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宋代儒宗歐陽修
歐陽先生名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四歲而孤全賴其母守節自誓,親教讀書為文。撫育誨勉,終成大器,報效國家,倚為棟樑。先生學問道德,偉大人格崇高思想,率皆繼承聖聖相傳之道統而發揚光大。其公忠體國之情操,濟世牖民的襟懷,識拔人才的器度,孝悌忠信的懇摯,在在顯示其有所不為、無我無私之大無畏精神,堪為現代有志之士的式範。全書材料豐富,雅俗共賞,將先生一生讀書、出仕、罷黜諸階段的波折沉浮,用流暢的筆法,寫出此近60萬字之鉅著,參考價值頗高。
【電子書】唐代民間借貸之研究
借貸是一個利弊參半,極具爭議性的歷史問題,本書自敦煌吐魯番文獻收集二百餘件契約,百餘件帳歷,並配合唐代的政令文書,其他相關史料與牒件,探討唐代的資金供需變化,政府與民間的融資管道,民眾的借貸因由、方式與身分特徵,並進而從債務的處理中,觀察公權力的執行能力與落實程度,是一部視角廣闊,論據紮實,足以反映社會底層的真實生活面,以及唐政府統治能力的專著。
【電子書】中國酒的秘密
觀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中國人的生活與酒的關係十分密切。 中國釀酒技術亦十分發達,因地大物博,使得先人運用不同的原料、研發釀造技術,而產出不少酒類,當然,有不少名酒佳釀備受讚美、聲名遠播,體現了酒的多元面貌。除人民的飲食之中少不了酒外,舉凡從出生、結婚、祭祀,甚至喪禮亦皆離不開酒。而中國悠久的文化之中,也與酒所發展的軌跡,形成互相映照的情形,於是中國擁有許多特有的飲酒習俗,甚至先人發明了許多有趣的酒令,使相聚飲酒時,更增添其中的趣味,豐富了酒文化。 此外,不少歷史發生的故事也都與酒有關,無論帝王將相、民俗人物或文人才子等等,因酒而喪國,或者藉酒而成事的故事頗多。關於酒的傳說,更是有趣,也為酒增添不少神秘色彩。當然因酒而發生的趣聞亦所在多有,流傳至今,也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
【電子書】鴉片戰爭的再認識
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一頁,帶來外交、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多方面的變遷,亦是歷史學家不斷思考、研究的課題。對香港來說,鴉片戰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自此以後,香港便成為了英國殖民地,直至1997年歸還中國為止,而香港亦由寂寂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遠東地區聲名顯赫的國際大都會。故此,香港學者對鴉片戰爭及其所引發的問題,都會較其他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現更大的興趣和更深的關注。本論集所選錄的文章主要來自1998年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次「林則徐、鴉片戰爭與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其中十一篇為香港學者的作品,而另外的兩篇則為台灣及大陸學者的近作。可以說,反映了中港台三地學者有關鴉片戰爭研究近期的一些新視野和新觀點。
【電子書】中國文化要義新編
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要義新編》為《思光學術論著新編》之第一種,以析論中國文化為課題,勞教授論述各種影響中國文化活動的價值觀念,從而展示中國文化精神的特性;並透過對此文化精神的掌握,來說明中國歷史中出現的生活態度、制度、習俗等現象的文化意義。 勞教授於描述、整理的工作之外,還提出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成就及缺陷的評估,同時對現代中國文化的困境和未發展的方向等問題作出討論。 作者簡介 勞思光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台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等職,現任台灣華梵學院講座教授。 著作:《康德知識論要義》、《解咒與立法》、《思光少年集》等約三十種。
【電子書】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本書是錢穆先生一九七八年以八四高齡重回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持“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首講的講稿。作者針對“五四”以來國人崇尚西學,四九年後更因為政治原因,致中國傳統文化遭到災劫。通過六次的演講,錢氏勾畫出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特徵,跟西方文化作相互比較,其中包括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人倫關係、政府的用人標準、中國人歷代追求的生活境界等。作者的用意是要使今日的中國人對自己文化傳統有一定的認識,於價值觀念上便會有所取捨,不致盲目追求西化。作者以博大精深的視野、古今中外的例證,並以講座形式的筆調寫成這本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文化不可多得的小冊子。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五冊:田獵〉
本書為《甲骨文通檢》田獵第五分冊,內容共分五部分:一、田獵動物種類;二、田獵手段與方法;三、田狩與祭祀;四、田獵術語;五、同版田獵地名。其中地名部分採取互見辦法,以便讀者綜覽檢索。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之外,凡海內外以及周原出土甲骨,所有已發表的甲骨卜辭均加收錄,作為一部工具書,對於古代田獵考古學有極大幫助。
【電子書】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
現代化是我們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真可以說是殫精竭思。但是,走過了這麼漫長的道路,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也不盡令人滿意,「為甚麼現代化這個目標對我們是這麼的艱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要瞭解這個問題,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我們要去探究構成現代世界的現代性究竟有些甚麼內容;另一方面,我們要對自己的傳統做一種智性的探究。在對兩者有了瞭解之後,然後將它們做比較,才能對這個問題提出比較有意義的答案。這種對文化反思的工作,是一種自我瞭解的工作,而現代化這個目標是一種自我超越,對個人及整個民族而言,只有通過自我瞭解,才有可能自我超越。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四冊:職官人物〉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三冊:天文氣象〉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
【電子書】中國托派史
本書以大量秘密保存的檔案資料,詳細敘述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特殊政派──「中國托派」,自一九二七年誕生至一九五二年在大陸上被取締的過程,描繪了一群青年知識分子為了信仰艱苦奮鬥的悲壯圖景。他們以自己奇特的 理論,既反國民黨的統治,又反共產黨的路線,因此在國共兩黨的夾擊下不斷分化,有的落荒而逃,有的投降變節,有的受盡囹圄之苦而不悔...;而他們與國民黨、共產黨、蔣經國及前蘇聯和第四國際的關係更是微妙。凡此 種種,使人讀來興趣盎然,回味無窮。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二冊:地名〉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
【電子書】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
作者從比較文化的宏觀角度分析中國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轉變;在討論近代文化的轉變時,他指出中國知識分子所面對的種種困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保守”抗拒“進步”,“傳統”抗衡“現代”。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一冊:先公、先王、先妣、貞人〉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