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喔,藝術,和藝術家們:曾文泉的美學生命及藝術旅行
讓我們跟上「旅者」的腳步,然後…遇見「藝術」。 他自紐約的Gallery Hopping啟程,曾在東京駐村; 在瀨戶內海遇見第十七世千利休,在水都威尼斯連夜參加藝術家派對; 他在瑞士巴塞爾的高端收藏家中,領悟到代代傳承的、不隨機的收藏品味, 他的藝術行旅走到了比利時的根特市,又繼續再往下一站柏林, 然後,我們回到這個跟著光生活作息的人的家,啜飲一口『只需感知,別判斷』的美酒, 接著再一起上路,聽他一路上細細訴說當代藝術的世界,那裡的人、那裡的趣聞、那裡的創作,像一個好讀的學生。 我們從此愛上「藝術」與「旅行」。 「藝術是什麼?」 流連在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或是佇足於大大小小展覽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嗎? 答案是,不確定的。 「為什麼現在的當代藝術,總是讓人看不懂?」 其實,好的當代藝術家,可以看到未來的藝術形式,同時提前反應出來。如果回到梵谷的年代,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那個時候的人們,不也難以體會他的創作,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他的創作根源。 因此,當代藝術代表的是…未來。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曾文泉」 談到收藏,中國藏家喬治兵說過「收藏收藏,要能收但也要藏的住」。我常常想到當佐佐木次郎與宮本武藏要做世紀之決鬥時,要到山上練劍,女人抱著他的大腿、苦求讓她上山照顧他,他一腳踢開,說著「練劍的道路,是狹窄的,容不下兩個人通過」。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想到這個畫面,收藏的道路,要堅決的走下去,需要許多條件,我慶幸自己還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往前走。 我的藝術行旅,除了參訪美術館與藝術中心等硬體建築物外,也同時會遇見藝術家,策展人,館長,藝評家,藏家,或者說「藝術先鋒(Art Patron)」,這些人透過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牽動整個藝術生態,同時在該城市淺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藝術環境,我試著紀錄與他們的邂逅,交往,一些記憶中有趣,值得書寫的故事。 在本書中,我也以日本,美國,以及歐洲專業當代藝術中心美術館為對象,整理出每個城市裡,重要的藝術展覽機構,有些號稱美術館者,有豐富的館藏,藝術中心類別,則可稱為該城市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空間,一般藝術家被邀請能進入展覽項目者,都是優良,能見度高,在學術上得到認同的藝術家。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我每天閱讀,書寫,旅行,充實地圍繞在當代藝術的國度裡──我在藝術範疇裡面,尋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電子書】喔,藝術,和藝術家們
讓我們跟上「旅者」的腳步,然後…遇見「藝術」。 他自紐約的Gallery Hopping啟程,曾在東京駐村; 在瀨戶內海遇見第十七世千利休,在水都威尼斯連夜參加藝術家派對; 他在瑞士巴塞爾的高端收藏家中,領悟到代代傳承的、不隨機的收藏品味, 他的藝術行旅走到了比利時的根特市,又繼續再往下一站柏林, 然後,我們回到這個跟著光生活作息的人的家,啜飲一口『只需感知,別判斷』的美酒, 接著再一起上路,聽他一路上細細訴說當代藝術的世界,那裡的人、那裡的趣聞、那裡的創作,像一個好讀的學生。 我們從此愛上「藝術」與「旅行」。 「藝術是什麼?」 流連在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或是佇足於大大小小展覽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嗎? 答案是,不確定的。 「為什麼現在的當代藝術,總是讓人看不懂?」 其實,好的當代藝術家,可以看到未來的藝術形式,同時提前反應出來。如果回到梵谷的年代,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那個時候的人們,不也難以體會他的創作,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他的創作根源。 因此,當代藝術代表的是…未來。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曾文泉」 談到收藏,中國藏家喬治兵說過「收藏收藏,要能收但也要藏的住」。我常常想到當佐佐木次郎與宮本武藏要做世紀之決鬥時,要到山上練劍,女人抱著他的大腿、苦求讓她上山照顧他,他一腳踢開,說著「練劍的道路,是狹窄的,容不下兩個人通過」。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想到這個畫面,收藏的道路,要堅決的走下去,需要許多條件,我慶幸自己還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往前走。 我的藝術行旅,除了參訪美術館與藝術中心等硬體建築物外,也同時會遇見藝術家,策展人,館長,藝評家,藏家,或者說「藝術先鋒(Art Patron)」,這些人透過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牽動整個藝術生態,同時在該城市淺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藝術環境,我試著紀錄與他們的邂逅,交往,一些記憶中有趣,值得書寫的故事。 在本書中,我也以日本,美國,以及歐洲專業當代藝術中心美術館為對象,整理出每個城市裡,重要的藝術展覽機構,有些號稱美術館者,有豐富的館藏,藝術中心類別,則可稱為該城市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空間,一般藝術家被邀請能進入展覽項目者,都是優良,能見度高,在學術上得到認同的藝術家。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我每天閱讀,書寫,旅行,充實地圍繞在當代藝術的國度裡──我在藝術範疇裡面,尋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電子書】張大千:十方大千
大千先生繪畫,彩墨揮灑運用自如,多年的運力琢磨,而以潑彩潑墨飲譽世界畫壇,可說是「滿紙生雲煙,宇宙任縱橫」,奠定藝壇宗師不朽地位。 & 法號「大千」的大千先生,果然不辱沒這莊嚴博大、胸懷萬里的法號,他用滿腹才情造就藝事繪畫的朗朗清明,讓十方世界遍開藝術的燦爛之花。 & 畫史已然載錄大千先生的傲人成就,本書作者云:「不敢誇口能讀懂他這般精彩的大千人生,但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只以『十方大千』盛讚他智慧寬容、至情至真觀照人間的一生,衷心禮讚他達於圓滿自在、生無有如佛者的十方世界!」對大千先生的一生作了最高的推崇。
【電子書】諸眾
關於「佔領」命題,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們,如何以身體行動回應? 「《諸眾》即是在點明藝術家尋它千百度的『東亞諸眾』,在歷史的此刻當下,面臨的是怎麼樣的一種全球新自由主義政經結構的綁縛。」 「高俊宏以一種行走遍歷的方法,構造出這些歷史黯黑處的幽光。」──龔卓軍 藝術是花,時代是土壤。相同文化圈的創作者,有如同一座花園裡的耕耘者,也是彼此對照的鏡子。 2012年起,作者持續前往日本東京、沖繩、香港、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武漢地區,採訪並考察東亞地區在激烈的全球化處境下,一波波新類型的藝術行動主義的在地發展。這些藝術行動中,某部分也對應著近年台灣社會的轉變。 每個成熟的社會都有自己的發展命運,每個社會的藝術家也難免被他所屬社會的命題所纏繞,等待他自己來拆解、回答――土地的傷痕、歷史記憶、邊緣化的社群、歷史政治的糾葛……藝術家如何介入社會?藝術行動如何形成力量? 本書以近在隔鄰的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等地的藝術行動,包含日本的市村美佐子(Misako Ichimura)、韓國藝術家金江(Kim Kang)、金潤煥(Kim Youn-hoan)、武漢「我們家青年自治實驗室」、香港「活化廳」及台灣多位藝術家為例,提出第一手觀察與分享。 2012年起,作者持續前往日本東京、沖繩、香港、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武漢地區採訪並考察,觀察整理出在激烈的全球化處境下,同處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們,以身體行動發展出的「佔領」案例,這些例子對東亞日益文創化、商品化的藝術發展趨勢,有著逆向思考的意義。
【電子書】畢卡索的蒙馬特Ⅱ
叛逆天才畢卡索 青春戀曲最終章 從無名小卒登上主流舞台、從派對動物蛻變為孤獨先知 & 巴布羅.畢卡索遇見了命中註定的對手——亨利.馬諦斯, 受到競爭心驅動,他的創作能量不斷爆發,只為了畫出能超越馬諦斯的作品。 & 巴布羅的佔有欲與專橫,逐漸形成牢籠困住菲儂。 她在令人窒息的愛情中尋求出路:讀書、畫畫,甚至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但是養育小女孩所帶來的衝突,卻埋下了決裂的導火線。 & 《亞維儂的少女》開啟畢卡索創作全新風格——立體派時期, 此時他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野馬,除了馬諦斯之外,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 所有人,將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忘……
【電子書】愛‧邂逅:不可不知的17位西方經典藝文大師
傳統的繆斯無法滿足作家伊恩‧漢密爾頓‧芬利, 因此他塑造了第十位掌管情色詩的女神,象徵愛與美。 當愛成為創作藝術與文學的動力,才能讓作品觸動人心。 本書收入米開朗基羅、高更、梵谷、畢卡索、達利、牛頓、慈濟、卡夫卡、費茲傑羅、海明威……等十七位西方經典藝文大師,如何在作品中呈現,所需的同性之愛、異性之愛、或是母愛,並讓其發揚光大。 梵谷:「愛。我越想,越覺得世上沒有一樣東西能跟愛人相比,它才是真正的藝術啊!」 畢卡索:「當我愛上一個女人,她可以將我的一切撕毀,特別在我的畫作上。」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愛上她,又失去她,再用一生贏回她。」 海明威:「想當一名好的小說家,一定得勇敢深入兩大命題──愛與死。」 本書特色&& & ◎集結因愛讓作品發揚光大的藝術家與文學家
【電子書】走進當代藝術家 : 鄭勝天的五十一次訪談
五十一次訪談,五十五位當代中國及台灣藝術家。 橫渡亞洲、歐洲、北美,縱深半世紀,跨越歷史輻輳。 二十萬字成書,鄭勝天與藝術家一期一會精采對話, 迸散靈感凝鍊的火花。 & 這是一本訪談集,更是一本當代藝術聖典。 五十五位藝術家不藏私,重磅燃燒藝術魂。 & 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典藏國際版,是第一份介紹當代中國藝術的英文雜誌。本書《走近當代藝術家──鄭勝天的五十一次訪談》集結Yishu自2002年5月創刊至今,由總策劃鄭勝天專訪的當代中國及台灣藝術家,共計五十一次訪談,面會五十五位藝術家。期間跨足兩岸三地,亞、歐、北美,從藝術家童年、家庭、求學談起,問他們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問他們的起落和得失;問他們的疑惑和夢想。 & 身為國際知名的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鄭勝天卻有意「避重就輕」,專提一些看似與藝術無關的話題。他只是更希望讓人們看到成功藝術家卸除偶像包裝的模樣──走近去看,他們並不陌生,也是街頭頑童或鄰家女孩長成,也都一如凡人有真情實性。在張揚亮麗的背後,依然敏感脆弱。聽他們如實道來自己的心路歷程,更能使我們感動。
【電子書】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
畫家江賢二,幼年喪母,始終以孤獨之眼看待人生,過去他的作品始終維持一貫的冷調、抽象風格,滲出一股神祕的內心獨白,充滿著一種存在主義式的內省風格,不是黑就是灰,糾結複雜肌理。 江賢二曾說:「我巴黎、紐約的畫室都用窗簾或是紙板封起來,我畫畫一輩子都沒有用自然光,因為我畫的是心裡的光,完全不用外面的光線。」 曾有長達三十年的時間,江賢二與家人常居巴黎、紐約,在異國修煉藝術的生命。十多年前,他因照顧受傷的父親,回台定居。沉潛多年的作品,獲得很多人喜愛,在藝術市場極為成功,每次開展畫作幾乎全部售罄。 愛海,是江賢二夫婦的共同之處。他們足足花了四、五年時間,沿著花東海岸線,終於找位於台東金樽的理想創作淨土。自此,他的畫作風格丕變,色調逐漸繽紛多彩。 本書以古典「三部曲」的形式,書寫國際級畫家江賢二的人生與創作生涯。書中並將呈現鮮少曝光的生活照及關鍵畫作。
【電子書】畢卡索的蒙馬特Ⅰ
19歲的青春,殘酷、狂暴卻美麗。 1900年,來自西班牙、沒沒無名的19歲小夥子巴布羅.畢卡索,踏進繁華的花都巴黎。 當時萬國博覽會正熱鬧滾滾地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 畫家、詩人、小說家、樂手、舞者……齊聚在這個城市裡,尋找靈感與機會。 初出茅廬的巴布羅,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才華橫溢的朋友,遇到伯樂欣賞他的作品。 當然,戀愛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本書由畢卡索青年時期情人、人體模特兒菲儂的視角出發,延伸兩條故事軸線:菲儂自身坎坷的身世背景,與畢卡索初來乍到巴黎時,遇到的種種人、事、物。這兩人在菲儂開始模特兒工作之後,在詩人馬克思.雅各的介紹之下,終於相識。當風流倜儻的畢卡索,遇上倔強美麗的菲儂,這段戀情,將帶給畢卡索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 隨著漫畫家感性而細膩的筆觸,回到重量級藝術大師的青春時期,一窺藝術家狂放不羈的本色,以及鮮為人知的愛情、友情故事。 ※獲獎記錄 2013年《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年度最佳漫畫獎 2013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官方選書 2013年 dBD漫畫雜誌最佳漫畫獎 ※ 國內好評推薦 如果你對法國美好年代前後的超現實詩與畫特感興趣的話,就別錯過這本有關畢卡索年少輕狂感情生活的《畢卡索的蒙馬特》,它將引領你一窺當代藝術家們放浪形骸的波西米亞世界。 ──政治大學歐文系教授 阮若缺 1900年的蒙馬特、畢卡索、藍色時期,與我們在這本充滿迷人色彩、帶著些許電影敘述手法的漫畫中相遇。我們得以在藝術家的貧窮與激情中,找到屬於每個人最初的感動。 ──漫畫家 平凡 ※法國媒體評論 克里蒙‧烏博希用他的繪筆加入這群相互扶持也相互嫉妒的藝術團體。編劇茱莉‧貝蒙刻劃出對那個階段的畢卡索來說,十分關鍵的相遇──馬克思‧雅各及美麗的菲儂,最初的謬思女神,這兩位深深影響畢卡索,幫助他的藝術風格逐步定型。 ──《費加洛報Le Figaro》 克里蒙‧烏博希完美重現蒙馬特的波西米亞生活樣貌。與編劇茱莉‧貝蒙一樣,懷抱有趣的好奇心一同探索每個人物,並將他們的心理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線條十分清淡具獨特風格,表現出人物的神韻,為每個場景灌入濃烈的生命力……光是看到精采的首部發表,我們便可預期接著會是最棒的傳記漫畫四部曲。 ──《電視全覽Télérama》週刊 這系列以賦格的雙線手法和洋溢的生命力表達強烈企圖心。面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兩位作者並未選擇以榮耀歌頌的方式描寫這位奇才,相反地,卻選擇從1900年一位身無分文的西班牙年輕人抵達巴黎揭開序幕。茱莉‧貝蒙從畢卡索的第一位謬思女神──菲儂‧奧莉薇塵封的回憶中,挖掘出令人眼睛一亮的精采軼事。 ──《巴黎合拍Paris Match》週刊 茱莉‧貝蒙的劇本向來都是公正且富有創意。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本書對「顏色」的過渡,蘊含相當細緻的詮釋。 ──《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 1900年在蒙馬特度過的青春,殘酷、狂暴卻又美麗。 畢卡索曾愛過我,畢卡索曾畫過我……他讓我成為不朽。 巴布羅.畢卡索,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年紀輕輕就流露不凡才華,14歲開始作畫,到1973年逝世後,留下的作品數量達兩萬多件。 1900年,當時才19歲的畢卡索,和西班牙同鄉畫家卡沙傑馬,一同來到巴黎蒙馬特。 巴黎,這個美麗的藝術重鎮,以派對、酒精、女人迎接他們; 求才若渴的藏家、名利雙收的機會,在這裡俯拾即是。 巴黎為年輕興奮的畫家們,打開了通往花花世界的大門; 而巴黎的女人,則將他們導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執著的卡沙傑馬為了女人放棄大好前途,嫉妒與恨意終結了年輕的生命; 性格多變的畢卡索重新振作起來,在知名的安柏‧佛拉畫廊中,開了生平第一場展覽。 詩人馬克思.雅各,在這次展覽中愛上畢卡索與他的作品, 並在畢卡索落魄時收容他、帶領他適應巴黎的生活。 另一方面,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菲儂,逃出前夫魔掌之後, 遇到雕塑家羅倫.德畢恩,並成為他的情婦。 菲儂的工作是人體模特兒,美麗的她是許多藝術家的靈感泉源, 同時也擄獲了他們的身與心,變成她的入幕之賓。 透過馬克思.雅各,畢卡索結識了菲儂, 兩人的命運在蒙馬特交會,從此陷入難分難解的愛恨糾纏。 畢卡索以《美麗的菲儂》為題,創作了不下百幅作品, 這段與菲儂的熱戀,便是著名的「玫瑰時期」。 另一位對畢卡索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是詩人吉永‧阿波利奈爾。 畢卡索遇見阿波利奈爾時,就像遇到另一個自己般契合。 馬克思、畢卡索、阿波利奈爾,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巴黎生活闖蕩。 在其他兩人的幫助與支持之下,畢卡索贏回菲儂的芳心,展開一段新的生活…… 精彩下集預計2015年春天出版! 充滿法式浪漫的《畢卡索的蒙馬特》【預告片】http://youtu.be/KHLsGlaPdaI
【電子書】刀斧歲月:吳榮賜
大起大落的雕刻歲月,由匠師成為揚名國際的藝術家--國寶級木雕大師吳榮賜首部貼身側寫傳記! 1948年出生於南投縣名間鄉的吳榮賜,雖然自小在蕉農家庭中長大,不過二十三歲便毅然負笈北上,拜在著名福州木雕師傅潘德門下當學徒,立志以佛雕為業。在佛雕界歷經一番起落後,吳榮賜在31歲那年得到漢寶德先生的賞識,開啟了通往藝術界的大門。他從頭再起,擺脫佛具思維,用心提煉出本土木雕的藝術高度,讓岳飛關公及諸神佛的精神躍然而出, 受邀遠赴比利時蒙特瑪琍皇家博物館、法國巴黎郭安博物館參展,感動東西方觀眾。然而吳榮賜從不在乎那些複雜的藝術理論,他只知道:「作品一完成,就知道高下了。」
【電子書】論情愛:石磊的理性表現主義
他的作品中既有新的形象,也有反覆出現的符號,色彩永不嫌多,有複雜的結構、優美的身體 ,也有混合體。不管怎樣,他一直在思考最最樸素、最最基本的各種問題。石磊既是一個充滿理性當代人,又不想完全拋棄內心的原始情感,當他將這些情感從理性冰存的瓶罩中全部釋放出來,其藝術表達的方式也具有了某種撲朔迷離的不確定性,這使得觀眾彷彿對現實世界有了一種再追加的經驗,從而墜入一片似真似幻的氣氛裡。──Monica Dematt?代序:關於「論情愛」「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一詞最早出現於一九一一年德國的《狂飆》雜誌,指的是二十世紀初出現在德國的「橋社」、「藍色騎士」以及稍後的「新客觀派」三個藝術團體。表現主義,強調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內心感受,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因此,表現主義藝術也被稱為是一種直達心靈的藝術。多年來,審視石磊的畫作,風格多變、主題廣泛,實在很難對他做簡單的概括。然而,探究石磊創作的本體,卻充滿對生命、對生活、與對生存狀態的思考,石磊似乎在尋找一種適合理性分析的表現主義畫法。記得第一次與石磊見面,是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那天由於公務出差,在廣州僅有一夜的停留。石磊撐著一把雨傘,在風雨交加的小徑上迎我。到達畫室時,雙方都已經淋成落湯?。當時,石磊打趣說:「搞藝術的,都這麼狂熱,未來就太有希望了。」藝術是癡迷者的行業,深陷其中,猶如熱戀。而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不是財富、聲名所能撼動,石磊數十年來的創作生涯,為此做了最佳的註解。本書收錄石磊繪畫以來,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並以風之寄的「愛情進行式」三部曲做為文本;用愛情小說來闡釋藝術,是很另類的表現形式,卻十分符合當代藝術的實驗精神;而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則是以石磊一幅同名畫作,來做為書名──《論情愛》。
【電子書】奇妙的旅程:曾曉峰的魔幻現實主義
融合古典寫實精緻的技法 當代超現實的人文思維 橫跨寫實、變相到奇幻的經典作品 曾曉峰隱喻的美學語言探索呈現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曾曉峰是一位風格奇異,獨立特行的藝術家。他的藝術跨越了從現實到夢幻,從想像到變相,從自然浪漫到工業冷漠這樣廣泛的視覺形態。 曾曉峰作品中形式的隱藏,圖像關係的複雜,形成了他的相對晦澀沉鬱的畫風,這使得他的作品拒絕通俗流暢的閱讀,而指向凝視與震驚。──殷雙喜 本書特色 東方魔幻現實主義代表性藝術家 1980年第二屆中國全國青年美展獲獎人
【電子書】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
解讀 篆刻大師汪新士 菊壇皇后戴綺霞 菊壇耆宿宋寶羅 畫家李青萍 書法怪傑尹昌期 雕刻才女王怡蓉 水彩畫家金家齊 文物收藏家王盛漢 絢麗多彩的求藝之道 本書輯入了作者近十多年來所撰寫的知名藝術家和民間工藝高手的生平傳記。傳主所涉及的藝術領域,涵蓋戲劇、繪畫、書法、篆刻、微雕、文博、收藏等門 類。文章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如實記錄了大師們為追求藝術完美,孜孜不息、磨礪精進的執著精神,及所作的突出貢獻,並以他們絢麗多彩卻又坎坷多舛的人生經 歷,回望了近幾十年中國的社會狀況與政治風雲。文中的故事、情節乃至細節,均為作者深入採訪、多方印證所得,內容翔實對於研究中國政治史、法制史、戲劇 史、繪畫史、篆刻史具史料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文章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如實記錄了大師們為追求藝術完美,孜孜不息、磨礪精進的執著精神,及所作的突出貢獻,對於研究中國政治史、法制史、戲劇史、繪畫史、篆刻史具史料參考價值。
【電子書】編串編綁手作樂〈2〉:手鍊篇
期待已久!台灣青年藝術家 黃柏勳作品集終於問世! ◎亞洲藝術新銳,台灣青年藝術家-黃柏勳第一本藝術創作選集。 ◎內容收錄黃柏勳2008~2013年間主要與自選作品,中英對照,圖文並茂。 ◎採用 SAYERS STUDIOS藝術書籍色彩管理系統印刷,完整呈現黃柏勳原作豐沛原色與細膩情感。 gallery gladden 繼廣受好評的藝術書 “ fion ko: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之後,再度為新生代藝術家發行的精彩作品集。 由 SAYERS STUDIOS 為黃柏勳進行色彩管理的藝術書 全書 23 x 26 公分共 108 頁,封面採膠彩保護,內文用高級圖紙印刷。 & 2014年 1月首版發行 500本,內容為藝術家自 2008~2013年間的自選作品集,包括油畫、壓克力彩......等多媒材運用,是藝術家 黃柏勳 迄今最完整與忠實呈現的精彩創作記錄。&
【電子書】閒話藝壇
近代海峽兩岸知名藝術家的趣聞逸事 & 作者劉冰與近代兩岸藝術家,包括書畫、攝影、音樂等大師級藝壇人物都有極深厚的交往。 本書記述的不是這些人物的成就,而是他們平時生活間不為人知的瑣事逸聞,是一本研究近代藝術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參考書,可作為學術研究,更是一本濃郁豐富的藝事常識專書。 本書舊憶老滬台藝壇人物,皆是華人極熟悉的知名藝術界人物,都是早年在大陸生活過的,後來才各走東西,其中聲名響亮的如:劉雅農、郎靜山、溥儒、張大千、樂奐之、劉海粟、吳湖帆、葉公超、吳子深、謝稚柳、陳佩秋、陳曉江、蔣穀孫、曾約農、于右任、丁福保丁惠康父子、李石曾、陳地球、陳定山、陶壽伯、王濟遠、李嘉有、黃君璧、馬白水、陳存仁、季康、劉獅、王壯為、王北嶽、鄧麗君、王之一、蔣復璁…,劉冰以白描式手法把每個人物描繪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電子書】修復光影記憶的旅者:油畫修復師蔡舜任義大利旅居隨筆
油畫修復師蔡舜任,以故事及影像記憶,分享油畫修復工作中罕為人知的細節內容,同時以生動筆法記敘旅居義大利時的生活,將帶給您夢想旅途中最真實的感動! 在世界知名收藏曠世傑作的博物館中,有一群堪稱「文物醫師」的專業人員,他們的正式職稱是「文物修復師」,須長年待在恆溫二十五度、溼度五O%的修復工作室中,為藝術品撫平時間所帶來的劣化傷痕。 蔡舜任,是第一位進入烏菲茲美術館,修復文藝復興大師、西洋繪畫之父喬托(Giotto di Bondone)畫作的台灣修復師,同時也是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Scarpelli的唯一台灣弟子。在取得義大利佛羅倫斯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學士學位及油畫修復師執照後,也順利取得文化資產管理碩士學位;目前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跨域整合博士班攻讀博士。 多年前,蔡舜任僅用一句義大利文:「有沒有不支薪的工作可以讓我做?」走遍佛羅倫斯的大街小巷,廣發履歷傳單,希望能獲得修復實習的機會。在被至少十家以上的工作室拒絕後,終於遇見他生命中的第一位師父Andrea Cipriani,隨後開啓他修習油畫修復的學徒生涯。 數年後,蔡舜任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文物修復工作。期間曾被荷蘭當代美術館指派到上海世界博覽會擔任荷蘭館的藝術修護師,也曾回到台灣進行潘麗水先生的門神修復工作。 因油畫修復的工作旅居世界各地,累積了深厚實力;二O一一年,蔡舜任終於決定回到台灣,致力於修復觀念的推廣和技術的傳授,以培養更多文化資產保存的生力軍。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的「蔡舜任」,更努力、更仔細地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本書特色 ★&& &以繪畫及藝術史優勢,投入畫作和台灣文物的修復工作,蛻變成少數能修復文藝復興大師傑作的台灣人。 ★&& &上海世博荷蘭館唯一指定的藝術品修復師,是為外國館中唯一的華人修復師,又創下另一個台灣第一。
【電子書】修復光影記憶的旅者――油畫修復師蔡舜任義大利旅居隨筆
油畫修復師蔡舜任,以故事及影像記憶,分享油畫修復工作中罕為人知的細節內容,同時以生動筆法記敘旅居義大利時的生活,將帶給您夢想旅途中最真實的感動! 在世界知名收藏曠世傑作的博物館中,有一群堪稱「文物醫師」的專業人員,他們的正式職稱是「文物修復師」,須長年待在恆溫二十五度、溼度五O%的修復工作室中,為藝術品撫平時間所帶來的劣化傷痕。 蔡舜任,是第一位進入烏菲茲美術館,修復文藝復興大師、西洋繪畫之父喬托(Giotto di Bondone)畫作的台灣修復師,同時也是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Scarpelli的唯一台灣弟子。在取得義大利佛羅倫斯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學士學位及油畫修復師執照後,也順利取得文化資產管理碩士學位;目前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跨域整合博士班攻讀博士。 多年前,蔡舜任僅用一句義大利文:「有沒有不支薪的工作可以讓我做?」走遍佛羅倫斯的大街小巷,廣發履歷傳單,希望能獲得修復實習的機會。在被至少十家以上的工作室拒絕後,終於遇見他生命中的第一位師父Andrea Cipriani,隨後開啓他修習油畫修復的學徒生涯。 數年後,蔡舜任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文物修復工作。期間曾被荷蘭當代美術館指派到上海世界博覽會擔任荷蘭館的藝術修護師,也曾回到台灣進行潘麗水先生的門神修復工作。 因油畫修復的工作旅居世界各地,累積了深厚實力;二O一一年,蔡舜任終於決定回到台灣,致力於修復觀念的推廣和技術的傳授,以培養更多文化資產保存的生力軍。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的「蔡舜任」,更努力、更仔細地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本書特色 ★&& &以繪畫及藝術史優勢,投入畫作和台灣文物的修復工作,蛻變成少數能修復文藝復興大師傑作的台灣人。 ★&& &上海世博荷蘭館唯一指定的藝術品修復師,是為外國館中唯一的華人修復師,又創下另一個台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