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直接敘述分享他們是如何經過反覆構思琢磨、澆注灌溉出筆下的繪本作品。部落格上累積刊載過的藝術家自述創作之文章多采多姿、引人入勝,dPICTUS的主編山姆・麥卡倫精選出十二位毫不藏私的圖文創作者,他們慷慨分享了自身創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挑戰、中途失落疑惑的心路歷程,並且提供草稿、插畫完稿和無價的構思洞見。除了我們在繪本上看到的精緻完稿插圖,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還收錄了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留下的筆記、速寫、手稿和分鏡圖。這些無比珍貴的創作碎片,經過藝術家反覆地淬煉和挑選,逐一集結形塑才造就了我們最終拿到手裡、猶如一件珍貴藝術品的繪本。每本繪本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創作故事,每個幕後故事都蘊含藝術家的刻苦努力及對繪本創作的熱愛。對熱衷於閱讀繪本的讀者而言,這本《做繪本的人》不僅傳遞與繪本創作相關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以一種真切而誠摯的心情去縮短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透過徹底揭祕繪本創作的幕後祕辛,讓人更貼近繪本創作的靈魂與溫度。國內外好評推薦——「如同這十二位藝術家向他們的繪本前輩們學習並且獲得啟發,我們也能夠向這十二位藝術家學習請益,然而,我們終究還是需要開拓出自己的創作道路。」——山姆.麥卡倫(本書主編)「《做繪本的人》和其他繪本推薦或評論專書的最大不同,是這十二位大師們用第一人稱,把每一本書的誕生過程(大多數是歷經數年)親自告訴我們。我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絕不耽溺於過去的成就。」——顏銘新(本書譯者)「對所有繪本愛好者來說,本書無疑是一座寶藏。」——《斯莫蘭郵報》(Smålandsposten)「異常美麗且鼓舞人心,讀者可在書中追隨諸多當今繪本名家創作過程:從最初試探性的速寫和想法,到最終的藝術成品。」 ——《今日新聞》(Dagens Nyheter)台灣各界人士推薦——周見信(圖文創作者)、林廉恩(繪本作家)、柯倩華(繪本評論者)、洪福田(版畫插畫家)、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陳沛珛(繪本/漫畫創作者)、黃一文(繪本作家)、游珮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鄒駿昇(視覺藝術家)、貓魚(繪本作家)、繪本星球212-7
【電子書】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
從兒童文學出發,跨越時代理解孩子,認識自己 📖兒童文學研究與情感史的必讀之作📖耶魯大學德國歷史系、柏林自由大學名譽教授佛瑞維特主編📖重量級人文社科跨領域比較分析典範作品📖前版書名:《情感學習》 你是否曾忘了小時候讀過的小說情節,卻依然對某些閱讀時的情緒與感受記憶猶新?那些感覺,可能深深影響你日後如何理解「悲傷」、「恐懼」、「快樂」、「愛」或「痛」這些情緒與情感。童書與兒童文學,為我們尚未經歷、還不明白的世界,提供了經驗的舞台。我們在大人打造的書本中,透過閱讀與故事,認識我們的感覺,甚至主動產生新的詮釋。 以經典兒童文學為橋樑本書主要由十二篇章節組成,每章標題以小說人物為開頭,探討單一具體的情緒與情感。我們將看見這些來自十九至二十世紀的德、美、英、荷、法、義、挪、俄、瑞典、瑞士、印度,共一百多本暢銷兒童文學與三十本教養手冊,如何傳遞情感的意義,引導兒童學習情緒。這些情感,在跨時代與文化中,有各自的詮釋,兒童在閱讀時也會產生自己的模仿與理解。像是在《彼得潘》裡看見親子之情,在《蒼蠅王》中學到「羞恥」、「痛苦」與「同理心」,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中懂得何謂「分離焦慮」;或是曾經被鄙視的「膽小」,在《綠野仙蹤》裡有了新的詮釋,獅子成為第一個膽小男孩的榜樣。 兒童研究的黃金年代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是人們對兒童情感的討論,最蓬勃發展的黃金歲月。早期學界的討論將兒童當作實驗的觀察研究對象,當時許多兒童文學的創作也會參照這些關於童年、育兒的教育和心理學知識來創作;同時間,大量的教養手冊和指南文學也都在爭先恐後告訴家長該如何養育孩子,引導他們的情感。到了二十世紀關心的重點來到親子關係的互動,孩子和家長都是在變動中學習。然而,不管研究如何轉向,這一百多年來,人類開始將兒童視為獨立於大人的個體,有自己的情感,能夠教育和引導,逐漸往社會期待的「健全合適」人格發展。 從人類心智到情感教育本書認為情緒、情感是由文化塑造,與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經濟相互影響。透過豐富的歷史研究,旁徵博引文本分析、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等知識,從「兒童」出發,我們可以看見不只教養與教育的跨時代進展,也可以認識我們對人類情緒、情感與心智的想像。近幾年,面對許多來自心理困境、同儕互動的社會問題時,情感教育成為了大家急於了解、著力的地方,或許可以從十九世紀以來,人類共同為這些教育和教養問題的煩惱與思辨中,理解今日的兒童,這同時也在理解自己。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吳玫瑛╱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特聘教授杜明城╱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家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是部值得推薦與高度重視的用書,不僅對兒童文學研究者而言是部彌足珍貴的文獻,但凡關切兒童情緒表現以及兒童文學閱讀的教師、父母或一般大眾,本書皆能提供裨益良多的情緒知識和藉由文學閱讀培養情緒感受力的參考價值。——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情感史為近年來歷史學最受注目的研究課題,台灣至今尚未有任何相關成果的引進,很高興貓頭鷹翻譯了二〇一四年烏特.佛瑞維特(Ute Frevert)主編的《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本書為牛津大學出版社「情感史叢書」中的一冊,透過柏林馬普人類發展所情緒史中心研究成果結集的十二篇文章,以一七〇〇~二〇〇〇這三百年,特別是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晚期西方的兒童文學與教養手冊兩種主要文類為研究對象,探討兒童情感的變化。閱讀此書,我們不只是看到了近代兒童的社會生活史,也瞭解了近代社會的情感史、閱讀史及教育史。——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國際好評本書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將小說融進各種脈絡當中,以豐富的歷史研究來討論這些情緒……美國、英國、荷蘭、法國、義大利、挪威、俄國、瑞典與瑞士的文本均有所討論……本書在跨時間與空間的比較分析上堪稱典範。——伊莉莎白.布倫,迪肯大學高級講師、澳大利亞兒童文學研究協會副會長 作者群謹慎地強調「學習」是複雜的過程,兒童與青少年在學習與調適情緒技能上扮演著積極主動的角色。這也意味著所有的虛構性作品都有許多潛在的情感詮釋方式……這部作品結構嚴謹、論證充分,對兒童文學或情緒學習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毫無疑問是部珍寶,對研究情緒歷史與童年的學生與學者來說更是如此。——卡倫.瓦爾加達,哥本哈根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本書結構十分嚴謹:由十二篇章節支撐其論點,每章標題以小說人物為起頭,探討單一具體的情緒,例如〈狄肯的信任〉與〈海蒂的思鄉病〉……其研究方法囊括了童年史、人類學、閱讀與學習理論、教養書籍、行為主義與接收理論。——瓦萊麗.山德斯,赫爾大學藝文教育學系主任 這是一本嚴謹的協同研究著作之典範……要在這有限的篇幅裡對每篇文章進行它們各自應得的評論簡直是不可能的事……這本書為情緒史新興的子領域奠定迷人的研究方向。——托馬斯.多德曼,波士頓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令人相當欽佩的共同書寫歷史方式……這本書為今後的研究提出一些很重要的問題,透過童年時期的情感體驗,作者、出版商與讀者影響的不只是情緒的變化,也影響著各世代特定的社會與政治變遷。——希安.普利,任教於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歷史系
【電子書】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百年來,經典兒童文學如何引導孩子認識感覺、學習情緒
從兒童文學出發,跨越時代理解孩子,認識自己 📖兒童文學研究與情感史的必讀之作📖耶魯大學德國歷史系、柏林自由大學名譽教授佛瑞維特主編📖重量級人文社科跨領域比較分析典範作品📖前版書名:《情感學習》 你是否曾忘了小時候讀過的小說情節,卻依然對某些閱讀時的情緒與感受記憶猶新?那些感覺,可能深深影響你日後如何理解「悲傷」、「恐懼」、「快樂」、「愛」或「痛」這些情緒與情感。童書與兒童文學,為我們尚未經歷、還不明白的世界,提供了經驗的舞台。我們在大人打造的書本中,透過閱讀與故事,認識我們的感覺,甚至主動產生新的詮釋。 以經典兒童文學為橋樑本書主要由十二篇章節組成,每章標題以小說人物為開頭,探討單一具體的情緒與情感。我們將看見這些來自十九至二十世紀的德、美、英、荷、法、義、挪、俄、瑞典、瑞士、印度,共一百多本暢銷兒童文學與三十本教養手冊,如何傳遞情感的意義,引導兒童學習情緒。這些情感,在跨時代與文化中,有各自的詮釋,兒童在閱讀時也會產生自己的模仿與理解。像是在《彼得潘》裡看見親子之情,在《蒼蠅王》中學到「羞恥」、「痛苦」與「同理心」,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中懂得何謂「分離焦慮」;或是曾經被鄙視的「膽小」,在《綠野仙蹤》裡有了新的詮釋,獅子成為第一個膽小男孩的榜樣。 兒童研究的黃金年代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是人們對兒童情感的討論,最蓬勃發展的黃金歲月。早期學界的討論將兒童當作實驗的觀察研究對象,當時許多兒童文學的創作也會參照這些關於童年、育兒的教育和心理學知識來創作;同時間,大量的教養手冊和指南文學也都在爭先恐後告訴家長該如何養育孩子,引導他們的情感。到了二十世紀關心的重點來到親子關係的互動,孩子和家長都是在變動中學習。然而,不管研究如何轉向,這一百多年來,人類開始將兒童視為獨立於大人的個體,有自己的情感,能夠教育和引導,逐漸往社會期待的「健全合適」人格發展。 從人類心智到情感教育本書認為情緒、情感是由文化塑造,與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經濟相互影響。透過豐富的歷史研究,旁徵博引文本分析、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等知識,從「兒童」出發,我們可以看見不只教養與教育的跨時代進展,也可以認識我們對人類情緒、情感與心智的想像。近幾年,面對許多來自心理困境、同儕互動的社會問題時,情感教育成為了大家急於了解、著力的地方,或許可以從十九世紀以來,人類共同為這些教育和教養問題的煩惱與思辨中,理解今日的兒童,這同時也在理解自己。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吳玫瑛╱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特聘教授杜明城╱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家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是部值得推薦與高度重視的用書,不僅對兒童文學研究者而言是部彌足珍貴的文獻,但凡關切兒童情緒表現以及兒童文學閱讀的教師、父母或一般大眾,本書皆能提供裨益良多的情緒知識和藉由文學閱讀培養情緒感受力的參考價值。——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情感史為近年來歷史學最受注目的研究課題,台灣至今尚未有任何相關成果的引進,很高興貓頭鷹翻譯了二〇一四年烏特.佛瑞維特(Ute Frevert)主編的《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情感嗎?》。本書為牛津大學出版社「情感史叢書」中的一冊,透過柏林馬普人類發展所情緒史中心研究成果結集的十二篇文章,以一七〇〇~二〇〇〇這三百年,特別是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晚期西方的兒童文學與教養手冊兩種主要文類為研究對象,探討兒童情感的變化。閱讀此書,我們不只是看到了近代兒童的社會生活史,也瞭解了近代社會的情感史、閱讀史及教育史。——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國際好評本書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將小說融進各種脈絡當中,以豐富的歷史研究來討論這些情緒……美國、英國、荷蘭、法國、義大利、挪威、俄國、瑞典與瑞士的文本均有所討論……本書在跨時間與空間的比較分析上堪稱典範。——伊莉莎白.布倫,迪肯大學高級講師、澳大利亞兒童文學研究協會副會長 作者群謹慎地強調「學習」是複雜的過程,兒童與青少年在學習與調適情緒技能上扮演著積極主動的角色。這也意味著所有的虛構性作品都有許多潛在的情感詮釋方式……這部作品結構嚴謹、論證充分,對兒童文學或情緒學習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毫無疑問是部珍寶,對研究情緒歷史與童年的學生與學者來說更是如此。——卡倫.瓦爾加達,哥本哈根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本書結構十分嚴謹:由十二篇章節支撐其論點,每章標題以小說人物為起頭,探討單一具體的情緒,例如〈狄肯的信任〉與〈海蒂的思鄉病〉……其研究方法囊括了童年史、人類學、閱讀與學習理論、教養書籍、行為主義與接收理論。——瓦萊麗.山德斯,赫爾大學藝文教育學系主任 這是一本嚴謹的協同研究著作之典範……要在這有限的篇幅裡對每篇文章進行它們各自應得的評論簡直是不可能的事……這本書為情緒史新興的子領域奠定迷人的研究方向。——托馬斯.多德曼,波士頓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令人相當欽佩的共同書寫歷史方式……這本書為今後的研究提出一些很重要的問題,透過童年時期的情感體驗,作者、出版商與讀者影響的不只是情緒的變化,也影響著各世代特定的社會與政治變遷。——希安.普利,任教於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歷史系
【電子書】戰後台灣文學女作家書寫兒童文學作品研究
兒童文學、台灣文學跨域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品、兒童觀初探、少女文學初探。二戰後台灣文學女作家涉足兒童文學領域創作,發表成果豐碩。本書以代表性作家,時間分期下,分析女作家創作現象、文本詮釋及兒童觀探悉。同時初探「少女」及少女文學。
【電子書】繪本不思議:穿洞、顛倒、調皮搗蛋加上難解謎團……經典繪本創意大集合
當童書天后王淑芬遇到老繪本,就是......創意大爆發的時刻!從18世紀到現代,上百張照片,綜覽百年來世界上最重要圖畫書作品繪本愛好者、圖畫書研究者、插畫收藏者必備指南!&一本只有第一頁的書?要怎麼讀?!誰是世界上最調皮的繪本角色?誰最早開始在繪本上挖洞?26個字母要怎麼玩出無限多個創意?翻開前衛、顛覆、唯美、不可思議的老繪本吧!★13個單元完整解析老繪本創作手法★★淑芬老師帶頭「玩一玩」──每個章節皆有創意實作練習,你的故事靈感寶庫!★★深入圖文關係、點評創作祕方的「繪本小知識」專欄★★望見大師創作腳步的「繪本大作家」專欄★熱情推薦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莊世瑩(童書作者)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內容簡介=故事要怎麼開頭才吸引人?如何寫出令人大吃一驚的結局?深入賞析十八世紀至現代的繪本如何開拓新局。無論是寫作、創作、寫故事、畫圖,都能找到源源不絕的靈感!童書天后王淑芬拆解繪本大師的創作手法,以作家的獨特視角,挖掘歐美繪本史中,不論在概念、形式上,驚喜又迷人的點子,為創意加分。=目錄=前言:繪本小史從前從前,有一位作家,遇到了一本古老的繪本……單元一、只有第一頁──《月亮或紐扣》只有開頭的故事書,卻是靈感製造書?連雍‧卡拉森都嘖嘖稱奇的老繪本!單元二、沒有圖的繪本──《好像下雪了》沒有圖的書可能很無聊,真的嗎?沉默的文字也可以瞬間逗趣無比!單元三、結局讓孩子哇哇叫的──《本書末尾的怪物》故事結尾如何推動讀者懸念,讓孩子急著翻到最後,連大人都差點驚叫出聲!單元四、字母書如何玩創意看高栗、柯薇塔、伊索爾等大作家,如何將字母書當成插畫藝術表演的舞台。單元五、重點不在畫功強──《小藍和小黃》不用高超的圖象技巧,就創造出孩子一看就懂的圖像語言。單元六、大膽開挖──《洞洞書》是誰說服印刷廠師傅在書上打洞?每個時代都有創新的洞洞書!單元七、正反來回兩相宜──《顛倒書》正看倒看暗藏玄機,還有雷米‧查利普說不完的循環故事,一本書要怎麼創造出N種讀法。單元八、有操作才好玩──《小芬妮的歷史》十八世紀就有操作書!可以摸、可以拉、可以拍……玩得不亦樂乎!單元九、以不乖出道──《披頭散髮的彼得》從德國黃金三書到《野獸國》,故事如何釋放孩子心中的野蠻?單元十、無字繪本──《鬍鬚做了什麼》從無字小說到無字繪本,超越國界、任何人都看得懂的圖像語言。單元十一、玩具般的迷你繪本圖書館到底是玩具還是書?從《簡愛》到《小熊維尼》的作者都熱情投入,魅力無窮的小小世界。單元十二、無厘頭?輕鬆一下吧!──《傻瓜與更多傻瓜》蘇斯博士和長新太的無厘頭有什麼不同?無意義卻有笑意,傻話連篇卻是孩子的最愛!單元三、奇想甚至謎樣的繪本──《史密斯菲爾德法令》看得懂的誇張,或看不懂得荒謬,從十三世紀的古書到跳脫框架的老繪本,都是想像力的必要品。★專欄★繪本小知識繪本界的先行者──第一本英文童謠集、第一本兒童雜誌、第一本宣示女性主義的繪本!老繪本時代的得獎常勝軍──是誰得到最多凱迪克獎?圖與文的關係──文圖如何搭配演奏,創造出充滿懸念的故事?致敬、戲仿與顛覆──看莫里斯‧桑達克和湯米‧溫格爾的好友互文趣味戰!老繪本的影視版──雪人、瑪德琳與大象巴巴!非虛構類繪本──最受歡迎的世界城市系列★專欄★繪本大作家湯米‧恩格爾──追求自由的反骨創作者路易斯‧韋恩──無法被遺忘的貓畫家雷米‧ 查利普──看不懂,卻很有趣&
【電子書】繪本不思議
當童書天后王淑芬遇到老繪本,就是......創意大爆發的時刻!從18世紀到現代,上百張照片,綜覽百年來世界上最重要圖畫書作品繪本愛好者、圖畫書研究者、插畫收藏者必備指南!&一本只有第一頁的書?要怎麼讀?!誰是世界上最調皮的繪本角色?誰最早開始在繪本上挖洞?26個字母要怎麼玩出無限多個創意?翻開前衛、顛覆、唯美、不可思議的老繪本吧!★13個單元完整解析老繪本創作手法★★淑芬老師帶頭「玩一玩」──每個章節皆有創意實作練習,你的故事靈感寶庫!★★深入圖文關係、點評創作祕方的「繪本小知識」專欄★★望見大師創作腳步的「繪本大作家」專欄★熱情推薦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莊世瑩(童書作者)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內容簡介=故事要怎麼開頭才吸引人?如何寫出令人大吃一驚的結局?深入賞析十八世紀至現代的繪本如何開拓新局。無論是寫作、創作、寫故事、畫圖,都能找到源源不絕的靈感!童書天后王淑芬拆解繪本大師的創作手法,以作家的獨特視角,挖掘歐美繪本史中,不論在概念、形式上,驚喜又迷人的點子,為創意加分。=目錄=前言:繪本小史從前從前,有一位作家,遇到了一本古老的繪本……單元一、只有第一頁──《月亮或紐扣》只有開頭的故事書,卻是靈感製造書?連雍‧卡拉森都嘖嘖稱奇的老繪本!單元二、沒有圖的繪本──《好像下雪了》沒有圖的書可能很無聊,真的嗎?沉默的文字也可以瞬間逗趣無比!單元三、結局讓孩子哇哇叫的──《本書末尾的怪物》故事結尾如何推動讀者懸念,讓孩子急著翻到最後,連大人都差點驚叫出聲!單元四、字母書如何玩創意看高栗、柯薇塔、伊索爾等大作家,如何將字母書當成插畫藝術表演的舞台。單元五、重點不在畫功強──《小藍和小黃》不用高超的圖象技巧,就創造出孩子一看就懂的圖像語言。單元六、大膽開挖──《洞洞書》是誰說服印刷廠師傅在書上打洞?每個時代都有創新的洞洞書!單元七、正反來回兩相宜──《顛倒書》正看倒看暗藏玄機,還有雷米‧查利普說不完的循環故事,一本書要怎麼創造出N種讀法。單元八、有操作才好玩──《小芬妮的歷史》十八世紀就有操作書!可以摸、可以拉、可以拍……玩得不亦樂乎!單元九、以不乖出道──《披頭散髮的彼得》從德國黃金三書到《野獸國》,故事如何釋放孩子心中的野蠻?單元十、無字繪本──《鬍鬚做了什麼》從無字小說到無字繪本,超越國界、任何人都看得懂的圖像語言。單元十一、玩具般的迷你繪本圖書館到底是玩具還是書?從《簡愛》到《小熊維尼》的作者都熱情投入,魅力無窮的小小世界。單元十二、無厘頭?輕鬆一下吧!──《傻瓜與更多傻瓜》蘇斯博士和長新太的無厘頭有什麼不同?無意義卻有笑意,傻話連篇卻是孩子的最愛!單元三、奇想甚至謎樣的繪本──《史密斯菲爾德法令》看得懂的誇張,或看不懂得荒謬,從十三世紀的古書到跳脫框架的老繪本,都是想像力的必要品。★專欄★繪本小知識繪本界的先行者──第一本英文童謠集、第一本兒童雜誌、第一本宣示女性主義的繪本!老繪本時代的得獎常勝軍──是誰得到最多凱迪克獎?圖與文的關係──文圖如何搭配演奏,創造出充滿懸念的故事?致敬、戲仿與顛覆──看莫里斯‧桑達克和湯米‧溫格爾的好友互文趣味戰!老繪本的影視版──雪人、瑪德琳與大象巴巴!非虛構類繪本──最受歡迎的世界城市系列★專欄★繪本大作家湯米‧恩格爾──追求自由的反骨創作者路易斯‧韋恩──無法被遺忘的貓畫家雷米‧ 查利普──看不懂,卻很有趣&
【電子書】無字奇境
*文字「沉默不語」時,即是鼓勵讀者發聲、想像、交流經驗、分享感受與建立關係。*重新定義無字圖畫書、繪本的圖像語言特色和圖像敘事價值──是啟發讀者對圖像反思、革新觀看方式的美感教育工具書。*書中舉例論述的無字圖畫書和繪本,皆為世界經典之作,可作為提供圖像教育、研究、創作參考等需求的長銷書籍。波隆那童書展資深顧問的「無文字繪本」研究與閱讀提案「以眼睛傾聽──觸動語言之外的感受,令人達致藝術體驗。」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專序推薦各方推薦 依姓名筆劃序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在此理論情感兼備的著作中,我們因此能夠跟著走進無字書的世界。作者讓我們更加相信,無字書也能說出最豐富的故事。跟著作者的選書,翻閱無字書,不論你是讀者還是創作者,一定都能獲得滿滿的閱讀樂趣。」陳培瑜(立法委員)「對希望使用連續圖像敘事的創作者來說,了解如何藉由有限元素建立能被他者進入的空間,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本書不只提供給專業人士,更從不同面向細談無字書的趣味,當讀者從毫無頭緒到逐漸感受文本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無字書,是擴展這特殊閱讀體驗的起點。」黃一文(繪本作家)「當『無字繪本』被置換成『安靜的書』——義大利研究者瑪伽拉・特魯斯翻轉了我們對繪本的分析角度,讓我們發現過往在無字繪本中未曾相遇的詩意與美。」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通常別人問我為什麼我畫的書沒有字,我會說:因為沒有需要,所以就不加了。看完這本書裡面不同的例子,覺得無字書有很多可能性。無字書可以向前讀,向後讀。無字書可以讓讀者變成發聲的那一位。無字書不會灌輸資訊給我們,反而可能令我們更加迷惘,但這可以鍛鍊我們的腦筋和想像。」廖倍恩(插畫家)「當一本繪本裡只有圖畫存在時,其實它說得更多。」薛慧瑩(插畫家)「從1932年Ruth Carroll創作的第一本無字書《What Whiskers Did》,無字圖畫書從單純以圖敘事的『默片』,至今成為創作者引領讀者發揮想像和創意,突破框架的閱讀遊樂場。這本書的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宛如熱情精熟的導遊,透過層層抽絲剝繭的解析,引領我們走進這個安靜的閱讀奇境,無論是讀者或創作者,都能在其中盡情的享樂與拾穗!」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我很常聽到成人說:『我不知道要怎麼讀沒有字的繪本。』或是因為『無字』,而刻意將某些書排拒於購買的名單之外。但我卻不曾聽過有小孩說『這沒有字我看不懂』,他們總是生猛地跳進圖畫之中,嘰哩呱啦,或指認或詮釋,賦予圖像意義。本書以純圖像的作品為主題,不只帶領讀者聆聽安靜中的眾聲喧譁,更看見文字之外的各種可能性與魅力。請帶著你對無字書的不安與期待同行,一同踏入書中,看看作者瑪伽拉.特魯斯如何以文字解析『無字』這塊新鮮陌生的奇妙天地。」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共同推薦「當書寫文字保持靜默,思索、遊戲、源源不絕的創意、凝視和驚奇就會出現。」沒有文字的圖畫書——安靜之書(silent book),是出版人、作家和藝術家們為孩子們提供新的閱讀可能性的勇氣果實;它們集結了插圖、繪畫、漫畫、攝影、電影、文學、默劇、音樂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匯流為圖像書籍的敘事語言,調校我們的目光,邀請我們體驗奇蹟和迷失方向,深潛於自由想像中,重新測定與「語言/文字」間的微妙關係。本書試圖以開創性的批判角度進行書寫,透過豐富的多國繪本研究,大小讀者回饋,並藉由詳細且優美地闡述作品圖像帶來的啟發與反思,可作為觸及一般大眾在美感和詩意教育的工具書,也是台灣出版市場與兒文學術圈目前相當難得的無字圖畫書專門論著。這本《無字奇境》是擔任波隆那童書展顧問多年的特魯斯對無字書的全面觀察與鑽研成果,字裡行間也傳達她在關注過程累積的幸福感,更是熱情導遊──儘管相較於文字作品、有字繪本,無字書的閱讀路徑,似乎有些曲折難測,卻像在充滿這世界各種聲音、詩意與感性的迷宮中展開未知探險和優游,趣味盎然地與等待指認的人類文明、智慧、幽默與無盡大自然邂逅,而得以從容體驗、回味妙不可言的童稚之美。本書分為三部分:一、「論述」:說明「無字書/無聲書」此一研究主題相關的爭議,也從「無字書說了什麼」這個基本提問展開思考,進而探究「如何讀無字書」(且不同於閱讀文字書、有字繪本),其敘述模式如何作用、「與讀者一起」? 二、「歷程」:勾勒與這類作品相關的發展歷史脈絡,對創作者、出版者以及讀者的啟發,以及評家、作家們如何討論,有哪些至今仍值得注意的觀點?三、「發展路線」:以探索兒童文學的想像議題的方法,討論多部無聲文學繪本佳作的創作核心與美學,例如驚喜、變形、靜謐、空白、小與大、循環、關係、記憶、茫然、野性、歡樂等;藉此探索作家們如何透過視覺設計,幫助讀者在無字書中「看見」、喚起那些無法或不易以文字言說的,看不見的情感、祕密、心事、夢想。也提出許多給教育者、創作者參考的,引導小讀者們閱讀無字書的眉角。
【電子書】古亭六號出口,右轉:2022/2023萬卷樓暑期實習「稿」什麼
古亭六號出口右轉,二十一位實習生在墨香與書香交織的萬卷樓,埋藏在萬卷的空間中,這些懵懂的學生又會在此開創怎樣的故事情節呢?本書帶你看見隱身於角隅之間的秘辛,從這些文字中可一窺出版社的面貌,並如身歷其境般體驗編輯一本書的旅程。若你對未來依然徬徨,不如加入他們的行列,一同遨遊於文字海洋中,飛越高聳的萬卷樓。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閱讀(四)
本書收錄作者多篇論文、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推薦序文與導讀,以及未曾發表之訪談紀錄。內容包含回憶林良先生的紀念文、臺灣地區兒童文學教科書的觀察、且說兩岸兒童文學交流,以及給關心孩子閱讀的父母與老師的書單等。
【電子書】繪本之眼:看見百年來的繪本與繪本中的兒童
台灣繪本閱讀重量級推手 林真美第一本個人創作 累積30年底蘊,跨越10年蛻變,《繪本之眼》再次感動問世站在經典的肩膀上,重拾你我都曾擁有的童心,看見最豐富精彩的繪本世界!❤林真美,一個所有繪本愛好者都應該熟悉的名字❤她,35年前負笈日本留學期間,親身體驗日本民間對推動親子共讀繪本的不遺餘力,從此許下「我也要回到台灣,做同樣的事」的心願。1988年回到台灣,在大多數人不識繪本的狀態下,林真美帶著蒐集多年的繪本及滿腔的熱情,積極向親朋好友推廣親子共讀的觀念,輕輕灑下兒童繪本閱讀的種子。1994年,她首創「小大讀書會」,將小孩與大人一起閱讀的觀念深耕於社區;6年後與讀書會成員共同成立「小大繪本館」,帶動各地親子共讀風氣。1996年,由林真美策劃、翻譯的【大手牽小手】世界經典繪本系列問世。此一系列繪本對台灣親子共讀活動有推波助瀾之效,同時也先掀起了國內出版、閱讀繪本的風潮。自此之後,台灣繪本出版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成長、茁壯。許多人受到她的影響,也開始對繪本投入更大、更多的關注。時至今日,身為「繪本的撒種者」,林真美當初所灑下的繪本種子,如今也在台灣各處落地開花。❤小大繪本學校,一處繪本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繪本花園❤為了傳承好繪本給下一代,2022年真美老師與夥伴一起創立「小大繪本學校」,推出繪本課程,藉由深入淺出的介紹,為年輕世代、育兒中的父母以及各領域的繪本愛好者,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繪本探索旅程,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曼妙、神奇,值得細細吟味的繪本花園。《繪本之眼》為林真美第一本全新個人創作,也是小大繪本學校課程的推薦共讀書籍。深耕繪本共讀逾30年,她閱讀無數經典故事,看見繪本歷史發展的軌跡;又透過與孩子共讀的過程,體認到唯有用孩子的眼睛去「讀」圖,用耳朵去聽聲音,才能真正領會一本好繪本的神髓。在初版歷經逾10年之際,《繪本之眼》新增兩位繪本大師篇章,重新推出「經典增修版」,邀請你一起回到繪本的原點,跟著林真美在盤根錯節的繪本歷史長河中,探索這片滋養繪本的沃土,扎下穩固的根,才能看見芳香的花朵、高大挺拔的樹,進而深入幅員遼闊的茂密森林。在這本書中,透過她的觀察與分享,讀者將一覽繪本發展歷史,認識影響繪本發展的重要人物,並了解他們是如何透過繪本表達心中的「兒童觀」。相信閱讀此書的讀者,都能打開「繪本之眼」,體會繪本的力量,並重新審視成人看待兒童的方式。本書特色:★重量級繪本推手首本創作,經典增修風華重現:台灣推動繪本閱讀第一人的首本個人創作,是想深度挖掘真美老師如何詮釋經典繪本內涵,以及期待在繪本文學路上持續精進的繪本愛好者,絕對必須再次入手的鏗鏘之作。★理性觀點X感性筆觸,全彩頁面呈現繪本之美:本書為作者累積多年對繪本的見解精華,理性的觀點配上感性的筆調,讀來引人入勝。全書詳細解說115本經典繪本,共收錄86幅繪本封面&內頁圖片,精采呈現名家經典作品,詳實解說繪本中圖與文相互搭配的美味關係。★繪本歷史X繪本議題,兩大脈絡帶你開啟繪本之眼:本書脈絡清楚,縱軸為繪本發展歷史,依序介紹重量級作品與作家;橫軸則精選繪本重要議題,如繪本裡的語言、圖文關係、兒童觀等,兩條軸線細密交織,展頁之間為你「開眼」,深度看見並體會繪本之美。
【電子書】繪本之眼:看見百年來的繪本與繪本中的兒童(經典增修版)
台灣繪本閱讀重量級推手 林真美第一本個人創作 累積30年底蘊,跨越10年蛻變,《繪本之眼》再次感動問世站在經典的肩膀上,重拾你我都曾擁有的童心,看見最豐富精彩的繪本世界!❤林真美,一個所有繪本愛好者都應該熟悉的名字❤她,35年前負笈日本留學期間,親身體驗日本民間對推動親子共讀繪本的不遺餘力,從此許下「我也要回到台灣,做同樣的事」的心願。1988年回到台灣,在大多數人不識繪本的狀態下,林真美帶著蒐集多年的繪本及滿腔的熱情,積極向親朋好友推廣親子共讀的觀念,輕輕灑下兒童繪本閱讀的種子。1994年,她首創「小大讀書會」,將小孩與大人一起閱讀的觀念深耕於社區;6年後與讀書會成員共同成立「小大繪本館」,帶動各地親子共讀風氣。1996年,由林真美策劃、翻譯的【大手牽小手】世界經典繪本系列問世。此一系列繪本對台灣親子共讀活動有推波助瀾之效,同時也先掀起了國內出版、閱讀繪本的風潮。自此之後,台灣繪本出版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成長、茁壯。許多人受到她的影響,也開始對繪本投入更大、更多的關注。時至今日,身為「繪本的撒種者」,林真美當初所灑下的繪本種子,如今也在台灣各處落地開花。❤小大繪本學校,一處繪本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繪本花園❤為了傳承好繪本給下一代,2022年真美老師與夥伴一起創立「小大繪本學校」,推出繪本課程,藉由深入淺出的介紹,為年輕世代、育兒中的父母以及各領域的繪本愛好者,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繪本探索旅程,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曼妙、神奇,值得細細吟味的繪本花園。《繪本之眼》為林真美第一本全新個人創作,也是小大繪本學校課程的推薦共讀書籍。深耕繪本共讀逾30年,她閱讀無數經典故事,看見繪本歷史發展的軌跡;又透過與孩子共讀的過程,體認到唯有用孩子的眼睛去「讀」圖,用耳朵去聽聲音,才能真正領會一本好繪本的神髓。在初版歷經逾10年之際,《繪本之眼》新增兩位繪本大師篇章,重新推出「經典增修版」,邀請你一起回到繪本的原點,跟著林真美在盤根錯節的繪本歷史長河中,探索這片滋養繪本的沃土,扎下穩固的根,才能看見芳香的花朵、高大挺拔的樹,進而深入幅員遼闊的茂密森林。在這本書中,透過她的觀察與分享,讀者將一覽繪本發展歷史,認識影響繪本發展的重要人物,並了解他們是如何透過繪本表達心中的「兒童觀」。相信閱讀此書的讀者,都能打開「繪本之眼」,體會繪本的力量,並重新審視成人看待兒童的方式。本書特色:★重量級繪本推手首本創作,經典增修風華重現:台灣推動繪本閱讀第一人的首本個人創作,是想深度挖掘真美老師如何詮釋經典繪本內涵,以及期待在繪本文學路上持續精進的繪本愛好者,絕對必須再次入手的鏗鏘之作。★理性觀點X感性筆觸,全彩頁面呈現繪本之美:本書為作者累積多年對繪本的見解精華,理性的觀點配上感性的筆調,讀來引人入勝。全書詳細解說115本經典繪本,共收錄86幅繪本封面&內頁圖片,精采呈現名家經典作品,詳實解說繪本中圖與文相互搭配的美味關係。★繪本歷史X繪本議題,兩大脈絡帶你開啟繪本之眼:本書脈絡清楚,縱軸為繪本發展歷史,依序介紹重量級作品與作家;橫軸則精選繪本重要議題,如繪本裡的語言、圖文關係、兒童觀等,兩條軸線細密交織,展頁之間為你「開眼」,深度看見並體會繪本之美。
【電子書】在裡面也在外面:蘇善讀評兒童文學
金鼎作家蘇善擁有豐富的兒童文學創作經驗,也同時細讀、評論海內外各式作品,用精煉的文字,帶領讀者穿過圖文表象,一起遨遊兒童文學的世界!★卷一:插畫家與繪本訪談劉旭恭、林小杯、葛瑞米.貝斯等 9 位國內外插畫家,介紹不同的創作特色、插畫理念、敘事策略、故事醞釀,以及如何克服撞牆期等,一窺繪本畫作背後的故事。★卷二:作家與主題導讀安東尼.布朗、朱迪絲.克爾等大師經典繪本,探討「島」在兒童文學場景中的隱喻與想像,綜觀《綠野仙蹤》乃至黃海科幻童話中的「機器人」角色。★卷三:兒歌與童詩詩可以是童話的台詞,也可以是敘事的形式。從林良、楊喚、蓉子到蘇善自己的童詩創作,淺析兒歌、童詩、童話之間的關聯與異同。
【電子書】兒童文學的新生與新聲
⊙生態.現象.文學史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文本.類型.作者論經由不同文本類型的創作考察,包括:林鍾隆《南方小島的故事》、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等作品,用當代觀點詮釋解析,並透過幾位兒童文學作者作品,論述作家們的創作與生命的聯繫,以及地位。新世紀以來的臺灣兒童文學,由於家長的重視與投資,以及教育部的鼓勵與政策推動,積極發展中小學的閱讀教育,得以蓬勃發展。然而除了圖畫書以外,童詩等文類的萎弱,還有本土經典被漠視等現象,亟待被關心改變。作者謝鴻文以其對兒童文學研究的專業,撰著本書,並將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剖析,最終期盼臺灣兒童文學有更多新生與新聲匯集。「輯一是宏觀的論述,可見作者視野的開闊,以及心繫在地與兒童的殷切;輯二則是單一微觀,雖以文本、類型與作者論為題,卻是別有心得的論述。」──林文寶
【電子書】兒童文學論集(五)
作者曾經有機會為空中大學策劃講授四門有關兒童文學的課程與教科書,包括《兒童文學》、《兒童讀物》、《幼兒文學》、《插畫與繪本》等。空大對課程與教科書,自有較為嚴謹的規範。而其教科書在市面上並不流通,不便購得,十分可惜。《兒童文學》一書,在一九九六年九月改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至二○一九年三月已發行初版二十一刷。《幼兒文學》一書,因情況特殊,當時教科書就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至二○二○年七月已是初版六刷。至於其他兩本,雖然版權早已到期,但目前書市不景氣,一直未有再印行的機會。是以作者將四本教科書中由其負責書寫的章節收錄成書,是為《兒童文學論集(五)》,實際上也是作者的兒童文學觀。又收錄原則以保存空大教科書的書寫樣式。
【電子書】臺灣兒童圖畫書的興起與發展史論(1945-2016)
傳統戰後臺灣兒童文學各項文類發展當中,圖畫書的發展相較其他文類為慢,卻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在短期內成為大眾熟知的熱門文類。本書透過分析論述現有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著、臺灣戰後經濟、政治與教育政策關鍵發展之影響,以圖畫書名詞界說、臺灣兒童圖畫書的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r)流變等要件,作為歷史分期階段依據,重建一九四五至二〇一六年的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共計分成四個階段:臺灣戰後到經濟起飛前(1945-1963)、經濟起飛到解嚴前(1964-1986)、解嚴到政黨輪替前(1987-1999)、政黨輪替時期(2000-2016)等,分別以「時代背景」、「事件」、「人物」、「論述與譯介」等項目,逐項論述。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書目(四)
本書延續了《兒童文學與書目(三)》的書寫模式,紀錄了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八年兒童文學的發展概況,並可約分為兩類。第一類先是介紹概年度的大事記,包含兒童讀物的出版概況、介紹重要的作家及作品、以及當年度的相關活動及事件等。第二部分則是書目的蒐集與整理,作者廣泛收集了該年度的兒童文學書目,並將各書其依照創作、翻譯、論述類性質來作系統性的整理與分類。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書目(三)
本書紀錄了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三年兒童文學的發展概況,其內容按照年份書寫並分有兩大類,其一是是兒童文學的書目的爬梳與蒐羅,更將其細分為論述類、創作類和翻譯類。另一項則是兒童文學的年度大事記要,記述著該年度對於兒童文學界發展的變遷,並對其影響作出精闢的論述。
【電子書】兒童詩歌論集
本書係作者從詩歌本身及兒童本身,兩方面加以考察兒童的詩教育。詩歌本身從本質、特質、境界、形式與語言等部分加以探索。兒童本身主要是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去解說。而後對兒童詩歌教育提出個人的看法,以作為教育者的參考。
【電子書】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
繪本職人賴嘉綾,親自走訪世界知名18位繪本創作者,讓名家創作的精采過程大公開靈感與風格的真實感動,經典繪本的解析,藝術,就在神奇的32頁中32這個數字是什麼?32頁的繪本如何帶來神奇?從印刷與裝幀、構圖與色彩運用、布局與視角、結構與隱喻,從法國、紐西蘭、美國……名家的每一本繪本都像精采的電影,文字和圖像完美結合,引領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流連忘返為什麼桑貝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觸動讀者?撕紙畫也可以做繪本?安娜.沃克最喜歡邊陪家人看電視邊做什麼?蘇菲.布雷克爾決定成為繪本作家竟是因為一家肉鋪?《神奇的32頁》掀開繪本名家不為人知、最真實的創作生活。
【電子書】兒童文學論集(四)
本書對於兒童文學有廣泛而深刻的探討,全書共十三篇文章,其內容及範圍包羅萬象:對於新詩探討、在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中國古至今的兒童文學發展、深度的臺灣鄉土文化剖析、西方後現代書寫的變遷及影響。其中亦對於楊喚、豐子愷、張雪門等著名作家之篇章,亦有專門的論述分析。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書目(二)
有關書目的研究與蒐集,雖然有所謂的目錄學,但目前似乎未受相當重視。作者自一九七一年踏入師專執教,一九八四年開始講授兒童文學,當時的兒童文學,是一片有待開發的場域,於是作者即著手收集相關論述與文本書目。正式進行兒童文學書目的彙編與書寫,並陸續刊登發表,或始於一九八三年四月《海洋兒童文學》第一期,篇名〈好書書目──兒童文學入門必讀〉。本書即以該篇代表性文章為首,收錄眾多兒童文學相關書目,含括圖書、雜誌、論文,兼以部分研究資料及推薦評論。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閱讀(三)
本書收錄作者對眾多兒童文學作品的推介與導讀,共四十二篇,多為短文,除推廣優秀作品外,也介紹多名在兒童文學領域耕耘有成的作者;其中仍兼有論述文章,內容包含兒童閱讀方法、圖畫書如何引發幼兒閱讀興趣、繪本的滑稽美學特徵、在臺灣如何推廣閱讀教育等。
【電子書】從此以後: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
◎榮格心理學X老人童話,步入老年並非邁向人生終結,而是迎來蛻變的起點 童話不僅是童話,老人不僅是年紀大 人生智慧總在成熟之後萌現 本書精選十五則老人童話,並運用榮格心理學進行闡釋、分析, 幫助中老年讀者開啟一段探索內在的旅程,遇見全新的自我。 ◆熟齡閱讀第一選書 本書描繪了後半生的可能性,步入老年不再令人恐懼,而是充滿希望與潛能,為高齡讀者開闢一條自我實現的道路。 ◆經典童話全新詮釋 榮格心理學讓童話得以跳脫虛構的框架,與「老人長照」、「老人自我追求」等實務面相結合,賦予童話全新意義。 ◆書目療法最佳素材 本書具情緒療癒效用,促進高齡讀者心理健康,讓「從此以後」過得崇高且完美,不是神話,而是真正可以落實的道路。 古老的童話故事彙集了世世代代的觀察和思考,是人類智慧的寶貴財富。多數人熟悉的童話,都屬於孩童或青少年,但公主與王子結婚後,真的就從此過著幸福滿滿的日子嗎?縱然是,幸福會是永恆的嗎?他們年長之後呢?老人(中年之後)就得退居社會邊緣嗎? 作者精選出十五則老人童話,運用卡爾.榮格和艾瑞克.艾瑞克森的老年化研究學說作為基礎,以深邃的洞察力闡釋分析被長久忽視的至善寶藏,篇篇都極為精闢,給每個人在後半生可能面臨的困境提出誠懇的告誡;在完成自我分析、自我超越、返璞歸真和為社會的解放做出貢獻的幾個必要步驟後,更能體會人生每個階段都可以有希望、有潛能。
【電子書】另一種觀看兒童文學的方式:座談會與對談
本書是「座談會」與「對談」、「訪談」的記錄,這類記錄或許有人不重視,但就小眾的兒童文學而言,或許可視為觀看兒童文學的一種方式。全書包含〈兒童文學希望工程研討及座談會(一)、(二)〉、〈兒童讀物的催生與評介〉、〈兒童讀物的推廣與行銷〉、〈兒童遊戲‧快樂台灣──從兒童文學看臺灣的文學遠景〉、〈更自由的心靈──「好繪本如何創造王國?」座談會側記〉、〈海峽兩岸兒童文交流座談會會議紀錄〉、〈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出版交流現況座談會記錄(一)、(二)〉、〈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之研究座談會記錄〉、〈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座談會記錄〉、〈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座談會資料〉、〈訪談〉、〈臺灣區域兒童文學概述撰寫座談會會議記錄〉、〈臺灣區域兒童文學史料的整理與撰寫座談會〉等十五篇文章。
【電子書】兒童文學的另類書寫
本結集主要以序文為主體。所列序文,皆與編輯成書有關,過程是一步一腳印,在在皆與兒童文學相關。每篇序文編列方式,有三部分:先有書影,其次是序文,再其次有說明。或許可稱之為另一種兒童文學史的書寫方式,期盼在閱讀中,能有機會喚起你的記憶,進而立志走進兒童文學的森林裡。
【電子書】時間的藝術:兒童文學短論集
「每一代的兒童都有屬於他們那一代的文學。他們在童年時閱讀的東西,到了成年、中年之後如果仍有部分牢記在心,那就是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時間的藝術,寧靜的革命〉作者徐錦成除了在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亦曾為《毛毛蟲月刊》、《兒童哲學雙月刊》專欄作家,並長期擔任九歌出版社兒童文學特約主編,更經常於各大報紙、月刊發表評論。本書為集結作者跨度十九年的評論文章之作,內容包含《司馬中原童話》、《管家琪童話》、《小紙船》、《丁丁歷險記》、《銀河鐵道之夜》逾50本中外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以研究者的角度帶領讀者賞析兒童繪本,是親子共讀的最佳前導讀物。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閱讀(二)
兒童閱讀當以童書和課外閱讀為出發點,從培養閱讀興趣、如何選書,到閱讀課程設計的教與學等,無一不是學問。本書收錄九篇文章,包含講座記錄,為兒童閱讀的推廣寫下強而有力的註腳。
【電子書】兒童文學論集(三)
本書涉及現代兒童文學學術研究之歷史、進程,與未來的發展方向。細數臺灣兒童文學的過往,如何一步步發展至今,一方面介紹兒童文學的圖畫書、翻譯讀物,一方面介紹該領域中的先驅者,包含洪文瓊、林良、林鍾隆、曹文軒、洪汛濤等人的經歷、論述與作品,並對兒童文學的教學與創作多所著墨,共收錄十九篇文章。
【電子書】臺灣兒童文學史
從日治時期迄今,一世紀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資料浩如煙海,本書以「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指標事件」為入史的基點,對於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歷程,儘量如實記載,如實評述,把閱讀與理解的空間留給讀者。回顧百年來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過程中奉獻心力的兒童文學工作者,他們的心血與努力,建構出足以流傳青史的「史料基礎」,這樣的精神,是應該被肯定與傳揚的,而本書的撰寫,就是奠基在這樣的「基礎」上。
【電子書】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
台灣重要繪本推手賴嘉綾,最貼近生活的繪本書單 啟動追求美好時光的原動力,讓你從此愛上繪本,更愛上生活 繪本職人賴嘉綾將生活帶入冊頁之間,帶你一起看見生命的本質,找到最純真的初心。 原來,每個生活的轉彎處,只要有了繪本的陪伴,可以不再孤獨。 原來,繪本可以觸動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開啟「心」生活! 本書從心情、想像力、緩步人生、興趣、奇遇、遊歷等六大主題,帶你暢遊繽紛的圖像魔法世界。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二)
作者長期任教於師範教育體系,講授語文與教育以及兒童文學,對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有獨到見解,本書收錄多年來發表的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論文:〈朱子與兒童教育〉、〈笑話書目並序〉、〈國語科混合教學釋義〉、〈謎語研究及其書目〉、〈臺東縣國民小學語文科教學現況及設備之研究〉、〈修辭學的理論應用及其書目〉、〈從課程標準看國語科教學〉、〈試說〈岳陽樓記〉〉、〈析論詹冰〈插秧〉〉、〈臺灣閱讀推廣的三駕馬車〉、〈臺灣作文教學研究〉等,共計十一篇,值得參考!
【電子書】兒童文學論集(二)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來致力於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觀察與思考之相關論述,共計九篇:〈試論我國兒童文學史料之研究〉、〈王詩琅與兒童文學〉、〈通俗小說與兒童文學〉、〈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入情入理的荒誕無稽──釋童話〉、〈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讀物中心介紹〉、〈臺灣的兒童文學〉、〈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的觀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資訊網的建構〉、〈臺灣兒童文學的歷史與記憶〉等文。另,附錄收入三篇:〈臺灣圖畫書發展年表〉、〈臺灣地區圖畫書相關論述書目〉、〈臺灣地區圖畫書相關之學位論文〉等文。
【電子書】臺灣國小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關係之研究
兒童文學、語文教材與閱讀,皆屬於教育的範疇。其實,我認為教育主旨在於:學會學習與學會生活。童年只有一個,過度的催生,催熟,都只是在消費兒童。 筆者因緣際會與兩岸三地年輕學者,撰寫臺灣國小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關係之硏究,本書共收錄全書計有九章,除緒論、結語外,另有七章:〈兒童文學的意義〉、〈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政策與制度〉、〈臺灣兒童閱讀的歷程〉、〈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出版觀察〉、〈小學國語的教學平台〉、〈小學國語科教學案例〉。
【電子書】自覺、探索與開拓:少年小說論集
本書甲編為綜合評述,觀察兩岸少年小說發展、文學獎及選集的編纂;並探討抗日、校園與父子親情等題材的小說。乙編為作家作品論述,大陸方面,包括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張之路、廣州師範學院教授班馬、動物小說名家沈石溪,描述他們早期作品與創作歷程,並指出其作品特質;臺灣方面,選擇生態作家劉克襄、兒童文學名家李潼、陳素宜、王文華、林音因、王晶等人與作品,作為討論對象。 本書記錄了一九九二至二○○四年之間,我個人閱讀、筆記、思考與評論的過程,對於一個嘗試閱讀少年小說,或者準備提筆寫作的朋友而言,順著小說文本進入,分析作品情節、人物、主題與文筆風格,可以減少摸索時間,輕鬆地窺探兩岸少年小說的堂奧。
【電子書】童心‧夢想:兒童文學的想法
切入兒童文學閱讀的多元解讀面向,對於想了解兒童文學、欣賞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的人來說是具可讀性的一本書。我不是兒童文學的研究學者、理論家,但我愛兒童,愛文學,這兩個「愛」加在一起,我就是愛為兒童文學寫作的人;因而寫久了,我對兒童文學就有些想法,有想法我就會把它寫下來。收在這集子裡的文字,是我近二十年來累積的一部分。──林煥彰我的兒童文學的想法──自序《童心‧夢想》◎林煥彰 我曾經出過一本《拿什麼給下一代》,無非想說一些個人對兒童文學關懷的話,自問自己能為兒童、以及兒童文學能做些什麼?過去二三十年,我的確是參與台灣兒童文學界做了一些什麼,甚至對兩岸四地、東南亞華以及亞洲的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兒童文學做了交流,所以就陸陸續續寫了一些有關的想法;那些想法,整理部分成書之後,是1998年4月,由宜蘭縣文化局補助出版;而後這麼多年來,我雖然逐漸淡離兒童文學的圈圈,但為兒童寫作、閱讀的事,我仍然是沒有放開的,甚至還有機會跑得更遠更偏闢的地區,如金馬、澎湖等離島和國外去;尤其,2006年底離開職場之後,我自稱在「周遊列國」,走過的地方就更多了,總是希望能為兒童多做些什麼,希望我們的台灣兒童文學能有更好、更繁榮的發展。 我不是兒童文學的研究學者、理論家,但我愛兒童,愛文學,這兩個「愛」加在一起,我就是愛為兒童文學寫作的人;因而寫久了,我對兒童文學就有些想法,有想法我就會把它寫下來。收在這集子裡的文字,是我近二十年來累積的一部分,除【卷二】一篇〈現今童詩創作人才培育困境〉,是今年六月初,應國語日報紀念詩人楊喚逝世60周年的一個專刊寫的,其他都是屬於舊作,不一定對當前台灣兒童文學界能有什麼激發作用,但個人總認為台灣的兒童文學,仍然須要更加一把勁,希望有人能出來不斷大聲疾呼,喚起更多人的注意,進而付諸行動:能寫的人多寫,能出錢出力的人,多出錢出力…… 校完這本書的初稿之後,我才發現到,過去所寫的這類文字還算不少,收在這裡的,大約不到一半;尤其談論兒童詩部分,應該更多;而且,我還發現有很多篇章,忘了附註曾經在哪些刊物刊載過,感到很自責而又不應該!現在,我碰到眼睛出問題(黃斑病變),不得不放棄翻找原始剪報、補充加註,如有給讀者造成不便的,請讀者見諒。這本書就這樣,坦誠的和關愛台灣兒童文學的人士見面,誠懇期待大家指教,並由衷感謝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大力支持,讓它有機會以最佳的出版
【電子書】兒童文學新視界
《兒童文學新視界》是台灣兒童文學研究者立足本土、積極吸納歐美新知,努力與世界對話的活力展現。宛若卡洛爾筆下的愛麗絲,作者們漫遊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裡,張開好奇的眼睛,從圖畫書理論、都市空間概念、旅行與飲食文化研究、翻譯與國家主體性等議題,重新觀看兒童文學、反思兒童文學研究的過去與未來。本書集合了七篇兒童文學評論與一篇國外學者訪台演講稿,宛若一扇台灣兒童文學研究的陳列窗口。在新的視野之下,作者們透過文字演繹兒童文學研究的可能方向。楊麗中、劉鳳芯、黃惠玲的圖畫書討論,涵括台灣與西方作品,匯聚成為豐富的對話。古佳艷與吳玫瑛觀察少女小說與男童故事,說明跨文化的變遷與霸權論述對於性別形象塑造的力量。蔡欣純與賴維菁則以文化研究的立場,思考當代日常生活中,與兒童文學相關的食物與觀光消費現象。萊莫教授的訪台演講,以兒童文學的基本結構「在家∕離家∕返家」作為起點,說明彼得兔與哈利波特這類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背後不簡單。本書特色1.廣納國內外兒童文學研究者的精采論述,涵括台灣與西方作品,為兒童文學研究開啟更廣闊的視野。2.切入兒童文學閱讀的多元解讀面向,較以往研究更具可讀性,適切反映當代文化研究的繽紛風貌。
【電子書】掉進兔子洞
第一本結合經典童書介紹與英國旅遊的朝聖指南本書曾獲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第一本結合經典童書與英國旅遊的絕妙好書,是童書迷的朝聖指南。兒童文學創作者、閱讀推手、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帶你遊英國你知道嗎?夢遊仙境的愛麗絲其實真有其人,還差點嫁入英國王室;英國肯特郡梅森大廈中的庭園,正是柏娜女士寫下《祕密花園》的靈感來源;《快樂王子》是一向離經叛道的王爾德曾經說給稚子聽的床邊故事;可愛的小熊維尼竟然曾差點讓作者父子反目,甚至讓英國首相和紐約市長心生嫌隙;派丁頓熊的作者龐德原本是電視台的攝影師,就住在倫敦的派丁頓火車站附近……兒童文學創作者、閱讀推廣推手、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一一走訪這些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們的故居、童書中的場景,並介紹作家創作當時的背景及生前死後的軼聞趣事。從《愛麗絲夢遊仙境》、《祕密花園》、《快樂王子》,到《彼得潘》、《泰山王子》、《巧克力工廠的祕密》,以及「小兔彼得」、「小熊維尼」和「派丁頓熊」,除了讓讀者更進一步認識英國兒童文學外,還可以跟著書中的照片地圖,來一趟英國經典童書朝聖之旅!
【電子書】掉進兔子洞: 幸佳慧帶路,跟著經典童書遊英國
第一本結合經典童書介紹與英國旅遊的朝聖指南本書曾獲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第一本結合經典童書與英國旅遊的絕妙好書,是童書迷的朝聖指南。兒童文學創作者、閱讀推手、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帶你遊英國你知道嗎?夢遊仙境的愛麗絲其實真有其人,還差點嫁入英國王室;英國肯特郡梅森大廈中的庭園,正是柏娜女士寫下《祕密花園》的靈感來源;《快樂王子》是一向離經叛道的王爾德曾經說給稚子聽的床邊故事;可愛的小熊維尼竟然曾差點讓作者父子反目,甚至讓英國首相和紐約市長心生嫌隙;派丁頓熊的作者龐德原本是電視台的攝影師,就住在倫敦的派丁頓火車站附近……兒童文學創作者、閱讀推廣推手、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一一走訪這些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們的故居、童書中的場景,並介紹作家創作當時的背景及生前死後的軼聞趣事。從《愛麗絲夢遊仙境》、《祕密花園》、《快樂王子》,到《彼得潘》、《泰山王子》、《巧克力工廠的祕密》,以及「小兔彼得」、「小熊維尼」和「派丁頓熊」,除了讓讀者更進一步認識英國兒童文學外,還可以跟著書中的照片地圖,來一趟英國經典童書朝聖之旅!
【電子書】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探訪瑞典國寶級作家,永遠的林格倫
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 探訪瑞典國寶級作家,永遠的林格倫地位崇高、超越J.K.羅琳的 阿思緹.林格倫一本兼具兒童文學大師傳記與瑞典旅遊的著作!如果你認識英國創造引領本世紀風潮的「哈利波特」的J. K. 羅琳,或創造「黑暗元素」的菲利普.普曼,沒有道理不認識上世紀於瑞典創造了「長襪皮皮」的阿思緹.林格倫(Astrid Lindgren)。在台灣,林格倫一直沒有被適當的介紹,然而她在瑞典是個傳奇,在歐洲更是大受歡迎。她於1907年出生,活了94年。2007年,是她誕辰一百週年紀念,瑞典當局舉辦了相關活動,向他們的國寶致敬。林格倫的著作在全球有95國語言的譯本,總印刷單本數量超過一億四千五百萬本,把所有的她的書堆起來,超過艾菲爾鐵塔三百多座;把她的書排開,則整整繞地球五圈有餘。2002年,她在家中安詳去世,光是瑞典首都斯德葛爾摩上街哀悼的居民,就逾十萬人。作者實地走訪阿思緹成長的小鎮,在風雪中拜訪了一位又一位林格倫的親人、研究她著作的專家學者、出版她著作的總編輯,並在白雪皚皚的墓園中來回三小時尋找林格倫的墓……引領讀者接過林格倫一生對兒童、童書、瑞典、甚至人類的關懷與她種種付諸行動的那把熱火,閱讀林格倫精采傳奇的一生。書中並附有多幅林格倫的故居與小鎮景點實地照片、林格倫作品資料圖片,以及作者細膩解說,是朝聖經典兒童文學大師的必備之作。認識阿思緹.林格倫,從這本書開始!本書原名為《永遠的林格倫》,2012重新更改書名換封上市。阿思緹.林格倫簡介瑞典國寶級作家 阿思緹.林格倫瑞典童書作家,曾撰寫超過八十部繪本與青少年小說等作品,1940年代出版的【長襪皮皮】系列廣受喜愛。林格倫獲獎無數,作品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也改編成電影、電視節目與戲劇。2002年逝世後,瑞典政府以她的名字成立兒童文學大獎,紀念這位舉世聞名的國寶級作家,同時提供僅次於諾貝爾獎的高額獎金,鼓勵創作,備受國際矚目。
【電子書】兒童文學與閱讀
兒童文學向來與閱讀有密切關係,本書共收錄林文寶近年發表關於兒童文學與閱讀相關論述:〈從師院生必讀書目談起──師院生必讀書目〉、〈談讀書〉、〈排列組合與拼湊〉、〈語文與思維〉、〈敘述、敘事與故事〉、〈談閱讀〉、〈兒童‧文學與閱讀〉、〈兒童文學‧發展‧教育與閱讀〉、〈在兒童文學中成長〉、〈幼兒與閱讀〉等,共計十篇,透過不同面向,論述兒童文學與閱讀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