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思念指南
|Instagram 8萬粉絲矚目期待| 否思首本詩文創作 ──所有傷心都值得一提,我一直是這樣想的。 親愛的, 你不會知道需要多少勇氣才能告訴你我很想念你這個事實, 而你也如我想像的、理所當然地拒絕了其他的可能。 我想給自己一個擁抱, 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得很好了,已經說出想說很久的思念了, 我是個更好的人、我變得更完整了,這樣就夠了。 這樣就夠了嗎? 收錄逾90篇否思全新創作、精選詩文、攝影作品。 關於想念、關於生活、關於憂傷、關於愛你。 一廂情願| 這次載你回家/我就不再繞路了 醒來前我還以為是你| 我把一切都做得很慢/走路很慢吃飯很慢/傷心得很慢,很慢 而時間很快季節很快/路上的車很快/你走得很快,很快 我記得那天很長/說的話很長眼淚很長/你在我夢裡待的很長,很長 而表情很短回憶很短/剛剪的頭髮很短/ 說出口的永遠/永遠都很短,很短 薛丁格的IG摯友| 只要我/不用摯友限時動態/你就不會知道/ 我們的關係/死掉了沒有 欸,我很想念你 06| 一個人的時間太多了,醉了又醒、醒了又醉,還是忍不住想告訴你一些生活的瑣碎。原來的一切都好好地擺在那裡,怎麼會我們就這麼走到了這裡?我想了很久還是沒能明白。 時刻推薦 4Samantha 莎曼莎|攝影作家 李豪|作家 知寒|作家 康士坦的變化球|金曲獎提名最佳樂團 謝知橋|路人 (依首字筆畫排序) ■ 隨書附贈「隱藏的思念」詩貼紙 共兩款,隨機附贈一款,每款四張貼紙,每張皆為不同文字 昭然若揭款(透明底黑字):四首未收錄於書中的段落,思念是毫不掩飾,直達真心。 藏無可藏款(黑底透明字):四首未收錄於書中的段落,思念是隱微壓抑,害怕顯露。 最外圍尺寸:10.5*8cm 材質:PVC透明貼紙 &
【電子書】思念指南
|Instagram 8萬粉絲矚目期待| 否思首本詩文創作 ──所有傷心都值得一提,我一直是這樣想的。 親愛的, 你不會知道需要多少勇氣才能告訴你我很想念你這個事實, 而你也如我想像的、理所當然地拒絕了其他的可能。 我想給自己一個擁抱, 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得很好了,已經說出想說很久的思念了, 我是個更好的人、我變得更完整了,這樣就夠了。 這樣就夠了嗎? 收錄逾90篇否思全新創作、精選詩文、攝影作品。 關於想念、關於生活、關於憂傷、關於愛你。 一廂情願| 這次載你回家/我就不再繞路了 醒來前我還以為是你| 我把一切都做得很慢/走路很慢吃飯很慢/傷心得很慢,很慢 而時間很快季節很快/路上的車很快/你走得很快,很快 我記得那天很長/說的話很長眼淚很長/你在我夢裡待的很長,很長 而表情很短回憶很短/剛剪的頭髮很短/ 說出口的永遠/永遠都很短,很短 薛丁格的IG摯友| 只要我/不用摯友限時動態/你就不會知道/ 我們的關係/死掉了沒有 欸,我很想念你 06| 一個人的時間太多了,醉了又醒、醒了又醉,還是忍不住想告訴你一些生活的瑣碎。原來的一切都好好地擺在那裡,怎麼會我們就這麼走到了這裡?我想了很久還是沒能明白。 時刻推薦 4Samantha 莎曼莎|攝影作家 李豪|作家 知寒|作家 康士坦的變化球|金曲獎提名最佳樂團 謝知橋|路人 (依首字筆畫排序) ■ 隨書附贈「隱藏的思念」詩貼紙 共兩款,隨機附贈一款,每款四張貼紙,每張皆為不同文字 昭然若揭款(透明底黑字):四首未收錄於書中的段落,思念是毫不掩飾,直達真心。 藏無可藏款(黑底透明字):四首未收錄於書中的段落,思念是隱微壓抑,害怕顯露。 最外圍尺寸:10.5*8cm 材質:PVC透明貼紙 &
【電子書】隱於詩
顯露於詩論,隱藏於詩句 ──評論學者楊宗翰首本詩集 & 楊宗翰的詩作不著眼於歷史,卻淋漓盡致地描繪時間的蒼涼與豁達,他的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美的敏感和追求,同時也是善於描寫孤獨情境的旗手。 & 他做為一名專業的學者、詩評家,他熟稔各式各樣的文學派別與技巧,卻始終無法忘情於寫詩。在詮釋者和創作者的角色之間,過去的他偏向於前者,現在的他則迫切地想回到後者的陣營,並致力於找到其中的平衡。 & 寫詩曾是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詩篇中充滿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徵,象徵著系統中的詭雷和陷阱,用來防止外界的偷窺。大多數人寫詩的原因是為了表現自我,而楊宗翰寫詩則大多是為了躲藏。不僅躲藏自己,也躲藏著那些曾經存在或尚未誕生的他人。 & 在《隱於詩》中,他最常出現的角色是觀察者,總是在日常中觀察。連詩集的名稱也暗示了他的自我定位。他敏銳而專注地審視各種生活場景,讓那些不可輕忽的時刻顯露。同時,他也是個自覺的傾訴者,以獨特的清明和思維,喚醒正在傾聽或閱讀的對象。
【電子書】隱於詩
顯露於詩論,隱藏於詩句 ──評論學者楊宗翰首本詩集 & 楊宗翰的詩作不著眼於歷史,卻淋漓盡致地描繪時間的蒼涼與豁達,他的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美的敏感和追求,同時也是善於描寫孤獨情境的旗手。 & 他做為一名專業的學者、詩評家,他熟稔各式各樣的文學派別與技巧,卻始終無法忘情於寫詩。在詮釋者和創作者的角色之間,過去的他偏向於前者,現在的他則迫切地想回到後者的陣營,並致力於找到其中的平衡。 & 寫詩曾是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詩篇中充滿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徵,象徵著系統中的詭雷和陷阱,用來防止外界的偷窺。大多數人寫詩的原因是為了表現自我,而楊宗翰寫詩則大多是為了躲藏。不僅躲藏自己,也躲藏著那些曾經存在或尚未誕生的他人。 & 在《隱於詩》中,他最常出現的角色是觀察者,總是在日常中觀察。連詩集的名稱也暗示了他的自我定位。他敏銳而專注地審視各種生活場景,讓那些不可輕忽的時刻顯露。同時,他也是個自覺的傾訴者,以獨特的清明和思維,喚醒正在傾聽或閱讀的對象。
【電子書】昨夜涉水
愛與痛、甜與冷、光與黑暗& 閃爍交織 打開知名不具的邀約,敬請進入蘋芬的詩之靜室 && 《昨夜涉水》曾入選楊牧詩獎與周夢蝶詩獎決審。集結三年來精選的四十首詩作,詩集以時間與物質為題,指出一種往昔的、已過去的銘刻。 & 夜的記憶浸染著昨日的情境,以「涉」的方式試圖抵達、碰觸,進而重新廓清詩的疆域。「涉」是交涉,與蒼莽世間與紛雜人群交涉,「涉」也是涉險,未知在不遠的前方,溺於其中同時,觀看著那不斷掙扎的自己。「涉」是牽涉,我們無不牽涉著他物、他人而傍於某個自身闢出的角落。然而,「涉」也是徒步渡水,撩起衣襬,肉身實踐。水不歇的流動與向下滲透,它有其命定卻也開展出自由的新局,它充盈著孕生與湮滅的每一個瞬間。 & 輯一以「鏡子」為主標,也是詩人迷戀的意象之一。人世間種種關係如同兩面相對而立的鏡子,在彼此身上無盡的投映出鏡像;輯二「致不具名者」,以詩創造對話、溝通,拓寬思考的餘地;輯三「木質與雲堆」記錄著置身異地的陌生化經驗,從高度發展的都市到靜僻的村鎮,共同架構出旅人之體所感應的他界視野,延續與深化。此部分的詩作寫於詩人為期一個月的日本旅途,以日常身體感的變化為問題核心,探索人在移動與停留兩種狀態間,如何實踐「平常」生活與「美學」經驗,勾勒出「旅行」背後的遷移、安頓命題。 & 李蘋芬曾表示文學對她來說,是生命中唯一讓其有活力的事情。她表示,寫詩的過程就是不斷「問問題」,但「詩」卻無法立即提供答案。而讀詩也像是在尋找解答,詩人告訴我們,解答除了在詩中,其實也就是『好好生活』。」如詩人栩栩讚曰:「藉著詩,蘋芬翻開身體與日常風景的內面,從細微夾縫處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 & 好評推薦 & 王姿雯、林達陽、馬翊航、吳緯婷、栩栩、楊佳嫻 詩心滿溢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曾琮琇 專序導讀 & 王姿雯:「在愛與痛的不斷陷落中,讓沙漏靜置,讓落下的意識漸成珍珠,那輕盈珠玉般的痛感,將碰觸所有進入這一靜室的讀者。」 & 曾琮琇:「陳義芝形容蘋芬詩有聰敏的純真,唐捐指她化日常為神話;《昨夜涉水》保有這些美好的質素……我感覺像蘋芬這樣,有強烈身體意識的詩人,『涉水』象徵著詩人以最原始的身體動作觸探『語言最遠可以走到哪裡』的決心。」 &
【電子書】奔蜂志
偶爾請天光雲影週末喝一杯,喝全部的夜,以壯形色。 偶爾請悲傷站好,為它整衣,以便漂漂亮亮地適應人生。 & 李進文首次跨域──詩與繪畫共舞。 & 釋放藝術的體例,打開意象的邊界,放寬詩,擴充美學。 他著眼於時代,時時保有真誠的玩心…… & 奔蜂──取自《莊子》,即小土蜂。 & 小小的土蜂也有自己的「志氣」和「志記」──人小心大又何妨?困難做到的夢,才是值得尊敬的夢,試著改變現狀,不循熟知的路線,即便迷路亦無悔。 & 「自由體」的語字迅疾如小蜂,不停滯、不固著,亦不守規矩地飛舞,而其精短刺人,恰似蜂針! & 李進文透過詩與畫的並陳、結合,或者即時互動,開闊詩意,想像力超展開。 & 語字與圖像,或拮抗或敦睦,甚至共舞──他帶領意象團隊,切換視角,觀照他者,剪輯人生,鼓動戲劇張力,穿行於留白與空隙……。因為美的構成和達成,必須是一種意料之外、邏輯之中的動態平衡。 & 他將不同的形式、觀念、感情融為一個複雜的綜合體,一個詩的小宇宙。 同時,透過寫詩與繪畫的儀式,尋找自己: & 天色是我的莫札特, 彈光陰,一路變奏。 一路變奏,種種創作, 皆是尋找自己的儀式。 種種自己,每一種, 可能比顏彩更多, 可能比輕煙更瘦。 & 《奔蜂志》全書概分三卷,共181首詩。卷一〔有意圖〕,共選51幅彩畫與詩結合,其下三個小系列:「謀畫詩」、「流露樣」和「動靜色」,圖文交響,跨域創作,以壯詩觀。卷二〔搗語聲〕,暗喻「島嶼聲」、「禱語聲」或「搗雨聲」,涉事亦涉世,調動視角,睹微知著,幽默自適。卷三〔瞇日子〕,直面人生的憂疑,回應中年的叩問,綠化字語的荒漠,且自尋常市聲開墾另類異音。 & 本書特色 & ․李進文現代詩「自由體」三部曲之最終篇章,亦最具挑戰。首度跨界,以畫作詩、以詩詮畫,兩相撞擊、提升、詰辯和再生。生活就是他的史詩,以多元技藝,寫出島嶼的詩。 & ․意匠的心!跟著美術設計回到紙書時光,感受視覺、觸感和氣味裡的溫度。自在而有機的排版,無固定模式,具動感,像詩;以裝幀創意回應內容,如對話。書衣的小蜂,用牠微小的力量牽動湖面的漣漪、掀起書本的折角,讓我們閱讀,一同朝往奔蜂的志向。書內頁三卷依詩畫內涵,採用王子雪嵩、日本書籍及彩虹色紙三種紙材印刷,以「有形」將讀者帶入「無形」的優雅、沉浸式的讀詩狀態。32開本,易於攜帶,隨性展讀,四處想像。 & ․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
【電子書】昨夜涉水
愛與痛、甜與冷、光與黑暗& 閃爍交織 打開知名不具的邀約,敬請進入蘋芬的詩之靜室 && 《昨夜涉水》曾入選楊牧詩獎與周夢蝶詩獎決審。集結三年來精選的四十首詩作,詩集以時間與物質為題,指出一種往昔的、已過去的銘刻。 & 夜的記憶浸染著昨日的情境,以「涉」的方式試圖抵達、碰觸,進而重新廓清詩的疆域。「涉」是交涉,與蒼莽世間與紛雜人群交涉,「涉」也是涉險,未知在不遠的前方,溺於其中同時,觀看著那不斷掙扎的自己。「涉」是牽涉,我們無不牽涉著他物、他人而傍於某個自身闢出的角落。然而,「涉」也是徒步渡水,撩起衣襬,肉身實踐。水不歇的流動與向下滲透,它有其命定卻也開展出自由的新局,它充盈著孕生與湮滅的每一個瞬間。 & 輯一以「鏡子」為主標,也是詩人迷戀的意象之一。人世間種種關係如同兩面相對而立的鏡子,在彼此身上無盡的投映出鏡像;輯二「致不具名者」,以詩創造對話、溝通,拓寬思考的餘地;輯三「木質與雲堆」記錄著置身異地的陌生化經驗,從高度發展的都市到靜僻的村鎮,共同架構出旅人之體所感應的他界視野,延續與深化。此部分的詩作寫於詩人為期一個月的日本旅途,以日常身體感的變化為問題核心,探索人在移動與停留兩種狀態間,如何實踐「平常」生活與「美學」經驗,勾勒出「旅行」背後的遷移、安頓命題。 & 李蘋芬曾表示文學對她來說,是生命中唯一讓其有活力的事情。她表示,寫詩的過程就是不斷「問問題」,但「詩」卻無法立即提供答案。而讀詩也像是在尋找解答,詩人告訴我們,解答除了在詩中,其實也就是『好好生活』。」如詩人栩栩讚曰:「藉著詩,蘋芬翻開身體與日常風景的內面,從細微夾縫處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 & 好評推薦 & 王姿雯、林達陽、馬翊航、吳緯婷、栩栩、楊佳嫻 詩心滿溢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曾琮琇 專序導讀 & 王姿雯:「在愛與痛的不斷陷落中,讓沙漏靜置,讓落下的意識漸成珍珠,那輕盈珠玉般的痛感,將碰觸所有進入這一靜室的讀者。」 & 曾琮琇:「陳義芝形容蘋芬詩有聰敏的純真,唐捐指她化日常為神話;《昨夜涉水》保有這些美好的質素……我感覺像蘋芬這樣,有強烈身體意識的詩人,『涉水』象徵著詩人以最原始的身體動作觸探『語言最遠可以走到哪裡』的決心。」 &
【電子書】奔蜂志
偶爾請天光雲影週末喝一杯,喝全部的夜,以壯形色。 偶爾請悲傷站好,為它整衣,以便漂漂亮亮地適應人生。 & 李進文首次跨域──詩與繪畫共舞。 & 釋放藝術的體例,打開意象的邊界,放寬詩,擴充美學。 他著眼於時代,時時保有真誠的玩心…… & 奔蜂──取自《莊子》,即小土蜂。 & 小小的土蜂也有自己的「志氣」和「志記」──人小心大又何妨?困難做到的夢,才是值得尊敬的夢,試著改變現狀,不循熟知的路線,即便迷路亦無悔。 & 「自由體」的語字迅疾如小蜂,不停滯、不固著,亦不守規矩地飛舞,而其精短刺人,恰似蜂針! & 李進文透過詩與畫的並陳、結合,或者即時互動,開闊詩意,想像力超展開。 & 語字與圖像,或拮抗或敦睦,甚至共舞──他帶領意象團隊,切換視角,觀照他者,剪輯人生,鼓動戲劇張力,穿行於留白與空隙……。因為美的構成和達成,必須是一種意料之外、邏輯之中的動態平衡。 & 他將不同的形式、觀念、感情融為一個複雜的綜合體,一個詩的小宇宙。 同時,透過寫詩與繪畫的儀式,尋找自己: & 天色是我的莫札特, 彈光陰,一路變奏。 一路變奏,種種創作, 皆是尋找自己的儀式。 種種自己,每一種, 可能比顏彩更多, 可能比輕煙更瘦。 & 《奔蜂志》全書概分三卷,共181首詩。卷一〔有意圖〕,共選51幅彩畫與詩結合,其下三個小系列:「謀畫詩」、「流露樣」和「動靜色」,圖文交響,跨域創作,以壯詩觀。卷二〔搗語聲〕,暗喻「島嶼聲」、「禱語聲」或「搗雨聲」,涉事亦涉世,調動視角,睹微知著,幽默自適。卷三〔瞇日子〕,直面人生的憂疑,回應中年的叩問,綠化字語的荒漠,且自尋常市聲開墾另類異音。 & 本書特色 & ․李進文現代詩「自由體」三部曲之最終篇章,亦最具挑戰。首度跨界,以畫作詩、以詩詮畫,兩相撞擊、提升、詰辯和再生。生活就是他的史詩,以多元技藝,寫出島嶼的詩。 & ․意匠的心!跟著美術設計回到紙書時光,感受視覺、觸感和氣味裡的溫度。自在而有機的排版,無固定模式,具動感,像詩;以裝幀創意回應內容,如對話。書衣的小蜂,用牠微小的力量牽動湖面的漣漪、掀起書本的折角,讓我們閱讀,一同朝往奔蜂的志向。書內頁三卷依詩畫內涵,採用王子雪嵩、日本書籍及彩虹色紙三種紙材印刷,以「有形」將讀者帶入「無形」的優雅、沉浸式的讀詩狀態。32開本,易於攜帶,隨性展讀,四處想像。 & ․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
【電子書】白晝之花
孤獨的人是 照耀黑夜的路燈 讓身邊的人都變成過客 他光明的站在那裡目送 他們走入深沉 再也回不到同一條路上 《白晝之花》是楊瀅靜最新的詩集,不僅延續了前三本詩集的抒情風格,更增添對社會面的關注。在這本書中,作者體認到個人無法置身事外,面對天災人禍、疾病、戰爭等挑戰,最終體會到自己並不「獨立」,仍是眾人之一。詩集共分為五輯,短詩在前,長詩在後,充滿了情感韻味和畫面,短詩尤其能夠帶領讀者進入詩人的精神世界,而長詩則通過情節、情緒的編織和詩行的穩定順暢,將詩歌中的故事講述得淋漓盡致。 這不僅是一本表現個人情感的詩集,也是一本社會關懷和思考的作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體驗到作者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探索,相信讀者能夠在詩集中找到自己所喜愛的作品。 楊瀅靜:「寫詩的人與讀詩的人,他們未必能在同一條路上通行,卻能挑選各自適合自己的頻道,寫詩的人釋放了想像,而閱讀的人得到了撫慰,雖然最後對於詩意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樣,但都各安其所,從同一首詩裡,擁有了殊途同歸的歡喜。」 &
【電子書】白晝之花
孤獨的人是 照耀黑夜的路燈 讓身邊的人都變成過客 他光明的站在那裡目送 他們走入深沉 再也回不到同一條路上 《白晝之花》是楊瀅靜最新的詩集,不僅延續了前三本詩集的抒情風格,更增添對社會面的關注。在這本書中,作者體認到個人無法置身事外,面對天災人禍、疾病、戰爭等挑戰,最終體會到自己並不「獨立」,仍是眾人之一。詩集共分為五輯,短詩在前,長詩在後,充滿了情感韻味和畫面,短詩尤其能夠帶領讀者進入詩人的精神世界,而長詩則通過情節、情緒的編織和詩行的穩定順暢,將詩歌中的故事講述得淋漓盡致。 這不僅是一本表現個人情感的詩集,也是一本社會關懷和思考的作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體驗到作者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探索,相信讀者能夠在詩集中找到自己所喜愛的作品。 楊瀅靜:「寫詩的人與讀詩的人,他們未必能在同一條路上通行,卻能挑選各自適合自己的頻道,寫詩的人釋放了想像,而閱讀的人得到了撫慰,雖然最後對於詩意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樣,但都各安其所,從同一首詩裡,擁有了殊途同歸的歡喜。」 &
【電子書】早期新詩的合法性研究
本書主要討論了早期新詩在發生之初如何確立自身合法性進而建立詩歌話語據點等相關問題。本書認為,早期新詩合法性的尋求是從外部和內部兩個向度展開的。「新詩」的現代想像、「新」與「舊」的攻防、「新詩」概念的形成、媒體對新詩傳播的加持、新詩壇的內部辯難、早期新詩的形式探索、詩歌翻譯的支持等等,都構成早期新詩尋求合法性的題中應有之義。考察在這些問題之間產生的摩擦、糾纏、碰撞,不僅能夠在歷時性上勾畫出早期新詩合法性的軌跡,也能在共時性上對現代漢詩的發展歷程作一種整體性觀照。
【電子書】致在蜻蜓地的茜蒙
我說緣,即是舟渡,即是列車,即是城市,即是尋常百姓的一家,是灰犬長途巴士,亦無不可。我們轟烈愛過,稍帶了一丁點情仇愛恨,那顯然是不夠的,倘若愛恨不漸漸回復平衡,即使我們爬遍不同的子宮,變面千百次,世世尋尋伺伺,等盡緣起,彷如蹲坐在冷清的地鐵站,等待根本不會出現的果陀。胸臆中不平不暢順的橫山河川,千萬年銼尖磨損,仍然是不夠的,沒有如是簡單的緣聚緣散。所以愛情是寫在嶺上之風,湖川之面,連羚羊掛角的皮相也看不到。有寫在波濤大江,驚破一天雲影星河的愛情嗎?經典式的故事,也不見得純屬浪漫聯想,總之,有想像的存在,就遠比想像更高端,崩城越國的現實愛情,就總是應緣而生。
【電子書】歌謠與中國新詩:以一九四○年代「新詩歌謠化」傾向為中心
歌謠與二十世紀中國新詩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自「五四」起,新詩取法歌謠構成了二十世紀詩歌史上一條或隱或顯、或穩健或激進的思路。本書對新詩取法歌謠的歷史譜系及其內在文化動力進行深入描述,並以何其芳、袁水拍、李季、阮章競為個案,透視一九四○年代「新詩歌謠化」傾向內在的糾葛;最後從新詩取法歌謠的立場和閾限角度對這段資源糾葛史予以理論反思。概言之,將一九四○年代「新詩歌謠化」傾向置於新詩取法歌謠的歷史譜系中,闡明它在歷史語境中的位置,又敞開研究對象本身的復雜性,進一步把歌謠與新詩話題問題化和歷史化。
【電子書】火光
你是有曲線的燈 我在黑暗中摸索 讓萬物充滿明亮的時刻 & 從愛慾、自然、到故事,詩撩起我們內在的光亮,很可能也是他人黑暗中的火光。 & 楊書軒把十年來執行企劃、流浪、縱身於生命中的種種挫敗和幸福,融鑄成詩藝,以詞語摩擦詞語,聲音敲擊聲音,意象繽紛、音韻細膩、奔放,詩中的結構,由小至大,如有機的蜂巢。 & 所有已逝的愛、遠去的夢和風景,彷彿餘燼復燃,藉由這道火光,詩人歌頌愛,更無懼於探討人性的矛盾與黑暗,只為穿過孤獨和痛楚,重獲一份勇氣與自由。 & 擎起火光,帶你走入愛與生與死背後,那明暗不定的地帶,與你偕行,在漫漫長夜中,點亮一棟溫暖明亮的小屋。 & ▌內容特色 & ● 封面攝影 拍攝於廣西瑤族山谷(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想地圖流浪計畫)。 & ● 收錄得獎相關作品 2020時報文學獎佳作獎〈茱蝶〉。 2021林榮三文學獎新詩入圍〈塊莖〉。 & ● 收錄《火光》四輯:前兩輯為抒情之火,後兩輯,逐漸進入敘事和戲劇性獨白而擴大成為容納多重觀點的鏡像。 & 輯一、生生 引自《周易》:「生生之謂易。」藉由詩句化身成為亞麻、蜂巢、無花果、藍莓、塊莖等生生不息的意象,因為狂喜而膨脹,也因為疼痛而墜落。 & 輯二、火光 讓餘燼復燃,燃起暈船也無悔的熾愛時光。將「活」轉化成為詩之「火」,讓火焰一路燎入神話、歷史、燎入性與愛的核心。 & 輯三、偷馬 從抒情轉為敘事,亦像波赫士所言,融合詩與故事的吟遊之作。 & 輯四、老哥──關於「我」的成長史 以「成長文本」為概念,獨立成篇,又環環相扣形成長篇的結構。以「老哥」為引導者,展開從童年到成年,與世界種種衝突、磨合的歷程,為重生的「我」置入新的火光。
【電子書】火光
你是有曲線的燈 我在黑暗中摸索 讓萬物充滿明亮的時刻 & 從愛慾、自然、到故事,詩撩起我們內在的光亮,很可能也是他人黑暗中的火光。 & 楊書軒把十年來執行企劃、流浪、縱身於生命中的種種挫敗和幸福,融鑄成詩藝,以詞語摩擦詞語,聲音敲擊聲音,意象繽紛、音韻細膩、奔放,詩中的結構,由小至大,如有機的蜂巢。 & 所有已逝的愛、遠去的夢和風景,彷彿餘燼復燃,藉由這道火光,詩人歌頌愛,更無懼於探討人性的矛盾與黑暗,只為穿過孤獨和痛楚,重獲一份勇氣與自由。 & 擎起火光,帶你走入愛與生與死背後,那明暗不定的地帶,與你偕行,在漫漫長夜中,點亮一棟溫暖明亮的小屋。 & ▌內容特色 & ● 封面攝影 拍攝於廣西瑤族山谷(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想地圖流浪計畫)。 & ● 收錄得獎相關作品 2020時報文學獎佳作獎〈茱蝶〉。 2021林榮三文學獎新詩入圍〈塊莖〉。 & ● 收錄《火光》四輯:前兩輯為抒情之火,後兩輯,逐漸進入敘事和戲劇性獨白而擴大成為容納多重觀點的鏡像。 & 輯一、生生 引自《周易》:「生生之謂易。」藉由詩句化身成為亞麻、蜂巢、無花果、藍莓、塊莖等生生不息的意象,因為狂喜而膨脹,也因為疼痛而墜落。 & 輯二、火光 讓餘燼復燃,燃起暈船也無悔的熾愛時光。將「活」轉化成為詩之「火」,讓火焰一路燎入神話、歷史、燎入性與愛的核心。 & 輯三、偷馬 從抒情轉為敘事,亦像波赫士所言,融合詩與故事的吟遊之作。 & 輯四、老哥──關於「我」的成長史 以「成長文本」為概念,獨立成篇,又環環相扣形成長篇的結構。以「老哥」為引導者,展開從童年到成年,與世界種種衝突、磨合的歷程,為重生的「我」置入新的火光。
【電子書】瀕危動物
曾經瀕危,並未絕種 華語現代詩史上第一本女同志詩集 舊枝新芽齊發 經典絕版重現 或許你曾經遇見過這本詩集的初版,十三年前的《瀕危動物》,以彷彿史前生物詭奇的骨骼或足跡拓印出般的封面面世,翻開來,主打的文案寫著:「身上所有開孔的地方都非常害怕妳,但也非常思念妳。」你不禁好奇,這是一本什麼樣的詩集。繼續閱讀,詩人並沒劈頭就開始寫情詩,而是石破天驚地先喊話要掀開爸爸媽媽,喔不對,是掀開霸霸和麻麻!這本詩集在當時已經走得超前,且毫不造作、渾然天成,或許正因為騷夏是她自述的「非典型詩人」,或「有問題的詩人」,以永不枯竭的愛欲原力與好奇心向世界、向自己探問,成就這本保育類等級的龐沛之作。 也或許,你之前根本不曾聽聞過這本詩集,那麼這次就更沒有理由再與換上幻彩新衣的它錯身而過。同婚新制已通過三年有餘,然父權仍值得持續挑戰,經典的女同志詩集不可銷聲匿跡。創作力仍豐沛的騷夏,這幾年除了出版詩集《橘書》與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又累積了好幾首力作,值得加入「瀕危」家族,讓經典詩集再現生命力更豐饒的新貌。卷一「新娘」回溯血緣上游父母身世、旁及手足對照組,卷二,混音般藉由情書、短詩、日記等各類文體,破碎而陰性地描繪出同性愛的危殆與快樂。卷三「一刻詩」由六首未曾收錄過的新血組成,或許因為詩人又習得了將自己處於「中空」之技,作為各種神祕事物的通道,詩的語言更純更簡練,卻仍不減犀利力道。如詩人孫梓評洞穿真相、真愛推薦讚曰:「家族的荊棘,被充滿玩心的手指點為線索;愛欲的盲人點字,則貫穿其內在,戳出最淋漓的巢穴。」
【電子書】瀕危動物
曾經瀕危,並未絕種 華語現代詩史上第一本女同志詩集 舊枝新芽齊發 經典絕版重現 或許你曾經遇見過這本詩集的初版,十三年前的《瀕危動物》,以彷彿史前生物詭奇的骨骼或足跡拓印出般的封面面世,翻開來,主打的文案寫著:「身上所有開孔的地方都非常害怕妳,但也非常思念妳。」你不禁好奇,這是一本什麼樣的詩集。繼續閱讀,詩人並沒劈頭就開始寫情詩,而是石破天驚地先喊話要掀開爸爸媽媽,喔不對,是掀開霸霸和麻麻!這本詩集在當時已經走得超前,且毫不造作、渾然天成,或許正因為騷夏是她自述的「非典型詩人」,或「有問題的詩人」,以永不枯竭的愛欲原力與好奇心向世界、向自己探問,成就這本保育類等級的龐沛之作。 也或許,你之前根本不曾聽聞過這本詩集,那麼這次就更沒有理由再與換上幻彩新衣的它錯身而過。同婚新制已通過三年有餘,然父權仍值得持續挑戰,經典的女同志詩集不可銷聲匿跡。創作力仍豐沛的騷夏,這幾年除了出版詩集《橘書》與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又累積了好幾首力作,值得加入「瀕危」家族,讓經典詩集再現生命力更豐饒的新貌。卷一「新娘」回溯血緣上游父母身世、旁及手足對照組,卷二,混音般藉由情書、短詩、日記等各類文體,破碎而陰性地描繪出同性愛的危殆與快樂。卷三「一刻詩」由六首未曾收錄過的新血組成,或許因為詩人又習得了將自己處於「中空」之技,作為各種神祕事物的通道,詩的語言更純更簡練,卻仍不減犀利力道。如詩人孫梓評洞穿真相、真愛推薦讚曰:「家族的荊棘,被充滿玩心的手指點為線索;愛欲的盲人點字,則貫穿其內在,戳出最淋漓的巢穴。」
【電子書】歧路行
關於《歧路行》的長詩,我特別強調的是,打破我此前所有的詩作框架並提出新的挑戰,對不確定的世界的不斷質疑,構成流亡變奏與語言內核的張力,也包括對生命本質的抵抗與承諾。──北島 & 北島,是當代最著名的華語詩人之一,也是諾貝爾文學獎中最熱門的華人作家人選,其著作已被翻譯為英、法、德、日等多種不同語言。《歧路行》是北島於2009年六十歲起,所開始創作的自傳體長詩,直到2020年才完成,前後歷經了十一年的歲月。在此之前,北島幾乎只寫短詩。而詩名,則蘊含了北島「作為一個詩人,我永遠在迷路」的深切意涵。 & 2012年交出序曲和前面九章,那年春天卻中風病倒,其語言程度只剩下三成,此後整整三年無法寫作,經過長時間的復健靜養才逐漸恢復,並陸續完成未竟的篇章。 & 《歧路行》全詩三十四章,直白的鋪陳深入精神核心,同時帶出時代脈絡,溫雅雄渾並陳,氣勢磅礡萬鈞,是北島創作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一個高峰,允為一部當代文學、藝術、社會發展史,亦可說是現世中國最重要的詩篇。 &
【電子書】吃西瓜的方法:五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半世紀經典之作,回顧台灣現代詩發展的軌跡 & 西瓜的哲學史 比地球短,比我們長 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為── 而治的西瓜與西瓜 老死不相往來 & 1972年,24歲的羅青自費出版人生第一本詩集《吃西瓜的方法》,書上市後立刻受到詩壇矚目,也因為充滿趣味的書名,傳聞在書店被放到食譜區而熱銷。余光中當年更為此書撰寫萬字評介,認為羅青在台灣詩壇的出現,是60年代老現代詩的結束,70年代新現代詩的起點,他指出羅青的創作手法「是在知性的軌道上行駛感性」,正是羅青異於同輩和前輩詩人的特色。2023年初,《吃西瓜的方法》初版已滿半世紀,聯合文學推出五十週年紀念版,再現這本具備童趣與哲思的代表性詩集。 & 一般的現代詩人,多自囿於主觀情緖和感官經驗,羅青卻能跳出「有我」之境,對層出不窮的意念作「無我」的玩味和戲劇性的表現……典型的現代詩偏重一句一語的經營,羅青卻集中注意力於整體的結構。典型的現代詩五色繽紛如野獸派的畫面,羅青的詩卻線條乾淨光影分明如蒙德利安和尼科爾孫。典型的現代詩嚴肅到歇斯底里的程度,羅青的詩卻充滿好奇,富於同情,洋溢著幽默感。──余光中
【電子書】吃西瓜的方法
半世紀經典之作,回顧台灣現代詩發展的軌跡 & 西瓜的哲學史 比地球短,比我們長 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為── 而治的西瓜與西瓜 老死不相往來 & 1972年,24歲的羅青自費出版人生第一本詩集《吃西瓜的方法》,書上市後立刻受到詩壇矚目,也因為充滿趣味的書名,傳聞在書店被放到食譜區而熱銷。余光中當年更為此書撰寫萬字評介,認為羅青在台灣詩壇的出現,是60年代老現代詩的結束,70年代新現代詩的起點,他指出羅青的創作手法「是在知性的軌道上行駛感性」,正是羅青異於同輩和前輩詩人的特色。2023年初,《吃西瓜的方法》初版已滿半世紀,聯合文學推出五十週年紀念版,再現這本具備童趣與哲思的代表性詩集。 & 一般的現代詩人,多自囿於主觀情緖和感官經驗,羅青卻能跳出「有我」之境,對層出不窮的意念作「無我」的玩味和戲劇性的表現……典型的現代詩偏重一句一語的經營,羅青卻集中注意力於整體的結構。典型的現代詩五色繽紛如野獸派的畫面,羅青的詩卻線條乾淨光影分明如蒙德利安和尼科爾孫。典型的現代詩嚴肅到歇斯底里的程度,羅青的詩卻充滿好奇,富於同情,洋溢著幽默感。──余光中
【電子書】席地而詩
細細刷牙。慢慢洗澡。好好睡覺。靜靜生活 { 書法藝術家──何景窗第一本創作詩集 } 集結經典作品,並新增2020-2022疫期新作16首詩。 像是生命的縮時記錄,每一詩句都是冀求著一點光而輕輕寫下。 & 增厚新篇───<自帖> 自帖諧音字帖,不為習字,而是做為不抱目的的分享。 寫在疫情期間,在孤獨時序中,與自己對話,也與世界連結。 ──「只要一小片濕潤的風吹來,好像地球又更新了一次,我們便快樂了。」 所有的思緒、想法,都在空氣流動間飄浮, 找了一塊地,坐下來,寫下它, 如此而已。 收錄了逾80首創作詩,結合文學與書法。 詩在書法的豎捺間,展現律動的生命力; 詩在文字的句構間,乘載了生活的重量。 四輯,以不同的載體劃分──窗、衣襟、白紙、手帕, 集結不同情緒的詩,有對日常所見所聞的記錄、 對於情感的豐沛愛戀、冷靜思考的議題反饋,還有悲傷思緒的凝結。 「頻繁苦澀的詩人,生活節錄得像一本皙亮的詩集,非常矛盾。是的是阿,樂觀是來自悲鳴地自娛,在兩手的掌尖敲打或握筆,靜一齣小小的景物像、心之鏡像。」──何景窗 &
【電子書】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細細刷牙。慢慢洗澡。好好睡覺。靜靜生活 { 書法藝術家──何景窗第一本創作詩集 } 集結經典作品,並新增2020-2022疫期新作16首詩。 像是生命的縮時記錄,每一詩句都是冀求著一點光而輕輕寫下。 & 增厚新篇───<自帖> 自帖諧音字帖,不為習字,而是做為不抱目的的分享。 寫在疫情期間,在孤獨時序中,與自己對話,也與世界連結。 ──「只要一小片濕潤的風吹來,好像地球又更新了一次,我們便快樂了。」 所有的思緒、想法,都在空氣流動間飄浮, 找了一塊地,坐下來,寫下它, 如此而已。 收錄了逾80首創作詩,結合文學與書法。 詩在書法的豎捺間,展現律動的生命力; 詩在文字的句構間,乘載了生活的重量。 四輯,以不同的載體劃分──窗、衣襟、白紙、手帕, 集結不同情緒的詩,有對日常所見所聞的記錄、 對於情感的豐沛愛戀、冷靜思考的議題反饋,還有悲傷思緒的凝結。 「頻繁苦澀的詩人,生活節錄得像一本皙亮的詩集,非常矛盾。是的是阿,樂觀是來自悲鳴地自娛,在兩手的掌尖敲打或握筆,靜一齣小小的景物像、心之鏡像。」──何景窗 &
【電子書】風的眼神
生命流動,與內在的情思相融時,在瞬間迸出非相之相 追尋自在境界,就像在秋天的時光裡,風吹過的感覺 & ↗作為藝術家,作者的繪畫從寫實走向抽象;作為詩人,她的文字則從心情走入心靈。 & ↗十多年來遊走各地時,因與文化,景物,人群等衝擊下,和文字擦出永續的火花,並試圖將每一個階段的瞬間,隨筆寫作永恆。 & ↗用她的心靈對生命機遇的回應,大自然風景的靈性對話,互相激盪之後的線條、色彩或文字的呈現。 & ↗自然萬物是字裡的主軸,行間群花隨風搖曳的姿態,再再地顯現出生命本質的性靈與美。 & 42首現代詩,領略詩的性靈與美感,皓潔、遠香、絕色的韻味。 &
【電子書】比以前慢,比以後快
本書作者三度榮獲新加坡文學獎,著有詩集多部。此為作者第六部詩集,收錄六十一首詩作,共分七輯。相關作品均曾刊於臺灣、新加坡、香港等地報章雜誌,呈現作者在二○一九年至二○二二年間的創作軌跡。在倒敘的節奏中,題材不局限於一地,想像不受制於一時。從新界到鵝鑾鼻,從天津到巴賽羅納,從二十世紀的塔可夫斯基到盛唐的李杜。作者賦予詩歌敘事非凡的穿透力,豐富回憶與想像的質地。詩,在過去時光與未來遠景間穿梭,信手拈來,篇篇精彩。
【電子書】詩偕:真理大學在地文創特色課程詩歌創作集
一群往復於牛津學堂周遭讀詩、寫詩、愛詩的莘莘學子,感念馬偕及其後代子孫,對台灣這塊土地在人文、宗教、醫療、建築、科技等各方面的奉獻,振筆提詩,記寫心中之懷想與感佩,筆觸誠摯多元、詩語自然真切。
【電子書】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什麼是骯髒?什麼又是不骯髒? 骯髒跟不骯髒之間是乾淨的界線嗎? 色情很骯髒嗎?裸體很骯髒嗎? 不色情、不裸體的事物就不骯髒嗎? 繼異色詩集《愛死了》之後,活躍在IG上的米蘭歐森這一次將自己內心的怪物由衷剖析,大談特談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些話題。 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我走進黑色的房間 有一雙手 用力的將我抱住 來不及看見他的臉 我感覺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 被溫熱的嘴緊緊包住 黑色的房間裡我們都在下面 從身體長出一條奇怪的東西 我們抓住彼此 把它放進自己的身體 即使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也覺得自己乾淨 黑色的房間 沒有長相和五官 沒有人會拿我和其他人比較 他們看不見我瑕疵的部位 在這裡面,有人愛我 &
【電子書】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限制級)
什麼是骯髒?什麼又是不骯髒? 骯髒跟不骯髒之間是乾淨的界線嗎? 色情很骯髒嗎?裸體很骯髒嗎? 不色情、不裸體的事物就不骯髒嗎? 繼異色詩集《愛死了》之後,活躍在IG上的米蘭歐森這一次將自己內心的怪物由衷剖析,大談特談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些話題。 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我走進黑色的房間 有一雙手 用力的將我抱住 來不及看見他的臉 我感覺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 被溫熱的嘴緊緊包住 黑色的房間裡我們都在下面 從身體長出一條奇怪的東西 我們抓住彼此 把它放進自己的身體 即使我是很骯髒的那種怪物 也覺得自己乾淨 黑色的房間 沒有長相和五官 沒有人會拿我和其他人比較 他們看不見我瑕疵的部位 在這裡面,有人愛我 &
【電子書】還在
✦須文蔚、陳宗暉專文推薦 陳昱文首部詩集✦ 這是一本青春紀行之書 以行走思索人與土地的關係、在與不在的命題 隨著吟遊詩人的步伐,一同在田野與生活中釀詩,溫柔地注視島嶼時光 & 「一小片刻安靜讓村史匯集/讓光對著光說我還在這裡」──陳昱文 & 「和同年齡的詩人相較,他們善於挖掘內心,動員繁複的象徵,而你卻樂於在田野踏查中醞釀詩。」──須文蔚 & & 陳昱文創作詩、散文、報導文學,散文語法的鍛煉、報導題材的田野意識都鑄入他的詩作中。《還在》蒐羅了近十年的詩作,陳義芝評《還在》:「眼光以花蓮為中心,情思的隧道卻探看遙遠的另一端,緬懷,謳歌,慨嘆。」而這另一端除了有故鄉蘆洲,還有香港。 & 捧讀詩集,你可以望見一個身影:一位在時空中、田野上行走的吟遊詩人以他誠懇的步伐、靈光的筆,書寫以花蓮為核心被遺忘的故事,同時也挖掘自身心靈的平靜、喜悅與恐懼。 & 沒有華麗跋扈的修辭,才能真正寫出與現實相互輝映的文字。邀請您閱讀詩人以生活實感縫綴出的地誌書寫,走進山海與土地,隨蜿蜒的故事一同呼吸。 & 輯一「我還在這裡」,以詩挖掘土地故事。 輯二「直到你在美夢裡放風箏」,探勘情愛的能量。 輯三「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以詩涉事。 輯四「讓我們一起跳舞」,以旅途所思所感,呈現詩和島嶼共舞的旋律。 & 「『地方』是限制也是開放,是失落也是鄉愁。如何進入一個『地方』?詩,是我用以思索的一道回聲、一雙翅膀、一片浪花,以此嘗試『看見』和感受『地方』紋理的方式。最終,我只是想找尋『我在哪裡』的答案。如是而已。」──陳昱文 & 本書特色 & ★臺港文學界跨世代真摯推薦,樸實低調卻誠懇的敘事語言。 ★以花蓮為關懷核心,透過行走與思考建構出動人地誌風景。 ★詩行間不僅呈現抒情自我,亦代言、共感他人的心理流動。
【電子書】自由平等博愛,and you?
自由路上,平等街前,正博愛路, 你,在哪裡? ★最愛說故事的詩人導演盧建彰★ ★150+首詩作,用詩回應惡世界★ 你在意別人怎麼了嗎? 你有留意自己的內心嗎?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好嗎?你覺得世界好嗎? 我還好,那你呢?我不太好,但我想要世界好。 「詩是叛逆的,是不願意接受現實的,是控訴的。 詩是安心地伸出手,儘管自己的手也在痛,搞不好,接著還會被燙到,卻,還是伸出手。 我背叛這世界的規範,好讓他或許好點。 也許喃喃,也許批判,也許,只是也許,想一想,還有什麼可能。」 ——盧建彰 十月底的深夜,秋颱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窗外的傾盆大雨徹夜未停。 我在家中餐桌攤開盧建彰的詩稿。 編輯工作的現場是:在黃色便利貼上寫下這本書的關鍵字, 一張便利貼上寫「自由」,一張寫「平等」,再撕一張寫下「博愛」。 我得將手上一百五十多首詩分類進這三個項目裡。 在歷史課本上讀到「不『自由』,毋寧死!」 憲法有言:「......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在公車捷運裡看到「『博愛』座」告示牌。 我有點疑惑,這些貌似熟稔的名詞,到底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我要怎麼知道盧建彰寫的這首詩,該歸在自由、平等,抑或博愛? 上網點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在檢索欄位輸入: 自由是「1. 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2. 指在《憲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國家或他人干涉的權利。」 平等是「彼此同等、相等。」 博愛是「1. 平等遍及眾人的愛心。2. 廣施愛心。」 半夜時分,我的困惑沒有減少一分。 我一首首讀著,覺得他寫的這些詩句, 融合並列了自由平等博愛,是綜合口味, 相互糾纏,無法細分,所以—— 「他們收集好了理由/來問我有沒有意見/我想起我就是太多意見/才被關在這毫無理由」分在「自由」裡; 「金錢它不珍貴/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你的/你不用力,它不會過來/你用力,它也不一定會過去/而時間一定會過去/不管你用不用力」放在「平等」中; 「好餓啊/可以和人撒嬌地/這樣說/都是幸福的/然後/有人願意這麼跟你說/你是可靠的」納入「博愛」的範疇。 每一首逐一檢視,可能都對,可能也全錯。 但詩不會給你打分數的,盧建彰寫下這些,因為詩是無關對錯, 它只關乎你的在意,你的傾聽,你的願意。 當你願意在意,願意傾聽,願意開始展開意願, 平等的當然是博愛的, 博愛的理當是因為擁有自由, 而自由,自由的萬物,都是平等。 想起盧建彰在本書序裡連續的發問: 「做為一個人,我真的活得像個人嗎?」 「這對世界是個好的選擇嗎?」 問問自己的心,問問周遭的他者:「你還好嗎?」 這些問號,就是他筆下對「自由」「平等」「博愛」最深深的叩問。 沒有解答。 他仍在路上,希望在路上也和你相遇。 人生旅程上,你有機會走在自由路上、平等街口或面對博愛路嗎? 你在意別人怎麼了嗎?你有留意自己的內心嗎? 那些身上背著重物,彎下尊貴的腰, 依舊溫婉微笑,踽踽前行的身影, 常是值得我們凝視的人生詩作。 盧建彰以詩探討生態環境、社會勞權、 經濟貧富差距、世代剝奪衝擊, 以及你我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以喃喃詩語寫下, 關於平等、關於博愛、關於自由, 一個人能觸及到最遠的地方。 有時嬉笑,有時怒罵,但絕對在乎, 真心誠意,不能逃避,沒有偽裝。 寫詩是他抵抗整個世界之惡的武器。 #給愛好自由的你_Liberty #給關心平等的你_Equality #給在乎愛的你_Fraternity #給這些那些_and #給親愛的你_YOU 本書特色 ★部分詩作由零廢時尚Story Wear牽線,聆聽品牌背後的腦麻家庭、裁縫者的生命故事,化做動人文字。 ★盧建彰與女兒盧願聯手繪製多幅插畫。白鷺鷥、大眼貓咪、棒球帽人、池塘番鴨……奇想角色天馬行空。 【封面故事】 盧建彰(Kurt)筆繪低眉垂目的人,在瞑目之前,用力睜開眼。鋼筆變成嘴巴,一定有什麼重要的要告訴你。啊,原來是自由平等博愛啊!封面文字只有「and you」和「Kurt」是白色,代表Kurt以身作則,那個you也是他,他起身而行。 &
【電子書】身故受益人之死
「穿山越嶺的詩句,飄揚在夜晚星空的角落。」 在深沉的黑暗中,給迷惘的人一道微光 我們從史前一萬年開始尋找愛,像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111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獎作品 建檔、查核、體檢、照會、結案 經由核保的手續,一關一關檢視生命中的擁有和失去。 曾經的保險員,為在光明與黑暗中飄移的生命寫下的終身險。 在保險的流程中,受益人的健康與安危或許是最不被人重視的一環,儘管他可能牽動著理賠方向。曾為保險公司核保人員的張詠詮,在承受了過量的工作,歷經了情感創傷後,決定將過往的傷痛成為創作的養分。借用核保的流程,討論現代社會人際的聯繫與疏離,並且尋求自我的認同。《身故受益人之死》中,不乏他者的故事,更有敘事者的身影,置身於愛情、親情、友情、職場和家庭之中,最終演化成生命的詩歌。 本書特色 誠如張寶云老師在推薦序中所說,詩集名稱「身故受益人之死」是頗高明的障眼法,突顯了保險員並不保險,受益人並不受益。這也提供了另一種閱讀方式,從作品中去推敲,究竟敘事者想要核保的是怎麼樣的一張保單? 現代詩多寫自身的感受,多從自我出發,《身故受益人之死》多有轉化他者故事,甚至有透過詩直接講述他人故事。 &
【電子書】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
哈金:我喜愛李有成老師寧靜古遠的詩歌。 他總能從細微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盎然的詩意。 & 迷蝶與夏蟬,某些喧嘩,某些哀傷 詩人學者李有成 後疫情時代的抒情與敘事 張錦忠專文推薦 宇文正、哈金、孫梓評、張貴興、張錯、蔡素芬一致推薦 &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為詩人學者李有成教授的第四本詩集,收長短詩三十首,皆為上一本詩集《迷路蝴蝶》之後的新作,寫於2019年仲春與2022年初冬之間,平均每年創作十首,可謂豐收。李有成一向楬櫫詩無定法,看似自由自在,實則隱含諸多的內在自制與秩序,尤其是在詩形式與語言的實驗方面。詩創作雖屬極其個人的事,然而與其他文類一樣,詩也具有詩人所說的淑世功能。 & 本書是一卷抒情與敘事兼具的詩集,反映的是李有成晚期風格、詩觀與詩語言的延續。季節嬗遞觸動詩人感時抒懷的情意,詩即是時空交融(chronotope)的載體,收入本書的詩作有不少是回應疫情景況,其中與書名同題詩〈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已點出疫情歲月前後的差異。疫情與時事重疊,李有成有感於世事時局紛擾,政客行事荒誕,「語言猥瑣」,詩於是成為抗議、諷刺、調侃的產物,為詩人藉創作介入現世與現實的重要媒介。寫詩雖然無法「為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但抗議、諷刺、調侃正是詩的重要社會功能。 & 李有成在他的詩中念茲在茲的是「秩序」。時光無序,但季節嬗遞,春去秋來,晝夜交替,自然界自有其邏輯,詩人無法阻擋時間運轉,但至少可以順時依勢而自我安頓,如生態池中疊起的羣龜。然而這幾年偏逢疫情肆虐,社會秩序為之大亂,對於人為的失序亂象,詩人看在眼裏,既無法挽狂瀾於既倒,難免感慨繫之,遂有集中感時、憂世、諷事的詩作。詩集的其他主題尚包括對時序、生態、離散、死亡等現象的抒發或再思考。 &
【電子書】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
哈金:我喜愛李有成老師寧靜古遠的詩歌。 他總能從細微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盎然的詩意。 & 迷蝶與夏蟬,某些喧嘩,某些哀傷 詩人學者李有成 後疫情時代的抒情與敘事 張錦忠專文推薦 宇文正、哈金、孫梓評、張貴興、張錯、蔡素芬一致推薦 &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為詩人學者李有成教授的第四本詩集,收長短詩三十首,皆為上一本詩集《迷路蝴蝶》之後的新作,寫於2019年仲春與2022年初冬之間,平均每年創作十首,可謂豐收。李有成一向楬櫫詩無定法,看似自由自在,實則隱含諸多的內在自制與秩序,尤其是在詩形式與語言的實驗方面。詩創作雖屬極其個人的事,然而與其他文類一樣,詩也具有詩人所說的淑世功能。 & 本書是一卷抒情與敘事兼具的詩集,反映的是李有成晚期風格、詩觀與詩語言的延續。季節嬗遞觸動詩人感時抒懷的情意,詩即是時空交融(chronotope)的載體,收入本書的詩作有不少是回應疫情景況,其中與書名同題詩〈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已點出疫情歲月前後的差異。疫情與時事重疊,李有成有感於世事時局紛擾,政客行事荒誕,「語言猥瑣」,詩於是成為抗議、諷刺、調侃的產物,為詩人藉創作介入現世與現實的重要媒介。寫詩雖然無法「為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但抗議、諷刺、調侃正是詩的重要社會功能。 & 李有成在他的詩中念茲在茲的是「秩序」。時光無序,但季節嬗遞,春去秋來,晝夜交替,自然界自有其邏輯,詩人無法阻擋時間運轉,但至少可以順時依勢而自我安頓,如生態池中疊起的羣龜。然而這幾年偏逢疫情肆虐,社會秩序為之大亂,對於人為的失序亂象,詩人看在眼裏,既無法挽狂瀾於既倒,難免感慨繫之,遂有集中感時、憂世、諷事的詩作。詩集的其他主題尚包括對時序、生態、離散、死亡等現象的抒發或再思考。 &
【電子書】生來憂傷
對不起啊 終究沒能活成更好的人 活著如此沉重, 幸好,我們還有詩。 PTT 詩版 thankmilk 首部詩集, 收錄80餘首代表及全新詩作, 與創作背後的獨白。 〈中藥舖〉 將思念 三兩七錢熬成一晚 佐黃連睡去 你應當歸 否則我怎獨活 〈圓規〉 有一個人說 會跟你一起畫下正緣 但他卻在你心上刺了個孔 〈虎口〉 被用來形容 很危險的地方 例如馬路 例如跟你牽手時,碰觸到的那裡 這些都是我去過 很危險的地方 〈生來憂傷〉 當你死後 大家卻哭了 很奇怪 這明明是 你最快樂的一天   他努力活著, 把刻骨銘心的愛戀、哀傷、別離、痛苦, 以及揮之不去的孤獨,拾掇成詩。 其中有詩人活過的影子,也有我們的。
【電子書】生來憂傷
對不起啊& 終究沒能活成更好的人 活著如此沉重, 幸好,我們還有詩。 PTT 詩版 thankmilk 首部詩集, 收錄80餘首代表及全新詩作, 與創作背後的獨白。 & 〈中藥舖〉 將思念 三兩七錢熬成一晚 佐黃連睡去 你應當歸 否則我怎獨活 & 〈圓規〉 有一個人說 會跟你一起畫下正緣 但他卻在你心上刺了個孔 & 〈虎口〉 被用來形容 很危險的地方 例如馬路 例如跟你牽手時,碰觸到的那裡 這些都是我去過 很危險的地方 & 〈生來憂傷〉 當你死後 大家卻哭了 很奇怪 這明明是 你最快樂的一天 & 他努力活著, 把刻骨銘心的愛戀、哀傷、別離、痛苦, 以及揮之不去的孤獨,拾掇成詩。 其中有詩人活過的影子,也有我們的。
【電子書】白馬與黑駱駝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 特別撰序推薦 小說家駱以軍X詩人宋明煒兩地輕靈互奏, 綿亙奇想翻飛的詩境宇宙。 於此蒙塵時代,將現實光燁與晦澀織成雪地裡的銀河, 彼此互為投影,在微醺的友誼裡交換深摯的快樂。 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他們藉網路互通有無,談抱負談創作談情懷,每每不能自已。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不足故歌詠之,遂有了詩。他們的詩作有的空靈抒情,有的充滿人間氣息,原非刻意為之,合成一集,卻有了巧妙的對應。《白馬與黑駱駝》是他們各自跨越時空、專業、想像界限的嘗試,也是友誼的見證。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冬夢裡的白馬,飛奔穿梭在我們說不完的故事, 暮色裡的雪,照亮記憶深處的密林⋯⋯ 白馬與黑駱駝踅走、重逢於詩行之間, 他們翻玩文明與藝術,寄託深邃情意哲思; 面對殘穢漫漶的現世,仍保有一絲純真的奢侈, 以及選擇轉身的決心。 自二○○五年初見,駱以軍與宋明煒即在文學的牽引之下交會出友誼的花火。漫漫長夜裡,在光與影互相顛倒的濛曖時光,他們夢話般地訴說文學的樣貌;朦朧街燈、高大樹影間,意猶未盡的談詩、談小說,談浸潤彼此靈魂中那些難以抹除的文學經典,激盪出對異托邦世界的想像,鑽探知識的可能性,以及與此新時代對話的方式。 本書分為「我們的世界——給以軍」、「但使願無違——給明煒」兩輯,各自舉重若輕地書寫中年維特的煩惱,並收錄兩人受到對方牽引,於此十多年來淬礪累積的詩作。宋明煒以深受駱以軍推崇的〈白馬〉起頭,連篇作品透過雪地、冬夜、海洋等意象,拆解繁蕪文明背後,關於人心內核的明暗風景和映透著孤獨的潔淨情感,並深受電影與藝術感召,將生命之希望/缺憾寄託於畫作、自然與迷離的夢境哀歌之間,文字寧謐且靈動耀人。 對映於宋明煒的潔白敘事,駱以軍以其瑰麗詭誕語法,打散線性敘述,腦洞大開地將異質但又糾纏不已的故事和畫面,以極富小說感的詩意語境裸現而出:飄蕩的遊魂、屈辱變形的腦殼、被困在小玻璃盒中的鍬形蟲,在在將現世殘忍與喟嘆化為繁複意象,既美麗又帶著荒謬的針刺,洞穿人們對世界的重重詰問。 「白馬和黑駱駝,實在如同左手畫右手,或奇美拉的兩個偶然顯形。我讀以軍為本集新寫的詩,感動且明白這些文字超出了有形有矩的詩,是我們苦難而無物的『今夕』亦『明朝』在黑駱駝中的量子纏結,也是所有那些如永恆粒子般的微小卑微的善良和美,呈現為白馬狀態的曼陀羅分形。以軍也是我心目中的白馬,我則是笨笨的寫字人,是那個目睹宇宙奇蹟驚嘆不已卻無處鑽鑿的工匠,試圖在自己剎那的方寸畫頁上,重繪白馬和黑駱駝在現實世界中的投影。」——宋明煒 「白馬與黑駱駝」這個對照組的兩個『夢中動物』,它們未必屬於光,未必屬於影,但很奇妙的,我其實大明煒六七歲,但他著實很像阿難博學聰慧,像所謂『希臘性』那樣的寬闊多樣。生命很多時刻其實是開了我一個『新手印』,全新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啟蒙者,但並不是老師,更像少年玩伴,真心實誠,且因慷慨的個性,完全不保留傾心相授。⋯⋯這些帶點微醺的,友情的,以詩的形式,遣悲懷、寄缺憾、文明想像的暢恣激情、難以言喻的『只有此刻的我看見這樣的美景』,我覺得這是一本無比美麗的小書。」——駱以軍
【電子書】白馬與黑駱駝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 特別撰序推薦 小說家駱以軍X詩人宋明煒兩地輕靈互奏, 綿亙奇想翻飛的詩境宇宙。 於此蒙塵時代,將現實光燁與晦澀織成雪地裡的銀河, 彼此互為投影,在微醺的友誼裡交換深摯的快樂。 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他們藉網路互通有無,談抱負談創作談情懷,每每不能自已。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不足故歌詠之,遂有了詩。他們的詩作有的空靈抒情,有的充滿人間氣息,原非刻意為之,合成一集,卻有了巧妙的對應。《白馬與黑駱駝》是他們各自跨越時空、專業、想像界限的嘗試,也是友誼的見證。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冬夢裡的白馬,飛奔穿梭在我們說不完的故事, 暮色裡的雪,照亮記憶深處的密林⋯⋯ 白馬與黑駱駝踅走、重逢於詩行之間, 他們翻玩文明與藝術,寄託深邃情意哲思; 面對殘穢漫漶的現世,仍保有一絲純真的奢侈, 以及選擇轉身的決心。 自二○○五年初見,駱以軍與宋明煒即在文學的牽引之下交會出友誼的花火。漫漫長夜裡,在光與影互相顛倒的濛曖時光,他們夢話般地訴說文學的樣貌;朦朧街燈、高大樹影間,意猶未盡的談詩、談小說,談浸潤彼此靈魂中那些難以抹除的文學經典,激盪出對異托邦世界的想像,鑽探知識的可能性,以及與此新時代對話的方式。 本書分為「我們的世界——給以軍」、「但使願無違——給明煒」兩輯,各自舉重若輕地書寫中年維特的煩惱,並收錄兩人受到對方牽引,於此十多年來淬礪累積的詩作。宋明煒以深受駱以軍推崇的〈白馬〉起頭,連篇作品透過雪地、冬夜、海洋等意象,拆解繁蕪文明背後,關於人心內核的明暗風景和映透著孤獨的潔淨情感,並深受電影與藝術感召,將生命之希望/缺憾寄託於畫作、自然與迷離的夢境哀歌之間,文字寧謐且靈動耀人。 對映於宋明煒的潔白敘事,駱以軍以其瑰麗詭誕語法,打散線性敘述,腦洞大開地將異質但又糾纏不已的故事和畫面,以極富小說感的詩意語境裸現而出:飄蕩的遊魂、屈辱變形的腦殼、被困在小玻璃盒中的鍬形蟲,在在將現世殘忍與喟嘆化為繁複意象,既美麗又帶著荒謬的針刺,洞穿人們對世界的重重詰問。 「白馬和黑駱駝,實在如同左手畫右手,或奇美拉的兩個偶然顯形。我讀以軍為本集新寫的詩,感動且明白這些文字超出了有形有矩的詩,是我們苦難而無物的『今夕』亦『明朝』在黑駱駝中的量子纏結,也是所有那些如永恆粒子般的微小卑微的善良和美,呈現為白馬狀態的曼陀羅分形。以軍也是我心目中的白馬,我則是笨笨的寫字人,是那個目睹宇宙奇蹟驚嘆不已卻無處鑽鑿的工匠,試圖在自己剎那的方寸畫頁上,重繪白馬和黑駱駝在現實世界中的投影。」——宋明煒 「白馬與黑駱駝」這個對照組的兩個『夢中動物』,它們未必屬於光,未必屬於影,但很奇妙的,我其實大明煒六七歲,但他著實很像阿難博學聰慧,像所謂『希臘性』那樣的寬闊多樣。生命很多時刻其實是開了我一個『新手印』,全新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啟蒙者,但並不是老師,更像少年玩伴,真心實誠,且因慷慨的個性,完全不保留傾心相授。⋯⋯這些帶點微醺的,友情的,以詩的形式,遣悲懷、寄缺憾、文明想像的暢恣激情、難以言喻的『只有此刻的我看見這樣的美景』,我覺得這是一本無比美麗的小書。」——駱以軍
【電子書】雨中跳舞的斑馬
《雨中跳舞的斑馬》分成六輯: 輯一「水與火」:以火和水為主題,流淌感性或哲理的生命思索。 輯二「對話」:以日常事物的微觀,折射心靈深處思辯。 輯三「一個人」:書寫現代新的人際關係和孤獨感。 輯四「他方」:遠方城鎮所鋪陳空間與時間的層次與想像。 輯五「疫疾時」:有關疫情、疾病和老年的書寫。 輯六「之間」:物與物、人與人,對比、依存、糾結與矛盾。 詩集以抒情的體裁敘事,內容自日常所見所聞或靈光乍現的一瞬,用極短文字貫穿,一百字到三百五十字間起伏的情節,或宏觀或微觀,或象徵或隱喻或借喻,有時現實與超現實交錯,在物象、意象與心象間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盤桓,雖不若長詩龐大,乃用精巧簡約,伴隨詩意的節奏,切入生命幽微的角度,有時莞爾有時沉默,直驅心底,留有思索的餘地。 &
【電子書】雨中跳舞的斑馬
《雨中跳舞的斑馬》分成六輯: 輯一「水與火」:以火和水為主題,流淌感性或哲理的生命思索。 輯二「對話」:以日常事物的微觀,折射心靈深處思辯。 輯三「一個人」:書寫現代新的人際關係和孤獨感。 輯四「他方」:遠方城鎮所鋪陳空間與時間的層次與想像。 輯五「疫疾時」:有關疫情、疾病和老年的書寫。 輯六「之間」:物與物、人與人,對比、依存、糾結與矛盾。 詩集以抒情的體裁敘事,內容自日常所見所聞或靈光乍現的一瞬,用極短文字貫穿,一百字到三百五十字間起伏的情節,或宏觀或微觀,或象徵或隱喻或借喻,有時現實與超現實交錯,在物象、意象與心象間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盤桓,雖不若長詩龐大,乃用精巧簡約,伴隨詩意的節奏,切入生命幽微的角度,有時莞爾有時沉默,直驅心底,留有思索的餘地。 &
【電子書】河流進你深層靜脈(2022年二版)
2022年度瑞典「蟬獎」(Cikada Prize)得主陳育虹2002年作品改版上市。★內容簡介:2022年度瑞典「蟬獎」(Cikada Prize)得主陳育虹2002年作品改版上市。你凝視孤獨如凝視一只對剖的梨青澀皮膚下明透,均勻,坦坦的初心幾顆種子,黑色的埋伏,裸眼回望你播種孤獨灌溉它摘取它掂量它切割它凝視它咀嚼它那滋味,你再用另一個季節消化,吸收──摘自〈梨與孤獨〉她的詩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人的心;她的詩也像一池湖水,給人沈靜與平和。她是陳育虹,一個用詩觀照生命的女人。平凡的山居生活,她用細膩易感的心,讀出千百種樣貌;而行過的歲月,在她清澈的目光中,更淬取出人生的況味,這些,往往成就她的詩。陳育虹的詩風格清新,節奏分明,寓情於景及擬人手法交錯靈活運用。她極擅於在詩的末尾,留下令人百轉千迴的遣詞用字,讓人不得不掩卷沈思,那感覺,彷彿是,有人讀到你的心,有人讀懂了你的心。
【電子書】河流進你深層靜脈
2022年度瑞典「蟬獎」(Cikada Prize)得主陳育虹2002年作品改版上市。 ★內容簡介: 2022年度瑞典「蟬獎」(Cikada Prize)得主陳育虹2002年作品改版上市。 你凝視孤獨 如凝視一只對剖的梨 青澀皮膚下 明透,均勻,坦坦的初心 幾顆種子, 黑色的 埋伏,裸眼回望 你播種孤獨 灌溉它摘取它 掂量它切割它凝視它 咀嚼它 那滋味, 你再用另一個 季節 消化,吸收 ──摘自〈梨與孤獨〉 她的詩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人的心; 她的詩也像一池湖水,給人沈靜與平和。 她是陳育虹,一個用詩觀照生命的女人。 平凡的山居生活,她用細膩易感的心,讀出千百種樣貌; 而行過的歲月,在她清澈的目光中,更淬取出人生的況味, 這些,往往成就她的詩。 陳育虹的詩風格清新,節奏分明,寓情於景及擬人手法交錯靈活運用。她極擅於在詩的末尾,留下令人百轉千迴的遣詞用字,讓人不得不掩卷沈思,那感覺,彷彿是,有人讀到你的心,有人讀懂了你的心。
【電子書】王漁洋詩選注
本書精選王士禛佳作約八十首,分為四類。 漁洋是清初文壇領袖,眾體兼備,將唐詩與宋詩的優點交融,華實並重。 除了近體外,此書特選漁洋眾多值得細味的長篇古體詩歌。 全書通過精準的注釋,解詞意,明典故,評特色,方便讀者輕鬆掌握。 & 好評推薦 & 「王士禛正是能開創一種美學的詩人。他的神韻詩風和相關詩論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美學,我稱之為中國的印象派。」——蔣寅 教授 & 「家晉兄之選注漁洋詩,當有其機遇,亦能端正態度,尤其在經典化、學術性與通俗性這些方面做到了相當不錯的兼顧與平衡。」——許建業 助理教授 &
【電子書】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生命」 這本詩集也許是推動下一個詩歌黃金世代的開端 楊牧詩獎得主蕭宇翔首部詩集 在靈活的意象擺闔間,處理內在幽微的念想 & 認識生命的途徑和方式裡,蕭宇翔選擇從詩歌切入,既然「詩歌是語言的最高形式」,而「語言是串聯起所有價值的系統」,《人該如何燒錄黑暗》即是蕭宇翔認識生命的歷程。 & 在第一部詩集裡,詩人展示了他的「詞彙庫」,並且清楚交代了從何而來——特朗斯特羅默、木心、阿巴斯、楊牧、德里克・沃克特,也許還有一位被稱呼為「永和」說台語的人士。就如同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詞彙庫的建立是詩歌創作的基礎。 & 燒錄,是上個世紀的日常勞動,以鐳射將光碟的塗層燒去部分,藉以完成不可逆反的錄製。以科學的詞彙描摹人類的情感流動,是蕭宇翔處理「情」與「理」的最佳注解。 &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共分六輯,從分輯中,層層遞進,由前人的精采作品出發,以無限自由的遊牧的爵士做結,明白「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灰塵的前身,也將是灰塵的來世」。呈現了詩人的進路,描摹了未來的企圖,展露持續建構快速膨脹的詩觀: & 輯一,「詞彙庫」建構的展現,透過模仿,致敬心儀的前輩寫作者。 輯二,以唱片的正反面概念,做了三組兩兩參照的詩,是前因與後果,也是表裡的映射。 輯三,如何將日常的感情經由「構思」的歷程轉化成理性的,富含敘事性的詩作。 輯四,「告訴我什麼是生命」,一句少年的誠摯問句,帶出了自我不斷修正的宇宙觀。 輯五,既是時間之旅,也是空間的轉移,如何以詩伴隨生命旅程中的自己 輯六,從爵士自由的切分節奏中,重新解放「詞彙庫」的序列,發展新的韻律。 & 感受列車正加速,窗格剪裁過你的雙目 ──飄搖的絲絮。玻璃扇開,有人 目送在窗外。這時一些氣旋透入而種籽 紛落荒野──連根生長火芒與風葦 ──〈火芒與風葦〉 & 本書特色 & 蕭宇翔的首部詩集,無論在結構、主題,詩行的表現與掌握,毫無新手的生澀與稚嫩。雖然生於世紀末,卻自詡為「新古典主義」信徒,講求均勻、對稱,反對無意義的華麗裝飾。強調「構思」的蕭宇翔,認為這是作詩的理想途徑,也只有透過構思,能將形式與內容兩者統合起來。對他來說,詩的範圍應是越寬闊越理想,任何明確的定義,都可能限縮發展的可能。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是一位青年詩人的誕生歷程,除了展現寫作實力外,同時也處理了人生的命題:「遺忘與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