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Readmoo
【電子書】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40萬冊暢銷經典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40萬冊暢銷經典版)

李志綏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11/16 出版

【熱銷40萬冊歷史經典重現】 揭露毛澤東的性、政治、死亡和權謀內幕 & 近距觀察毛澤東第一手珍貴史料 毛澤東的生理與心理,和他的絕對權力交互影響,進而波及中國和世界。 本書以絕對第一手資料,披露毛澤東的政治與權謀,性與死亡。 & 這是有關毛(或許也是有關歷史上任何一位專制者)的著作中,最深刻入微的一本。——黎安友(美國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 & 李志綏自1954年被任命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後,便將平日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成日記。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興起抄家風,害怕受到牽連,李家將日記全數燒毀。1976年文革結束後,李志綏之妻催促他寫出之前的種種經歷。1994年10月,移居美國的李志綏透過蘭登書屋出版了《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由於書中敘述親眼所見的毛澤東其人其事,詳細披露了毛不光彩的真實面貌,因此引發中共高層震怒。 & 本書娓娓道來李志綏自1954年到1976年,擔任毛澤東私人醫生22年的親身經歷。從對毛澤東的臨終急救揭起序幕,毛死後,中南海內部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和宮廷政變就此展開。李志綏被下達遺體要永久保存的命令,在物資缺乏、技術落後的年代,其醫療小組想方設法在毛遺體上大動手腳、做盡實驗,只為讓毛遺體看似永保不死、供人瞻仰。李志綏在多方爭鬥下,屢次經歷生死一瞬。 & 李志綏也詳盡描述關於治療毛澤東身體和精神上的毛病,中晚年的生理與心理變化,毛的性生活與他對身邊人事物和國際局勢的態度,中南海內部鬥爭、宮廷性政治,以及中共決策高層的神祕內幕等。透過李醫生的親身觀察與記錄,以真摯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幕幕不可思議的荒謬劇,是了解毛澤東與共產黨前所未有的第一手珍貴史料。 & 除了深刻描繪毛澤東與其身邊人物的種種細節外,本書的另一主軸敘述李志綏對毛從由衷敬佩到徹底幻滅的轉變,他穿過密障走入毛澤東的真實生活,親眼目睹了毛澤東濫用權力玩弄人與事,性生活糜爛,並以宣傳口號捏造個人崇拜,尤其是他漠視政策的失敗,導致廣大人民的痛苦。李志綏直指,毛澤東幕前幕後的所作所為,正如中國封建時代的帝王。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國共內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國共內戰

時報文化 出版
2020/09/08 出版

【中華民國輸到只剩台灣,是因為蔣白失和造成?】 【蔣白失和是因為戰略不同造成?】 【按兵不動與電報逼宮是怎麼回事?以史料證據和謠言抹黑直球對決!】 & 錯綜複雜的民國史,透過作者的生花之筆,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是一部理解中華民國近代歷史的重量級佳作。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 &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在台北松江路自宅溘然長逝。七天後,蔣介石總統親臨致祭,面容哀肅,然而隔天,同樣是蔣介石,卻在日記裡批評白是「黨國敗壞內亂一大罪人」。親往致祭的隆重哀榮,對照日記中「黨國罪人」的尖刻批評,形成一個巨大矛盾的謎團:既然白崇禧是功勳昭著的元勳宿將,為何投閒置散之餘,當局竟命特務跟蹤監視?而如果白氏真是「黨國罪人」,為何不公布罪狀、明正典刑?蔣氏內心又為何對曾擔任他最高軍事幕僚的白如此痛恨? & 謎團遲遲未解開,而時間已來到二十一世紀。戎馬一生的白崇禧將軍,連同萬千衛國奮戰、壯烈犧牲的廣西健兒,在海峽兩岸各自的扭曲忽略、隱善揚惡之下,他們的事蹟幾乎要湮沒遺忘在時光的塵埃中。 &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要解開這個遺憾和謎團,同時要以政略戰略的高度,回答一個關係億萬人命運的大哉問: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 & 白崇禧一生可說是民國史的縮影。他親身參與民國的誕生,也經歷了民國在大陸的失敗。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毅然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引用他自己的話,便是「向歷史交代」。他在台灣度過十七年歲月,歸葬在台北六張犁回教公墓,中華民國的領土上。 白崇禧將軍一生的起伏與蔣介石總統息息相關,可以說蔣介石是影響他一生命運最關鍵的人物。自從一九二六年蔣介石力邀白崇禧出任北伐軍參謀長,兩人結識開始,一直到一九六六年白氏歸真台灣,長達四十年,蔣、白兩人之間恩怨分合,往往牽動大局,影響國家安危。 蔣、白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其實也就是中國歷代「雙雄不能並立,一山不容二虎」許多故事的翻版。北伐、抗戰以來,他們兩人在軍事戰略上漸趨分歧,最後在國共內戰時嚴重背道而馳,是國軍、國民黨政府的大不幸。 & 本書是白崇禧將軍之子──名作家白先勇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協力寫作而成。兩人網羅海內外龐大檔案、函件、文電、日記、回憶錄等史料,從蒙冤含垢處入手,與汙衊構陷交鋒,和傳說扭曲正面對決,帶著溫情與敬意,讓史料證據說話,從歷史的縱深、人子的視角,重現一代名將白崇禧的戰略思想與生平事功。 & 對於蔣、白四十年分合的重大爭議事件,如所謂「徐蚌會戰白崇禧按兵不動」、「兩封電報逼宮」等,本書均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辨析。《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不僅是一部民國軍事史、更是一部白先勇以人子身分,為先人發聲的「家史兼信史」。 & 中冊〈國共內戰〉從1946年國共東北之爭說起。這場「失去的勝利」,令蔣、白兩人晚年頓首跌足、嗟嘆不已。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是蔣肯定白的才幹,然而卻不讓其參與作戰決策,白以部長出陣大別山,對戰劉伯承、鄧小平。其後白崇禧助桂系李宗仁當選副總統,擊敗孫科,蔣白關係發生重大改變。蔣免去白國防部長,命其轉任華中剿總,襄樊保衛戰後白對蔣越級干涉指揮公開批評,徐蚌會戰兩人戰略看法分歧,白拒絕指揮,蔣將戰敗之因諉過於白拒絕領兵營救。國軍連番失利,民心動搖,白連發蔣「亥敬」、「亥全」電報,敦促向美尋求調停,一番以國為重的慷慨陳詞,被蔣解讀為桂系陰謀奪權,蔣白關係已無可彌補。林彪百萬大軍破關南下,白崇禧回戈一擊,在青樹坪大破四野,但西南保衛戰損失慘重,廣西雄軍覆滅,白崇禧毅然赴台,與中華民國共患難。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長城外的造反派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長城外的造反派

八旗文化 出版
2025/08/06 出版

內蒙古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親眼見證一場「種族滅絕」╳「政治滅絕」的時代悲劇名義上「自治」卻無法「自治」的內蒙古自治區★文革階級鬥爭/民族鬥爭──清洗蒙古人政治精英★定居者殖民主義──「洗人口」降低蒙古人比例★「中華民族共同體」神話──任何自主意圖都會被視為「分裂國家」在中國大躍進期間,數十萬名內地饑荒難民湧入內蒙古,本書的主角程鐵軍,也在1959年隨父親來到內蒙古。1966年中國陷入文化大革命,正值大學生年紀的程鐵軍也加入翻騰全中國政局的階級鬥爭熱潮,成為「造反派」紅衛兵的一員。本書以程鐵軍身為紅衛兵的親身回憶為基礎,配合寶力格及塞爾登兩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內蒙古所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不僅僅是全中國十年浩劫的一部分,更存在中共摧毀蒙古人自治能力、清洗蒙古人政治精英,迫使蒙古人永遠效忠國家的意圖。此外,本書提出的蒙古人例證,也可作為當代中國對待維吾爾人、西藏人,甚至香港人等民族(群體)的參考,了解中國為求鞏固政治穩定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神話,是如何將國家機器伸入邊疆地區。階級鬥爭還是民族賦權?文革期間傷亡慘重的蒙古族人根據官方統計與眾多學者研究,文革共造成1.6萬到30萬不等的蒙古族死亡,當時蒙古族的人口約莫有120萬,也就是說每千位蒙古族,就有13到250人死於文革,這比例明顯高於官方提出的全中國平均數字每千人有10人死亡。中共官方至今不僅沒有表達任何明確的歉意,也始終將這場「革命」定性為「階級鬥爭」,而漠視蒙古族爭取政治自決與文化自決的可能。從「種族滅絕」到「政治滅絕」的理解框架本書認為,文革時期內蒙古發生的針對蒙古族的大規模迫害與屠殺,雖然帶有明顯民族性質,但不宜簡單歸類為「種族滅絕」。本書提出「政治滅絕」一詞,強調這場暴力的真正目的是摧毀蒙古族的政治自主性與組織力量,而非消滅整個族群本身。放任漢族「洗人口」與定居者殖民主義透過檢視歷史脈絡,本書指出文革中針對蒙古族的壓迫延續了中國自清末以來的「定居者殖民主義」邏輯。漢族在內蒙古逐步獲得的地位與特權,讓他們得以施展國家機器迫害少數民族。據資料統計,蒙古族的人口占比從1800年的近50%,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18%,漢族則占到79%。「內蒙古自治區」已成為蒙古族名義上「自治」,卻無法「自治」的民族自治區。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西藏、內蒙古到新疆不斷編織的神話本書指出,自2017年以來中國在新疆推行的高壓政策,以及2020年開始內蒙古中止蒙古語教育,都是官方數十年來持續不斷控制、同化、甚至消滅少數民族自我認同的舉措。少數民族不再是享有領土、政治、文化、語言等憲法賦權的「民族」,而是變為須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族群」。因此,《長城外的造反》探討的內蒙古經驗,不僅是文革問題,不僅是歷史問題,更與今日中國的民族政策及國際人權議題密切相關。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的亞洲主義:東亞的共識還是戰爭催化劑?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的亞洲主義:東亞的共識還是戰爭催化劑?

史峻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5/06/01 出版

本書特色「亞洲主義」──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起點排外與猜忌、族群的分裂與統合、擴張與合作的矛盾交錯,交織成近代中國對亞洲的想像與實踐。今日的中國與亞洲,從未真正走出「亞洲主義」的影響。誰能領導亞洲?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當「國恥未雪,民生多艱」成為民族主義的核心語彙,一個「強國夢」將如何改寫亞洲的命運?又將為世界帶來何種未來?◎從「亞洲盟友」到「亞洲老大哥」──中國為何堅信自己該領導亞洲?當帝國崩潰、列強環伺,面對百年屈辱與國土喪失,中國知識分子在廢墟中尋求出路。他們從日本「脫亞入歐」後孕育出的「亞洲主義」中,看見東亞團結的可能,也嗅到了強權政治的野心,更將之作為亞洲對抗西方秩序的起點。隨著論述的引介與轉化,中國逐步從尊奉日本為亞洲盟主,轉向強調自身在區域中的主導角色,構築起一條從「尊日」到「打倒西方帝國主義」的思想脈絡。◎「國恥未雪,民生多艱」不只是歷史──更是今日中國的語言從引介日本論述到建構本土思想,中國知識界將儒家倫理、種族觀與現代民族主義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洲主義觀點。這套論述不僅回應當時的國際壓力,也反映了中國對區域角色的重新定位。從「東亞共榮」到「中國夢」,亞洲主義不再只是對抗西方的口號,而是融入中國思考主權、地緣政治與發展戰略的核心框架之中。◎今日的一帶一路,昨日的亞洲主義「亞洲主義」雖曾沉寂於歷史,但其核心理念已悄然重返當代中國的外交語言。從倡議「命運共同體」到強調協助發展中國家,中國正以新的語彙延續過去的思想脈絡。若要理解今日中國的區域構想與全球戰略,追溯這段思想的歷史源流將是關鍵一步。好評推薦•聯合推薦(依來函順序排列)東吳大學端木愷校長講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前校長 徐興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潘光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藍弘岳子迂的蠹酸齋搞什麼歷史? 看什麼電影!|XXY、金老ㄕPodcast「歷史下酒菜」主持人 | 溫蒂國際好評「在廿一世紀,我們若不考慮中國的崛起,就無法討論亞洲主義的未來。史峻的這本著作透過探究中國亞洲主義的系譜為此做出巨大的貢獻。本書譜寫了關於二戰前亞洲主義發展的傑出歷史,對於了解竹內好等學者意圖修正亞洲主義的嘗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今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敘事之所以復甦的原因。」──《中國研究》(The China Journal)「本書是第一本聚焦在中國思想家、作家、政治家構思的亞洲主義之專著。史峻的著作對我們理解廿世紀上半葉的中日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貢獻……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思想和政治史、中國跟日本,甚至是亞洲關係有興趣的讀者。」──《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史峻博士這本新書《中國的亞洲主義》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亞洲主義視為是當國際主義與『泛』運動(pan movements)成為全球趨勢下,中日知識分子之間對話的產物……作者成功完成了一項艱鉅的挑戰,相當持平地呈現了當時一場知識分子的運動──這場運動涉及了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上半葉許多知名政治家與知識分子,但其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牽連,在二戰結束後迅速遭到汙名化。」──《中國國際評論》(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75 特價41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血肉與外傷:戰時傳統醫藥的知識轉型與現實應對(一九三一-一九四五)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血肉與外傷:戰時傳統醫藥的知識轉型與現實應對(一九三一-一九四五)

皮國立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5/04/15 出版

「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要理解現代中醫的樣貌,就不能忽略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中醫界在面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廢醫」挑戰,和受戰爭環境限制的時代中,反而創造出充滿活力的一段歷史,它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一段科技史、醫療史。從易受忽略的邊緣處來書寫醫療史「中醫」和「外科」這兩個元素很少被放在一起,因為現在操持外科醫術的大部分是西醫,而外科也正是近百年來中醫界認為「最弱」的專科之一。在中醫學面臨全面挑戰的民國時期,那時的中醫們如何跨越新的知識領域,尋求突破來應對未知的現代化戰爭,這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本書的研究主軸為近代中醫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實他們可以在戰爭中處理外、傷科疾患,以治癒最難處理的感染、壞疽和斷肢,進而取得國家或民眾的信任。處於學科發展「邊緣」的中醫外、傷科,在那個時代究竟發揮什麼樣的懸壺濟亂世之功?皮國立教授該作品是當前極少數談及中醫運用於戰爭之中的醫療史,並且藉由當時的各種觀察,如報刊、檔案、文獻史料等內容,將中醫實際應用於戰爭的過程,鉅細靡遺的進行深入剖析,尤其皮教授擅長挖掘報刊史料,使得讀者可以藉由當時新聞記者的報導來認識與還原出當時代情境。讀者可以深入了解在戰爭時期的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挑戰,以及中醫與西醫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相互影響與結合。這對於當代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發。

7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血肉與外傷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血肉與外傷

皮國立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5/04/15 出版

「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要理解現代中醫的樣貌,就不能忽略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中醫界在面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廢醫」挑戰,和受戰爭環境限制的時代中,反而創造出充滿活力的一段歷史,它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一段科技史、醫療史。從易受忽略的邊緣處來書寫醫療史「中醫」和「外科」這兩個元素很少被放在一起,因為現在操持外科醫術的大部分是西醫,而外科也正是近百年來中醫界認為「最弱」的專科之一。在中醫學面臨全面挑戰的民國時期,那時的中醫們如何跨越新的知識領域,尋求突破來應對未知的現代化戰爭,這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本書的研究主軸為近代中醫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實他們可以在戰爭中處理外、傷科疾患,以治癒最難處理的感染、壞疽和斷肢,進而取得國家或民眾的信任。處於學科發展「邊緣」的中醫外、傷科,在那個時代究竟發揮什麼樣的懸壺濟亂世之功?皮國立教授該作品是當前極少數談及中醫運用於戰爭之中的醫療史,並且藉由當時的各種觀察,如報刊、檔案、文獻史料等內容,將中醫實際應用於戰爭的過程,鉅細靡遺的進行深入剖析,尤其皮教授擅長挖掘報刊史料,使得讀者可以藉由當時新聞記者的報導來認識與還原出當時代情境。讀者可以深入了解在戰爭時期的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挑戰,以及中醫與西醫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相互影響與結合。這對於當代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發。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近代史:戰火、變革與新生,揭示中國現代化的起源與歷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近代史:戰火、變革與新生,揭示中國現代化的起源與歷程

蔣廷黻  著
大旗 出版
2025/04/01 出版

【封面文案】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從思想變革到對外戰爭,探討近代中國的關鍵轉折,看見中國在動盪中如何與列強互動,塑造全新的現代中國。

7 特價3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長城抗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長城抗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姜克實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2/19 出版

宣傳是什麼?歷史事實又是什麼?在面臨外敵的當下,為了鼓舞民心士氣,宣傳是有必要的。但做為後世歷史研究者,則有必要對事實作釐清,留下真實的歷史,而不是在所謂「國家認同建構」的「民族記憶」大纛之下,誤謬流傳「歷史垃圾」。 本書是在發掘大量日軍原始檔案基礎上,對比國內戰史檔案,對1933年日軍熱河作戰(長城抗戰)進行的國際對比考證。曝露了第二十九軍喜峰口大刀隊殺敵紀錄的虛偽,釐正臺海兩岸戰史紀錄中的種種謬誤,並指出以政治宣傳取代歷史事實,將抗戰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手段的方法面弊病,是對今日已成為民族抵抗精神原點的長城抗戰史紀錄的顛覆性研究。 利用實證戰史研究,注重使用第一手原始資料,為了重新考證,澄清當今官方戰史紀錄中有重大爭議的歷史事實,可以做為利用戰史檔案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的新方法。

特價59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一):總司令部與軍區司令部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一):總司令部與軍區司令部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空軍總司令部直屬單位,短暫存在的第一聯隊,戡亂時期劃設責任區分的五個軍區,以及後期成立的海南空軍指揮部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王世籜、王名泰、王自信、王景常、王殿弼、向冠生、吳建萃、李學炎、李懷民、姚岳崙、胡莊如、胡肇棟、苑金函、孫仲華、徐煥昇、張寶華、陳御風、陳嘉尚、曾達池、楊桂生、楊鏸清、萬承烈、葉培英、葉禧年、葛振光、董明德、趙敦序、劉士傑、劉為城、劉烱光、歐陽駿、蔡名永、蔣翼輔、鄧志堅、鄧堤、謝明曦、羅英德、龔穎澄等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二):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二):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毋繩武、王光復、王育根、王延齡、申之麟、伍正弼、吳國棟、岑樹珊、李志剛、李湘濤、李礩、汪永昌、周兆麟、周樹林、林濟洋、姚兆元、洪奇偉、卿特生、徐華江、時光琳、張光蘊、張成業、張金輅、張銘鈺、郭作璋、陳衣凡、陳履元、陳鴻銓、麥谷登、舒鶴年、陽永光、黃荷笙、楊履祥、董啟恆、臧錫蘭、趙襄國、劉尊、潘承祜、蔡名永、鄭道滔、韓文虎等的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三):第五大隊、第六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三):第五大隊、第六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第五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設立時間不長的第六大隊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毋繩武、王健珍、王國南、王詔、史復新、任肇基、艾學芝、佟明波、吳達波、李華良、邢厭非、金安一、侯傑、高品芳、張之岡、張亞崗、張省三、張唐天、張培義、張維烈、張銘鈺、張濟民、曹世榮、梁同生、梁銑佑、梁德明、喬無遏、項世端、黃飛達、楊修倫、葉雲喬、賈文宣、廖廣甲、劉希瑞、鄭松亭、黎良、矯捷、韓文虎、藍寶田、羅輔傑、顧兆祥等的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四):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第十二中隊及其他單位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四):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第十二中隊及其他單位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空運部隊――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照相偵察部隊――第十二中隊,以及其他後勤機關、地面部隊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內有幾位陸軍軍官)回憶。收錄丁叔雲、尹世銳、毛尚貞、王樹法、王龍德、宋樹中、李廷凱、李品三、汪治隆、汪復強、周一塵、周伯源、林冠群、祁孝賓、金如仁、唐連傑、夏純凱、時光琳、烏鉞、翁克傑、張光明、張金詔、張星源、張雪清、張彰、張鳳瑞、章長庚、陳大科、陳恩偉、陳景祜、傅濟華、曾叔倫、黃鵠、楊茲祺、楊履祥、葛振光、雷輯五、趙經煥、劉秉宇、歐陽壽、蔣紹禹、蕭強、鍾容昭、羅中揚、譚達光、譚鵬等的作戰回憶。並附空軍總司令部第二署所編纂的「空軍戡亂簡史」。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三)第五大隊、第六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三)第五大隊、第六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第五大隊、第八大隊、第十一大隊、設立時間不長的第六大隊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毋繩武、王健珍、王國南、王詔、史復新、任肇基、艾學芝、佟明波、吳達波、李華良、邢厭非、金安一、侯傑、高品芳、張之岡、張亞崗、張省三、張唐天、張培義、張維烈、張銘鈺、張濟民、曹世榮、梁同生、梁銑佑、梁德明、喬無遏、項世端、黃飛達、楊修倫、葉雲喬、賈文宣、廖廣甲、劉希瑞、鄭松亭、黎良、矯捷、韓文虎、藍寶田、羅輔傑、顧兆祥等的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二)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二)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四大隊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毋繩武、王光復、王育根、王延齡、申之麟、伍正弼、吳國棟、岑樹珊、李志剛、李湘濤、李礩、汪永昌、周兆麟、周樹林、林濟洋、姚兆元、洪奇偉、卿特生、徐華江、時光琳、張光蘊、張成業、張金輅、張銘鈺、郭作璋、陳衣凡、陳履元、陳鴻銓、麥谷登、舒鶴年、陽永光、黃荷笙、楊履祥、董啟恆、臧錫蘭、趙襄國、劉尊、潘承祜、蔡名永、鄭道滔、韓文虎等的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一)總司令部與軍區司令部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一)總司令部與軍區司令部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空軍總司令部直屬單位,短暫存在的第一聯隊,戡亂時期劃設責任區分的五個軍區,以及後期成立的海南空軍指揮部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回憶。收錄王世籜、王名泰、王自信、王景常、王殿弼、向冠生、吳建萃、李學炎、李懷民、姚岳崙、胡莊如、胡肇棟、苑金函、孫仲華、徐煥昇、張寶華、陳御風、陳嘉尚、曾達池、楊桂生、楊鏸清、萬承烈、葉培英、葉禧年、葛振光、董明德、趙敦序、劉士傑、劉為城、劉烱光、歐陽駿、蔡名永、蔣翼輔、鄧志堅、鄧堤、謝明曦、羅英德、龔穎澄等作戰回憶。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四)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第十二中隊及其他單位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四)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第十二中隊及其他單位

民國歷史 出版
2025/01/22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何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包含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空軍戡亂回憶錄》共四冊,以單位區分,呈現抗戰勝利,空軍飛行單位整編為八個大隊又一個中隊之後,空軍軍官的戡亂作戰情形。本冊收錄部分為任職於空運部隊――第十大隊、第二十大隊,照相偵察部隊――第十二中隊,以及其他後勤機關、地面部隊等單位的空軍軍官(內有幾位陸軍軍官)回憶。收錄丁叔雲、尹世銳、毛尚貞、王樹法、王龍德、宋樹中、李廷凱、李品三、汪治隆、汪復強、周一塵、周伯源、林冠群、祁孝賓、金如仁、唐連傑、夏純凱、時光琳、烏鉞、翁克傑、張光明、張金詔、張星源、張雪清、張彰、張鳳瑞、章長庚、陳大科、陳恩偉、陳景祜、傅濟華、曾叔倫、黃鵠、楊茲祺、楊履祥、葛振光、雷輯五、趙經煥、劉秉宇、歐陽壽、蔣紹禹、蕭強、鍾容昭、羅中揚、譚達光、譚鵬等的作戰回憶。並附空軍總司令部第二署所編纂的「空軍戡亂簡史」。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8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中國現代性的黎明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現代性的黎明

楊儒賓  著
聯經 出版
2025/01/02 出版

中國進入現代,碰到西方文明引發的全球性現代化浪潮,即有現代化轉型的問題,政治現代化是整體現代化方案的重要一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成立的中華民國受到十八世紀歐美現代思潮影響甚大,但這個突破帝制中國兩千年的新國體實乃建立在中西兩種現代性思潮混合的基礎上,雙源匯流而成。締造民國的兩大領袖孫中山與梁啟超持的都是中西混合現代性的立場。本書是《思考中華民國》的先行著作,「中國現代性的黎明」意指中華民國體制所凝聚的中國現代性有傳統文化的養分。本書主張宋明理學,尤其從陽明學到十七、八世紀之交的道體論儒學,它們提供了中國現代民主政治基礎的有力因素:道統與政統分權並具指導地位的架構;良知作為人人皆有的政治主體之基礎;文學思潮植基於兼具個性解放與倫理內涵的情教上;三教論倡導儒教與其他宗教共存共榮。這些現代化議題的前身不見得能「開出」現代的民主政治,這片土地吸收了新的思想。隨著西方現代化思潮的傳入,這些中華文化傳統的元素被喚醒,並與新的思想交匯融合,進一步增強了二十世紀以後中國現代性的發展。兩股思潮匯聚,彼此轉化,終於形成嶄新中華文明之政治體制。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緬北之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緬北之戰

黃仁宇  著
聯經 出版
2025/01/02 出版

軍人的生活像一團夢,整個人生的生命又何嘗不像一團夢!戰地記者的第一手報導,黃仁宇寫作的初始之書。1942年,日本軍占領了英屬緬甸,對中國戰場產生嚴重影響。孫立人率領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在印度重整後,改組為新一軍投入緬甸戰場。黃仁宇,這位日後成為著名史家的年輕軍官,也隨軍參戰,並以戰地記者的身分寫下了十餘篇文章,投書於《大公報》。這些戰地紀實後來集結成本書《緬北之戰》,成為黃仁宇書寫生涯的起點。作為一部戰地報導,本書充分展現了黃仁宇出色的書寫技巧。書中情節高潮迭起、人物鮮活生動,更融入了作者的感懷與思想。除了戰事本身,更記述了士兵個人的意志和遭遇,戰爭不只是平面的死傷和勝負數字,而是具體到每個士兵在戰場上的命運,在戰場上倒下的士兵,身旁散落的隨身物品,可能象徵他原有的理想、家人和平靜的生活。勝利的激昂和傷亡的殘酷並存,如實的體現在黃仁宇的筆下。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一窺黃仁宇備受讚譽的歷史寫作風格雛形。戰爭不僅深刻影響了他的價值觀,也成為他後來提出大歷史觀的重要基礎。這本書既是研究緬北戰爭的寶貴一手史料,也是理解黃仁宇一生及其思想的重要作品。▍【聯經出版.黃仁宇文集】《萬曆十五年:一個無關緊要的年分》《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明代的漕運,1368-1644》《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放寬歷史的視界》《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關係千萬重》《大歷史不會萎縮》《黃仁宇的大歷史觀》《緬北之戰》《長沙白茉莉》《汴京殘夢》《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鍾延麟  著
聯經 出版
2024/12/19 出版

彭真是橫跨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時代的中共要員。彭真早於延安時就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圈,在1949年中共取得勝利至「文化大革命」以前,身兼多項要職、權傾一時;「文革」後也以黨國大老身分繼續問政。彭真不但在當代中國的歷史、政治發展上扮演要角,他對現今中國大陸的法律與制度造成的龐然影響,也仍清晰可辨。西方的中國研究基於派系政治分析,認定彭真是劉少奇的頭號大將,隨其一道抵制、抗衡毛澤東,因而遭之用計接連打倒,如此也是對「文革」起源的流行解釋。中共官方則將彭真定位為:信從領袖但不懼堅持原則而遭難,力推國家法制發展而居功厥偉,更譽之為「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本書基於大量史料的嚴謹分析指出:彭真藉由整風機制與方法,打造與維護毛澤東的最高領袖地位;緊隨毛氏旨意,對法制建設之路淺嘗則止,反而助之形塑固化「以言代法」局面,並擇定群眾運動作為治國主要方式;在中央和北京市戮力推行毛氏愈趨激進的重大決策、運動和政策。1964年《人民日報》將彭真列入「毛主席的親密戰友」,乃實至名歸,絕非枉稱。不料未及兩年,毛澤東出於欲另闢新徑的政治需要,再加上彭真本身舉措的不無可議,竟引發毛氏對之嚴厲批鬥,進而成為其發動「文革」的主要事由。本書既是一本顛覆成說、創新突破的彭真政治傳記,同時也是一部具有相當新意的中共歷史論述,包括:有助認識彭真深度與聞的早期重大事件如延安整風、東北爭論;細膩重建中共建政後在訴諸群眾運動與經由法制正常管理之間搖擺、拉扯,終而步上「文革」的政治歷程;益於檢視中共政法、經濟、統戰、對外關係、首都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摸索和得失,並生動重現一批中共要人的群像。最後,本書對探索中共「改革開放」初期歷史,如「元老政治」、再建法制,提供一個重要的基點;並用寬廣的視野,增進了解中國法制曲折發展和別具特色的歷史緣由,這在中共1954年頒布首部憲法70週年之際,亦有一定的反思意義。

特價66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蔣介石的人才庫與近代中國的命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蔣介石的人才庫與近代中國的命運

張瑞德  著 、馮啟宏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4/11/01 出版

打破蔣介石一人獨攬的刻板印象,究竟他多麼重視人才智囊的存在?他是如何延攬、培養及運用各類人才,而這些人才又如何影響近代中國的命運,讓我們一同剖析這位軍事強人的人才庫。蔣介石為軍人出身,和知識界素無淵源,北伐成功統一全國後,百廢待舉,常有人才不足之歎。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陸續成立一些智囊機構,延攬大批青壯年學者專家為其出謀獻策,不僅使得政權基礎得以擴大,蔣介石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有所提升。由蔣介石直接掌控的這些智囊機構,在沒有內憂外患的安定環境下,尚可規劃若干建設方案,並逐步付諸施行,但是當這批具有使命感、較無官僚氣息、重視科學決策、實事求是不重意識形態的學者專家一旦外放至正式行政體系後,則表現不一。一般說來,在文教、外交或是與其所學相關的領域,較易有突出的表現;如果在其他領域,則表現得未必即優於一般的官僚,主要原因在於歷練和政治手腕均有所者不足;至於對付中共,則遠非這批學者專家所能勝任。更有進者,這些智囊機構由於為蔣介石所直接掌控,才得以擁有較高的效率和效能,因此其成功經驗並無法複製於一般行政體系,反而破壞了正常體制的運作,造成黨政機構效率的低落和疏離感,更助長了學而優則仕和過分迷信「科學管理」的風氣,其流弊直至今日仍未見稍息。蔣介石除了設置智囊機構延攬專家學者外,另在黨內設置中央訓練團及各種訓練班隊,在侍從室內設置人事處,專司人才庫的建檔、選訓、考核的分發運用。不過幹部訓練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心思想,成效有限;派系的掣肘,則使得人才庫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和國民黨以黨領政的理念大異其趣。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本書不僅挑戰學界既有的幾種研究典範,為民國政治史和學術文化史提供另一種觀察視角,政商界人士和關心歷史未來走向的一般讀者,也可從書中獲得靈感和借鏡。推薦語張瑞德、馮啟宏二先生近日以《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書稿見示,讀之大有所獲。有關蔣介石的研究,專書和論文不知凡幾,研究蔣介石如何網羅人才、如何訓練人才者,前此的研究尚很片面,本書的研究則相當全面。——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兩位作者無意為蔣中正是好人還是壞人繼續爭論,而是透過實證研究,探討蔣中正在1931年九一八國難後下野,針對手下沒有幾個可引為臂助的文武人才,力求有以匡正,於是從識拔、培養、訓練和考核人才來彌補遺憾。——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是一種藝術,說蔣介石會「玩政治」,並非不敬之語。近年有越來越多人對蔣介石的批評有趨好之勢,原因之一是他用人有一套。兩位作者是近現代史的方家,道出了蔣介石養士的「祕笈」和用人的「祕辛」,很值得一讀。——呂芳上/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本書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針對蔣介石在人才方面的政策,敘述他如何建立幕僚機構,如何贊助學人,如何建立幹部訓練的制度,以及如何以「人事資料庫」來管理考核人才。本書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加上多角度的分析,使我們對蔣介石的性格與領導統御,國民黨政權的性質,國共的比較,乃至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等課題有進一步的認識。我相信讀者一定和我一樣,會在閱讀這一本佳作之中得到許多啟示。——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特聘研究員本書是一本以「用人」為主軸,探討蔣介石治理國家成敗根源的學術著作。透過本書可以理解蔣介石領導的局限性,以及國民黨何以失掉政權。——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過去美國大使詹森(Y. F. Johnson)對蔣介石的觀察︰『蔣介石目光動人,但對人從不信任,各事親勞,所以沒有朋友。』本書以史料為基礎,觀察到蔣介石重視制度、重視專業、重視部屬的德行與忠誠,從成敗史觀言,或許蔣介石的學校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從長遠的人才培育而言,仍有其時代意義。——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蔣介石能統治中國近二十年,其智囊團之影響居功至偉。只可惜成也體制,敗也體制,俯瞰智囊團之興衰,有如暮鼓晨鐘,教人驚醒。——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由於時代的複雜因素,讓蔣介石的功過難以一言以蔽之,然而透過本書,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這位時代人物。——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75 特價5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二)奮戰長江與關閉口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二)奮戰長江與關閉口岸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一)抗戰勝利後至1948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一)抗戰勝利後至1948年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四)沿海島嶼爭奪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四)沿海島嶼爭奪戰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三)海南保衛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三)海南保衛戰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三):海南保衛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三):海南保衛戰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四):沿海島嶼爭奪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四):沿海島嶼爭奪戰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一):抗戰勝利後至1948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一):抗戰勝利後至1948年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二):奮戰長江與關閉口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海軍戡亂回憶錄(二):奮戰長江與關閉口岸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28 出版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國共戰爭期間,國軍為什麼在1949年遭逢空前未有的挫敗,是許多人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包括國軍高層自己。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灣,國軍高層生聚教訓,等待反攻大陸的時機,眾人亦不免回眸過去的慘痛經歷。 我們從《蔣中正日記》當中,便可看到1950 年代反攻計畫的擬訂與推動,除了在軍備上須做充足準備,亦須反省戡亂作戰期間的諸般作為。 因此,在1957年,政府當局曾組織較大規模的檢討工作,由全軍上下針對戡亂時期的作戰經過,撰寫個人心得報告,內容包括當時戰役的準備情形、發生經過、國軍與共軍的優缺點等,作為反攻計畫的參考。 這些心得報告,自高階將領至基層士官兵皆有,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所能觀察到的面向,與戰後的檢討,各有不同的價值。 本套書《海軍戡亂回憶錄》,共分四冊,以戰役或事件分類,呈現抗戰勝利後,赴美接收八艦於1946 年歸國加入作戰以來,至1954年大陳列島特種任務艦隊的海戰,九年之間海軍軍官的戡亂作戰回憶。收錄人物有:尹秀榮、方子繩、王天池、王雨山、王恩華、王鴻聲、白樹綿、伍時烱、安國祥、何相宸、何恩廷、呂狄亞、宋鍔、李純成、李連墀、李敦謙、李樹春、沈慎修、阮成章、周槐文、周謹江、林鴻炳、邱仲明、侯尚文、侯秉忠、姜飛龍、胡嘉恆、范辛望、孫文全、孫甦、徐集霖、桂光誠、桂宗炎、馬年楨、馬焱衡、高舉、崔之道、康肇祥、張仁耀、張苗禾、張殿九、敖維駒、曹元中、梁序昭、郭勳景、陳仕傑、陳再晨、陳安華、陳志文、陳東海、陳振夫、陳振民、陳清生、陳紹平、陶滌亞、陸亞傑、景立承、馮啟聰、黃光朔、黃克榮、黃崇仁、黃紹容、黃揭掀、楊汝聰、楊松泉、楊鴻庥、葉伯秋、董沐曾、鄒堅、鄒新命、雍成學、趙剛、趙梅卿、齊鴻章、劉征、劉殿章、劉廣凱、劉德凱、蔣豪達、蔣錫山、黎士榮、錢詩麒、儲文思、謝克武、謝祝年、韓國華、聶長孚、魏濟民、關鏞、蘇紹業等 惟1957年距離作戰已過多年,人物、時間、地點、戰鬥過程等回憶難免有誤,同一場戰役的觀察結果也可能與他人不同,建議讀者仍可參酌其他史料、回憶錄,以取得對戰役的全盤瞭解。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馬歇爾將軍使華記:中美關係史的批判性研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馬歇爾將軍使華記:中美關係史的批判性研究

郭聖銘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14 出版

郭聖銘,又名郭節述,是一位外交官,1944年底調派駐美國紐奧良擔任副領事。 本書約略寫就於1950年,是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動盪局勢的所見所思。   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中後期,曾陸續派赴遣各種人員赴美,包括外交官、留學生、軍官等。這些留置海外的中國人,在戰爭結束,以及1949年中共建政後,或留在美國,或來到臺灣,或回到中國大陸。郭聖銘先生,即選擇了回到中國大陸。針對1949 年的「離散」,一般都將目光聚焦在東亞地區,特別是兩岸三地的人口移動,然而在歐美等世界其他地區的中國人,同樣也面臨著留下或者回歸,回歸又該回到何處的抉擇。這是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走上的不同道路。   當國共之間的戰爭越演愈烈,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特使馬歇爾將軍前往中國調解時,郭聖銘先生人在美國,致力於對美外交。同時,他也透過外交部傳遞的電文、資料,以及美國的報紙、著作等,了解當時的局勢,以及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   郭聖銘先生的觀點,雖然不能代表當時在美的全體外交人員,但從書中的內容,不難理解他選擇回歸北京政權的理由。我們也不能漠視、忽略中共建政後,有一批外交人員選擇北京政權的事實。   本書由中美關係的開頭說起,間及中蘇關係、二戰糾葛(史迪威事件)、馬歇爾使華、蘇軍在東北、政治協商會議、戡亂(內戰)問題等,可說是時人對時事的看法與評價。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馬歇爾將軍使華記:中美關係史的批判性研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馬歇爾將軍使華記:中美關係史的批判性研究

郭聖銘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8/14 出版

郭聖銘,又名郭節述,是一位外交官,1944年底調派駐美國紐奧良擔任副領事。 本書約略寫就於1950年,是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動盪局勢的所見所思。   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中後期,曾陸續派赴遣各種人員赴美,包括外交官、留學生、軍官等。這些留置海外的中國人,在戰爭結束,以及1949年中共建政後,或留在美國,或來到臺灣,或回到中國大陸。郭聖銘先生,即選擇了回到中國大陸。針對1949 年的「離散」,一般都將目光聚焦在東亞地區,特別是兩岸三地的人口移動,然而在歐美等世界其他地區的中國人,同樣也面臨著留下或者回歸,回歸又該回到何處的抉擇。這是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走上的不同道路。   當國共之間的戰爭越演愈烈,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特使馬歇爾將軍前往中國調解時,郭聖銘先生人在美國,致力於對美外交。同時,他也透過外交部傳遞的電文、資料,以及美國的報紙、著作等,了解當時的局勢,以及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   郭聖銘先生的觀點,雖然不能代表當時在美的全體外交人員,但從書中的內容,不難理解他選擇回歸北京政權的理由。我們也不能漠視、忽略中共建政後,有一批外交人員選擇北京政權的事實。   本書由中美關係的開頭說起,間及中蘇關係、二戰糾葛(史迪威事件)、馬歇爾使華、蘇軍在東北、政治協商會議、戡亂(內戰)問題等,可說是時人對時事的看法與評價。

特價3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家事國事天下事:杜月笙「恆社」風雲人物章榮初三代人一百年的回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家事國事天下事:杜月笙「恆社」風雲人物章榮初三代人一百年的回憶

章濟塘  著
青森文化 出版
2024/07/12 出版

★ 這個家庭的故事,是中國二十世紀一個縮影! & 英資企業欺壓、日本侵略者逼害、國民黨官僚敲詐,從農村到大上海,從學徒到大老闆,你所不知道的上海資本家故事。 & 此書講述二十世紀的中國,一個資本家族由零開始學習經商,白手興家的發跡史,由筆者章濟塘的祖父章榮初為起點,看三代人的百年故事。 & 1918年的冬日,章榮初離鄉到上海,開展他的學徒生涯。後來拜師「上海大亨」杜月笙,成為「恆社」常務理事。撐過上海淪陷,也捱過了日本侵華,一生縱橫商場,家族三代人,在中國商界留下足印。 & 一切由1918年冬日開始。黃浦江上,朝陽初升照高樓,章榮初(1901-1972),出生在浙江吳興鄉村,隨同鄉人乘內河小火輪到上海,東方第一大都市學生意。章榮初於1924年上海發跡,三十年代起,其企業成為上海十大紗廠之一。1933年拜師「上海大亨」杜月笙,成為「恆社」常務理事。一生縱橫商場,歷經三起三落,撐過上海淪陷,也捱過了日本侵華,在1947年赴台灣投資,恰逢「228」事件,鎩羽而歸,1948年出走香港,被「統戰」攜資返回上海,經三五反、反右、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1972年病逝。 & 章榮初長子章志鴻(1924-2008),出生浙江家鄉,畢業於上海著名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1947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放棄博士學業歸國,文革遭受打擊,文革後任上海市機電局副局長,上海市政協委員,1984年派駐香港,任上海實業公司(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1990年退休移居美國。 & 章榮初長孫章濟塘,1963年中學畢業正值階級鬥爭高潮,被安排到新疆農場工作,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監督勞動九年,1981年移居香港。 & 這個家庭的故事,是中國二十世紀一個縮影。本書二十五篇文章,是作者2010-2020年間發表於內地報章雜誌,集成本書時作了文字整理。 & 本書特色 & ● 一份份當年因文革而無法面世的初稿,收錄昔日珍貴留影,還原這一百年中國私營企業家走過的路。 & ● 作者遍尋資料館,翻閱祖父的回憶錄,在茫茫書海中收集歷史碎片,那些上世紀大動盪時代的記憶,沉積在一張張舊照片中,記敍一個上海企業家三代的百年生活軌跡,側寫歷史的另一面,英資企業欺壓、日本侵略者逼害、國民黨官僚敲詐,從農村到大上海,從學徒到大老闆,你所不知道的上海資本家故事。 &

7 特價30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

楊治宜  著
聯經 出版
2024/07/11 出版

汪精衛——中國現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在過往的懲罰性史觀下,他是國賊、叛徒、民族敗類;他憑藉詩歌構成某種「反記憶」,對抗著正史對他的審判……一個滿懷理想的青年才俊,身處一個比當今更黑暗的時代他面對政治困局所做的選擇,讓自己永世背負罵名重新認識汪精衛,也重新認識民國史用創造性的眾聲喧嘩,拓寬對汪氏詩歌記憶的解讀汪精衛——詩人與政治人物,愛國者或叛國賊,作為一位「歷史的失敗者」,他的故事從未被妥善地講述過,更不用說深刻的探究。其傳記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為這與一場持續的文化記憶戰爭有關:今天的中國大陸禁止任何關於戰時合作政權的公正學術研究,尤其以汪精衛為最。在這個關於二戰的記憶正在從「活著的記憶」中消逝,並轉變為「歷史的記憶」的關鍵時刻,這種知識上的封鎖,無疑會影響中國對二戰自身角色的記憶。在《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中,作者楊治宜將不同的方法論融合成一場成果豐碩的對話,包括細緻的詩詞詮釋。楊治宜認為,作為私人聲音的公開表演,汪精衛的抒情詩在建構他的政治身分上扮演了核心角色,而且深刻影響了大眾對他的身後記憶。援引中國大陸、臺灣、日本、美國、法國與德國的檔案,以及回憶錄、歷史期刊、報紙、訪談與其他學術作品,本書是第一本以批判的角度與帶有同情心的客觀立場,來探究汪精衛政治、文學與個人生活的傳記。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工業合作運動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工業合作運動史

菊池一隆  著
秀威出版 出版
2024/05/24 出版

「工合到農村去!」「萬人為一人,一人為萬人!」「改造農村,抵抗日軍!」世界工合運動紛紛失敗,中國的工業合作運動卻在抗日戰爭時期大獲成功!源於基督教運動,1930年代與中國第三勢力合流,聯合了國共兩黨形成抗日工業生產運動的「中國工業合作運動」(CIC),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有效促使歐美各國開始關注日本侵略亞洲的問題,國際委員會及各國的促進社於世界各地宣傳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意義,以及工合運動支撐長期抗戰的重要作用,並開展募捐活動,發展工合社,對難民提供生產性救濟、技術訓練、教育研究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其結果,工合運動成為海外支援中國的有效途徑之一,形成了抗日陣線,可以說:「工合運動對中國抗戰的最大貢獻之一,便是吸引了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本書作者菊池一隆蒐羅大量史料檔案,親訪路易・艾黎、盧廣綿,並徵得韋爾斯(海倫.福斯特)、梁士純、秦柳方、千家駒、梁漱溟、楊堅白及當時社員與見習工等運動親歷者之一手敘述,分區細論西北、川康、湖南、廣西、雲南及中共地區的工合運動發展實況,探究國府經濟策略與蔣經國保護政策、第三勢力、軍閥、少數民族、世界各地華僑與歐美支援對運動之影響,宏觀與微觀並行,從社經基礎與國際局勢,綜論中國工業合作運動的歷史定位。

7 特價55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姜克實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2/22 出版

今日兩岸歷史紀錄中的台兒莊大捷,內容多是抗戰政治宣傳塑造的虛像。   台兒莊大捷之後,陳誠在演講中提及台兒莊大捷對國軍的影響: ▲國民之自信力增強,過去悲觀之心理予以完全掃蕩。 ▲國際間之視聽將為我堅苦抗戰之精神所感動。 ▲傀儡漢奸知敵之敗徵已兆。   爬梳國軍與日軍檔案,我們可以知道1938年台兒莊的勝利是存在的,只是能不能稱得上大捷,卻有待商榷。但為了激勵民心士氣,在上海、南京相繼撤守之後,沒有人知道抗戰還要打多久,全國軍民都需要打上一劑強心針,台兒莊戰場的勝利,便成了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最佳的宣傳素材。   由於過去的研究方法,普遍缺乏戰史檔案的國際比較,日軍台兒莊攻略的意圖、國軍總攻、殲敵的事實真相,及主力湯恩伯軍團的作戰實態等重要問題,都存在著多種歷史誤解。   本書利用中日兩國第一級檔案史料進行比較考證,釐清日軍兩個支隊先後撤出台兒莊戰場的經緯及有關台兒莊戰役國軍戰果紀錄的不實,並從戰略層面解析台兒莊之勝與徐州會戰敗北間的內在關聯。 &

特價6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

姜克實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4/02/22 出版

今日兩岸歷史紀錄中的台兒莊大捷,內容多是抗戰政治宣傳塑造的虛像。   台兒莊大捷之後,陳誠在演講中提及台兒莊大捷對國軍的影響: ▲國民之自信力增強,過去悲觀之心理予以完全掃蕩。 ▲國際間之視聽將為我堅苦抗戰之精神所感動。 ▲傀儡漢奸知敵之敗徵已兆。   爬梳國軍與日軍檔案,我們可以知道1938年台兒莊的勝利是存在的,只是能不能稱得上大捷,卻有待商榷。但為了激勵民心士氣,在上海、南京相繼撤守之後,沒有人知道抗戰還要打多久,全國軍民都需要打上一劑強心針,台兒莊戰場的勝利,便成了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最佳的宣傳素材。   由於過去的研究方法,普遍缺乏戰史檔案的國際比較,日軍台兒莊攻略的意圖、國軍總攻、殲敵的事實真相,及主力湯恩伯軍團的作戰實態等重要問題,都存在著多種歷史誤解。   本書利用中日兩國第一級檔案史料進行比較考證,釐清日軍兩個支隊先後撤出台兒莊戰場的經緯及有關台兒莊戰役國軍戰果紀錄的不實,並從戰略層面解析台兒莊之勝與徐州會戰敗北間的內在關聯。 &

特價6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非驢非馬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非驢非馬

雷祥麟  著
左岸文化 出版
2024/02/21 出版

◉中醫如何從被斥為「非驢非馬」,到獲致諾貝爾醫學獎, 成為全球另類醫療的主力?◉ ◉一部醫學發展的政治史,也是國家形成的醫學史◉ ◉美國醫學史學會William Welch Medal◉ ◉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身體的語言》栗山茂久、《傳教士的詛咒》沈艾娣、《帝國的醫師》李尚仁 等 大力推薦 國父孫中山先生臨終之時,是否接受中醫的治療,曾引起全國輿論的關注與爭議。當魯迅聽說孫拒服中藥後,激動不已地說:「他的決定不下於他一生革命事業地感動過我。」他認定身為現代性象徵的孫中山,認定身為現代性象徵的孫中山,絕對不應該服用中藥,因為中藥是現代性的死敵。半世紀後,當《紐約時報》記者伴隨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在同一個醫院裡親身經歷針灸療效後,他所寫的報導卻引發了全球性的「針灸熱」,讓世人以為中國發展出了獨特的現代性。 中醫的華麗轉身是如何發生的呢? 其實在孫中山先生過世後的三年,西醫和中醫就經歷了一場重大的歷史鬥爭,中醫幾乎要被消滅。弔詭的是,西醫非但沒有成功把中醫打入歷史灰燼裡,還激發中醫界團結起來,追求「科學化」。過去,史學界並不認真看待中醫的「科學化」,要不是以為科學化後的中醫,不再是真中醫,要不就以爲一切都是政治力的干預,結果錯失這一段充滿創意和活力的歷史過程。 本書作者以突破性的研究架構,超越原本「西醫在華史」和「中醫現代史」的二元對立,描繪中醫、西醫和國家交鋒的歷史現場。中醫如何在被譏笑為「非驢非馬」「雜種醫」的噓聲中,仍堅苦卓絕地在知識論上、體制上、物質(指本草)上,既改造自我又維持自我,而後與西醫競奪,參與打造國家的過程。這是一部醫學發展的政治史,同時也是國家形成的醫學史。 作者考掘出巨量的史料,鳥瞰全局,編織出一幅跨國、跨地域、跨政權的東亞歷史圖像。從延燒輿論界的知識分子論戰,到本草物種的正名;從東三省到四川重慶;從歐美來華組織,到日本醫界的影響,甚至日本殖民台灣的公共衛生經驗,都曾經影響當時中國的國家治理。這不僅是現代中國的誕生,更是中國現代性的創生,也是東亞世界的交流與創造。 中醫從幾乎被西醫邊緣化的危險境地,到成為兩岸官方認可的醫學體系,甚至躍升為全球另類醫療的主力,我們絕對不能錯過這段中醫奮鬥的歷史經驗。綜觀世界,有哪一門傳統醫療在經歷了科學霸權年代,能夠存活下來,甚至貢獻自身回饋給主流醫學呢?放在全球史的脈絡下,這些經驗將迫使我們重新反省科學的普世性。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科學史。 大力推薦 《身體的語言》栗山茂久、 《傳教士的詛咒》沈艾娣、 《帝國的醫師》李尚仁 等 作者有很強的企圖心,以清晰的論點、豐富的資料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成就這部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學術著作,讀來流暢愉悅。——美國醫學史學會頒發的William Welch Medal 如果你只想讀一本關於中醫現代史的書,這就是你該讀的那一本。作者以充滿原創性的見解,分析醫學、科學、現代性和國家之間相互纏繞的歷史過程,論證清晰,相當令人折服。本書對科技研究、全球健康史和二十世紀中國史的研究做出非常重大的貢獻。——栗山茂久,哈佛大學,東亞系 本書是現代中醫史傑出學者的重要著作。作者論證當今我們所理解的「傳統中醫」事實上誕生於二十世紀初,是在與西醫及國家的互動中具體成形。在每個章節,作者都能闡明非常困難的文本與概念,同時又能清楚地提出有著深遠理論意義的論證。作者的論證基於最高水準的研究之上,又通曉歷史材料,嫻熟中、外文的學界成果和理論發展,任何對民國史和科學史有興趣的讀者應該都會想要開卷展讀。——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牛津大學,歷史系 雖然許多中醫師認為中醫的歷史已經綿延幾千年,但基本上史學界一般認為「傳統中醫」是二十世紀的發明。在這本充滿企圖心的大作裡,作者採取一種全新的視角,追溯「傳統中醫」被發明的史前史。透過編織巨量的史料、細緻的論證和全景視野,構築出堅實的論點,層層分析下來犀利精闢,令讀者回味再三。雖然作者以理論為架構,但行文風格清晰又親切。對民國時期中醫史特別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是最好的選擇。——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出自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在這本富有洞見且引人深思的書中,作者讓我們看見在毛澤東所稱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裡,實踐「現代」醫學究竟意味著什麼。透過豐富的史料,本書使我們理解到現代醫學將永遠都會是雜種醫。更重要的是,作者為所謂的「傳統中醫」——中國現代性的典範以及全球性的現象——提供了一個批判性的後殖民譜系。—Warwick Anderson,雪梨大學,醫學史與STS 本書超越了原先中國現代史的研究成果,挑戰傳統學界對現代性、科學和國家權力的既定認知,呈現十九世紀末以降,東亞世界醫學爭議和發展的思想史和社會史。這本著作細緻檢視了二十世紀改變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跨國歷程。醫學知識和實作,不論「現代」或「傳統」,都不是外在於政治、文化和社會階層而獨立存在的。任何人對普世科學知識和在地知識如何相互作用、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於制度和自然知識如何被使用來進行健康和人口的當代治理有興趣者,應該都可以從本書找到歷史的洞見。——Judith Farquhar,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 這部卓越的巨作闡明中醫和西醫如何催生中國現代性的形成,並深刻影響著民國時期的國家建構。作者以精巧的鋪陳,將中西醫的政治衝突和「中醫科學化」的爭議,連結到更高層次的主題:那就是主導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鬥爭的國家、民族主義和現代性議題。——韓嵩(Marta Hanso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史系 這本書不單只是中醫史,也不單只是西醫史,而是呈現醫學、科學和政治交織纏繞、共同演化的中國現代史。作者巧妙地使用時人「非驢非馬」這個有點貶義的詞彙作為書名,充分展現中國追求現代性的過程中,致力達成「科學化」時的各方張力。本書是一項非凡的成就,足見作者是一位頂尖的中醫史學家,也是「科學與技術研究」的重大思想家。藉由這本書,作者建立了一套概念架構,未來所有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都將會受到此一架構所形塑。——Ruth Rogaski,美國范德堡大學歷史系,出自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想要過度高估此書的價值是困難的,史料豐富又有非常精細的理論分析。非常詳盡且全面分析二十世紀中國的醫學進展。不僅如此,這還是一本知識史和政治史兼具的著作,呈現醫學改革如何成為中國成功追求現代性的案例。本書將會適得其所地獲得經典之作的地位。——Nicole Elizabeth Barnes,杜克大學歷史系,出自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在構想如何將批判性的跨學科研究——女性主義研究、後殖民研究或者科學研究——的洞察納入亞洲史領域時,人們常會想到兩種可能的做法。第一種做法是選擇性地採用某些批判性的語彙,這有時可能會促成一些真正的新想法,但整體而言研究取徑仍然大同小異;在另一種做法裡,亞洲史學家直接探索跨學科研究本身所關切的基礎議題,從而轉化了當被追問的問題以及進行研究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精彩地展示了後面這種做法。——魏美玲(Emily E. Wilcox),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出自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ournal 本書有許多優點,其中之一是,作者分析西醫如何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敵人,甚至可能是中醫科學化的助產士。另外一點是,本書是至今為止最好的一本書,去分析「國家」這個角色如何影響了醫學在中國的發展,中醫和西醫從十九世紀以來競爭病人的態勢,轉變成競爭如何與國家有更多的結盟。——姜學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系,出自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整本書充滿精細的分析、有說服力的論證和充滿啟發的見識。作者使用了許多國民黨官員的日記作為素材,加上官方文件和媒體報導,讓讀者得以窺見個人是如何看待公共巨變。——姜麗婧(Lijing Jiang),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和技術史學系,出自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這本書對於當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作者指出我們不假思索視之為具高度同質性的領域,例如:現代性和科學,其實是充滿高度歧異性和眾聲喧嘩的領域。就像作者挖掘出來的圖像史料所呈現的,不論中醫或西醫,它們內部都不是只有單一社群或組織去獨攬整體的代表權,而是呈現出一個變動紛雜的混沌環境。——大道寺慶子,慶應義塾大學,出自Medical History 本書對於傳統中醫的歷史和人類學研究者來說,是引頸期盼等了很久的佳作。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滿足,有扎實的史料和作者的洞見,非常推薦給跟國家、科學和任何其他現代性主題搏鬥的研究者。——詹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類學系,出自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過去的歷史研究常將中醫史描述成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不是聚焦在西醫在華史,不然就是傳統中醫史,但這本書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作者將兩者的歷史合而為一。整體來說,這本書令讀者一捧起來就完全投入,背後蘊含完整的理論架構,論點無懈可擊。即使歷史錯綜複雜,情勢千變萬化,但本書並不會讓讀者陷入檔案細節的泥淖裡,作者施展精湛的敘事能力,總能清晰地疏理歷史行動者的鬥爭,帶領讀者穿越種種爭議的核心,貫穿歷史的分期。這是一則迷人的故事,而且將會大幅推進非西方世界的醫學史領域。——Emily Baum,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出自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作者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從史料和二手研究中,提煉出獨具開創性的歷史作品。作者詳細研究主要歷史人物,例如:余巖、陳立夫和陳果夫,也描繪出民國時期和抗戰時期,政治和文化所處的大環境,甚至追溯至宋代的中醫大歷史的敘事邏輯。⋯⋯作者描繪了一九四〇年代之前,中醫科學化的歷史動態圖像,藉此質疑我們習以為常「西醫必將主宰一切」的假設。任何對醫學史、民國史、國民黨歷史,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可以從這本書找到洞見。——Tina Philips Johnson,美國聖文森學院,出自The China Quarterly 作者重新詮釋了十九世紀末到一九四九年,中醫和國家、和科學、和現代性的複雜歷史。本書超越了「中醫的存續」和「西醫的發展」如此二分的史觀,帶領讀者將焦點從單純的中西醫政治鬥爭,到「何謂中國現代性本質」的意識形態爭議。在這個新觀點之下,中醫不再是被邊緣化的犧牲者,而是主動參與打造現代國家的狠角色。⋯⋯本書帶領讀者看到中醫在制度、知識論和物質世界的重大轉變,還有中醫與國家、科學以及現代性的關係。任何對現代中國的醫學史、科學史和中國史本身有興趣的人都應該展頁開讀,中醫執業者和中醫管理單位也應該能從本書獲致真知灼見。——方小平,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出自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聯經中國史】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聯經中國史】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

吳翎君  著
聯經 出版
2024/02/01 出版

從強盛到巔危的最後一個皇朝從帝制走向現代國家,進入世界秩序的嬗變和過程。晚清帝國自鴉片戰爭以後一連串的戰事和條約,在國共兩黨各自表述的「革命史觀」主流論述中,長期予人「軟弱無能」、「貪汙腐敗」、「保守固拒」、「用人不當」等等負面刻板印象。更由於外交上的一再失利,使得晚清帝國又被視為近代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的始作俑者。但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極其複雜。在鴉片戰爭爆發之際,大清帝國尚未衰敗或失控,只是逐漸深化的內外危機,幾乎同時撲來。儘管如此,清帝國政權仍勉強持續了五十年之久,直到甲午戰爭敗給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始感受到國祚之衰頹。本書打破國族敘述的框架和單一敘事,採取國際史與全球史的視角,深入近代中國的國際性質,及其與世界的交往。書寫上,跳脫傳統的編年歷史,並找出影響清末發展的重大事件,以專題分析的方式,為這段歷史賦予新的解釋。同時回到晚清時空,拋除單純的道德褒貶,以其時人之行為、動機、處境和結局,來評價其歷史定位。▍【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24年2月出版:《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陸續出版:《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明史》/徐泓 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中國任務:美國駐華記者口述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任務:美國駐華記者口述史

齊邁可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24/02/01 出版

重現歷史上看不到的現場,披露新聞報導最深刻的功力。上百位傑出記者口述,一窺中國近八十年歷史性時刻的幕後故事。艾美獎、CNN傑出獎、杜邦獎、皮博迪獎得主齊邁可重磅力作尹麗喬、沈伯洋、汪浩、辛翠玲、張潔平、黃兆年、黃奎博、楊念祖、蘇貞昌——聯合推薦(按姓名筆畫數排序)美國駐華記者除了要面對中國政局的動盪與政府無所不在的管制,還有語言、文化和國際情勢的重重障礙。儘管如此,這些記者仍成功地報導了許多深具價值的新聞,近八十年來,他們不僅塑造了美國國內輿論,主導了美中外交政策,也影響了全球對中國的看法。本書帶我們從駐華記者的視角,親臨歷史現場。從一九四〇年代的國共內戰到COVID-19疫情,齊邁可匯集了上百位傑出記者的口述經歷,呈現報導歷史性時刻的幕後故事,如尼克森的開創性訪中、美中建交、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崛起,以及天安門、西藏、新疆的鎮壓。歷代記者們詳盡地報導這個複雜而神秘的社會,記錄中國當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革與動盪。在美中關係惡化的時刻,我們更需要理解記者們過去如何克服萬難,撰寫歷史的初稿,以及在面對當前更加艱難的挑戰時,如何繼續忠實地記錄每一個當下。&「本書訪問的記者都想盡辦法克服重重難關,將他們對中國的最佳理解呈現給讀者、觀眾、聽眾。現在回頭看,最令人驚訝的並不是他們沒注意到,或弄錯多少事情,而是他們在極端的工作環境下,仍在報導裡呈現了多少正確的部分。」——齊邁可名人推薦&「《中國任務》是一本相當特別、值得再三細讀的作品。作者收集數十年來美國記者在中國的報導經歷,從現場觀察者的視角,側寫當代中國。書中不僅有報導者們對諸多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也觸及相當豐富的議題。從中國政經發展、社會變遷、外交策略,到新聞自由、中國政府對外國媒體的監控等——報導者們的經驗紀錄,為中國研究留下極為寶貴的素材。 」——辛翠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我們或許了解中國當代政經發展中的許多重大事件,但卻難以回到歷史現場,感受真實的社會氛圍和人物風采。我們或許知道中共總會控制媒體並操縱輿論,但很難親身體驗第一線新聞工作者所承受的誘惑與壓迫。正所謂「新聞是歷史的初稿」,《中國任務》恰是透過不同年代美國駐華記者的視角,引導我們重新見證中國當代歷史的關鍵時刻,也有助於我們重新思索中共對外宣傳的操作模式。相信那些關心中國內外局勢發展的讀者,必能從中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黃兆年,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自由之家《北京全球媒體影響》研究報告共同作者「齊邁可有著豐富的中國經驗,是真正了解中國的美國人,這本書是非看不可。」——楊念祖,前國防部長「新聞不僅為歷史留下初稿,同時為未來指引方向。本書詳載過去半世紀以來,美國記者在挑戰與威嚇、理性與感性之間如何報導中國,建構並解構這個世界上最複雜、最神祕的國家。眼下,一個更加強硬、極權的中國正在改變國際秩序,《中國任務》絕對是思考美中台關係和全球角力的必備讀物。」——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國際各界好評:「『中國報導』是最具挑戰性又最重要的新聞工作之一。齊邁可的《中國任務》是一部非凡的口述歷史,涵蓋一九四五年至今好幾代報導中國的記者,提供讀者報導之外的故事,並介紹了這些堅定、富有同情心和豐富多彩的新聞工作者。這對於理解現代中國和新聞歷史至關重要。」——湯姆.強生(Tom Johnson),前《洛杉磯時報》出版人、前CNN執行長&「通過收集幾十位『中國報導』記者的想法和觀察,我們獲得了對現代中國更寬闊的視角。無論是文化大革命、乒乓外交、尼克森訪中、天安門廣場事件,還是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讀著這些記者對重大事件的洞見,齊邁可仿佛讓我置身在一群偉大記者們的業內對談。」——駱家寶(Gary Locke),前美國駐中國大使&「齊邁可訪問七十五年來報導中國的美國記者,分享他們奮力取得報導素材的故事,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中國。對於任何希望了解中國,或希望了解優秀記者如何完成工作的人來說,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朱迪.伍德拉夫(Judy Woodruff),公共廣播電視公司《新聞時刻》&「這是一組罕見而優質的第一手資料,收錄了幾代美國記者在中國的第一手報導。《中國任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大衛.尚博(David Shambaugh),喬治華盛頓大學&「透過編織記者們親身經歷中國轉變的戲劇性時刻,齊邁可展示了這些令人著迷的小插曲。我開始閱讀後就停不下來。」——蘇珊.謝克(Susan Shirk),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份精彩的文件,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前駐中記者、前副國家安全顧問&「《中國任務》用引人入勝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美中之間不斷變化、發展的關係,是個讓人享受的閱讀饗宴。」——「中東觀察」組織&「齊邁可是一位前衛的主持人,於一九八七年開設了CNN在北京的第一個分社。這本書基於他同名紀錄片的基礎而寫,記者們在書中討論了以外國人的身份報導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年紀尚輕的人需要知道的是,齊邁可來自一個新聞被視為一門手藝、以道德為指導原則的時代,是個新聞工作者沒有設定特定議題的時代。對於敬業的新聞工作者和想要成為國際記者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同時也適合任何想要了解當代中國歷史的人。」——麗莎.拿坡里(Lisa Napoli),作者&「齊邁可從一九四九年革命開始審視中國,以及美國駐中記者如何報導中國至今的發展過程。書中討論了記者的洞察力和勇氣,詳述他們在試圖報導這個龐大、複雜且神秘國家的新聞時面臨的日常挑戰。對於中國議題專家以及想要了解新聞專業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弗蘭克.拉文(Frank Lavin),前美國駐新加坡大使&「提供了美國記者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報導最重要的國際新聞領域之一的精彩故事。」——《情報研究》&「《中國任務》充滿了極佳的趣聞,由記者、國務院官員和中國政府人員透過口述的方式呈現,讓我沉浸在書頁中。在理解當代中國的書單中,這絕對是必讀之作;即便是對於一般的新聞消費者,這仍是一本極具吸引力且引人入勝的歷史書。」——大衛.弗雷澤(David Frazier),《台北時報》&「一個講述記者們如何收集和傳播新聞,以及他們在中國與中央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豐富故事。 」——《中國季刊》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毛澤東之後的中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毛澤東之後的中國

馮客  著
聯經 出版
2024/02/01 出版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人民三部曲作者力作★揭破從毛澤東去世到習近平上台,中國經濟發展神話的謊言中國觀察家詹姆斯.帕默(James Palme):「誰都不了解中國,包括中國政府。」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中國經濟奇蹟下的真實情況,是國富民窮、嚴重貧富不均;經濟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政治壟斷、擊敗民主國家!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中國就一艘油輪,看似高大氣派,卻忙著在補破洞……「中共領導人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也不清楚該如何引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中國就像一艘油輪,遠遠看上去顯得高大氣派,船長和副手們驕傲地站在艦橋上,可甲板下的水手正在拚命地抽水和堵破洞,以避免船隻沉沒。根本沒有什麼『宏偉計畫』,也沒有『祕密戰略』,有的只是無數偶發事件,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出人意外的反轉和幕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我相信,只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基於數十年親身走訪中國的經驗,加上對數百份共產黨機密檔案的解讀,並參考毛澤東私人祕書李銳的祕密日記,馮客對中國如何走出文革災難,並由此崛起的過程做了引人入勝的描述。從鄉村到工業大都市,再到黨內高層的祕密會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史無前例的四十年經濟轉型——正是得益於這場轉型,中國從全球排名第一百二十六位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馮客大膽揭露,中國社會發展並非在黨的指揮下堅定地一路向前,而是充滿矛盾、錯覺和政治陰謀。書中提到中國僥倖躲過的災難、影子銀行、反腐大清洗、國家財富的急劇增長和民眾日常生活的貧困,同時審視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因懷疑西方政治干預從而對其日益滋生的敵意,以及如何透過構建龐大的安全機制和全球最先進的監控系統,發展成徹頭徹尾的獨裁政權。馮客直指,共產黨的目標從來不是加入民主世界,而是要與之對抗,並最終擊敗它。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花隨人聖盦摭憶全編(三冊不分售)【民國歷史掌故經典新校增訂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花隨人聖盦摭憶全編(三冊不分售)【民國歷史掌故經典新校增訂版】

黃濬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高陽著名掌故學者、中研院史語所蘇同炳──合編晚清民國史書中最為翔實、議論精闢之作。絕版經典史料重新打字編排,為目前最齊全的全編點校本。附精美書盒,典雅珍藏。《花隨人聖盦摭憶全編》對晚清以迄民國近百年的諸多大事,如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洋務運動、清末新政、洪憲稱帝、張勳復辟,以及辛亥革命等均有涉及。黃濬以其廣博的文史知識,悉心搜集的名人書劄、大臣奏稿、宮廷邸報、佚文詩帖等一手資料,相繼綴寫成篇。無論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化等重大事件,或是對於時政軼聞、儒林風尚、社會世相、人際糾葛的敘述,皆材料翔實、論述完備,為歷史的縫隙補遺。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英氣 ( 上卷 ) :阿咩正傳-一本你不知道的另類香港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英氣 ( 上卷 ) :阿咩正傳-一本你不知道的另類香港史

陶傑  著
青森文化 出版
2023/12/25 出版

一個香港橫跨華洋世紀的紅色文青與雙面商人的傳奇故事, 蔚集香港經歷過的矛盾、衝突、焦慮、痛苦, 有你所略知的殖民地史實,有更多你不知道的香港秘聞。 2023年,香港經歷史上少見的巨變,有人號稱是「第二次回歸」。 五年來發生的種種,曠日而深遠。 今日的局面,有歷史、文化、經濟、政治、人類學和心理學等種種複雜的原因。 千帆過盡,當你悵然回首,會不會發現逐漸消失的香港,其實你從未完全了解過? 雖然香港有歷史博物館,記錄了許多人文檔案,但許多消失了的事實曾經存在,卻又少有人真正看清楚其層次。 1949、1967、1989、1997,香港命運的幾個轉折點,勾連起獅子山下多少人波瀾滔滔的身世。 然而千絲萬縷,另一因果的香港、千萬人蒼茫中,另有一幅命運針織的密碼香港。 《英氣》主角,並非香港顯赫知名的億萬富豪。但其人生經歷,與香港殖民地的歷史大背景血脈相連、因果緊扣。他的故事,代表了許多今日的年輕人從來未曾窺探過的香港某一個橫切的領域。 繼《爭氣》之後,這是另一個角度的香港,是你似曾相識但從未想像過有如此奧秘的香港。此書其中記述的事實,需要有心人用大腦來思考,方知香港前世之奧秘。這本香港人的回憶錄,固然共同屬於你我香港人的當代,也為未來的香港人留下非常獨特的見證。

7 特價4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被遺忘的大屠殺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被遺忘的大屠殺

張純如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23/12/13 出版

教訓要記取 仇恨要遺忘 我的(寫作)目的是要了解整個事件,並希望世人從中學習教訓,記取沉痛的殷鑑。但是,不同的殘暴程度,通常就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因此我一定要提出一些數字,讓讀者對1937年發生在南京的大屠殺規模,有些許概念。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綿延約兩百英里長。他們身上的血液共重達一千兩百噸,屍體可裝滿兩千五百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屍體疊起來,高度相當於七十四層樓。 ――張純如 這是一段讓人不忍回顧,卻必須面對的過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落入日軍手中。一場泯滅人性的大屠殺隨即展開。成千上萬的年輕男子被集合起來驅趕至市郊,不是遭機關槍掃射,就是被日軍當作練習刺刀用的肉靶,甚或被潑了滿身的汽油活活燒死。無數的婦女慘遭日軍強暴與凌虐,就連孕婦也不放過。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裡,南京城內屍橫遍野,宛如煉獄。 本書從三個不同角度――日本人、中國受難者與當時在場的歐美人士的敘事觀點,全方位呈現整個大屠殺事件;另一方面,抽絲剝繭地檢視這段長達多年的黑暗勢力,探討日本政府如何處心積慮地抹煞世界對大屠殺的記憶。 作者蒐集海峽兩岸、歐美、日本許多第一手資料,並且整合大屠殺倖存者的訪談記錄,重新呈現南京大屠殺的完整面貌。透過流利、細緻的文字,讀者可以完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始末,同時省思歷史事件留予世人的寶貴教訓。 【各界好評】 一部從歷史真相中批判道德淪喪的有力新作。張純如在書中謹慎考證了這場浩劫的真實規模與細節。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經過精心的研究考證……故事扣人心弦,牢牢抓住讀者的目光,從頭到尾令人欲罷不能。 ——鄭念,《上海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作者 張純如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為二戰暴行增添並擴展出全新的敘述。這本書非常出色,其所講述的故事值得被世人聆聽。 ——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令人心碎……一本非常扣人心弦的著作。這本書關於暴行的描述,不僅點出日本帝國軍國主義的根本問題,更呈現了施虐者、強暴者、殺人者的心理問題。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所長 今日的美國,有人做出了正義而美好的事情,她揭發了塵封已久的醜陋惡行……張純如的著作,讓南京的二度強暴畫下句點。 ——喬治.威爾(George F. Will),聯合專欄作家 在張純如的重要新作中……她的祖父母是那場暴行的倖存者,她以可以理解的憤怒筆調,敘述這段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夏偉(Orville Schell),《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所有對戰爭、人性光輝、人類的自以為如何緊密交織感興趣的人,都會了解《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的重量。這是一部具學術水準、調查深入且充滿熱情的作品。許多環節讓人不忍卒讀,但都不能迴避,因為必須了解過去,才能駕馭未來。 ——譚若思(Ross Terrill),《毛澤東傳》(Mao: A Biography)、《我們這一代的中國》(China in Our Time)及《毛夫人》(Madame Mao)作者 這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張純如的《被遺忘的大屠殺》將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 ——湯美如(Nancy Tong),紀錄片《奉天皇之命》製片兼副導演 一部行文流暢、條理清晰的著作……張純如讓這個事件擺脫其不應有的沒沒無聞狀態。 ——羅素.詹金斯(Russell Jenkins),《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在這個動蕩世紀的尾聲,張純如的書將二戰歷史最黑暗的一頁呈現在世人眼前,照亮通往和平時代的道路。 ——史詠(Shi Young),《南京大屠殺:歷史照片中的見證》(The Rape of Nanking: An Undeniable History in Photographs)共同作者 張純如講述的故事,簡直駭人聽聞……其文詳實,其情悲憤。 ——《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 張純如的這部歷史著作,深刻揭露了南京大屠殺中的滔天罪行,令人不寒而慄。同時書中也敘述了許多仁義之舉,留存了一絲希望的火苗。 ——《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張純如提醒我們,無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多麼令人難以置信,我們都絕不能忘卻這段歷史,否則我們的文明將陷入險境。 ——《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 張純如以迫切的筆調還原這段悲慘的歷史……是認識這場悲劇的重要一步。 ——《舊金山灣區衛週報》(San Francisco Bay Guardian)

特價4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侯嘉星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3/12/11 出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陳慈玉兼任研究員專文推薦 & 歐羅肥,是農畜動物的輔助飼料,也是民國50、60年代小學生,拿來課後互相開玩笑的名詞。 巴拉松,是當年很常被使用的有機磷農藥,也是社會新聞偶爾會出現的悲劇性配角。   這些我們好像熟悉,卻又陌生的東西,是人類在農業活動的發展中,所製造發明出來的。農業活動是人類經營環境最重要的方式,環境利用與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密不可分,而促使這個能力得以加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化學工業的發展。在第一次綠色革命之後,化肥、農藥、科學分析的相關知識,也在19世紀末傳入東亞地區。包括知識建構、生產事業、推廣組織以及田間實作等多個面向,對近代中國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大學院校、工廠等現代部門的農業化學研究與生產成果,滲透進入農業及農村,從而完成農業與農村的現代轉型,這也是農業及農村市場與現代部門的交互影響。以農業化學為線索,不僅可以發現農業轉型的意義,更能探究此過程中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互動,是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東亞經濟不可忽視的一環。   除了科學與經濟之外,現代農業科學的發展,無疑也是國家掌握地方的另一種途徑。國家透過土地調查、產業革新與科學化,強化對地方掌握的能力。在19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現代轉型中,除了知識、經濟的新舊交替外,國家與地方的關係,顯然也是這段時期的關鍵。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業,成為中日政府發展國營事業、建立推廣體系的重要項目,承擔了增產富國的使命。借助國營事業的個案研究,本書也跨越1945年、1949年等關鍵年代,以更為連續的視野,觀察20世紀上半東亞世界推動農業化學事業的經驗,及其所反映的現代國家建構複雜過程。   #植物 #農藥 #農業化學 #人類世 #國家建構 &

特價4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侯嘉星  著
民國歷史 出版
2023/12/11 出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陳慈玉兼任研究員專文推薦 & 歐羅肥,是農畜動物的輔助飼料,也是民國50、60年代小學生,拿來課後互相開玩笑的名詞。 巴拉松,是當年很常被使用的有機磷農藥,也是社會新聞偶爾會出現的悲劇性配角。   這些我們好像熟悉,卻又陌生的東西,是人類在農業活動的發展中,所製造發明出來的。農業活動是人類經營環境最重要的方式,環境利用與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密不可分,而促使這個能力得以加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化學工業的發展。在第一次綠色革命之後,化肥、農藥、科學分析的相關知識,也在19世紀末傳入東亞地區。包括知識建構、生產事業、推廣組織以及田間實作等多個面向,對近代中國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大學院校、工廠等現代部門的農業化學研究與生產成果,滲透進入農業及農村,從而完成農業與農村的現代轉型,這也是農業及農村市場與現代部門的交互影響。以農業化學為線索,不僅可以發現農業轉型的意義,更能探究此過程中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互動,是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東亞經濟不可忽視的一環。   除了科學與經濟之外,現代農業科學的發展,無疑也是國家掌握地方的另一種途徑。國家透過土地調查、產業革新與科學化,強化對地方掌握的能力。在19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現代轉型中,除了知識、經濟的新舊交替外,國家與地方的關係,顯然也是這段時期的關鍵。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業,成為中日政府發展國營事業、建立推廣體系的重要項目,承擔了增產富國的使命。借助國營事業的個案研究,本書也跨越1945年、1949年等關鍵年代,以更為連續的視野,觀察20世紀上半東亞世界推動農業化學事業的經驗,及其所反映的現代國家建構複雜過程。   #植物 #農藥 #農業化學 #人類世 #國家建構 &

特價4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書信中的商務印書館:張元濟致王雲五的信札,一窺百年前出版經營甘苦談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書信中的商務印書館:張元濟致王雲五的信札,一窺百年前出版經營甘苦談

張元濟  著 、王雲五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23/11/13 出版

王雲五基金會典藏 中國近代出版先驅張元濟親筆書信 獻給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最新技術X珍貴手稿X保存原貌 全新點校X圖文對照X重點摘要 面對中國長達的十年戰亂、物價上漲、交通中斷, 努力解決員工糾紛、節省編輯成本、拓展銷售通路, 從超過一百三十封的信件往來,一窺堅持出版於不墜的精神! 改版重點 .新增十一封未發表過的信件。 .最新高解析度掃描技術,忠實呈現信件的細節,包含紙張、摺痕、水漬、破損等。 .採用圖文對照的編排方式,並重新校對信件文字與句讀,以利閱讀。 信件主題 *出版軼事 此書為海內孤本,為宋代大家,毫無時間性……可望有銷路且可常銷者 →獨家經典作品,肯定是長銷保證。 王君覆稱照所排格式,依現在定價,恐全部須在六十元以上,據伊所見,恐難銷售 →書籍規格與定價之間千古不變的煩惱 弟所編中華民族的人格,上海各報自動提倡,頗有銷路,請港處亦設法推銷。應付廣告費,由弟承認。 →出版上市搭配媒體行銷,廣告投放也必不可少。 *公司經營 從前規定高級職員,郵船二等、三公司官艙。現在情勢不同,可否改為一律三公司官艙?。 →減少非必要支出,節省經營成本。 以後營業增加若干,(分為五級,現僅一半,每增百分之十為一級)薪折即提高若干,每兩個月(或三個月、四個月)結算一次……營業如回降一級,九、十兩月薪折,亦回低一級,以後升降,以此類推。 →大環境不景氣,銷售業績連帶影響職員的薪水。 *社會觀察 葛君又言臺人如醫生、律師、各項工程師,為數卻不少,技術亦為可觀。獨於中國歷史及政治情形,與夫世界大勢、國際交涉,經數十年之錮閉,幾於一無所知……弟聞言之下,以為宜即為彼特別編授需用之書。 →戰後初期臺灣的狀況,開始規畫在臺的編輯、出版、銷售方針。 本書特色 .收錄張元濟親筆書信,展現身為書法大家的深厚功力。 .提供全部書信對照文字,了解張元濟與王雲五在十幾年間的通信內容。 .揭露近百年前商務印書館的經營,展現古今出版社的變與不變。 好評推薦 王飛仙 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副教授 溫楨文 佛光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國慶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詹宏志 作家 (依來函順序排列) &

75 特價5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中國刑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刑罰

暖暖書屋 出版
2023/11/09 出版

十八世紀英國人凝視遠東中國的刑罰, 今日回顧這二十二幅圖,仍具文化視覺衝擊。 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的年代, 這些生動的視覺圖像,成為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 十六世紀以降,全球地理大發現情況下,激勵了西方冒險家、傳教士、旅遊家、商人,以及軍人前仆後繼地跑遍全球各角落。這些人把聞見所及的新物事傳回各自母國,將全球各地的知識蒐集齊全,並匯聚於西方公私圖書館。英國軍官梅森於十八世紀末來到中國,在清朝「一口通商」的限制下,生活侷促於廣州一隅,對於初接觸到中國這個異國所展示的奇風異俗,像當時一般西方人一樣,極盡蒐奇獵怪的眼光。 當時攝影技術尚未發明,西方水手萬里迢迢來到遠東,為了與家人報平安,廣州城郊出現專業畫師替外國人畫肖像的行業,也應買家需求,繪製風景和風俗畫作,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物。對於亟欲瞭解中國並想打開通商管道的西方人來說,這些異國畫作,也成為西方瞭解、蒐羅和掌握中國物事和知識的一環。 梅森將他向外銷畫家購買的二十二幅「中國刑罰」畫作,包括:杖刑、擰耳、懸吊、拶指、枷刑、流放、絞刑、斬首等,製成銅版畫並配上文字說明,於一八○一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引發頗大反響。後來分別在一八○四年、一八○八年、一八二二年和一八三○年,譯為其他語言出版或重印發行。這些活生生發生在日常生活層面,但中國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構成極具衝擊性的文化視覺效果。 本書特色 ◎為彌補梅森文字的不足,由歷史學家盧建榮專文導讀,以宏觀方式帶領讀者理解當時中國的整體情勢及法制文化。 ◎詳盡的隨文註釋,補充中國法制流變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另附錄二十張中國刑罰圖片,節錄自同樣來訪中國的馬戛爾尼使團隨團畫家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和英國傳教士約翰.格瑞(John Henry Gray)的著作,以及明代王圻、王思義父子《三才圖會》中的刑具圖片,作為補充資料。 &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國刑罰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國刑罰

暖暖書屋 出版
2023/11/09 出版

十八世紀英國人凝視遠東中國的刑罰, 今日回顧這二十二幅圖,仍具文化視覺衝擊。 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的年代, 這些生動的視覺圖像,成為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 十六世紀以降,全球地理大發現情況下,激勵了西方冒險家、傳教士、旅遊家、商人,以及軍人前仆後繼地跑遍全球各角落。這些人把聞見所及的新物事傳回各自母國,將全球各地的知識蒐集齊全,並匯聚於西方公私圖書館。英國軍官梅森於十八世紀末來到中國,在清朝「一口通商」的限制下,生活侷促於廣州一隅,對於初接觸到中國這個異國所展示的奇風異俗,像當時一般西方人一樣,極盡蒐奇獵怪的眼光。 當時攝影技術尚未發明,西方水手萬里迢迢來到遠東,為了與家人報平安,廣州城郊出現專業畫師替外國人畫肖像的行業,也應買家需求,繪製風景和風俗畫作,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物。對於亟欲瞭解中國並想打開通商管道的西方人來說,這些異國畫作,也成為西方瞭解、蒐羅和掌握中國物事和知識的一環。 梅森將他向外銷畫家購買的二十二幅「中國刑罰」畫作,包括:杖刑、擰耳、懸吊、拶指、枷刑、流放、絞刑、斬首等,製成銅版畫並配上文字說明,於一八○一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引發頗大反響。後來分別在一八○四年、一八○八年、一八二二年和一八三○年,譯為其他語言出版或重印發行。這些活生生發生在日常生活層面,但中國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構成極具衝擊性的文化視覺效果。 本書特色 ◎為彌補梅森文字的不足,由歷史學家盧建榮專文導讀,以宏觀方式帶領讀者理解當時中國的整體情勢及法制文化。 ◎詳盡的隨文註釋,補充中國法制流變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另附錄二十張中國刑罰圖片,節錄自同樣來訪中國的馬戛爾尼使團隨團畫家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和英國傳教士約翰.格瑞(John Henry Gray)的著作,以及明代王圻、王思義父子《三才圖會》中的刑具圖片,作為補充資料。 &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

畢可思  著
麥田 出版
2023/11/04 出版

乘風破浪來到中國的英國商人以企業視角書寫香港、中國的權威商業史&作者使用未曾與世人見面的太古集團檔案,為這間公司撰寫它度過動蕩不安中國近代史兩百年的迷人故事。民族崛起、帝國衰落,而太古集團這艘船航行穿越風暴。這是英國史和中國史一流史家的上乘之作。──《帝國暮色》作者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畢可思把英國在中國的歷史寫得無可匹敵。本書講述一段橫跨兩百年動盪歷史的非凡故事,關於一個來自利物浦的家族企業如何成為亞洲的一部分。──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高馬可(John M. Carroll),著有《帝國夾縫中的香港》(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這是亞洲一間重要英國公司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畢可思使用各式素材,其中許多是學者們從未見過的史料,他探討太古在亞洲創造新的貿易路線和商業關係……同時面對戰爭和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影響。這是一部強而有力又重要的歷史,將在英國與亞洲關係走上全新且不可預測的變化之際留下印記,其敘事風格和活力就連最鋌而走險的大班都會滿意。──芮納.米德(Rana Mitter),著有《中國的抗日戰爭,1937-1945》(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一個西方家族商行——也是擁有諸多商行的家族——如何在亞洲生存並蓬勃發展兩個多世紀?一間開路先鋒般的私人企業如何巡航穿越現代中國的戰爭、革命和改革開放?畢可思把這個太古集團的故事講得精彩絕倫。這本書有很多身分:這是一本讀起來像小說的權威商業史。這是一部帝國衝突與競爭的大戲。這是關於商業創造我們今天生活的現代世界及其機構的故事。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段中國和香港的迷人歷史。這本書適合研究現代中國及其外交關係的讀者,以及今天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這段歷史有很多教訓值得今人汲取。──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哈佛大學T. M. Chang中國研究講座教授&▌從鴉片戰爭前的小公司到今日活躍全球的多角化企業英國人利用蒸汽動力來到亞洲,又如何利用商業開展全球企業版圖,甚至進入以天朝自居、又日漸衰敗的中國?本書追溯至一八一六年,擁有兩百年歷史的太古公司原只是利物浦一個規模不大的進出口公司,經歷了兩世紀以來,技術、社會、經濟的變動,最初從美洲進口染料、棉花和蘋果,現在則是領導食衣住行的集團,業務遍及全球,但主要的業務營運地集中在亞洲。從一八六六年起,它的命運與中國歷史的發展、香港糖業食品的經營方向、海上到空中的交通,緊密相連,也開拓了貨暢其流的全世界商業發展。&▌是迄今最權威、詳實的太古集團企業史《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完整地記錄了太古集團的歷史、家族脈絡、商業策略、它的成就、困境,經歷了戰爭、革命,和波折不斷的全球經濟。這本傑出的企業剖析,不僅精闢解析,更結合各方面的歷史洞察:企業本身和所處的環境,近代中國、英國以及永遠迎頭趕上的全球化浪潮,所觸及的買辦、船東、東西方商人、革命家、海盜以及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企業高層。任何對全球貿易感興趣的人,必讀《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它提供了一段貼近近代生活的歷史,有助於理解當今亞洲的經濟企業形態。&

特價66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8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