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沙士芭樂
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 【相聲瓦舍】年度鉅獻之五幕悲喜劇! 好笑、感動、或許發人深省, 故事說完了,幽默卻不留痕跡。 莎劇,沒有絕對的形式!莎劇,也可以很相聲! 以莎士比亞為主題,結合瓦社經典段目, 展開前所未有的想像,用笑聲傳承莎士比亞! 《沙士芭樂》各以演員的名字拼貼莎劇人物,假造了「五幕」的規格。 看黃士偉「年紀小」時如何聯誼,排演《羅密歐與朱麗葉》。 兩位年輕的新人孫韻甯、巫明如,各以伶俐的精靈法術「比壞」。 范瑞君以「馬克紅夫人」之姿,訴說「三個女巫乘著飛天掃帚排成一列」的典故。 最最超絕的,是宋少卿這顆驢子頭,拐帶了逃婚少女, 進行「暗殺希特勒」、「行刺林肯」、「行刺秦始皇」的艱鉅任務! 是不是?懂莎翁的會心一笑,看熱鬧的也能歡暢爆笑。
【電子書】沙士芭樂
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 【相聲瓦舍】年度鉅獻之五幕悲喜劇! 好笑、感動、或許發人深省, 故事說完了,幽默卻不留痕跡。 莎劇,沒有絕對的形式!莎劇,也可以很相聲! 以莎士比亞為主題,結合瓦社經典段目, 展開前所未有的想像,用笑聲傳承莎士比亞! 《沙士芭樂》各以演員的名字拼貼莎劇人物,假造了「五幕」的規格。 看黃士偉「年紀小」時如何聯誼,排演《羅密歐與朱麗葉》。 兩位年輕的新人孫韻甯、巫明如,各以伶俐的精靈法術「比壞」。 范瑞君以「馬克紅夫人」之姿,訴說「三個女巫乘著飛天掃帚排成一列」的典故。 最最超絕的,是宋少卿這顆驢子頭,拐帶了逃婚少女, 進行「暗殺希特勒」、「行刺林肯」、「行刺秦始皇」的艱鉅任務! 是不是?懂莎翁的會心一笑,看熱鬧的也能歡暢爆笑。
【電子書】山回路轉:海燕等人作品集4
本書是新加坡劇團「海燕等人」的第四本劇作集,收錄了他們2006年以來近十年所上演的五部舞臺劇原創作品,包括:《再見白蛇傳》(2006)、《世婚大會》(2006)、《十年之癢》(2007)、《小六會不會考》(2013)以及《守機礙情》(2014)等。 五部劇本可讀性強,帶著濃厚本土色彩。無論劇情內容、談論議題、遣詞用句,甚至時空背景都十分貼近生活,延貫著「海燕等人」以輕喜劇創作的風格特色。內容涵蓋家庭、婚姻、子女教育,親情友情,也包括社會、時事、政治等。 書中另一特色是也收錄了劇評摘要、新聞報導和從劇本延伸的多篇特稿,以及對「海燕等人」劇團的研究觀察、專訪文章。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同時感受到「海燕等人」在獨闢蹊徑的創意空間裡,有著真實生活的脈搏和內斂的思想內涵。 人生道路,如同行山,時而空山靈雨鳥語花香,時而多番險阻迂回曲折。沉住氣,往前進。。。經歷了,盡力了。山回路轉,坐看雲起。 劇團簡介 「海燕等人」創團於1987年,最初是活躍於華中初級學院中文學會的同學,1996年正式獨立以「海燕等人」為名註冊成為藝術團體,由一群在媒體、藝術、文化和行銷等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組成。靈魂人物林海燕是“海燕等人”劇團的藝術總監,也是本書的總策劃。
【電子書】茫霧島嶼:臺灣戲劇三種
邱坤良為臺灣重要的戲劇史學者及劇作家。 本書收錄邱坤良的三部大型劇作文本:《紅旗.白旗.阿罩霧》、《一官風波》、《霧裏的女人》,寫於1996年到2011年,皆取材自台灣近代史事件:霧峰林文明在彰化縣衙被斬——「壽至公堂」,及其母戴氏「京控」,大航海時代尼古拉一官的海上集團之興起與沒落,林家下厝後代林祖密父子死於非命的家族史料。 & 三種不同劇場形式手法,同樣精準捕捉到台灣漢族移民在「國族認同」發展上的關鍵時刻,與不同態度。 迥異於一般歷史劇按照時間鋪敘,製造重返歷史現場幻象寫法,邱教授以精準的選材,游動的視角,間接的側寫,提點而不催眠,讓觀眾、讀者自行從中解讀並建立自己的史觀。
【電子書】緋蝶
小心!緋蝶就在你身邊!& 我們不斷變形,變形,變形……直到完全變態。& 相聲怪傑馮翊綱的創意主張,不正統地混合西方形式與東方精神,拼貼幽默對話與角色語言。& 本書收錄《緋蝶》及《下次手冊》兩劇本。& 《緋蝶》的首演,是2015年元旦,在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的十二樓。隱身在藍天綠地花園裡的一隻紅色蝴蝶,是「緋蝶」劇名的由來,劇名的諧音讓人對故事充滿聯想。& 《下次手冊》並未以這個劇名及形式演出,當時創作,馮翊綱同步規劃成兩個分身,以荒謬劇場情境呈現的《下次手冊》,因個人偏愛,故出版時以這個樣貌問世。另一個分身即是五段相聲形式的《情聖阿弱》,2013年10月4日在台北「新舞臺」首演。&
【電子書】日暮途遠:長夜漫漫路迢迢
文字是一種療瘉 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歐尼爾,花了二年的時間,將將塵封了三十多年的一段傷心往事,透過文字寫下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寫實劇《日暮途遠》; 藉由寫作的過程,他饒恕了自己和家人不再被苦毒綑綁。據他的妻子描述,那段創作的日子裡,歐尼爾重新檢視那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他會淚流滿面,終日無言,甚 至情緒翻騰、悲傷難抑;一夕之間,彷彿蒼老了十年。 歐尼爾毫不隱瞞地揭露家人之間糾纏不清的愛恨和恩怨,他更進一步探討造成家人思想及心理隔閡的因素。原生家庭的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之巨,甚而使一個家分崩離析,讓一家人陷入悲慘的漫漫長夜。 歐尼爾在劇本之中毫不隱諱地描述他的家庭和家人,所以在一九四一年此書完成後,歐尼爾要求出版社,必須等到他死後二十五年才能出版。一九五三年歐尼爾因病過世。三年後,耶魯大學出版社獲得歐尼爾遺孀同意,予以出版。 不久,《紐約時報》指耶魯大學此舉違法,因為歐尼爾的二十五年限期未滿。耶魯給《時報》的答覆是:「既然歐尼爾把版權遺贈給他的遺孀,她當然有權決定何時何地出版或上演。」 愛是了解、寬恕和憐憫 藉由這齣戲,劇作家歐尼爾娓娓道出自己「家」裡的故事。場景從早上到夜晚、從天氣晴朗到濃霧瀰漫。主要劇情從母親瑪麗的毒癮重犯和得知二兒子艾德蒙的 罹患肺結核,之後有了新的轉折。兒子們了解到父親的辛勞,父子們相互傾訴傾聽;母親耽溺於毒品帶來的快樂,藉此尋回當年天真爛漫的時光。霧漸漸濃密。 而這看似平凡幸福的家庭,卻慢慢走向幽暗長夜。在這我們找到了共鳴,家庭是無法突破的藩籬,濃烈的關係使我們彼此相愛、相恨;在最後,我們也學會互相體諒、寬恕和憐憫。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家庭的寫照嗎?最親密又最陌生的一群人。
【電子書】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
最害怕失去感知,任人操控。 戲如人生,作者用旁觀者的角度看見過往生活的悲哀。當時的女性被男性沙文主義壓得喘不過氣,無法訴說心底的話語,甚至於絲毫沒有自覺。 女主角諾拉婚前如洋娃娃般地受父親控制,婚後更脫離不了丈夫的掌控。諾拉偽造簽名的事件,帶來一連串的變化,諾拉的丈夫只看到事件的結果,只擔心 「他」的聲望受到影響,並未仔細思考背後的因素;「她」為了救丈夫的命,用盡心思,結果卻換來丈夫的譴責與漠視。諾拉的女性意識抬頭,進而選擇離開,是代 表新時代女性的覺醒亦或是一場艱辛的路途呢?
【電子書】導演檔案:《娜拉離開丈夫以後》的解析與演繹
《娜拉離開丈夫以後》是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創作於1979年的舞台劇作品;2009年5月經取得劇作家的授權,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本書是作者在導演本劇時的創作紀錄,除了以文字完整詳述一個劇場導演的工作內容與技巧展現外,並收錄上百張珍貴的劇照輔助說明。
【電子書】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研究劇場文化理論,與跨文化劇場表演的嶄新力作。 書中分篇章探討跨文化劇場理論,與數個跨文化劇場表演的詮釋與評析。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在理論建構上,以及在比較觀點等方面都深具特色,確是一本具學術水準之劇場論著,也將會是一本廣受歡迎的戲劇書籍,值得有興趣的讀者與想一窺跨文化劇場奧妙的學生入門參考。」-藝術大學石光生教授 跨文化劇場篇簡介西方理論跨文化主義與重要派別,包括法國學者帕維的跨文化劇場定義、法國亞陶與德國布萊希特皆受東方戲劇影響、受英裔駐法的導演布魯克「連接的第三文化環」的觀念、法國陽光劇場導演莫努須金「劇場是東方的」想法、丹麥導演芭芭「表達之前」原則與波蘭導演葛羅托斯基「前文化」根源的比較;美國紐約大學謝喜納教授所提出的跨文化「烏托邦的理想」;並研討德國劇作家布雷希特所提出的「疏離化理論」;以及德國戲劇學者費雪莉特有關「再戲劇化」的論點等等。
【電子書】演員功課:《求證》的演繹過程
凱薩琳的父親是罹患精神疾病的天才數學家羅伯特,為了照顧父親,凱薩琳放棄學業,與父親兩人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閉鎖世界。凱薩琳從父親的瘋狂看到自己,並認為自己總有一天也會步入父親的後塵。唯一的姊姊克萊兒遠走紐約,父親死後,姊姊執意賣掉老宅帶凱薩琳離開,也擔心妹妹遺傳了父親的瘋狂。而父親的學生霍爾,因整理老師手稿而與凱薩琳相戀,卻不相信記錄著驚人數學證明的筆記出自凱薩琳之手。面對兩人的質疑,凱薩琳如何證明自己?
【電子書】戲劇的結構與解構
本書上篇〈敘事性結構〉為戲劇各類形式探源、以審美對象及審美心理為兩大主軸做戲劇的美學價值分析,並對亞里斯多德以降和里格爾及其後的古今西方戲劇理論評價,也探討了戲劇結構類型問題。下篇〈劇場性結構〉以皮蘭德婁、日奈和《馬哈/薩德》及其他戲劇作品為例探討「戲中戲」結構,以格洛托夫斯基、貝克夫婦和謝克納諸家劇團為例,綜論劇場的「儀式性結構」,對近代的社會論壇劇結構也有深入剖析。
【電子書】表演藝術的體驗與體現第一輯
本書包括三齣舞台劇演出之劇本、演出劇照及一篇參加國際會議之調查研究報告。目的是期望普羅大眾皆能體驗與體現於當下,將「認真生活,熱愛生命」的概念與意義呈現出來,鼓勵以生活的另一面─「戲劇表演」作為體驗與體現人生的橋樑,把握出現在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事物,享受生命。第壹篇,《紙飛機的天空》兒童歌劇(1999年1月首演,2005年7月修正),包含戲劇創作理念與劇本,由作者任編劇及戲劇指導,呂義尚先生編導,仁仁藝術劇團於台北社教館及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十場。紙飛機代表小孩、生命、希望,父母就是摺紙飛機的人。本劇編創目的在提供思考:大人應該如何摺自己的紙飛機(教導小孩),讓它們(小孩)在天空(生命)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和軌跡。劇中以情節、人物的對立來突顯現代人社會化之後,物質與心靈、工作與家庭、善與惡的面對與妥協,藉以探討體諒與溝通的可能。第貳篇,《時空殘響》舞台劇(2003年5月首演,2005年8月修正),包含劇本及劇照(林丕先生拍攝),由作者任編劇及導演,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劇場藝術科畢業演出。由學生原創之的四個故事片段或構想,作者重新編創、切割、設計角色、整合鋪陳,以動畫式幽默呈現另類表演風格。主要在呈現視覺與聽覺所建構的時空意象,是對當下社會現象的一種反諷、一種省思。第參篇,《孤蝶》舞台劇(2005年3月首演,2005年9月修正),包含劇本及劇照(吳治君同學拍攝),由作者任編劇、導演、表演之
【電子書】怎樣唱好戲
這本書具體透過人體發聲部位、聲帶構造等的科學分析,證明京劇唱腔可以用科學技巧來解釋並實踐。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將人體的發聲器官靈活使用,及怎樣將人體的發聲器官,配合肌肉群通過氣功來控制,導引出不同的音色。作者還大膽地把人類的聲音抽象地用顏色來形容,並且告訴讀者,讓想像力帶動意識,唱出不同的優美旋律。這是作者數十年鑽研究京劇淨角藝術的經驗累積,更是他負笈德國學習聲樂的心得省思,希望這樣的結合能為戲曲藝術的理論開創一條新路。
【電子書】盲中有錯─停電症候群導演的創作解析
《盲中有錯──停電症候群》是「普羅藝術劇團」成立以來登上舞台的大戲,曾在1997年的台北市戲劇季中演出。作者將當時改寫劇本及導演的心得寫成文字,其中詳細記載整個創作過程,從構思、計劃、排練到演出的種種,並整理資料出版成冊。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希望提供戲劇的同好一些參考,當他們在創作一齣戲時。書裡主要分為兩個部份,第一是劇本,第二是導演創作解析;在附錄的部份則是當時演出的一些相關設計圖與劇照。書中紀錄了作者當時創作的心路歷程,包括改編原著的基本想法、導演意念及場面調度上的設計原則。雖然戲劇演出是即時的藝術,任何文字均無法讓其重生再現,但透過附錄的改寫劇本、走位圖、劇照及設計圖稿,作者希望能夠呈現當時為了追逐理想,與師長學生共同攜手努力,美夢成真的部份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