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六輯)
本書收錄二○一一年十月八日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所舉辦之「第六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後經審查彙整,共收錄論文二十五篇,其中有來自廣東肇慶、香港、韓國及國內各大專校院專兼任教師、中學教師及研究生的論文。而論文性質約可分為五類型:一是有關辭章學理論的探討,如蔡宗陽教授的〈劉勰《文心雕龍》與篇章結構〉等七篇;二為作家及文學作品的研究,如邱燮友教授的〈宏揚中華文化的十二首唐詩〉共十二篇;三為跨領域的比較研究,有黃連忠教授的〈圭峰宗密立體思維與論證章法的特質與意義〉等三篇;四為國語文教學的研究,包括:蕭千金老師的〈PISA閱讀歷程結合Bloom認知能力的國文教學──以篇章縱橫向結構為文本分析方法〉等兩篇;五為華語文教學研究,有竺靜華教授的〈論華語教學中句型之邏輯性的引導──由「哪壺不開提哪壺」說起〉一篇,討論廣泛、內容深刻,是為辭章章法學研究的新里程新作。
【電子書】比較章法學
「比較章法」有「內部比較」與「外部比較」的兩大分野。因其範圍極廣,故本書僅就「辭章」領域所涉為重心。就「內部比較」而言,只列一章「章法與章法異同」;就「外部比較」而言,共有七章:依次是「章法與螺旋結構」、「章法與完形理論」、「章法與思考訓練」、「章法與意象系統」、「章法與內容結構」、「章法與篇章風格」、「章法與修辭藝術」。分別關涉到「章法學」、「層次邏輯學」,「哲學」、「美學」、「心理學」、「思維學」、「意象學」、「主題學」、「風格學」、「定量分析學」與「修辭學」。由於要作研究的實在太多了,尚有許多領域未納入,即以「辭章內涵」而言,「章法」和「詞彙」、「文(語)法」,本書就未作比較。所以希望能持續努力,先彌補這個缺憾,再擴充到其他領域,使「比較章法學」的研究,能更趨周全圓滿。大致說來,比較章法有兩大分野:一是內部比較,一是外部比較。本書僅就上述「辭章」領域所涉為焦點,擇要抽出,並予組織,總為八章,作為科學化跨領域研究的起點。
【電子書】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第二輯
每一個漢字,都曾有過許多美麗的身形;每一個漢字,都曾經歷曲折有趣的身世!我們對漢字的使用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個字為什麼會造成現在的樣子?一個字最初造出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一個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楷體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很少有專門的書籍來深入淺出地講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現在,國學達人許暉繼《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二輯》、《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瘋狂熱賣之後,再次帶領讀者進入漢字的殿堂,用有趣詼諧的口吻,探討中華文化淵源與瑰麗。帶你深入淺出,一次看完100個漢字的誕生與演變。具體解釋漢字的字形與字義的關係,引詩詞及古文為證,解析每個字的本義、引申義及假借義,生動的描述加上力求客觀的例證,讓人人都能成為國學達人!重返漢字的演化現場,細數每個漢字的身世履歷:虎◎「虎」的甲骨文字形像極一隻張大了嘴的猛虎,頭、爪、尾俱全。◎漢代時的馬桶稱作「虎子」,到了唐代,因為避唐高祖李淵祖父的諱,才把「虎子」改稱「馬子」。北◎「北」的甲骨文像左右兩個人背靠背地站著,所以「北」的本義其實是「背」。◎打了敗仗,逃跑的時候總是要用背對著敵方,因此把打敗仗稱作「敗北」。◎古代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便於採光避風,因此南面為上,北面為下。所以臣子面對君主、學生面對師長,皆要「北面」。見◎「見」的甲骨文下面是一個半跪著的人的側面,頭上頂著一隻大眼睛,會意為看的意思。◎「尋短見」的「短」是指未滿二十歲早夭的人,「見」是指覆蓋「棺」的帷幕。因此用「尋短見」或「自尋短見」來比喻自殺尋死。狂◎「狂」的甲骨文字形,像一隻狗瘋狂地跑到別處去。◎《左傳》中早就有記錄狂犬病病例的敘述,是世界上最早見諸文字的紀錄!漁◎「漁」和「獵」都引申出掠奪的意思,因此,追求女色又稱為「漁色」或「獵豔」。◎「漁色」一詞來自《禮記》對諸侯娶妻妾的規定,國君不能娶自己國內的女性,以免國君過度貪戀女色。◎「獵豔」最早並不是指獵取女色,而是指搜求華麗的詞彙。什麼人應該閱讀本書?˙對漢字有著濃厚興趣,卻找不到一本平易近人的入門款的人。˙想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搞清楚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的人。˙想知道天天在使用的漢字背後的故事,明白古人造字的邏輯與想法的人。˙想「知其然更知其所然」,讓你的國學力高人一等的人。
【電子書】神龍大師之作文趣味寶典
龍,在中國被視為祥瑞的象徵,清人趙執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這就把詩文寫作跟龍的神祕性結合起來!然而作文是否真如龍飛九霄,無跡可尋?其實不然!我們特別收集了笑話、軼事,期盼在輕鬆趣味的笑話故事中,讓青年學子無痛學好作文!」
【電子書】中古漢語詞彙特色管窺
本書指出中古漢語有雙音組合樣式豐富與南北大同小異兩大特色。全書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對象與方法目標,並針對中古雙音化與南北異同比較兩大議題簡述前人研究。第二章以「救」為例說明中古同義聚合中雙音組合樣式豐富與南北大同小異的兩大特色。第三章從單音詞「奔」、「止」出發,探討豐富的同義雙音組合能夠不斷延伸出新的詞彙網絡,並說明其中南北異同的現象。第四章以反義並列組合為基礎,探討中古雙音組合的聚合現象,其中「人民」義的聚合可以反映出南北社會文化的異同。第五章則結合歷時更替研究提出研究中古詞彙南北差異的新方法。第六章為結論,除了總結中古詞彙特色之外,也提出未來可能延展新的研究方向。
【電子書】從漢藏比較論上古漢語內部構擬
本書由「方法論」出發,討論上古漢語的形態音韻變化,乃至於原始漢藏語(PST)構擬的若干個關鍵問題,焦點廣及「諧聲」、「同源」、「形態音韻」、「詞綴」等。作者精熟歷史語言學的兩項重要的方法-「語言比較」與「內部構擬」,是有心於上古漢語或漢藏比較語言學,及關心族群或方言起源與變化的一本重要憑藉。
【電子書】韶關市區粵語語音變異研究
本書主要通過韶關的歷代經濟發展探討粵語的遷入時期,論述韶關粵語、客家話、粵北土話的特點,而總論則從語言接觸和威望語言(廣州話)的干擾去探討廣東粵北韶關市區粵方言的變異緣由。
【電子書】漢字古今音彙
本書收集董同龢、高本漢、周法高三家所擬構之周秦上古音,高本漢、周法高二家所擬構之切韻音,並加註國音及粵音,按部首排列漢字。附錄之「國語標音補遺」開列《中文大字典》所載僻字和它們的讀音,以及《漢字古今音彙》沒有國語標音的字,並附有「高本漢、董同龢、周法高三家上古韻母擬音對照表」及「國語羅馬字和威妥瑪式羅馬拼音對照表」。
【電子書】兩岸每日一詞
2012兩岸最「給力」的潮語辭典!在台灣,同樣的語言在南北即有腔調與語法上的差異;在大陸,語言間的豐富變化更是精彩多元。兩岸使用語詞的差異所引發的趣事,也因為往來頻仍而時有所聞,譬如在路邊招攬計程車,大陸上習慣稱為「打的(音:ㄉㄧ)」,此「的」為廣東方言「的士」的簡化,而「的士」又是從英文「Taxi」音譯而來。又如台灣形容一個人的打扮或氣質為「風格」,北京則將此個人特性稱為「范兒」。不同的詞語形容的卻是同一件事,若是溝通出現問題,往往會鬧出笑話來。詞語的差異造成溝通不良,說清楚了就是一笑置之,偏偏也有詞語一樣,涵義卻大不相同的時候。例如在台灣,會因為人們的幫忙與協助而感到溫暖,便說這種情況很「窩心」,而在大陸上對「窩心」的解釋正好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機誤用了語詞,便容易造成不知所措的誤會。也因此,部分專家學者以兩岸語詞的差異作為研究主題。現在台灣已經開放大陸的遊客來台自由行,彼此的語言溝通上並沒有太大的困擾,但是有些情況下脫口而出自己習以為常的語彙,從人名、飲食、消費、衣著、電腦資訊、生活保健……幾乎每一個領域的語詞都有差別存在,雖然有些詞兩岸不同,還是能夠猜出約略的意思,但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隨著時代演進,新詞的出現,外來語的引用,方言的衍生,都是語詞產生差別的因素,儘管如此,兩岸語詞仍相互影響並有逐漸融合之勢。
【電子書】兩岸每日一詞
2012兩岸最「給力」的潮語辭典!在台灣,同樣的語言在南北即有腔調與語法上的差異;在大陸,語言間的豐富變化更是精彩多元。兩岸使用語詞的差異所引發的趣事,也因為往來頻仍而時有所聞,譬如在路邊招攬計程車,大陸上習慣稱為「打的(音:ㄉㄧ)」,此「的」為廣東方言「的士」的簡化,而「的士」又是從英文「Taxi」音譯而來。又如台灣形容一個人的打扮或氣質為「風格」,北京則將此個人特性稱為「范兒」。不同的詞語形容的卻是同一件事,若是溝通出現問題,往往會鬧出笑話來。詞語的差異造成溝通不良,說清楚了就是一笑置之,偏偏也有詞語一樣,涵義卻大不相同的時候。例如在台灣,會因為人們的幫忙與協助而感到溫暖,便說這種情況很「窩心」,而在大陸上對「窩心」的解釋正好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機誤用了語詞,便容易造成不知所措的誤會。也因此,部分專家學者以兩岸語詞的差異作為研究主題。現在台灣已經開放大陸的遊客來台自由行,彼此的語言溝通上並沒有太大的困擾,但是有些情況下脫口而出自己習以為常的語彙,從人名、飲食、消費、衣著、電腦資訊、生活保健……幾乎每一個領域的語詞都有差別存在,雖然有些詞兩岸不同,還是能夠猜出約略的意思,但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隨著時代演進,新詞的出現,外來語的引用,方言的衍生,都是語詞產生差別的因素,儘管如此,兩岸語詞仍相互影響並有逐漸融合之勢。
【電子書】章法結構論
本書是「演繹」(主)中有「歸納」(輔)的著作。其第一至第四章,純粹鎖定「章法結構」本身,採「先因(凡:總提)後果(目:分應)」的結構,先總提「方法論系統」,在「陰陽二元」之基礎下,分「移位」、「轉位」、「包孕」、「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加以論述,再依次以第二章分論「移位」與「轉位」,以第三章分論「包孕」,以第四章分論「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這是本書的核心部分。而第五、六兩章,則凸顯在形成「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時所不可少的「一(0)」,即「篇章義旨」(「一」)與「篇章風格」(「0」)來討論與「章法結構」的關係。藉此所呈現的「章法結構」,懇切地盼望能受到普遍的肯定與重視。
【電子書】中國人一生一定要懂的成語故事
專屬中國人的故事不只是好看而已還蘊含文字之美與智慧之光每一句成語的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閱讀這本書,不但可以使自己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智慧更昇華、進一步加深對語文運用的能力。中國的成語內容涵蓋廣,道理深刻。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漢語言高品質的提煉,以其形象生動、言近旨遠的獨有特點,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一個好的成語背後一定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典故,就如同一個成功男人背後必有一個優秀的女人一樣。好的男人讓人覺得賞心悅目,好的成語則能達到發人深省的目的。想要瞭解中國的文化,就必須要瞭解中國的成語,它在人們日常人際交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基於此,本書精選了86個成語故事,共分為七章,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您展示中國語言藝術的妙不可言。
【電子書】創意論說文寫作教學
當創意遇上了論說文,在不同的論點中要不斷地發揮創意,是個限制卻也是個突破,如何在論點中展現與眾不同的論點與說法,確實是門學問!然而這麼樣的一門學問,卻沉潛在你我生活中,運用在周遭人事物交流與溝通各方面,只是我們往往不自知!翻開許多經典事件與訓誡,取勝的是論說中的智慧與巧妙,讓人恍然大悟的更是那霧中發光的燈塔,永不熄滅的亙古真理。
【電子書】輕輕鬆鬆出手成章
本書特色:華語文能力測驗中高級讀本TOCFL (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dvanced-level textbook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dvanced mid-level textbook成語是各語言中的精髓,中文的成語更是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人文精神。然而,目前成語教學課程大多採取教師介紹成語典故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仍停留在生詞講解,以及文意理解的狀態,對於學生學習及運用成語的幫助非常有限。因此,具有多年教授外籍學生出手成章成功經驗的作者,透過科學化的手段篩選出高使用頻率的成語,有系統地設計本書內容,並且將「運用成語」作為本書設計的重點,以助有心出口成章與出手成章的讀者都能心想事成。This book wa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arranged. It contains adapted versions of everybody’s favorite jokes, lighthearted tales, and well-known historical stories. Many diverse quest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used idioms recur frequently to aid in memorizing them. The users of this book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will enjoy it.
【電子書】提升閱讀力的教與學:趙鏡中先生語文教學論集
每位老師都能帶著成就感跟一天說再見,你相信嗎?作者趙鏡中透過《提昇閱讀力的教與學》指引大家實現的方法。這些方法不是在研究室裡用文獻、用腦袋空想出來的,作者觀察教學、訪談老師、設計教案甚至實際入班教學,以此提出貼近真實課堂,有助於增進學生閱讀力的思考與建議。除此之外,只要打開這本書,讀者還能獲得教材與教學的關係、兒童文學進入課堂的方法、文學要素教學、討論對話式教學、統整教學、自主學習在閱讀教學的運用等協助老師專業成長的思考與建議。這是一本所有老師都必備的教學案頭書。名家推薦:兒童閱讀能力的習得與提昇,關鍵在於有協助能力的大人,這本書將幫助所有老師成為有能力的大人。──林文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這是一本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用書,是學校教師改進或是提升閱讀教學最好的參考資源。──林文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
【電子書】楚文字論集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發表於兩岸三地的期刊學報、學術會議以及網站上的文章,而首次發表的論文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論文內容以楚文字考釋為主軸,並以此成果來討論相關出土材料的難題。本書力求對新出土古文字字形與學者考試意見作完整的蒐羅,初學者可從中掌握楚文字的問題點並從而進入古文字學習的殿堂。整體來說,本書對楚文字的研究與學習提供了相當程度的貢獻。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五輯: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章法論叢》第五輯為「第五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之論文集。為求論文水準更高,今年刊登於《章法論叢》的每篇文章,均邀請兩位匿名學者審查通過,在品質及可信度上亦趨於嚴謹,值得學界研究之斟酌參照。
【電子書】華語文教學方法論
華語文教學一向都未能定位在化解能趨疲(entropy)危機而救治世界的沉淪上,不啻要深以為憾!而這可以透過方法論來導正,重新出發:以華語文所體現的取諧或節欲的文化特性,來緩和西方文化窮竭或縱欲的向度全球化後的衝突張力;同時試為提供高度創意有效的方法,冀能從此開啟華語文教學的新紀元。而這可以「為誰」、「選材」、「教什麼」和「怎麼教」等教學概念為基礎,透過「閱讀教學的創意方法」、「說話教學的戲劇化方法」、「寫字教學的文化模式方法」和「作文教學的跨系統創意方法」等具體方案的實施來達成目的,並藉相關的進階思考以為展望未來。
【電子書】成語的隱喻藝術
以西方隱喻理論探討成語隱喻技巧的運用,進一步探究成語與隱喻技巧的結合所產生的藝術審美類型及價值,將成語的表層現象和裡層蘊意整幅的朗現,以寄望可以有效的應用在語文教學上。
【電子書】莊子寓言在讀者劇場中的應用
人的學習歷程是由口說語過渡到書面語,有別於一般人認為說話教學不重要的刻板印象,本論述試圖在說話教學上帶入創新的元素,為說話教學開創新視野。說話教學可以不單單只是指導學生透過說話方式進行溝通,還能把層次拉高到透過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激發對事物的深層感受,進而透過具備文化特色的文本念讀,提高學童對自身文化的瞭解和認同。論述中以莊子寓言為題材、讀者劇場為教學方法來設計一套。 說話教學的理論架構,提供教學者、表演工作者、甚至是家庭做為提升學童口語表達的知識、技能習得,以及提升對自身文化認識的參考工具。
【電子書】篇章縱橫向結構論別裁
《篇章縱橫向結構論》是第一部從縱橫向概念,全面梳理篇章結構的專著,自出版以來,承蒙兩岸學界迴響。為進一步探討關於篇章縱橫向結構的幾個根本議題,遂有此《別裁》之撰寫計畫。本書特別針對劉勰「情經辭緯」文學觀,上溯篇章縱橫向結構之理論淵源;再透過「多、二、一(0)」螺旋結構,建立整個縱橫向結構理論體系及其方法論原則;並從「多維性研究視角」與「廣泛性語料應用」,論述辭章學的跨領域研究的原理、現象與意義。
【電子書】每日二字:這樣用就對了!
中國字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奇妙的文字,每一筆、一畫都包含著深刻的涵義。只要先了解其中的故事,就能輕鬆寫對字、讀正音。這些字到底哪裡錯?為什麼錯?別再積非成是!你能想像,基測考題的「百里侯」是什麼意思,學生都搞不懂,是否真的如許多學者、家長憂心的,現在年輕學子的中文力正在衰退中?中、小學階段其實是學習語文的黃金期,但有許多家長認為中文是母語,不需花太多時間學習,小孩自然就會,這樣的觀念反而造成小孩英文能力不錯,但中文能力卻在下降中。事實上,中文力的下降,會妨礙閱讀能力及知識的吸收,也會影響表達能力,造成人際互動的困難,可見,學好英文之外,母語更是基本語文能力,不能忽視。這本書,列出各種大家平常在使用上最容易搞混的相似字,並詳細列出文字的正確念法、由來、意義上的差別,以及將文字帶入有趣又讓人容易記住的小故事中,讓你知道到底怎麼使用才正確,不用再擔心因為用錯字,而讓人捧腹大笑了。◎一百組容易混淆的字詞,列出正確念法、拼音、部首和用法。◎收錄各字的簡體字、草書、行書、隸書、小篆、金文及甲骨文字形。◎最生活化的小故事和完整典故說明,讓您好懂、好記、不易用錯。◎清楚的注音符號分類和拼音檢索,輕鬆找到想找的字詞。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四輯〉
《章法論叢》第四輯是第四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秉持前三屆論文集的精神傳統,這一輯除了章法學與辭章學的相關研究論文之外,更收錄了國語文教學與華語文教學的相關研究,在研究範疇上涵蓋得更深、更廣,也更有學術研究的參考價值,有助於推廣章法學與辭章學的研究,亦能彰縣其對於語文教學的助益。
【電子書】流傳千年的成語故事
當外國人開始研究中國成語故事時,您對成語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嗎?學生提升作文能力的寶典 現代人讀懂人生的案頭書古人智慧的結晶,漢語言高純度的提煉,耐人尋味的典故,發人深省增長智慧的故事。中國的成語內容涵蓋廣,道理深刻。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以其形象生動、言近旨遠的獨有特點,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一個好的成語背後一定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典故。好的男人讓人覺得賞心悅目,好的成語則能達到發人深省的目的。想要瞭解中國的文化,就必須要瞭解中國的成語,它在人們日常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基於此,本書精選了86個成語故事,共分為七章,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您展示中國語言藝術的妙不可言。
【電子書】唐宋詞拾玉:以篇章結構分析為軸心
本書精選唐宋名家詞作六十首,直接以「篇章結構」(含「主題」〔主旨〕)為主軸切入,而旁及其詞彙、修辭、文法與風格等,並參考其他各種古今之既有成果,加以分析、引證,且附以「篇章結構分析表」供參考。希望藉此能使讀者對作品「寫什麼」(真)、「怎麼寫」(善)、「好在那裡」(美)等三層,作較全面的深究與鑑賞。
【電子書】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
舉凡世界主要文明,都自有其代代相傳的經典。「經」作為一種歷史概念,本身即代表著不同時代的觀念混合。尤其在經書的選編過程中,不但有各種後人對前代文獻的校勘、篩選、詮釋甚至誤讀,也滲入了各種國家、社會和學派的觀點。結合了原作的本意、每個世代的理解與注疏,層層疊疊,又藉經文融為一體。本書旨趣即在透過對《緇衣》篇不同版本的考釋,溯求文獻的原貌,並探究其演化、經化的歷史過程,以及成經後的演變。
【電子書】成語的語法、修辭及角色扮演
本書以小學國語教材中的成語為研究語料,藉由語法與修辭及數量兩種不同的角度作為探討研究的主題,針對這兩種不同觀點並輔以美學的概念,提出成語在課文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期許能呈現出教材中成語更完整的面貌。
【電子書】實用修辭寫作學
實用修辭寫作的重點,不在辭格分類的「知識」、「理解」,而在「應用」、「綜合」,讓修辭書寫能化繁為簡,化簡為易,成為有效的寫作能力;根深葉茂,條貫上達,進而打通「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的任督二脈,一氣流轉,取精用宏,展現生命書寫的飽滿酣暢。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三輯〉
第三屆章法學學術研討會於去年(2008)10月18日在臺灣師大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的主題為「章法學及其相關領域之研究」,而其論文範圍明確定為「一、章法學與辭章學之專題研究,二、章法學在語文教學之應用研究,三、其他與章法學相關之研究」,這樣之研討,雖以「章法」為重心,卻涵蓋了整個辭章學之理論及其應用
【電子書】宋鈃學派遺著考論
本書將前賢指為宋鈃、尹文一派遺著的《管子‧心術》、《白心》、《內業》及《呂覽‧去尤》、《去宥》等篇加以分析考辨,對於其中可信為宋鈃學派的作品詳加校釋,並嘗試復原該派之思想面貌。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竹書《彭祖》之內容與宋鈃一派關係密切,本文亦在竹簡編聯及字詞釋讀的基礎上,考察簡文的思想內涵及體製特色。
【電子書】【卷十】台灣俗諺語典的重要啟示
台灣俗諺語是台灣人祖先長期傳承下來的慧言妙語,是台灣人現實生活面和深層精神文明的智慧箴語,當然更是後輩台灣人極其寶貴珍重的文化財產。【台灣俗諺語典】經由細心蒐集及系統整理,收錄五千多條俗諺語,分十卷逐字注音,逐句註解,選條釋義,兼具「諺語手冊」和「短篇文集」的雙功能,一則可供檢閱查詢參考的素材,再則透過精妙衍義,可供讀者隨意瀏覽,欣賞瞭解美妙諺語中有關台灣人的人生、哲理、七情六慾、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台灣歷史、社會、政治變革…的文化內涵。陳主顯是台灣溪湖西門人,東南亞神學院神學博士,生長在日治時代的「台語家庭」(有別於勵行講日語的「國語家庭」),出入「台語教會」(台灣長老教會),就讀「台語學院」(台南神學院),擔任牧師期間廣泛接觸「台語社會」(府城台南的諸教會),長期浸淫於台語之中,深感當中最精華的部份──諺語與俗語──雖廣博珍貴,卻逐漸凋零流失,遂發願窮畢生之力來保存台灣俗諺。原先這套語典預計收錄五千多條,最後欲罷不能,實際擴增到7659條,逐條附上羅馬拼音、注釋、詳細解說,範圍涵蓋個人、家庭、社會、鄉土、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雅俗兼收,完整發掘出台灣先人的經驗、智慧、喜好、價值、信仰,不僅是認識台灣的最佳入門書,更是教育、文字、廣播、主持、娛樂等領域的工作者最權威的參考手冊。
【電子書】創造性的場域寫作教學
本書將具創意的語文作品分為知識性、規範性、審美性三大範疇,分析其實際體現的創意性,以無中生有與製造差異來作區分,並輔以相關的作品來印證,藉以歸納出創造性寫作的向度。並針對三種場域不同的地理空間、社會空間,結合各種教學法,提出創造性場域寫作教學的策略,讓寫作教學的層面更臻完整。
【電子書】語文教學新智能
語文教育不應只是文字教育,應能由文字的點擴展至文學欣賞的線,終至文化面的薪傳。語文是傳情達意的橋樑,是開啟關鍵能力的鑰匙,是了解文學、傳承文化的資產與工具。若國家的文化是一個大圓,那麼語文就是半徑。半徑有多大,文化的圓就有多大;語文能力有多好,世界就有多寬闊。許多語文教學的理念與教學實務,透過讀寫活動的設計、多方辯析的論證、程序性的知識學習,使語文教學呈現了序列性與多元化的風貌。
【電子書】兩岸常用詞語對照手冊
注音與筆劃雙檢索系統兩岸詞語對照簡易便利同文不同義,在不同的地方所代表的意思就不同,用錯了詞語就會鬧笑話。兩岸同文同語卻有文化差距,如:台灣所說的「馬玲薯」,海峽對岸的大陸說是「土豆」。本書乃針對國人的需求而編寫,目標在於幫助讀者們消除因兩岸用語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隔閡。坊間類似「兩岸常用詞語對照手冊」的工具書仍屬鮮見,而本書特別依據讀者們不同的檢索習慣,系統化的整編兩岸常用詞語,提供「注音」與「筆劃」兩套互為對應的查詢系統,以及清晰條理的使用說明,讓兩岸常見的相對詞語的查詢與對照變得更為便利而有效率!本書攜帶方便、查閱容易,是工作、旅遊、讀書、寫信時不可或缺的最佳幫手。
【電子書】歇後語趣味集〈二〉
歇後語,存在於海峽兩岸人民的語言、文化中,活躍在全球華人世界的生活、互動裡,千年來默默的滲透潮流、消消地融入各族的語言領域。這不是趨勢,也不是潮流,像是一股漣漪般綿延的文化動力,隨著歲月累積、延續、發展。
【電子書】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
本書主要是結合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針對先秦儒家、道家哲學進行論題與學術分派的探索。共分四部份,第一是總論,探究如何運用出土文獻,提供哲學內容與思維的廣度、深度,並進行哲學起源與本原的探索。第二是針對道家資料,進行論題之差異與承傳的探究,以及老子之後道家學術的分流。第三是針對儒家資料,進行論題的發掘與說明,如「色」與「情」作為一哲學論題,是學界較少涉及的。由「色」與「德」的聯繫,導出曾子的重要;由「情」這一在《性自命出》、《性情論》的論題,關注到「情」在《樂記》的重要。第四主要是針對儒家與道家曾共同關注的論題,如「民之父母」、「心性情氣」看儒道之間的關係。
【電子書】呢句話普通話該怎麼說
粵語人士學習普通話,對掌握普通話詞彙和表達方式上的困難,完全不下於語音的學習。由於粵語使用習慣的影響,學習者在說普通話時,需要大量的語言轉換,為心目中的方言詞語尋找一個普通話的對應說法。例如""我好驚行雷"",""驚"" 要轉換成""害怕"" ,""行雷"" 要轉換成""打雷"",這樣一個過程,往往遇到很大的障礙。相信這是很多普通話學習者的共同苦惱。普通話作為一種口語,有很多日常溝通極常用的表達方式,如客氣話""哪裡哪裡""、""打擾了""、表示程度的""挺(不錯) ""、表示同意的""可不是""等,然而,香港由於沒有普通話的社會實踐基礎,也就是沒有賴以養成語感的環境,我們要掌握這些用語顯得分外吃力。本書針對學習者的這種需要,介紹最常見的普通話口語詞彙和表達方式,並採用粵普對照的方式列出例句,幫助學習者減低轉換語言時的困難。本書選詞的特點,是以日常應用範圍作基礎,精選出200多條慣用詞語和句型,不求全濫收,以期能切合學習者的實際需要。等,要在深造階段始能涉及,本書則不作收錄。
【電子書】名家學者談語文學習
要學好寫作,提高語文水平,為何會如此困難?學習語文為何老是這樣沉悶,到底如何才能學得有趣?前輩學者、作家都是語文造詣深厚,妙筆生花,他們是怎樣學習語文的?本書通過專訪十六位語文造詣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學者和作家,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經驗、學習時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以及一些自身的體會。通過他們的寶貴經驗,為我們指引一條學習語文的正確途徑,從而能夠更輕鬆地學好語文,多去欣賞語文的妙處。 本書訪問的名家學者陣容:國學教授:劉殿爵,羅慷烈中文系教授:何文匯,吳宏一,陳永明,楊鍾基,鄧仕樑,盧瑋鑾,佘汝豐,黃繼持哲學系教授:劉述先社會學系教授:金耀基醫學院教授:杜祖貽,梁秉中教育學院教授:周漢光小說家:劉以鬯
【電子書】閱讀週計畫:成語詞語辨正
週立竿見影,語文能力突飛猛進你可曾讀錯、寫錯成(詞)語?你能運用成(詞)語造句嗎?名師到府伴讀,告訴你最正確的讀法用法,藉由小小測驗,逐日檢視自己的語文程度。只要16週,讓你脫胎換骨,考試戰鬥力暴增!透過《成語詞語辨正》,可以讓你導正錯誤觀念,駕馭文字收放自如。本書結合名師多年心血而成,適合同學往下紮根,奠定良好文學基礎的優良讀物。分門別類,由讀到寫,說明詳盡,有助於理解及活用。本書特色:●以一學年為基準,編訂十六週每日讀書計畫。每週以五天為一學習系統,由淺入深從讀音辨識、錯別字辨識、字形辨識、同字異音辨識到成語詞語理解與應用。●培養中學生國文知識系統,加強升高中基測、大學推甄、學測國文科應考實力。●提升學生國文能力、輔助九年級學生做最後考前衝刺之最佳輔助教材。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二輯
序 第二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議程 章法學研究團隊之成立 章法學對話 章法學體系建構的系統性原則 章法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運用─以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為例 論文學中的因果互動邏輯─以詩詞曲中用「莫」、「休」所形成的結構作考察 論章法的讀寫教學─從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切入 論章法「移位結構」的美學特色—以古典詩詞為例 《人子》的圓形美學 論「時間三相」所形成之邏輯結構─以新詩為考察對象 論「詞彙」、「意象」、「風格」之關係─以東坡詞「落花飛絮」為討論對象 解構七等生〈我愛黑眼珠〉之篇章意象 吳應天與陳滿銘章法分析比較─以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為例 論章法的「類修辭」現象─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 章法學研究的五個廣度─側記第二屆章法學學術研討會 編後語
【電子書】《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自2001年出版以來,迄2007年底共出版六冊。本書以《上博楚竹書》(一)~(六)為主要的研究範圍,旁及楚系文字及其他古文字材料。全書內容軸心在「楚文字」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上博楚竹書》字詞柬釋」,柬選竹書文本有疑問之處作考釋;第二部分是「《上博楚竹書》文字資料運用及相關文字考釋」,是利用學界考釋《上博楚竹書》的最新成果來重讀舊有的材料;第三部分是「以古文字的角度討論《上博楚竹書》文本來源」,主要是從文字的角度出發,根據抄書人所寫的文字形體及用字習慣來判斷竹書來自哪一個國家。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楚文字心得的成果,期能對戰國文字的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