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慢跑發明者──田中博士的科學化跑步訓練逆轉三高、甩掉腹部脂肪、減重效果超棒日本皇后美智子在80歲生日時表示──超慢跑是她維持健康的方式!美國空軍以超慢跑訓練,幫助飛行員打造強健體魄、避免運動傷害!▍ 風靡全世界!田中博士的「微笑超慢跑」田中博士推行的「微笑超慢跑」,推翻了過往「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的訓練方式。「以微笑速度前進」的超慢跑,不累不喘、不易受傷,可長期執行,經過科學研究與實證,這樣的訓練方式可全面改善健康,是任何年齡層都適合的訓練方式!田中博士自己也以這套訓練方式,逆轉了高血脂症,擺脫脂肪肝、高膽固醇,更在五十歲時,達成3小時內完賽馬拉松的目標。▍ 步驟簡單✕詳盡圖解,快速掌握超慢跑要點本書以科學為基礎,告訴你為什麼要超慢跑?超慢跑可以帶來什麼好處?為什麼超慢跑比一般慢跑更具效果?如果你想開始嘗試超慢跑,這本書從鞋子的挑選、跑步的姿勢、跑速節奏等,一一解說。如果你已經開始超慢跑,卻不見效果、膝蓋還會感到疼痛不適,本書將幫助你重新學習「正確超慢跑」,避開常見錯誤,真正實現「微笑超慢跑」!如果你是馬拉松愛好者,跑步成績一直無法突破,田中博士將以自身經驗與科學實證告訴你,超慢跑可以有效幫助突破個人成績!▍ 本書推薦給──.想要減脂瘦身、改善身體健康與體能者。.想要開始超慢跑,不知從何開始的人?.已經開始超慢跑,卻覺得腳痛不適者。.想要進行科學化訓練的跑者。.有跑步習慣或是馬拉松跑者,想提升跑步效率者。
一動一靜之間,藏著天地陰陽; 一呼一吸之間,貫通身心之氣。 讓太極,不再只是傳說中的緩慢拳路, 而是可驗、可學、可養的現代生命科學。 太極拳不僅是一門武術,更是一門貫通生命哲理與現代科學的動態藝術。主編團隊長年潛心研習太極拳二十餘年,以七年時間廣泛研讀中外太極拳理論著作,遍訪名師,在傳承與實證之間探索一條科學化的修習之路。本書的誕生,正是將古老拳理融入現代語境的成果,嘗試以清晰可驗的結構,重新詮釋太極拳的內在智慧。 全書由淺入深,首章說明「什麼是太極拳」,從歷史源流到養生理念,回答太極是否為有氧運動、練功時間與場地要求等基礎問題,為初學者奠定正確觀念。第二章進入「身法功法要領」,詳析虛靈頂勁、含胸、沉肩墜肘、鬆腰等核心技術,並以人體解剖學與運動生理學為依據,讓讀者理解太極中「氣沉丹田」與「形隨意動」的具體機制。 第三章探討太極拳的「格鬥與動態原理」,指出太極並非僅為柔練之術,而是一種講求力學均衡與精神專注的動態科學。第四章則以現代生理學與導引學的觀點,重新審視「著勁」、「導引」、「氣血運行」的關係,讓古典術語回歸科學脈絡。最終章綜合陰陽、心、氣、意、精神等內涵,逐一闡述《太極拳論》中的經典法則,並以現代物理與哲學思維重新解讀,使古訓不再艱澀,而能被今日讀者切身體悟。 主編團隊堅信,太極拳的真正價值,在於促進身心平衡與生命的整體復原力。書中不僅強調功法與姿勢,更關注練習者的呼吸節奏、意念流動與心理調適。透過本書的系統學習,太極拳不再是神祕的古技,而是一套可實踐、可驗證的健康方法。主編期盼每位讀者都能在圓融動靜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中正之軸,讓太極的力量回歸日常,使防治腎臟病、高血壓、腰椎與頸椎疾病等功效得以發揮,實現「益壽延年、不老長春」的太極真義。 〔本書特色〕 主編團隊研習太極拳二十餘年,結合解剖學、運動學與現代物理學,轉化《太極拳論》中的陰陽、氣、意、身、虛實為科學語言。全書以理論與實踐並重,指導習練者掌握虛靈頂勁、沉肩墜肘、鬆腰等要領。太極不僅強身健體,更助預防腎臟病、高血壓與脊椎疾病,重拾「動靜合一、身心並養」的養生智慧。
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 能在其中突破極限,不是奇蹟,靠的是信念! ──陳傑憲 ★首刷限量・專屬贈禮★ 一次兩張小卡!收錄隊長卸下球衣、最真實的私服面貌, 卡片背面,印上作者首次公開全新改版簽名, 這不只是紀念,更是一段屬於球迷與球員的共同時刻。 限定發行,一次擁有台灣隊長的「日常」與「信念簽印」。 「突破極限」從來不是追求完美, 而是跌倒後,仍選擇再踏上壘包的勇氣! 台灣隊長陳傑憲,首次回望至今為止的各種極限時刻—— 相信棒球、相信團隊、相信自己,就會是最好的安排! 球場上的他,總是全力以赴,專注於每一次揮棒與守備; 離開賽場後,他依舊反覆思考、調整,只為讓下一次更好。 對他而言,打棒球不只是運動與職業,更是一場持續的學習, 每一場比賽、每一次練習,都是再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 這本書,是他在球員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的自白── 談的不只是比賽,更是如何在球場上繼續揮棒與奔跑。 【傑憲式安打的養成祕密】 揭露他的棒球啟蒙,經歷少棒時期日復一日的訓練,並獨自一人遠赴異鄉日本高中球隊,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中被「逼出勇氣」與韌性。以及在進入職棒後,他面對壓力、角色與位置轉換,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也學會定義真正的自己。 【最高張力對決全紀錄】 從台電時期的純粹快樂,到12強賽的巔峰時刻,他完整回顧每一個關鍵打席的心態、戰術與轉折。並以台灣隊長的視角,帶我們重返傳奇性12強賽的每場賽事,看見球員背後的不安與堅持、對敵方配球與戰術的觀察應對、對隊友的鼓勵與打氣,以及對新一代球員的叮嚀與厚望。 【團隊至上的棒球精神】 「隊長」的責任不只是下達指令,而是凝聚信任。表面上他總愛笑著開玩笑,實際上卻扛著全隊的情緒與期待,學會在壓力中保持穩定,讓大家都能放心拚戰。此外,從職棒對手到國家隊隊友,他更見證了競爭者如何從試探到託付,形成超越勝負的默契,真正的勝利不只是比分領先,而是所有人願意為彼此而戰。 他相信,極限是用來突破的,這正是一次又一次繼續前進的理由。當人生賽局走到關鍵時刻,翻開這本書,也許你會找到自己面對挑戰的步調與信念。
「幸運」就是當「準備」遇上了「機會」★什麼是獨特的心態與眼光?什麼才是真正的天賦?棒球賽非一個人的武林,即便大谷翔平,也經歷多次培養、改造,與支持其二刀流的日職球團,才不至遏阻如今空前的輝煌,而分工精密的大聯盟球探遍布各洲,情報分析迅捷、人才經驗豐富,大谷的故事更不輕言絕後!★八位大聯盟球星的起源故事,你有所不知的最初的Joey Votto、Jacob deGrom、Mookie Betts與Albert Pujols……大聯盟官網資深作家喬納森.梅歐(Jonathan Mayo)與球探、球員、教練等棒壇人士的獨家訪談,不僅完成精彩的大聯盟球星起源故事合集,更明確驗證成功之道,除了天賦,更需後天的努力與團隊養成。․․․․․․一窺大聯盟球隊如何發掘基石球員!沃托Joey Votto 畢伯Shane Bieber 迪格隆Jacob deGrom 布萊克蒙Charlie Blackmon 貝茲Mookie Betts 金斯勒Ian Kinsler 肯恩Lorenzo Cain 普荷斯Albert Pujols──以身作則,WAR↗↗↗造就棒球名人堂成員的不是選秀順位,是天賦、慧眼與專心致志的磨練……每一份合約都承載了無數評估、爭論、冀望甚或豪賭,而基石球員降臨,可能改變一支球隊與整座城市的未來。․․․․․․「你也許認識這些球員,但不清楚他們的職涯起源。喬納森.梅歐透過本書極為詳盡地勾勒出迷人而神秘的球探世界,讓梅歐帶你領略球探發掘基石球員的冒險旅程,保證不虛此行。」——湯姆.維爾達奇(Tom Verducci),《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資深作家、FOX Sports記者兼分析師、MLB Network記者「起源故事是我最愛的棒球故事:球員一開始也許不被看好,靠著天分與努力登峰造極;球探在球員身上看見別人沒留意到的特質,並相信自己的判斷。喬納森.梅歐與棒壇任何人一樣明瞭球探的價值。本書講述了球探如何發掘大聯盟史上著名的幾位球星,也就是所謂的『基石』球員。」——肯.羅森索(Ken Rosenthal),The Athletic網站資深作家「沒有什麼比球探發掘基石球員更動聽的故事,而喬納森講述的內容是近年最精彩的。不僅詳述選秀後段中選球員如何成為巨星,更記敘球探如何捕捉到球員們鮮為人知的長處。書中某些球員有望進入名人堂,而本書也夠格進入名人堂。」——吉姆.卡利斯(Jim Callis),MLB Pipeline網站資深作家․․․․․․以淺顯易懂的話來說,棒球球探必須預見未來,而且是遙遠的未來。棒球員需要長期養成,在登上大聯盟前可能遭遇不少變數。有些新秀如預期順利成功,有些漸無聲息,有些則走上意外之途。沃托(Joey Votto)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讀高中時乏人問津;布萊克蒙(Charlie Blackmon)的投球能力曾比打擊潛力更吸引人;貝茲(Mookie Betts)在多輪選秀未獲青睞後「對選秀失去興趣」;迪格隆(Jacob deGrom)曾拒絕放棄游擊防區……本書談論球探對球員的第一印象能否對應球員的日後發展。球員於選秀中選,多年磨練,僅有少數好手能登上大聯盟一展身手。大聯盟官網作家喬納森.梅歐(Jonathan Mayo)刻劃當代多位球星的故事,訪問最早發掘這些球星的伯樂,從他們的視角一探球星的成功之路。․․․․․․聰明、錯誤,與幸運∣慧眼獨具的故事總是令人難忘:某個第十三輪球員進了名人堂;某個第五輪球員的生涯累積勝場貢獻值(Wins Above Replacement,簡稱WAR)勝過當年選秀會的其他球員,還拿過最有價值球員(MVP)獎和兩次世界大賽(World Series)冠軍;某個第九輪球員從游擊手轉成投手後,拿下兩次賽揚獎( Cy Young Award);某個第四輪球員球速不快,生涯累積勝場貢獻值卻睥睨同屆群雄,更是賽揚獎得主……這是一本關於故事和機運的書。梅歐說:「球探們是棒壇的命脈,也許還是棒壇裡最會說故事的一群人。他們喜歡講述自己錯過的球員、想當初應該出手,或談論選到但沒能成功的球員。」棒球統計學當道的現今,梅歐捍衛了球探工作與傳統情蒐的必要性,「我理解資料、統計、比賽影片等先進情蒐方式有其價值。但這本書絕對是獻給球探業界的情書。」梅歐引領讀者一窺球探部門的複雜世界,書寫節奏明快,正如一場採投球時鐘制度的比賽,鋪排、意外、張力、感動點,每一個球員的小奇蹟,皆為細緻的觀察與智慧,無論聰明、錯誤,或是運氣?重要是如何對個別球員有不同的洞察,避免其被忽視或低估,此觀點也放諸更寬闊的社會,天才不曾橫空出世,在起點總會看見那位遞出機會的人。
◎隨書附贈G.D.P.精美書衣海報◎收錄多張經典賽事彩色照片◎典藏歷年馬刺隊和球員數據和得獎紀錄國內籃球體育界熱血好評:HBK以提姆·鄧肯為核心,講述黑衫軍數十年的經歷,彷彿帶我們走過一次NBA的近代史。團隊至上的球風,以無私精神拿下一場場勝利,馬刺毫無疑問就是「籃球」的最佳寫照。 ——10N觀點 NBA籃球YouTuber提姆·鄧肯在籃球場上代表著勝利與忠誠,而HBK利用真誠的文字讓讀者感受「沉默王者」提姆·鄧肯與眾不同的低調魅力。 ——答案TheAnswer 籃球遊戲YouTuber提姆·鄧肯低調內斂,卻定義了什麼叫「偉大」。這是一本帶你深入了解馬刺王朝、籃球迷絕不能錯過的好書! ——13th Vision 藝術家馬刺的故事提醒我們,團隊精神與堅持信念同樣能締造偉大。這本書是每位籃球迷不可錯過的讀物。 ——Kuan 籃球烏托邦Hooptopia主持人馬刺文化、馬刺的建隊方式,堪稱是過去數十年NBA的典範,也是許多球團效仿的對象。這本書帶你身歷其境參與整段馬刺王朝的歷程! ——ABN 籃球YouTuber第一次在雜誌上看到提姆·鄧肯,我就知道他會成為大人物,但沒想到的是,他會偉大到這個地步。 ——飛鳥 「我只想寫寫體育」作者在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提姆·鄧肯沉默寡言,猶如孤家寡人般遠離鎂光燈的個性。在古代「寡人」可是帝王的謙辭,而提姆·鄧肯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則像其綽號「石佛」一般,低調而扎實。 ——Jerry Bryant 籃球YouTuber從「冰人」、「海軍上將」到「石佛」,本書完整呈現馬刺這支獨特球隊的崛起和建立傳奇王朝的榮耀,見證團隊籃球如何在NBA舞台締造永恆經典,成就屬於聖城銀黑軍團的不朽盛世。 ——莊敬一(JIC極客) 「極客.觀」運動專頁作家有生之年恐怕再也無法見證第二支像馬刺如此傳奇的NBA球隊了。長達二十二年的強盛與穩定,從制服組、總教練、招牌球星到所有隊員,他們樹立的球隊文化和精采故事,值得我們一再回味。 ——楊東遠 運動視界主編波波維奇豎立、提姆·鄧肯發揚的「馬刺文化」縱橫聯盟二十年,用團結與紀律寫下偉大,更成為眾多籃球人堅守的信仰。這本書就像時光機,帶我們探究馬刺的輝煌時代。 ——GARY G腿 籃球YouTuber馬刺王朝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傳奇來自團隊的信念與堅持。正如花式籃球的精神,無聲卻有力,在平凡的日常裡練就不凡的靈魂!(HBK中距離超準!) ——陳勇勝 球魁有限公司創辦人這本書與其說是「石佛」提姆·鄧肯和馬刺的歷史傳記,不如說是一本闡述命運和機會的旅程!計畫趕不上變化,而變化本身才是恆久不變的道理。書中你可以看到馬刺與波波維奇教練甚至到鄧肯,以及馬刺隊史中各個球星,如何在快速變遷的職業運動環境中隨機應變,讓球隊保持競爭力!這本書能讓你細細品味、得到啟發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利 全明星運動會/中信特攻籃球隊MC這本書生動描繪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從ABA起源到NBA王朝的傳奇歷程,從冰人喬治·葛文、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到提姆·鄧肯的三個世代,強調團隊籃球的堅韌與智慧。無論你是籃球迷或尋求勵志故事,都能在黑衫軍的榮耀中感受到不朽精神。書中提到黑衫軍各個經典戰役,透過HBK的文筆,你將置身於當年球賽的狂熱現場,彷彿親手觸碰那段馬刺傳奇的巔峰榮耀! ——尼克 王士維/YouTuber擁有提姆·鄧肯的馬刺是NBA特有的異數,而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四十二章經典,則是HBK特有的藝術! ——周汶昊 美國堪薩斯大學運動管理助理教授聖城為基鑄其心,安道立風養其魂;馬馳千里伯樂在,刺敵千勝王朝存。 ——紀坪 《NBA絕殺75式》作者不靠招攬巨星,而是用獨到眼光,挖掘潛力強大的無名球員,以鄧肯為核心,由波波維奇教練將其他球員打造成馬刺團隊進攻和防守的關鍵拼圖。這是一支人人可得分、人人可防守的勁旅,以堅若磐石的團隊戰術屹立於NBA聯盟長達二十二年,成為對手難於跨過的一面高牆。籃球即是團隊藝術,而馬刺正是把這種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經典球隊。每個球員都可進攻得分,讓對手防不勝防。加上鄧肯固若金湯的防守,讓馬刺二十二年都闖進總冠軍賽,且這二十二年間勝率突破50%大關。放眼北美四大運動MLB、NFL、NHL與NBA長年的歷史,也僅有五支球隊能跨過如此崇高的50%門檻。這種團隊戰術,默契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基石。馬刺就像一個大家庭,老鳥球員接納新進菜鳥,願意配合波波維奇的戰術從先發回到板凳,主將鄧肯甚至主動降薪,讓球隊有更多的薪資空間招攬優秀球員。本書詳盡記載了這段感人的偉大歷史,回顧了馬刺的起源,從「冰人」喬治·葛文、「海軍上將」大衛·羅賓森,直到救世主「石佛」提姆·鄧肯的出現,以及後來和東尼·帕克及馬紐·吉諾比利組成三巨頭,馬刺正式開啟了他們的王朝時代。書中描繪的每場關鍵戰役,緊張得讓人都快停止了呼吸。看波波維奇如何調整戰術、球員如何精采應對,到了最後讀秒階段,整支球隊更體現出籃球運動最終極的精神:永不放棄的韌性。無論你是否為馬刺球迷,他們在NBA歷史上的傳奇地位,是一支值得傳頌的經典球隊、一段值得典藏的籃球和團隊故事。
達人帶路,台灣最美手作步道山澗木橋x竹木階梯x路緣木x砌石駁坎人與自然關係的最美註解 ★築徑人默默揮汗尺寸向前以跨越時空的工匠精神修築山徑古道守護島嶼最獨特的生態、地質與人文之美★13條台灣最經典手作步道,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山海祕境★20項精湛工法,第一次插畫全圖解★10大國際步道運動趨勢,開展全新視界★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的最佳導引 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我們懷抱著彷彿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 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 ——劉克襄 作家・步道志工「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 ——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 ——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在修復與築路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透過手作步道,人們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本書從全台灣以手作工法修築的步道之中,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的最美手作步道,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步道上的精湛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之美:★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丁的百年手藝★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山澗木橋、石板橋、糯米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路緣護坡:復育植被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提供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導引;並與國際同步,完整引介國際間最新的步道運動趨勢:★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舊鐵道變步道★串聯跨州界、跨國界的長距離步道、環圈廊道★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的綠道、綠廊與生態綠網★保育、經濟、社區三贏的生態旅遊★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依山而存、與水共生——手作步道,是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熱血推薦】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按姓氏筆畫序)
達人帶路,台灣最美手作步道山海圳x離島遺跡x古道獵徑x長距離步道沿路賞析天人合一、精湛工法之美★「綠道」串連生態廊道「步道師」傳承風土技藝「志工假期」開展生態旅遊、綠色經濟是通往自然的路也是通往人心的路★ 收錄最新串連的國家綠道、長距離步道、離島步道祕境★ 特寫「榮譽步道師」傳承風土技藝、天人合一的精湛工法★ 17條手作步道精選、98幀工法賞析、4季限定生態野趣透過「手作步道」之窗,我們看見行走其上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林相形成的自然史、觀察水的作用與人的需求交互影響,學習「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在推動手作步道的過程中,發掘出台灣各地住民為了順應步道所在地的氣候、地質、原生生態習性而發展出的築路、修繕工法智慧,兼顧了使用者特性與棲地的整體性。 手作步道不僅強調尊重自然的山徑美學,更是一種綠色的「社會設計」,捲動更多人參與步道現場的實作與對話,讓步道的維護可以更自然、更即時、更節省經費,創造更多人與自然的正向互動、雙向療癒。歷經十數年、一萬多名志工雙手揮汗勞作,手作步道在台灣山林間慢慢蜿蜒,成為地圖上相互串連、最美麗的綠色驚嘆號!★徒步,最深刻的旅行方式幽靜的山林古道,是過去聚落間連結,走上步道就能實地體驗、探索古道與在地人文、自然生態;還有更多必須藉由做步道才有能深入的祕徑,彷彿凍結在某個時空中,等待契機再度甦醒。而2021年底甫完成的三條國家級綠道——淡蘭百年山徑、樟之細路與山海圳——則有如台灣版的「朝聖之路」,是長距離步道的代表。步道的漫長與沿途的多樣元素,讓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自己的走法,例如淡蘭山徑的土地公、樟之細路的伯公,更可以透過新的觀點串聯出獨具特色的路線,讓人用最深刻的方式,體驗島嶼上美好的生態、地景與人情。本書精選十七條步道的手作與修復過程,分享每一條步道上難得的緣分、動人的故事:˙崩山坑古道:藏在知名景點之間的隱世秘境,暑夏仍有風廊、溪流、密林形成的避暑空間,彷如穿梭時空的道光年間人文遺跡˙摸乳巷古道:距離台北最近的淡蘭古道,讓你轉個彎就遇見古道古厝,路上有聽不完的風土故事,如牧童「公家一頭牛」、土地公聯盟、土地公生日時「吃福」與修路故事˙老官道:台三線公路之前的交通要道、古道沿線上邊走邊讀碑文與故事、大窩穿龍圳、伯公的故事˙特富野古道:由鄒族的天神足跡帶領的山徑古道,綿延的叢山峻嶺環繞的山脊線、參天杉木成排的霧林風景,五感浸潤雲霧天籟之中,重建鄒族部落神話的遊程˙大南澳古道:跟著原住民獵人重訪大南澳傳奇的「莎韻之鐘」,花了六年才一步一步抵達舊部落,陪伴族人測繪傾頹家屋、3D建模,招募志工加入家屋重建、修復回家的古道˙澎湖東嶼坪:離島中的離島、秘境中的秘境,是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自然基地之一,菜宅與石塔、在地玄武岩與咾咕石、海上壯觀的菜圍石牆遺址群˙鼓勵「使用者即修復者」的原則,持續帶領志工,修復最知名的百岳熱門路線雪山主東線、最親民的綠郊台中大坑五之一˙龍肚國小步道:百年歷史國小的後山步道,由推動生態教育的小學校長與大學教師群一起修護與設計,是師生共學、共做的典範★手作,創造正向連結、綠色經濟這十七條精選的手作步道,不只體現了「手作」與「土地」結合的時代精神,也呼應近年綠色公民、生態旅遊的新興力量,書中特別整體出具體的觀念與操作步驟,值得關心在地創生、綠色經濟的讀者參考:˙如何透過手作步道的過程,協助各地社區守護環境、傳承文化、活化空間˙以點線面、山海圳串連國家綠道,陪伴在地發展徒步經濟、為沿線社區打開超連結˙以「步道師」制度,傳承即將消失的技藝與美學,發揚在地與手作的古道智慧˙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的手作過程,既滿足自我成就又具公益性,結合生態旅遊深入社區的另類度假方式,透過在地消費促進社區小民經濟˙以志工力量常態修護、改變主流工程發包,讓台灣步道整體朝向更貼近自然、更手工的樣貌發展手作步道,連結了我們的過去與現在——它揉合了生態、地理、人文、風土、族群與庶民生活,述說島嶼百年風貌;它更指向未來,召喚我們對這片土地、對發展、對技術、對自然的集體想像。和築徑人一起走讀最立體生動的島嶼風華,在徒步與手作中寫下歷史。【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暖心推薦】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按姓氏筆畫序)
本套書組合:《【夢幻步道系列1・全方位工具箱】手作步道》、《【夢幻步道系列2・精湛工法賞析】手作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夢幻步道系列1・全方位工具箱】手作步道》達人帶路,台灣最美手作步道山澗木橋 x 竹木階梯 x 路緣木 x 砌石駁坎人與自然關係的最美註解 ★築徑人默默揮汗尺寸向前以跨越時空的工匠精神修築山徑古道守護島嶼最獨特的生態、地質與人文之美 ★13條台灣最經典手作步道,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山海祕境★20項精湛工法,第一次插畫全圖解★10大國際步道運動趨勢,開展全新視界★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的最佳導引 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我們懷抱著彷彿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 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劉克襄 作家・步道志工「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在修復與築路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透過手作步道,人們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本書從全台灣以手作工法修築的步道之中,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的最美手作步道,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步道上的精湛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之美:★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丁的百年手藝★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山澗木橋、石板橋、糯米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路緣護坡:復育植被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提供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導引;並與國際同步,完整引介國際間最新的步道運動趨勢:★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舊鐵道變步道★串聯跨州界、跨國界的長距離步道、環圈廊道★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的綠道、綠廊與生態綠網★保育、經濟、社區三贏的生態旅遊★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依山而存、與水共生——手作步道,是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夢幻步道系列2・精湛工法賞析】手作之道》達人帶路,台灣最美手作步道山海圳x離島遺跡x古道獵徑x長距離步道沿路賞析天人合一、精湛工法之美★「綠道」串連生態廊道「步道師」傳承風土技藝「志工假期」開展生態旅遊、綠色經濟是通往自然的路也是通往人心的路★ 收錄最新串連的國家綠道、長距離步道、離島步道祕境★ 特寫「榮譽步道師」傳承風土技藝、天人合一的精湛工法★ 17條手作步道精選、98幀工法賞析、4季限定生態野趣透過「手作步道」之窗,我們看見行走其上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林相形成的自然史、觀察水的作用與人的需求交互影響,學習「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在推動手作步道的過程中,發掘出台灣各地住民為了順應步道所在地的氣候、地質、原生生態習性而發展出的築路、修繕工法智慧,兼顧了使用者特性與棲地的整體性。 手作步道不僅強調尊重自然的山徑美學,更是一種綠色的「社會設計」,捲動更多人參與步道現場的實作與對話,讓步道的維護可以更自然、更即時、更節省經費,創造更多人與自然的正向互動、雙向療癒。歷經十數年、一萬多名志工雙手揮汗勞作,手作步道在台灣山林間慢慢蜿蜒,成為地圖上相互串連、最美麗的綠色驚嘆號!★徒步,最深刻的旅行方式幽靜的山林古道,是過去聚落間連結,走上步道就能實地體驗、探索古道與在地人文、自然生態;還有更多必須藉由做步道才有能深入的祕徑,彷彿凍結在某個時空中,等待契機再度甦醒。而2021年底甫完成的三條國家級綠道——淡蘭百年山徑、樟之細路與山海圳——則有如台灣版的「朝聖之路」,是長距離步道的代表。步道的漫長與沿途的多樣元素,讓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自己的走法,例如淡蘭山徑的土地公、樟之細路的伯公,更可以透過新的觀點串聯出獨具特色的路線,讓人用最深刻的方式,體驗島嶼上美好的生態、地景與人情。本書精選十七條步道的手作與修復過程,分享每一條步道上難得的緣分、動人的故事:˙崩山坑古道:藏在知名景點之間的隱世秘境,暑夏仍有風廊、溪流、密林形成的避暑空間,彷如穿梭時空的道光年間人文遺跡˙摸乳巷古道:距離台北最近的淡蘭古道,讓你轉個彎就遇見古道古厝,路上有聽不完的風土故事,如牧童「公家一頭牛」、土地公聯盟、土地公生日時「吃福」與修路故事˙老官道:台三線公路之前的交通要道、古道沿線上邊走邊讀碑文與故事、大窩穿龍圳、伯公的故事˙特富野古道:由鄒族的天神足跡帶領的山徑古道,綿延的叢山峻嶺環繞的山脊線、參天杉木成排的霧林風景,五感浸潤雲霧天籟之中,重建鄒族部落神話的遊程˙大南澳古道:跟著原住民獵人重訪大南澳傳奇的「莎韻之鐘」,花了六年才一步一步抵達舊部落,陪伴族人測繪傾頹家屋、3D建模,招募志工加入家屋重建、修復回家的古道˙澎湖東嶼坪:離島中的離島、秘境中的秘境,是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自然基地之一,菜宅與石塔、在地玄武岩與咾咕石、海上壯觀的菜圍石牆遺址群˙鼓勵「使用者即修復者」的原則,持續帶領志工,修復最知名的百岳熱門路線雪山主東線、最親民的綠郊台中大坑五之一˙龍肚國小步道:百年歷史國小的後山步道,由推動生態教育的小學校長與大學教師群一起修護與設計,是師生共學、共做的典範★手作,創造正向連結、綠色經濟這十七條精選的手作步道,不只體現了「手作」與「土地」結合的時代精神,也呼應近年綠色公民、生態旅遊的新興力量,書中特別整體出具體的觀念與操作步驟,值得關心在地創生、綠色經濟的讀者參考:˙如何透過手作步道的過程,協助各地社區守護環境、傳承文化、活化空間˙以點線面、山海圳串連國家綠道,陪伴在地發展徒步經濟、為沿線社區打開超連結˙以「步道師」制度,傳承即將消失的技藝與美學,發揚在地與手作的古道智慧˙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的手作過程,既滿足自我成就又具公益性,結合生態旅遊深入社區的另類度假方式,透過在地消費促進社區小民經濟˙以志工力量常態修護、改變主流工程發包,讓台灣步道整體朝向更貼近自然、更手工的樣貌發展手作步道,連結了我們的過去與現在——它揉合了生態、地理、人文、風土、族群與庶民生活,述說島嶼百年風貌;它更指向未來,召喚我們對這片土地、對發展、對技術、對自然的集體想像。和築徑人一起走讀最立體生動的島嶼風華,在徒步與手作中寫下歷史。【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暖心推薦】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按姓氏筆畫序)
「時代不同,常識也會跟著改變。有些事情在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那個年代是常識,放到現代卻不適用了。讀了這本書,就可以讓知識更新、升級。」——池上彰\日本年度暢銷書,突破24萬冊!/集結生物專家+災害防治+犯罪顧問+醫生等專業人士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分門別類,提供76個脫離險境的最正確的「知識」。是一本不論大人和小孩,都能享受閱讀樂趣的書!只要有「知識」作為對抗的基底,即使危險突如其來也能保持冷靜,進而採取最佳行動。▊ 知識,是面對「危險」的最佳武器!收集了76種危機狀況,有凶猛生物、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犯罪事件、周遭危險等,除了提供正確的應變方法,還會列舉常見的錯誤舉動。▊ 隨時更新你的保命守則「原來我之前的想法是錯的!」——隨著時代變遷,常識也應當升級。地震來了,不能躲在沒有固定住的桌子底下;被蛇咬了,不能直接就口吸毒;海嘯來了,不要等家人直接往高處避難……等。地球暖化,提升了在日常環境遇到野生動物的機率;兒童新興犯罪問題也層出不窮;同學、親近長輩都有可能讓孩子陷入危機之中。時時更新自己的逃生知識庫也十分重要。▊ 強烈視覺印象的插圖風格,加深危機意識邀請知名插畫家及漫畫家:五月女ケイ子、室木おすし、橫山了一,透過趣味插圖,讓生硬難讀的知識也能輕易吸收,升級自身的危機判斷力,透過學習→預測→遠離,才能趨吉避凶!▊ 日本讀者五星推薦!「涵蓋了連大人都忘記的知識,是該重新認識的時候!」「希望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本書!」
「太極」和「太極拳」,兩者是有不同的概述。太極只可以感受,通過理解,去體會,去施行,在生活上加以實踐,才能夠感受太極內涵的意義。太極拳是體現太極其中一種較直接的方式,通過太極拳的學習和鍛煉,了解陰陽,虛實,有無,和太極的關係。具像來說,太極是海洋,太極拳是泳術。我們學會了泳術,並在海洋中游泳,從而感受海洋的廣闊浩瀚,水體的川流不息,和無休止的內在澎湃動力。因此之故,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中體驗太極的一項拳種。本書借用老師和學員兩者不同角度,以單元形式來談論太極拳在學習上一般會遇到的疑問。全書避免採用過多太極拳用詞和艱深詞彙,希望藉著趣味性的對話,讓太極拳愛好者得到不一樣的理解。
\不只想贏,更想讓台灣拳擊贏/屏東出身的瘦弱少年,六度奪得全國冠軍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台灣拳擊2021年,黃筱雯在東京奧運拿下台灣拳擊首面奧運獎牌。2024年,揮別疫情期間無法現場聲援賽事的遺憾,82歲的李武男親自帶領台灣拳擊奧運代表隊前往巴黎。那一年,是台灣拳壇的高光時刻。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為台灣摘下第一面拳擊奧運金牌。那一刻,也是最早在台灣推動女子拳擊的李武男最百感交集的時刻。當年那個出身屏東萬丹鄉下的孩子,家境困難到難以供他上初中,他卻為什麼踏上這條辛苦的運動之路?曾擔任五屆拳擊協會理事長、現任榮譽理事長的李武男,全身心投入拳擊已逾60年,即使在擔任李前總統官邸總管期間,他也未曾一日脫離拳擊。從選手、教練到理事長,李武男的一生,幾乎就是台灣拳擊史的縮影。他用嚴謹與慈愛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選手。拳擊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鍛鍊意志的方式。李武男常告訴學生:「體力不足,再好的拳術也無法發揮。」「有付出,就有代價(回報)。」他說,訓練不只在場內,更是心志與自我要求的考驗。有學生說:「沒有他(李武男),就沒有今天的我。」無數拳手的故事都與他緊緊相連。他是拳擊界最無聲卻最偉大的力量,花了大半人生,努力不懈推動台灣拳擊走向國際舞台,選手們也不負期望,多次在國際賽事奪下獎牌,更在2020東京奧運及2024巴黎奧運迎來世界級的榮耀。這本書,既是個人回憶錄,也是台灣拳擊史的活見證。讀完他的故事,你會明白,拳擊運動的真諦,從來不是打倒對手,而是一次次被擊倒後仍能咬牙站起來的勇氣。熱血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沈劭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杜微/台鐵公司前董事長李經康/拳擊國手,黑快馬董事長周正訓/阿默企業董事長房瑞文/運動部全民運動署署長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林馷宸/屋馬餐飲集團董事長施憲章/拳擊國手,松柏幼兒園創辦人徐佳馨/住商機構企研室總監許哲維/泰還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傅東光/內埔農工拳擊隊教練曾昭雄/睿成科技董事長彭俊銘/拳擊協會祕書長諶亦聰/教育部青年署副署長藍仲民/米其林麟聚餐廳董事長 簡倍祥/中華職棒味全龍隊董事長