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
孩子是主人,尤其是愈小的,權力愈大,身價愈高;教育,不只在教知識,而是學習人生的功課;教養,是一種從容,一種細緻的琢磨!在維也納,父母和孩子,都能帶著笑容,慢慢來。【在維也納】教育的本質,不只在教孩子人學會操作什麼,而是要如何「體驗」生活。沒有成績單,只有 人生的功課,從小學習。幼稚園,只要好好玩就好。孩子在每個角落各自玩著,誰也沒去吵誰。允許不同的遊戲在同一時間進行,是一種從容,一種順性的發展,更是種尊重!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把要教孩子的事,不著痕跡的藏在遊戲間,透過極其自然、不造作的生活哲學氛圍,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這,就是人性的教育。女性最高一個月可領近台幣10萬的育嬰津貼;孩子出生後至兩歲半,每個月可享有台幣兩萬八千元的育兒津貼,之後每個月享有台幣六千元的教育補助津貼,一直到小孩十八歲。維也納,音樂之都;一個重視傳統、傳承及人文素養的國度。教育,一個困惑著世代台灣父母的問題;人的價值、尊嚴,該如何從小培育?何時能看到從容大度的台灣孩子在自我實踐的道路上自信邁進?何時能看到台灣的孩子在扶弱之際,同時對人性不公處,發出凜然之聲?台灣的孩子能不能擁有一種深沈的勇氣和慧眼,在芸芸眾生裡,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品?作者在本書中,分享了自己二十多年來在維也納,對於德式教育的所見所聞,藉生活化的例子,對照兩方觀念上的差異,以及台灣父母可以汲取他人優點之處;由人格養成延伸至文化觀察與社會價值觀的形成;希望提供國內父母、教育者深思,到底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打自心底為孩子設想」。
【電子書】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超強北一女生,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百年創校紀錄,刷新台灣史上紀錄!「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各大媒體追逐報導的梁旅珠,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在孩子愈小時,就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習慣,孩子會「放大」這些習慣,未來無可限量!媽媽:能夠跟世界各地來的精英住在一起,隨時隨地體驗文化衝擊,是一種享受。能夠跟一群很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是一種享受。知道學校裡有很多身為世界權威的教授,只要我發一封email求見,就會立刻撥空指導我,是一種享受。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多到讓學生覺得,不論怎麼選擇都有所損失,是一種奢侈。多睡一個小時,都會覺得可能錯過了學校生活的精采,或浪費了什麼,是一種幸福。(雖然我知道你一定會說,睡眠不足實在不是一種好現象!)──于珺(現在史丹佛大學就讀,2011年5月給媽媽的信)在北一女同學眼中,她是全才的「外星人」。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名,國中畢業以全校最高分考上北一女。高中被全校同學票選為台北市優良學生,北一女畢業領市長獎。她的書法獲獎無數,她還聽重金屬搖滾、跳街舞,創立投資理財社。更令人驚嘆的是,她不補習、不熬夜,小學五年級後,媽媽沒再看過一次她的考卷。她的自律、專注與時間管理,大人不見得做得到。「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是台灣父母最想問梁旅珠的問題。梁旅珠在這本書,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從女兒出生起,除了愛與安全感,她最嚴苛要求的是生活教育,而且完全沒有妥協空間。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價值觀。對梁旅珠而言,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當你將沃土整理好,無論你播灑什麼種子,都會美麗綻放,結出豐盈果實。於是,女兒讀小一、小二,她讓女兒藉著「寫字」養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小三時,她教女兒做計畫表及畫重點;小四,女兒記筆記;小五,女兒做複習表、訂目標……這些,完全事半功倍。至今,樂在學習的女兒,更是交出一張最令人激賞的成績單。 幼時打下的基礎教育造就出高于珺驚人的優秀,而背後的靈魂人物梁旅珠居功厥偉,但她所念茲在茲,除了「從小開始」、「先緊後鬆」、「想在前面」的教養哲學,她最想提醒父母,教養無法速成,沒有祕方,時間、耐心以及堅持,是最必要的付出。梁旅珠教養心法:◎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樣,是要下功夫花時間磨出來的。◎好習慣、觀念的養成很困難,要改掉壞觀念、習慣更困難,尤其是從小養成的最是根深蒂固,所以必須有計畫、有意識的「從小開始」。◎一旦對孩子訂定了規矩,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遵從。小孩子非常聰明,他們只要挑戰幾次成功,就清楚知道家裡哪幾個長輩的話可以不必理會。◎為孩子訂立紀律與規範,只要能經過深思、以愛出發,適度讓孩子吃點「苦頭」,並不會讓孩子「心靈受創」。◎孩子愈小,陪讀時間愈多。不過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協助孩子釐清讀書學習的目的並找出目標,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絕對比參考一百本K書技巧還有用。◎父母給得太多,對兒女其實是一種剝奪。梁旅珠的女兒/高于珺2010年北一女畢業,同年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在北一女同學眼中,她功課優異,又多才多藝,除了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的書法,從未間斷,獲獎無數外,她還會跳街舞、愛聽重金屬搖滾,更創立投資理財社,被同學稱為「外星人」。目前,她於史丹佛大學攻讀生物科技。
【電子書】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超強北一女生,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百年創校紀錄,刷新台灣史上紀錄!「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各大媒體追逐報導的梁旅珠,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在孩子愈小時,就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習慣,孩子會「放大」這些習慣,未來無可限量!媽媽:能夠跟世界各地來的精英住在一起,隨時隨地體驗文化衝擊,是一種享受。能夠跟一群很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是一種享受。知道學校裡有很多身為世界權威的教授,只要我發一封email求見,就會立刻撥空指導我,是一種享受。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多到讓學生覺得,不論怎麼選擇都有所損失,是一種奢侈。多睡一個小時,都會覺得可能錯過了學校生活的精采,或浪費了什麼,是一種幸福。(雖然我知道你一定會說,睡眠不足實在不是一種好現象!)──于珺(現在史丹佛大學就讀,2011年5月給媽媽的信)在北一女同學眼中,她是全才的「外星人」。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名,國中畢業以全校最高分考上北一女。高中被全校同學票選為台北市優良學生,北一女畢業領市長獎。她的書法獲獎無數,她還聽重金屬搖滾、跳街舞,創立投資理財社。更令人驚嘆的是,她不補習、不熬夜,小學五年級後,媽媽沒再看過一次她的考卷。她的自律、專注與時間管理,大人不見得做得到。「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是台灣父母最想問梁旅珠的問題。梁旅珠在這本書,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從女兒出生起,除了愛與安全感,她最嚴苛要求的是生活教育,而且完全沒有妥協空間。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價值觀。對梁旅珠而言,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當你將沃土整理好,無論你播灑什麼種子,都會美麗綻放,結出豐盈果實。於是,女兒讀小一、小二,她讓女兒藉著「寫字」養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小三時,她教女兒做計畫表及畫重點;小四,女兒記筆記;小五,女兒做複習表、訂目標……這些,完全事半功倍。至今,樂在學習的女兒,更是交出一張最令人激賞的成績單。 幼時打下的基礎教育造就出高于珺驚人的優秀,而背後的靈魂人物梁旅珠居功厥偉,但她所念茲在茲,除了「從小開始」、「先緊後鬆」、「想在前面」的教養哲學,她最想提醒父母,教養無法速成,沒有祕方,時間、耐心以及堅持,是最必要的付出。梁旅珠教養心法:◎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樣,是要下功夫花時間磨出來的。◎好習慣、觀念的養成很困難,要改掉壞觀念、習慣更困難,尤其是從小養成的最是根深蒂固,所以必須有計畫、有意識的「從小開始」。◎一旦對孩子訂定了規矩,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遵從。小孩子非常聰明,他們只要挑戰幾次成功,就清楚知道家裡哪幾個長輩的話可以不必理會。◎為孩子訂立紀律與規範,只要能經過深思、以愛出發,適度讓孩子吃點「苦頭」,並不會讓孩子「心靈受創」。◎孩子愈小,陪讀時間愈多。不過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協助孩子釐清讀書學習的目的並找出目標,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絕對比參考一百本K書技巧還有用。◎父母給得太多,對兒女其實是一種剝奪。梁旅珠的女兒/高于珺2010年北一女畢業,同年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在北一女同學眼中,她功課優異,又多才多藝,除了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的書法,從未間斷,獲獎無數外,她還會跳街舞、愛聽重金屬搖滾,更創立投資理財社,被同學稱為「外星人」。目前,她於史丹佛大學攻讀生物科技。
【電子書】碰恰恰說故事魔法
對我而言,親子溝通有兩種表達形式: 明晰表達需求與概念胖溝通。期待,需要透明而直接的表達,絕不摻雜價值評斷或拐彎抹角。這樣,孩子才可以有選擇的自由。而價值觀的傳遞,則需要胖溝通,這是一種透過鬆鬆的故事,將意念包含在裡面,讓孩子能用自己的認知結構吸收。例如:「孩子,我要你跟妹妹相親相愛。」或是:「孩子,我需要幫忙,現在請妳倒杯水給妹妹喝。」這是明晰的表達,清楚說明渴望或表達需求。我們來比較這個例子:「當哥哥的,就是要照顧妹妹。」這就是強制的信念,孩子選擇不幫忙時,會有心靈負擔。概念胖溝通則用在傳遞理念,理念清晰很重要,但理念如何讓與我們不同認知結構的孩子能吸收?這時候就需要加入胖胖鬆鬆的東西,所以,隱喻故事即因應此溝通需求而產生。概念胖溝通讓孩子在聆聽父母之後,用自己的方式重組空間。胖溝通,是指孩子吸收時,是被鼓舞而放鬆的,也就是,說出來的故事是正向的。概念胖溝通就是本書所要傳遞的內容與示範方法。使用本書,跟著模仿,無論是唸書上的故事給孩子聽,或是模仿書上的結構創作故事,你會發現,當你信任、回到自己的內在,說一個故事給孩子聽,會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孩子最喜歡這樣的趣味,聽一個好像與自己有關,又好像是別家英雄的故事。父母的故事無須精采萬分,只要有小小的趣味在裡面就可以了。 因為,父母特別為孩子說的故事的裡面,就有很多的愛!
【電子書】媽媽不必當超人
★ 超過180萬人氣、入圍2008年全球華人最佳親子部落格決選★ 最受歡迎的紐約瘋媽 第1本親子教養書洪蘭教授:一個故事要感人,它必須要真,這本書最感人的地方就是真。王文華老師:媽媽,是世上最難最累的工作,Jenny卻此找到自我實現的快樂。紐約瘋媽Jenny,一個紐約的家庭主婦,13歲時從台灣移民美國,因為懷第二胎時在家待產,親眼目睹大女兒目中無人、霸道橫行的行徑,震驚之餘,決定放棄事業,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從此展個與三個孩子鬥法的一連串精采篇章,每一個故事讀來溫馨又有趣。瘋媽不是教育專家,也沒有顯赫的學歷,只不過是個帶小孩帶到快瘋的家庭主婦,但每當遇到挫折、自我質疑時,她會用愛為前提來反醒一切,因為她認為,心中有愛的孩子,將來一定可以卓越穩當的成長。她更深刻體認到,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暫,如果不好好的把握,一轉眼,便會錯失了孩子最寶貴的黃金教育時期,她期許所有父母都應該在這個有效限期內,做最好的準備。紐約瘋媽Jenny Wang出生於基隆,在台灣的教育體制讀至國一,13歲時移民美國,在美國從7年級讀起。大學時主修國際貿易,副修哲學。在美國已經24年,一直居住於紐約。從14歲開始半工半讀,從沒間斷過。大學畢業後進入服裝業,27歲生了老大,30歲懷老二時,在一家孩童服裝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在家待產時,震驚於大女兒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的舉止,在失眠了好幾晚後,決定辭職在家當個家庭主婦。2006年9月16日開始在部落格中寫下第一篇文章,透過部落格,拉近了自己與台灣的距離,也讓自己的生命有了軌跡。部落格中記錄自己如何在中與西之間努力尋求平衡點來教育孩子,也記錄自己如何在照顧一家子的同時,不忘了自我的存在。部落格曾入圍2008年全球華人部落格年度最佳親子部落格決選。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crazy-mom
【電子書】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在愛裡相遇》蔡穎卿最新作品洪蘭教授 真誠推薦 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 我跟孩子說,夢是織出來的,要在時間裡握緊夢想的每一條絲線。 我也說:夢是一種抵達,路得一步步踏實地走。 那絲線、那步伐,可以在用心勤奮的工作裡找到織機與地圖。 成長獨立是一條長遠的路,當我們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那一刻起, 期待的就是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自己的生活。 然而,這個信念卻常常在受教育的途中迷失了方向, 我們或以為知識的灌輸一定可以轉化為日後的能力, 因此開始尋找捷徑與偏方,白白浪費掉生活中的許多教材。 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種健康、堅強的工作性格, 我從小就跟她們談工作;我期待教養是培育的工作,而非日後導正的功課。 ─蔡穎卿 一路培養孩子擁有好的工作能力與習慣,是多麼重要的長程目標。在本書中,蔡穎卿以「工作」為題,藉由工作中織夢的領悟及教養中的所見所思,獻上一份屬於自己的身教,陪伴我們一起思考與實踐,如何幫助孩子扎下責任的深根、豐實獨立的翅膀,進而養成解決人生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永遠擁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熱情。 全書的三個篇章,各代表著不同層次的體驗與省思。第一部分是蔡穎卿寫給父母與孩子的教養札記,透過各種生活故事,從工作觀、工作價值、工作技術到工作互動等面向,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責任感,做好奠基與扎根的功課;第二部分收錄女兒Abby的工作日記,以及蔡穎卿以母親身分提出的回應反思,呈現親子之間工作理念的傳遞交流,Abby的自我探索也等於是獨立精神的實際體現。第三部分則延伸至對年輕工作者的關懷,以蔡穎卿的經驗分享為開端,探索在工作中轉化心態、培養自我、磨練實力到圓夢創業的原則與想法,最後以年輕工作者的群像採訪為總結,鼓勵每個年輕的孩子掌穩自己的方向,朝真正的人生志趣穩步前進。 我想給孩子一些禮物,一些自己給得起,而她們一生可以受用的禮物。 這些工作的分享與討論,就是我的禮物— ◎教養不應該落在以愛為名的無盡擔憂中。如果能從生活小事的教導,讓信心慢慢在實作中奠基,放手的那一刻,我們的寬心,也會帶給孩子可以安全飛翔的自信。 ◎「學會」與「做完」是同等重要的功課。「學會」了還能耐心做下去,才會成就美好的結果。我們都了解,「懂」的人不一定能成為領導者;成就功效的是腳踏實地、堅持去「做」的人。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生活的保障,而是不因變動而永遠存在的能力。暴雨狂風跟晴光好日一樣重要,我不想只當孩子的撫慰者,只願自己不要忽略她值得欣賞的勇氣。 ◎「喜歡」是可以透過行動來培養的心態。在工作中,我用專心解決自己的害怕,用行動來克服討厭的心情。我也希望孩子能建立積極的想法:要手握「改變」的主權,不要當自己的敵人。 ◎要打開胸襟,從別人身上學習更好的工作習慣與要訣,也要靜下心來看自己。該欣賞的長處要記得給自己讚美,那是自信的根源;該檢視的地方更要坦誠,那是進步的過程。 ◎守護與培養的付出,攸關著我們未來的願景。一個社會的好,並不端賴於自己孩子的優秀,我們都要被別人的孩子服務。因此,愛年輕人、真心誠懇地提拔與教導他們,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任何人都會對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日久生厭;所以,在可能的條件裡運用自己的感官做調節,可以幫助生活的香味得以持續,至少,幫助我們維持好的味覺來品味生活。 ◎對於一件事設定比較高的目標,朝著一個可以更好的標準努力。在抵達終點的時候,因為曾經如此盡心盡力,所以就算結果不盡完美,也能對所有的成績感到坦然。 ◎安排時間,其實就是為一件工作訂下時間限制。限制時間幫助我們專心,而專心擴大了能力,使我們屏除一切無關的分心之務,更充分利用了各種感官的爆發力量。 ◎每次媽媽帶我做事的時候,她總是把我當成一個並肩分工的好伙伴。她對我最好的讚美,就是一再地交託重任給我,並且無論有多忙,都知道等我一下是使我能幹最好的機會。
【電子書】天使在唱歌
一位滿懷希望生下的寶貝,女兒卻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本書讓你看見一位家有重症患者的母親,如何不向命運低頭,帶著女兒和病魔一起奮戰的心路歷程。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如何用她的善良和貼心,讓身心俱疲的母親,看見愛,愛的力量治癒了母親所有的傷痛。
【電子書】在愛裡相遇
突破300萬人次瀏覽 蔡穎卿部落格精華結集【溫暖推薦】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心岱 作家、前時報出版副總編輯鄧美玲 親子教育工作者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紮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讓我們繼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活榜樣。自從出版《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以來,蔡穎卿從廚事與教養所結合、累積的個人經驗,就像千迴百轉的石頭,既能堅毅不移的承擔、更能釋放無限能量,她書寫著私體驗的軟文章,恰恰顛覆了一板一眼的理論課,而她的功夫就是「處處用心」。在這段期間,更大的張力展現在蔡穎卿的部落格上,她希望藉由這座花園,把生活的感受化為教養的分享;而突破300萬的瀏覽人次,彰顯出我們的社會對親子教養的關注指標,也像徵了許多媽媽渴求幫助的期許。在本書中,蔡穎卿將這個花園裡的動人文章整編出版,以期讓更多讀者來感受這裡所凝聚的愛、溫暖與養分,同時也將這幾年在工作、生活與教養上的更深刻體會融入其中——在「培養孩子」之前,父母更應該「培養自己」、做個「好大人」,將內在的自省化為切身的實作,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四個篇章的內容,從生活之愛、人格形塑、學習養成到作為父母的承擔與關懷,相繫在「內隱學習」的訴求中,逐一流露品德、儀禮、責任、表達、追求、價值觀等教養細節的真相與真理,鼓勵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讓自己成為提供美好訊息和語言的活榜樣;在充滿滋養與喜樂的親子之愛裡,與孩子同步前進。【做個好大人】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教育沒有時間上的「時髦」或「落伍」、也沒有「父嚴母慈」這種界分,真正的愛是與時俱存的。父母親能給孩子的,就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與愛,為他建立信心。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積累一項豐厚的生命財富。父母不要緊張,把眼光多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要常常只看到別人的孩子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差距,讓無謂的比較佔去你可以用來關心孩子的時間與情緒。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他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電子書】會哭的男人很可愛
強忍悲傷、佯裝成大男人也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鎮定效果,但若沒有及時給自己宣洩的管道,難保不會出現更具殺傷力的結果。會哭的男人不代表懦弱、沒有男子氣概;相反的,能夠好好地悲傷是有勇氣的表徵,代表一個人有能力正視自己的情感。向來只有少數的男人懂得如何悲傷,歡迎你加入他們的行列!
【電子書】親親我的媽咪
32開書本 針對特定主題撰寫 中英對照的健康語錄 搭配幽默童趣的插畫 附筆記頁,可書寫心得或贈言 母職都是一份必須全力以赴的工作,需要充沛的後援,以及源源不絕的勇氣、智慧與愛。書中為天下的媽媽提供善待自己的良方,讓為人母親的你仍然可以發現那份無可比擬的喜悅。
【電子書】親親我的寶貝
相信許多初為父母者都會同意,家有新生命,那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壞的時刻。書中提醒你要好好珍惜這段特殊光陰,並協助你應對最艱困的景況,從書中獲得如何寶貝嬰兒和自己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